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格式塔心理学在艺术领域的解析模式
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1912年在德国诞生,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原子心理学相对立。
格式塔心理学采取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主张心理学研究现象的经验,也就是非心非物的中立经验。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并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格式塔),所以称格式塔心理学。由于这个体系初期的主要研究是在柏林大学实验室内完成的,故有时又称为柏林学派。主要领导人是韦特海默、克勒和科夫卡。
格式塔学派是以似动现象的实验起家的。主持这个实验的是韦特海默,观察者是克勒和科夫卡。实验借助于速示器,将a、b两条发亮的直线先后投射在黑色的背景上。如果放映两条线的时间相隔过长,例如2000或200毫秒时,观察者可先见a线,后见b线,没有看见运动;如果时间相隔缩短,例如30毫秒,便可见两线同时呈现,也没有看见运动;如果时间相隔介于两者之间,例如60毫秒,便可见 a线向 b线移动,或只看见运动,没有看见线,这便称作似动现象。这与看电影时所见的相同,电影的相片是静止的,但放映时观众却看见人物形象的活动。
前人早已发现这种似动现象,但韦特海默对于它的解释则是新颖的。以前的心理学家在解释运动知觉时,或采取眼球运动说,或采取后象混合说,或采取联想说,以为先有某些感觉元素,然后这些元素综合起来,构成了运动知觉。但是韦特海默对这些解释一一加以排除。
实验证明,眼球运动至少需要130毫秒以上,60毫秒时间是不可能产生眼动的 ;其次,后象混合说也难以成立,因为在产生似动现象时,眼球没有移动,如何能有后象的混合呢?另外,联想说也得不到支持,因为据似动现象观察者的报告,他们所看见的现象是一条线在移动着,或仅见运动而不见线。因此,运动知觉是一个格式塔,不能解释为感觉元素的联合。
韦特海默以前的心理学也有少数人认为一个整体不等于各部分之和。马赫认为一个圆周的颜色和大小可以改变,但其圆周性不因之而变;一支曲调的连续的音符可以改变,但听来还是同样的曲调。马赫把圆周称为空间形式的感觉,曲调称为时间形式的感觉。
埃伦费尔期把这些空间形式和时间形式称为“形质”,并于1890年在一篇论文内提出形质的概念。他提问,空间和时间的形式是一种新的元素还是旧的元素的集合呢?他的结论是一种新的元素。他认为一个正方形是四条直线构成的,但是“正方形”可不是这四条线的集合体,它是一种新的形式、性质或元素。所以马赫和埃伦费尔斯的研究只是要在旧有的元素外增加一个新的元素,并没有根本否定元素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则认为,现象的经验就是整体或格式塔,所谓感觉等元素乃是 进行了不自然分析的产物。现实的经验只能证明“感性的组织”。
克勒说:“当我眼看面前的书桌时,我便看到许多界线分明的整体在视野内各别分开,桌面上有一张纸、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条香烟等。”他为了证明这些分离整体的现实性,认为不妨试行将这些物体的部分与背景的部分合成另外一些整体,结果就可以有时失败,有时有较好的成就,但其所造成的新整体与自然的整体相形之下,就不免离奇古怪了,读者也许以为这是由于人们日常应用过这些东西,习惯于把它们看成分离的整体。
克勒说:“谁能否认一张纸、一支笔是大家熟悉的物体呢?我由于过去的经验知道它的用处和名称,因此,毫无犹豫地应当承认它们有充足的‘意义’。但是根据这些事实,可不能立即断言,如果不知道它们实际的功用,一张纸或一支笔就将在我们的视野内不能成为分离的整体。可能在我们具有那种知识之前,这同样的实物虽然我们并不认识,也不能叫出它们的名称,但是它们在视野内仍旧出现为个别的单元,分离的整体。”克勒还举出许多其他实例为证。总之,在克勒看来,现象的经验是整体,是单元,不是感觉元素。
韦特海默认为,很久以来,欧洲科学的特点是认为科学的任务在于将复杂的东西破成元素。现在“如果以活生生的经验请教于科学,问它对这些经验能够讲些什么,它便给你一大堆的元素如感觉、意象、感情、意志、动作和与这些元素有关的定律等 。它对你说,请吧!你就用它们重新组成你的经验吧。这就使我们在具体的研究上陷入困难,引起了传统分析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很明显,这个批评的矛头不仅针对感觉论,而且也针对联想主义。
韦特海默把这些学说,讥评为镶嵌说或包扎说。冯特认为心灵有将元素主动地综合为整体的统觉,但在韦特海默看来,这个统觉说还是让感觉元素占据重要的地位。
至于格式塔则“不是用主观方法把原本存在的碎片结合起来的内容的总和,或主观随意决定的结构。它们不单纯是盲目地相加起来的、基本上是散乱的难于处理的元素般的‘形质’,也不仅仅是附加于已经存在的资料之上的形式的东西。相反,这里要研究的是整体,是具有特殊的内在规律的完整的历程,所考虑的是有具体的整体原则的结构”。这被认为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主张。
格式塔心理学有一条基本原则是组织,组织原则首先是图形和背景。在一个视野内,有些形象比较突出鲜明,构成了图形;有些形象对图形起了烘托作用,构成了背景,例如烘云托月或万绿丛中一点红。
在一个知觉野或知觉场中,邻接的单元与大小,形状或颜色相似的单元连合在一起。反之,距离较大或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的单元,则各自分离,如果主观上如果硬把它们拉在一起,也难造成稳定的组合。在听觉方面也有相同的现象的经验。时钟的声音“的嗒”组成自然的节奏,改成“嗒的”虽暂时可能,但不久又恢复到“的嗒”了。
为了解释似动现象,韦特海默曾提出脑历程的交互影响的场论,认为脑内有一中心位置受了刺激时,便有一定大小的神经波传播出去像投石于水时所引起的涟谢一样。假使 a点和邻近的 b点先后受了刺激,则 a和 b之间产生了短路。如果 a点传出的涟漪达到最高峰,而有类似的兴奋圈恰恰从 b点来到,神经历程的方向便决定于a先到达的这个事实。a、b两点越加接近,似动历程产生的条件便越加有利,而这个历程就是一个广阔的特殊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便运用这个场论解释知觉单元的组合。波林说:“我们已经看到,格式塔心理学对于整体的重视导致其弟子们应用了场论。如果场内的材料由于互相作用的场力或由于它的作用类似于磁场或电场的作用而造成形状,那么经验的项目构成结合的图形就可以有时被理解了。”
格式塔心理学还用这个场论研究学习问题。克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被迫困居在特内里费岛,便从事于黑猩猩学习的实验。他给黑猩猩布置各种不同的学习情境,观察它们如何解决问题,取得目的物——香蕉。这种情境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动物要走向目的物,而动物和目的物之间则由实验者设置了障碍。动物必须观察整个情境,领会目的物和障碍物的关系,然后克服障碍,解决问题,取得食物。
这种学习称作顿悟学习,与桑代克的试误学习不同。试误学习的障碍不是动物所能观察得到的,以致它们只得进行盲目尝试,试而误,误而再试,最后侥幸得到了成功。而顿悟学习则是动物领会情境的关系,或利用手杖将香蕉拉到手,或把箱子重叠起来,跃登其上取得高悬于屋顶下的香蕉,或将目的物推向相反的方向,用迂回的方法达到目的。
总之,动物在顿悟学习的情境内,能够凭自己的智慧使整个学习场得到知觉的改组。本来是黑猩猩用作玩具的手杖,现在可变成它用以拉取目的物(香蕉)的工具了。
波林说:“心理学的这一新篇章把各项经验的组织描述为可感知的客体,再把这些客体的结构描述为更大的系统,而不与‘感觉’或其‘属性’发生任何关系”。波林对格式塔心理学的这个总结应该说是相当准确的。
2. 格式塔是什么
【格式塔】 系德文“Gestalt”的音译,主要指完形,即具有不同部分分离特性的有机整体。将这种整体特性运用到心理学研究中,产生了格式塔心理学,其创始人是韦特墨、考夫卡和苛勒。
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整体决定部分的性质,部分依从于整体。他们通过实验的方式证明感知运动不等于实际运动,也不等于若干的单一刺激,而是与交互作用的刺激网络相关,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简单相加之和。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主张格式塔效应的普遍有效性,认为可以被应用于心理学、哲学、美学和科学的任何领域。主张研究应从整体出发,考察以便理解部分。
20世纪30年代后,他们把格式塔方法具体应用到美学中,与心理的各个过程结合,促进了具有格式塔倾向的美学研究。如把对视觉的研究与对艺术形式的研究结合,视觉成为对视觉对象结构样式整体把握的感觉能力。
格式塔心理学为社会心理学、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曾在西方心理学界引起很大的轰动。如今格式塔方法已渗入许多领域的研究方法,但学说内部仍有很多关于结构的基本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因此学说现仍在不断修正改进之中,格式塔对西方文艺界、美学界的影响延续至今,如美国美学家安海姆曾将格式塔方法应用到艺术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奥地利理论家埃伦茨韦格和美国音乐家迈耶也成功地应用了这一方法。
3. 格式塔美学是什么
这些是我从别人那边复制粘贴的。不是我的原创回答。
但是还是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1.主要观点,一句话来说,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简单相加之和。(即,整体的美感大于局部的美感。整体决定部分的性质,部分依从于整体。)
2.格式塔美学的代表人物——阿恩海姆,其主要贡献:提出同构说。
(格式塔审美心理学的最主要的贡献,是阿恩海姆对审美知觉的系统研究。)
3.发展历程:
1)最早由奥地利哲学家 C.von艾伦费斯(1859~1932)在其著名论文《论格式塔性质》中提出。
2)“格式塔”作为一个心理学派别,其创始人是德国的M.韦特海默(1880~1944)、W.柯勒(1887~1967)和 K.考夫卡(1886~1941)。
3)柯勒的学生 R.阿恩海姆(1904 ~ )用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系统地解释视觉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形成了一套以格式塔原理解释艺术现象的理论,成为西方最有影响的审美心理学派别之一。
引用自:《艺术与审美心理》 作者——吴晓华 U200716879 社会学0702班
全文:
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解释艺术和审美现象的审美心理学学说。“格式塔” (Gestalt)为德语的音译,是“完形”的意思。这一概念最早由奥地利哲学家 C.von艾伦费斯(1859~1932)在其著名论文《论格式塔性质》中提出。“格式塔”作为一个心理学派别,其创始人是德国的M.韦特海默(1880~1944)、W.柯勒(1887~1967)和 K.考夫卡(1886~1941)。柯勒的学生 R.阿恩海姆(1904 ~ )用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系统地解释视觉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形成了一套以格式塔原理解释艺术现象的理论,成为西方最有影响的审美心理学派别之一。
审美知觉中的结构同形 格式塔审美心理学的最主要的贡献,是阿恩海姆对审美知觉的系统研究。阿恩海姆指出,眼睛对外物的观看,实则是一种视觉判断。看到一个事物,意味着把握或判断该事物的整体式样,这一式样是知觉运用自身的先天组织能力把它同复杂的背景分离开的结果。而组织活动又是按照知觉的固有规律“简化律”进行的。所谓简化律,就是眼睛在观看外物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力将外物改造成最简单的形状的规律。各地出土的艺术品中之所以具有某些相同的简化式样,静止的式样中之所以会见到运动,平面的图案中之所以会见到空间,都无不与知觉简化律有关。凡成熟的艺术家,都能利用这种内在的简化倾向,以尽可能简约的形象去直接揭示事物的本质或人类感情。
阿恩海姆认为,艺术式样的和谐、平衡、运动、有机统一都是由“视觉力”实现的。视觉力不仅能判断出某事物在整个视域中的位置,包括空间位置以及在大小、亮度值和距离方面的位置,而且能将整体式样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看成是一种力的作用图式。正是这种力的作用和平衡,视觉式样才具有了运动、平衡、生命力等特征。这种力的作用并不是一种幻觉,而是外部式样在大脑皮层的生理电力场内刺激起的生理电力式样的心理对应物。
阿恩海姆还指出,眼睛观看无生命事物或抽象式样时见到的情感表现性质,不是观看者单方面从自己的内心投射到外物中的,不是什么移情作用,而是外物特有的组织结构激起的生理电力式样的心理对应物。如果某种事物在大脑皮层中激起的电力式样同某种人类情感本身具有的生理电力式样同形或同构,这种事物之式样看上去便有了人类特有的情感表现。以椭圆形为例,它本质上是一种力的轨迹,而且是两个不同方向上的力达到折衷之后的结果,因此它本身就具有柔和圆润性。这种式样在大脑皮层中激起的生理电力式样同样也是柔和圆润的,这样,它就与某种温柔的人类之情达到同形,从而具有了温柔的情感表现性质。从这一意义上讲,表现性是外部式样的固有性质,但又受到人本身的知觉倾向的制约,就象色彩、明暗也受到知觉的制约一样。
格式塔学派从心理角度对人类审美知觉的探讨,使人们对审美活动的特殊性以及某些迄今为止尚模糊的概念,如“感性认识”、“感性显现”、“直觉判断”等,有了较科学的认识。但是其中也有许多显而易见的弱点和错误,例如,很少考虑到社会实践因素,常常混淆动物与人的界限,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等等。
童庆炳 《文学理论教程》有说,我书在学校没带回来,你可以找来看看。
4. 格式塔美学
要了解格式塔美学的话要先了解格式塔心理学,然后谈谈格式塔心理学版在美学领域的应用吧。
以下地权址可供参考^-^
http://..com/question/65790176.html?si=3&wtp=wk
5. 完形(格式塔心理学)和艺术的关系是什么啊
「包浩斯」艺术及建筑学校是一所相当于大学层级的美术学府,这所学校的艺术走向与传统唯美主义与古典主义相反,采取「形式服从功能」及「以少胜多」作为创作的指导原则。它的设校精神是将艺术与工业技术结合,认为「艺术与工程应该互相受益,不必向19世纪一样彼此视同陌路」。因此「包浩斯」实际上是一所讲求功利主义与务实精神的美术学府,强?#123;理论科学与实证观念同样地重要。「包浩斯」艺术教师在设计课程时特别重视形式分析与色彩结构的基础训练课程。如何将艺术的创意与熟练的工艺技能及科学知识相互结合,并符合20世纪工业化大量生产的需求,是「包浩斯」教学上的一大特色。
这所学校的师资阵容包括:20世纪重要的美术理论家及观念艺术家,如Paul Klee(图C5-1)、Wassily Kandinsky(图C5-2)、 Lyonel Feininger(图C5-3)、Moholy Nagy(图C5-4)、Ludwig M.V. Rohe等。其中Paul Klee和Wassily Kandinsky更以亲身的创作经验,加以系统整理,编成有条理具创见的教材。Kandinsky并以色彩实验的作品强?#123;单纯颜色的心理效应,开启「抽象艺术」(abstract art)的风潮,被称为抽象画的鼻祖。「包浩斯」提供学生自由创作的学习环境,尊重任何形式的创作,鼓励学生透过动手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Workshop式的教学绞剑
6. 格式塔方法对艺术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有人在艺术实来践中运用格式塔了源吗,那只不过是学者的阐释方法而已.
你是否要问格式塔方法对阐释艺术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格式塔本身不完善.不能解释许多问题.如许多人都用三角形构图,但只有谱桑成为了大师.符合不一定是好画(比如儿童涂鸦)不符合也不一定不受欢迎(许多画往往因题材的选取而成功).
根本上说,格式塔只是解释了构图形式方面的内容.而绘画还涉及色彩\技法\题材\社会等诸多层面.所以有图像学\社会学\结构主义等多种方法.
另外艺术品是否成功要看它希望达到的目标,格式塔只能解决形式问题(其实也不能完全解决因为格式塔只是一种大致的推想,而不是精密的科学)而艺术的目标多种多样,形式问题只是其中一项
7. 格式塔心理美学的主要观点,代表人物,发展历程,主要贡献
1.主要观点,一句话来说,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简单相加之和。(即,整体的美感大于局部的美感。整体决定部分的性质,部分依从于整体。)
2.格式塔美学的代表人物——阿恩海姆,其主要贡献:提出同构说。
(格式塔审美心理学的最主要的贡献,是阿恩海姆对审美知觉的系统研究。)
3.发展历程:
1)最早由奥地利哲学家 C.von艾伦费斯(1859~1932)在其著名论文《论格式塔性质》中提出。
2)“格式塔”作为一个心理学派别,其创始人是德国的M.韦特海默(1880~1944)、W.柯勒(1887~1967)和 K.考夫卡(1886~1941)。
3)柯勒的学生 R.阿恩海姆(1904 ~ )用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系统地解释视觉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形成了一套以格式塔原理解释艺术现象的理论,成为西方最有影响的审美心理学派别之一。
引用自:《艺术与审美心理》 作者——吴晓华 U200716879 社会学0702班
全文:
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解释艺术和审美现象的审美心理学学说。“格式塔” (Gestalt)为德语的音译,是“完形”的意思。这一概念最早由奥地利哲学家 C.von艾伦费斯(1859~1932)在其著名论文《论格式塔性质》中提出。“格式塔”作为一个心理学派别,其创始人是德国的M.韦特海默(1880~1944)、W.柯勒(1887~1967)和 K.考夫卡(1886~1941)。柯勒的学生 R.阿恩海姆(1904 ~ )用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系统地解释视觉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形成了一套以格式塔原理解释艺术现象的理论,成为西方最有影响的审美心理学派别之一。
审美知觉中的结构同形 格式塔审美心理学的最主要的贡献,是阿恩海姆对审美知觉的系统研究。阿恩海姆指出,眼睛对外物的观看,实则是一种视觉判断。看到一个事物,意味着把握或判断该事物的整体式样,这一式样是知觉运用自身的先天组织能力把它同复杂的背景分离开的结果。而组织活动又是按照知觉的固有规律“简化律”进行的。所谓简化律,就是眼睛在观看外物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力将外物改造成最简单的形状的规律。各地出土的艺术品中之所以具有某些相同的简化式样,静止的式样中之所以会见到运动,平面的图案中之所以会见到空间,都无不与知觉简化律有关。凡成熟的艺术家,都能利用这种内在的简化倾向,以尽可能简约的形象去直接揭示事物的本质或人类感情。
阿恩海姆认为,艺术式样的和谐、平衡、运动、有机统一都是由“视觉力”实现的。视觉力不仅能判断出某事物在整个视域中的位置,包括空间位置以及在大小、亮度值和距离方面的位置,而且能将整体式样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看成是一种力的作用图式。正是这种力的作用和平衡,视觉式样才具有了运动、平衡、生命力等特征。这种力的作用并不是一种幻觉,而是外部式样在大脑皮层的生理电力场内刺激起的生理电力式样的心理对应物。
阿恩海姆还指出,眼睛观看无生命事物或抽象式样时见到的情感表现性质,不是观看者单方面从自己的内心投射到外物中的,不是什么移情作用,而是外物特有的组织结构激起的生理电力式样的心理对应物。如果某种事物在大脑皮层中激起的电力式样同某种人类情感本身具有的生理电力式样同形或同构,这种事物之式样看上去便有了人类特有的情感表现。以椭圆形为例,它本质上是一种力的轨迹,而且是两个不同方向上的力达到折衷之后的结果,因此它本身就具有柔和圆润性。这种式样在大脑皮层中激起的生理电力式样同样也是柔和圆润的,这样,它就与某种温柔的人类之情达到同形,从而具有了温柔的情感表现性质。从这一意义上讲,表现性是外部式样的固有性质,但又受到人本身的知觉倾向的制约,就象色彩、明暗也受到知觉的制约一样。
格式塔学派从心理角度对人类审美知觉的探讨,使人们对审美活动的特殊性以及某些迄今为止尚模糊的概念,如“感性认识”、“感性显现”、“直觉判断”等,有了较科学的认识。但是其中也有许多显而易见的弱点和错误,例如,很少考虑到社会实践因素,常常混淆动物与人的界限,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等等。
童庆炳 《文学理论教程》有说,我书在学校没带回来,你可以找来看看。
8. 各位高手们谁知道什么叫"格式塔"(艺术方面的知识),给我举个例子啊!
“格式塔”(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例如,用“有角的”或“对称的”这样一些术语来表示物体的一般性质,以示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例如,“有角的”或“对称的”是指具体的三角形或曲调,而非第一种涵义那样意指三角形或时间序列的概念,它涉及物体本身,而不是物体的特殊形式,形式只是物体的属性之一。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即任何分离的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把构造主义的元素说讥称为“砖块和灰泥心理学”,说它用联想过程的灰泥把元素的砖块粘合起来,借以垒成构造主义的大厦。问题在于:一个人往窗外观望,他看到的是树木、天空、建筑,还是组成这些物体的各种感觉素质,例如亮度、色调等等。如果是前者,则构造主义的大厦就会倒塌。G.A.米勒(G.A.Miller)曾举过一个有趣的例子,用以说明当时格式塔心理学的声势和构造主义的困境:当你走进心理学实验室,一个构造主义心理学家问你,你在桌子上看见了什么。
“一本书”
“不错,当然是一本书。”“可是,你‘真正’看见了什么?”
“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我‘真正’看见什么?我不是已经告诉你了,我看见一本书,一本包着红色封套的书。”
“对了,你要对我尽可能明确地描述它。”
“按你的意思,它不是一本书?那是什么?”
“是的,它是一本书,我只要你把能看到的东西严格地向我描述出来。”
“这本书的封面看来好像是一个暗红色的平行四边形。”
“对了,对了,你在平行四边形上看到了暗红色。还有别的吗?”
“在它下面有一条灰白色的边,再下面是一条暗红色的细线,细线下面是桌子,周围是一些闪烁着淡褐色的杂色条纹。”
“谢谢你,你帮助我再一次证明了我的知觉原理。你看见的是颜色而不是物体,你之所以认为它是一本书,是因为它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仅仅是感觉元素的复合物。”
那么,你究竟真正看到了什么?格式塔心理学家出来说话了:“任何一个蠢人都知道,‘书’是最初立即直接得到的不容置疑的知觉事实!至于那种把知觉还原为感觉,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只是一种智力游戏。任何人在应该看见书的地方,却看到一些暗红色的斑点,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病人。”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知觉到的东西要大于眼睛见到的东西;任何一种经验的现象,其中的每一成分都牵连到其他成分,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是因为它与其他部分具有关系。由此构成的整体,并不决定于其个别的元素,而局部过程却取决于整体的内在特性。完整的现象具有它本身的完整特性,它既不能分解为简单的元素,它的特性又不包含于元素之内。
9. 关于格式塔艺术心理学电影有哪些
不知道你想要什么样的,这是我写过的,你看看有没有用,请自行完善电影:楚门的世界/review/729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