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论文《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开题报告中的“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如何写求资料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七、课题的经费估算。
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② 在青年员工培训中应该加什么内容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增加,公司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公司必须要寻求自身的突破,这不仅需要一个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更需要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而公司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则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公司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仅仅依靠单一的物质资源上了,更重要的是把战场放在的对人力资源的竞争上了。而对人力资源来说,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成为了重中之重,这不仅能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和知识技能,从而提升员工的市场竞争力,还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创造潜力, 使员工更加良好地融入到整个公司的系统中,让每一位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让公司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占有先机。红运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公司,其在员工培训的问题上遇到过挫折,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给其他公司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也留下了非常重要的经验,值得其他公司去借鉴与改进。本文就以红运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为例,阐述目前公司员工培训存在问题与应对的方法。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外关于培训的定义有很多种,一种比较准确的定义是:企业针对员工实施的学习和激发潜力的行为过程。这个过程必须要有计划性、目的性和系统性。通过员工定向改进知识、技能、行为、态度乃至行为以及发挥自己的潜力,使得员工的工作任务能够按照预期的要求或水平顺利完成。
1.2.1 国内相关研究
从9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就开始着手企业培训问题,随着西方理论思想的引入,我国学者接受了西方关于员工培训的理论。由于我国公司正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因此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制约了员工培训的发展,但学者们还是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如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赵曙明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一书中对我国的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方面重点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我国目前公司人力资源整体投入偏低,员工参与培训的比率不高。之后,李淑惠和李智敏在《我国企业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模式分析》一文也提出了我国公司员工培训存在培训没有计划,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培训形式单一等等问题。此外,聂正安、潘刚华等人都通过自己的研究对我国员工培训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所以总体上来说,我国公司从培训观念建立到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培训的管理等各方面都亟须进一步的规范和提高。
1.2.2 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关于企业培训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期,自从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于1911年在《科学管理原理》首次提“培训”的理论以来,培训相关理论得到了不断发展和成熟。泰勒认为科学管理应遵守的普遍原则之一就是培训,以理论的方式首次证明了培训起到了对企业绩效的支撑作用。此外,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在“官僚行政组织”的理想组织中,员工必须通过正规培训才获得好的组织绩效。后来美国心理学家洛克提出了目标设定理论,他认为激励来源于挑战性的目标,制定特定的目标会达到绩效改进的效果。最后,《雇员培训与开发》一书的作者—美国雷蒙德教授则提倡在把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设定和协调培训项目。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分为4章。
第1章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做了综述。
第2章对员工培训的理论概况进行了简单介绍。
第3章分析了红运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第4章结合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1.3.2 研究方法
员工培训研究涉及的问题范围广,涉及的材料复杂,因此本文力争做到文献调查与实际调查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统一。具体采用了以下方法:
文献研究:研究了人力资源和培训相关的基础理论,研读近几年在该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献成果,学习借鉴学术界理论成果,并在这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理论依据。
比较分析方法:比较分析国内外关于员工培训的相关理论和培训体系,为红运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员工培训机制的优化提供有益借鉴。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从员工培训的相关理论入手,在对员工培训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调查研究红运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的培训现状与并进行了问题分析,从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培训态度、培训评估四个方面,对红运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的员工培训问题进行了对策研究。本文通过对培训客体选择上的创新,加强了对员工特别是新员工培训的重视,为新员工能快速融入到公司的体系中奠定了基础,从而提高了培训效率。
2相关理论概述
2.1 员工培训
2.1.1含义
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职能。它有其特殊的对象和内涵。首先员工培训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其次员工培训重点在于培训员工对岗位的适应能力以及员工良好工作习惯的养成;此外员工培训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其目标在于达到员工与公司的双赢。
2.1.2 内容
员工培训目前包括总经理技能培训、经理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安全和健康培训、新员工上岗培训、组织发展培训等多项内容。
2.2员工培训的方式
员工培训目前主要使用课堂授课的方式。此外还曾使用案例分析形式的培训,还有公司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可接受指导人形式的培训。
2.3 员工培训效果的评估
所谓“培训评估”,就是培训评估,是指对培训项目、培训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而为了充分发挥培训的作用,就必须要对培训活动进行充分的、客观的效果评估。因为员工培训后能充分利用的只占一部分,因此企业每年在员工教育上的投入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是浪费掉了。这就是进行培训结束后的追踪与行动工作的最重要的原因。
3 红运物流公司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3.1 红运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红运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粮食贸易公司,其业务方向主要是以北粮南销大环境为背景发展起来的粮食贸易业务。由于近几年公司业务需要扩展,所以需要一套管理系统支撑粮贸业务发展。因此对员工的培训管理则成了业务扩展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公司业务部门主要有采购部、班列管理部、业务部、销售部、财务部等多项部门,公司业务的发展需要多项部门共同合作,而对公司员工进行培训则可以极大地提高各业务部门的工作效率,且能带来一些创新的工作理念,帮助公司的业务扩展工作顺利进行。
3.2 红运物流公司员工培训的问题
3.2.1 缺乏有效的培训需求调查
要有一个完善的培训体系是与培训之前的需求分析息息相关的,两者是不可分离的。有了培训需求与分析这个前提与基础,进行员工培训时便会节省大量资源。也就是说,培训需求与分析是关键所在,没有对培训需求进行良好的分析,那么就会使得培训的目的和计划不合理,真正实施起来便会偏离预先发展的轨道,从而影响整个实施过程和培训结果。
3.2.1.1 管理人员对培训需求没有良好的意识
现如今大部分公司所执行的培养计划和方案主要来自于公司管理层的决议或者是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人员的判断,或者是通过对往年的员工培训情况进行分析,这便会导致一些问题。红运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亦是如此,如果继续按照之前的培训方案执行,不进行创新,那么培训效果也就会越来越小。此外,即使公司制订了培训需求分析的计划,也很难做到完全实施,公司总会着重于对公司需求和岗位需求进行需求分析,而对于员工的需求则会考虑甚少,公司层面上也不清楚员工的培训需求,不知道员工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培训,这样即使制订了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案,也收不到什么成效。
③ 员工培训理论及国内外的培训现状这篇文章后面怎么没有参考文献呢
这篇本身不是文献
④ 请问如何给新入职来的员工做培训啊我们是网络公司
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设计
摘要:
本文从分析员工入职培训的定义入手,阐述了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的发展和现状。分析研究了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的设计要求,指出入职培训方案是以培训需求分析为基础,根据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目标,培训目标是培训方案的根本目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培训资源、培训对象(新员工)、培训日期与时间、培训方法、培训场所与设备、培训纪律这些入职培训方案的组成要素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一个系统的培训方案是否合理有效、是否能实现培训目标,还得经过培训效果评估,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修改、完善。
关键词:
企业、员工、入职培训、方案
人、财物、信息是企业管理的四大要素,而后者是靠人去管理、实施,所以人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目的就是使企业的新鲜血液得到充分运用,发挥最大的效益。笔者根据十年来参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体会,对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方案的设计提一孔之见,以求教于人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专家、学者和诸位同仁。
一、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定义
企业招聘录用的新员工并不是一开始就具备完成规定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也缺乏在企业新集体中同心协力的工作态度。因此,企业为使他们尽快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具备的素质,必须对他们进行入职培训。
同时,企业是在一个不断变动的经济技术环境中生存与发展,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就必须与这种不断变动的外部环境相适应,使知识不断更新,技能素质不断提高。
所以,企业员工培训是针对两种人,一种是新录员工,另一种是现有职工。于是乎,欧美有人给“培训”下的定义是“培训是指给新雇员或现有雇员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的过程。”⑴以此类推,入职培训的定义就应该是“入职培训是指给新雇员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的过程。”笔者冒昧地认为,这个定义似乎不够完整。
培训作为科研课题始于上世纪初。百年来,“培训”这个概念,人们经常使用。但究竟何为培训,却各抒己见,至今没有定论。而入职培训呢?不仅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连叫法都不统一。有叫“入职培训”⑵,也有叫“岗前培训”⑶,还有叫“职前培训”、“第一职业培训”或“新员工培训”、“新进员工培训”。有的把企业新录用的员工和企业内部调动的员工在进入岗位前接受的培训统称为“上岗前培训”。而有的企业则把内部调动的员工在进入岗位前接受的培训称为“岗前培训”,企业新录用员工接受的培训才称为“新员工培训”。而有的则认为“岗前培训”和“新员工培训”是一回事,都是指新员工上岗前培训,如此等等,各地各企业对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称谓不一,下的定义也各有特色,但培训的内容都是:通过各种教导或体验的方式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改进新员工的行为方式,以达到期望的标准。
企业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企业员工在企业外面的言行代表着本企业全体,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因此,企业应从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出发,采取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在内的多种方法,让新员工树立企业的自豪感,产生企业的向心力,教导新员工自觉地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可见,入职培训的完整定义应该是:企业对新录用的员工,在进入职位之前进行的企业概况和员工须知的教育,以培养新员工应具备的素质、掌握必要的知识和基本工作技能,使之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二、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发展与现状
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近百年漫长的历程。它作为员工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培训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片面到全面,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最初,由于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技术简单,主要是以手工劳动为主,新员工培训还不被人们所认识。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泰罗和吉尔布雷斯等最先强调培训的意义,主张以规范性操作来取代过去工人的经验性操作,推行标准操作法并按照这种标准方法来培训工人。从此,始了新员工的技能培训。
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梅奥发现:人是“社会人”(把人的本性由最初地定的“经济人”转换为“社会人”的角色),不能单靠支付工资来调动积极性。因此,员工的士气、工作满足感、能够被赏识同样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这个发现为新员工入职培训增添了重要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培训成为一门职业,有人专门从事新员工入职培训。在加强对新员工知识、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要视对新员工素质的培训。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5个层次,即一、生理需要;二、安全需要;三、归属感;四、受人尊重;五、自我实现。这5种需要是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去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个理论使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20世纪50年代,赫兹伯格把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因素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两类。激励因素与本身工作性质相关,如成就感、责任感等,是使人能产生满足感的因素;保健因素与工作的外在条件相关,如企业的管理、工资等,是能防止产生不满意的因素。要调动员工积极性,必须使员工两个因素都满足。这个理论给新员工入职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世纪50年代后期,道格拉斯提出人性假设的X理论、Y理论。X理论假定一般人都很讨厌工作,对这些人要劝说、监督、惩罚,必要时也可给予奖励。Y理论则认为人本身并不讨厌工作,关键在于要为员工创造条件,使他乐于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这个理论使新员工入职培训与员工上岗后的其它培训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20世纪60年代以来,培训理论开始研究管理者的领导作风与员工工作之间的关系。这一时期的培训理论更加系统化,入职培训的对象也从一般工人扩展到管理人员。对新员工入职培训,特别是对管理人员的入职培训提出了新的目标。
至此,国外的培训理论已淅趋完善,而国内的培训实务与培训理论研究还处于不成熟阶段。进入21世纪后,我国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尤其对员工的培训日渐重视。
三、如何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
(一)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的首要环节。它由培训管理人员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对组织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鉴别和分析,从而确定是否需要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它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的前提,也是培训评估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分析培训需求,才能设计合理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培训需求可从企业、工作、个人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进行企业分析。先确定企业的培训需求,以保证培训方案符合企业的总体目标和战略要求。大凡企业组织新员工入职培训,就是要把新员工因知识、技能不足,不了解企业的概况、历史、现状、远景规划而造成的盲目性所产生的机会成本的浪费,控制在最小限度。如果企业不组织新员工入职培训,新员工要花费比培训多得多的时间掌握这些知识。新员工进入企业,面对一个新环境,不了解企业情况,不了解职位要求,不熟悉上司、同僚、下属,不免感到紧张不安。为了使新员工消除紧张情绪,迅速适应环境,必须进行入职培训。
其次,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指新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
接着,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未来工作岗位对员工技能、态度的要求进行比照,研究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研究需要进行哪方面的培训来提高能力,达到员工的职务与技能的一致。但是,培训不是万能的,只有当新员工存在的问题是通过培训能够解决的时,则进行培训。
(二)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分析
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是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资源,培训对象、培训日期与时间、培训方法、培训场所与设备、培训纪律的有机结合,具体分析如下:
1. 培训目标。培训目标应设置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培训总目标是宏观上的、较抽象的,它需要不断分层次细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新员工入职培训就是要把因新员工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差距所产生的机会成本的浪费控制在最小阶段,这就是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总目标。
培训的具体目标是:
让新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欢迎,体会到归属感,以鼓舞士气;
让新员工消除初进企业时的紧张焦虑情绪,很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以便减少错误、节省时间;
展现清晰的职位分析及、企业对个人的期望。告诉他,他的职位是干什么的,你希望他做到什么;
培训新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寻求帮助的方法,提供讨论的平台,帮助他更快地胜任本职工作;
帮助新员工建立与同事和团队的和谐关系,减少员工的抱怨;
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历史、现状,让他融入企业文化。不管他什么背景、历史、来自什么样的公司,用强化的方式让他很快适应公司的组织文化,大家用同一个声音说话。
总之,培训目标是培训方案实施的导航灯。有了明确的总体目标和各层次的具体目标,培训的组织者和接受培训的新员工才能少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培训内容。一般来说,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知识培训,是入职培训的第一层次。知识培训有利于理解概念,增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新员工只要听一次讲座或看一本书,就可能获得相应知识,简单易行,但学后容易忘记。如果培训仅停留在这一层次上,效果是难以保证的。
技能培训,是入职培训的第二个层次,录用新员工不可避免地要走这一步。因为抽象的书本知识不可能立即适应具体的操作。即使新员工进入企业时就已拥有了优异的工作技能,他们也必须通过培训了解本企业运作中的一些差别。很少有员工刚进入企业就掌握了所需要的一切技能,至于新录用的会计师、工程师、经济师、医师、护士等专业人员也毫无例外应当参加新员工入职培训。他们虽然已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但都只限于自己的专业,而与其他专业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对本企业更不甚了解。应当通过培训,让他们了解企业的情况,了解本企业他人的工作,促进各类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使他们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共同合作。而且,他们还可以通过培训更新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各自领域的最新知识及在本企业的应用,使之与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相适应。
素质培训,这是入职培训的最高层次。素质高的员工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有较高的目标。他可能暂时缺乏知识和技能,而素质低的员工即使已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也可能不用,甚至帮倒忙。如果因为招聘把关不严,录用了素质低的员工,经培训不改的,应及时清退,否则,饴害企业。
入职培训实践中,究竟如何选择培训内容,应从实际出发。如果录用的员工是管理人员,应倾向于知识和素质培训。如果录用人员是一般员工,则倾向于知识和技能培训。
新员工入职培训必不可少的内容有:
² 公司的地理位置和工作环境;
² 企业的标志及由来;
² 企业的发展历史和阶段性的英雄人物;
² 企业重要标志及有重要意义的纪念品的解说;
² 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² 企业的品牌地位和市场占有率;
² 企业的组织结构及主要领导;
² 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理念;
² 企业的战略和企业的发展前景;
² 科学规范的职位说明书;
² 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文件;
² 团队的协作和团队的建设;
² 业务知识与技能、业务流程。
3. 培训资源。培训资源(又称培训指导者)可分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包括企业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利用内部资源,可使新员工和培训组织者多方都得到提高。外部资源是指专业培训人员、学校、公开研讨会或学术讲座等。对于新员工入职培训来说,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各有优缺点,但比较之下,还是首推内部培训资源,只有在企业业务确实繁忙,分不开人手或企业内部确实缺乏适当人选时,才选择外部培训资源。当然,如果能把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结合起来使用有,那就更好了。
当今有胆识的企业家都在大力发掘内部培训资源。如摩托罗拉公司成立了摩托罗拉大学,每个新员工都要在这所企业大学里接受一星期的入职培训。西门子公司成立了韦尔纳.冯.西门子学院,每年大约有占员工总数5%的新员工在西门子学院接受培训。
4. 培训日期。培训日期选择的原则是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培训。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时就必须把入职培训安排在企业挑选、测试、录用员工程序履行完毕,新员工正式加盟本企业之时进行。这时候的新员工都需要通过培训熟悉企业的工作程序和行为准则,不失时机的安排培训是最恰当不过的事。
有的企业违背了这一原则,把培训计划订在淡季,以防影响生产,却不知正因为未及时培训,却造成了大量次品、废品或其它事故。此为下策。
有的企业将新员工入职培训在不同时间内不定期安排,每一位员工在试用期都先后将得到一次新员工培训的机会,具体日期由人力资源部通知。此为中策。
还有的企业在新员工报到后即统一利用集中的时间培训,培训后再开始工作,此为下策。
5. 培训方法。培训方法的新异,是培训效果的催化剂。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如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等。各种方法都有不同的特色,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中,要依据企业的需要和可能,合理地选择采用。
目前,外国企业大多采用案例培训,中国的人才培训公司采用最多的是讲座式。将讲授法与案例法结合起来,灵活地运用于新员工入职培训,生动活泼,再辅之以实地参观,是颇有成效的方法。
6. 培训场所及设备。培训内容的具体性要求、信息传授的具体性,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决定了如何选择培训场所与设备。
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场所有教室、会议室、工作现场等。在讲授企业概况等共同知识时,课堂可以在教室、会议室。每天上课地点不宜单一,可通过变化培训环境,让新员工多了解企业的一些设施如阶梯教室、多功能会议室等,从多方面接触企业。而且,培训地点的变换,有助于吸引新员工的注意力、缓解培训疲劳。
若介绍各部门的业务技能,则决定了最适宜的场所是工作现场。为营造一种良好的培训环境,可组织新员工实地参观各部门的工作现场,充分利用企业的硬件,在新员工面前展示一种正规的有档次的第一印象。
新员工入职培训的设备包括教材、笔记本、笔、模型、投影仪、电视、录相等。在企业财力、物力所允许的情况下,培训设备要与时俱进,尽可能多样化、灵活化。这有助于建立企业人性化的形象,增进新员工与企业的情感链接。如企业概况与规章制度,文字材料和专人讲解已达到介绍的目的。但如果再使用多媒体工具演示,不但可以让员工感受到企业为他们所花费的精力,感觉到人性化的关怀,更可侧重引导新员工对企业和新环境的积极情感。
7. 培训纪律。纪律是搞好培训的保证。在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时,应该制定相应的培训纪律。
以上各要素的有机结合就是一个系统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培训方案出来了,方案的设计工作并没有结束。方案中实现培训目标是根本目的。培训方案是否设计得合理有效,培训目标能否实现,还得经过评估。
(三)培训方案的评估与完善
培训效果如何、培训的投入是否值得,一直是员工培训工作中尚未解决的一个最大问题。科学的培训评估对于企业了解投资的效果、界定培训对组织的贡献、证明员工培训所做出的成绩非常重要。
培训效果的评估,是指企业在组织培训之后,采用一定的形式,把培训的效果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式表示出来。良好的培训评估体系是在工作分析、岗位说明、绩效标准和管理以及培训要素之间的流程管理,这种流程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业绩,并在提高业绩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绩效标准,进而使企业培训进入良性循环,真正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战略。
对于培训评估标准的研究,国内外应用得最为广泛得是最早由美国学者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提出的培训效果四级评价模型,该评估模型将培训的效果分为四个层次:
1.反应层,即学员反应,在员工培训结束时,通过调查了解员工培训后总体的反应和感受。
2.学习层,即学习的效果,确定受训人员对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行为层,即行为改变,确定受训人员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行为的变化,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
4.结果层,即产生的效果,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衡量,如事故率、生产率、员工流动率、质量、员工士气以及企业对客户的服务等。
随着我国企业对培训效果评估的日益重视,Kirkpatrick培训四级评估模型已成为我国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的主要标准,但在相当多的企业,培训效果评估一般只停留在第一、二层次,而缺乏深层次(第三、四层次)的评估。
培训评估报告。培训评估最后要提出培训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培训项目概况,包括项目投入、时间、参加人员及主要内容等;二是受训员工的培训结果,包括合格人数,不合格人员及不合格原因分析,另外还应提出不合格者处置建议,对不合格员工应进行再培训,如果仍不合格者,应实施转岗或是解聘;三是培训项目的评估结果及处置:效果好的项目可保留,没有效果的项目应取消,对于有缺陷的项目要进行改进,对于某些部分不够有效的项目可以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对于某些领域欠缺的项目可以新增。
跟踪反馈。培训报告确定后,要及时在企业内进行传递和沟通。一些企业往往忽略了这点而造成培训评估与实际工作脱节。培训评估报告应传递到如下人员:一是受训员工,使他们了解培训的效果,以便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和改进;二是受训员工的直接领导;三是培训主管,他们负责着培训项目的管理,并拥有员工人事聘用建议权;四是组织管理层,他们可以决定培训项目的未来。
综上所述,本文从分析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定义入手,阐述了入职培训的发展过程和现状,以及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的设计要求。在本文结尾时,笔者认为还有必要强调的是,方案形成以后要,要努力付诸实践,只有不断的实践,才能不断提高培训效果。
⑤ 汉语翻译英语
In this paper, silver sanitation as an example, in introcing the recruitment of the theory on the basis of the silver sanitation's recruitm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aper on the work of recruiting and human resources planning and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uman resources needs analysis,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of recruitment process, recruitment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ethods. In this paper, to ask questions, analyse problem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system of the specific main line, centered on how to improve the sanitation of silver's recruitment system and start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current recruitment system silver sanitation company for analysis and stud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d demand for the company's recruitment system.
⑥ 国内外新员工培训的现状
新员工培训
新员工培训又称第一职业培训。
在德国,一般从15~20岁的年轻人,如果中学毕业后没有进入大学,要想工作,必须先在企业接受三年左右的第一职业培训。
在第一职业培训期间,学生要接受双轨制教育:一周工作五天,其中三天在企业接受工作培训,另外两天在职业学校学习知识。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工厂学到基本的熟练技巧和技术,而且可以在职业学校受到相关基础知识教育。
通过接近真刀实枪的作业,他们的职业能力及操作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由于企业内部的培训设施基本上使用的是技术最先进的培训设施,保证了第一职业培训的高水平,因此第一职业教育证书在德国经济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由于第一职业培训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年轻人进入企业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也深受年轻人欢迎。
在德国,中学毕业生中有60%~70%接受第一职业培训,20%~30%选择上大学。
西门子早在1992年就拨专款设立了专门用于培训工人的"学徒基金".现在公司在全球拥有60多个培训场所,如在公司总部慕尼黑设有韦尔纳。
冯。
西门子学院,在爱尔兰设有技术助理学院,它们都配备了最先进的设备,每年培训经费近8亿马克。
目前共有1万名学徒在西门子接受第一职业培训,大约占员工总数的5%,他们学习工商知识和技术,毕业后可以直接到生产一线工作。
在中国,西门子与北京市国际技术合作中心合作,共同建立了北京技术培训中心,西门子投资4000万马克。
合同规定,中心在合同期内负责为西门子在华建立的合资企业提供人员培训,目前该中心每年可以对800人进行培训。
第一职业培训(新员工培训)保证了员工一正式进入公司就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精英培训
西门子计划每年在全球接收3000多名大学生,为了利用这些宝贵的人才,西门子也制定了专门的计划。
进入西门子的大学毕业生首先要接受综合考核,考核内容既包括专业知识,也包括实际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公司根据考核的结果安排适当的工作岗位。
此外,西门子还从大学生中选出30名尖子进行专门培训,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培训时间为10个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让他们全面熟悉企业的情况,学会从因特网上获取信息;第二阶段,让他们进入一些商务领域工作,全面熟悉本企业的产品,并加强他们的团队精神;第三阶段,将他们安排到下属企业(包括境外企业)承担具体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获取实践经验和知识技能。
目前,西门子共有 400多名这种"精英",其中1/4在接受海外培训或在国外工作。
大学精英培训计划为西门子储备了大量管理人员。
员工五级别在职培训
西门子人才培训的第三个部分是员工在职培训。
西门子公司认为,在世界性的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在革新、颇具灵活性和长期性的商务活动中,人是最主要的力量,知识和技术必须不断更新、换代,才能跟上商业环境以及新兴技术的发展步伐,所以公司正在努力走上一个"学习型企业"之路。
为此,西门子特别重视员工的在职培训,在公司每年投入的8亿马克培训费中,有60%用于员工在职培训。
西门子员工的在职培训和进修主要有两种形式:西门子管理教程和在职培训员工再培训计划,其中管理教程培训尤为独特和成效卓著。
西门子员工管理教程分五个级别,各级培训分别以前一级别培训为基础,从第五级别到第一级别所获技能依次提高,其具体培训内容大致如下:
第五级别:管理理论教程
培训对象:具有管理潜能的员工
培训目的:提高参与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建设能力
培训内容:西门子企业文化、自我管理能力、个人发展计划、项目管理、了解及满足客户需求的团队协调技能
培训日程:与工作同步的一年培训,分别为为期三天的两次研讨会和一次开课讨论会
第四级别:基础管理教程
培训对象:具有较高潜力的初级管理人员
培训目的:让参与者准备好进行初级管理工作
培训内容:综合项目完成、质量及生产效率管理、财务管理、流程管理、组织建设及团队行为、有效的交流和网络化
培训日程:与工作同步的一年培训,为期五天的研讨会两次和为期两天的开课讨论会一次
第三级别:高级管理教程
培训对象:负责核心流程或多项职能的管理人员
培训目的:开发参与者的企业家潜能
培训内容:公司管理方法、业务拓展及市场发展策略、技术革新管理、西门子全球机构、多元
文化间的交流、改革管理、企业家行为及责任感
培训日程:一年半与工作同步的培训,为期五天的研讨会两次。
第二级别:总体管理教程
培训对象: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管理业务或项目并对其业绩全权负责者;(2)负责全球性、地区性的服务者;(3)至少负责两个职能部门者;(4)在某些产品、服务方面是全球性、地区性业务的管理人员。
培训目的:塑造领导能力。
培训内容:企业价值、前景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互关系、高级战略管理技术、知识管理、识别全球趋势、调整公司业务、管理全球性合作。
培训日程:与工作同步的培训两年,每次为期六天的研讨会两次
第一级别:西门子执行教程
培训对象:已经或者有可能担任重要职位的管理人员。
培训目的:提高领导能力。
培训内容:根据参与者的情况特别安排。
培训日程:根据需要灵活掌握
⑦ 员工压力管理理论
压力管理:
压力是当人们去适应由周围环境引起的刺激时,人们的身体或者精神上的生理反应,它可能对人们心理和生理健康状况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因员工压力过大造成的员工经常性的旷工、心不在焉、创造力下降而导致的企业生产力损失,仅在美国每年就超过 1500 亿美元。为了预防和减少压力对员工个人和组织造成的消极影响,发挥其积极效应,许多企业管理者已开始关注员工的压力管理问题。企业实施适当的压力管理能有效地减轻员工过重的心理压力,保持适度的、最佳的压力,从而使员工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整个组织的绩效、增加利润。
员工有压力不代表企业就进行了压力管理。所谓压力管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针对压力源造成的问题本身去处理,二是处理压力所造成的反应,即情绪、行为, 以及生理等方面的缓解。简言之是以管理为目的,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的压力产生行为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干预。在这里,压力管理的主体既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员工个人。
企业实行压力管理的具体措施:
1、改善组织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减轻或消除工作条件恶劣给员工带来的压力。
首先,领导者或管理者力求创造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并严格控制打扰。如关注噪声、光线、舒适、整洁、装饰等方面,给员工提供一个爽心悦目的工作空间,有利于达到员工与工作环境相适应,提高员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减轻压力。
其次,要确保员工拥有做好工作的良好的工具、设备。如及时更新陈旧的电脑、复印机、传真机等。
2、从企业文化氛围上鼓励并帮助员工提高心理保健能力,学会缓解压力、自我放松。
(1)企业向员工提供压力管理的信息、知识。企业可为员工订有关保持心理健康与卫生的期刊、杂志,让员工免费阅读。这也能体现企业对员工成长与健康的真正关心,使员工感受到关怀与尊重,从而也会成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员工提高绩效进而提高整个组织的绩效。
企业可开设宣传专栏,普及员工的心理健康知识,有条件的企业还可开设有关压力管理的课程或定期邀请专家作讲座、报告。可告知员工诸如压力的严重后果、代价 (如疾病、工作中死亡、事故受伤、医疗花费、生产率下降而造成潜在收入损失等);压力的早期预警信号(生理症状、情绪症状、行为症状、精神症状);压力的自我调适方法 (如健康食谱、有规律锻炼身体、学着放松和睡个好觉、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等)……让员工筑起“心理免疫”的堤坝,增强心理“抗震”能力。
(2)向员工提供保健或健康项目,鼓励员工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有些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保健室,向员工提供各种锻炼、放松设备,让员工免费使用,还有一名专职的健康指导员去监督锻炼计划和活动,美国一些著名公司还为有健身习惯的人发放资金从而鼓励健身。通过健身、运动不仅保持了员工的生理健康(这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且还可使员工的压力很大程度上得到释放和宣泄。
(3)企业可聘请资深专业人士为心理咨询员,免费向承受压力的员工提供心理咨询,使员工达成一种共识:“身体不适,找内外科医生,心理不适,找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在为员工提供精神支持与心理辅导、帮助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方面确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科学方法。
3、组织制度、程序上帮助减轻员工压力,加强过程管理。
(1)人力资源招聘中:注意识别人力资源的特点,选拔与工作要求(个性要求、能力要求等各方面)相符合的人力资源,力求避免上岗后因无法胜任工作而产生巨大心理压力现象。
(2)人力资源配置中:力求人与事的最佳配置,并清楚地定义在该岗位上员工的角色、职责、任务。可减轻因角色模糊、角色冲突等引起的心理压力。
(3)人力资源培训中:第一,可培训员工提高处理工作的技能(如撰写公文或报告、工作陈述、新技能等),使之工作起来更得心应手,减少压力;第二,可进行员工时间管理培训(按各项任务的紧急性、重要性区分优先次序、计划好时间),消除时间压力源;第三,可培训员工的沟通技巧等,消除人际关系压力源,等等。
(4)职业生涯规划中:帮助员工改善思维,抛弃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太高的目标,而建立现实客观的SMART式的发展目标:S-specific(特定的、适合自己的),M-measurble(可衡量的),A-achievable(可实现的),R -realistic(实际的),T-time-based(基于时间的)。
(5)人力资源沟通中:第一,领导者或管理者应向员工提供组织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绩效评估的结果,并让员工参与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一些决策等,使员工知道企业里正在发生什么事情,他们的工作完成得如何等,从而增加其控制感,减轻由于不可控、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第二,各级主管应与下属积极沟通,真正关心下属的生活,全方位了解下属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尽可能的安慰、帮助,减轻各种生活压力源给员工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和压力,并缩短与下属的心理距离。
(6)保障制度:完善员工保障制度,向其提供社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商业保险,增强员工的安全感和较为稳定的就业心理,减轻其压力。
(7)向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并保持企业内部晋升渠道的畅通等,有利于帮助减轻或消除社会压力源给员工带来的压力。
⑧ 企业员工基础培训应该培训哪些内容
企业介绍
企业文化
企业理念
产品相关
素质培训
业务范围
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设计
摘要:
本文从分析员工入职培训的定义入手,阐述了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的发展和现状。分析研究了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的设计要求,指出入职培训方案是以培训需求分析为基础,根据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目标,培训目标是培训方案的根本目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培训资源、培训对象(新员工)、培训日期与时间、培训方法、培训场所与设备、培训纪律这些入职培训方案的组成要素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一个系统的培训方案是否合理有效、是否能实现培训目标,还得经过培训效果评估,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修改、完善。
关键词:
企业、员工、入职培训、方案
人、财物、信息是企业管理的四大要素,而后者是靠人去管理、实施,所以人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目的就是使企业的新鲜血液得到充分运用,发挥最大的效益。笔者根据十年来参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体会,对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方案的设计提一孔之见,以求教于人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专家、学者和诸位同仁。
一、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定义
企业招聘录用的新员工并不是一开始就具备完成规定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也缺乏在企业新集体中同心协力的工作态度。因此,企业为使他们尽快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具备的素质,必须对他们进行入职培训。
同时,企业是在一个不断变动的经济技术环境中生存与发展,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就必须与这种不断变动的外部环境相适应,使知识不断更新,技能素质不断提高。
所以,企业员工培训是针对两种人,一种是新录员工,另一种是现有职工。于是乎,欧美有人给“培训”下的定义是“培训是指给新雇员或现有雇员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的过程。”⑴以此类推,入职培训的定义就应该是“入职培训是指给新雇员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的过程。”笔者冒昧地认为,这个定义似乎不够完整。
培训作为科研课题始于上世纪初。百年来,“培训”这个概念,人们经常使用。但究竟何为培训,却各抒己见,至今没有定论。而入职培训呢?不仅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连叫法都不统一。有叫“入职培训”⑵,也有叫“岗前培训”⑶,还有叫“职前培训”、“第一职业培训”或“新员工培训”、“新进员工培训”。有的把企业新录用的员工和企业内部调动的员工在进入岗位前接受的培训统称为“上岗前培训”。而有的企业则把内部调动的员工在进入岗位前接受的培训称为“岗前培训”,企业新录用员工接受的培训才称为“新员工培训”。而有的则认为“岗前培训”和“新员工培训”是一回事,都是指新员工上岗前培训,如此等等,各地各企业对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称谓不一,下的定义也各有特色,但培训的内容都是:通过各种教导或体验的方式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改进新员工的行为方式,以达到期望的标准。
企业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企业员工在企业外面的言行代表着本企业全体,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因此,企业应从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出发,采取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在内的多种方法,让新员工树立企业的自豪感,产生企业的向心力,教导新员工自觉地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可见,入职培训的完整定义应该是:企业对新录用的员工,在进入职位之前进行的企业概况和员工须知的教育,以培养新员工应具备的素质、掌握必要的知识和基本工作技能,使之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二、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发展与现状
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近百年漫长的历程。它作为员工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培训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片面到全面,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最初,由于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技术简单,主要是以手工劳动为主,新员工培训还不被人们所认识。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泰罗和吉尔布雷斯等最先强调培训的意义,主张以规范性操作来取代过去工人的经验性操作,推行标准操作法并按照这种标准方法来培训工人。从此,始了新员工的技能培训。
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梅奥发现:人是“社会人”(把人的本性由最初地定的“经济人”转换为“社会人”的角色),不能单靠支付工资来调动积极性。因此,员工的士气、工作满足感、能够被赏识同样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这个发现为新员工入职培训增添了重要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培训成为一门职业,有人专门从事新员工入职培训。在加强对新员工知识、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要视对新员工素质的培训。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5个层次,即一、生理需要;二、安全需要;三、归属感;四、受人尊重;五、自我实现。这5种需要是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去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个理论使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20世纪50年代,赫兹伯格把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因素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两类。激励因素与本身工作性质相关,如成就感、责任感等,是使人能产生满足感的因素;保健因素与工作的外在条件相关,如企业的管理、工资等,是能防止产生不满意的因素。要调动员工积极性,必须使员工两个因素都满足。这个理论给新员工入职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世纪50年代后期,道格拉斯提出人性假设的X理论、Y理论。X理论假定一般人都很讨厌工作,对这些人要劝说、监督、惩罚,必要时也可给予奖励。Y理论则认为人本身并不讨厌工作,关键在于要为员工创造条件,使他乐于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这个理论使新员工入职培训与员工上岗后的其它培训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20世纪60年代以来,培训理论开始研究管理者的领导作风与员工工作之间的关系。这一时期的培训理论更加系统化,入职培训的对象也从一般工人扩展到管理人员。对新员工入职培训,特别是对管理人员的入职培训提出了新的目标。
至此,国外的培训理论已淅趋完善,而国内的培训实务与培训理论研究还处于不成熟阶段。进入21世纪后,我国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尤其对员工的培训日渐重视。
三、如何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
(一)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的首要环节。它由培训管理人员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对组织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鉴别和分析,从而确定是否需要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它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的前提,也是培训评估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分析培训需求,才能设计合理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培训需求可从企业、工作、个人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进行企业分析。先确定企业的培训需求,以保证培训方案符合企业的总体目标和战略要求。大凡企业组织新员工入职培训,就是要把新员工因知识、技能不足,不了解企业的概况、历史、现状、远景规划而造成的盲目性所产生的机会成本的浪费,控制在最小限度。如果企业不组织新员工入职培训,新员工要花费比培训多得多的时间掌握这些知识。新员工进入企业,面对一个新环境,不了解企业情况,不了解职位要求,不熟悉上司、同僚、下属,不免感到紧张不安。为了使新员工消除紧张情绪,迅速适应环境,必须进行入职培训。
其次,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指新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
接着,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未来工作岗位对员工技能、态度的要求进行比照,研究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研究需要进行哪方面的培训来提高能力,达到员工的职务与技能的一致。但是,培训不是万能的,只有当新员工存在的问题是通过培训能够解决的时,则进行培训。
(二)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分析
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是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资源,培训对象、培训日期与时间、培训方法、培训场所与设备、培训纪律的有机结合,具体分析如下:
1. 培训目标。培训目标应设置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培训总目标是宏观上的、较抽象的,它需要不断分层次细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新员工入职培训就是要把因新员工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差距所产生的机会成本的浪费控制在最小阶段,这就是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总目标。
培训的具体目标是:
让新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欢迎,体会到归属感,以鼓舞士气;
让新员工消除初进企业时的紧张焦虑情绪,很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以便减少错误、节省时间;
展现清晰的职位分析及、企业对个人的期望。告诉他,他的职位是干什么的,你希望他做到什么;
培训新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寻求帮助的方法,提供讨论的平台,帮助他更快地胜任本职工作;
帮助新员工建立与同事和团队的和谐关系,减少员工的抱怨;
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历史、现状,让他融入企业文化。不管他什么背景、历史、来自什么样的公司,用强化的方式让他很快适应公司的组织文化,大家用同一个声音说话。
总之,培训目标是培训方案实施的导航灯。有了明确的总体目标和各层次的具体目标,培训的组织者和接受培训的新员工才能少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培训内容。一般来说,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知识培训,是入职培训的第一层次。知识培训有利于理解概念,增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新员工只要听一次讲座或看一本书,就可能获得相应知识,简单易行,但学后容易忘记。如果培训仅停留在这一层次上,效果是难以保证的。
技能培训,是入职培训的第二个层次,录用新员工不可避免地要走这一步。因为抽象的书本知识不可能立即适应具体的操作。即使新员工进入企业时就已拥有了优异的工作技能,他们也必须通过培训了解本企业运作中的一些差别。很少有员工刚进入企业就掌握了所需要的一切技能,至于新录用的会计师、工程师、经济师、医师、护士等专业人员也毫无例外应当参加新员工入职培训。他们虽然已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但都只限于自己的专业,而与其他专业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对本企业更不甚了解。应当通过培训,让他们了解企业的情况,了解本企业他人的工作,促进各类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使他们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共同合作。而且,他们还可以通过培训更新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各自领域的最新知识及在本企业的应用,使之与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相适应。
素质培训,这是入职培训的最高层次。素质高的员工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有较高的目标。他可能暂时缺乏知识和技能,而素质低的员工即使已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也可能不用,甚至帮倒忙。如果因为招聘把关不严,录用了素质低的员工,经培训不改的,应及时清退,否则,饴害企业。
入职培训实践中,究竟如何选择培训内容,应从实际出发。如果录用的员工是管理人员,应倾向于知识和素质培训。如果录用人员是一般员工,则倾向于知识和技能培训。
新员工入职培训必不可少的内容有:
² 公司的地理位置和工作环境;
² 企业的标志及由来;
² 企业的发展历史和阶段性的英雄人物;
² 企业重要标志及有重要意义的纪念品的解说;
² 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² 企业的品牌地位和市场占有率;
² 企业的组织结构及主要领导;
² 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理念;
² 企业的战略和企业的发展前景;
² 科学规范的职位说明书;
² 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文件;
² 团队的协作和团队的建设;
² 业务知识与技能、业务流程。
3. 培训资源。培训资源(又称培训指导者)可分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包括企业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利用内部资源,可使新员工和培训组织者多方都得到提高。外部资源是指专业培训人员、学校、公开研讨会或学术讲座等。对于新员工入职培训来说,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各有优缺点,但比较之下,还是首推内部培训资源,只有在企业业务确实繁忙,分不开人手或企业内部确实缺乏适当人选时,才选择外部培训资源。当然,如果能把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结合起来使用有,那就更好了。
当今有胆识的企业家都在大力发掘内部培训资源。如摩托罗拉公司成立了摩托罗拉大学,每个新员工都要在这所企业大学里接受一星期的入职培训。西门子公司成立了韦尔纳.冯.西门子学院,每年大约有占员工总数5%的新员工在西门子学院接受培训。
4. 培训日期。培训日期选择的原则是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培训。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时就必须把入职培训安排在企业挑选、测试、录用员工程序履行完毕,新员工正式加盟本企业之时进行。这时候的新员工都需要通过培训熟悉企业的工作程序和行为准则,不失时机的安排培训是最恰当不过的事。
有的企业违背了这一原则,把培训计划订在淡季,以防影响生产,却不知正因为未及时培训,却造成了大量次品、废品或其它事故。此为下策。
有的企业将新员工入职培训在不同时间内不定期安排,每一位员工在试用期都先后将得到一次新员工培训的机会,具体日期由人力资源部通知。此为中策。
还有的企业在新员工报到后即统一利用集中的时间培训,培训后再开始工作,此为下策。
5. 培训方法。培训方法的新异,是培训效果的催化剂。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如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等。各种方法都有不同的特色,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中,要依据企业的需要和可能,合理地选择采用。
目前,外国企业大多采用案例培训,中国的人才培训公司采用最多的是讲座式。将讲授法与案例法结合起来,灵活地运用于新员工入职培训,生动活泼,再辅之以实地参观,是颇有成效的方法。
6. 培训场所及设备。培训内容的具体性要求、信息传授的具体性,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决定了如何选择培训场所与设备。
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场所有教室、会议室、工作现场等。在讲授企业概况等共同知识时,课堂可以在教室、会议室。每天上课地点不宜单一,可通过变化培训环境,让新员工多了解企业的一些设施如阶梯教室、多功能会议室等,从多方面接触企业。而且,培训地点的变换,有助于吸引新员工的注意力、缓解培训疲劳。
若介绍各部门的业务技能,则决定了最适宜的场所是工作现场。为营造一种良好的培训环境,可组织新员工实地参观各部门的工作现场,充分利用企业的硬件,在新员工面前展示一种正规的有档次的第一印象。
新员工入职培训的设备包括教材、笔记本、笔、模型、投影仪、电视、录相等。在企业财力、物力所允许的情况下,培训设备要与时俱进,尽可能多样化、灵活化。这有助于建立企业人性化的形象,增进新员工与企业的情感链接。如企业概况与规章制度,文字材料和专人讲解已达到介绍的目的。但如果再使用多媒体工具演示,不但可以让员工感受到企业为他们所花费的精力,感觉到人性化的关怀,更可侧重引导新员工对企业和新环境的积极情感。
7. 培训纪律。纪律是搞好培训的保证。在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时,应该制定相应的培训纪律。
以上各要素的有机结合就是一个系统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培训方案出来了,方案的设计工作并没有结束。方案中实现培训目标是根本目的。培训方案是否设计得合理有效,培训目标能否实现,还得经过评估。
(三)培训方案的评估与完善
培训效果如何、培训的投入是否值得,一直是员工培训工作中尚未解决的一个最大问题。科学的培训评估对于企业了解投资的效果、界定培训对组织的贡献、证明员工培训所做出的成绩非常重要。
培训效果的评估,是指企业在组织培训之后,采用一定的形式,把培训的效果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式表示出来。良好的培训评估体系是在工作分析、岗位说明、绩效标准和管理以及培训要素之间的流程管理,这种流程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业绩,并在提高业绩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绩效标准,进而使企业培训进入良性循环,真正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战略。
对于培训评估标准的研究,国内外应用得最为广泛得是最早由美国学者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提出的培训效果四级评价模型,该评估模型将培训的效果分为四个层次:
1.反应层,即学员反应,在员工培训结束时,通过调查了解员工培训后总体的反应和感受。
2.学习层,即学习的效果,确定受训人员对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行为层,即行为改变,确定受训人员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行为的变化,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
4.结果层,即产生的效果,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衡量,如事故率、生产率、员工流动率、质量、员工士气以及企业对客户的服务等。
随着我国企业对培训效果评估的日益重视,Kirkpatrick培训四级评估模型已成为我国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的主要标准,但在相当多的企业,培训效果评估一般只停留在第一、二层次,而缺乏深层次(第三、四层次)的评估。
培训评估报告。培训评估最后要提出培训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培训项目概况,包括项目投入、时间、参加人员及主要内容等;二是受训员工的培训结果,包括合格人数,不合格人员及不合格原因分析,另外还应提出不合格者处置建议,对不合格员工应进行再培训,如果仍不合格者,应实施转岗或是解聘;三是培训项目的评估结果及处置:效果好的项目可保留,没有效果的项目应取消,对于有缺陷的项目要进行改进,对于某些部分不够有效的项目可以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对于某些领域欠缺的项目可以新增。
跟踪反馈。培训报告确定后,要及时在企业内进行传递和沟通。一些企业往往忽略了这点而造成培训评估与实际工作脱节。培训评估报告应传递到如下人员:一是受训员工,使他们了解培训的效果,以便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和改进;二是受训员工的直接领导;三是培训主管,他们负责着培训项目的管理,并拥有员工人事聘用建议权;四是组织管理层,他们可以决定培训项目的未来。
综上所述,本文从分析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定义入手,阐述了入职培训的发展过程和现状,以及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的设计要求。在本文结尾时,笔者认为还有必要强调的是,方案形成以后要,要努力付诸实践,只有不断的实践,才能不断提高培训效果。
⑨ 国内外关于员工培训的研究综述
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员工培训是企业实现其战略的根本,它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核心竞争力、客户的满意度、市场份额、利润以及对资源的吸引力等各个方面。任何企业要想使自己的竞争能力最大化,都必须能够成功地管理好自己的员工。研究表明,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培训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培训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一)?? 员工培训概述员工培训是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使员工具备完成现在或将来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并改变他们的工作态度,以改变员工在现在或将来职位上的工作业绩,并最终实现企业整体绩效提升的一种计划性和连续性的活动[3]。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更是企业成长的一支生力军和战斗队。优秀的企业,将极大地重视员工培训,能够综合企业绩效,引导企业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构建和谐企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员工培训使员工提高自身素质改善员工的工作绩效并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员工在培训中所学到的内容必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以适应工作要求,培养各方面所要的人才,最终提高企业的效益,利于持续发展。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认为:“员工培训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4]。”既然如此,为了设计和保持这样一种良好的环境,为了使人在群体中能够高效率地工作,就需要培训。良好有效的培训在组织效率的切实保证,培训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二)?? 员工培训在企业中的地位员工培训的战略地位,实际上是一个员工培训的定位问题,即是员工培训的目标与方向的问题,做好员工培训,必须首先明确员工培训的目标,使员工培训定好位,使员工培训从一开始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一个企业能否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是重要的,同样能否正确地实施战略也是重要的。那么员工培训在企业战略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呢?战略目标的实施必然通过组织体系落实到每个人头,通过发挥组织中人的作用来实现目标。职位说明书,岗位职责,任职标准等等只是规定了岗位的职责资格等内容。它不能说明不同时期每一岗位的具体内容,具体。如果按岗位说明去履行责任,员工就会找不到工作方向,而员工培训就像一条线索把每个职位串联起来,把每一位员工都赋予战略任务。通过制定每一个员工的培训,使企业战略、岗位、员工合为一体。绩效管理就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一种辅助手段,通过有效的目标分解和逐步逐层的落实帮助企业实现预定的战略。在此基础上,理顺企业的管理流程,规范管理手段,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三)员工培训在企业中日益重要的作用企业员工培训的核心对象是人,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员工培训能使企业效率提升,提高员工自身和工作的素质,员工应具备的基本常识,使员工具有协作精神团队,成为企业战斗力的所在,更是企业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关键。实行员工培训的着眼点在于人,在于人的灵魂、情感、需求、潜能、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与组织之间的和谐。例如“海尔”的创新员工培训,就在于创新渗透到了每位员工的实际行动中,在于每天有两项专利的发明创造[3]。这就是企业员工培训的魅力,就是企业员工培训的追求。员工培训在企业中日益重要的作用有以下几点:1、培训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绩效。企业绩效的实现是以员工绩效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的,有效的培训能够帮助员工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改变他们的态度,增进他们对企业战略、经营目标、规章制度、工作标准的理解,不断提高工作积极性,从而有助于改善他们的工作业绩,进而改善企业的效绩,尤其是在员工个人的工作业绩低于需要达到的水准,就更需要重视。2、培训有助于增进企业的竞争优势。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是任何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之在。当今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速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企业的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通过对员工培训可以使员工及时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技术,确保企业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3、培训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员工的满意度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之一,培训则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对员工进行培训,可以使他们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和关心,对员工进行培训,可以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随着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员工的工作业绩能够得到提高,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成就感。4、培训有利于培育企业文化。21世纪不但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人才与人才之间的竞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文化同样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员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规范化,导向和激励作用,也有着对企业非常重要意义,因此,很多企业在重视员工的培训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成员共有的一种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企业文化必须得到员工的认可,这是需要不断地向员工进行讲述和教育的。三、企业在员工培训中出现的问题许多企业管理者都将员工培训当作企业管理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将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领导观念的局限性1、领导对培训的重视不够。在研究中发现,多数企业领导认为自己或者企业对员工培训很重视的,可大多数的员工没有感觉到领导的重视,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落差?结合一些企业选择培训的动机来看,企业对员工培训重视不够是得到了很好的证明。思想指引着行动,只有把事情落实到实处,问题才能解决,只有把员工培训从认识上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培训工作才能真正意义地开展,培训的效益才能被显示,从而突出培训工作的重要作用。2、领导培训作用的认识偏差。虽然很多企业领导认识到了培训的重要,对“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手段”、“培训是留住人才的重要途径”、“培训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的认识比较认同,但对“培训是投资”的认识不能达到共识,甚至认为“培训后员工容易跳槽,企业会蒙受较大损失”、 “企业发展好就没有必要培训”,这些都是领导在思想上认识的不足。所以,企业在选择培训的过程中是比较谨慎的,一般有三种情况才会选择培训,即竞争对手在做培训、企业自身出现问题、政府有关部门要求进行培训时企业才会选择培训,很少有企业系统地规划员工培训。3 、领导培训对象的选择不准确。培训对每个员工都很重要,其实每个员工都需要培训,只是在培训内容上有不同而已。企业领导认为高层管理人员不需要培训,因为他们经验丰富,本来就是人才,殊不知,一个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最大,他们更需要更新知识、改变观念。有些企业领导认为一般员工招聘后就可使用也不需要培训也是错误的认识,就是一般的员工即使按一定的要求招聘而来也要进行工作态度、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只有当企业领导充分认识到培训的价值时才会正确选择培训对象并给予合适的培训。(二)培训体系不完善企业培训机构设置简单已成了很多企业的通病,没有人力资源部的企业也不少,很多企业的培训工作由办公室或企业管理部等其他部门兼管。由于没有专门的部门从事培训工作,所以对培训工作的人力投入也少,从而就出现了没有培训制度、没有培训规划、不做培训评估分析的现象,对培训活动的决策随意、规划临时。如:某公司是一家曾荣获全国工商联民企业收入总额为一个亿的建筑集团公司,有技术管理人员300多人,该公司没有人力资源部,员工培训由企业管理部负责兼管,公司没有培训规划和培训制度,公司进行的培训活动有下面这些:(1)项目经理到有关培训机构学习项目管理知识,并不参加该机构组织的有关认证考试;(2)参加政府要求的有关特殊工种需要经过专门培训机构进行技术等级的培训;(3)公司实行内部授课制,由部门经理或项目负责人在休息的时候给有关管理人员授课。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培训体系不完善是培训工作中的一个大问题。1、 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没有专职的培训工作负责人员。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组织机构设置简单,人员编制精简,培训是个系统工作,想做好就要从源头上做好。一个企业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部来负责培训事宜,即使领导想把培训活动做好,兼管部门也是力不从心的。2、没有培训规划。没有对培训的需求进行正确细致的分析,对哪些项目,经理需要加强管理方面的能力,哪些项目经理需要提高技术上的知识没有了解清楚。据了解, 某公司选择的2个项目经理参加项目管理知识学习,其实有一个项目经理因为跟随老板20多年,一直在项目上工作,对管理项目没有什么大的困难,而他需要的是对新的施工技术的了解。没有正确的需求分析,培训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3、没有对培训进行考评。如某公司参加项目管理学习的人员不需要参加最后考试,参加学习的人员没有心理负担,他的学习过程是完成公司交给的任务,公司没有要求具体的学习结果,参加学习的人员可能不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培训的效果就不可能达到理想的状态。对内部授课制也同样,谁有空,谁就讲一下,谁有空,谁就听一下,没有对授课内容进行整体规划,没有对参加人员给予纪律要求。而如果该公司有专门的人力资源部来负责培训事宜,并且责任到人,制订企业培训制度,作好培训规划,特别是培训的需求规划,加强培训组织管理,给予适当的评估分析,在企业领导的支持下,培训工作会做得更好。(三)培训方式不当一般情况企业采用的培训方法是讲课法,并且以企业领导或工作优胜者讲课为多,虽然讲课法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员工希望的是适合自已的培训方式,能够在培训中增加自已参与的机会。不恰当的培训方法,将直接影响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接受,从而影响培训的整体效果。员工培训应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基础,不能盲目的为培训而培训,只要结果不要过程的培训。员工培训作为一种管理理论与实践,其本身不仅仅在一种“纯”理念性的东西,也应该有贯穿于整个培训当中的实践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员工培训应当以提高企业效益为重中之重。培训方式的不当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员工精力的损耗,甚至造成员工的排斥和抵触。因此在选择培训方式的时候要以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文化氛围,受训对象的工作职能所处等级进行培训,脱产培训和在职培训也要依具体情况来定。一般来说参加培训的人员最好有所限制,并不是越多越好,在许多小企业中,管理人员为了节省经费便使多人同时参加培训,这样不利于培训效果的产生,其次培训最好不要以授课的方式进行,这种培训不能充分调动受训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培训最好不要在员工的业余时间进行。(四)员工对培训活动的配合度不高研究中发现,虽然绝大多数的员工认为培训对自己为重要,因而在企业真正开展培训时,员工对培训活动的配合度不高。员工认为不要培训的一个原因是对目前状况的自负:自已的技术和水平是满意的,因此对培训毫不在意,任何培训的企图都是浪费时间。员工感到在工作不断学习是能提高工作水平的,培训会令自己相形见绌,甚至培养了潜在的竞争者,使自己被超过或替代。如深圳某一大型制衣公司的培训经理困惑企业开展培训时,一些管理人员认为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参加培训,连安排到度假区的培训活动也缺少诱惑力,原因是公司对员工的考核主要从业务出发,员工感到要完成公司规定的工作任务已经很累了,还要化时间去参加学习也是力不从心。何况公司开展一些户外拓展训练对年龄大一点的管理人员是没有吸引力,很多管理人员认为公司采取的一些培训方法是跟风而不切实际,所以拒绝参加培训。这给培训工作对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时间的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企业员工培训的几点对策企业做好培训活动必须要有领导的支持和参加培训者的配合,重要的是把培训活动本身成为一个有规划、有制度、体系完善的系统,再加上合适的培训方式方法和充足的培训经费。培训要把企业的发展和员工个人的发展相结合,在时间和空间上最大限度地贴近企业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实际籍要,使员工接受培训后能够在企业中实际应用培训成果,发挥自己的职业技能和自身的市场受雇价值。对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对策:四、企业员工培训的几点对策企业做好培训活动必须要有领导的支持和参加培训者的配合,重要的是把培训活动本身成为一个有规划、有制度、体系完善的系统,再加上合适的培训方式方法和充足的培训经费。培训要把企业的发展和员工个人的发展相结合,在时间和空间上最大限度地贴近企业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实际籍要,使员工接受培训后能够在企业中实际应用培训成果,发挥自己的职业技能和自身的市场受雇价值。对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对策:(一)转变领导观念树立正确的培训意识许多企业领导认为用人可以去招聘,对员工进行培训太浪费。转变领导观念树立正确的培训意识应该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般职能来看,有人力资源计划、工作分析、招聘、培训与升发、绩效评估、薪酬与福利、员工关系等。领导的培训观念虽然在人力资源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任何一项职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所以转变领导观念树立正确的培训意识是很有必要的。转变领导观念树立正确的培训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从培训需求培训计划来看。培训需求是指在规划与设计每项培训活动、制定年度培训规划前,由培训部门(或者借助外部专业的咨询公司)、主管人员、工作人员等采取各种方法和技术,对各部门及其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培训内容的一种活动或过程。培训计划就是对将要进行的培训工作预先拟定的规划,包括培训的具体目标、内容、办法和步骤在内的安排、布置和筹划。做好培训计划利于受训人员有重点、有成效、有秩序地接受培训,并能达到宏观控制和保证培训工作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会起到统一行动,协调步调、明确任务的作用,培训计划不仅是培训工作的必备程序,而且还是培训管理的手段,并为培训管理提供有效的尺度和有力的依据。2、从培训的目的来看。培训的直接目的是通过提高员工的素质以增加企业收益,而提高员工素质的途径有两种方式即通过招聘和通过培训。有些岗位的人员需求是可以通过直接招聘来满足的,甚至如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一般员工招聘后只稍作岗前知识培训即可,没有必要过分重视培训,而有些岗位要求的技能是比较特殊的、有些岗位要求有高忠诚度的员工则纯粹的招聘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或企业内有低职位员工可以通过培训来胜任岗位工作的,必须在现有人员中加以挑选后通过培训来满足的,所以企业既不能过分依赖招聘也不能过分依赖培训。3、从人力资源计划和工作分析来看。人力资源计划和工作分析是盘点企业人力资源并与完成企业目标工作的人员要求做出比较的,在一定的成本核算后,对招聘或者培训进行客观选择,以改善企业人力资源来如期完成企业目标。培训后,要及时做好考评工作,一方面检查培训的效果,以及时调整培训工作的不足;另一方面对经过培训后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改善的员工及时给予肯定,必要时给予薪酬或职位的调整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使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二)建立完善培训体系建立完善培训体系制度是培训工作的保障,制度规范对于企业培训的顺利开展有着十分重大的帮助。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培训管理体系制度,来规定培训计划、实施、评估等培训活动及培训经费的使用,通过培训体系制度确立培训的地位和目的、培训原则、培训分类、不同培训对象的培训方法、培训内容与责任部门等。再好的体系制度只有认真贯彻执行才能显效,如果将制度束之高阁那么所订的制度也是形同虚设,只有认真贯彻执行才能真正指导培训活动。经常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学习和培训,预先制订培训后要求达到的标准,积极指导员工的培训和学习,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培训对象要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通过培训为员工提供晋升机会。如何建立完善培训体系,一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 组织分析。培训需求的组织分析主要是通过对组织的目标、资源、特质、环境等因素的分析,准确地找出组织存在的问题与问题产生的根源,以确定培训是否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培训需求的组织分析涉及到能够影响培训规划的组织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对组织目标的检查、组织资源的评估、组织特质的分析以及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组织分析的目的是在收集与分析组织绩效和组织特质的基础上,确认绩效问题及其病因,寻找可能解决的办法,为培训部门提供参考。2、 工作分析。工作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与绩效问题有关的详细内容、标准,和达成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工作分析的结果也是将来设计和编制相关培训课程的重要资料来源。工作分析需要富有工作经验的员工积极参与,以提供完整的工作信息与资料。工作分析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来收集并归纳数据,所以只有当从组织分析中得出公司愿意在培训上投入时间与资金的结论后才能工作分析,工作分析的4个步骤:(1)选择待分析的工作岗位;(2)罗列出工作岗位所需执行的各项任务的基本清单;(3)确保任务基本清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让一组专门项目专家(在职人员、经理人员等)以开会或书面调查的形式回答有关各项工作任务的问题;(4)旦工作任务被确定下来,那么就要明确胜任一项任务所需的知识、技术或能力了[5]。(三)选择恰当的培训方式对员工培训方式有很多,要根据员工自已的特点来选择适合员工的培训方工。对员工的培训可选用案例分析、头脑风暴法等方法共同分析问题,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鼓励部门间进行工作轮换,促进知识在组织内流动,让组织保持活力,为部门原有的工作带来新思想、新点子。企业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参加一些外面培训机构的研修班或MBA管理知识学习,来提高员工自身的工作能力,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企业的每个部门或岗位上必然有一个工作能力最强的能人,作为最强的这些人必有其独特的、成功的工作经验和技巧。企业注重对这些能人的成功经验进行挖掘、整理、完善和提升,使之更适应企业、部门和岗位的需要,成为符合其所在部门和岗位实际的宝贵的培训资源。通过对员工根据自已的情况合理的进行岗位培训,把这些宝贵的培训内容有效地传递给每一位员工,让每位员工按培训内容要求进行工作,从而使能人的经验和能力迅速地转化为该部门或岗位全体员工统一的、一致的行为。因此,选择恰当的培训方式能提高整个部门的工作绩效,从员工职能分析来说,分为基层员工、中层员工、高层员工[4]。基层员工是工人的技术传授者和督导者,他们不仅要很好地执行上级的命令,更要在自己判断能力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和创新的建议,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对基层员工培训的内容侧重于提供与实务工作相配合的基本管理方法,提供有效处理第一线日常工作的各种问题的技巧。中层员工是企业的中坚力量,担负着企业日常经营中各种职能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工作。中层管理者的培训主要侧重于业务上的培训,同时向他们传递相关的管理新知识和理念,使他们更有效地理解和执行企业高层的决策方针,更有效地实施日常经营职能。高层员工是机构内负责指引领导、提供填界、设立标准的器官。高层员工应该具备广阔的视野,能系统地掌握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形势,深刻理解和洞察企业内外部各种因素的作用,提高从全局观点对企业的战略、目标、方针及发展进行创造性的规划、决策、控制的能力,提高组织的活力和绩效。高层员工的培训应该侧重于观念、理念方面,而不是业务、操作方面。为他们开设经营管理高级研修班,强化决策层所必需的高级工商管理知识,让其有针对性地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技术。培训的内容包含企业所处环境和国内外形势、经营思想、企业发展战略、对策研究、组织设计和用人艺术、控制和影响、企业现代管理技术、企业的社会责任等。(四)合理调动员工积极性企业员工培训的核心关健在于人,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调动员工积极性,使企业每一层面的员工都能接受企业的价值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已的工作态度,在自已的岗位上严格遵守,忠实履行,创造性地搞好自已的工作,自觉地提高企业竟争力。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着眼点在于“人”,在于人的灵魂、情感、需求、潜能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与组织之间的和谐。而员工的积极性中一种自主行为,是一种自主实行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行为。员工积极性在企业中起着主体作用,不仅是指理念形成过程中的出谋划策,积极参与,而且更应该是他们凭借其丰富知识,能力和优良的品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所迸发出的能力与优势。可以从以下几点调动员工积极性:1、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的内容通常分为态度、知识、技能三大方面。其中:知识主要指公司结合岗位的具体要求而设定的员工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也包括产品知识。技能方面,主要指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将要运用到的专门技术能力、协调沟通、计划组织、执行激励等能力。态度是影响能力和工作效能的重要因素。企业在培训中容易强调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而忍视态度的作用。2、新员工培训。新员工培训,又称岗前培训、职前教育、入厂教育,是一个企业所录用的员工从局外人转变成为企业人的过程,是员工从一个团体的成员融入到另一个团体的过程,员工逐渐熟悉、适应组织环境并开始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自己的角色、开始发挥自己的才能。3、基层员工培训。作为企业绝大多数的基层员工,其素质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提供的服务质量和企业的社会形象,对基层员工培训的内容侧重于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对理论性比较强的专业知识培训采用课堂讲课法,对专业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采用角色扮演法比较好。
⑩ 国内外员工培训与管理现状,满意答案追加悬赏!!
一、培训理论的研究及发展
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人们开始渐渐重视起培训工作,特别是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下,对培训工作的研究愈来愈多,但何为培训,却是各抒己见,至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下面摘录一些供研究参考。
培训:指各组织为适应业务及培育人才需要,用补习、进修、考察等方式,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使其适应新的要求不断更新知识,拥有旺盛的工作能力,更能胜任现职工作,及将来能担任更重要职务,适应新技术革命必将带来的知识结构、技术结构、管理结构和干部结构等方面的深刻变化。③
培训:指向员工传授工作所需知识和技能的任何活动,是与工作有关的任何形式的教育。④
培训:指创造一个环境,使员工能够在这一环境中获得或学习特定的与工作要求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⑤
培训:指给新雇员或现有雇员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改需的基本技能的过程。⑥
总之现代培训指的是员工通过学习,使其在知识、技能、态度上不断提高,最大限度地便员工的职能与现任或预期的职务相匹配,进而提高员工现在和将来的工作绩效。
培训作为科研课题首先是在心理学和科学管理领域进行的。随后,培训理论随着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传统理论时期的培训(1900-1930)、行为科学时期的培训(1930-1960)、系统理论时期的培训(1960-)三个发展阶段。在传统理论时期,培训是以发展个人技术与态度为主,较少考虑个人与他人,或个人与团体的相互关系;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的培训,除了延续传统理论时期重视个思际跤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