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工作 > 基础民政工作培训ppt

基础民政工作培训ppt

发布时间:2021-02-27 00:15:21

『壹』 如何做好基层民政工作

1、筑牢学抄习第一基础。
2、践袭行“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
3、办好第一要事。第一要事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要把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共同利益、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4、落实好第一要求。一定要弘扬孺子牛精神,按照“治治病”的要求,把问题解决好,把“求真务实”作为民政工作的第一要求,落实在学习上,体现在工作中。
5、掌握第一信号。一定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把群众的呼声和意愿,特别是民政对象的呼声和意愿作为基层民政工作的第一信号。

『贰』 基层民政培训班心得体会

1、思想:各科其实挺简单的,这关键是我们对它是否感兴趣,要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2、行为习惯:自我感觉良好。
3、为人处事:还行,就是有点粗心和莽撞,不懂得考虑其他人的感想,但是很乐于助人。

『叁』 高分求助:民政方面的基本知识主要要掌握些什么内容

主要要掌握的是:1、我国民政机构概况;2、有关民政的法律法规;3、民政的计划规划等。具体的说,有:民间组织管理,社会优抚政策(低保、农村五保、流浪安置、医疗救助、各种抚恤、救灾救济、社会捐助、基金等),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社会福利(离退休人员的安置,老人福利、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各类社会保险等),行政区划,人才安排,为民服务(社会组织、村民自治、婚姻登记、福利彩票、地名管理,社工安排、收养、殡葬),涉外服务,行政许可,理论研究等等。找一找民政网,民政法律法规,事业单位招考复习材料里应该有。
其中可能会考到的一点:
一、民政工作“十一五”期间的任务是要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

伴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中国的社会转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变化:从单位制向公民社会转变;政府职能从直接管理经济向为社会成员提供福利和服务转变。十一五期间民政工作的任务就是加强对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的管理。
1. 对社会组织的管理

随着中国社会从单位制向公民社会转变,民政部门直接承担着培育和管理公民社会组织的责任,包括各种利益团体、民间组织和基层社区组织等都属于公民社会组织。我们经常提到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就是社会转型的一个必然趋势,但继续由政府直接管理这些大量的“体制外人员”显然是不现实的,必须依靠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形成畅通的利益表达和实现机制,最终实现在政府支持和监控之下的社会自我管理机制,这就是公民社会的实质,即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合作管理社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政工作的社会管理职能不是去直接管理社会事务,而是通过发育和健全公民社会组织来形成政府与社会的合作与良性互动关系。
2. 对社会成员的管理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特别是政府社会责任的不断加强,民政工作正在从为计划经济服务转向为市场经济服务,直接承担着维护群众基本权益的责任。权益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因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治的前提是权益,而获得日常生活保障的权益则是最基本的权益或人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其他职能如规制和监控等是可以通过独立部门完成的,但提供社会福利的责任则是任何部门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民政部门就是政府的主要职能部门;或者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政工作是最典型的政府工作。改革以来,从民政工作走过的历程来看,民政工作已经从政府的边缘工作走向被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舞台,其扮演的角色正从社会的最后安全网走向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的角色。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政工作的对象所覆盖的社会群体越来越广,工作内容也更多地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为目标。

二、民政工作面临着系统外部和系统内部的双重挑战
系统外部的挑战是指来自民政部门以外的挑战,是民政部门不能控制的环境因素造成的;系统内部的挑战是指民政系统本身存在的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的各种缺陷。
(一)系统外部的挑战
1、民政工作的环境冲突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民政部门是政府应对社会问题、解决社会矛盾的应急部门,其很多工作都是应急性的工作。我们在实践中可以感到,民政部门没有自己的工作日程表,而是根据改革的需要和社会问题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工作的内容和重点,可以说是社会问题的一个“回收站”或“加工厂”。民政部门经常处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夹缝中工作,既要解决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问题,又要应对市场经济带来的新的社会矛盾。这是导致民政工作经常处于无序状态,条理不顺,体制不适应,以及无法可依或有法难依的现象的根本原因,其结果必然是“苦、累、乱、做不好”。
2、民政工作的法制不健全、法律滞后
民政工作立法滞后,现有法规操作性不强,影响依法行政。民政工作的很多业务既与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又要体现政府的政策意志,因此依法行政是保证民政工作顺利完成任务的前提条件。但民政工作的立法滞后、操作性不强,如低保制度、退伍安置和居委会工作等,或者缺乏统一规范的操作手段,或者无法可依。
3、民政部门的能力与任务不协调
首先是民政部门不具备独立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其很多业务都需要其他部门或企业的配合才能开展。其次,民政工作虽然是政府的工作,但职能杂、职权低、条框管理,民政部门却不是一个实际的权力部门,不具备决策权,各级民政部门的人事和财务由政府决定,很多工作需要政府的重视才可以开展,影响工作效率与效果;民政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只有当经济发展引出尖锐的社会矛盾时才会得到政府的重视,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因此政府对民政的态度是做好民政工作的关键因素。

(二)系统内部的挑战
1、理论研究滞后
民政工作是政策性和业务性都很强的工作,但在实践中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工作。关于理论研究滞后的问题,客观上来说也是由于民政的职能带有不确定性的原因造成的。民政系统的很多工作方法和措施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探索性。国外的理论或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非常有限。这是因为中国的经济改革举世无二:一是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上进行市场经济的改革,二是在社会主义的政治框架下进行的市场经济改革。这一改革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实验和探索的过程,其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预料不到的问题。
而民政部门的业务内容经常处于流动状态,加之市场经济改革的时间仍然很短,很多问题正处于暴露阶段,很多措施也正处于试验或探索阶段,尚未得到实践的充分验证,这就必然导致目前的民政理论研究只局限于对现象的描述,很难上升为对民政工作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
2.管理水平落后

民政工作是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部门,但我们的很多政策在设计上是不完整的,缺乏一些基本的政策构件,如政策目标、指标、监控和评估体系等。从客观上来说,民政工作覆盖的内容庞杂,难以形成一个能概括全部业务的理论。民政理论研究不仅要研究宏观的政策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操作或管理层面的问题,特别是对基层民政部门来说,操作层面的研究可能更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3、非专业化倾向
民政工作多年在社会上造成一种印象,即任何人都可以从事民政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政工作人员只有埋头苦干、甘于奉献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民政队伍必须改先干后学为先学后干。

三、民政工作“十一五”的推进思路

十一五期间民政民政部门是否能有效地完成所承担的任务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换言之,民政干部是否能真正地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是决定民政工作成效的关键问题。也就是要创造性地转变政府的职能。
1、在政策设计中,需要对人性有合理的预设
设计社会政策时,首先要对人性的复杂性有合理的预设,这也是政策科学性之所在。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政治过程,各相关主体都会对其产生影响。这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果我们的政策与人们的意愿不相符合,不仅会付出高昂的行政代价,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政策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考虑个人的动机因素,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使个人利益与政策的目标一致,而避免过多地使用强制性手段来实现政策的目标。其次,重视社会政策的技术手段。在社会政策设计时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因素对政策效果的负面影响,例如,如果我们能够在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采取常规监管、增加民主监督机制和政策透明度等机制,必然会减少腐败的机会或增加腐败行为的成本,从达到预防和控制腐败现象发生的目的。
2、重视对社会政策过程的管理
轻视过程是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特点,今天,这种粗放的管理模式需要改变了。我们需要对社会政策的过程进行管理。具体来说,就是要重视对社会政策的监控和评估。长期以来,我们的社会政策更重视组织的目标,如资金投入和覆盖率等,而对一个具体的社会政策要解决什么问题或对政策对象产生什么影响则不仅事前缺乏明确的界定,过程中缺乏规范的监控程序,事后也鲜有及时的政策评估,由此而经常导致政策制定的盲目性和实施的随意性共存的情况,最终也影响了政策的可持续性。
3、在社会管理的理念上,要实现由“统治”向“治理”的转变
在实施对社会管理方面,传统的观念是“统治”,即政府包揽所有的社会事务职能,这种观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统治是政府凭借公共权威,运用行政命令和行政手段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的过程,统治的主题是单一的,只能是政府;统治的权力运行是单向度的,总是自上而下的;统治的手段是强制性的。“治理”是国家和社会在认同和合作的基础上,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它既可以是公共机构,也可以是私人机构,还可以是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合作;治理的运行是多向度的,它是一个上下所有互动的管理过程;治理的方式主要通过合作、协商、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治理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公共利益,达到有效和成功,亦即“善治”,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互助合作的良性互动关系,以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从“统治”向“治理”的转变实际上是一个国家权力向社会回归的过程,是一个还权于民的过程。
4、在社会管理职能上,实现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或是从政府包揽向能促型政府转变
要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化为一种稳定的制度功能。把政府的职能真正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而且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切实解决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改变政府以往介入市场过多的“越位”和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越位”,使自身公共管理职能得以强化。同时要强化社会参与和自我管理能力。
5、在社会管理方式上,实现由行政手段向法律和经济手段的转变
首先,政府要通过推动立法、制定法规、规划、宏观调控、监督检查、信息引导等手段,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对社会自身无力解决的利益矛盾和冲突进行仲裁和协调,使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成为服务者、协调者、干预者。当前要对政府管理社会的体制和流程进行再造,着重构造三大体系。一是构建战略规划体系。一个现代公共服务性政府首先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站在全局的、整体的高度,找准定位,明确提出今后发展的战略模式、战略重点、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规划,以落实发展的理念和战略。二是要构建政策制度体系。一个现代化的政府必定是一个制度资源富足的政府,具有制度的效率才能促进持续的发展。要做到在规范市场行为的同时,有效地约束和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并要追求制度的组合效益,形成相互配套衔接的政策制度体系。三是要构建工作运行体系。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相制约的权力运作机制,构建新的政府工作运行体系,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做到决策机制确保民主、科学,执行机制体现规范、高效,监督机制实现制约、有效。要扩大社会管理的社会开放度,增强社会透明度,提高社会参与度,建立健全听证、公示、评议、监督制度,形成民主化、多元化、制度化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其二,政府运用经济手段主要是为了提高公共服务的效能。在政府公共服务中引入市场机制,实现公共服务供给多中心的制度安排,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的必然选择。在公共服务领域,除涉及国际安全和必须由政府垄断的外,完全适合市场运作的应交给企业,不适合市场化的微利或无利可图的公益产品,应通过有效扶持政策,由非营利组织运作,既能减轻政府负担,又会促进公共服务产品的丰富低廉,改善人民福利。要改革政府对社会事业的管理体制,实行政社分开、政事分开,实行“国办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提供公共产品,发展公益事业,满足社会需求
6、按照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原则,加强民间组织能力建设
民间组织对于社会管理来说,具有“双刃剑”的作用。民间组织引导得好,发展得好,有利于发展市场经济,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其积极的作用就会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带来消极甚至破坏作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如何对待民间组织发展问题上有过争论,是“堵”还是“疏”,各有说法。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单纯去“堵”只是权宜之计,立足于“疏治”才能治本。这里的“疏”,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治理的一种方式,即强调用客观发展的方式去对待民间组织,因势利导,力争最大限度地发挥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并限制其负面影响。
要坚持培育发展与管理监督并重的方针,以民间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以提高民间组织能力建设为重点,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布局合理、结构分化、作用明显的民间组织发展体系,使民间组织管理逐步成为参与社会管理的有生力量。同时要建立健全民间组织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分级负责的管理体系,保证民间组织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壮大。
7、依靠社会力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
在我国城市社会转型和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中,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随之聚积到基层,依靠社会力量加强社会管理,已成为成是基层社会管理的必然选择。
8、加强社会政策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政策包括保证整个社会良性运行的制度型社会政策和针对弱势群体的补缺型社会政策。目前我国作为制度型社会政策还没有真正建立,处于部门分割、政出多门、缺乏整体性、前瞻性的研究、设计和制度安排,建立完整意义的社会政策需要一个长期努力过程,必须开始着手考虑。而作为针对弱势群体的补缺型社会政策——社会保障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利益,是社会的重要“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
9、加强民政理论研究
首先要研究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在宏观层面上指导民政工作的方向。理论研究要跳出现有的民政政策或法规等,从全局出发,抛开部门利益,以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长远战略为出发点。其次要研究民政管理,就是对民政的各项业务从管理的角度进行研究,在操作层面上指导民政工作,为民政工作的各项业务提供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具体来说,要把民政部门所承担的各项业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最后还要研究民政管理的工具。当前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公私合作、购买服务或服务承包等政府治理手段。要深入研究这些手段的优势和缺点,使其成为民政管理的有效手段。

参考资料:http://www.mca.gov.cn/redian/2006luntan/4.htm

『肆』 对民政工作的认识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精神,围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建设一支专业化、社会化的社会工作者队伍的要求,推进我市民政系统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根据省民政厅的安排部署和市委组织部资组通〔2008〕61号文件精神,现就我市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培训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培训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政府职能的转变,“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正在形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中央、省委、市委高度重视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要求我们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变革带来的深刻变化,实现工作理念、方式、方法的转变和创新。建立一支与资阳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对建设实力资阳、文明资阳、和谐资阳、绿色资阳,为多元化的群众需求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政部门在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工作任务,因此,加强对社会工作知识的普及和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势在必行。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结合我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对社会工作职业和民政部门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深受群众欢迎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民政社会工作者队伍。
三、宣传培训目的
通过宣传培训,推广社会工作理念,普及社会工作知识,使社会工作者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社会工作管理水平,推动全市民政系统社会工作职业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四、培训对象
从事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收养服务、社区建设、优抚安置、慈善事业、减灾救灾等社会服务的社会工作管理者和从业者,主要包括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民政行政机关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社会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民间社会工作机构从业人员以及社会工作志愿者等,重点是一线的社会工作者。
五、培训内容
社会工作知识培训,包括社会工作的主要理念、基本理论,社会学、社会工作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社会工作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等。社会工作实务培训,包括从事各类社会工作所需的专业能力、基本方法、实务操作技能等。社会工作管理培训,包括社会工作的政策研究,社会工作发展规划制定,社会工作资源整合,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管理等。
六、培训安排
从今年起,争取用2—3年时间,对我市民政系统社会工作领域的各类从业人员进行一次轮训。安排如下:
(一)做好今年全国首次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考试宣传发动工作,通过会上讲、登报,广播电视,网络和发文件等宣传发动,积极组织报名考试工作。
(二)举办一期社会工作师考试考前培训班(已在5月份举办)。邀请省民政干部学校专家老师到资阳集中办班,培训对象为报名参加全国首次社会工作师考试的人员以及有志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
(三)以会代训,在6月中上旬召开的全市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会上举办一期有县(市、区)民政局分管领导和人事科(股)长参加的社会工作知识培训班,邀请西南财大的社会工作教授和省民政厅社工处的领导作辅导。
(四)力争将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市委中心组学习内容,拟在8月份左右邀请全国社会学、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家作辅导报告。
(五)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培训,拟在今年适当时候,组织全市民政系统有关人员到省内参加培训和考察学习。
七、培训方式
坚持送出去培训与请进来培训相结合,部门培训与用人单位或民间组织培训、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可选择学历教育、办班培训、交流锻炼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和单位以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民政干部学校等4个省级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单位为依托,组织开展专业化、高水平的社会工作培训

『伍』 浅谈如何开展民政基层工作

1、筑牢抄学习第一基础。 2、践行“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 3、办好第一要事。第一要事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要把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共同利益、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4、落实好第一要求。一定要弘扬孺子牛精神,按照“治治病”的要求,把问题解决好,把“求真务实”作为民政工作的第一要求,落实在学习上,体现在工作中。 5、掌握第一信号。一定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把群众的呼声和意愿,特别是民政对象的呼声和意愿作为基层民政工作的第一信号。

『陆』 对加强基层民政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1、筑复牢学习第一基础。
2、践行“群众满制意”是第一标准。
3、办好第一要事。第一要事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要把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共同利益、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4、落实好第一要求。一定要弘扬孺子牛精神,按照“治治病”的要求,把问题解决好,把“求真务实”作为民政工作的第一要求,落实在学习上,体现在工作中。
5、掌握第一信号。一定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把群众的呼声和意愿,特别是民政对象的呼声和意愿作为基层民政工作的第一信号。

『柒』 民政干部怎样才能做好民政工作

必须始终突出为民解困的主题,而社会救助是民政工作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当前,社会救助正从对困难群众力所能及的救济,转变为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这一转变,体现着党对困难群众的关心,体现着为人民的责任,体现着全社会对困难群众生存权、发展权的尊重。我们要进一步做好各项救助工作,大力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努力构建一张对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起“兜底”作用的社会安全网,让他们都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有病能医,都能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做好这些工作,要转变观念,健全制度,加大投入,培养人才。关键的一点,在于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对群众倾注深厚的爱。要做一个有心的人,用心了解社情民意;做一个心重的人,把群众的事情看得比泰山还重;做一个心诚的人,诚心诚意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为群众服务。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民政工作都离不开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否则,将一事无成。我想,我们各地行政首长,也应该向总理学习,重视、支持民政工作,做一个优秀的民政工作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改善民生,才能切实担当起“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重担

『捌』 浅论如何做好基层民政工作

1、筑牢学习第一基础。
2、践行“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
3、办好第一要事。专第一要事就是坚持属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要把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共同利益、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4、落实好第一要求。一定要弘扬孺子牛精神,按照“治治病”的要求,把问题解决好,把“求真务实”作为民政工作的第一要求,落实在学习上,体现在工作中。
5、掌握第一信号。一定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把群众的呼声和意愿,特别是民政对象的呼声和意愿作为基层民政工作的第一信号。

『玖』 如何才能做好民政工作

必须始终突出为民解困的主题,而社会救助是民政工作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当前,社会救助正从对困难群众力所能及的救济,转变为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这一转变,体现着党对困难群众的关心,体现着为人民的责任,体现着全社会对困难群众生存权、发展权的尊重。我们要进一步做好各项救助工作,大力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努力构建一张对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起“兜底”作用的社会安全网,让他们都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有病能医,都能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做好这些工作,要转变观念,健全制度,加大投入,培养人才。关键的一点,在于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对群众倾注深厚的爱。要做一个有心的人,用心了解社情民意;做一个心重的人,把群众的事情看得比泰山还重;做一个心诚的人,诚心诚意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为群众服务。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民政工作都离不开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否则,将一事无成。我想,我们各地行政首长,也应该向总理学习,重视、支持民政工作,做一个优秀的民政工作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改善民生,才能切实担当起“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重担

阅读全文

与基础民政工作培训ppt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办春考培训学校 浏览:734
九江船员培训中心 浏览:5
台州绘墨艺术培训有限公司 浏览:207
非科级后备干部集中培训总结 浏览:419
东北舞蹈艺考培训机构 浏览:427
民营企业家培训班结业式 浏览:59
2017入党培训内容 浏览:828
顺德驾驶员培训中心 浏览:125
姜堰市三水培训中心网站 浏览:263
电动汽车维修培训视频 浏览:737
机关党务干部培训内容 浏览:423
企业培训为自己工作心得体会 浏览:512
线上培训工作 浏览:303
泉州舞蹈培训招聘 浏览:709
礼仪培训三年计划书 浏览:926
税务学校培训个人总结 浏览:508
专业技术人才初聘培训小结 浏览:980
是实验室设备安全培训 浏览:54
北京砂锅米线培训学校 浏览:127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建议 浏览: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