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听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老师心德体会
听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老师心德体会
1、课前认真揣摸教材的设计意图,了解设计意图之后,再深层次的挖掘教材,灵活使用教材。如,在进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时,教师可灵活运用身边的教材实施教学,利用适当的测量工具,让学生量出教室的长和宽、黑板的长和宽、桌面的长和宽,得出相应的数据,然后利用公式进行计算,从而求出相应的面积。
2、《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所以设计教学过程时,要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如,人民币的换算这一教学内容,教材中常常会出现在超市购物情境图,这是学生最熟悉的情境,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情境,文具盒4.5元、铅笔0.5元、作业本0.8元、面包2元、矿泉水1.5元,如果你有10元钱,准备怎样购物,在学生“购物”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如何换算人民币。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的重难点就突破了。
3、学以致用。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是追求考高分、考名校,而是运用于实际生活。生活中处处都充满数学,让学生学会用慧眼去观察生活,将数学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公园要在一块长80米、宽60米的草地上安装喷灌装置,喷管的射程是10米,那么至少安装多少个喷管?这个题看起来很简单,似乎是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圆面积即可,其实这是行不通的,因为圆不可以密铺,要计算安装多少个喷管,只能是计算长方形可以分割成多少个以圆的直径为边长的正方形,有多少个正方形就可以安装多少个喷管。所以这题应该是如此计算:80×60÷(10×2)2。这些问题都是生活中实实在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只要经常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学生慢慢就会成为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强化教学过程,淡化考试结果
学习的目的是用于指导生活、服务生活,但在目前的教育形式下,不少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考高分。作为学生,如果他们考不好,少不了挨老师的批、挨家长的骂,这也成为时时悬在学生头顶的一把利剑,所以一部分学生是因怕而学,而不是因爱而学。笔者认为学生本着这样的态度学习,学习效果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而作为教师应该淡化考试,消除学生的“考试恐惧症”,还学生以轻松之身,使之在身心愉快的前提下学习。
1、强化教学过程。新课改指出: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其实也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督促,发现进步及时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发现不足及时指出,帮助学生回归正确的航道。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严格要求,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对上课期间思想开小差的学生要及时提醒;每一次作业都要求学生认真对待,对完成作业马虎了事的学生要严厉批评。久而久之,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终生受益。
2、淡化考试结果。考试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因此在评价时也应多元化。但是不少老师和家长,把考试看作终极目标,学生考了多少分,就以此来论英雄,似乎成败全在这一张试卷上,大有一卷定终身之势。其实这对教育是大大不利的,虽然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但一次考试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也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实际水平。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考试时的临场发挥很重要,所以考试结果也会出现一些偶然性。如果就以此来完全判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那么对学生是否公平呢?所以为人师者,切忌对学生以考试论英雄。纵然是学生确实学习效果不佳,也不能因此而责难学生,而应该是和学生找出原因,是粗心还是公式记不住,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因为学生今后的学习道路还很长,千万不能因此而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
② 如何做一个有素养的数学教师培训总结
首先,我觉得数学老师是极富挑战性的教师行业的职称,他对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是很高的。
①丰富知识水平。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要求很严格的课程,必须要有过硬的基底,也就是知识水平,才能完成最基本的教学任务;
②超强的应变能力。数学是一门千变万化的课程,一道题可能有几种甚至十几种解决方法;同样,一条公式可应用在很多道题目上;还有一道题看上去可以去这个公式,结果做下去却发现根本行不通,等等。所以,考验一个老师应变能力的时候就到了,因此你必须时刻提高精神集中度,以避免被学生问的瞠目结舌。当然,这也是一个过程,有经验了,就简单了!
③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力和教学方式。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数学课,都是极其枯燥乏味的。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进入到数学殿堂,这就和老师的语言感染力和教学方式有很大关系了,所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力和优良的教学方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快他们学习的速度和效果
③ 小学数学教师外出学习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1、思想:各科其实挺简单的,这关键是我们对它是否感兴趣,要知道兴趣是学内习的动力。
2、行为习惯:自容我感觉良好,在学校并没有违反纪律,在家帮家长忙。
3、为人处事:还行,就是有点粗心和莽撞,不懂得考虑其他人的感想,但是很乐于助人。
4、学习成绩:在班级虽然总是前三名,但是考试时还是会很粗心,把不该错的题目给做错。
(以上在需要时,可以进行改编)
④ 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心得
心得: 一、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主体地位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音机”、“容器”、“观众”或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教”要服从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
二、学会赏识别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小学生心中的世界,是个真、善、美为主体的纯真世界,他们对社会上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往往难以判别,甚至于盲从。习作或日记是他们心灵的窗户,友爱、憎恶是其真情流露。教师应善于从中发现苗头,引导教育,防微杜渐。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明确学习的目的,关心和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三、和学生一起探究学习
教学中要善于和学生一起探究,不要怕丢面子。有学生问我猫是怎样睡觉的,我还真不知道,于是我叫他查找资料,请教家里养猫的同学,我也去找,我不能留给学生一个“?”。后来他果然找到了并告诉了我,我仍装做不知,看着学生好为我师的样子,我体会到教学相长的乐趣。
四、和学生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成功,也就是教师的成功。在教学中,我先学生之忧而忧,为学生之乐而乐。学生在课堂上会思考,会提问,我感到欣喜;学生能自己主动阅读,写笔记。我为他高兴;学生在运动会上获奖,我为他欢呼;我学着做一个伯乐,为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喝彩;我试着和他们一起体验学习的压力,成功的喜悦。
在新课程自由、崭新的天空下,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改变,改变学习的方式,改变思维的方式。为此,我愿意学习,汲取,探索,在学习中成长,在合作中成长,在实践中成长。
本质
http://www.pep.com.cn/xgjy/jiaoshi/jxzy/jczy/gs/gxxj/xxjy/200703/t20070312_319547.htm
⑤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疑难问题解决”培训心得
要上好一节欣赏课抄,袭先决条件是教师自身对于名作的深刻解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那才能真正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其次江南徐老师的上课风格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象,在全省的公开课上,教师能如此轻松自然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探究,感叹教师诙谐幽默的教学风格和自身丰 厚的文化底蕴。相比自己的公开课,就缺少了这样一种状态,但我想这种状态的落实,恰巧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不断历练积聚。
⑥ 求一篇小学数学老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谢谢啦,不要和网上的重复哦!
你上哪儿学的,学得是什么内容? 连基本的信息都不说明,大伙儿也帮不上忙啊。
2013年5月24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师父的带领下,我有幸参加杭州、嘉兴、丽水三地小学数学阳光生态课堂教学联谊活动。进入绿谷教育集团马上就要一年了,作为一名年轻的数学老师,我感到很庆幸,因为我们绿谷有很好的数学团队,有带领我们年轻老师快速成长的数学名师,还有学校领导对我们年轻老师成长的重视。感谢学校和师父们给我这次机会参加这次活动,通过短短一天的听课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
在这次活动中,首先,我们听了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优秀教师教坛新秀严红兴老师的《中位数》,严老师精彩的课堂和“让每一个孩子摘到梦想中的星星”的观点让我感触很深,严老师注重课前活动,创设活动情景,师生互动,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对新课的学习中去。在严老师的课堂中,没有多余的废话,不罗嗦,对学生的表扬也恰到好处。另一点就是城北小学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禁让我感叹,他们的学生眼界开阔,当一位五年级的学生说:“我的梦想是致力于祖国的环保事业,让祖国有更快更好的发展,超越其他国家。”我想起了小时候读过的一篇写周恩来总理的课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我觉得我们的学生需要走出去接触更多的事物,多读课外书,同时,老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也要时时刻刻注意对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
接着,第二节和第三节是浙江省特级教师朱国荣老师和丽水数学教师鲍军华老师的同课异构《分数的再认识》,听了这两节课,让我看到了我们普通老师和数学大师上课的差别。聆听了朱特的课,我觉得上好一节课是不容易的,这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和精力,还要借助长期以来的积淀。我从中领略到了朱特不一般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贴近学生的认知,而且蕴含着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问题。他的课堂中出现的每一个数学问题都是让学生内心有冲突的,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到课堂中进行讨论,而不是为了讨论而去讨论。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老师能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这样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积极地投入思考之中。有疑惑的问题,师引导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疑难,这样更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这次听课还有一个感受就是,名师执教的观摩课都很朴实,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淡化了课件等的辅助作用,华丽惹眼的课件被几样简单的物品代替,该用的时候用,五花八门的活动被扎实的动手实践动脑思考所代替,真正彰显了课堂本色。
最后,我们听了朱特关于《“基本活动经验”的教与评》的专题讲座,让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领略到名师的精彩,欣赏到名师的教学和独到的见解,让我豁然开朗,发现了数学教学的新天地。让我感觉到:越是名师,上课越有激情、越对学生亲近,大概是他们身体中文化积淀到一定的厚度,人站到一定的高度,才有那样的教学功底。学习后给我的是心灵上的震憾,精神上的顿悟,思想上的净化,认识上的升华。朱特强调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不能叫形式,而要教过程,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动学生去观察,去感受,去实验,去猜测,去交流,去概括,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惊心动魄。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牢固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情感,形成稳定的,积极的情感态度。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悟颇多,数学是一门伟大的科学,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去学数学,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爱上数学。活动让我领略到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理论素养,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借鉴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
这是网上的。请不要抄。
⑦ 《小学数学研究》学习心得
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经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等都得到了更新,而且我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法、教育教学策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就将本次培训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 思想灵魂得到了洗礼
多年的教学历程,使我已经慢慢感到倦怠,我已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老是爱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却把教师的职业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所以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常带有厌倦感,心态老是失衡。可通过这次培训,听了专家们的观点,使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憾,灵魂得到了净化,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的支点,我们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自己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二、加强学习,促进专业化成长
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但要想学生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尽,教师就得时时给予补足,专家的话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我们阐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面对着一群群渴求知识的学生,使我深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以及教师职业的神圣。让我对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和上课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教师们对教学中的困惑和争论,更让我体会到了进行终身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要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提升,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才能适应世纪的挑战,才能胜任教师这一行业。
三. 有效课堂的建构
通过认真地学习,使我对如何有效备课和上课有了全新的认识。面对着新课程、新理念,我们教师就得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采取新对策实施有效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有效课堂教师要坚持做到先学后导,把先学后导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并要以建构主义教学为基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间的切入点,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和冲突。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这需要教师创设真实的情景来互动。教师设问题,学生生成问题,教师引发讨论,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活动充满生机活力。
有效教学要把评价渗入课堂。教师要使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与学生共同建立起知识的桥梁,形成合作、探究解决,并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本,该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或情境?指导学生的学习是要科学化,训练的问题是要目标化,内容的评价要全面真实化。一系列的问题教师都必须进行全面的思考与评价。
四.积极参加调教活动和听优秀老师的观摩课
培训时,专家们的讲述,环节严谨,重点突出,过渡自然,使我深受启发,争取在教学时精心设计习题,用行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懂得数学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更乐意接受。
通过参加这次的培训学习,确实使我大开眼界,从其他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我会把学到的技能用于今后的教学当中。
⑧ 小学数学课教学方法的小本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虽以一个“小”字当头,但它的作用与地位却一点也不微小,反而它对学生取得终身学习的基
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时代、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学数学到底培养人的什么能力?为什么国际上各个国家
的基础教育中都纳入并重视数学学习?在学生经历的长达6年的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在课堂上应做些什
么?该怎么做呢?
我想教材是载体、学生是中心、课堂是阵地、理念是根本。新教材历经十载,它承载的更多的是新的教
育教学理念,更多的是对人才培养的一种帮助,更多的是对教育工作者的有效指导。以下谈谈我在数年
课改过程中,如何正确把握新理念、正确解读新教材、科学运用新教材并创新使用新教材,所作出的实
践研究与生成反思。
一、正确解读教材才能让学生学到新的数学。
十年以前,我们都是教书匠,培养的学生只会接受学习,能力如何培养?新教材、新课改推广以来,我
们通过许多学习和研究,慢慢从“教书”慢慢转变为“培养人”;从“教教材上的数学”慢慢走向“用
教材去教数学”。我们渐渐理解了教材是实施教学的载体,而不是惟一的标准。在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
实施的过程中,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和驾驭现行教材 ,正
确地解读新教材,才能让学生学到新的数学。
那么,正确解读新教材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教师要力
求做到要精读课标、深钻教材、细研学生。
【案例链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例题教学片断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容说明:教材呈现一幅情境图,让学生解决“有350个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的问题。情境图下面
呈现不同的估算方法:①把两个因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积的范围;②把其中
一个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积的范围。
【案例生成】
师:看准信息和问题,快速解决。(学生的回答不统一,速度放慢。)
其中有一个学生提出:这个问题不需要计算得那么清楚,只需要算个大概就可以了。
师:那你准备怎样算个大概呢?
生:我把22和18看成了20再乘。
师:你能将两位数估成最接近的整十数再乘,这就是估算的方法。
师:还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吗?(其他学生受到这位学生的启发后,纷纷想到了另外几种估算的方法,教
师引导进行几种方法的整理。)
师:看来,这三种估算的方法都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三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都是把两位数看成了最接近的整十数再乘。
师:你们觉得我们通过估算得到的结果,是比准确字数多呢,还是少呢?
(有的学生说少,有的学生说多,有的学生说差不多。)
师: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把22看成20将因数看小了,所以估算的结果比准确结果要小。
……
师:真的吗?我们来看看!将18估成20,估高了,因此最后结果就比准确字数大。如果把22估成20,估
低了,最后结果就比准确字数小。
那么将18和22都估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所得到的结果,你觉得和准确字数比怎样?
(学生一起反映:差不多的。)
师:为什么会差不多呢?
生:因为一个因数少估了2个,另一个因数多估了2,扯平了。
师: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有许多估算的方法,用哪种方法解决还要看具体什么问题。
【案例解读】
当我在听同年组老师教学这个例题的时候,我清楚地认识到,这些估算的方法对于学生而言不是难事儿
,学生在这节课上可以说你不用教,他们都会去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学生在这节课里需要得到的是什么
呢?他们需要发展的是什么呢??
学生需要得到的是学会在估算的过程中合理地分析比较,从而使估算发挥自身的意义和价值——真正地
能够解决好问题。因此,例题的教学,笔墨除了放在学会乘法估算的方法上,更要根据具体问题引导学
生针对具体的估算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从而得出该问题所需要的答案。由此,在接下来我执教的
过程中,我调整了笔墨,对于分析比较不再轻描淡写了。学生受教师的引导,导致出现“估高”、“估
低”和“差不多”的结论,是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体现。这是用估算解决问题时必不可少的一种分析,
也是估算不同于口算和笔算的一个特点,这种思维的训练是在精确计算中无法实现的。估算教学中对学
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逐步形成的,只要我们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运
用估算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体会学习估算的必要性,估算的意识会慢慢形成,估算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学生在形成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同时,分析能力大为提高,在面对新问题的时候,学生的思路的打开需要
良好的分析能力作为支撑。而数学课上要培养的不仅仅只是一项分析判断的能力,这也是有别于老教材
的一个亮点,新教材丰富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点,学生将学到新的数学,学生的能力将全面而服务于生
活。
二、创新使用教材才能促进学生能力得到发展。
数学课就要有数学味,教材解读不正确或不透彻就会让新的数学课堂走味。所谓的数学味就是一种理性
的思维,如逻辑思维、分析判断、空间想象等。这些能力是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必备的重要能力。要想学
生在数学课堂上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还需要教师创新使用新教材。教师能教得创新,学生就能学得有味
,学数学只要学味十足了,能力自然也就逐渐形成了。
以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的整理与复习为例,谈谈为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师如何对教材进行创
新使用使用。
【案例链接】“表内除法(二)”的整理与复习
内容说明: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的整理与复习,给出了两道题。第一题呈现的是小朋友们讨
论表内除法算式的分类方法,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认为可以按照算式的得数来分,有的按照除数相同的
算式来分,有的提出问题还可以怎样分?第二题是一道解决问题。那么我分了两节课来进行整理。第一
节课整理计算部分,第二节课整理解决问题部分。
我先让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学过哪些表内除法的算式,学生说的时候,老师就应该将这些算式在黑板上
板书,而且这些算式的位置就应该表内除法表的位置,比如学生说出20÷4=5,我就把这道算式板书在第
5行第4列;学生说出9÷9=1,我就把它板书在第1行第9列;学生说出16÷4=4,我就把它板书在第4行第4
列……在许许多多算式的列举中学生现会觉得老师怎么乱写算式,东一个西一个,后来慢慢发现了规律
,会准确猜出老师会将这道算式板书在什么位置,是为什么。在此过程中,全班的积极性是高涨的,因
为其中带有一些猜谜语的味道,这会让学生觉得很简单的算式变得神秘起来。并且在完成的整个过程中
学生经历了归纳、整理、猜想、推理、列举等一系列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学生自己归纳出:当
被除数和除数相同的时候,商为1;当除数为1的时候,被除数和商一样;除数是几,被除数就是商的几
倍;商是几,被除数就是除数的几倍……学生的这些归纳性的语言是让我备课的时候没有想到的,我的
预设是让他们经历这样的归纳与整理的过程,并从中去感受就可以了,用他们自己儿童化的语言表述出
自己的理解就可以了,但是学生这么多精辟的归纳让我大开了眼界,说明学生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的时
候是高效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得到了全面的提高的。
【案例解读】
在第一节课的处理中,教材并没有列举出表内除法算式表,只用了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呈现了出来,那
么我对于这样编写的理解是,学生应该有自己整理的思维过程,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整理就可以了,
不需要学生完整地整理出除法算式表,除法算式表的归纳与整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是相当有难度的。但
是学生的整理归纳的能力在每一节整理与复习课上都应该有挑战与提高,有难度不代表不去研究,正因
为有难度,经历了有难度的挑战,思维才能够得到提高。因此,我对教材的理解是,不仅要让学生自己
按照一定规律去整理归纳,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发现表内除法表编排的
规律,从而能够学到这样整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所以,教材上的呈现我们不仅要完全理解,更要彻底理解,这种编写不仅限于书本,它是和活生生的学
生紧密联系起来的,而且更要得到教者正确而科学的支持,那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学生的发展才是有
效而全面的。
能把新教材教下来是一种本事,能创造性地把新教材教下来又是一种能耐,能把新教材内蕴含的理念和
素材通过开发转化为教学实践并取得成效,这更是一种功底。教师要在尊重教材基础上,开动脑筋,不
局限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创新使用,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
样新课改、新理念才能真正落实,学生才能科学发展。
三、科学解读教材才能促进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
人人都想当创造者、当发明家,尤其是我们的学生。曾经我们的教育在抹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学
生都变成了被动式的学习,都成为了一台台的解题机器。新理念正在努力改变着这一现状,试图让学生
经历多次成功的创新和发明的过程,带给学生一种探索欲望和一种思维习惯,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数学品
质。
在教学集合圈这一知识时,学生就经历了韦恩对这个圈的创作,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促进学生数学品质
和能力形成的最佳机会。
【案例链接】“有趣的圈”教学片断
内容说明: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从学生一开始学习
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例如,学生在学习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用一
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又如,我
们学习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本单元的例1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本例首先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通过统计表可以看出:参加语文
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但实际上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的总人数却不是17人,引起学生的
认知冲突。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
,有3名学生同时属于这两个小组,所以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案例生成】
教师给出信息: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
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列出算式:8+9=17(人)
师:请这些同学站起来我们看看是不是17人。
(学生发现问题,没有17人,只有14人。教师引导列出统计表进行检查,在统计表中学生似乎发现有重
复现象。)
师:这样吧!为了让大家看的更加清楚,我们请这些同学分别上来,我们按组数一数!
(1) 请参加了语文小组的站这边!数一数,是8人吗?
(2) 请参加数学小组的站这边!
(其中重复的学生想到数学小组这边来,教师进行导向。)
师:诶!你们不是参加语文小组的吗?请站在那一边,不准瞎跑哦!
(这个时候这几个两个小组都参加的3个学生拿老师的幽默处理没有办法,有点支支吾吾的,还是想过来
。)
师:为了表示你们8个都是参加语文小组的,我们用这个红圈把你们都给圈起来,不准你们瞎跑!
那么,你们都是参加数学小组的,参加数学小组的应该有9个人啊,怎么差了3个?
学生急了:还有我们3个呢!
师:那你们过来啊!
生:可老师你不让我们出这个圈啊!
(这个时候发生的矛盾冲突激发了学生想办法去解决的强烈欲望,终于下面有学生坐不住了,有几个学
生插嘴要把这3个人怎么怎么套起来,但另外一些学生不是很明白,学生中有一个同学终于跑到讲台上来
了,进行了一个操作:他将重复的3个人安排在正中间,将两个圈交叉套出重复的3个人,使这三个同学
既站在红圈里,又站在篮圈里。)
【案例解读】
这个结果的产生是必然,现在很多老师对对教材进行这样的处理,为什么?正因为这样的教学给了学生
思考的空间和探索的欲望。这个圈的交叉部分不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是我们的学生的确就想出来了,
不是因为学生提前看了教材,或者家长曾经教过,真正就因为在这样一个矛盾冲突中,学生想力争解决
这个问题。韦恩也不是特异的天才,我们的很多学生经历了韦恩的这个创造的过程,这样的学习也正是
新教材中渗透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亲身体验、激发矛盾、创新解决。有了这样的创造
过程,学生不仅在思维层面上得到了收获,而且在心理需求上得到了满足,很大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原来自己也可以是发明家啊!
新教材中还有很多像有趣的圈这种课例,需要教师做的不是直接把韦恩圈交给学生怎么填写怎么画,而
是让学生真正获得思考的空间,自觉走进矛盾中,让自己也在数学海洋中创造一回。
在我们的数学实际教学中,要真正读懂新理念、读透新教材,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科学设计我们的教
学。在课堂这个阵地上让学生尽情发挥、尽显智慧,在数以万计的阵地中学生优良的数学品质和优秀数
学能力的产生一定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