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提高培训效果
如同在《企业怎么做培训规划》一文中的描述:培训做的好不好,有两种视角去评价,一是现场反馈效果,二是培训结束后员工的素质技能提升效果。但是,后者才是企业应该关注的效果。因此,决定培训效果因素是多个方面的,而对于“培训效果”,企业不能只关注现场反馈效果,更应该关注培训结束后员工的素质技能提升效果,因为这是影响企业培训最终成效的关键。
要提高培训效果,可以简单的用十六个字来概括:找对问题,摸清现状、选对方法、选对讲师。
找对问题:德鲁克曾经说过,给一个错误的问题提供正确的答案,造成的后果远比给一个正确的问题提供错误的答案更严重。因此,在做培训之前,企业应该弄清楚问题的症结所在,要解决问题是通过员工培训来实现,还是通过其他方面来解决?毕竟培训不是万能的,有很多问题无法通过培训来解决,例如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敬业度、满意度等等。培训可以改变员工的技能,但很难改变员工的态度和观念,更不可能通过培训来对员工进行“洗脑”,因为成年人的心智模式比较成熟理性,在其他条件和环境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几乎没有人可以去改变一个人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认知。
摸清现状:员工的素质技能千差万别,培训课程也有不同类型、不同深度之分,但目前却鲜有对培训课程进行分级的做法,当然也有企业为了降低培训的人均成本、让全员参与培训的考虑因素在内。这就导致了这样一个问题:同样一门课,适合高层管理者但中层和基层都来听课,表面上看大家都能收获知识和方法,但实际上很可能是高层听懂了、中层半懂不懂、基层完全不明白,结果大多数都不满意。与其要求讲师兼顾学员的差异,不如对学员进行摸底、分级,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其知识结构、职位等级的课程,虽然这样操作费用会更高,但效果会更好,从中长期看,这种分级培训的方式,其成本反而最低。
举个例子:博导给经济学博士生讲微观经济学,但本科生也去听,除了极少数长期研究微观经济学的本科生,有几个人能听懂?所以,摸清现状、因材施教才是正确的培训方式。
选对方法:严格意义上讲,知识和技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技能源自知识和经验的积累,知识是影响技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要的是员工的技能,而不是知识。
参加培训与听课最大的区别在于:参加培训是为了获取技能,而听课是为了获取知识。从知识到技能,需要一个转换过程。这个转换过程有时候可以让员工去完成,有时候需要讲师去完成。对于知识的传授,讲师只需要单向的讲、让学员听懂即可;而对于技能的传递,光讲是不够的,还需要演示、需要学员模仿并参与实践。
培训主要有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沙盘演练这三种基本方法,而这三种方法的适用课程和适用对象也不同。多媒体教学最适合需要动手操作的生产操作类课程,课堂讲授适合所有的知识和技能、管理类课程,沙盘演练适合复杂的情境模拟/战略推演类课程。
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覆盖所有的培训,企业在选择培训方法时,需要结合课程的类型、学员的类型,选择适宜的培训方法。
选对讲师:找对了问题、摸清了现状、选对了方法之后,影响培训效果的最后一个因素就是讲师。无论是企业的内部讲师还是外部聘请的讲师,都有水平上的差异、风格上的差异,很难用好与坏来评价。此外,不同出身的讲师,其流派、风格也会有很大差异,常见的流派主要有学院派、经理人派、咨询顾问派、明星牌这四种。
学院派的讲师最大的特点是知识渊博,专业功底深厚,但实操性偏低。所以,这种派别的讲师,比较适合讲一些侧重理论与基础研究的课程;
经理人派的讲师大多有着良好的从业背景,大多有着跨国公司中高层管理者的从业经历,他们所讲授的内容多从所在企业的最佳实践而来,经过了实战验证。不过,这些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和方法,不完全能够适用于学员所处的企业,学员只能选择性的听、选择性的学习借鉴。
咨询顾问派的讲师通常都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咨询经验,他们所讲授的内容大多是从多年的咨询项目中研发而来,经过了多家企业的实战验证,而且既有学院派讲师的系统性,也有经理人派讲师的实用性,是培训讲师的首选。但是,由于咨询顾问本身工作性质侧重于编写方案而非讲授方案,并且多数顾问没有受过专业的演讲训练,在讲课技巧上有欠缺,所以,咨询顾问派的讲师最常见的短板就是专业功底和经验方法的转化率不高,懂得东西很多、能解决很多问题,但是不太会表达。
明星派讲师有点像当年的超女,就像雨后春笋一样突然出现在各大培训网站的首页、各地机场的音像报刊发售点,频繁的讲授公开课和社会活动。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些明星派讲师都有一个特点:有一个独特的定位作为主打卖点,例如中国式XXX专家、中国XXX第一人、XXXX公司金牌销售冠军….不过,这些明星派讲师的销声匿迹的速度和他们蹿红的速度一样快。企业务必慎重选择这类讲师,用每天数万乃至十万的出场费请这些明星派讲师,不如用同等投入去开发一些重要的课程。
㈡ 如何提升培训效果
1.先搞清楚培训的目的
在展开培训之前,你必须先全面了解此次培训的真正目的所在。如果你不清晰老板或上司的意愿,建议你最好缓一步进行,待搞明白了,也为时不晚,否则,多数是花了力气却不讨好。
2.弄清楚员工的努力方向
我认为,培训就像是在吃大餐,透过沟通和信息的传递,达到“培训医愚”。然而,你要是一个好的“医生”,在医病前的诊断和了解是必不可少的。当你把东西给别人时,最起码你要知道对方是否需要,只有充分了解了对方,你才好对症下药。因此,在培训前,你很有必要去与员工进行一番促膝谈心,搞清楚他们的努力方向后,你的培训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3.确认公司现阶段培训需求
当然除了老板的期望之外,你还必须搞清楚本公司当前所处的局面,包括外在与内在的。可以说,一个公司所处的竞争环境不同、发展阶段与目标不同、组织架构不同、业务状况不同、营销人员素质不同、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都会因此诱导出不同的培训需求。给大家一个忠告:千万不要拿别的公司培训课来硬套,那毕竟是别人的需求,何况有许多都是不切合自己公司的实际。经理人必须为自己的公司度身订做培训课时,认真找出自己公司的真正培训需求。
4.培训专业来自你的细分
无论你是临时抽调来培训,还是单纯承办培训的专业人员,你千万不要把培训内容弄成一大块,否则,效果肯定不会好,你不妨试着将公司培训当作是一个专业的展示来进行,其中也区分出采购、业务、销售、管理、财务、服务、人力资源等不同的细分,你才会更好地把控,培训的课时才好规划,你也才有能力和条件说服老板尊重你的计划、信服你的专业。
5.勾勒出本次培训希望的目标
你最好在展开培训之前,向你的老板摊牌,告之他这次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以获得老板的支持。而后,你不妨将这些目标明确化,让参加培训的每一个员工都清楚目标,以便于培训开始时来配合你的行动。
6.把公司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除了动用公司的资金外,你还可以寻求场地、器材、设备、道具、赠品等支援;在人力方面,你还可以运用行政助理、内训讲师、杂工等;充分将这些资源整合到一起,你的培训就不愁没有战斗力了。作为中小型公司,由于条件有限,经费说不定也不充足,那么,你就更应该将这些现有资源拿来用了,你要是善用好所有的资源,就会替公司省下大量的培训经费,同时又可将培训做到最好的效果。
7.耐心倾听来自员工的意见
你虽然是培训的主角,但也必须有一个听取员工意见的心态,很诚恳地听取他们对培训计划的意见,来进行局部的改进。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你能得到大家的支持与肯定,才有可能获得老板对你工作的一份肯定。与他们保持一种非常密切而且亲密的关系,日后他们为你的工作绩效打分都会高,当然,你也不能一味的将他们的意见全部采纳,你还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8.培训前莫忘打开心门
我觉得,培训要做得更好,一定要将所有人的心门打开,否则,你后面再好的东西给别人都是没有效果的。打开心门的方法有很多种,我在每次培训时,首先是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引起大家的共鸣,然后是循序渐进地将各位带进来。有时,我在这个节骨眼上要花很长时间,但想想还是有价值,毕竟在以下的分享中,有观众和我产生互动了。
9.培训中的小故事要有所筛选
故事人人爱听,除了里面有道理外,还容易引人省思。如果你能在培训中,将故事恰到好处地引用,借助幻灯投影来展示,可以让你的培训更生动。我有几次培训都试过讲几个小故事,培训中省下我很多话语,会场气氛比没有讲故事的每场培训都要热烈,大家听了也感受至深,会后有些伙伴忍不住跟我分享心得与感觉。让故事来增加你的说服力,大家听你的讲课才不觉得累,更不会打瞌睡,而且感受和启发很深,要达到这个程度,你的故事就要有所选择了,而不是专讲一些只是引人笑一笑的故事了。
㈢ 如何提升企业员工培训效果
在企业进行培训的同时,有以下几个有效的途径可保证培训工作顺利地开展。
1.充分认识员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世界上大多数优秀企业几乎都有自己的培训史,都热衷于人力资本投资。根据统计,美国企业每年在员工培训上的花费约300亿美元,约占雇员平均工资的5%。而我国各类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的投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很低的水平,用于员工培训的投资微乎其微。
鉴于这种情况,我国的企业决策者必须树立人是企业所拥有最宝贵的资源这一观念,以长远的眼光看待人力资源的培训。企业要转变观念,强化职工培训在企业的基础地位,树立抓生产必须抓培训,生产和培训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观念。2.进行全面的培训前调查
在进行员工培训前,相关人员应该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要根据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目标,工作要求的变化分析培训需求。另外,在调查中应从不同角度收集信息,了解企业绩效状况以及对劳动者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岗位要求,并分析员工现有的劳动态度、知识、技能方面的差异,以明确培训目标与内容。
3.扩大培训对象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个企业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位员工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不仅仅要考察企业里是否有一小部分优秀人群,更要考察企业的整体人力资源状况。以往只对中高层管理者进行培训而忽视对基层员工培训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只针对部分人员进行培训的情况会使得被忽视的个人或群体变成企业大木桶上最短的木板,从而制约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因此,企业培训就是有组织有计划的企业全员的学**。
4.建立高效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
企业培训体系是为了达到保证企业培训行为的有效性或者保证培训工作的绩效的目的而制定的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模型,包括管理流程、管理制度或管理办法。只有根据企业战略规划,结合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才能量身定做出符合自己持续发展的高效培训体系。企业应该加大对培训体系的硬件设施投入,加大培训组织的健全。加大培训工作的管理,培育企业优秀、独特的培训文化,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实现培训的模式化、程序化、整体化,促进培训水平的全面提升。
5.丰富员工培训内容和手段
企业的培训内容要从狭隘的岗位职务培训转向丰富多彩的全方位培训。培训内容不仅仅是技能的培训,应向各个领域渗透,使企业培训进入更深层次,对职工进行全面的素质、素养和技能的培训。如企业文化培训、职业道德培训、团队精神培训等。同时,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来设计合适的培训内容。
从培训手段而言,我国企业传统的组织培训的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视听法等。各种培训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各种方法配合起来,灵活运用。
㈣ 如何加强银行员工培训
不定期的进行各项技能的考核
设置奖罚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㈤ 如何提高培训效果
如同在《企业怎么做培训规划》一文中的描述:培训做的好不好,有两种视角去评价,一是现场反馈效果,二是培训结束后员工的素质技能提升效果。但是,后者才是企业应该关注的效果。因此,决定培训效果因素是多个方面的,而对于“培训效果”,企业不能只关注现场反馈效果,更应该关注培训结束后员工的素质技能提升效果,因为这是影响企业培训最终成效的关键。
要提高培训效果,可以简单的用十六个字来概括:找对问题,摸清现状、选对方法、选对讲师。
找对问题:德鲁克曾经说过,给一个错误的问题提供正确的答案,造成的后果远比给一个正确的问题提供错误的答案更严重。因此,在做培训之前,企业应该弄清楚问题的症结所在,要解决问题是通过员工培训来实现,还是通过其他方面来解决?毕竟培训不是万能的,有很多问题无法通过培训来解决,例如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敬业度、满意度等等。培训可以改变员工的技能,但很难改变员工的态度和观念,更不可能通过培训来对员工进行“洗脑”,因为成年人的心智模式比较成熟理性,在其他条件和环境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几乎没有人可以去改变一个人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认知。
摸清现状:员工的素质技能千差万别,培训课程也有不同类型、不同深度之分,但目前却鲜有对培训课程进行分级的做法,当然也有企业为了降低培训的人均成本、让全员参与培训的考虑因素在内。这就导致了这样一个问题:同样一门课,适合高层管理者但中层和基层都来听课,表面上看大家都能收获知识和方法,但实际上很可能是高层听懂了、中层半懂不懂、基层完全不明白,结果大多数都不满意。与其要求讲师兼顾学员的差异,不如对学员进行摸底、分级,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其知识结构、职位等级的课程,虽然这样操作费用会更高,但效果会更好,从中长期看,这种分级培训的方式,其成本反而最低。
举个例子:博导给经济学博士生讲微观经济学,但本科生也去听,除了极少数长期研究微观经济学的本科生,有几个人能听懂?所以,摸清现状、因材施教才是正确的培训方式。
选对方法:严格意义上讲,知识和技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技能源自知识和经验的积累,知识是影响技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要的是员工的技能,而不是知识。
参加培训与听课最大的区别在于:参加培训是为了获取技能,而听课是为了获取知识。从知识到技能,需要一个转换过程。这个转换过程有时候可以让员工去完成,有时候需要讲师去完成。对于知识的传授,讲师只需要单向的讲、让学员听懂即可;而对于技能的传递,光讲是不够的,还需要演示、需要学员模仿并参与实践。
培训主要有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沙盘演练这三种基本方法,而这三种方法的适用课程和适用对象也不同。多媒体教学最适合需要动手操作的生产操作类课程,课堂讲授适合所有的知识和技能、管理类课程,沙盘演练适合复杂的情境模拟/战略推演类课程。
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覆盖所有的培训,企业在选择培训方法时,需要结合课程的类型、学员的类型,选择适宜的培训方法。
选对讲师:找对了问题、摸清了现状、选对了方法之后,影响培训效果的最后一个因素就是讲师。无论是企业的内部讲师还是外部聘请的讲师,都有水平上的差异、风格上的差异,很难用好与坏来评价。此外,不同出身的讲师,其流派、风格也会有很大差异,常见的流派主要有学院派、经理人派、咨询顾问派、明星牌这四种。
学院派的讲师最大的特点是知识渊博,专业功底深厚,但实操性偏低。所以,这种派别的讲师,比较适合讲一些侧重理论与基础研究的课程;
经理人派的讲师大多有着良好的从业背景,大多有着跨国公司中高层管理者的从业经历,他们所讲授的内容多从所在企业的最佳实践而来,经过了实战验证。不过,这些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和方法,不完全能够适用于学员所处的企业,学员只能选择性的听、选择性的学习借鉴。
咨询顾问派的讲师通常都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咨询经验,他们所讲授的内容大多是从多年的咨询项目中研发而来,经过了多家企业的实战验证,而且既有学院派讲师的系统性,也有经理人派讲师的实用性,是培训讲师的首选。但是,由于咨询顾问本身工作性质侧重于编写方案而非讲授方案,并且多数顾问没有受过专业的演讲训练,在讲课技巧上有欠缺,所以,咨询顾问派的讲师最常见的短板就是专业功底和经验方法的转化率不高,懂得东西很多、能解决很多问题,但是不太会表达。
明星派讲师有点像当年的超女,就像雨后春笋一样突然出现在各大培训网站的首页、各地机场的音像报刊发售点,频繁的讲授公开课和社会活动。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些明星派讲师都有一个特点:有一个独特的定位作为主打卖点,例如中国式XXX专家、中国XXX第一人、XXXX公司金牌销售冠军….不过,这些明星派讲师的销声匿迹的速度和他们蹿红的速度一样快。企业务必慎重选择这类讲师,用每天数万乃至十万的出场费请这些明星派讲师,不如用同等投入去开发一些重要的课程。
㈥ 银行如何让培训变得更有效
以往,我们误认为培训师是一个业务知识的传递者,成功陈述一堂产品知识便为一次授课的成功,可最终学员们仅是听听过之,理解较少,培训效果可想而知。我认为首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名编剧而非老师,以一个教学点为创作中心,精心编制我们的教学剧本,要考虑剧本是否被看者、听者接纳,要斟酌剧情的逻辑和合理性,要丰富剧本的样式及内容。
以往,我们倾爱采取照本宣科,沿用陈旧的PPT,我们没有花费心思去创作,这样,延用他人的思想而没有创新,所授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所授课程自然陈旧乏味。忆起一名江西分行的同仁,在大家普遍以“银行管理培训中的难点与技巧”为题时,她却没有在同类题目中沉没,她用心制作了精美的PPT,短暂的几页却突出所有要教与授的内容,仅十分钟的课程,她获得了满堂喝彩。再来,一名内训师除了是资深的编剧,还应是一名全场的导演。一堂课程,仅是一方面的讲述,另一方面的倾听,然后结束,必然一个失败;如果一堂课,三分之一是交流,三分之一是表演,三分之一讲解分析,那么这堂课程已具备成功的要素;此次石家庄培训之行,让我震撼至今的是一名广西的同仁,轮他上场讲课,他不带任何课件,现场安排了一个动作模仿的互动游戏,作为学生的我们,在游戏的驱动下,笑语不断,全场顿时热烈万分,游戏结束后,该名老师询问,从游戏中我们感悟到什么,答案千奇百怪,但老师都但笑不语,最后他解惑,要表达的是一个执行力的效果问题,顿时,现场所有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因为那个动作模仿的游戏,一开始是一个用枪打猎空中小鸟的动作,被传递者多重转表演后,结果是银行追讨债务的理解,他用一个小小的游戏,表达的是信息经过多重转达后严重失真,从而影响执行力的效果。最后,我认为作为一名内训师,不是站着讲解知识的老师,更应该是名演员,参与每个环节的表演。 互动一直都是知识传递的最好途径,是经验交流的良好渠道,如果仅一方面的表达与主动,另一方面的沉默与被动,那么一个问题就不会获得多方面的理解,人们的思想不会突破有限,碰撞出灿烂的火花,我们的思考不会获得更进一层面的进步。 说一名银行管理培训内训师是一名演员,一点不为过,因为这是充分的考量一名老师的表达魅力,即使是枯燥无味的知识,如果配合着丰富有趣的言辞及肢体表达,那么也会致使该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我记得与一名湖北神农架的老师一同培训,当时她讲述的课程是前面多位老师反复讲述过的,出现了雷同,但是她开场白却很精彩,至今记忆犹新:“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来自湖北神农架,野人的故乡!”就是这一句把因雷同知识点的沉闷气氛打破,大家开口大笑,并感兴趣的进入课程,想知道来自“野人故乡”的老师会带来什么有趣内容,进而被老师生动的言语,有趣的肢体表达带入课程,并获得了良好效果。喜欢一句形容培训师的话“因银行管理培训而成就他人的成功!,这是作”为一名培训师很高的评价。一名银行的培训师:“编剧”考验讲师的理论水平和知识面;“导演”考验讲师的逻辑思维和整体思考能力;“演员”考验讲师的授课技巧和授课表达魅力;“传递思想”考验讲师的实际经验和总结能力。最终因培训而成就他人成功!这便是一名培训师的角色最好的诠释!
奈斯比特说过:下个世纪最震撼人心的突破将不是来自技术的进步,而是来自作为人这一概念的扩展。培训与被培训均是自我提升的一种方式。担任金融机构的内训师,除了要有深厚的积累,知识的沉淀,更要了解成人的心理,用通俗易懂的话让人理解;关于经验与知识的积累是时间磨出来的,我不做分享,但经历德国专家组老师的指导,聆听兄弟行的精彩妙诀的授课后,我认为一名银行内训师应做到:培训不是讲课,必须学员共同参与;讲师不是老师,必须保证学员学会。
㈦ 怎么进行相关培训,提高银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当前,在培养和使用银行现有人员的问题上,要着眼于在职人才资源的开发,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工岗位培训,进一步强化银行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但就目前来看,对银行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仍存有很多难点。第一,实施难,银行岗位培训工作没有形成规范化、制度化。过去没有很好地开展对现有人员的岗位培训,即使有些单位搞了现有人员的岗位培训,也只是短期行为,没有按照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要求实施,因此,岗位培训工作在基层银行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二,师资力量太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银行人教部门没有配备专(兼)职教员,从事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力不从心。此外,即使配备了专(兼)职教员,如果不进行经常性超前进修,也很难做到"给学员一碗水,自己先有一桶水"。第三,银行人员素质不一,影响培训效果。银行部分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才由于受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思考习惯的影响,认为自己是"老银行",工作经验丰富,学不学都能应付目前的工作
㈧ 如何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培训效果
那么怎样培训才能提升员工培训的效果呢?下面简单总结一些建议:
1.企业培训要针对当前企业的问题进行,不要只是为了培训而培训2.根据中国培训网的资料,了解企业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注意企业培训的系统化规范,没有系统化的培训很难以保证培训效果的实现。3.企业培训是一件长久的工作,简单的突击培训是无法使企业培训获得较高的长久的成效的,所以要想真正保证企业培训效果,需要保证培训的长期进行。4.企业培训不能泛泛而来,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要制定相对不同的培训内容,泛泛而来的培训只会浪费资源和时间,并不能够取得实际性的效果。
㈨ 如何做好基层银行员工的培训工作
先拿点儿RMB来花花吧,这年头没学费,害苦多少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