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做好企业员工培训的工作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企业如何做好员工培训工作
很多企业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精力,把员工培训工作开展的轰轰烈烈,但结果却发现:员工抱怨培训价值不大,培训走形式。
这让培训负责人和管理者都困惑不已。
发生这种情况,除了培训工作与企业战略、制度不协调外,忽视培训中的关键细节,也会让培训功亏一篑,效果差强人意。
这些细节主要包括:培训调研没有抓住人员真正需求;培训实施过程缺乏对现场有效控制;培训结束后没有后续跟踪应用。
第一、培训调研——没有抓住人员真正的需求
培训调研是许多企业经常做的,但依据调研开展的培训,很多时候依然达不到学员要求,学员抱怨很大。
这主要是因为,调研中的关键细节被忽视,调研的只是一些表面问题。
许多企业培训调研时,往往是把设计很简单的调研问卷一发,任职者直接填写上交,组织者进行汇总后就成了培训需求,这样草草而就的调研随意性很大,人员真正的需求并没有调研出来。
另外,培训组织者也知道人员需求的大体轮廓:如干部缺乏管理知识,工人缺乏技术,但到底缺乏哪些技术,缺乏到什么程度,却不是很清楚。
经常是人员自己提要求,上报课程,培训组织者没有充分核实考察就安排。
这样就导致调研的培训需求失真,培训效果也就差强人意。
因此,只有充分重视调研中的关键细节,才能调研出真正的培训需求。
这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调查人员应该掌握什么,二是调查人员真正缺乏什么。
两者共同作用,真正的需求就会找出来,而虚假的培训需求也会有效剔除。
调研人员应该掌握什么,需要从企业战略、岗位需求入手,这需要对知识内容进行分类、分级,要了解人员应该掌握什么知识技能;还要了解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
这其中每步都可以继续细分。
如人员应该掌握的知识可以分为知识、技能等大类,知识可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等;技能也可分为操作技能和通用能力等。
人员对各类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是初步了解、基本掌握还是完全精通等等。
通常来说,对本岗位应用的关键性知识应该做到精通,对于相关岗位或上下游的知识,做到掌握或基本了解就可以了。
如销售人员必须精通销售知识。
而掌握了策划知识,了解了生产、物流知识,就会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通过对人员的知识进行分类分级,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培训,必须精通的知识需要培训,需要掌握的知识可以通过辅导、交流等形式获得,而了解性的知识可以通过自学、观摩等形式就可以了。
了解人员欠缺什么,除了对照应该掌握的知识标准,逐一比较分析之外,还需要了解人员绩效差距、主要问题在哪里?这其中,人们很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认为绩效差就应该赶紧培训。
事实证明,培训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很多人绩效不高,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由于知识能力欠缺,而是因为态度或其它原因所致。
而许多问题,如流程、激励等并不是培训所能解决的,越培训可能越糟,这时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可能是改变激励方式或改变流程。
需要注意的是:调研培训需求要以任职者和上级主管为主,而不是培训调研人员闭门造车想出来的。
这主要是因为:对具体岗位,任职者和上级是行家,他们对岗位了解最深,岗位需要什么,缺什么他们自己最清楚,而上级在场,可以对人员需求进行有效的补充;也能避免人员盲目提要求的状况。
而培训调研组织人员主要起到设计调研标准、组织调研、辅导汇总等的作用。
第二、培训实施——缺乏对现场的有效调控
培训现场实施是很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一个细节,许多培训组织者往往认为;讲师请来了,学员也来了,都准备好了,培训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因此放松了对培训现场的调控,甚至在培训过程中都不亲临现场。
殊不知,培训现场实施也是暗流涌动、问题多多,这时的工作不到位,也会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培训实施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出现跑题偏题、人员不认真听讲、进进出出、冷场、尴尬局面,更有甚者会出现讲师被轰下场,培训中途失败的情况。
培训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是许多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
培训内容与学员不匹配:内容与学员不匹配就容易出现上述问题,培训内容过深,学员听不懂;培训内容太浅,学员会不以为然;内容不适合公司,学员感觉中听不中用,浪费时间等。
这些情况的出现,通常是由于调研不仔细或者是讲师准备不足所致,这时,学员便出现茫然、不屑、交头接耳甚至离场等情况。
培训形式与学员不匹配:有些讲师培训内容虽然实用、有价值,但讲课形式呆板、照本宣科,结果讲的学员昏昏欲睡。
这主要因为讲师没有掌握成人学习特点,把好内容给讲砸了。
另外,也有一些企业人员不主动,不爱抛头露面,对讲师活动不配合等,也会导致培训出现冷场。
讲师或学员态度、风格有问题:由于一些讲师的讲课态度不好,高高在上,故意炫耀甚至出现不当言语举止时,就很容易让学员厌烦、看不惯,导致讲师与学员之间出现对立;或者学员由于种种原因,本身就比较有情绪,把火撒在讲师身上,有意刁难讲师,让讲师下不来台,培训过程中就会出现比较尴尬的局面。
因此,作为培训组织者,应该高度重视培训现场这个细节,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学员反应中及时觉察问题,积极听取学员意见,分析各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与讲师协调改进,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培训组织者还要注意培训不能偏离主题,当学员讨论偏题时,培训组织者要及时出场,把议题拉回到预定的轨道上来。
另外,培训组织者要积极配合讲师,尤其是冷场时,要采取带头参与活动、复述讲师要点、适当提问等形式与讲师互动,帮助讲师把气氛搞好,让培训活跃起来。
在培训休息时间,培训组织者也要把学员的反应透露给讲师,让其适当调整授课方式或内容等。
当然,与学员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采取私下交流谈心等形式,让一些学员放弃其成见,积极配合,让培训能够积极进行下去。
第三、培训结束——缺乏培训的后续跟踪应用
在培训结束后,许多企业往往都会进行培训评估,但却没有真正跟踪其效果。
时间一长,参训人员就很快把培训的知识遗忘到脑后,培训的作用就会逐渐消于无形。
培训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局,主要是因为:忽视了培训应用这个关键性细节。
培训完成后,培训组织者就撒手不管了。
培训内容有没有用到实践上?培训有没有起到相应价值?没人管没人问。
这样,缺乏相应的培训应用保障措施,缺乏相应的监督检查,虽然花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但培训的效果仍旧会大打折扣。
因此,重视培训应用这个细节,把培训过的知识真正应用到工作当中,这样培训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否则,培训现场热烈激动,培训过后无形无声,培训就成了一场场没有太大价值的做秀,起不到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
如何开展培训应用呢?首先需要让学员重视这件事,其次要让学员养成应用新知识的习惯,通过几方面的配套措施,多管齐下才行。
要让学员重视,与培训评估有效结合必不可少,要通过考试、现场测评、操作检验等手段进行考察,并且把评估分数与学员的考核等挂钩,而不仅仅是走过场,这样促使人员在培训中把知识技能学好。
同时,让学员拿出落实培训内容的具体措施来,如让学员写下培训后的心得、感想,这样培训完毕后,上级主管和培训组织者就可以根据学员的实施措施检查监督。
培训结束时,培训组织者需要和企业相关人员,按照培训的内容,改进、完善现有的工作方法、流程等,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知识库,这样学员就能够按照新的方式来工作,培训知识就在潜移默化中应用到日常工作。
培训结束后,培训组织者需要按照不同的课程,设定不同的跟踪检查措施,并协助部门主管进行检查,看看培训内容有没有真正落实。
另外,针对关键性、非常重要的课程,还可以将学员掌握和应用情况与考核挂起钩来,强化人员的行为,这样效果会更佳。
总之,培训过程中细节无处不在,尤其是关键性细节,如果忽视了,就会造成准备充足,但最终功亏一篑的结局。
因此,高度重视培训中的细节工作,把培训工作做的尽善尽美,培训才会真正带来高价值,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② 浅谈如何做好企业统计工作
应该看到:我们许多公司、企业,由于企业领导不善于运用统计方法来对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细致、科学的分析,造成公司(企业)经济活动的原始记录不全面、不准确,许多重要的经济、质量、成本、生产等各方面都缺乏准确的记录,导致企业各种经济数据失真、造假,在管理上只能看到结果,不能分析其原因,不能描述过程的状态。不能通过数量分析来揭示问题(或称矛盾)的内部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趋势。成为导致许多企业没有劳动定额和消耗标准,管理混乱,费用失控,经济效益低下的关键所在,导致在管理措施上只治标、不治本,在经营上感情用事,盲目决策、瞎指挥。使公司(或企业)的管理水平长期低下、粗放;抓管理始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可以说切实加强公司企业的统计工作,发挥统计分析的作用,已经成为解决上述诸多矛盾的一个突破口,成为改进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完善经济核算、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利润水平,实现管理全面升级的一项基础性的基本建设。因此,我要大声呼吁:要大力、切实加强企业的统计工作。
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统计资料是企业制定经营计划,进行科学的经营决策的基本依据,统计核算是加强产品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完善企业经济核算的重要手段。统计数据,是企业制订劳动定额、产品消耗定额和经营计划的基本依据和基础,统一管理统计数据资料,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统计信息传递系统,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完善监督考核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根据《中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山东省统计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具体实际,对如何进一步做好统计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全面加强统计工作,配齐统计人员。公司应在综合部门设立一名专职综合计划统计人员,负责组织全公司综合计划统计工作,侧重做好员工出勤、劳动工资、绩效考核、安全生产和经营计划完成情况的统计工作。负责组织指导各车间、各部门的业务统计,统一管理各种统计报表资料,开展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工作。各部门和生产车间原则上应配备兼职统计人员,兼职统计必须以统计工作为主兼做其他业务,全面完成部门和车间的统计工作。其中:由于经营部门承担着从供方——企业——到顾客价值链(或称供应链)的管理业务,因此,必须配备一名有专业能力和水平的专职或兼职计划统计人员。
2、由综合统计统一管理、发布各种统计数据。今后一律由公司综合统计承担对外(对政府、对新闻单位、对企业)提供统计报表资料的任务,不准数出多门。其他部门非经综合计划统计同意,不准对外提供统计数据资料。今后公司对部门工作进行考核、检查、评比和总结,原则上一律以综合计划统计提供的数据为准。当业务统计与综合统计发生矛盾时,应查清事实,协调解决。对不能协调解决的,必须维护综合统计的权威。
3、提高统计工作的时效性和权威性。公司综合统计有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山东省统计管理条例的要求,独立的向各部门、各车间进行统计调查,查阅各种文件、各种原始凭证,业务凭证和有关的票据,收集各种统计信息资料。各部门、各车间应积极予以协助配合,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刁难、推委、搪塞和拒绝。为使公司综合统计人员全面了解生产经营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综合计划统计人员有权列席参加生产经营方面的有关会议,包括生产经营调度会议,经济核算会议,经济活动分析、质量分析会议,生产经营计划会议等。
4、综合统计人员,应根据企业管理的实际和领导的要求,在公司内设计一套综合反映企业采购、生产、质量、消耗、营销、仓储和效益情况的内部报表,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全面的向总经理提供统计报表资料,完成各种统计调查、统计分析任务。指导各车间、各部门的统计业务工作,培训指导各车间、各部门的统计人员。定期公布企业生产经营、质量目标和绩效考核的数据,开展统计分析核算,运用统计监督,为公司领导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5、建立强有力的统计信息网络。为在不增加非生产人员的前提下,做好企业的各项统计工作,建议由车间班组长兼任生产统计;由产品质检人员兼任质量统计;由仓库库管员兼任仓库统计;现将各部门、各车间统计的主要职责确定如下:
1)车间统计:主要是生产、消耗统计;负责产品品种、产量、产值、质量、生产进度的统计和产品质量的核算;负责原材料、燃料、设备、动力消耗的统计及单位生产成本、车间生产成本的核算;负责对工人出勤、劳动工时、生产定额、设备利用完成情况的统计。
2)业务部门统计:主要是采购和库存的统计,负责公司原材料、燃料、设备、零配件和外协配件等生产用或非生产用物资采购、供应、调拨、库存的统计、记录和核算。主要负责采购合同订货数量、价格、金额、合同执行情况、货款结算情况的统计与核算;负责公司产品销售量、销售额的统计与核算;负责营销广告发布数量、广告发布费用的统计;负责建立产品用户调查档案和客户档案;
3)质量部门统计:主要是产品质量的统计;负责公司产品质量、原料利用率、产品合格率、返修率的统计与核算;负责公司质量目标、质量指标及质量计划执行情况的统计和记录;负责原材料、产品及零部件质量检验检查情况的统计和记录,通过统计掌握产品质量问题的分布、原因,描述和监控产品在不同生产工序的状态。为加强和改进质量管理、制订纠正措施提供依据。
4)财务部门统计:主要负责成本和采购价格的统计;做好公司大宗原材料采购的价格统计、价格数据的收集和比价、询价工作,结合会计报表,进行产品生产成本、消耗费用、原料采购价格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统计与控制;负责公司企业资产、负债及营业外收支情况的统计。
总之,各车间、各部门应根据上述统计业务,建立有关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内部报表制度。
6、各级领导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与支持,确保统计人员有足够的时间从事统计工作,为统计人员提供必要的业务学习、培训机会与条件,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性,以确保统计工作的连续性。把各车间、各部门统计工作完成的怎样,作为考核车间、科室全年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不能按时按要求完成统计工作的,部门负责人、车间主任个人不得评为先进、模范。
采纳哦谢谢
③ 员工培训的内容,越详细越好!
对于企业而言,培训实质上是一种系统化的智力投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培训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培训有利于企业加强自身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培训能够提高企业自身改革和创新的能力;培训是企业吸引人才、培育人才和保留人才的重要手段。对个人而言,培训是员工本文从员工培训的概念着手,分析了员工培训需求,探讨了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方法设计,优化设计了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的流程,得出了企业员工培训改进策略,总结了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设计影响因素,运用科学的设计方案,有效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理论依据。
一、员工培训的概念
培训是企业有计划地实施有助于提高员工学习与工作相关能力的活动。这些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或对工作绩效起关键作用的行为。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则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和发展的需要,为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政治理论、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常识等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教育与训练活动,从而使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价值观念等有所改变,使他们在现在或将来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表现达到组织的要求,并发挥最大的潜力以提高工作绩效。伴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和发展,人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局限性总要受到实际工作的挑战,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往往难以有效地扮演好各自的职业角色。为保证自己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人力资源的优势,提高经营管理效益,就必须对本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二、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在企业培训的过程中,培训需求分析是设计培训项目、建立评估模型的基础。培训研究表明,企业组织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需求分析:组织、工作任务和个人。
从组织角度进行培训需求分析,通常可以了解实现企业目标需要的技能、企业人力资源的供需情况、竞争对手等情况。
从工作任务的角度入手,需要确定哪些是重要任务,哪些是属于在培训过程中必须加以强调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
工作分析时,调查者必须了解做好一项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知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实的信息:程序性知识指有关技能和解决问题过程方面的知识。技能则指正确自如地做好工作的能力,实际是一种心理能力,在企业实践过程中,主要与工作绩效标准有关。能力是指做好工作所必需的认知能力。能力的形成是以知识为基础的。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分析人员如果已经了解到做好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了解到工作中包含哪些主要任务,那么就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寻求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据此进行培训项目的设计。在实际情况中,找寻任务要求和履行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的对应关系显得特别有意义。
如果从个人角度来进行需求评估的话,分析人员应该关注以下两个问题:企业中谁需要培训?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企业中的绩效评估实践及反馈机制能够帮助分析人员了解企业中的哪些员工需要接受培训,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另外还可以从研究员工的学习动机的角度来了解培训需求。调查培训需求时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如观察法、调查问卷法、面谈法、阅读技术手册和记录、访问专门项目专家等。由于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公司借鉴竞争对手的培训模式来制定适合自己工作发展的培训类型。
三、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的流程优化设计
(一)整理学员出勤情况(成绩资料建档)
统计出席人员及原因,分析参加者的成绩并通知其主管,对完成课程的学员建立资料档。(二)分析课程评估表
对讲师及学员的评估意见加以分析,一方面给予讲师回馈建议,另一方面作为课程设计的改进参考。
(三)撰写课程实施报告
对于课程的规划、执行方面所发生的状况,进行整合性的分析与检讨,提出综合报告。
(四)训练后访查学员
在训练结束后二周内,抽样访查参加学员,追踪其对参加训练的印象及可应用程度。
(五)应用跟踪
在训练后一周内,整理出课程精华摘要,通知各学员的直属主管,以利于主管对学员受训后的应用跟踪。
(六)召开课程检讨会议
针对课程规划、执行及追踪相关人员的意见统计做全盘检讨,以利于行动展开及往后改善。
四、企业员工培训改进策略
企业员工培训改进,就是对培训工作进行追踪、总结和改进。培训改进的流程如下:
(一)追踪训练后的行动计划
对训练时学员所承诺的行动计划,于事后追踪其执行成效,并给予协助及回馈。
(二)追踪配合单位改善行动
对训练时学员提出改善建议及要求相关单位配合的行动计划,加以追踪并掌握状况,将有助于管理改善。
(三)抽样访查直属主管
以抽样方式访查主管的看法与积极性建议,有助于提升训练质量。
(四)对高阶主管的建言
根据参与训练学员的态度及意见,对上级单位做出改善建言。
(五)研讨资料的整理
对研讨资料进行有效整理,并扩大流传范围,或作为自我学习教材,将便于训练效果延伸。
五、企业员工培训方案评价设计影响因素
培训的成效评估和反馈是不容忽视的。培训的成效评估一方面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另一方面是对培训工作的总结。选择什么样的设计取决于几种因素。在大多数情况下,决定恰当设计的因素之一是,能不能得到评价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结果的合适的数据。因素之二是对工作环境的现实考虑。评价设计越复杂,实施评价的成本就越高(有效性就越大)。另外,还要考虑对照组的获得、随机抽样的难易程度、消除学习之外的其它因素的影响等。如果设计不够理想,那么人力资源开发的专业人士在做出选择时要掌握好如何平衡的问题。
参考资料:http://hi..com/jinleitufei/blog/item/11cf3e3c43c07f3697ddd8e5.html
④ 我们是做培训的,一直都是用的电子表格记录学员资料,查询的时候太麻烦了,大家都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还电子表格记录资料啊,不说查询问题,数据存储到本地可很不安全呢,楼主也不怕内电脑哪天崩溃呀!容21世纪都是信息化时代了,用软件管理学校已成必然,节省了时间工作效率也大大得到了提升!我们学校跟着时代走早就换了艾学通管理软件啦,工作接触到的学员、老师、教务、行政等等都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流程化管理的,楼主可以网络了解一下,说了这么多记得采纳我
⑤ 浅谈如何做好安全培训学员管理工作
一、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只有通过对广大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才能使广大职工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才能使广大职工掌握更多更有效的安全生产的科学技术知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分析许多建筑安全事故,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关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技能不强,这些都是没有搞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后果。
二、进一步完善建设系统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基础建设,建立完善各层次人员的培训考试题库,编写各类别、各层次建设安全生产培训教材。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
(一)积极会同宣传、新闻等部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宣传建设系统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措施和做法以及安全生工作先进典型和经验,使全体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科学知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自觉地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形式,加强成建制培训,探索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农民工培训方式,提高农民工安全操作基本技能以及安全防护救护的意识和知识水平。
(三)要通过举办学习班、研讨班、培训班、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对安全监管机构人员、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自觉性。
四、安全教育的内容随实际需要而确定
(一)对学徒工、实习工的入场三级安全教育重点是:一般安全知识、生产组织原则、生产环境、生产纪律等。强调操作的非独立性,对季节工、农民工的三级安全教育以生产组织原则、环境、纪律、操作标准为主。对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和安全管理干部,以提高政策水平,熟悉安全技术,劳动卫生业务知识,尤其是安全生产方面的职能、任务以及如何管理,地区、行业事故概况、特点以及应吸取的教训等。
(二)把安全知识、安全技能、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安全法规、强制性标准等作为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按照使员工具备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三阶段进行。
(三)结合施工生产的变化,适时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包括季节性安全教育、节假日加班加点职工的安全教育、突击赶任务情况的安全教育。
(四)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安全管理干部,主要是提高政策水平,熟悉安全技术、劳动卫生业务知识,尤其是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职能、任务以及如何管理;地区事故概况、特点以及应吸取的教训等。
(五)采用新技术,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推行新工艺前,应对有关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技能、意识的全面安全教育,激励操作者实行安全技能的自觉性。
五、加强教育管理,增强安全教育效果
安全、教育、劳动、技术等多部门配合进行,教育内容要全面、重点突出、系统性强,抓住关键反复教育,反复实践,养成自觉采用安全操作方法和遵守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的习惯。
六、建立经常性的各类人员安全教育考核制度,进行各种形式,不同内容的安全教育,都应把教育的时间、内容等清楚地记录在安全教育记录本或记录卡上,考核成绩要记入员工档案。
总之,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各级领导都要高度重视,工作要重实效,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在工作中我们要及时总结交流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形式,进一步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⑥ 怎么记录并统计员工培训计划和培训记录
一般情况下员工培训会是用在线培训系统平台,在平台上可以系统科学的制定并统计培训计划和记录。一般在线培训系统包含以下功能:
1)知识管理:企慧通网络培训系统建立在企业内部职工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分享个人经验。积累课程课件等等资料,归整到这一模块下
2)考试管理:企业通过该模块单题导入、批量导入课程相关考核试题,组成试卷发放给职员考试,可发放课程考核、季度考核等评估考试场次。
3)培训管理:培训分为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这一模板为线上培训提供培训需求收纳、制定培训计划,开展培训课程等
4)线下培训:当线上培训方案临近实施结束期,可制定线下当地培训,将线上培训评估出来各个不同层面或技能不足的职工进行线下培训。
5)实时课堂:此模板开展在线1对1或1对多线上面对面教学,可沟通可互视的课堂
6)调查问卷:可在培训前向职员们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培训前职工情况,或是在培训期间收取培训使用反馈等等。
7)考核测评:该模板对考试进行测评,与调查问卷有异曲同工之妙
8)积分管理:系统平台可制定积分制度,用积分可直面查看职工们的平台使用情况及使用积极性,增加数据可视性。
9)统计分析:查看前面使用的模块数据信息,在这个模块归整成统计图表形式
10)系统管理:在此模块可调整平台banner图、公告通知、考试须知、每日一题等等。调整公司组织架构,人员组成及职员用户与用户权限等等。
⑦ 全国统计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哪做的好
要统计局问问
统计业资格考试管理办
家统计局 2007-06-20 10:19:50
、统计业资格考试家统计局领导由省级民政府统计机构组织实施由县(或市)级民政府统计机构具体承办
二、统计业资格考试实行家统计局统教纲统命题、统间、统考务规则办
三、省级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统计业资格考试考点设定;试卷印制;试卷封装封面、阅卷登记表、考场记录单设计与印制;组织阅卷绩登记造册等工作
四、县(或市)级民政府统计机构承办统计业资格考试报名、考务组织绩通知等工作
五、统计业资格考试于每9月份第三星期公举行每门科目考试答题间120钟考试承办机关应事先公布考试纲、考试报名条件、报考办、考务规则、考试具体间及点等
六、考试承办机关应做报考员资格条件审查工作印制并向符合条件员颁发《统计业资格考试准考证》《统计业资格考试准考证》基本内容应包括姓名、照片、效身份证件号、考试类别、考试期、考试点、考场号、座位号等
七、考试进行前考试承办机关应根据本办考务规则要求确定主考、监考员编排考场制定具体考试安排做考试准备工作
八、考试工作员要严格执行考务规则考场纪律严禁利用监考或事考试工作便泄露试题或考舞弊提供条件考试主考、监考员要各司其职保证考试顺利进行
九、要实行考试巡查制度考试期间各级民政府统计机构要加强考场巡视检查
十、考试结束考试承办机关要立即按规定封装试卷指定专送交考试实施机关阅评
十、考试发现应考员违犯考场纪律行监考员应按规定采取相应措施情况实记入考场情况记录单情节严重或其异情况要及报告主考员或考试承办机关、实施机关按规定予处理
十二、考试实施机关要立试卷阅评工作组制定阅卷、登工作规程并按工作规程要求组织阅卷绩登记工作
十三、统计业资格考试满10060合格阅卷要严格执行统标准答案评标准任何擅自更改异议或发现异试卷应报告考试实施机关负责解决
十四、试卷阅卷、绩登记工作须于自考试起30工作内完并应试卷、阅卷登记表考场记录单等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妥善封装、保存
十五、考试实施机关考试阅卷、绩登记工作完应考试绩交由考试承办机关于10工作内通知考
十六、全统考试前月家统计局通机要文件渠道向省级民政府统计机构提供试题省级民政府统计机构试题要妥善接收、保管并依印制试卷考试结束家统计局向省级民政府统计机构提供试题参考答案
十七、统计业资格考试属于家级考试考试实施机关承办机关要指定专按家关保密规要求承担试题、试卷接受、保管、印刷、运输等工作
十八、省级民政府统计机构印制试卷应按《印刷、复印等行业复制家秘密载体暂行管理办》要求办理《家秘密载体准印证》持《家秘密载体复制许证》定点复制单位印制向印刷厂提交印刷试卷清或软盘要严格交接手续
十九、自统计业资格考试试题考试结束试题保密期限考试结束试题自行解密
二十、各要严格做试题保密工作严格掌握接触试题员范围发泄密问题要按家相关律规规定追究关员责任
二十、要维护考试权威性加强考试规范性各级民政府统计机构要加强整考试工作管理、监督检查
⑧ 如何做好企业统计员工作
1、全面加强统计工作,配齐统计人员。公司应在综合部门设立一名专职综合计划统计人员,负责组织全公司综合计划统计工作,侧重做好员工出勤、劳动工资、绩效考核、安全生产和经营计划完成情况的统计工作。负责组织指导各车间、各部门的业务统计,统一管理各种统计报表资料,开展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工作。各部门和生产车间原则上应配备兼职统计人员,兼职统计必须以统计工作为主兼做其他业务,全面完成部门和车间的统计工作。其中:由于经营部门承担着从供方——企业——到顾客价值链(或称供应链)的管理业务,因此,必须配备一名有专业能力和水平的专职或兼职计划统计人员。
2、由综合统计统一管理、发布各种统计数据。今后一律由公司综合统计承担对外(对政府、对新闻单位、对企业)提供统计报表资料的任务,不准数出多门。其他部门非经综合计划统计同意,不准对外提供统计数据资料。今后公司对部门工作进行考核、检查、评比和总结,原则上一律以综合计划统计提供的数据为准。当业务统计与综合统计发生矛盾时,应查清事实,协调解决。对不能协调解决的,必须维护综合统计的权威。
3、提高统计工作的时效性和权威性。公司综合统计有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山东省统计管理条例的要求,独立的向各部门、各车间进行统计调查,查阅各种文件、各种原始凭证,业务凭证和有关的票据,收集各种统计信息资料。各部门、各车间应积极予以协助配合,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刁难、推委、搪塞和拒绝。为使公司综合统计人员全面了解生产经营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综合计划统计人员有权列席参加生产经营方面的有关会议,包括生产经营调度会议,经济核算会议,经济活动分析、质量分析会议,生产经营计划会议等。
4、综合统计人员,应根据企业管理的实际和领导的要求,在公司内设计一套综合反映企业采购、生产、质量、消耗、营销、仓储和效益情况的内部报表,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全面的向总经理提供统计报表资料,完成各种统计调查、统计分析任务。指导各车间、各部门的统计业务工作,培训指导各车间、各部门的统计人员。定期公布企业生产经营、质量目标和绩效考核的数据,开展统计分析核算,运用统计监督,为公司领导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5、建立强有力的统计信息网络。为在不增加非生产人员的前提下,做好企业的各项统计工作,建议由车间班组长兼任生产统计;由产品质检人员兼任质量统计;由仓库库管员兼任仓库统计;现将各部门、各车间统计的主要职责确定如下:
1)车间统计:主要是生产、消耗统计;负责产品品种、产量、产值、质量、生产进度的统计和产品质量的核算;负责原材料、燃料、设备、动力消耗的统计及单位生产成本、车间生产成本的核算;负责对工人出勤、劳动工时、生产定额、设备利用完成情况的统计。
2)业务部门统计:主要是采购和库存的统计,负责公司原材料、燃料、设备、零配件和外协配件等生产用或非生产用物资采购、供应、调拨、库存的统计、记录和核算。主要负责采购合同订货数量、价格、金额、合同执行情况、货款结算情况的统计与核算;负责公司产品销售量、销售额的统计与核算;负责营销广告发布数量、广告发布费用的统计;负责建立产品用户调查档案和客户档案;
3)质量部门统计:主要是产品质量的统计;负责公司产品质量、原料利用率、产品合格率、返修率的统计与核算;负责公司质量目标、质量指标及质量计划执行情况的统计和记录;负责原材料、产品及零部件质量检验检查情况的统计和记录,通过统计掌握产品质量问题的分布、原因,描述和监控产品在不同生产工序的状态。为加强和改进质量管理、制订纠正措施提供依据。
4)财务部门统计:主要负责成本和采购价格的统计;做好公司大宗原材料采购的价格统计、价格数据的收集和比价、询价工作,结合会计报表,进行产品生产成本、消耗费用、原料采购价格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统计与控制;负责公司企业资产、负债及营业外收支情况的统计。
总之,各车间、各部门应根据上述统计业务,建立有关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内部报表制度。
6、各级领导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与支持,确保统计人员有足够的时间从事统计工作,为统计人员提供必要的业务学习、培训机会与条件,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性,以确保统计工作的连续性。把各车间、各部门统计工作完成的怎样,作为考核车间、科室全年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不能按时按要求完成统计工作的,部门负责人、车间主任个人不得评为先进、模范。
⑨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做好统计工作
1、认真做好各类凭证,获得第一手的资料;
2、能够设计调查表,搜集回企业需要的资料;答
3、对各方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作出统计分析报告,供决策部门使用;
4、做好每个月的统计报表工作。
(9)职工培训做好学员资料的统计工作扩展阅读: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条件,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反映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提高统计为决策服务的水平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统计基础工作的扎实程度决定着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程度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统计基础工作是上级统计部门评审统计数据质量的一项重要依据,也是国家统计局开展统计督察的一项重要内容。
现代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统计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统计力量,调整服务对象,建立适宜企业经营管理的统计体系,合理运用统计信息网络和现代化办公条件,统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积极适应现代统计工作的要求,标准、科学、高效的统计调查工作必将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