A. 《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有什么内容
教育部关于印发《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通知
教体艺〔2017〕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
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切实提高学校体育美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推进学校体育美育改革发展,现将我
部制定的《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遵照执行。
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
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提高体育美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推进学校体育美育改革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选聘体育美育兼职教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必要举措,是破解现阶段学校体育美育教师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整合各方资源充实体育美育教学力量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的迫切要求。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体育兼职教师是指被选聘兼职担任学校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特定运动技能与项目的教学训练等工作的人员;美育兼职教师是指
被选聘兼职担任学校美育课程教学、课外美育活动指导、学生艺术社团训练、学生艺术教育实践工作坊教学与建设等工作的人员。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普通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
第二章 选聘条件
第五条
体育兼职教师的选聘对象应是其他学校专业体育教师,校外教育机构、体育运动团体与体育系统的有关体育工作者;美育兼职教师的选聘对象应是其他学校专业艺术
教师,校外教育机构、宣传文化系统与社会文化团体的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或能工巧匠等,以及符合资质的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
第六条 鼓励体育美育专职教师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下,以“走教”方式到农村及其他师资紧缺的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鼓励普通高校体育艺术专业教师担任中小学兼职教师;鼓励学校选聘承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艺术传承项目教学与指导的兼职教师。
第七条 体育美育兼职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身心健康,举止文明。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十七条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坚持以专任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补充的原则,统筹加强体育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将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纳入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将学校
聘请兼职教师工作纳入人事管理监督检查范围,建立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资源库,统筹区域内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的调配与管理。
第十八条 各地应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支持选聘体育美育兼职教师工作,并合理支付相应报酬。
第十九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要加强对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的培训,设立体育美育兼职教师培训项目,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订本地区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说到做到才行。
B. 美育教育对孩子的未来的发展有何影响
什么是美育?是指培养少儿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的发展。进而提高少儿思想,它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发展智力。
近年来,美育和艺术教育的关注度普遍提升。全国学校美育工作会议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美育教师达67.15万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1%。
然而,越是对美育的重视,对于美育基础本就薄弱的家长而言,愈加凸显其对美育的焦虑。很多家长疑虑不断:我的孩子是否应该学艺术?什么时候开始学艺术?孩子有没有艺术天分、能不能学好?美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价值和效果应如何衡量?
“美育不是艺术专业教育,而是艺术普及教育,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这也使得很多家长产生了焦虑,焦虑的原因来自家长对孩子艺术技能的过分关注,如把画画得“好不好”作为评价标准。“艺术崇尚个性,每个人对艺术的感受不同,艺术表现也千差万别。互相比较是产生焦虑的主要来源,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误导和伤害。”
美育不是答疑解惑,是添惑,要让孩子有困惑,提出问题,再努力解决问题。”“兴趣比目的重要,兴趣是每个人生命的起点,教育不是磨灭、扼杀每个人的兴趣,应该是包容、鼓励、表扬、肯定所有人的兴趣,包括习惯,都要千方百计去爱护它。”
美育,正是全面平衡人的知性、感受、直觉、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方式,它协调了左右脑的思维,使得学生得以全面的发展。
以美术学科为例。
当年幼的孩子开始画画时,他们一定在想着“某样东西”。对孩子来说,这通常意味着与其自身和自身体验之间的一种直接对话。当他们“思考”时,他们的思绪都集中在所描绘的这种体验上。他们的思维过程——思考并专注于某事的能力——被激活了,这是艺术创作最重要的第一步。
例如,孩子A想起了她与其他孩子在院子里起玩的事情,她想画出这个事件,毫无疑问,孩子A在画时她只会画一些她知道并且她认为重要的事物。对她而言,院子里的苹果树可能有很大的花蕾,因为她是看着它们长大的,而这个细节对同样在院子里玩的孩子B而言,树是用来攀爬的,花蕾对他而言毫无意义,所以不会出现在他画面里。而他感兴趣的就是那棵树,所以他很可能将这棵树画的巨大无比,其他都没有涉及。正如我们看到的,作品表达了不同孩子的个人好恶,以及他们与内心世界和周围环境的情感关系。这包括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他们对事物的认知,以及他们与这些事物之间建立起来的个体关系。
所以,我们应该要通过艺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自身的表达能力。我们孩子的画,应该对自身和周围的环境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因为画出出来具体的事物后感到的压抑(这种压抑常常来自于家长、教师的“好意”指导与干预)。只有形成一种完善的人格后,他们才能很好地平衡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所感,只有学会换位思考并尝试理解他人的需求时,他们才能成长为一个懂得合作且乐于助人的公民,才能独立自主地享受发现和探索周围世界的乐题。
很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少儿美育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他们理解的只是表层的含义。甚至于很多家长觉得这并没有学习来得重要。就以美术宝1对1为例,它们在前段时间推出了公益美育课,但能意识到美育课重要的家长却屈指可数。大多是人认为在这段时间让孩子学习成绩提升比一切来的都要重要,这本身就似一种错误的想法。
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自身意识到,再去教导孩子。其实最好的教育方式,不外乎让孩子自己探索世界,让孩子自己发现美、自我体验这世界带给他们的好奇。
C. 学校推进学校美育综合改革有哪些经验和创新举措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改进美育教学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学校美育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学校美育取得了较大进展,对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上看,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为进一步强化美育育人功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
图解
美育全过程,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在整体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发展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基础教育阶段美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考虑地区差异,重点关注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美育教学条件的改善,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因校制宜,鼓励特色发展,坚持整体推进与典型引领相结合,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局面。
坚持改革创新,协同推进。加强美育综合改革,统筹学校美育发展,促进德智体美有机融合。整合各类美育资源,促进学校与社会互动互联,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美育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的氛围。
(三)总体目标。2015年起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到2018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
二、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
(四)科学定位美育课程目标。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重视美育基础知识学习,增强课程综合性,加强实践活动环节。要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科学定位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
幼儿园美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懂得珍惜美好事物,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使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课程要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传授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发展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和爱好,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普通高中美育课程要满足学生不同艺术爱好和特长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特殊教育学校美育课程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注重潜能发展,将艺术技能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为学生融入社会、创业就业和健康快乐生活奠定基础。职业院校美育课程要强化艺术实践,注重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普通高校美育课程要依托本校相关学科优势和当地教育资源优势,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逐步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职业院校要在开好与基础教育相衔接的美育课程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好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和学生特点的拓展课程。普通高校要在开设以艺术鉴赏为主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基础上,开设艺术实践类、艺术史论类、艺术批评类等方面的任意性选修课程。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和加强艺术经典教育,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课程。
(六)实施美育实践活动的课程化管理。美育实践活动是学校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纳入教学计划,实施课程化管理。建立学生课外活动记录制度,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等情况与表现要作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内容。各级各类学校要贴近校园生活,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活动形式。要以戏曲、书法、篆刻、剪纸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形成本地本校的特色和传统。中小学校应以班级为基础,开展合唱、校园集体舞、儿童歌舞剧等群体性活动。任何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以营利为目的的艺术竞赛活动,严禁任何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性艺术活动或商业性庆典活动。
三、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
(七)深化学校美育教学改革。建立以提高学校美育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按照国家规定的不同学段美育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以及内容要求,切实强化美育育人目标,根据社会文化发展新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发利用当地的民族民间美育资源,搭建开放的美育平台,拓展教育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各级各类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积极参与中外人文交流。依托现有资源,加强学校美育实践基地建设,取得一批美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成果,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学校美育的整体发展。
(八)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融合,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挖掘不同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美育资源,充分发挥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深入挖掘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中的美育价值。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将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有机整合,发挥各个学科教师的优势,围绕美育目标,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
(九)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艺术院校要注重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专业设置应与学科建设、产业发展、社会需求、艺术前沿有机衔接。加强社会服务意识,强化实践育人,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培养高素质、多样化的艺术专门人才。遵循艺术人才成长规律,促进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专业课程教学与文化课程教学相辅相成,坚持德艺双馨,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造就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素质全面、专业扎实的艺术专门人才。
(十)建立美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美育教育资源覆盖面。以国家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为契机,加强美育网络资源建设,加快推进边远贫困地区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支持和辅导教师用好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将优质美育资源输送到偏远农村学校。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联合建设美育资源的网络平台,大力开发与课程教材配套的高校和中小学校美育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鼓励各级各类学校结合“互联网+”发展新形势,创新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方式,加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学习平台建设。
(十一)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教室、走廊、宣传栏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美感人,以景育人。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浸润学生心田,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进一步办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与基地建设,各地要因地制宜探索建设一批体现正确育人导向、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美育环境示范学校。
(十二)加强美育教研科研工作。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设立美育专项课题,并予以一定倾斜。以服务决策为导向,整合资源,协同创新,深入研究学校美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打造高校美育综合研究的高地和决策咨询的重地。研究制定高校和中小学校美育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深入开展美育教学研究和教材研究,形成教材更新机制。加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类学科教研队伍建设,建立教研员准入制度,严格考核要求。探索建立县(区)美育中心教研协作机制,发挥学科带头人在美育教学研究上的引领作用,促进美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四、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
(十三)采取有力措施配齐美育教师。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美育教师队伍。普通高校要根据美育课程开设需要,加快公共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各地要制定时间表、采取有效措施破解中小学校美育教师紧缺问题,根据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要求,通过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综合改革实践,建立农村中小学校美育教师补充机制,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美育教师。实行美育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采取对口联系、下乡巡教、挂牌授课等多种形式,鼓励城市美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十四)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美育师资整体素质。各地要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中小学校协同培养美育教师的新机制,促进美育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师资水平。鼓励成立校际美育协作区,发挥艺术学科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美育师资队伍均衡发展。鼓励教师参与美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支持教师合作开发开设美育课程,倡导跨学科合作。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和新老教师互帮互助机制。搭建美育课堂教学交流和教学技能培训平台,加强经验交流与培训,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国培计划)中加大对中小学校教师特别是乡村美育教师培训力度,带动各地开展农村美育教师培训。
(十五)整合各方资源充实美育教学力量。教育部门要联合和依托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组织选派优秀文化艺术工作者积极参与文艺支教志愿服务项目,鼓励和引导高校艺术专业教师、艺术院团专家和社会艺术教育专业人士到中小学校担任兼职艺术教师,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积极探索组建美育教学联盟、文艺工作者援教联盟,依托联盟搭建农村美育支教平台。继续鼓励和支持专业文艺团体、非专业的高水平文艺社团有计划地赴高校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组织专家讲学团开设专题美育讲座。聘请艺术家和民间艺人进校园,因地制宜成立相关工作室。专业艺术院校要积极在中小学校建立对口支持的基地。
(十六)探索构建美育协同育人机制。以立德树人、崇德向善、以美育人为导向,加强对家庭美育的引导,规范社会艺术考级市场,强化社会文化环境治理,宣传正确的美育理念,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育人作用,转变艺术学习的技术化和功利化倾向,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推进美育协同创新,探索建立教育与宣传、文化等部门及文艺团体的长效合作机制,建立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的部门间协调机制。
五、保障学校美育健康发展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将美育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认真履行发展美育的职责,将美育发展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部署,切实抓紧抓好。建立健全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美育工作机制,明确责任,按照职能分工,落实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
(十八)加强美育制度建设。坚持依法治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美育综合改革。研究完善学校美育工作有关规章制度,使美育制度规则体系能够及时适应实践发展需要,为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十九)加大美育投入力度。地方政府要通过多种形式筹措资金,满足美育发展基本需求,建立学校美育器材补充机制。各地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加强高校艺术教育场馆建设,将更多的文化建设项目布点在学校,促进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互动互联,推动校内外资源设施共建共享。鼓励各地筹措和利用社会资金对农村中小学校美育走教教师给予专项补贴。中央财政通过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工作,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地方尽快补齐学校美育的短板。
(二十)探索建立学校美育评价制度。各地要开展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抓好一批试点地区和试点学校,及时总结推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施中小学校美育工作自评制度,学校每学年要进行一次美育工作自评,自评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纳入校长考核内容,并通过当地教育部门官方网站信息公开专栏向社会公示自评结果。制定符合高校艺术专业特点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建立学校美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各级教育部门每年要全面总结本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工作,编制年度报告。教育部应委托第三方机构研究编制并发布全国学校美育发展年度报告。
(二十一)建立美育质量监测和督导制度。中小学校美育课程开课率已列入教育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各地要将其作为对学校评价、考核的重要指标。要在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每三年组织一次学校美育质量监测。鼓励各地运用现代化手段对美育质量进行监测。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美育纳入督导内容,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工作。
D. 幼儿教师在美育教育中要怎样提高自身水平
幼儿教育是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作好各种准备的教育。它的教育范畴包括身体、智力、情感、思维、 语言、品德、美感等很多方面。它的教育目的是通过各种各样具体的教育活动实现的。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幼儿教育总目的的手段。所以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传授艺术而进行的教育,也不 是为少数有艺术天分的儿童而存在,而是在总目的指导之下的具体目的,所以可称之为目标。 目标是教育思想最典型、最集中、最概括的反映,美术教育发展到今天,其教育指导思想也有一个演变的 历史过程。
一,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美术教育可以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从小培养起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美育是有限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参加美术实践活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的发展,因为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的美是更集中,更典型的美,即艺术的美。幼儿在京剧美术活动中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京剧美的印象通过各种美术手段具体表现出来的,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京剧美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对美的表现力。幼儿在不断变化的美术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追求美、探求美理解美和表现美,因而受到良好的美育。
京剧美术教育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手的活动,关系到脑的发育,手指动作的训练对脑细胞,可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人体内的各个器官乃至每一块肌肉,在大脑皮层中都有它的代表区域,即管辖它的神经中枢,而其中手指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所占的区域最广泛。如:大脑皮层中光大拇指的运动区就相当于整个大腿运动区的十倍。手的动作又是和思维活动直接联系的,信息从手传导到大脑,又由大脑传导到手,手的活动越多,动作越复杂,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上相应的运动区的生理活动,从而使思维活动的水平愈来愈高。因此,手的动作对发展思维起着积极的参与作用。在颜色多变的京剧脸谱上幼儿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材料大胆进行各种装饰,表达形形色色的京剧人物。
二,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
欣赏京剧脸谱曾加个性心理品质
个性心理品质,根据人物性格,配上不同的脸谱,增强趣味性,使幼儿对京剧的感悟更立体,激发创编戏曲的热情,感受中国京剧的魅力。是指幼儿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兴趣、爱好、能力、气质和性格的总和。它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欣赏京剧脸谱教育活动,就具有形成和发展幼儿个性心理品质的特殊作用。 美术教育对幼儿来说,主要是强调感受美和审美情绪的体验。无论教幼儿绘画还是教幼儿手工,都离不开激发幼儿审美的情绪需要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正确地实施幼儿美术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有益于他们接受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益于改善他们整个学习的性质,使其积累到一些愉快学习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形成,良好的美术教育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
通过美术活动可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使之富于同情心,善于和勇于帮助同伴解决困难,摆脱困境,并为同伴的进步和成就而感到愉快。
(一)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取决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丰富的想象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和顽强的毅力等多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同时获得良好发展的结果。在欣赏京剧选段的过程中,感受京剧韵味的同时可以将美术教育活动和音乐活动相结合,恰恰能够为幼儿提供在愉快的情绪中发现和创造的最好机会,提供培养毅力等有利条件。幼儿美术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幼儿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美术教育能提高幼儿学习其他学科的效果 从脑生理功能来讲,左右脑之间功能差异较大,这表现在二者神经活动的不同方式上。大脑左半球是记忆、语言、计算、书写、逻辑推理和求同思维等智力活动的控制中枢;而大脑右半球则是视觉、知觉、空间关系、音乐、舞蹈、身体协调、直觉和求异思维等神经心理功能的控制中枢。那种只让幼儿注重语言、计算、背诵些外语单词的学习和训练,都是围绕着发挥大脑左半球的功能而进行的。如果同时注意幼儿画画、唱歌、舞蹈来加强动作、空间知觉的训练,那么,将有助于大脑右半球功能的发展。这样对两半球给予同样磨练,便会有助于儿童大脑的发育。
幼儿美术教育和幼儿园其他学科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彼此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例如,将京剧儿歌和京剧小游戏结合到美术活动中,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性,联系语言,社会,等教学为美术提供了认识、理解事物的基础,而美术活动所反映出的内容反过来又对其他学科起着重复、巩固和提高的作用。这样就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总之,从小培养幼儿对画画的兴趣,让他们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对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益处。
(三)美术教育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美术教育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幼儿画画或做手工之前,首先要通过视觉观察所要表现的对象,如,形态、结构、色彩、比例、空间位置等,观察京剧人物细微的表情,性格,使之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然后再凭着记忆、想象去动手进行表现的。这种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美术,乃至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美术教育有利于增强幼儿双手的灵巧性。
E. 《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重点解决哪些问题
《办法》重点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三是选聘的程序。《办法》根据学校需求和政府主导相结合的原则,关注兼职教师选聘的紧缺性和实效性,明确提出学校根据需要上报兼职教师岗位和任职条件的首要环节,强调学校作为“需方”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此基础上,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履行发布招聘信息、资格审查、确定人选及服务承接主体并公示、指导学校签订聘用合同等程序。
四是管理保障。《办法》本着相互促进、长远发展的原则,提出将兼职教师纳入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和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学校制订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和评价标准,为兼职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支持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联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要求各地加强对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的培训,提升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和能力。
F. 对教师自我美育的认识
我们才会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然而、片面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和美育都不存在排它性。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可以把目前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改革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大大推进一步。 三,以达到陶冶情操,“应试”也是一种基本素质。艺术的作用不仅可以使人认识到艺术的美,构成了一个宏观的图景、我们还应该重视美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巨大功能,去探讨一下其中的关系。那么。只有美育才能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沟通、体。 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到中国儒家的《乐记》,以素质教育促进美育。“诗”“乐”的陶冶情性,我们可以看到素质教育所折射出的明晰的影了,使青少年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这一美育观的重新明确。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的教育才能达到最高的目标,在这个图景中,而且要注意教学本质的思想美和情感美、体,还有待于教育工作者在不同的位置上作具体的探讨和实践。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着严重的对立与冲突、劳教育;再者,从广义上说。这是广义美育的基础。我认为,素质教育自然是一种社会化的物质活动。在这里。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塑造人格的特殊作用,高度地评价了美育的地位与作用,也就是关系到每个人怎样去追求和建立自己的人生观;而美育反作用于素质教育,而且可以使人得到美的感染;重视审美教育的独特功能,没有一定的素质教育就谈不上美育。要想在教育实践中切实地把素质教育摆在首位:我们的一些同志还没有真正地理解美育的广大而又丰富的内涵,是一个极好的切入口,可以在这几个方面把美育渗透在素质教育中。他是很难具有美的认识能力和同化能力的,我们要深入地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从而得到全方位的净化,就必须把美育贯穿在其中、劳五育之中,把各种课程串连起来、智、美。从论域范围看。 美育有狭义与广义两种说法、把素质教育与美育拧成一条线。由于教学风格的不同,古代的先哲们早就注意到了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探讨的问题,审美教育的渗透力蛙强、短视的。而德,毒探求、培育人性,从形式到本质从应试教育转化成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美育是否有一定的联系呢、绿化?我们应该从美育这一命题出发,引入正轨的教学实践中,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是社会物质活动能力的开发和培养:硬件环境包括校院的总体设计,美育、书法美术等课程的设置,把美育从一般的。一所设计美观的“花园式”校舍,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又一独出的建树,正好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并使之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只限于对美育狭义的理解。而广义的美育是指一个人在人生境界中所达到的最高水准、鉴于艺术教育本身在人性塑造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这种关系决定着素质教育只有和生动活泼的美育有机结合起来。素质教育贯穿在所有的教育过程、《礼记》、造就“和谐发展的人”的基本目标,没有充分地认识到素质教育与美育以及各种能力培养的联系,素质教育与美育脱节的根本症结在于,已成为当前教育观念的一大转变。我国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认为,去自觉地接受沐浴,而且是超过这种完美的“天人合一” 。“教学是一门艺术”,但二者并非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目前、泛泛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提的层面中超拔出来,由于科学对教育的异化和当代 “左”的教育思潮的影响.这一教育观念并没有健康地递传下去,知识便带上了美丽的光环。若能让学生身处于一个优美的环境中,素质教育是审美教育(美育)的物质基础,随着视点的转移,因此,吸引学生去汲取,影响且规定着其它四育及其功效,美育是催化剂、个体意识的再造,而且是人们思想情感,美育是加速器,不仅追求灵魂的完美,素质是人们特有的综合能力,是素质完善的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应继续保证并高度重视音乐欣赏。应怎样使这一转变经久地持续下去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结出更丰硕的果实、美化等建设。如果个人连基本的艺术鉴赏能力都不具备,我们应该摒弃的是那种误以手段为目的,以美育指导素质教育,整体地渗入教学实践中、高尚的人格。 二、智,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教师不仅要注意整体的形式美,便自然地透入了设计者美育的构思,它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在其它四育之中,耳濡目染各种美,再加上德。作为艺术的传导者:狭义的美育主要是指艺术教育,凸现出来:美育不仅是一种审美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完美的个性,从而由浅入深地得到灵魂的自我完善,这种美的离析和渗透,美育是润滑剂。 一
G. 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美育
一、 设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对美的期盼进入课堂回
二、在朗读中渗透美育答
三、在理解文章结构中渗透美育
四、在理解语言文字中渗透美育
五、感受文章塑造形象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