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工作 > 高中校内部艺术培训模式

高中校内部艺术培训模式

发布时间:2021-03-14 12:38:31

『壹』 在教育行业中,有什么分类

教育行业是个非常重要的行业,我们从幼儿开始要接受启蒙教育,童年时期有思想文化,政治品德的素质教育,青少年时期有专业细致的学科教育,甚至成年之后,还会有各种进修深造,可以说教育是伴随我们一生的行业也不为过。

这类分为企业员工培训,进修深造培训,企业考研,考公务员的辅导班。进修深造这一块,主要就是经济管理方面,针对中高层的需求。员工培训则是指专业资质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之类,这个涵盖的范围就比较广,有财经行业的从业资格证,语言类的各种资质,建筑行业的,法行业的教育行业的等等。

『贰』 在职老师可以利用双休日在校外开办艺术班吗

在职老师如果不收取费用的话是可以利用双休日在校外开办艺术班的,如果收取费用的话是不可以开办的。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的内容,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对中小学生进行有偿补课的行为。

一是严禁中小学校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有偿补课,二是严禁中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有偿补课。

三是严禁中小学校为校外培训机构有偿补课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或学生信息,四是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组织、推荐和诱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

五是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或由其他教师、家长、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有偿补课;六是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

因此如果在职老师利用双休日的时候在校外开设艺术班,如果不收取费用的话是可以的,但如果收取费用的话则属于有偿补课行为,是不允许的。

(2)高中校内部艺术培训模式扩展阅读:

2015年6月29日教育部发布了《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实施方案》,重拳整治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行为。

教育部规定在文件发布以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直属学校将通过召开会议、政治学习、展窗、展板、悬挂条幅、广播、电子屏等形式。

广泛宣传中小学校及中小学校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要求,排查重点对象,设立公开的投诉意见箱,公布举报电话,就本区域在职教师是否存在违规有偿补课进行自查自纠。

并且各省市教育局成立专项督查组,以定期或不定期明查暗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督促基层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并根据群众投诉情况,对违纪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专项治理活动结束后,各县市区和直属学校要建立健全工作长效机制,对于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问题常抓不懈,直至有效杜绝有偿补课现象发生。

『叁』 我是一名高中的艺术生由于校内有艺术班。学校禁止去校外艺术培训机构

可以的。如果情况确实是你所陈述的那样。你可以向当地教育局反应。

『肆』 上海申洋学院高中美术培训会外包吗有没有收取额外的费用求解

画画都是在校内学的没有外包,费用也是一次性结清的就是画笔要自己带。

『伍』 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五个学习模块是什么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 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 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

(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二)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功能。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三)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个性和想象、思考、判断等能力,接触各种工具、材料、操作方式和表现形式,得到其他学科难以获得的各种体验。这种融鉴赏与创作为一体的学习活动,对发挥个性、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美术实践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活动,能使人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具有促进人际交流,释放紧张或消极情绪,增强身心健康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直接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升华情感;促进交流,沟通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

(五)拓宽发展空间,助益人生规划

美术渗透于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在美化生活、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各行各业人的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美术素养。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育学生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发展美术方面的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从事美术职业或其他职业拓展发展空间。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求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增设反映美术学科发展成果的现代设计、现代媒体艺术等内容;注重对美术语言以及美术的发展规律等基础性内容的学习; 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美术课程资源,增加课程的多样化,实行学分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为个性发展拓展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

(二)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让学生较广泛地接触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探索人文内涵,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尤其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

(三)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提高美术素养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通过美术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

(四)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发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用美术及其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方法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美术和其他学科的学习。

(五)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主体、开放性的特点。根据美术学习的特点,提倡使用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评价等质性评价的方式。强调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美术学习的态度、方法与成果,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结构如下所示: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模块A美术鉴赏

模块B绘画·雕塑

模块C设计·工艺

模块D书法·篆刻

模块E现代媒体艺术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一)设置学习模块,提供多种选择机会

由于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的不同,高中学生需要发展不同的美术能力。为了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以下五个学习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

A.美术鉴赏

B.绘画·雕塑

C.设计·工艺

D.书法·篆刻

E.现代媒体艺术

(二)实行学分制管理,保证基础,力争拓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采用学分制管理,通过设定必修学分,让每位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美术学习要求,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具体方法如下:

(1)选择一个模块,修习18学时可获得1个学分,每个学生必须修习美术课程54学时,以获得规定的3个基本学分。

(2) 对每一课程模块或者模块中的具体学习内容,原则上以修习1个学分作为继续选修和转换学习内容的基本单位。例如,先选择“美术鉴赏”模块,修习18学时,获 得第1个学分,然后转修“绘画·雕塑”模块,获得第2学分,再转修“现代媒体艺术”模块,获得第3个学分;也可以先选择“美术鉴赏”模块,修习36学时, 获得第1、第2个学分,然后转修“书法·篆刻”,获得第3个学分;还可以选择“设计·工艺”模块,修习54个学时,获得3个学分。

(3)在取得必修的3个学分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本课程中的学习模块,以获得另外的学分。所选模块或内容不加规定。

(4)本课程标准还为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内容,但是文本中没有再单独增设诸如“设计·工艺”Ⅰ、“设计·模块”Ⅱ之类的模块,学生可以在现有的模块中从广度或深度方面继续选择。

比如学生在选择“设计·工艺”模块作为3个学分的基本学习后,如果对此模块的内容感兴趣,可以继续再选择其中的1至2项,如“工业设计”、“陶艺”等进一步学习。如果还有兴趣,可以继续在这两个方面深入学习,也可以选择“设计·工艺”中其他内容或其他模块继续学习。

(三)注重可行性,适应不同学校的美术教学条件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适应全体学生的发展。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不是高考的平台,更不是为了培养少数专业艺术家,因此,学习内容应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高中学生美术学习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

由于美术课程受师资和设备条件的影响极大,因此高中美术课程必须具有多样性和弹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师资和设备条件。现阶段,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师资状况和 设备条件开设美术学习模块中的部分课程,但要制订规划,积极改善高中美术师资的状况,配齐所有必需的设备和器材,力求在三至五年内开设全部美术学习模块, 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虽然一位美术教师不可能胜任所有美术门类的教学,但也不能只开设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某一门课,让学生失去选择的机会。 作为高中美术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开设三个模块的课程的能力,比如开设美术鉴赏课程的能力、开设一门绘画(或雕塑)类课程的能力和开设一门设计(或工艺)类课 程的能力。

(四)传承民族文化,反映学科最新发展

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中设置了“书法·篆刻”学习模块,在“绘画·雕塑”学习模块中设有中国画内容,在“设计·工艺”学习模块中设有传统工艺美术等内容,以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也体现了美术学科在理论方面的新动向,如强调美术的人文性质,重视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的联系等。高中美术课程还关注了美术创作活动中观 念、材料、方法和技术方面的新发展,如在“绘画·雕塑”学习模块中增设了综合材料造型的内容,导入了现代艺术观念和环保的意识;并增设了现代科学技术与艺 术相结合的“现代媒体艺术”学习模块。
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769f6aaa1c1d41ee

『陆』 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何时开始的

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自2005年以来,我国实施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以“走近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为主题,采取组织国家级艺术院团和优秀地方艺术院团赴高校演出,组建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赴中西部高校讲学,以及开展全国普通高校和中学普及高雅艺术活动等形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柒』 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前景好吗

“未来的发展总是有迹可循”

想要透析培训行业的前景,首先我们要了解培训的起源、现状,再分析它的发展轨迹。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大部分经济体制是参考发达国家的。我国的培训比美国晚了50年。90年代外资企业将培训的概念带入我国,没过几年,传销和保险变利用培训的概念进行组织扩张和企业的规模发展,培训概念渐为人知。

后来培训在媒体的大肆宣传和政府的支持下大火,开始规模化发展。进入互联网之后,培训也很赶时髦的从线下转到线上,就像我们平时经常接触的线上学习平台和e-learning系统。

到这里再把目光放到发达国家。培训在发达国家也是经历了这些发展历程,最终发展出像麦肯锡、波士顿这类全球领先的大型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大型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主要是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并且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从而使公司的发展不落人后,避免被淘汰。

再回过头来看我国的培训市场。目前我国还没有哪家培训公司可以出来做培训行业的领头羊,因为培训的基本概念为人所知,但是国民对于培训还不够更深层次的了解,所以导致很多企业出现“跟风培训”“盲目培训”“培训无果”的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的培训行业目前还处于一个上升期,国民对待培训的素质还有很高的提升空间。而深入了解、科学开展、正确利用培训,使培训发挥最大的潜力,为企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益,则指日可待!

『捌』 校园文化创建活动可采取哪些形式

声明一下:是粘贴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活动在内容上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文化艺术活动、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创业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等。下面介绍一下各项校园文化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开展这些活动的形式。

一、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思想品德教育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两部分。政治思想教育主要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政策,引导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政治敏感性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可以采取的形式有:党校团校培训、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时事政策教学、国内外热点问题报告会、每周团员政治学习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知识竞赛、国庆或党建征文、革命歌曲比赛、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党章小组开展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政治理论学习交流会等等。道德品质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家庭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修养和品质,自觉做到勤奋好学、艰苦奋斗、表里如一、诚实守信、关心集体、遵守纪律、热爱劳动、讲究卫生、团结同学、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自觉树立和模范遵守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采取的形式主要有学生宿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宣传活动、为希望工程爱心捐助活动、义务献血活动、青年志愿者义务服务活动、义务植树活动、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在校园做好自查自纠工作、以道德建设为主题的大学生辩论赛、“爱护绿色家园”演讲赛、文明教室和文明考场评比等等。

二、举办文化艺术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活跃校园文化气氛,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修养的有效途径。举办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团队精神、艺术水平、文学修养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使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水平、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得以提高。举办文化艺术活动的形式有:1、举办迎新生或送毕业生文艺晚会、元旦联欢会、校园歌手大赛、挑战主持人大赛、时装表演、戏剧小品大赛、书画展、摄影比赛、舞蹈比赛、舞会等文艺类活动。组建舞蹈队、曲艺队、合唱团、乐队等学生文艺团体,并指导他们开展工作。2、举办文化艺术节、演讲赛、礼仪大赛、辩论赛、板报评比、文学知识讲座、专题电影节、专题征文等文化活动,组建文学社、校园记者站、校园广播站等文化传播阵地,引导学生办好各种刊物,写出精美的文学作品,从而在校园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三、组织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四有”中,有文化是很重要的要求,今天的青年学生是21世纪国家各行各业的骨干人才,是科教兴国战略得以实现的保证。他们是否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景,而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必须突出育人主题,要有相应的组织体系,更重要的是要有指导教师队伍、经费、物质等方面的保障,要建立激励机制和评估机制。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学生活动,应视为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在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要重视一下几项工作:

1、建立学术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能反映一个学校的品位、格调、风气和氛围,是一个学校的文化精神,它对学生无疑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因此,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一定要注重对高层次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使学生在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勇于进取、乐于奉献、团结友爱的校园文化环境中主动积极地探索真理。在建立学术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中,高校共青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经常举办学术科技讲座。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来校讲学,让学生了解吸收国内外科学技术研究的新动向、新进展和新观点,真正理解和探索科学的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观念。第二,充分利用校内资源。邀请校内在对某一方面有成就的院士、教授就全校范围作专题讲座,可以是某一领域的内容,也可以是科学研究的方法方面,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第三,组织专业性较强的学术讲座。这种讲座对学生的受益最直接,也是最可行的。

2、引导建立和支持学生科技类社团开展活动。对于这类社团,共青团组织应尽可能给会员提供更多的服务,一是给他们提供活动场地,开展内容广泛的科技活动;二是提供宣传阵地,包括宣传窗、网络宣传等;三是鼓励社团骨干带领全体成员开展力所能及的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等;四是帮助他们联系指导教师,使他们的科技活动上层次。

3、广泛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广泛的学术研讨活动和浓厚的学术气氛能够有力促使广大学生提高学习科学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积极性,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在学术研讨活动的开展中要突出以下几点:(1)目的的针对性。主要目的在于营造宽松环境,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术水平。从广大学生的学术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2)组织的先导性。这是区别于学术研讨活动的自发性和自觉性的重要标志,是提高质量、保证效果的重要保障。它蕴含在学术研讨活动的构思、策划和实施的全过程。(3)内容的层次性。是指其内容和主题不能千篇一律,应因人而宜,因时而宜,不断变化。比如,低年级的学生以普及型的科学报告、学术动态传递、知识难点讨论为主。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前沿信息交流、跨学科学术讨论、本专业课程设计为主。(4)参与的广泛性。这首先取决于学术研讨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本身的吸引力,其次取决于组织工作的水平。(5)效果的拓展性。显性效果表现为学生能够准确把握科研方向、拓展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隐形效果也称拓展效果,使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积极进取的治学态度、群体协作精神。这种拓展效果也是校园文化意义上对人才培养的导向、激励、凝聚、陶冶作用。(6)形式的多样性。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增加趣味性,增强吸引力。常见的形式有学术报告、讲座、讨论辩论、科技创新、科学研究、参观、实验、调查研究、知识竞赛、播放科教影片、网络沙龙、模拟表演、举办科技节等。

4、组织学生参加高层次的学生学术科技竞赛。高层次的学生学术科技竞赛主要有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高校共青团应该做好组织和准备工作,如:做好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课题立项工作、建立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的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每年举办大学生科技竞赛等。

四、开展体育活动

高校开展体育活动的目的在于:1、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在开展体育活动中提高学生对待身体素质,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和对体育知识的掌握。同时,激发学生的进取心、磨练意志,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公正、诚实、友谊、团结的道德品质。2、激发体育兴趣,提高运动技能。通过开展融健身、娱乐为一体的体育活动,促使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和体育技能训练中去。开展体育活动的形式有:体育课教学、全校集体出早操、组建各类球队开展活动、举行各类体育竞技比赛、组织体育健美操学习班等。

五、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校园文化不是在校园封闭状态下形成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社会实践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很多,如军训、公益劳动、专业实习、暑期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勤工助学活动等。

六、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开展志愿服务是以青年志愿者为主体,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内容,以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它是一项崭新而又高尚的事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主要载体,坚持自愿参加、量力而行、讲究实效、持之以恒的原则。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有:为城乡建设、社区建设、农村扶贫开发、抢险救灾、具有特殊困难以及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公益事业等提供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有学生个人或集体开展志愿服务和志愿者协会组织开展的大规模、多层次的志愿服务。

七、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

文明风气、清洁的环境、礼貌的言行、良好的风度和秩序是校风的重要内容,也是育人的软环境之一。高校共青团组织应从教育管理、制度建设、日常检查如手,开展文明教室、文明宿舍的检查评比,在教室布置名言警句标语,在宿舍创建健康、高雅的宿舍文化。组织校园环境的定期清扫,发挥学生会、自律委等学生组织的作用,开展文明行为的自查自纠工作。团干部经常深入宿舍、食堂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遵守校规校纪和公共道德情况,及时教育处理违纪学生。发挥团组织的协调者角色,同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搞好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八、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由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等中央有关部委联合推行的一项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并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帮助同学们全面成长成才的素质教育工程[2]。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主要围绕职业设计指导、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社会认同四个环节展开。学校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有五项原则:自主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普遍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柔性原则。“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组织机构按照三级体系设置,即学校“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校(院)级组织]、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院(系)级组织]和“团支部”(班级组织)。这三级组织之间呈领导与被领导、指导与被指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不是一个阶段性的活动,而是一项具有长期规划、长期目标、需要长抓不懈的系统工程。它有四个鲜明的特征:全员性、全程性、导向性、系统性。重点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证书》以客观认证为主,一般不含主观评价,所列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内容包括:1、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2、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3、科技学术与创业训练;4、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5、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

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要注意统一品牌、协调行动、形成合力;要因地、因时制宜,兼顾地区、学校、专业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大胆探索新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要注重机制建设,通过建立健全操作机制、评价机制和对学生的激励机制确保这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审视度势,进行更新决策;要发动群众,形成更新共识;要大胆实践,塑造塑造崭新模式。从而使校园文化继承优良传统而不僵化,发掘符合时代精神的崭新内容,围绕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熏陶、规范、激励、凝聚等作用。

『玖』 高中学生会有哪些部门和具体职能

高中学生会常设的部门和具体职能如下:

1.秘书处:负责监督检查学生会各个部门;负责学生会会议组织工作;
2.学习部:负责监督各班学习情况,举办有关学习类比赛等大型活动,配合班主任做好同学工作;
3.宣传部:专门负责学校各种活动的宣传,出海报,检查学校班级的黑板报,并予以评分;
4.信息资源部:汇总、打印各个部门的信息情况;
5.女生部:院系女生交流平台,以全面“展现女生风采”为宗旨,开展一些突出部门特色的女生活动;
6.文艺部:举办学校文艺表演,如迎新晚会、联欢会、元旦汇演等;
7.体育部:评出各班级广播体操分数,开展校运会、篮球比赛等项目活动;
8.生活部:检查全校各班级,公寓宿舍卫生以及纪律,并予以评分
9.纪检部:安排和检查各班级同学的纪律和自行车摆放并在各种大型场合维持纪律,检查否有违纪行为;
11.外联部:负责联系外校学生会或其他学生组织,校内活动礼宾接待,寻求赞助等;
12.组织部:策划与组织各项学生活动,是学生会的中枢部门;
13.宿管部:是学校对住宿生晚修纪律,宿舍内务整理进行有效管理的部门。
14.新闻部:专门负责校报的编辑。
15.考评部: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学生会内部考核监督,是内部监督部门。

『拾』 高中的课程模式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模式:考试(非考试)科目+选修(组合选修+任意选修)
1.简况
第六学级是英国义务教育后的中学高级阶段的组织形式,即相当于我国的高中阶段。年龄在16岁或16岁以上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根据自己和家长的意愿,决定是否升入第六学级继续学习。修业时间1-3年不等,其中以两年为多。
第六学级有两种体制,一是设在文法中学、技术中学、现代中学和综合中学之中,这种体制占多数,大多数16岁以上的学生在文法中学和综合中学的第六学级里学习;一种是单独设立的第六学级学院,一般吸收来自某一地方教育当局内几所综合学校的16岁以上的学生,这类学校无论是师资力量、经费和设备条件都更优越,在课程设置上也超过了那些单独开办第六学级的学校。第六学级对16岁学生所提出的入学条件不尽相同,一般说来,文法中学的第六学级和单设的第六学级学院比综合中学的第六学级要求高一些。而综合中学的第六学级对学生入学的要求相对较低,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要求。
2.课程设置
第六学级的课程,以二年制为例,分为考试科目和非考试科目,同时,对这些科目采取按组合选修或任意选修的形式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限。
考试科目主要为“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和“高级补充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据对185所中学的统计,第六学级为学生提供的“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总数达49门。
由于条件不同,究竟开设哪些课程,各校并不一致。综合地看,第六学级为学生提供的“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可分为七类:语言类,数学类,自然科学类,人文和社会科学类,艺术类,经济与技术类,企业管理类。学生对课程的学习,采取广泛的选修制,通常有下列几种规定,学生可取其中一种:
a选3门“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
b选2门“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再加2门“高级补充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
c选2门“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再加4门“高级补充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
d选2门“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另加1门高级秘书课程。
选修的办法有两种:既可以在学校提供的数十门课程中按上述规定任选,也可以由学校按上述规定搭配成不同的课程组别供学生任选一组。典型的科目组合有以下几种形式:1.数学、物理、化学;2.物理、化学、生物学;3.加强的数学科和物理;4.拉丁文、法文、德文;5.英文、法文、拉丁文;6.英文、历史、地理;7.拉丁文、希腊文和古代史。
第六学级的非考试科目除了传统的体育和宗教外,60年代以来还增设了一些新的科目,其中主要有:普通常识(General Studies)、通才教育(Liberal Studies)、生计教育(Careers Ecation)和各种讲座(Lecture)。
3.考试
现设一年制第六学级主要为义务教育结束时“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CSE)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设置补习此种证书的课程,以便再次参加考试,同时为学生开设“职前教育证书”(CPVE)课程。三年制第六学级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第一年补习“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课程,考试合格后,第二、三年按两年制课程继续学习;另一种情况是,前两年就按两年制的规定学习并通过考试,第三年仍留在第六学级继续学习,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以便进入名牌大学并获得高额奖学金。
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考试的对象是那些完成了义务教育又经过第六学级学习的18岁左右的学生,但成年人和海外学生也可以参加。学生参加考试的主要目的是取得升入大学的资格,因此,尽管高级水平考试所涉及的科目范围较广,但由于学生一般选择的考试科目都在3门或4门,并且大多集中于升入大学所需的几门学术性科目上,所以,高级水平的考试以深、难、重的学术性科目而著称于世。
为了达到通过考试的目的,许多学生舍弃一些重要科目,主攻文科或理科甚至专攻文科或理科的某一领域,参加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的大批考生甚至不去考数学、英语、外语、理科或技术学科。高级水平的考试成绩分A、B、C、D、E五等,习惯上,获得两科C等以上的高级证书是进入高等学校的最低标准。此外,还有难度更大的特殊试卷(Special Paper,简称S卷),以利于选拔尖子学生。S卷考试成绩分为优秀和良好两个等级。
高级补充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考试是为弥补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考试的不足而新设立的。由于以往的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考试对学生的要求过窄、过高,致使第六学级的学生没有可能拓宽课程范围,增设高级补充水平考试的目的在于在不降低水平的情况下,进一步拓宽高级水平考试课程的广度。为此,英格兰和威尔士于1987年正式在第六学级增设高级补充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并于1989年夏季进行第一次高级补充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考试。高级补充水平的考试科目比高级水平考试科目更加广泛,学生可以用较经济的时间,学习较广泛的内容。高级补充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与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等式来表示:2AS=1A。也就是说,选学2门高级补充水平课程,相当于选学1门高级水平课程。1门高级补充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考试成绩值,同1/2门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是相等的。
4.分析
由于英国普通高中阶段属于大学预科,课程因受到考试和升学要求的压力,十分专门化,在课程设置上各校往往向考试科目倾斜,非考试科目很难得到重视。但与此同时,学校还是比较重视提供让学生自主选择的自由,学生即可以采取选修组合课程的方式,也可以自行选修。尽管各校开设的课程门类比较多,可达几十种,但具体到每个学生来说,受到大学升学的压力很大,学习的课程门类有限,有的往往集中在两三门应考学科,偏于某方面的学习。学生通常有2/3的时间用于学习自己选择的专门范围,有时将90%的时间集中在两三个科目上。专门学习数理的学生,可以每周有20小时的数学课程。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模式:共同必修+模块必修+选修(组合选修和任意选修)
1.简况
法国高中(lycee)为地方公立教育机构,实施第二阶段的中等教育。法国高中教育由普通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构成。分别由普通高中、技术高中和职业高中实施。
普通高中的学制为三年,一年级被称为第二年级,二年级被称为第一年级,三年级被称为结业年级(为叙述方便,本文采取我国习惯依次称一、二、三年级)。学生通过高中毕业会考后,便可获得普通业士文凭。这一文凭具有双重的意义,它既是高中毕业的证明,又是进入高等学校的通行证。法国目前有二十余种业士,现将普通业士文凭列举如下:
A系列:
A1:文学与数学
A2:文学与语言
A3:文学与艺术
B系列:经济与社会科学
C系列:数学与物理学
D系列:数学与自然科学
D'系列:农学与技术
E系列:数学与技术
1992年开学,法国已将原来24个业士文凭压缩为7个大的分科,普通教育有文学、经济与社会学、科学,技术教育有工业科技、实验技术、第三产业技术等。
2.改革动向
根据法国1989年7月10日颁布的“教育指导法”和1990年2月23日颁布的法令确定“国家课程委员会”为全国课程大纲的编写机构。这个委员会于1992年2月公布了一部《课程宪章》,并把它作为今后指导全国课程大纲制订的纲领性文件。
依据《课程宪章》所制订的基本原则,法国课程委员会及其各个专门委员会对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现代课程改革进行了开创性的尝试,相继提出了有关课程改革建议的报告。其中有关高中课程改革的建议如下:
法国高中一年级是高中阶段教育的关键一环,因为在这一年,每个学生要确定自己的未来方向。而这些刚刚跨入高中大门的初中生之间的差异很大,他们不仅要接受共同的基础课,同时又要准备选择未来的学习方向。因此,一年级课程改革的思路是在统一课程大纲要求的同时,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找到适于自己学习途径。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帮助有知识空缺和在某学科上有困难的学生,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确定学习方向。
此外,在巩固基础课的同时加强选修课,每个一年级学生必须选择两门选修课。
高中学生在二年级之后便选定专业方向,因此二年级和三年级的课程均按专业系列编排,每个系列的课程由专业普通课和附加课构成。普通课通常占全部课程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它旨在保证学生获得坚实的普通文化知识,使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和在履行公民职责时具有批判精神和对纷纭复杂的周围世界有更好的认识。附加课的目的在于使各系列课程更加完整协调并宜于因材施教。附加课按“模块”(MODULE)组织教学,每一模块以一学期每周四课时为单位安排教学内容。这种新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主动地学习,更广泛地运用实验方法,并能促进学校向外界开放。
3.分析
法国高中的目标在传统意义上是十分明确的,即赋予学生以坚实的普通文化。它对教学内容有着严格的要求,首先注重的是学科的质量,思维的严谨。
法国普通高中的目标就是要通过高中会考。获得了业士文凭就等于得到了两个证明:高中毕业和大学入学资格。法国目前有二十余种业士,但最受推崇的是C系列。尽管这个系列称之为“科学”学科,但在教学内容上的科学学科的比重并不占优势,而是过分看重数学的价值,特别是抽象数学。在所有科学系列中,以数学水平为标准形成不同的等级,C和E为先,D和B次之,最后是G。结果是以数学为导向的普通高中培养的学生普遍缺乏科学基础知识,特别是应用科学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从法国高中课程的改革方案看,学习文学科的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可以只学习两课时的生物,物理和化学都可以不学,加强了法语、哲学、外语、历史、地理等的教学;学习科学的学生从一年级起只学习从4课时到2课时的历史-地理合科课程,加强了数学和理科教学。
另外,法国普通高中的课时较多,使学生难以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深入地思考。一般来说,必修课的课时尚能适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但是层层加码的选修课使课时总量大增,二年级的课时往往超过32小时,三年级的课时超过36小时。再加上个人作业的时间,每个学生每周学习时间至少50小时。 完全中学高级阶段的课程模式:基础学程课程+特长学程课程
1.简况
德国完全中学高级阶段即11-13年级相当于我国的普通高中阶段。完成普通义务教育的16-18岁的学生可以进入高级阶段学习。高级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完成向高等教育领域的过渡,在结构上要安排得既确保所有学生共同的基础训练,又为个人的专业化提供可能性。高级阶段的教学取消了原来的班级组织,按学生的才能和成绩分组。高级阶段分必修领域和选修领域对学生进行教学,必修领域与选修领域课时之比约为2:1。在必修领域中,学生在规定的课业领域中获得或扩大知识。选修领域应使学生有可能在不受规定的课业领域束缚的情况下探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或联系必修领域建立自己的学习重点。在必修和选修两个领域内通常分为从属于一定学科的基础学程和特长学程。特长学程培养对科学预备知识深一步的理解力和传授加宽的专门知识,同时考虑到科学和艺术应用的可能性。
2.课程设置
德国完全中学高年级经过几次改革以后,课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行“学程制”。学程制安排的宗旨是通过必修和选修领域中基础学程和特长学程自由组合的可能性使社会要求和个人需要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程制规定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分为3个课业领域以及体育和宗教。3个课业领域是:
--语言-文学-艺术课业领域(包括德语、文学、艺术、音乐和6种外语)
--社会科学课业领域(包括历史、公共学、社会学、经济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地理和劳动学等等),
--数学-自然科学-技术课业领域(包括数学、信息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工艺学等等)。
每个课业领域中的课程分为基础学程和特长学程,基础学程每周上课2至3课时,教学一门学科的基础内容,德语、数学、外语的基础学程至少3课时;特长学程每周5至6课时,要求学得深一点,达到一门学科的较高水平。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开始根据学校开设的学程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爱好和自己能力的学程编制个人独特的课程表,并进行学习。由于各个学生选择的学程各不相同,因此没有一种对全体学生来说是统一的教学计划,无法组成固定的班级。这种学程制从课时上讲,通常一个学生一学期应选的课程,每周平均要保证学30课时。
一般对第11学级的学生还不实行学程制,但他们从第11学级开始必须逐步熟悉这种学程制,因为他们最迟必须从第12学级开始正式按学程制进行学习。在第11学级中,学生通常有9门必修课,包括德语、数学、外语、1门社会科学学科、2门自然科学学科(或信息学、技术和家政)、音乐或艺术、体育和宗教。如不学宗教,可学哲学或社会科学学科。此外还有2门选修课。
学生从第12学级起将按学程制选修2门特长学程的学科(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规定3门特长学科),其中一门必须是德语、外语、数学和自然科学中选出的一门。学生在毕业以前必须读满4个学程的特长学科。此外还规定德语、外语、数学和自然科学中必须有2门一直读到毕业。毕业考试包括2门特长学科和2门基础学科,这4门学科必须涵盖3个课业领域,即3个课业领域中至少有1门是必须作为毕业考试科目的。在毕业考试中2门特长学科和1门基础学科作为笔试学科,另1门基础学科作为口试学科,但如果3门笔试科目在评分时有疑惑,那么也得进行口试。
3.分析
改革后的完全中学高级阶段课程改变了原来的那种网络全书式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选修机会,使他们能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来选择学习重点。一开始实行学程制时,一些学生选择容易学习的学科而造成必要的学科基础知识的偏废,经过几次改革,对选修必要的基础学科作了规定,克服了上述那种缺点。 普通高中课程情况:分类设置+必修+选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
1.简况
俄罗斯国民教育的第10、11年级相当于我国的高中阶段,其主要教育任务在于通过完成对学生进行普通教育的全过程,使之具备进入高等学校深造的健康向上的思想基础和扎实全面的知识水平,通过有目的有选择的职业教育,使之获得一种或几种通用职业技能,从而能够直接进入生产部门从事专业劳动或进入中等技术专业学校学习和掌握较为复杂的职业。
2.课程设置
1995年5月,俄罗斯《教师报》公布了联邦教育标准的讨论稿。
语言和文学类有三种结构方案:
(1)作为国语的俄语、本族语、本民族文学、文学、外语;
(2)作为教学语言的俄语、共和国(边疆区、州)语言和文学、文学、外语。
(3)作为教学语言的俄语、文学和外语。
社会学科类:祖国历史、通史、法律介绍、人与社会、现代文明基础、当代世界、公民常识、世界经济和社会地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地区和学校需要的学科。
自然学科类:自然常识、自然地理、生物学、物理、天文学、化学、生态学、地区和学校需要的学科。
数学类:代数、几何、代数和数学分析基础、数学综合课、统计学、概率论、逻辑学等。
体育类:体育基本原理、韵律体操、人身安全教育课、体育训练综合课(包括异常情况下行为反应知识)。
3.分析
这个教学计划与1993年公布的俄联邦普通教育机构基础教学计划基本相同。高中课程是按照专业方向各有侧重的原则安排的,因此必修课在各年级段中是最多的。必修课占到活动总量的52.6%,必选课占31.6%,选修课占15.8%,必修和必选课占到84.2%。总的说来,俄罗斯高中阶段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时不多。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某些教学内容可以单独设课,也可以合开为综合课。单独设的课程占用必选课的课时。
必选课可以重新开设在基础学校中学过的必修或开设与某些与专业有关的全新的课程,作为学生初步的职业培训。 普通高中课程模式:学科+科目(必修+选择必修+任意选修)
1.简况日本《学校教育法》
规定:“高中是在初中教育的基础上,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实施高等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为目的。”高中教育的任务是进一步发展和扩充初中教育的成果,培养国家及社会的有用人才所应具备的品质;基于对社会必须履行自己使命的自觉,使之能够适应个性和未来的出路,并提高一般的文化教养,掌握专门技能;培养学生对社会具有广泛深入的理解和健全的批判能力,并努力确立他们的个性。普通高中一般只设普通科,有的综合高中除普通科外加设职业科。普通高中约占44%,综合高中约占36%,职业高中约占22%。
日本高中同时实行学分制和学年制。1课时50分钟。上满35课时为1学分。一个科目如每周上4课时,一年上35周,这个科目就有4学分。
日本的高中课程设置,大的方面有文部省规定,设置者可作若干补充规定,具体的安排则有学校负责。各级分工大致如下:
文部省通过制定学校教育法实施规则和学习指导要领:提出普通高中开设的普通学科和科目,并规定每个普通科目的标准学分数;在各普通科目中规定必修科和选择必修科;规定全间授课周数和每周授课时数;规定高中毕业应取得的最低学分数。
设置者:根据实际需要提出开设文部省没有提到的科目;审批所属高中的课程安排。
学校通过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本校是否分科和设置哪些分科;确定本校各分科开设的科目及其开设年级,上级提出的有些非必修科目可以不开设,也可以开设上级没有体到的科目;确定各分科开设的科目中的必修科目、选择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根据实际确定本校开设科目的学分;规定本校学生毕业时必须取得的学分。
可以看出,在课程设置上,日本高中是有很大的自主权的。国立高中受文部省制约最大,公立高中和私立高中的自主权比较大。
日本高中课程采取这种分级管理的方式,其目的是既要保证高中教育有较高的水平,又要发挥学校的积极性,办出各有特色的高中。
2.课程设置
日本高中的课程,分学科和科目两个层次。一个学科往往包含几个科目。例如国语是一个学科,在1994年后现行的学习指导要领中包含国语Ⅰ、国语Ⅱ、国语表达、现代文、现代语、古典Ⅰ、古典Ⅱ、古典讲读等8个科目。历年来日本普通高中的学科数为8-9个,科目数则不断增加,1948年只有20个增加到60个。科目分成必修、选择必修、选修三种。选择必修的意思是在一组科目中必须选择学习一至二科。
日本高中就其模式来讲,主要有选科型和分科型两种,此外也有少数不分科也不选科,即全部是必修科的高中。选科型的高中大致共同必修科占60学分以上,选修科为30学分左右。其中有的以选择必修为主,有的以自由选择为主,前者选择必修约占20学分左右,后者自由选择约占20学分左右,分科型的高中多数在二年级或三年级开始分科。从二年级开始分科的,在二年级只分文科班和理科班,到三年级又细分为上私立大学的、上国立公共大学的、上短期大学的文科班和理科班等。分科型高中一般只开设必修科和选择必修科,即使有开设自由选修科的,也只占几个学分。
普通高中的课程由各种学科和课外教育活动构成,道德教育通过整个学校教育活动进行。全部高中生的共同必修的学科是国语Ⅰ、现代社会、数学Ⅱ、理科Ⅰ、保健、体育、音乐Ⅰ、美术Ⅰ、书法Ⅰ、工艺Ⅰ、家政概论等。选修学科中包括国语、外语、社会、艺术、家政、数学、体育、农业、工业、商业、水产、护理等。普通高中或普通科与职业高中和综合高中职业科在课程上的区别不是主要体现在必修科目上,而是体现在选修科目上。普通高中或普通科的学生主要是选修普通科目。
3.分析
日本高中教育受升学要求的影响很大,这不但表现在高中的课程设置有明显的升学导向、学校规定的毕业学分远远超出文部省的要求上而且还表现在私立高中的发达和补习学校的大量存在上。普通科授课时数大幅度增加,职业科授课时数下降。在全日制普通高中中,普通课程占全部课程的70%以上,这反映了普通高中或普通科学生人数增加,高中毕业生升入大学和短期大学的人数增加。 综合高中课程设置模式:基本必修课程+专业学习计划课程
1.简况
瑞典把高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列中最关键的一环,因为它在终身教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高中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的水平和国民素质。因此,瑞典议会规定从1992年7月1日起,各地市政府要使所有20岁以下的青年进入高中学习。
高中教育是在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得到个人的发展,帮助他们逐步进入成人社会。同时,高中教育使学生为今后接受高等教育、从事未来的职业和当一名合格公民等作好准备。
瑞典的高中学校统称为综合高中,因为它们既有为接受高等教育作准备的理论学习计划,又有为就业作准备的职业学习计划。瑞典不存在职业高中,这在西方国家中是比较独特的。综合高中的设立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也使学生对于社会不同的职业能够持同等的价值观念,向学生提供既能适应升学,又能适应就业的教育。
2.课程设置
瑞典高中通常开设30多项专业课程。阶段分二年、三年或四级不等。除专业课程外,还有短则几个星期,长则二年的100项特别课程。其内容非常广泛,从当地工业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供学生在报名申请时自由选择。
瑞典高中的教育大纲是由国家教育委员会统一制定的,它包括教育目标、指导方针、总的方向和时间表。此外对各种不同的学习专业在教育内容等方面懂分别提出了一些要求。瑞典的高中教育总的来说是偏重于职业教育,所以它的教学内容必须跟上技术和制造工业等发展步伐,到8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的专业学习计划都将计算机包括在内,环境工程学等也成为高中教育开设的新科目。
瑞典高中的专业学习计划可分为六大类:
(1)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活动----2年或3年;
(2)看护、社会服务和消费教育----2年;
(3)经济、商业和办公室工作----2年和3年;
(4)工业、贸易和工艺----2级和3年;
(5)技术和自然科学----2年、3年和4年;
(6)农业、林业和兽医----2年。
这六类专业学习计划可进一步分为20多种专业,如经济专业就分为会计、销售、管理等,技术专业分为机械工程、建筑、电子技术、化学、服装加工、汽车工业、食品加工等。
这些专业学习计划有的是为继续升学作准备,有的则是为今后就业创造条件的。每个专业学习计划都包含10门以上的学科。各个学习计划一年级的课程内容都基本相同,属于基础知识,到了二年级才出现差别。瑞典文、公民、体育、外语是每个年级的必修课。因此,尽管专业学习计划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是任何一项计划都可以使学生具备进入大学学习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在这些专业计划中,凡2个学年的是为就业作准备的,3个学年的既有为上大学作准备的,又有为就业作准备的。在技术和自然科学4个学年的学习计划可以使学生获得高中工程师证书。
3.分析
瑞典高中作为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越来越向普及化方向发展,它承担着使学生作好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据瑞典教育部的统计,在高中学生中约40%选择为期2年的职业专业,约15%选择为期3年的理论和职业学习计划,35%选择为期3至4年的理论学习计划。其中选择技术和自然科学、工业专业的学生人数最多,约占总人数的一半,选择经济和商业的约占1/5。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课程很大程度上受劳动市场行情的影响。瑞典高中在课程设置方面,采取普通教育课程和职业教育课程并重并适当向职业教育课程倾斜的倾向值得重视和借鉴。 挪威拥有约500所高等中学,约27,000名教师和32,000名实习教师。挪威高中的在校生人数近17万。
高中教育包括继续接受教育所需的所有介于初中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课程。1994年颁布的法律给予每个16至19岁的挪威人接受3年高中教育的权利。这一教育阶段的目的在于取得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或其他教育的资格。每个申请接受三种高中基本课程教育的人,将保证能够被其中一种课程录取,并在其后两年攻读相关的课程。
具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有权接受两年高中教育,以便达到他们接受教育的预期目标。
挪威各地都可以提供高中教育。过去,高中的普通理论教育和职业培训教育是在不同的学校中进行的。高中教育已经统一,理论和职业教育课程全部在相同的学校里进行。高中共有15种行业学习范围。学生在高中第一年学习基础课程之一,在第二和第三年学习专业课程,而职业教育学生则可以开始实习。
从事职业教育学习的学生一般将获得职业或学徒证书。职业教育在学校和工作场所先后进行,一般在校学习一年,在工作场所实习一年,然后在同一工作场所参加生产一年。
高中15种行业学习的范围包括:
普通、商业、行政行业
音乐、舞蹈、戏剧行业
运动、体育行业
卫生、社会关怀行业
美术、手工艺、设计行业
农、林、渔业
饭店、食品加工行业
建筑、建设行业
建筑工艺行业
电工行业
工程、机械行业
化学、加工行业
木工行业
销售、服务行业
媒体、通讯行业
(挪威教育科研部供稿)

阅读全文

与高中校内部艺术培训模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办春考培训学校 浏览:734
九江船员培训中心 浏览:5
台州绘墨艺术培训有限公司 浏览:207
非科级后备干部集中培训总结 浏览:419
东北舞蹈艺考培训机构 浏览:427
民营企业家培训班结业式 浏览:59
2017入党培训内容 浏览:828
顺德驾驶员培训中心 浏览:125
姜堰市三水培训中心网站 浏览:263
电动汽车维修培训视频 浏览:737
机关党务干部培训内容 浏览:423
企业培训为自己工作心得体会 浏览:512
线上培训工作 浏览:303
泉州舞蹈培训招聘 浏览:709
礼仪培训三年计划书 浏览:926
税务学校培训个人总结 浏览:508
专业技术人才初聘培训小结 浏览:980
是实验室设备安全培训 浏览:54
北京砂锅米线培训学校 浏览:127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建议 浏览: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