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量化企业员工培训效果
企业员工培训要看效果,谭小芳老师认为,只有通过后期的跟踪才能体现出来。
② 如何量化人事部部门效益
考核不能一味地追求量化,尤其是职能管理工作。因为盲目的设置量化指标回,指标虽然量化了答,可是考核的内容却已经偏离了该职能所应该发挥的作用。举例来说,对人力资源部的培训工作进行考核,量化指标可以设置为“人均培训课时”,这是量化的指标,而且很容易获得考核数据,但是培训工作关注的就只是课时吗?对于培训工作应该重点关注的是培训课程的设置是否符合受训人员的需求?培训后受训人员的技能或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这些方面很难量化,却是可以通过调查的方式加以衡量的,因此也是可以考核的
③ 如何对岗位职责进行系统的量化绩效考核
1、从工作职责出发,设计量化考核指标。首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职能部门的核心工作职责,进而基于各部门的核心工作职责从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三个维度设置绩效考核指标,并对考核指标进行量化。
(1)工作量维度。职能部门的工作虽然繁杂、无定形,但是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可以进行量化的,例如撰写文稿的工作,可用撰写各类文稿的数量来衡量工作量。有些工作不是单纯的一个步骤就可以完成,则进行流程化分析,从每个流程步骤对整个工作进行考核。例如组织培训,可用组织培训的次数、组织参加培训的人次、培训中发放材料的数量等量化指标对其进行衡量。
(2)工作质量维度。工作质量维度的指标设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考虑该项工作质量不合格的话会继续进行什么工作,例如撰写文稿,质量不过关就需要修改或者重写,可以用重复撰写文稿的次数来衡量工作质量。二是直接考虑工作结果的质量来衡量该项工作的完成质量。有的工作注重的信息准确无误,例如财务处的现金结算,可以用出现现金结算中或者结算记录中出现差错的次数来衡量。
(3)工作效率维度。将考核中常用的“及时性”这一空泛的指标转化为延迟次数。对某项工作约定一个合理的期限,在该期限内未完成,即认为工作效率不达标。
需要说明的是,大部分工作项均能够从这三个维度进行考核,但是对某一项具体的工作职责,可能会有一个或两个需要重点考核的维度。针对某一具体工作项设置考核指标时,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有考核价值的考核维度,避免发生考核重点偏移的现象。
2、明确考核标准。对所确定的各项考核指标,设定明确、可依据的考核标准,约定具体的数量、完成时间要求及扣分标准,给绩效考核提供依据。例如,对“组织安排培训”这个指标的考核标准,明确要求相关负责部门每月25号前组织一次安全培训,而不是以往的“按时组织培训”。设定可依据的考核标准,自然也就避免了考核过程中过多主观因素的影响,也能杜绝一些“钻空子、讲人情”的现象。
3、建立量化记录体系。真实的绩效数据是绩效考核有效实施的前提保障。设计工作日志和部门领导评价表格,以实现对每日每人的工作进行量化痕迹化管理,为绩效考核提供较为客观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主观因素对考核实施的影响。工作日志中详细记录员工每日的工作任务、工作成果、实际花费时间、跨部门等待时间、对工作提出的改进建议等内容。同时,部门领导对部门员工的日常工作进行评价,对该日总体工作提出表扬或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改进意见,完成部门领导的评价表格。
为削弱部门领导对员工打分存在的主观因素影响,增加部门领导对员工打分的频次,并对领导对员工的评价打分进行考核。此外,为便于后期的考核结果统计、分析,建议采用信息化的方式。
④ 量化分析培训在哪里可以参加
Qmacd量化学习社区里同济桥博士讲的还不错,不知道你的基础如何。但是知识由浅至深,还是很好理解的。
⑤ 如何做好企业员工培训的量化管理
做好企业员工培训量化管理建议:
1.工时定额化。
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有效利用工时,提高工效,研究工人工作时动作的合理性,去掉多余的动作,改善必要的动作,并规定出完成每一个单位操作的时间,制定出劳动时间定额。
2.分工合理化。
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晋升,选择合适的工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并培训工人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之在工作中逐步成长。
3.程序标准化。
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使工具、机器、材料标准化,并对作业环境标准化,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
4.酬金差额化。
把工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工人工资收入相联系,实行具有激励性的计件工资制度,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定额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对完不成定额的工人,则按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
5.管理职能化。
管理和劳动分离,管理者和劳动者在工作中密切合作,以保证工作按标准的设计程序进行。
⑥ 量化分析培训不想参加,在哪里可以获得大量量化相关的资料呢
量化分析培训不想参加,在哪里可以获得大量量化培训相关的资料,我们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即可得。
⑦ 企业员工培训如何进行量化管理求答案
培训计划很大程度就是一个量化的过程,它是将培训需求量化的一种体现。相信大家在掌握了全面、准确的培训需求后,制定培训计划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培训项目、培训课程、参加人员名单
什么是量化管理?量化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不同于精细化管理。量化管理的主要特征是将管理的资源、过程及影响因素数字化,由此产生管理的一系列规定和特征。那么将此概念延伸到培训业务领域,我们就可以得到很多启发。下面我们从培训的各个环节去看如何实现量化管理:第一、在培训需求调研的环节。在这个环节如何做到量化管理呢?从哪些方面入手?培训需求调研,目前业界最为普遍的做法是这几类: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记录报告、自我评价法、文献调研法等。就目前的水平来说,我们要全面、准确的得到培训需求,必须采用其中一种或者几种方法相结合。我要和大家探讨的不是方法的问题,而是对于已经得到的培训需求怎么样去量化它。我这几年的经验是这样的,当我们做完了相关的调查,拿到手里的就是一些诸如此类的信息:XXX希望参加XXX课程,XX部门希望派出自己的员工参加XXX课程。我们手里掌握着这些信息,怎么样去量化它?总不能简单的把这些信息拼凑起来就算一份培训需求报告吧?如果是这样,你肯定被你的领导骂死。关于这个问题,人力资源总监的建议是:
1、将最原始的资料一条一条用Excel表格列清楚:部门、员工、希望参加课程、课程分类。每行就一条信息,也就是说,一个员工希望参加N门课程,就需要占用N行;
2、将相类似的课程统一名称。因为同一个课程,不同的人的叫法不一样,那我们就需要将它统一,以利于后面的统计;
3、将这些动作完成后,你就可以采用自动筛选或者分类汇总等工具随心所欲的得到你想要的信息和数据了。比如你想得到希望参加某个课程的人数,那么只要一个简单的自动筛选动作就可以达到目的了。所以如果对电子表格不熟悉的朋友一定抓紧时间弥补自己的缺憾。
4、得到了自己希望的信息和数据后,就可以着手起草年度/季度培训需求报告了,一经领导批准,你的年度/季度培训计划就差不多出炉了。
第二、在制定培训计划的环节。培训计划很大程度就是一个量化的过程,它是将培训需求量化的一种体现。相信大家在掌握了全面、准确的培训需求后,制定培训计划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培训项目、培训课程、参加人员名单、课时、讲师、经费、评估方式等信息都考虑全面周到了就不会有大问题了。最后紧盯两个数据:年度平均培训时数以及培训项目实施率。
第三、在培训实施环节。这个环节和量化管理关系并不是很大,只要按照培训组织实施流程按部就班的实施,就可以顺利进行了。
3、行为层面:考察学员培训后在工作中的行为方式是否有所改进,我想这个很大程度是依赖于部门领导的配合的。我们可以在培训后一段时间,例如一个月后,对学员领导进行访谈,考察学员的行为方式是否有所改进。那么量化管理怎么体现呢?我想这块需要和绩效管理相结合了,可以具体考察其哪些方面,是根据课程的目标设定来确定的。
结果层面:这一层跟第三层一样,一定要部门配合,毕竟他们才是直接上司,培训课程中的方法能否运用,也依赖于管理者和公司制度。
⑧ 培训老师的工作如何量化
通过课时,结合接收培训者的提高程度来衡量。
授课时间是基础,接受培训的人所得到的提高是效果,不好衡量授课效果的可以通过课后问卷反馈,受培训者的满意度来衡量。
⑨ 量化分析培训需要学编程吗
千万不要误入歧途,Qmacd量化学习社区的同济桥博士说过,量化分析培训的重内点应该是了解容市场的运行规律与交易的核心逻辑。我原来也一直以为只有会编程会写代码的人才能做量化投资,但是学习了桥博士量化分析课程后,才发现桥博士把这些代码解释给我听,听完马上就能上手,自己用自己做,非常适合实操。
⑩ 培训目标如何量化 想做一个管理评审报告,想知道培训工作的目标如何量化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工作的重心,而目标又是绩效管理的重中之重,但职能部门的目标量化又是绩效管理中的难点和盲点。如何设计可以量化、可以衡量的职能部门目标,一直是许多人力资源管理者孜孜不倦的追求。在这里,通过分解职能部门目标的4321法则,将会使许多职能部门的目标量化变得比较容易。
4个标尺:数量、质量、成本、时间
设计目标、评价目标必须有标准,有衡量尺度,衡量标准主要有四种类型:数量、质量、成本和时间。职能部门的目标同样也可以从这四个维度来衡量。我们可以通过深入挖掘四个维度的内涵,从而设计出多种多样的评价尺度。
数量类标准:产量、次数、频率、销售额、利润率、客户保持率等;
质量类标准:准确性、满意度、通过率、达标率、创新性、投诉率等;
成本类标准:成本节约率、投资回报率、折旧率、费用控制率等;
时间类标准:期限、天数、及时性、推出新产品周期、服务时间等。
对定量的目标,我们可以多从数量、成本等角度来衡量,如招聘人员的数量、检查次数等。对于定性的目标,从质量、时间的角度考虑就会多一些,如人员对职能部门服务的满意程度,可以通过人员投诉率、服务及时性来表示;文件起草的好坏可以运用通过率来表示,文件是一次通过还是数次被通过等等。 3个步骤:量化、细化、流程化
能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尽量细化;不能细化尽量流程化。
能量化的尽量量化:首先要检查职能部门工作,哪些工作可以量化,很多职能部门的工作目标都可以量化,这时直接量化就可以了。如培训工作,可以用培训时间、培训次数来衡量;制度工作,可以用制度制定的数量、违反次数来表示。难得是那些比较笼统,很难直观的工作,如提高质量水平、抓安全促生产等,针对这些工作,可以通过目标转化的方式来实现量化,转化的工具就是数量、质量、成本、时间等元素。通过目标的转化,许多模糊的目标就可以豁然开朗了。
不能量化的尽量细化:作为一些职能部门岗位来说,工作繁杂琐碎,无法确定其工作核心是什么,不好量化,而且量化了也不一定做到全面、客观。此类典型职位包括办公室主任、行政人员、内勤等。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目标细化的方式:首先对该职位工作进行盘点,找出该职位所承担的关键职责,然后运用合适的指标进行量化。这样,经过细化的指标就基本上能够涵盖其主要工作。
不能细化的尽量流程化:职能部门有很多岗位,工作比较单一,往往一项工作做到底,这种工作用量化、细化好象都无法准确衡量其价值,如打字员:其工作就是天天打字,忙得不可开交,类似的工作还有会计、培训专员、监察员等。针对这种工作,可以采用流程化的方式,把其工作按照流程分类,从中寻找出可以考核的指标。如打字员工作流程:接稿——打字——排版——交稿,针对每个流程,我们都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衡量,对评价标准我们还可以列出相应等级。如果考核的话,就由其主管按照这些标准征询其服务客户意见进行打分评估。
2个答案:结果和行动
结果:实现这样的目标,最终期望的结果会是什么?
行动:完成这样的结果,需要采取哪些行动才能行?
企业职能部门人员,往往承担了很多比较含混的、又往往是老总们希望大力加强的目标,如以人为本、创新求实、加大管理力度等等,这些目标由于没有清晰的表述,往往会使人员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对这样的指标,直接量化也存在一定难度,如果采取以上两个答案来分析,结果就比较清晰了。当然,针对具体情况,可以采取只分析结果,或者只分析行动的方式,寻求答案,或者两者一起分析,这主要是看企业的导向,是重行为还是重结果,还是两者并重。
例:“加大管理力度”,我们可以采取分析行动的方式来解决。“加大管理力度”,人员需要做什么?通常来说采取的行动有很多,如可以加强沟通,确定主管与下属的沟通面谈次数;可以加强培训,确定企业管理培训的次数、质量;可以加强交流,企业要有定期的沟通交流会;可以实现企业的管理升级,引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考核激励体系等。这样,“加大管理力度”就可以拆分出很多的考核指标,企业可以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安排。当然,这些指标并不仅仅是职能部门自己的,有很多指标也是直线主管必须负责的。
提高“人员对企业文化认同度”,是很多企业人力资源部或者是办公室的一个重要指标,这项指标无法直接考评,我们就可以两管齐下的方式来确定。 首先要看结果:“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同度”此项考评指标最终引发的结果是什么。我们分析,如果员工对企业文化非常认同,则员工就不会轻易跳槽,会长期留在该企业并积极主动工作,而且工作效率也很高,因此“员工流失率”、“人均劳效”等指标就可以很好的体现“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同度”,而这样的指标就可以比较容易的来衡量考评了。当然,让这两个指标真正能够衡量,还需要在确定公司总体数值后,再细分到各个部门。人力资源部和直线主管各承担一部分。
其次是看行动:要分析为了达到“人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我们应做哪些工作、哪些行动步骤才可以。通过分析,我们可以采取培训人员方式,也可以采取发行企业内刊、宣传企业文化等方式,实现人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因此,“企业文化培训时间、企业内刊质量、企业内刊发行及时性”等指标,就能很好的实现我们的目的,而且这样的指标也比较容易衡量了。
1个原则:SMART原则
SMART原则是目标设置的最根本原则,也是检查目标的原则。SMART是由五个英文字母的缩写构成,S:(Specific)明确的;M:(Measurable)、可衡量的;A:(Achievable)、可达到的;R:(Relevant)关联的;T:(TimeBound)、有时间表的。当目标设置后,就要用SMART来检查一下,看是否是真正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