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港镇的人才政策
近年来,海港镇围绕“人才兴镇、科技兴农”战略,创新工作机制,积极为乡土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领头雁”作用搭建平台。搭建组织平台。该镇以挖掘乡土人才为突破口,加快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农民提名、村居推荐等方式,把那些懂技术、有特长的人才挑选出来,实现乡土人才信息动态管理;围绕花卉种植、无公害蔬菜种植、特种养殖等重点产业,采取“支部主导型”、“支部引导型”、“支部服务型”模式,积极鼓励引导农村人才组建和参加各类农村产业协会;同时,注重把回村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乡土人才队伍之中,使其理论融合于实践,牢固掌握一门以上技术。目前,全镇共有种养殖型人才30余名,8名乡土能人被选拔为村干部,4名乡土人才为村级农民技术员,逐步实现乡土人才由松散型向相对紧密型群体转变,提升组织水平。
搭建培训平台。一是集中培训,着力辅导提高。充分发挥农民学校、电教网络等阵地的作用,定期组织乡土人才集中培训,通过“借脑育人”,进一步提高乡土人才的技术水平。全镇共举办培训班10期,参培人数400余人次;二是开阔视野,着力促进提高。积极组织优秀乡土人才和种养殖大户到北京大兴等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共组织参观培训4次;三是基地示范,着力引导提
高。利用示范基地开展各类现场培训活动、不定期邀请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活动,努力提高农村人才的实用技术。搭建扶持平台。一是政策上扶持。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创业者,给予政策倾斜、重点扶持,做到“生产信息、生产用地、生产资金、生产品种、生产技术”五优先;二是技术上扶持。实行科技人员入户跟踪服务制度,帮助乡土人才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实现优势互补;三是资金上扶持。对进行特色农业开发、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积极协调农村金融部门的资金支持,将农业产业做大做强,逐步形成规模。
通过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在“学一门技术、上一个项目、带一批群众、富一方经济”方面的主导、示范作用,带动了全镇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加快了我镇新农村建设步伐。年实现农业产值5068万元,同比增长5%。
⑵ 如何更好地开展扶贫工作
如何创新科技扶贫工作机制,如何有效的实施科技扶贫项目,如何面向边远山区农村开展普及科技知识培训,如何更好的使用科技扶贫资金。就这些问题,谈一点自己肤浅看法。
一、对科技扶贫工作的认识
科技扶贫是整个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世纪扶贫工作重心的转移,科技扶贫在整个扶贫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以整村推进为主要模式的扶贫工作,离开科技项目和科技培训,仅靠改变落后的基础生存条件,很难达到即扶贫又扶志,使贫困人口彻底摆脱困境的目的,必须配套实施一些符合当地资源优势的科技扶贫项目,通过科技扶贫项目的实施,特别是实用技术的普及培训,使贫困人口掌握一定的实用技术,转变观念,用先进的科技知识,改变落后面貌,达到致富目的。因此,要搞好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工作,必须加大科技扶贫资金占全部扶贫资金的比例,把科技扶贫放在整个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同时,为了推动面上的扶贫工作,更应该把科技扶贫项目和科技普及培训做为主要的扶贫手段,让更多更广泛的贫困人口沐浴到实用技术培训的阳光,用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来推动贫困问题的彻底解决。
从我县近年来开展以整村推进为主要形式的扶贫工作情况来看,因地制宜地结合当地资源优势,立足我县以蔬菜为主要支柱产业,并正在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的这一特色优势,建设有显著比较效益的二代日光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是有效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工作的好模式。近来年迅速发展起来的马力北顺、四门三衙、滩歌黑池殿、洛门文家寺等几个二代日光温室专业生产村,几乎都是以整村推进方式扶持发展起来的,在这些示范村的变迁中,科技扶贫项目和科技培训发挥了主导作用,是科技与扶贫资金的有机结合,彻底改变了这些村庄昔日贫困落后的面貌,过上了今日富足充实的好日子。透过一张张快乐祥和的笑脸,我们由衷感到了科技扶贫工作所发挥的巨大威力。
总结上述几个示范村成功的经验,我们不可否认,是扶贫资金撑起了冬暖棚区的一片蓝色,但细究他们成功的轨迹,除基层政府与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协调、指导外、当地土生土长、爱好科技、勇于试验、脚踏实地带领群众苦干实干的乡土科技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才是这些村庄冬暖棚得以普遍推开,迅速发展状大,形成规模效益的关键因素。是他们相信科技,敢创敢试,不怕挫折,率先示范的创新精神,影响和带动群众依靠科技走上了致富之路。
从我本人近年来多次对部分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村及整个面上扶贫工作的调查了解来看,科技项目和科技培训是扶贫工作最有效的载体。城然,项目村有资金用来改善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但对量大面宽的扶贫工作来讲,为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最有效,最具普遍意义的扶贫手段就是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培训,同时结合实施与所培训内容密切相关的实用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因此,如何开展普遍的实用技术培训及实施与培训相关的科技项目,如何创新科技扶贫工作机制,如何用好有限的科技扶贫资金,就成了新形势下科技扶贫工作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 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在基层存在的科技培训花而不实,培训资金不落实,科技人员无钱开展培训及科技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项目的客观实际,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以扶贫资金为支撑和纽带,将两个“第一”有机结合的过程。因此,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科技扶贫资金的使用权应掌握在拥有专业技术知识的科技人员手中,使用在支持激励科技人员发挥职能作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上。而不应全由扶贫部门的行政领导随意支配。扶贫和财政部门应在建立严格监管机制的基础上,通过监控科技推广项目和科技培训项目的有效实施来达到对扶贫资金有效管理的目的。因此,要按建设“阳光政府”和政务公开的要求,不断加大科技扶贫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加强监督检查,审计把关,确保科技扶贫资金用在为科技扶贫提供财力保障上。具体地讲,每年下达的切块科技扶贫资金,要向社会公开,并按年度科技扶贫的目的要求和具体规划,分门别类,科学民主决策,全部实行项目管理。通过相关职能单位申报项目,使资金随项目落实在项目责任人身上,由实施项目的责任单位按规范严格使用。这一方面调动起了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扶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另一方面也确保资金用在科技扶贫具体的项目上。在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上,建议在现有扶贫领导小组及常设扶贫办的领导体制下,建立一个由全县涉农事业单位高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科技扶贫项目专家论证委员会,专门负责对所审报的科技扶贫项目进行论证评估,选出符合全县发展实际的项目。最后由扶贫领导小组集体讨论决定是否实施,每个项目应配套多少扶贫资金等事宜。
在建立起科技扶贫资金及具体扶贫项目的科学决策机制后,接下来必须解决如何有效开展科技扶贫的机制问题。我认为,将科技培训与培训内容相关的项目实施有机结合,是将科技实用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措施。科技培训又可分为科技知识的普及培训及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两大类,下面分别谈谈自己的看法及建议。
(一)如何开展面向大多数人的科技普及培训?我认为,面对县上科技人员少,而需培训人数数以万计,量大面宽的现实,采取把精心选择的乡土科技人才有组织的统一集中上来。以课堂讲授与现场观摩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培训符合当前农村实际。通过集中办班培训,先在每村培养1—2名有文化、有一定科普知识的科普带头人即乡土科普人才,无偿为他们进行比较系统的科普知识培训,让他们把科普知识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再带给家乡渴求实用技术的人们,开展这种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需要精心组织,统筹协调好全县的资金、人才、培训阵地、受训人等各种资源,同心协力共同为开展好这一工作提供服务,这一工作需列入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性工作。做为贯彻省委发展抓项目的实际行动,抽调专人有组织,有步骤的实施,要制定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充分利用职校农广校等培训阵地经常性的开展。要把星火学校建设,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科技星火技术培训,科技扶贫培训等培训相关的资金,师资、阵地、教材等资源统筹使用,合理配置以期取得最佳培训效果。通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为每村培训数名懂科技,能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的乡土科技人才。并通过建立一系列配套政策和运作机制,如象宜宾市那样建立乡土实用科技人才信息资料库,实行动态登记管理和跟踪服务,逐步建立完善乡土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制度,建立对他们的职称评定和评优制度、科技资金扶持制度等,最终形成一套乡土人才培养—选拔—使用—评价—服务的完整体系。使乡土人才成为振兴农村经济的领头人,科技推广的示范者,产业调整的导航者,脱贫致富的帮扶者。我认为,以农村科技乡土人才培养为总抓手,积极实施面向农民的科技培训工程,是新形势下贯彻以人为本、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推动农村科技进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务必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半月谈》2004年第11期刊登的《田野上升起不落的希望》一文,介绍了宜宾市开展乡土人才资源开发的有益探索,他们的实践,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和思考,值得我们借鉴推广。
(二)如何使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实用技术培训与相关的科技示范推广项目相结合,开展综合性的科技扶贫?如何使用有限的科技扶贫资金?如前所述,科技扶贫资金的使用必须建立在有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的科学民主决策基础上,通过项目管理,落实在具体的项目实施中。目前在基层科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一个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基本的科技推广及培训经费。按理说,专业技术人员只要能下到田间地头,帮助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现场进行讲解,就是一种最具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开展这一工作成本并不高,技术指导完全可以免费提供,但关键是科技人才如何来到农村,就连乘车的钱,现在基层也不能报销,更不用说有什么下乡补助了,在基层,由于财政紧张,科技三项费很难足额落实,科技扶贫资金挪作扶贫办运转经费及改善办公条件的现象比较普遍;可以说扶贫资金在权力的运作下,用于干其它事可以,但就是不能用于报销科技人员的出差费、乘车费等。这就使专业技术人员想干事而没有钱能干事,导致为数不多的科技人才也被闲置,作用难以发挥。因此,搞好科技扶贫工作的首要问题是必须通过建立严格规范的监管制度,使这部分经费通过申报实施项目,直接由实施项目的责任人来支配使用,即这笔钱要用在激励科技人员投身科技工作上,用在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培训上。对每一个具体的科技扶贫项目,则应实行严格的项目责任制,做到谁实施,谁用钱,谁负责。同时实施具体的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应尽量配套实施该实用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项目,这样就使培训建立在示范、推广上,增强培训的直观性和示范带动性,通过两者的配合,即有利于科技人员总结经验,提高培训效果,又能使广大群众真实地看到实用技术应用所产生的直观经济效益,使实用技术尽快转变为现实生产力,避免培训走过场、缺乏实效性等弊端。在这一结合过程中,要注意发挥乡土科技人才和各种农协会、农研会等科普网络的职能作用,让他们参与到项目实施中来,发挥他们即懂技术,又懂市场,扎根农村,热心科技试验示范推广,在实用科技示范推广中言传身教的聚合、辐射作用,最终达到“以能人示范带动实用技术推广,以实用技术致富一方百姓”的科技扶贫目的。
⑶ 乡土人才培育计划对籍贯有要求吗
现任职复且任职3年以上的村党制组织书记、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其中,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放宽报考任职年限为2年以上),现从事且从事5年以上乡镇(街道)所属单位党的建设和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工作的长期在乡镇(街道)工作人员,经所在乡镇(街道)党(工)委推荐、县(区)委组织部审核,可参加所在县(区)面向村党组织书记、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长期在乡镇(街道)工作人员相应职位的公务员招考。其任职时间和工作时间可足年足月累计计算,时间截止到2020年5月。
⑷ 如何发挥农村田专家,土秀才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开展实地调研。由县人才办牵头,联合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以乡镇为单位,通过调查了解、走访群众、组织推荐等形式,全面掌握全县乡土人才的数量、学历、去向、联系方式、家庭基本情况等,把各行各业、农村社区的“田专家”“土秀才”和能工巧匠找出来。根据乡土人才自身文化水平高低、从事行业分类、接受能力强弱等按层次划分,分实用技术类、经验管理类、种植类、养殖类等,并分行业对乡土人才进行造册登记,建立个人档案,做到分类造册、一人一档,确保全县乡土人才备齐备全。
建立管理机制。先后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乡土人才开发管理的意见》,同时从项目支持、财政支持、用地用电用水保障、工商税收、金融信贷保险等方面为乡土人才提供政策优惠。加大乡土人才的激励表彰力度,对年纪轻、素质较高的乡土人才重点培养,优先发展加入党组织、充实到村干部后备队伍中,每年开展一次优秀乡土人才评选,扩大其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其荣誉感和责任感。目前,全县已有8名乡土人才进入村干部后备人选。
示范带动。通过政策吸引、金融支持等方式,引导乡土人才创办各种专业合作社,将同行业的乡土人才组织起来,聚集种养能手80余人,发挥群体优势,实现农村科技资源有效共享、共同致富。开展“送技术到家门”活动,组织乡土人才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种养基地开展实践指导,现场分析和解决问题。大力推广“乡土人才+贫困户”“能人+农户”、“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的模式,促使他们主动帮助贫困户解决项目和技术难题,成为当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生力军。组织农户到“田秀才”“土专家”领办和创办种养基地观摩交流学习,激发农户建基地兴产业的热情。目前,全县各类乡土人才上门现场指导农户500余人次,开展观摩交流活动12场次,创办或领办的专业合作社达到200多个,带动3000多户贫困户稳定增收。
创新培训载体。采取以专题培训为主,以“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培训为辅的培训模式,充分利用党校、职教中心等资源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12期,邀请专家教授现场授课3场,组织30余名各类乡土人才外出参观学习。以村为单位,依托远程教育站点,利用免费公共网络,制作培训课件,根据不同的行业对象、不同的季节时令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使培训与主要产业生产活动不脱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群众脱贫需求,坚持按需培训,在实地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贫困户培训清单”,详细列出贫困户姓名、帮扶产业、培训需求、技术帮扶联系人等信息,并结合“清单”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目前,全县302名农村实用人才发挥自身能力,带动周边1000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⑸ 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的工作措施
(一)创新方式方法,激发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内在动力
坚持和完善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党员教育培训方式方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探索更加务实管用、灵活多样的党员教育培训方法和途径。
积极组织党员参加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坚持以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的方针,解放思想、联系实际,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党员普遍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
建立健全党员集中轮训制度。加强党员培训需求调研,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分期分批开展党员集中轮训。普遍推行农村党员春训、冬训的培训方式。推广菜单式选学等模式,采取专题辅导、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知识竞赛、现身说法等方式,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组织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委负责同志定期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讲党课,围绕党员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深入浅出地作出解答,使党员思想上受到启发、理论上得到武装。
广泛开设党员“流动课堂”。组织党校教师、讲师团成员、先进典型代表、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等,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流动办学、送教上门,力求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教育课堂。“流动课堂”要紧贴党员实际,从党员最想学到的知识、最想掌握的技术技能教起,帮助党员提高认识、丰富知识、增强能力。
开展主题党日教育培训活动。结合党员实际和工作需要,确定特色鲜明的党日主题,组织党员开展学习培训或实践活动。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主题党日教育培训活动。
(二)开发整合资源,构建富有活力的党员教育培训新格局
开发整合党员教育培训阵地资源。完善功能,强化服务,把村(社区)级组织活动场所、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成为农村、街道社区党员教育培训的主阵地。突出党的创新理论培训这一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依托高等学校、职业技术院校和科研院所、社会培训机构、科技示范基地等,开展党员业务技能培训。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廉政教育示范基地等,对党员进行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纪律等的教育培训。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要结合实际建立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积极推进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优化整合党员教育培训师资资源。按照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要求,优化整合党员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都要建立开放式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选聘党校干校和大中专院校教师、领导干部、先进模范人物、科技人员、技术骨干、乡土人才、致富能手等担任专兼职教师。鼓励建立党员教育培训志愿者讲师队伍。完善遴选制度,探索实行师资联聘、动态管理机制,逐步实现优质师资资源共享。
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建设。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写党的基本知识简明读本、党史简明读本。地方各级党委可编写制作符合实际、各具特色、少而精的党员教育培训辅导材料。基层党组织可根据党员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为党员推荐学习书目,提供学习材料。充分发挥图书、报刊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倡导创建农村、社区“党员书屋”。
(三)积极运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努力提高党员教育培训的现代化水平
继续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党员电化教育。到2010年底,实现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乡村网络基本覆盖。积极推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进党政机关,入街道社区、企业和高等学校。坚持重在使用,努力拓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党员电化教育服务的领域、对象、内容、手段、功能,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开办党员教育栏目。整合党员教育培训网络资源,建立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网。本单位建有网站的,党组织要在网站上设立党员教育栏目。倡导建立网上党校,探索运用在线学习、“红色”短信、手机报等手段开展党员教育培训。
积极开发党员教育培训信息资源。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要建立数量充足、内容丰富、使用方便的党员教育培训信息资源库,加强对电教片、远程教育课件等现代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满足党员教育培训的需要。
⑹ 乡土人才,何时破“土”成“才”
目前乡土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少,整体版素质不高;权农村实用人才行业分布不平衡,多数人才集中在一些发展起步较早的村落,有的是集中在一个或几个比较单一的领域,从事种植、养殖业的占70%以上;乡(镇)、村级农业科技人员从事的工作繁杂,多数时间参与行政工作;人才流失严重。由于一些地方经济落后,信息闭塞,人才管理体制不完善,一大批头脑灵活、有技术专长和等级证书的农村青年无用武之地,只能到外地经商或打工。
乡土人才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新农村建设的支撑力量。他们直接或间接创造的社会总产值占该县农村社会总产值的20%以上,其人均收入是普通农民的15倍以上。但目前因队伍规模较小、管理松散、引导不到位,乡土人才一直处于一种自生自长自我发展的状态,较少得到社会的认同与垂青。
⑺ 两个趋向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一、认清形势,增强做好新农村建设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自2000年以来,各县(区)党委政府、市级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促进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泸委办发[2000]24号)文件精神,加强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助农增收,为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人才开发工作的意见》后,全市人事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一道,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打下了一定的工作基础。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给农村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一定要站在战略的高度,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做好新农村建设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人事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把做好新农村建设人才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在新农村建设全局要求下自觉地行动起来,进一步发挥职能优势,完善政策措施,加大人才开发力度,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人才队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服务。
二、发挥职能作用,努力做好新农村建设人才工作
人事部门作为政府人才工作的综合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职能作用,有许多工作需要做、应当做,比如:编制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人才开发规划、培训农村人才开发工作骨干、建立专家服务基地、参与农村人才培训、制定农村人才评价办法、开展农业技术职称评定,加强农村人才开发政策舆论宣传,选拔表彰优秀农村人才、加快农村人才市场建设、完善农村人才服务体系、促进农村人才有序流动等等。当前,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开发工作机制。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人才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人事部门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精神,我市已基本形成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在市人才办具体指导下,由市人事局牵头负责,各有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组织体系和开放合作的运行机制。市级去年建立了由市人事局为牵头单位,十四个相关部门组成的农村人才开发联系会议制度,协调整合部门力量,确保农村人才开发有序进行。市人事局将努力与各成员单位一起,做好联系会议有关工作,以利于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不断巩固和完善多部门齐抓共促农村人才开发的工作格局,共创农村人才开发工作新局面。各县区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县区人事部门要创新工作思路,拓展服务领域,加大农村人才开发工作力度,切实担负起责任,做好自身职能范围内的有关工作。要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工作网络,做到机构、牌子、场所、人员“四落实”,实现农村人才开发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干。
2、突出抓好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工作。培训工作是一项大的工程,人事部门要协调各方面力量,做好培训的整体规划。各级人事部门要围绕本地的特色产业和优势行业、农村种植养殖项目、产业结构调整项目、科技示范推广项目等内容,会同有关涉农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举办培训班,把项目实施的过程变成人才结构调整和人才队伍培养的过程;积极探索建立专家服务(培训)基地,采取集中办班、现场试验示范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要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和教学资源,在制订农村人才培训规划时,将远程教学内容纳入其中,加强对农村人才的网上培训。
3、制定和完善农村人才评价办法,选拔表彰农村优秀人才。我们要积极将农村人才评价机制纳入社会和业内认可的人才评价体系,在农村人才中开展职称评审、称号授予等多种形式的人才评价工作。按照省上即将出台的农业技术称号评定办法,结合我市实际,逐步建立起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制度。加大农村人才选拔力度,制定和完善我市农村人才选拔和管理办法。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将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村优秀人才纳入各类优秀专家、拔尖人才的选拔范围。今年,我们将开展全市首届农村优秀人才的评选表彰,各县(区)、乡(镇)可结合实际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取得突出成绩的农村优秀人才进行表彰和奖励,让农民学有榜样,干有样板,真正起到开发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的激励效应。
4、健全农村人才服务体系,促进农村人才有序流动。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市场服务网络,有条件的县区要在乡镇设立农村人才服务工作站,在村建立人才服务信息点或设立信息员。农村人才市场建设要以县级人才市场为基础,立足农村,辐射乡村,服务农村人才。各级人才(劳动力)市场要积极拓展工作领域,完善服务功能,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社会化服务水平。要结合本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人才流动现状,建立以农村骨干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为主的农村人才信息库,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农村人才专题交流会,收集和发布农村人才和劳动力需求信息,促进农村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信息贯通、资源共享,引导农村人才外出务工就业。
5、拓宽引智渠道,构建城乡人才开发一体联动格局。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总体思路,人事部门要进一步拓宽引智渠道,加大城市人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村服务的机制,采取组建专家服务团、设立专家服务基地、领办农村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创办农业示范基地、开展农业科技承包等多种形式,鼓励专家、农技人员深入农村第一线,开展技术攻关,提供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积极帮助和支持相关部门和企业引进国外实用技术人才、推广农业引智成果,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引进、咨询和培训,为建设新农村做好服务。
三、积极探索,通力合作,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一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市县人事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深入实际,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善于发现新农村建设人才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努力使新农村建设人才工作切合农村实际、符合农民意愿。要不断深化对新农村建设人才工作的理论研究,把理论研究和新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着重研究带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和广大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分析新情况,把握新特点,理出新思路,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
二是要明确各级分工。新农村建设人才开发工作的基础在县区,前沿是乡镇和村组,我们要注意通过引导、发挥各级的作用去推动这项工作。在人事系统内部,要明确各自职责。市人事局主要负责全局指导,对一些政策性问题和重要的专项工作进行深入调研、拿出意见,对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和成功的开发模式及时进行总结宣传,对县(区)人事部门要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县(区)人事部门要负起直接的领导责任,明确地把本县区农村人才开发列入工作重点,直接做好各项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乡镇和村组要结合本乡镇实际具体实施好农村人才开发的各项措施。
三是要抓好典型示范。要注意总结发现典型,以点带面、点面互动,发挥好典型引导示范带动作用。省里部署的“人才开发示范活动”明确了今后,省、市都将选择一些县(区)作为首批省级、市级农村人才开发示范县,县(区)人事部门也要根据本地地实际,抓好各自的典型,开展新农村建设人才工作示范县、示范乡、示范村活动,以整合各相关部门的工作力量,积累工作经验,探索符合我市实际、富有成效的农村人才开发新路子,形成各具特色的农村人才开发模式。
四是要总结推广经验。重视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人才工作的工作交流,要认真总结和积极推广本地在新农村建设人才工作的好经验、好办法。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开展新农村建设人才工作宣传活动,及时报道新农村建设人才工作的新成果,营造识才、爱才、用才的良好舆论氛围,大力宣传推进农村人才开发的政策措施、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县区新农村建设人才工作信息
纳溪区创新四大机制推进乡土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创新选拔机制,建立完善乡土人才信息库。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定期开展乡土人才资源调查,把懂管理、会经营、有一技之长的“田秀才”、“土专家”以及农村致富带头人选拔进乡土人才队伍。进一步明确乡土人才分类标准、统一印制调查表格和登记卡片,实行一人一卡,建立完善农村人才信息库。通过调查、登记,全区已为2000多名乡土人才建立了个人档案。
二是创新培养机制,加强乡土人才能力素质建设。充分发挥党校、农广校、电教和远程教育等阵地作用,定期组织乡土人才进行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同时,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乡土人才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通过组织院坝会、现场培训会等方式, 鼓励乡土人才之间互动学习交流,吸长补短。全区已建立各类乡土人才培训基地20多个,培养了专兼职培训教师200多人。
三是创新管理机制,增强乡土人才工作实效。根据乡土人才的实际,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形成组织、人事、科技、农业等部门管理为重点,以镇、村人才开发服务站抓落实的管理方式和区、镇、村三级管理网络,组建专业协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开发乡土人才资源的良好工作格局。
四是创新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乡土人才创业热情。立足农村实际,为乡土人才发放“绿色证书”,定期表彰优秀乡土人才,鼓励乡土人才开展“双建双带”(建工厂、建基地、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活动,并在生产信息、生产用地、生产资金、生产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对特别优秀的乡土人才实行结对帮扶,重点培养,符合党员标准的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并优先选拔、充实到村组干部队伍之中,为乡土人才作用的发挥搭建平台。全区已有200多名乡土人才建立了自己的产业基地,100多人被选入了村级班子。(纳溪区人事局 杨志敏)
严格实行准入制度 强化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组成部分,为给农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古蔺县近年来着重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入手,严格实行准入制度,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
近年来,古蔺县人事局、卫生局在结合乡镇卫生体制改革的同时,着重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医疗卫生技术人才队伍,严格实行资格准入制度,要求乡镇以上卫生院医疗服务人员必须具有卫生从业人员执业资格,村卫生室医疗服务人员必须具备卫生从业人员执业资格。2005年卫生系统新进人员31名,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名,护理15名,检验3名;全部具有医疗服务人员执行资格,分配充实到乡镇基层一线,切实提高了古蔺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才业务素质、疫病预防控制和医疗保健水平,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古蔺,开创卫生人才建设新局面,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古蔺县人才服务中心 梅桂强 赵立远)
泸县举办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逐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落后的现状,大力提高乡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今年年初,泸县人事局会同泸县卫生局联合举办了两期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每期时间5天,参训人员共计246人。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各乡镇的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内容除传染病防治、医疗事故处理等卫生专业技术知识外,还特意安排了事业单位聘用制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等人事政策、法规。通过培训,提高了广大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认识,极大地鼓舞了同志们扎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信心和热情,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泸县人事局 任华翔 杨刚)
以蔬菜展示为平台,深化农村人才开发
为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找准农村人才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激励农村人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强大的示范带头作用,由江阳区邻玉镇蔬菜协会先锋村分会主办,江阳区蔬菜协会和江阳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领导组协办共同开展了2006年蔬菜展示会。此次蔬菜展示会邀请了江阳区7个乡镇的蔬菜基地参加,由市、区农业部门的高级农艺师组成评议团,对参赛选手选送的四季豆、海椒、茄子等10多个品种的蔬菜进行了评比,评出马基霞(女)等18名农村人才蔬菜种植能手、游中福等7名农村人才新品种示范户和赵树森等3名农村人才营销大户。市人事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波、副局长王莉出席了展示会,并对获奖者进行了颁奖,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此次蔬菜展示会,找准了新形势下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载体,激发了农村“土秀才”、“土专家”等人才的创业热情,推动了江阳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向纵深发展。(江阳区人事局 江虹 李忠)
泸县人事局多措并举助推联系村新农村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泸县人事局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今年联系村帮扶工作的着力点,致力于推动联系村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树立良好社会风气。
一是助“洗脑”。邀请县委党校老师为联系村党支部75名在家党员作了“永葆党员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党课报告,使该村党员对“为什么要进行先进性教育活动”、“如何进行党员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特点”以及“如何建设新农村”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为开展好保先教育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思想基础,增添了精神动力。
二是赠资金。为联系村赠送保先教育活动经费500元,为19户党员“一帮一”户和7户计生“三结合”户赠送发展资金7800元,切实帮助解决党建、生产、生活所需经费。
三是送技术。邀请县农业局专业技术人员向村民传授育秧、施肥、管理等春耕生产知识,将最新农业科技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将相关涉农部门电话公布给村上,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技术帮助可以随时找专业技术人员咨询,为增产增收提供技术保障。
四是引项目。积极与县农业局、农工办、扶贫办等部门联系,为联系村争取发展项目,已经为该村引进1个沼气项目。
五是育人才。扎实开展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努力将联系村纳入“阳光工程”、“三百工程”、转移就业培训工程、成人技术学校、科技特派员、涉农部门等技术培训体系,培养技能型人才、实用型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为联系村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泸县人事局 万克江)
⑻ 党组织“五个基本建设”是什么
党组织“五个基本建设”
1、选好班子,带好队伍,大力加强基本队伍建设
2、 整合资源,搭建版平台,大力加强基本阵地建设
3、 接受教育经常化,发挥作用载体化,大力加强基本活动建设。
4、 整合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大力加强基本制度建设。
5、经费保障,正常运转,大力加强基本保障建设。
拓展资料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的怎么样,直接影响到党的凝聚力、影响力、战斗力的充分发挥。
抓好“两个阵地”建设,即活动场所和实践阵地。一是要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本着坚持标准、勤俭节约、量力而行、综合利用的原则,对办公用房和党员活动室的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室内建设要做到庄重严肃、布局合理、整权洁美观,力争实现有“震撼力”、“感染力”和吸引力。
⑼ 如何发挥农村田专家,土秀才作用
组织重视,让乡土人才“暖心”。乡土人才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力量,逐渐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该市在各级党员干部中树立乡土人才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观念,充分认识乡土人才是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充分发挥示范引导、龙头带动、服务拉动等作用,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优秀分子,是人才队伍建设中“大人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努力消除认为乡土人才水平低,不算“正经”人才的错误观念,排除让他们优胜劣汰、自生自灭、党政不必插手管理的错误观点。该市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在全社会形成关心乡土人才、争当乡土人才、重视发挥乡土人才作用的浓厚氛围。
分类培训,让乡土人才“宽心”。壮大乡土人才队伍,提升乡土人才素质,培训是捷径。该市因产业技术需求设置培训内容。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农村需求最大最紧迫的技术人才有三类:一是产业技术人才,如果树修剪环剥嫁接、水果保鲜贮藏、畜禽繁育与防疫、无公害蔬菜栽培与保鲜等;二是工程技术人才,如食品工程、建安工程、采矿工程、质量安全工程等;三是服务技术人才,如物流、营销、信息、维修等。该市遵循“实际、实用、实效”原则改善培训方式,以产业基地、产业大户、产业园地为课堂,以现场实践、示范实习为主,侧重教会操作技能。根据教学需要配备师资和经费,整合“阳光工程”、“雨露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等,统筹部门师资或聘任外教分专业组建专家讲师团,支持他们常年下乡巡回培训留守农民。加强对农民培训的组织领导,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季节性制定农民培训工作规划,分解到教育、人事、劳动、科技、安全、涉农、行业主管等部门具体落实,及时督办考核。
政策优惠,让乡土人才“安心”。乡土人才作用集中体现在创业上,创业需要良好的经济环境平台。该市充分利用相关项目建设政策支持乡土人才创业,努力改善水、电、路、信息、仓储等基础设施条件。运用扶贫开发政策支持乡土人才创业,推行领导联系和部门帮扶制度,在信息引导、技术指导、依标生产、市场准入等方面出谋划策,排忧解难。用活财政金融支农政策支持乡土人才创业,帮助解决信用融资、农业保险、技术支撑、税费优惠等重点难题。结合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的发展现代农业和培育农村市场主体政策支持乡土人才创业,引导农民进行规模种植、规模养殖和规模加工。
动态服务,让乡土人才“顺心”。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乡土人才的核心价值在于示范带动,发挥带动效应就要加强组织引导和服务激励。该市建立乡土人才服务网络体系,设立专门办事机构,劳动、涉农、行业主管部门配合,分类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跟踪服务。开展乡土人才技能认证职称评定工作,颁发“绿色证书”、技能证书、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让他们名实相符。将乡土人才纳入入党积极分子、后备村干部、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企业主进行有目的培养,让他们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组织开展群众性的技能赛、产品赛、质量赛活动,给予技术能手、行业状元、质量杯等荣誉奖励,提升乡土人才知名度。倡导奖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业精神,创业初期积极扶持精心呵护,挫折期打气鼓劲出谋划策,形成尊重农民劳动,尊重农民创造,尊重乡土人才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