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运算能力
这要根据务工人员从事的具体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因为不是所有进城务工人员都需要运算的。所以只对那些在工作中运用运算的人员培训是最有效的方法。
2. 四个计划人员是什么意思
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以及我省选派或辽宁生源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上简称“四个计划”)
3. 社会考试如何服务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培训
用人单位承认
城市政策承认
社会公认不歧视
4. 进城务工人员如何接受礼仪培训
这句话蕾丫利弊蚕永
5. 如何有效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管理
首先,设立相应的进城务工人员管理与服务机构,具体指导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和提供社会服务等,统筹考虑较长期在城市就业、生活和居住的进城务工人员对公共服务的需要,做好与进城务工人员流出地的沟通与协调,做到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相结合,协调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其次,政_府有责任组织和引导进城务工人员参加社会与企事业事务管理,安排进城务工人员代表进入党代会、人代会以及企业职代会、会员代表大会,建立起他们反映意愿的渠道。在入党、入团、评选劳动模范方面,要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视野,逐步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
组建进城务工人员工会或支持进城务工人员加入工会组织。根据中国工会有关法律制度规定,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任何劳动者,都有权利加入工会组织,工会组织也有义务根据《劳动法》有关规定,维护劳动者的权利。
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保护。进城务工人员受自身文化基础、法律意识和传统习惯的局限,又身处异地,工作和生活区域流动性大,在权益受侵害时,一般不会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诉求,也很少请律师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自身权益问题。
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 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明显滞后。在市场化条件下,社会培训机构一般都是收费培训,许多成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对参加培训人员都有一定的文化技能基础要求。
6. 如何对进城务工人员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一是要求各乡镇劳保所扎实做好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和创业工作。提高劳保所工作专人员的业务素属质,要求各相关人员积极宣传家乡经济发展成果,发布家乡就业创业信息和政策,用乡情引导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二是开展企业用工情况专项调查工作。通过深入企业调查摸排,多渠道了解企业用工情况,引导企业优化用工环境,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优先确保劳动者就业。三是大力宣传创业典型事例,积极营造“在外我是打工者,回家争作创业者”的新观念,为广大返乡民工再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四是结合“三送”活动,深入社区农户了解外出务工者的生产、生活情况及就业愿望、职业技能、就业意向、劳动报酬等方面的需求,及时向他们提供就业信息。五是随时做好创业和技能提升培训准备,为返乡人员就近就地就业创业提供技术支持。
7. 你对开展农民工培训有何意见和建议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大批农民相继融入城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的人口已经达到6.6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50.32%。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亿人,乡村人口减少1.33亿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13.46个百分点。据统计我国农村现有富余劳动力1.5亿左右,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8%,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9%,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的占12%,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到1%,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左右。在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大部分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教育水平和技术能力低下,难以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求。成为制约农民工就业的重要因素,从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来看,绝大部分素质不高,缺乏转移就业技能,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比较困难,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者为数不多,很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难以提升从业的岗位层次。因此要不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度、不断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进城就业或者转移就业能力。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需要对农民进行培训。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就必须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钻专研科学、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农民工培训工作中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在建设新农村进程中,农民是主力军,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如果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没有适应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就不存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就没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支撑。只有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当前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不断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让广大农民共享和应用农业科技成果,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和务农的能力,在全国农村形成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调动农民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形成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的积极性。
农民工培训工作牵涉面广,农业、热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技、教育、建设、财政等相关部门工作既有交叉又有衔接,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经常协调,教育培训机构之间要互通信息,要充分发挥在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基础上,加强农民工培训基地建设,改善农民工培训条件,增加培训项目和内容,不断扩大农民工培训规模,提高农民工培训的质量和效益。要不断发展和改革农村教育,办好农村职业学校、农村成人学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各类职业学校、技工学校要扩大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大力开展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学校、技工学校要结合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结构,积极开展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
四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把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素质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强化对劳务输出人员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作用,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岗前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要积极推广订单培训,对国家规定必须持证上岗的工种和岗位,必须进行培训,做到持证输出,提高培训后的输出率。各县(市)、区要加强劳务输出培训机构建设,完善各项培训设施,促进培训工作的开展。同时,要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择业观念、职业安全、法制观念、社会公德和竞争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全面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逐步打造我市在机械制造、保安、保姆、餐饮服务、服装加工和蔬菜种植等方面的劳务输出品牌,用质量和信誉拓展省外和境外劳务市场。在做好农民工培训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农民工转移就业工作,全市劳务输出工作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品牌不断发展,区域不断扩大的良好态势。2010年农村劳务输出人数和收入均呈增长态势。全市农村劳务输出总数达到78.4万人次,劳务总收入达72.8亿元,农村人均劳务收入达3452元。通过劳务输出等增收项目,农民增加了收入,增长了知识、扩大视野、推动了经济建设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