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培人员 > 提高员工愿力的培训案例

提高员工愿力的培训案例

发布时间:2021-02-12 02:11:54

㈠ 如何提高员工培训的积极性

员工的培训是企业的生命线,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十分重视员工培训,青海油田也不例外。但在近年来员工的培训中出现了热情不高、积极性锐减的现象。文章对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近年来,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多次强调:要加强全员培训,全面提升员工素质。青海油田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多年来有目的、有步骤、分层次地对油田员工进行了系统全面地培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职工队伍安全意识、业务技能、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油田发展快速平稳。但在培训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员工培训热情和积极性不是很高,这直接影响到了培训的效果。员工培训积极性不高现象及原因分析本人作为油田一名培训师,在十多年的培训生涯中却体会到了员工培训的被动性,员工培训热情不高的现象尤为普遍,这种现象及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工作忙脱不开身为由不来参加培训部分单位的领导没有把培训摆在应有的位置上,错误地认为培训可派可不派,认为抽调关键岗位人员培训会影响工作,调班、请人代班增加了单位的负担,总是把眼睛盯在完成当前任务上,忽视员工素质的提高,以工作忙为由,不派员工去参加培训。同时他们认为,培训内容可学可不学。认为自学可以代替培训,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日趋多样化,不必到培训中心接受专门培训。(二)出现培训替代者由于油田对培训工作的重视,培训管理比较严格,每年的培训计划中每个单位都分配有具体的培训名额,而且将每个单位的培训执行情况纳入考核内容。一些单位为完成任务便派替代者来参加培训,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所谓的培训专业户,这样一来单位的培训任务是年终完成了。但最终导致的结果却是急需培训的人员得不到知识的更新和提高,参加培训的人员却不急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出现课堂培训的内容和对象不符,培训效果欠佳,甚至造成培训资源的大大浪费。(三)部分员工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责任心一些员工认为,学习不学习无所谓,提高不提高没关系,参加培训的目的不是为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而是乘机放松休息。因此培训期间部分学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经常迟到或早退,更为严重者在家休息不来参加。这充分体现了员工缺乏长远意识,缺乏岗位竞争意识,他们没有认识到培训其实是员工的一种福利,反而认为培训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这也是导致学员参与热情不高的因素之一。提高员工培训积极性的主要措施(一)转变培训理念,树立全新的培训学习思想首先要转变企业领导人培训无用和培训万能的观念,既不能将培训视为一无是处,也不能将企业的全部希望寄托于培训。其次是改变员工对培训观念的误解,要让员工真正认识到培训既是员工的应该得到的权利,更是员工必须尽到的义务。另外,企业不要先入为主地认为普通的员工由于工作内容相对简单、重复性高不需要什么培训,应该让管理层多接受培训。其实,企业绝大部分的工作必须通过普通员工去培训,普通员工的基本职业素质、知识和技能情况,其实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企业要对员工进行思想引导,转被动为主动。在企业内部应大力提倡终身学习的培训理念,构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个人。企业领导应该积极倡导培训,对培训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培训组织、培训经费、培训软硬件等培训资源方面提供保证的同时,做培训实践的积极参与者,给广大员工树立好榜样。从多方面引导员工实现从要我培训到我要培训的一个转变。(二)了解员工培训需求,设置科学合理的培训课程人们往往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主动地投入精力,所谓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培训部门应该走出办公室,深入一线,了解员工内在的真正的培训需求。建立开放的培训需求调查系统,既欢迎员工就个人或是团队感兴趣的信息提出培训建议,也要结合公司、部门的发展计划,通过有效的分析、组织,把零散的、原始的个人兴趣整合、上升成系统的培训需求作为培训的重要依据和重要内容。新员工要侧重企业文化、基本技能方面;在职员工要根据职业发展计划结合企业需要来制定,对不同层次管理者给予不同管理技能类的培训。高层领导注重领导力的培训,中层注重管理力的提升,基层注重执行力的训练,并根据不同层级研发针对性的课程。在培训内容的设计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与企业现状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学员的口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要与学员水平结合。这样一来他们既不会觉得深奥,也不会觉得肤浅,培训效果更佳。(三)提高课堂培训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员工的学习热情首先要选好培训师。我们常注意到,在有的培训课堂上,课堂气氛活跃,高潮不断,学员的参与热情和兴奋程度都很高;而在有的培训课堂上学员的积极性却不高,哈欠连连。原因何在?这固然与所培训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还是与培训师的授课水平分不开的。因此,培训师是培训的灵魂,培训师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了培训的效果,一个好的培训师对于受训者来说非常重要。其次是培训方法要合适。培训方法要根据工作任务和岗位特征来选择,并与培训目的、课程目标相适应。为保证受训者掌握并保存这些学习结果,在选择培训方法时应本着侧重那些有助于培训成果转化的方法,包括角色扮演、管理训练、案例研讨、视频教学、情景模拟、行为模仿等。如深圳中商国际管理研究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研发的情境培训四步循环法,通过看电影学管理,生动形象,内容丰富多彩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学员的管理改善能力,值得我们借鉴。不管选择何种培训方法,在培训过程中应注意讨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互动与讨论相结合,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体验后的感悟放在第一位,注重学员认识和能力的提高。(四)建立科学的培训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参与培训学习的动力虽然当前企业普遍重视培训工作,加强激励措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很多困惑,如:员工积极性不高,培训活动难组织,效益低下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在培训中有效导入激励机制,使培训处于被动,激励流于形式,自然考核和效益提升也难以达到一定理想高度。培训机制中有效导入激励机制,可实现由虚变实,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如:将员工培训与具体利益分配挂钩,根据员工的劳动技能和实际贡献决定工资和奖金的分配档次,制定员工晋级加薪,降级减薪的办法和条件。也就是说受到何种等级的培训,具有何种等级的技能,取得何种等级的证书,便给予何种等级的待遇,以改变以往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当员工的技术高低,能力大小,贡献多少,通过分配要素明确反映出来时,员工定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培训中去。因此,制定相关激励政策,使劳动技能与分配制度真正挂钩,接劳分配,按能分配,将强化激励机制在员工培训中建立和运营,让员工自己认识到参与培训学习的重要性。(五)加强油田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培训学习氛围只有在企业塑造起良好的,被企业所有员工认同愿意去实践的企业文化,企业与员工之间才真正的具备一定程度的凝聚力,从而保证了企业战略的实施有充分的执行基础。也才能保证员工愿意积极主动地去运用培训所掌握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为企业创造效益。从而提升企业培训的效果。在塑造企业文化的同时,要在企业内形成一种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互相学习,整体发展的团队精神,将企业文化以运动形态渗透在企业整体环境之中,借助群体环境氛围产生的驱动力和约束力,促使员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培训学习中去,不断地塑造和提高自己。思想决定行动,行动改变未来,充分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是将培训成果发挥最大化的重要因素,是将培训理论知识转为生产力的核心所在,是创造学习型团队、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基础。因此,青海油田必须重视员工培训所存在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采取措施切实提高员工培训热情,为油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而努力,为实现千万吨级高原油气田的宏伟目标和蓝图而奋斗。

㈡ 求一份商场员工培训实例

如何建立有效的员工培训体系

一、员工培训:人力资本再生产的重要方式
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T.W.Schultz)在20世纪60年代依据大量的实证分析得出一个突破性结论:在现代社会,人的素质(知识、才能和健康等)的提高,对社会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比(物质)资本和劳动(指非技术性劳动)的增加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而人的知识才能基本上是投资(特别是教育投资)的产物。按照这种理论,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而且人力资本投资不再符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而是边际收益递增的。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焦点不仅是资金、技术等传统资源,而是建立在人力资本基础之上的创新能力。同时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使得企业间的竞争范围更加广阔,市场变化速度日益加快,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企业必须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追踪日新月异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思想,才能在广阔的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于是,增加对人力资源不断的投资,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提升员工素质,使人力资本持续增值,从而持续提升企业业绩的和实现战略规划,成为企业界的共识。
强化员工培训,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另一方面将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满足了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增强企业凝聚力。充分发挥培训对于企业的积极作用,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

二、有效员工培训体系的特点
培训体系是否有效的判断标准是该培训体系是否能够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有效的培训体系应当具备以下特征:

1、 有效的培训体系以企业战略为导向
企业培训体系是根源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体系之下的,只有根据企业战略规划,结合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才能量身定做出符合自己持续发展的高效培训体系。

2、 有效的培训体系着眼于企业核心需求
有效的培训体系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救火工程”,而是深入发掘企业的核心需求,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预测对于人力资本的需求,提前为企业需求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3、 有效的培训体系是多层次全方位的
员工培训说到底是一种成人教育,有效的培训体系应考虑员工教育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训练技法,针对具体的条件采用多种培训方式,针对具体个人能力和发展计划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在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层次的构建培训体系,达到全员参与、共同分享培训成果的效果,使得培训方法和内容适合被培训者。

4、 有效的培训体系充分考虑了员工的自我发展的需要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而最高需要是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按照自身的需求接受教育培训,是对自我发展需求的肯定和满足。培训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同时也要与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实现员工素质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匹配。这个体系将员工个人发展纳入企业发展的轨道,让员工在服务企业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同时,也能按照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通过参加相应层次的培训,实现个人的发展,获取个人成就。另外,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也使员工认识到,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才是其在社会中立足的根本。有效的培训体系应当肯定这一需要的正当性,并给予合理的引导。

三、建立有效培训体系的基本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
员工培训要坚持针对性和实践性,以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与职位的特点紧密结合,与培训对象的年龄、知识结构紧密结合。

2、全员培训与重点提高的原则
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在职的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全员素质。同时,应重点培训一批技术骨干、管理骨干,特别是对中高层管理人员。

3、因材施教的原则
针对每个人员的实际技能、岗位和个人发展意愿等开展员工培训工作,培训方式和方法切合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

4、讲求实效的原则
效果和质量是员工培训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必须制定全面周密的培训计划和采用先进科学的培训方法和手段。

5、激励的原则
将人员培训与人员任职、晋升、奖惩、工资福利等结合起来,让受训者受到某种程度的鼓励,同时管理者应当多关心培训人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四、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
1、培训需求分析与评估
拟定培训计划,首先应当确定培训需求。从自然减员因素、现有岗位的需求量、企业规模扩大的需求量和技术发展的需求量等多个方面对培训需求进行的预测。对于一般性的培训活动,需求的决定可以通过一下几种方法:

(1)业务分析(business analysis)
通过探讨公司未来几年内业务发展方向及变革计划,确定业务重点,并配合公司整体发展策略,运用前瞻性的观点,将新开发的业务,事先纳入培训范畴。

(2)组织分析(organization analysis)
培训的必要性和适当性,以及组织文化的配合是及其重要的前提,否则培训后,如果造成公司内更大的认知差异,就得不偿失了。其次,对于组织结构、组织目标及组织优劣等也应该加以分析,以确定训练的范围与重点。

(3)工作分析(job analysis)
培训的目的之一在于提高工作质量,以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表为依据,确定职位的工作条件、职责及负责人员素质,并界定培训的内涵

(4)调查分析(opinion survey)
对各级主管和承办人员进行面谈或者进行问卷调查,询问其工作需求,并据实说明训练的主题或应强化的能力是什么。

(5)绩效考评(performance appraisal)
合理而公平的绩效考核可以显示员工能力缺陷,在期末绩效考核完成后,反映员工需要改善的计划,能够激发其潜力,因此绩效考核成为确定培训需求的重要来源。

(6)评价中心(assessment center)
员工提升过程中,为了确保选择人选的适当性,利用评价中心测定候选人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且可以兼而测知员工培训需求的重点。
对于特殊性的培训,可以利用自我申请的方式,以符合工作专业的需要和时效。
培训需求反映了员工和企业对培训的期望,但是要将这些需求转化为计划,还需要对需求进行评估。对培训需求的评估通常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培训需求是否和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只有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培训需求才会得到满足。培训需求至少应当满足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和态度的转变其中任何一个目标。

(2)培训需求是否和企业文化一致
如果某种培训需求与企业文化相冲突,会造成企业文化的混乱,其结果是得不偿失。

(3)培训需求所涉及到的员工数目
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培训需求,对于企业大多数员工的培训需求,应当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

(4)培训需求对组织目标的重要性
如果通过培训能给组织带来巨大的效益,这样的培训应该得到优先满足。

(5)通过培训业务水平可以提高的程度
通过培训业务水平能够得到大幅度提高的需求,应当得到优先满足。
培训需求评估可以界定培训需求是否应当得到满足,将需要按轻重缓急组成一个序列,为设计培训体系创造了条件。

2、如何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
员工培训体系包括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和培训管理方式等,培训管理包括培训计划、培训执行和培训评估等三个方面。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需要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1)培训机构
企业培训的机构有两类:外部培训机构和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外部机构包括专业培训公司,大学以及跨公司间的合作(即派本公司的员工到其它企业挂职锻炼等)。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则包括专门的培训实体,或由人力资源部履行其职责。
企业从其资金、人员及培训内容等因素考虑,来决定选择外部培训机构还是企业内部培训机构。一般来讲,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培训机构,如摩托罗拉公司的摩托罗拉大学和明基电通的明基大学等。规模较小的公司,或者培训内容比较专业,或者参加培训的人员较少缺乏规模经济效益时,可以求助于外部咨询机构。

(2)培训对象
根据参加培训的人员不同,可分为: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普通职员培训和工人培训。应根据不同的受训对象,设计相应的培训方式和内容。一般而言,对于高层管理人员应以灌输理念能力为主,参训人数不宜太多,采用短期而密集的方式,运用讨论学习方法;对于中层人员,注重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和引导,参训规模可以适当扩大,延长培训时间,采用演讲、讨论及报告等交错的方式,利用互动机会增加学习效果;对于普通的职员和工人培训,需要加强其专业技能的培养,可以大班制的方式执行,长期性的延伸教育,充实员工的基本理念和加强事务操作。

(3)培训方式
从培训的方式来看,有职内培训(On-the-job Training)和职外培训(Off-the-job Training ),职内教育指工作教导、工作轮调、工作见习和工作指派等方式,职内教育对于提升员工理念、人际交往和专业技术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职外教育指专门的培训现场接受履行职务所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训,非在职培训的方法很多,可采用传授知识,发展技能训练以及改变工作态度的培训等。职内教育和职外教育相结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灵活进行员工培训。

(4)培训计划
员工培训的管理非常重要,有效的培训体系需要良好的管理作为保障。培训计划涵盖培训依据、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时间、课程内容、师资来源、实施进度和培训经费等项目。
有效的培训体系要求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应当因循拟定的管理程序,先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者培训主管单位)分发培训需求调查表,经各级单位人员讨论填写完毕直属主管核定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汇总,拟定培训草案,提请上一级主管审定,在年度计划会议上讨论通过。在培训方法方面,应当考虑采用多种方式,对演讲、座谈、讨论、模拟等方法善加运用,可以增强培训效果。同时在培训内容上,最好能够采用自主管理的方式,有员工与主管或讲师共同制定培训目标、主题,场地开放自由化,可以增加员工学习意愿,提升学习效果。

(5)培训实施
培训计划制定后,就要有组织计划的实施。从实际操作面上讲,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a)执行培训时最好与考核相结合,重视过程控制,观察培训过程中参训者的反应及意见。培训是持续性的心智改造过程,所以员工在培训过程中的社会化改变比训练结果更值得关注。
(b)培训计划执行时应当注重弹性原则和例外管理。对于一般性的训练,可以统筹办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对于特定性的培训,应采用例外管理,由各个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弹性处理。
(c)培训活动应注意事前沟通,塑造学习气氛,从而加强学习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逐步建立学习性组织。

(6)培训评估
培训的成效评估和反馈是不容忽视的。培训的成效评估一方面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另一方面是对培训工作的总结。成效评估的方法分为过程评估和事后评估。前者重视培训活动的改善,从而达到提升实质培训成效的作用;后者则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决策参考。从合理化的观点来看,最好是将两者结合起来。成效评估的方法有实验设计法,准实验设计法和非实验设计法。具体而言,根据Kirkpatrick的培训目标层次,成效评估方法采用以下方法:
(a)如果培训的目的在于了解参训者的反应,可以利用观察法、面谈或意见调查等方式,从而了解参训者对培训内容、主题、教材、环境等的满意程度。
(b)如为了解参训者的学习效果,可以利用笔试或者心得体会,了解其知识增加程度。
(c)如为了解参训者行为的改变,可以对其行为观察及访谈其主管或同事。
(d)对工作实绩的测定,这种方法较为困难,它可能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

㈢ 提高员工综合实力的心得

面对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和金融危机的袭击,公司要留住,和培养一批愿意为公司奉献的优秀人才很难,我们就业也更难,我们该如何不被社会淘汰,如何能够让公司,企业面对济济人才会选择我们?同样大家都知道高的学历好的专业很重要,但我认为能力和综合素质更重要。但是该怎样提升这方面能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给员工创造一个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零售行业是一个看似简单而又枯燥的工作,如何能够把这简单的工作让员工做活,让员工可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对工作感兴趣并能够用心去把它做好而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我觉得我们可以开展一些业余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员工的凝聚力,例如;我们可以开展一些体育项目比赛,可以把工作中遇到的成功的或失败的案例收集起来举行一次有趣的案例分析分享;可以组织员工参加野外登山活动从而锻炼他们的毅力。

二,提高员工的销售能力,销售是我们的重点也是我们的生存之本,员工销售能力的强与弱直接关系到我们公司的利益。我们可以举行专业知识竞赛每个店可以推荐两个代表参加;可以开展销售竞赛活动例如评比我们每个月的营养素销售皇后或每个月的销售业绩皇后并给予认可;可以举行一些提高销售技巧和沟通能力方面的培训,可以邀请我们每个月的销售皇后跟我们做经验分享,也可以鼓励员工业余时间多给自己充充电通过多读多看多学和多悟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三,调动员工的热情和积极性,当一个人没有热情和激情去做某件事的时候,结果可想而知。其实很多事情不是他们做不好而是他们愿不愿意去做的问题,就拿当店长来说吧为什么很多员工有“官不愿意当”了,就像很多人所说的当那店长没什么意思好处没得到还整天累的要命在他们眼里当店长就是一个苦差事。所以要让人才辈出就要解决他们不愿意去做的真正原因。我认为作为领导可以和他们进行真诚的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了解问题所在再针对性的解决;作为领导可以让员工有种被重视的感觉,每人都渴望被重视和尊重特别是被自己的领导,我相信每个人都愿意去为重视自己的领导去用心做好每件事。

四,提高员工的应变能力。我们所从事的是零售服务行业,直接面对的是顾客,员工应变能力的强和弱关系到销售的成败。在销售过程中面对顾客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疑问该如何灵活解答,这就在于一个人的应变能力。我认为我们可以开展一些即时性演讲比赛,每个月针对遇到的问题开展一些探讨活动。

以上是我针对如何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的一些个人想法和建议但愿有所帮助。

㈣ 如何对一线员工进行有效培训

团队的协同作战能力显的尤为重要,管理者更要致力于团队的建设和培养,培训是一种很重要的员工培养手段,也是管理者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⒈针对员工进行实物操作的演示,要进行分节操作,保证演示的细节都能让员工注意到,通过多次重复加强员工的记忆。演示可以采取互动的方式,重复演示可由员工来完成,既纠正了个别员工的错误操作,也加强了所有培训人员的记忆。 ⒉小组讨论更能启发每位员工的思维,使每位员工参与到培训的课题中来。 一般采取设定一个讨论的题目,培训的员工进行分组讨论,限定时间,小组选派代表发表小组讨论的观点和建议。培训者对于各组讨论的观点和建议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最终的结论。 对于表现突出的小组要提出表扬,激励小组的讨论热情。 ⒊培训者根据培训的课题, 设计几个问题进行提问,可以采取员工自主应答的方式,如果自主应答的响应并不热烈,就要采取指定提问的方式,随机指定员工进行回答。 自主应答气氛强烈表示员工的参与热情较高,指定提问的随机性也提醒了员工不能大意,积极的活跃思维,做好应答准备。 提问也是培训者就某个观点不能确定时所采取的最好方式,通过提问的方式,既拓展了培训者的思路,也启发了员工的思维,最终得出合理的结论。 ⒋培训的员工既能发挥个人的表演天赋,也能从角色的演练中获得实战经验和技巧。

㈤ 如何提高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培训的最高境界是学习能够使用的,需要三个层面的支撑,一是有老板的支撑,二是有HR提供易学易记切合实际的学习平台和内容,三是员工学习后有收获有成长。

如何提高员工参加培训的积级性
首先应分析员工培训积级性不高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能找到最终的解决之道。
一、影响员工参加培训积极性因素分析
1、 自身意识不到位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大部分员工缺乏长远规划,缺乏岗位竞争意识。在他们看来,培训是浪费时间,有那功夫不如翻翻朋友圈,看会网络小说,培训只是被当做任务来完成,或者直接选择放弃。
以前的传统培训,有领导的督促,至少到场滥竽充数一下;现在的线上培训,没了必要的监督,培训的实施更多的在于员工自身。于是,自身意识不到位直接暴露,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不进行线上学习、有各种方式逃避线上学习。
2、 培训趣味性不强。
参与过线上培训的同学应该了解,线上培训虽然针对不同岗位有不同的课程设计,有文字版的,有视频形式的,但共同的缺点是趣味性不足,学术性十足。
虽然培训干货十足,但如果无法吸引到员工,一切都等于零;另外,有些培训项目在其针对性方面做的还不到位,课程设计虽然细化,但没有与时俱进,从形式到内容都根本上员工的新需求,这导致培训与技能和工作需求脱节,没有多大实际用处。
3、 培训替身
为了培训而培训,出现课堂培训的内容和对象不符,培训效果欠佳,甚至造成培训资源的大大浪费,这是线上培训的一大弊端。甚至淘宝上出现专业的培训替身。
4、缺乏责任心
很多员工都这样认为:学习不学习无所谓,提高不提高没关系,参加培训的目的不是为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而是乘机放松休息——这是传统培训的通病;但线上培训显然连放松的功能都不具备,可想而知,有多么不受待见了。
5、 培训时间安排
培训到底什么时候进行?上班时间还是下班时间,大家都在算一笔账。本来对培训就兴趣缺缺,还要占用闲暇休息时间,谁会愿意?
加上平时工作繁忙,培训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繁忙,员工自然是有多远躲多远了。
二、提高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的对策
1、 加强培训宣导
加强员工的培训宣导,在企业内部大力倡导“终身学习,终身受教”的观念,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培养企业的学习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建立学习型组织。让培训与人才梯队建设、职业规划相结合,从而提高员工对培训的重视度。
培训宣导不是一次性,而是在每一个培训节点,在各种与培训相关的活动中都要贯穿的一件事,总之,我们的终极目的,就是用培训的理念影响员工的行为。
2、 以身作则,召开培训分享会
员工学习不积极,可能是缺乏榜样的力量,也可能是因为现在的人都很浮躁,你让他一坐一小时去线上学习,无异于天方夜谭。
对于线上培训,课程的设置很全面,基本无死角覆盖。我们的做法是:通过召开培训学习分享会,让获益者现身说法,形成线上培训的氛围,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培训。
从培训的方式来看,线上培训有天然的缺陷——距离感。就像面对面交流、电话、微信、QQ带来的距离感一样。分享会就是要缩短这种距离,做到线上学习,线下沟通。
3、线上培训与绩效结合
末位淘汰的竞争机制,让员工很有压力。如何减压,最大的捷径就是不断的参与培训,提升能力,增强竞争力,以避免在岗位竞争中被淘汰。
我们单位目前的做法是:线上培训的各项指标,不与员工本人的绩效挂钩,但会与主管领导的绩效、总经理的年薪挂钩。这样就形成从上层重视培训落实的风气,上层的管理能力因为绩效被完全的开发出来。你不完成培训不要紧,但你影响领导的绩效后果就严重了。
至于用手机或电脑打开视频放在那里的现象,我们目前是三种方式:一种是不定时检查;一种是结果导向,考试通过为考核依据;一种是提交学习的笔记。对于提交笔记大家是否觉得不以为然?那么我告诉你,以前没有线上培训的时候,我们是每月阅读一本管理书籍,并提交笔记,由总经理签字确认,执行力相当高。
4、进一步细化课程
后来的线上课程登陆有积分,积分可以抽奖,甚至兑换实物,还有积分排名设置,为什么积极性还不够?因为线上培训课程与员工的需求相差太远。
要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就必须使企业线上培训对员工产生切实有利的效果,让员工在培训中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让员工发自内心的认为培训是他们增强工作能力的有力手段,而不是一个浪费时间且没有任何作用的形式。
目前线上课程明显是重管理轻技能,理论多于案例,这是影响员工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5、 合理安排培训时间
如果培训占用休息时间,那么这个培训肯定不受欢迎。休息时间用来培训,对员工来说,培训成了额外的负担,自然没有了积极性。

㈥ 怎样让员工做到企业精神企业愿景的案例

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通过培训、通过管理人员的努力,在平时工作中的灌输,员工一旦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内心自然会对公司有较高的认可度、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发自内心的维护公司的一切。那么我们在来分析一个由于公司有较好的企业文化是如何影响员工的案例:猎头公司把杰克介绍到一家创立不久的公司做HR经理,薪酬职位都让人满意。哪知道工作了3个月后,杰克与部门的一些重要人员都集体跳槽了,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之下,人才才是企业能否继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个时候因为高级管理人员的跳槽,突然键在公司内部就传开了,很多人说早知道杰克他们会跳槽的,在这个破公司有什么前途,老板到是赚了不少钱,而我们呢薪金待遇又不高,在这里又没发展,哎!混日子吧。就这样公司上上下下都在传这件事,更多的人报着管它的做一天算一天的态度。老板就很纳闷了,公司从来不拖欠工资,为什么公司就像一滩死水,没有一点生气,老板最终还是去找到了杰克,就问他:“杰克,我是很欣赏你的工作能力,因此给你高的待遇我也不吝啬,为什么你要离开公司,辜负我对你的厚望。”杰克,回答道:“XXX老板,我深知您很器重我,也给予我很高的报酬,但是我的离开不是因为待遇的多少,相反我条槽到这家公司,待遇还不如以前,但我要告诉你我为什么宁愿放弃高薪,这是因为,作为现在的年轻人,我们更多的是想前看,现在我能拿到在高的工资,但能维持多久,未来我是否还能拿到这样高的工资呢?我深知XXX老板,您的公司目前的效益来讲还是很好的,但是你忽略掉了应该建立一家公司应有的企业文化,企业的远景,企业的价值观,恕我直说,在您的眼里您只有效益,但仅仅只注重效益是不够的,企业要增强自身的生命力,这需要企业有超前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只有文化的企业生命力才是最强大的,我自己还年轻,我希望服务于一家有远大目标,有价值的企业工作,这样我的收获绝不仅仅只是这点工资,过程就是一种回报,XXX老板请您原谅我的离开。”XXX老板回到公司后,自己独自坐了整整一下午,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这样优秀的人才要离开他了,企业现在真正缺少的不是资金,而是企业的文化,企业的远景、企业的价值观。。。。杰克说得对,现在的明显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不少,公司这两年来一直固步自封,什么远大的发展目标、什么企业的文化都没有。在此XX老板决心重新振作起来,召集所有员工培训,第一句话就是:“从现在开始,企业已经有灵魂了”

㈦ 中小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案例分析,急求

作者: 蔡佩芳 来源: 涛涛国际 很多中小企业里的培训专员说自己没有施展的空间,看着那些大企业每天不停的进行培训,而自己却近乎于无事可做。
还有的专员认为小企业不需要培训。
实际上这些都是错误的想法,对中小企业来说,培训更加重要,而且在方式上要比那些大企业灵活得多。
在为一些大企业培训的时候总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培训到场率低,或者参训学员对待培训的态度不端正,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在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 有培养良好的企业学习文化。
就像目前很多中小企业所认为的,自己的企业小,人数不多,因此没有足够的必要和财力去进行培训。
要想让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每 个员工的自主学习意愿很重要,这就需要企业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而学习氛围的建立,恰恰是在企业发展时期的事情。
向几十个人宣导培训的重要性,和像上千甚至 上万人宣导培训的重要性,哪个更容易,无疑是前者。
如果在企业最初的几十个人都能够有极强的学习意愿,而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些员工会将自主学习的文化不 断传承下去,当企业发展壮大的时候,学习的氛围就会成为一种文化在企业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在培训方式上,中小企业也存在很多方式,操作企业也更加的灵活。
即便没有足够的培训预算,也能够“花小钱,办大事”。
例如转训、OJT和公开班 等方式,甚至同业交流,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其中转训是效果较好的方式之一,由经验丰富、能力突出、学习能力强的员工参加培训的方式,然后将所学内容转 训给其他员工,这种方式可以将内容传递下去。
OJT则是由老员工对新员工、主管对下级的一种在工作中进行辅导的培训方式,这种方式在一些大型企业中也是存 在的,但中小企业无疑更有优势,因为中小企业在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上更为精简,培训起来效果更高。
公开班也是一种费用较为低廉、但效果不错的培训方式,只 是目前公开班的课程较多,很多课程没有实际内容,不见得能够取得良好的收益,因此在课程的选择上要慎重。
同业交流则是另外一种比较容易被忽视的方式,虽然 这种交流不能和培训直接意义上的挂钩,但仍然是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手段。
其实对培训专员来说,在中小企业里施展的空间更大,这是因为在中小企业里,由于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培训专员可以进行灵活的变通,对各种方式都 进行选择。
但是在大企业中则不然,往往是按照一套已经成熟的培训体系进行操作,施展的空间反而会很小,而且在绩效的压力下,很少有培训专员会尝试新的培训 方式,因此成长的空间也会变得有限。

㈧ 如何提升团队凝聚力培训

团队凝聚力是无形的精神力量,是将一个团队的成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看不见的纽带。团队的凝聚力来自于团队成员自觉的内心动力,来自于共识的价值观,是团队精神的最高体现。一般情况下,高团队凝聚力带来高团队绩效。团队凝聚力培训主讲老师:陈馨娴课程时间:1-2天课程对象: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方式:讲师讲授、案例分析、经验分享、学员讨论、现场演练等使培训效果达到最好!前言:世上没有完美的个人,但一定有完美的团队现代的成功必然是一个团队的成功“团队”就是每个成员的知识结构、技术技能、工作经验达到合理的互补,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的群体。最优秀的人加起来不一定是最合适的,但最合适的人组合在一起一定是最优秀的团队。课程背景:团队领导由于不知道如何建设高效团队,于是只好大声呼喊:“我们一定要加强团队合作,要讲奉献,要上下凝成一股绳,我们的工作则无往而不胜。”喊口号可以,但效果却很不佳。团队领希望部属和员工工作时像年终聚餐把酒时那样士气高昂,充满工作热情!但员工的实际表现却远非管理者所想。而企业最终的关键是“让员工众志成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潜能,为企业创造绩效”,因此,建设高效团队提高其凝聚力尤其显得重要。团队凝聚力是无形的精神力量,是将一个团队的成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看不见的纽带。团队的凝聚力来自于团队成员自觉的内心动力,来自于共识的价值观,是团队精神的最高体现。一般情况下,高团队凝聚力带来高团队绩效。课程大纲:第一部分:高尚品格:非凡凝聚力的基石1.用“人格魅力”凝聚人心2.塑造自己的领导风格3.信守诺言——领导者的生命4.身体力行,以身作则5.用自信激发团队的信心6.宽容是领导必备的品质第二部分:共同愿景:伟大的“凝结核”1.描绘一片美丽的愿景2.启动远景规划,打造团队凝结核3.近期目标同样重要4.制订科学的行动策略5.团队目标一定要清晰明确第三部分:团结合作:凝聚力产生的源泉1.团队合作是凝聚力的源泉2.充分发挥个体的独特优势3.协作产生战斗力4.确立主人翁地位,培养员工归属感5.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6.锻造一支精诚合作的团队第四部分:企业文化:永久的“凝聚剂”1.做能创新的“火车头”2.创新文化让团队永葆活力3.和谐成就高效团队4.妥善处理团队冲突5.信任是高效的第一步6.建设有“人情味”的企业文化7.实行有效的绩效管理第五部分:协调沟通:高效团队的润滑剂1.没有沟通,就没有团队2.耐心地倾听不同声音3.积极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4.用各种方式构造万能沟通5.顺畅的协调沟通6.协调沟通,快乐工作7.建立渠道,避免沟通障碍第六部分:有效激励:打造凝聚力的保障1.团队成员需要激励2.敢于授权,激发责任心3.赞美可以收到神奇的激励效果4.情感激励,凝聚力产生的源泉5.高薪酬带来高效益6.竞争同样是激励7.危机也可以用来激励第七部分:以人为本:提升团队凝聚力1.选好人,才能用好人2.用重金“买”能人3.形成平衡互补的人才结构4.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5.让员工和企业一起成长第八部分:团队凝聚力培训课程总结

㈨ 如何更好地提高员工的培训积极性

一、给出参训理由
帮助学员明确学习动机,直白表明“参训对你有什么好处”,主要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展示学员工作中的痛点。
比如,在销售培训课程中直接写明:为什么客户不签单?如何减少客户挂电话?让学员产生共鸣和代入感。
第二种方法:宣传收益。
即通过告知学员一些直接或间接收益,激发学员参与动机。具体可以从工具、业务收益、个人成长收益3个层面出发。比如,在培训前,告知学员参加这个培训后,能给其业务带来很大帮助,有效挖掘客户需求,提升拜访客户的成功率

二、实战实践
即给学员一些实战工作任务,这些任务基于其工作中的需求进行设计。有6种常见的方式:
1)课前作业
培训经理或培训师为每次课程量身定制课前作业,并将课前作业答题情况列入了学员考核。这么做,就是把思考从课堂前置到了课前,同时帮助培训老师掌握参培人员的学习准备度,提升培训的针对性。
2)课前考试
安排培训前考试是增强训前刺激度、紧张感的一种重要方式。另外可以过滤掉部分“不燃型”学员,让进入名单的学员,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3)通关
通关适用于难度较大,实操性较强的学习内容。通关考试通常可以设置在培训课程结束后,目的是在训后,帮助学员强化巩固知识点。操作方法是将知识点通过情景模拟、完成任务等方式来考核学员的掌握程度。

4)“魔鬼训练营”
魔鬼训练营是通过高强度、高实战、高竞争性的活动设计,让学员处于高度紧张且兴奋的学习状态。学员经常是白天上课,晚上作业,第二天PK,学习强度较高。
5)行动学习课题
给每组学员设定一个与他们工作密切相关的行动学习的课题,阶段性要求完成相应的目标,并进行评估打分排名。
6)业绩挑战赛
举个例子:销售部门可以内部划分小组,由每个小组设定自己的挑战性目标,比如半年内承诺指标提升20%。
需要强调的是,承诺的内容不一定是培训直接带来的业务收益。之所以使用该形式,是为了激发学员的挑战欲望,促进目标达成。
三、激励与关注
激励方式的设计,可以引发学员成就动机和挑战欲望,培训中经常使用的激励方式有很多。比如,以下4种。
第一种:积分奖励
积分奖励是指,员工所有的学习动作都可以换算成积分。比如,创新建议、读书分享、贡献案例、课程开发、内部讲课、微课学习等。
并根据其难易程度进行一定比例的换算,既鼓励进行知识的贡献,也鼓励知识的学习,这样有利于整个学习型氛围的打造。
第二种:阶段性淘汰
指在学员学习过程中,根据学员表现情况给予评估,设定相应的门槛,低于该门槛的则淘汰出局,不能参加接下来的培训。

第三种:与绩效、晋升挂钩
在很多学习项目中,比如储备干部类培训,或者新员工培训,学员的表现是可以和其晋升挂钩的,因为培训过程,也是一次对人才进行测评的过程。
第四种:学员上级及时关注和参与
学员上级的关注和参与,对激发学习动机十分重要。
在培训开始前,学员上级要与学员沟通培训目标,指出希望学员在本次培训中具体的改进点。并对学员当前的紧急工作作出安排,保证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培训中;
如果是培训周期较长的项目,在培训过程中,学员上级应及时关注学员的学习进度,如果可以,学员上级最好参与部分环节,向学员分享优秀案例;
培训结束后,要阶段性地评估培训落地的效果,给出正面反馈和鼓励。
四、成果与信心
在培训目标设定中,有一条很重要的一条原则:成果导向。分为4个步骤:
第一步:设定目标
要让学员有明确的培训预期,在培训目标上达成一致。
在正式开班前,还要将这个目标告知所有学员,让他们意识到这场培训是一个有形成果,对于他们自己和组织有巨大意义。
第二步:共启愿景
在项目启动时,有必要对项目成果进一步明确。甚至要求学员想象成果的样子,画出这个成果,展示在培训教室里,让他们签署自己的名字。这相当于,在他们心中建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让他们承诺为这个目标付出努力。
第三步:阶段性成果
对于较长周期的学习项目,要对其进行阶段性划分,阶段性对成果进行展示和评估,让学员在逐步靠近目标中建立自信和满足感。
第四步:验收评估
学员的真实案例,最能说明一场培训是否有用。
展示学习成果,不仅有助于唤起学员及其上级的成就感,还能激发更多人参与学习的动机,打造组织学习型氛围。
企慧通依托强大的云技术,通过在线学习、在线考试、在线培训等功能,帮助政府部门、各大公司、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灵活化教学、无纸化考核。

㈩ 求一篇分析一个企业管理的案例,5000字左。满意再加分

企业如何提高员工能力
11月的某一天下午,一直阴沉的天气转为晴天,杭州某集团公司总部持续两天的08年度预算会议终于结束了,人力资本部经理张强显得有点疲惫,但他还是显得格外高兴,因为在预算会议上,公司高层一致决意明年提高员工培训的预算额度,将此前培训预算费用从占工资总额的5%提高到8%,这对于人力资本部和培训工作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撑持和肯定。高兴之余,王威同时又觉得压力很大,他感到,虽然公司的培训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也获得了很多部门和员工的称赞,但他心里明白,即使是人力资本部,对于培训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和真正对员工绩效所起到的实际作用,还缺乏实足的底气,他陷入深深的思虑当中,究竟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相信这个困惑对于国内很多企业来说,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国内很大一部分企业觉得培训很重要,一直不遗余力的奉行员工培训,他们虽然不清楚这些投入究竟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实际的效应,但心里认为培训比不培训显然要划算得多;
为什么企业对待培训的态度如此模糊?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直以来无法将单项或者系列培训课程的投入回报情况准确的呈现给企业高层。很多时候,作为HR也在怀疑:这门课程究竟会带来什么价值?
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现有培训仅仅聚焦在“培训与学习”本身,把员工培训简单理解为讲师对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解惑,企业希望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并将这些“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经验、特质等)充分应用在实际工作上,借以提升工作绩效,最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赢取市场竞争的有利位置。但实际上,培训本身并不能达到这个目的,这种狭义意义下的培训,存在着一个致命问题:不能解决人与组织协调发展的矛盾。
矛盾的存在本文发表于博锐|boraid|培训的两个主体,企业和员工,都对培训有自己的理解和要求。员工希望通过培训,增加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有助于自己未来长期的职业发展,他主要关注的是自我的个体;对于企业来讲,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获取利润,这也是企业的职责所在,因此企业所有的投入最终均要为此目标而服务,培训投入也不例外。企业期望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的素质,帮助员工提升个人绩效,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绩效。但这只是企业单方面的美好愿望,一是培训是否能显着提升员工素质,很多企业心里并出有底;二是员工通过培训提高了自我素质,但他最后是否充分应用在工作上,并达到效果,这一点我们也很难考证;对培训效果和评估以及促进员工对培训成果在工作上的应用,一直是企业培训领域的一个通用难点问题;三是员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后,是否一直在为企业服务,我们仍然没有显着的把握,在和HR同仁交换过程中,我们听过太多员工因为培训服务协议而与企业发生冲突的案例。
如果企业开展培训,只是想到为了提升员工整体素质,进而应用在公司上,这只是企业一厢情愿的设法主意。在培训需求环节,就可以看到这个矛盾的具体施展阐发形式。当我们将培训需求调查问卷收上来后,我们往往发现,员工对于培训的选择,都是从自身个体需要选择的,然而从企业角度出发,必须考虑对企业发展有切实帮助的培训投入。由于培训资源的有限性,很多企业接纳折中的办法处理这个矛盾,选取一些企业期望的课程内容,再选取一些员工期望的课程,而结果是两个方面的要求都没有得到满足,反而是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丝毫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解决的思路
员工个人发展的需求和企业的需求这一对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一方也不可能被消除,那么解决的思路就在于,对这对矛盾有机统一路来,接纳一些方式让他们互为促进、互为影响。正如前面提到的,很多时候企业对培训寄予了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作为HR,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促成这个愿望的实现。解决的思路主要体目下当今以下三个方面:
培训如何显着提升员工素质
在当今世界,知识、技能、价值观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学习已经不是人生某个阶段的事情。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自身的实践积累知识和技能,成为自己所把握的经验知识,二是通过学习知识、技能和他人的经验,很快的掌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显然,第二种方式在个人发展占据了主要职位,因为我们不可能全部靠自己亲自去实践来获取知识和技能,培训因此而成为最广泛采用的方式。
在培训方式、方式上,企业本着学以致用,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培训工作组织机构方面,企业纷纷设定专人负责培训,设立专门的培训中心、部门甚至企业大学来开展培训工作,从组织上有力保证培训的实施;在培训需求分析方面,企业越来越关注挖掘真实的培训需求,将培训资源用在刀刃上;在培训方式方面,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创新了很多具有实效的教学方式,包括在职培训、拜托培养、职业指导、现场培训、案例分析、小组研讨、情景模拟、岗亭轮换、工作扩大化等;
如今,随着培训被作为实现企业目标的有效手段被人们的普遍接受,以及培训活动的广泛展开,培训工作日趋职业化。这主要施展阐发为:培训已发展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已发展了一批专门从事培训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培训专家,并以专业的培训知识获取了认可;形成了培训的工作标准(ISO10015),并逐步形成了培训的职业文化;完善和优化了培训流程,在课程开发、授课技巧和培训成果转化方面产生了许多有效的实践方法,充分保证了培训的有效性,培训能显着提升员工素质已得到广泛认同。
面对第一个问题,企业就需要在培训各个环节提升专业程度,使培训前的需求分析与策划、培训中的现场掌控和培训后的成果转化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保证培训的效果,确保在培训技术方面能显着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培训后学员是否愿意和能够将知识、技能充分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员工通过培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增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员工本人得到了增值,但员工是否愿意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工作中,或者能不能运用到工作上,还需要企业采取进一步的办法。
企业是一个系统,员工在这个系统中都不是独立的一个个体,而都是置于某一团体下,他的表现不仅导致他个人的绩效,而且会对所在的团队造成,甚至影响企业这个系统的正常运作。培训的成果能否最终转化为企业绩效,关键在于组织需要提供一套机制,使培训后的学员愿意和能够将知识和技能应用在实际工作中。
首先是解决“愿意”的问题,员工在运用所学知识到实际工作中,能给他带来实际的效益,这样他才会有意愿去做。任职资历管理体系和绩效管理系统是其中较为有效的促进员工培训知识应用的两种机制。
一方面,任职资格管理体系从岗亭规划的需要出发,建立各个层级岗位的任职标准,并以任职标准为基础,设计相应的培训课程,将培训内容集中在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上,并且满足员工长期发展的需求,员工通过针对性的培训获得相应技能后,组织将为员工的成长提供进一步的岗位发展空间。反之,若员工不具备相应岗位工作的任职标准,则在发展空间上将遭受限制,因此,员工会尽心参加培训,提升任本能机能力,以期获得岗位发展的空间。
另一方面,没有人愿意一直处在低绩效的行列,获得认可是人最潜意识的追求。
其次是解决“能够”的问题,知识的转化是一门科学,其中的关键是掌握如何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训完成之后,员工愿意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同时,企业需要在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帮助员工进行顺利应用,包括员工主管、人力资源部、培训讲师和员工自己划分采取办法,以实现学习成果的转化。
培训后的学员是否会长期为企业服务
在做出是否安排培训的时候,企业的老板通常会担心,自己的投入很有可能为别的企业做了嫁衣。对于投入了相当的资源来培养人才是否会对自己的企业产生长期的效应,还缺乏信心,其主要目的是对员工的长期服务信心不足。况且,目下当今市场化竞争愈演愈烈,对人才的争夺已成为企业间关乎发展甚至存亡的关键,员工面对外界更多的机会,心头颤动也是很正常的。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让员工为企业长期服务。除去通常意义上理解的长期的薪酬激励政策外,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职业生涯规划通常是员工个人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外部环境的约束,选择合适的职业发展通道,在企业内进行长期的发展规划。落实到具体步履,员工发展多通道模式不失为其中重要的一项举措。很多企业实行了行政序列、专业序列和技能序列等多通道的员工职业发展模式,为员工提供不同的职业发展选择,在工作职位和薪酬待逢上给予充足的上升空间。员工可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并借鉴科学的评价体系,如个人道向测试、素质测评、技能评估等技术,帮助自己理性的认识和评价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从而选择合适的发展通道,实现与企业共同长期发展。
人才发展的产生
不难看出,以上三个解决思路,正好应因了人力资源发展的三个方面:培训与开发、组织发展和职业发展。
人力资源发展(笔者习惯称之为“人才发展”,后同),简称HRD,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旨在提升组织人力资源质量的管理战略和活动,也是正在不断发展的一个职业领域和科学。
美国训练与发展协会认为,HRD为:“整合训练与发展、职业发展,与组织发展,以增进个人和组织效率的作为”。其重点为改善组织成员的知识、技能、态度、创造力与理想等特质,希望更多的组织成员具备组织所需要的上述特质,希望成员的特质能配合组织的需求,持续地补充、提升,以协助组织的管理与发展。
培训与开发的重点在于“通过有计划的学习,鉴别和确定员工为胜任现任或将来的工作所必备的能力及相关技能,并帮助提高这些知识和技能。”在这个定义中,关键词是“学习”和“个人”,旨在提升员工个人的综合素质。组织发展旨在“确保团队内部和团队之间的健康关系并帮助各个团队启动和把握变革。”“团队”是这个定义的关键词,组织发展主要目标是创建有利于员工在团队内充分发挥作用并实现团队之间高效合作的机制。职业发展的重点是确保个人职业目标与整个组织的职业管理系统保持协调一致,以期实现个人与组织需求之间的理想结合。职业发展不是直接针对员工的个人能力和他们的工作,也不像组织发展那样重点研究个体或团队之间的关系,其目的在于确保个人与组织需求之间的协调统一。
从以上三各方面的定义可以看出,人才发展不仅仅只局限于通过培训与开发提升员工的素质,而且聚焦于组织与人的长期协调发展,使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更具有效性和系统性。因此,对于现阶段来说,企业应扩展员工培训的范畴,除了提升培训开发的专业性、切实提升培养效果外,对于促使员工学习成果充分应用、实现员工与企业长期协调发展方面,需要加大与培训开发环节的配套实施,实现从Training到HRD的转化,以最终增进个人和组织效率。
11月的某一天下午,一直阴沉的天气转为晴天,杭州某集团公司总部持续两天的08年度预算会议终于结束了,人力资源部经理张强显得有点疲惫,但他还是显得格外高兴,因为在预算会议上,公司高层一致决意明年提高员工培训的预算额度,将此前培训预算费用从占工资总额的5%提高到8%,这对于人力资源部以及培训工作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撑持和肯定。高兴之余,王威同时又觉得压力很大,他感到,虽然公司的培训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也获得了很多部门和员工的称赞,但他心里明白,即使是人力资源部,对于培训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和真正对员工绩效所起到的实际作用,还缺乏实足的底气,他陷入深深的思虑当中,究竟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相信这个困惑对于国内很多企业来说,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国内很大一部分企业觉得培训很重要,一直不遗余力的推行员工培训,他们虽然不清楚这些投入究竟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实际的效应,但心里认为培训比不培训显然要划算得多;
为什么企业对待培训的态度如此模糊?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直以来无法将单项或者系列培训课程的投入回报情况准确的呈现给企业高层。很多时候,作为HR也在怀疑:这门课程究竟会带来什么价值?
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现有培训仅仅聚焦在“培训与学习”本身,把员工培训简单理解为讲师对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解惑,企业希望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并将这些“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经验、特质等)充分应用在实际工作上,借以提升工作绩效,最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赢取市场竞争的有利位置。但实际上,培训本身并不能达到这个目的,这种狭义意义下的培训,存在着一个致命问题:不能解决人与组织协调发展的矛盾。
矛盾的存在本文发表于博锐|boraid|培训的两个主体,企业和员工,都对培训有自己的理解和要求。员工希望通过培训,增加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有助于自己未来长期的职业发展,他主要关注的是自我的个体;对于企业来讲,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获取利润,这也是企业的职责所在,因此企业所有的投入最终均要为此目标而服务,培训投入也不例外。企业期望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的素质,帮助员工提升个人绩效,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绩效。但这只是企业单方面的美好愿望,一是培训是否能显着提升员工素质,很多企业心里并没有底;二是员工通过培训提高了自我素质,但他最后是否充分应用在工作上,并达到效果,这一点我们也很难考证;对培训效果和评估以及促进员工对培训成果在工作上的应用,一直是企业培训领域的一个通用难点问题;三是员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后,是否一直在为企业服务,我们仍然没有显着的把握,在和HR同仁交流过程中,我们听过太多员工因为培训服务协议而与企业发生冲突的案例。
如果企业开展培训,只是想到为了提升员工整体素质,进而应用在公司上,这只是企业一厢情愿的设法主意。在培训需求环节,就可以看到这个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当我们将培训需求调查问卷收上来后,我们往往发现,员工对于培训的选择,都是从自身个体需要选择的,然而从企业角度出发,必须考虑对企业发展有切实帮助的培训投入。由于培训资源的有限性,很多企业采取折中的办法处理这个矛盾,选取一些企业期望的课程内容,再选取一些员工期望的课程,而结果是两个方面的要求都没有得到满足,反而是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丝毫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解决的思路
员工个人发展的需求和企业的需求这一对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一方也不可能被消除,那么解决的思路就在于,对这对矛盾有机统一路来,采取一些方法让他们互为促进、互为影响。正如前面提到的,很多时候企业对培训寄予了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作为HR,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促成这个愿望的实现。解决的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培训如何显着提升员工素质
在当今世界,知识、技能、价值观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学习已经不是人生某个阶段的事情。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自身的实践积累知识和技能,成为自己所掌握的经验知识,二是通过学习知识、技能和他人的经验,很快的掌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显然,第二种方式在个人发展占据了主要职位,因为我们不可能全部靠自己亲自去实践来获取知识和技能,培训因此而成为最广泛采用的方式。
在培训方式、方法上,企业本着学以致用,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培训工作组织机构方面,企业纷纷设定专人负责培训,设立专门的培训中心、部门甚至企业大学来开展培训工作,从组织上有力保证培训的实施;在培训需求分析方面,企业越来越关注挖掘真实的培训需求,将培训资源用在刀刃上;在培训方式方面,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创新了很多具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包括在职培训、拜托培养、职业指导、现场培训、案例分析、小组研讨、情景模拟、岗位轮换、工作扩大化等;
如今,随着培训被作为实现企业目标的有效手段被人们的普遍接受,以及培训活动的广泛展开,培训工作日趋职业化。这主要表现为:培训已发展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已发展了一批专门从事培训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培训专家,并以专业的培训知识获取了认可;形成了培训的工作标准(ISO10015),并逐步形成了培训的职业文化;完善和优化了培训流程,在课程开发、授课技巧和培训成果转化方面产生了许多有效的实践方法,充分保证了培训的有效性,培训能显着提升员工素质已得到广泛认同。
面对第一个问题,企业就需要在培训各个环节提升专业程度,使培训前的需求分析与策划、培训中的现场掌控和培训后的成果转化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保证培训的效果,确保在培训技术方面能显着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培训后学员是否愿意和能够将知识、技能充分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员工通过培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增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员工本人得到了增值,但员工是否愿意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工作中,或者能不能运用到工作上,还需要企业采取进一步的办法。
企业是一个系统,员工在这个系统中都不是独立的一个个体,而都是置于某一团体下,他的表现不仅导致他个人的绩效,而且会对所在的团队造成,甚至影响企业这个系统的正常运作。培训的成果能否最终转化为企业绩效,关键在于组织需要提供一套机制,使培训后的学员愿意和能够将知识和技能应用在实际工作中。
首先是解决“愿意”的问题,员工在运用所学知识到实际工作中,能给他带来实际的效益,这样他才会有意愿去做。任职资格管理体系和绩效管理系统是其中较为有效的促进员工培训知识应用的两种机制。
一方面,任职资格管理体系从岗位规划的需要出发,建立各个层级岗位的任职标准,并以任职标准为基础,设计相应的培训课程,将培训内容集中在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上,并且满足员工长期发展的需求,员工通过针对性的培训获得相应技能后,组织将为员工的成长提供进一步的岗位发展空间。反之,若员工不具备相应岗位工作的任职标准,则在发展空间上将遭受限制,因此,员工会尽心参加培训,提升任本能机能力,以期获得岗位发展的空间。
另一方面,没有人愿意一直处在低绩效的行列,获得认可是人最潜意识的追求。
其次是解决“能够”的问题,知识的转化是一门科学,其中的关键是掌握如何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训完成之后,员工愿意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同时,企业需要在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帮助员工进行顺利应用,包括员工主管、人力资源部、培训讲师和员工自己划分采取措施,以实现学习成果的转化。
培训后的学员是否会长期为企业服务
在做出是否安排培训的时候,企业的老板通常会担心,自己的投入很有可能为别的企业做了嫁衣。对于投入了相当的资源来培养人才是否会对自己的企业产生长期的效应,还缺乏信心,其主要目的是对员工的长期服务信心不足。况且,现在市场化竞争愈演愈烈,对人才的争夺已成为企业间关乎发展甚至存亡的关键,员工面对外界更多的机会,心头颤动也是很正常的。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让员工为企业长期服务。除去通常意义上理解的长期的薪酬激励政策外,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职业生涯规划通常是员工个人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外部环境的约束,选择合适的职业发展通道,在企业内进行长期的发展规划。落实到具体步履,员工发展多通道模式不失为其中重要的一项举措。很多企业实行了行政序列、专业序列和技能序列等多通道的员工职业发展模式,为员工提供不同的职业发展选择,在工作职位和薪酬待遇上给予充足的上升空间。员工可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并借鉴科学的评价体系,如个人道向测试、素质测评、技能评估等技术,帮助自己理性的认识和评价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从而选择合适的发展通道,实现与企业共同长期发展。
人才发展的产生
不难看出,以上三个解决思路,正好应因了人力资源发展的三个方面:培训与开发、组织发展和职业发展。
人力资源发展(笔者习惯称之为“人才发展”,后同),简称HRD,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旨在提升组织人力资源质量的管理战略和活动,也是正在不断发展的一个职业领域和科学。
美国训练与发展协会认为,HRD为:“整合训练与发展、职业发展,与组织发展,以增进个人和组织效率的作为”。其重点为改善组织成员的知识、技能、态度、创造力与理想等特质,希望更多的组织成员具备组织所需要的上述特质,希望成员的特质能配合组织的需求,持续地补充、提升,以协助组织的管理与发展。
培训与开发的重点在于“通过有计划的学习,鉴别和确定员工为胜任现任或将来的工作所必备的能力及相关技能,并帮助提高这些知识和技能。”在这个定义中,关键词是“学习”和“个人”,旨在提升员工个人的综合素质。组织发展旨在“确保团队内部和团队之间的健康关系并帮助各个团队启动和把握变革。”“团队”是这个定义的关键词,组织发展主要目标是创建有利于员工在团队内充分发挥作用并实现团队之间高效合作的机制。职业发展的重点是确保个人职业目标与整个组织的职业管理系统保持协调一致,以期实现个人与组织需求之间的理想结合。职业发展不是直接针对员工的个人能力和他们的工作,也不像组织发展那样重点研究个体或团队之间的关系,其目的在于确保个人与组织需求之间的协调统一。
从以上三各方面的定义可以看出,人才发展不仅仅只局限于通过培训与开发提升员工的素质,而且聚焦于组织与人的长期协调发展,使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更具有效性和系统性。因此,对于现阶段来说,企业应扩展员工培训的范畴,除了提升培训开发的专业性、切实提升培养效果外,对于促使员工学习成果充分应用、实现员工与企业长期协调发展方面,需要加大与培训开发环节的配套实施,实现从Training到HRD的转化,以最终增进个人和组织效率。

阅读全文

与提高员工愿力的培训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办春考培训学校 浏览:734
九江船员培训中心 浏览:5
台州绘墨艺术培训有限公司 浏览:207
非科级后备干部集中培训总结 浏览:419
东北舞蹈艺考培训机构 浏览:427
民营企业家培训班结业式 浏览:59
2017入党培训内容 浏览:828
顺德驾驶员培训中心 浏览:125
姜堰市三水培训中心网站 浏览:263
电动汽车维修培训视频 浏览:737
机关党务干部培训内容 浏览:423
企业培训为自己工作心得体会 浏览:512
线上培训工作 浏览:303
泉州舞蹈培训招聘 浏览:709
礼仪培训三年计划书 浏览:926
税务学校培训个人总结 浏览:508
专业技术人才初聘培训小结 浏览:980
是实验室设备安全培训 浏览:54
北京砂锅米线培训学校 浏览:127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建议 浏览: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