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情况
学校的硬件设施正在逐渐改善当中呢,相信等你进去了,很多设备都是回新的了;银行嘛到答是没有,银行ATM机还是有的,到时学校会给你发一行学校办的银行卡。健身房倒是没有,不过你可以自己多参加业余运动的,足球篮球之类的都是可以的。学校内部有校内网吧的。
林校的公寓楼1栋10层.1到5层男生 ,6到10层女生住.
每间房6个床位.(上下铺式),不过一般不会都安排忙..
最少我住的这几年都没满....最新最好的就这个楼了!
思源楼(女生楼)9层.都是女生的天下啦..一间房8个床位..大多数学校不会给安排都住满.
学生2号楼(我们都叫黄楼)男生楼.一间房6个床位.
干训楼 原来也是男生住的..不过去年.前年都没有住了.可能也有少数人住.(没有去过..不懂)
学生1号楼(旧的红砖楼)破啊....惨不忍睹..一间房8个床位(不过现在也是住6人)
❷ 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有哪些
全
面贯抄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趋势,整合优质资源,统筹规划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在全国选择300个管理规范、技术先进、技能
人才密集且培养成效显著的大型骨干企业,选择200所规模大、设施完善、特色鲜明,以高级工、技师为主要培养目标的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建立示范基
地。通过发挥企业和院校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提高企业职工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扩大各类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整体推进全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中文名
关于建立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通知
文件编号
劳社部函[2008]2号
发布时间
二〇〇八年一月四日
附 件
人才培养基地名额分配表
链接发不出来,你搜索“人才培养基地名额分配表”就是了
❸ 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的主要成绩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紧紧依托市场,围绕市场需求办学,在办学实践中,始终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建特技队伍、育特长学生、办品牌学校”的办学理念;二是坚持把学校办成“在全区有很大美誉度、在全市有核心影响力、在全省有重要地位的”办学目标;三是坚持“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服务三农、职教富民;适应市场、创新专业”的办学特色,走内涵建设之路,施强校发展方略,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应用型的专业人才,为促进地域经济的发展与腾飞作出了积极贡献。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质量是生存的根本。我校能紧紧把握发展机遇,紧紧抓住质量这个中心,强化内涵建设,大力实施“2223”工程。
1、确立两个定位:既办好各个层次的学历教育,又办好各种类型的短期培训班;既培养面向社会、走向市场的应用型人才,又着力培养能继续深造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2、实现两个转变:从单纯追求学生数量的增加和办学规模的扩大,转变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办学效益的增长;从单一追求办学条件的改善转变为办学水平的提高和服务功能的拓展。
3、实施两个重点:一是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一是毕业生就业和创业。
4、狠抓三项工程:以学生为主体,狠抓“素质工程”;以教师为主导,狠抓“师表工程”;以教学为中心,狠抓“质量工程”。
由于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明晰的办学目标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跨越发展,成果辉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由一所普通职校跻身于国家级重点职校行列,学校由一所农村职校挺进到现代化职校团队。 师资队伍的结构和质量,是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我校一直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加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采取“外部引进,内部培训,鼓励进修”等多种形式,努力培养一支“基础知识宽、专业技能精、教育理论新、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1、外部引进,师资来源“四源并进”。一方面,主动与科研院所、行业协会联系,聘请专家、教授加入我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和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二方面,与企业强化合作,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三方面,从优秀大学毕业生中招聘,补充新鲜血液。四方面,筑巢引鸟,种梧引凤,出台优惠政策,吸纳社会上高技能人才充实专业教师队伍。
2、内部培养,师资培训“四位一体”。一是统筹安排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出国培训、“四新”培训、国家、省、市骨干教师培训等项目,近三年,平均每年组织近70人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其中40多人参加省级以上培训,11人参加出国培训;二是所有的专业教师都经历了企业顶岗实践培训,从生产和服务一线带回大量经验;三是开展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有阵地、讲实效,通过不离校、不离职、不离岗的校本培训,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了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四是加强自我研修,让教师在自我研修中提高,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潜能。
3、鼓励进修,职业成长“四能并举”。我校以课程改革为动力,以专业建设为契机,鼓励教师加强业务进修,多方位为教师搭建成长、提高和发展的平台,逐步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教学业务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和课程改革能力,取得了“一师多能”的积极效果,实现了“四能并举”的发展目标。
4、建立机制,实施培养“四大工程”。实施“名师工程”,培养领军人才;实施“双师工程”,造就技师人才;实施“青蓝工程”,积蓄后备人才;实施“课改工程”,培养课改精英。同时借助于名师工作室平台,充分发挥高水平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学校成立了以李传珊、朱明松等南京市学科带头人领衔的“名师工作室”,建立起全校优秀教师间合作互动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5、教科研推动,加大教师自我发展力度。用三年,学校建立健全了相关教科研制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科研活动。学校有2位教师被聘为江苏省中心教研组成员,6位教师被聘为南京市中心教研组成员。学校研究完成国家级课题一项,正在研究省级“十一五”课题一项、市级“十一五”课题一项;有关教师参与研究国家级课题四项、省级课题一项、市级课题四项,三年时间,全校教师有216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在江苏省第四、第五届职业教育创意论坛中有9人获得一等奖,39人分获二、三等奖,学校连续两年获得江苏省优秀组织学校奖。2007年以来的江苏省技能大赛中,我校有6位老师获奖,而在江苏省三届创新大赛中,我校共有21名老师指导的学生创新作品获得一、二、三等奖。 我校认真贯彻实施《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坚持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课程改革为动力,由于全面推进力度大,全方位实施效果好,专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课程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紧贴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我校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坚持科研引领、专家指导,聘请行业、企业专家组成学校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科学规划,指导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发展。那时,我校有四大专业群13个专业:一是根据长三角地区机械、数控行业飞跃发展的态势,确立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龙头专业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二是结合本地区电子行业的需求现状,确立以电子应用技术为龙头专业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群;三是依据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市场趋势,确立以计算机应用为龙头专业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群;四是依据本地区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飞速发展的趋势及对高素质财会人员的迫切需求状况,确立以会计和电子商务为双龙头专业的经贸专业群。在这四个专业群中,重点建设好各龙头专业,做大做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群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树立精品意识,打造品牌专业,强化主干专业,由于加强专业建设的力度大,效果好,电子技术应用和机电技术应用两个专业均被认定为省级示范专业。
2、服务地方经济,开发特色专业。“天赐国宝 中华一绝”雨花石的主产地在南京六合,六合自古以来就是誉满海内外的“雨花石之乡”。六合雨花石产业已越做越大,当时在六合从事雨花石生产的企业和公司有200多家,加上个体工商户和在全国各地销售雨花石的代理商,总数超过1000家,年销售收入不下3亿元,从业人数超万人。此外,雨花石工艺品、首饰等加工产品的生产也渐成大观。为了擦亮“雨花石之乡”这块“金字招牌”,充分挖掘雨花石千百年来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用文化提升六合的雨花石产业,为六合区培植扶持龙头企业,开发深加工产品,把雨花石产业做成六合的特色产业、招牌产业和支柱产业,我校主动邀请南京市和六合区雨花石协会的领导和专家召开论证会,并与开发、生产雨花石工艺品的企业联合开办“工艺美术”(雨花石雕刻)专业,为雨花石产业提档升级并做大做强培养专门人才。
3、不断加大课改力度,课改工作稳步推进。我校以《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为指导,建立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健全了课程改革组织机构,成立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指导各专业课程改革团队的工作,划拨专款确保课程改革的经费需求。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坚持专家引领、科研先导,制定了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课程改革方案,坚持边实验边推广的原则,逐步深入。坚持深入市场调研,以市场需求定专业、以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整合课程内容,大力推行项目化教学、理实一体化等以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构建“三以一化”课程体系;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开设选修课,努力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职业素质的培养,确定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技能为特长的学生培养规格要求。文化课课改结合专业教育,突出“必须”和“够用”的原则,加强对学生文化素养培养。专业课课改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构建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实施项目教学法,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技能均有较大提高。
学校课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分获南京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成效一等奖,数学学科获得二等奖。2008年11月,我校成功举办了南京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现场会,为全市兄弟学校提供了鲜活的课程改革经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被认定为省课改实验点,2009年2月学校被认定为省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学校。
4、加强技能训练,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学校制定了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的制度及其管理办法,以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来激励教师、学生刻苦训练,提升技能水平。学校既高度重视省市级技能比赛,做到有赛必参并力争取得好成绩,同时又高度重视更多学生和专业教师技能水平的提升,明确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技能竞赛目标。近两年来,学校每年举办技能节,力求做到技能比赛覆盖到全校每一个专业、每一位专业教师和每一位学生,在校内形成“学专业、长才干、练技能、展风采”的良好氛围,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技能训练管理机制和选拔机制。当时三年,我校师生在省级各类教学、技能、技术创新大赛中获奖达69人次,在全市乃至全省产生了较大的反响。2007年,在首届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活动中,共产生六个一等奖,我校沈明老师指导学生设计的创新作品在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也是南京市唯一的一个一等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学校”称号。2009年,我校师生在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上,学生组的赵亚明、王凯一组选手获得电工电子类光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的一等奖,教师组的李家墅获得电工电子类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二等奖、孙书云获得电工电子类光机电一体化二等奖、郭发军获得机电类车工组二等奖,获奖的等级和人次在南京市的五个郊区县中位列第一。
5.扩大国际交流,提高学生成材规格。我校积极拓展办学空间,努力让更多的师生走出国门研修,提高就业质量和成才规格。近几年,我校先后选派了多名学生赴澳大利亚、日本留学深造,2007年,储竹云、宋文珊、章晓娟、郝晓燕、杨芳芳、陈红霞、焦慧等8名学生经过严格的心理测试、档案选调、个别面试等程序,考核合格后,到日本米有奇化成株式会社边学习、边工作。2008年,王蒙同学顺利通过雅思考试,远赴澳大利亚留学,成为南京市中职学生走出国门进行深造的第一人。 学校始终把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作为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学校对实训基地建设逐年加大了投入力度,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产教结合为模式”的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创建具有我校特色的集教学、培训、鉴定、产学研为一体的实习训练基地。
1、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升综合办学能力。作为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职业学校,在市、区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力度投入。机电实训大楼、电子实训大楼、多功能活动中心等相继建成。已建成两个省级实训基地——数控实训基地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的培训项目涵盖全校所有专业大类。还建成南京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六合经济开发区人才培训基地、六合区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基地等。各实训基地的实训实验设备设施配置齐全,数量足够,现代化程度高,与本地区企业所用的设备相比,达到了先进性和实用性的要求。
2、实训基地建设有特色,产、学、研做到了有机结合。我校的实训基地实施产教结合模式,使消耗性实训转变为生产性实训,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实训基地除具备教学、培训、生产三项职能外,还建成了劳动部门批准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具有全国、省、市技能大赛和技能鉴定相匹配的设备设施。06年我校是南京市高技能人才大赛的承办单位之一,08年、09年、10年连续三年承办了省技能大赛南京市选拔赛。实训基地的建设促使了我校办学理念、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日益更新和突飞猛进。
3、学校各专业均建有对口、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数已达16个,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制订实习计划,由实习单位安排有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负责学生实习工作,做到定岗位、定师傅、定期考核、定期轮岗。同时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选派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做好实习期间的管理和相关服务工作。建立学生实习管理档案,学校定期检查实习情况,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实习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实习工作的正常开展。学生实习效果优良,受到实习单位的一致好评。
4、校企合作,坚持产教结合。根据市场需求,学校与本地区多家企业联合办学,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实行“订单式”培养和“定向式”培训,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系,不断推动校企合作向“宽领域、多模式、深层次、紧密型”方向发展,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形成了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的“零距离”接触。企业为学生实习训练、就业创业提供平台,学校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双方互动双赢,互利互惠,充分发挥了育人功能。 学校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竞争力。
1、积极落实信息化建设。学校始终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另一重要因素,学校拥有设施先进、功能完备的校园监控系统、有线广播系统、校园通讯系统、校园局域网。
学校以创建数字化校园为目标,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建有质量较高的校园网系统,并建有校园网站,电信百兆光纤电信接入,千兆光纤主干,办公区支持万兆主干,千兆接入到桌面,网络终端数量与学生数比达到1:6以上,覆盖全校办公区、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运动区等。
学校共有计算机1200台,教师人均一台计算机(笔记本),100%能独立制作并开发多媒体课件,并能利用电子教室等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教学。
2、学校的图书馆是南京市合格图书馆,有馆藏纸质图书11.2万册,生均31册;电子图书3.9万册,生均10.8册;专业图书达52%,各学科均有配套的多媒体音像资料,阅览室座位达310个,有100座的电子阅览室,图书馆已成为师生的第二课堂和精神家园。
3、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体卫艺设施的投入,努力改善和增加学生的生活、活动设施,切实提高师生文化素养和健康水平。 在学校管理中,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职业学校管理规范》,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取得了显著的管理效益。
1、教学管理,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是建立健全了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工作校长全面负责,分管校长具体负责,形成了由教管处全面协调、各专业办侧重开展专业建设和管理的管理体制。通过教代会形成了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各部门责任明确、责权清晰、分工合作、精干高效,形成了整体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管理效果。二是强化教学过程管理。通过教管处、专业办等教学职能部门,健全和完善了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和监控体系。实行校行政人员每天教学巡视制,全天对教学情况进行监控。教管处、专业办、教研组、备课组全方位管理,确保各项管理工作落在实处。教研组、备课组每学期正常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教管处、专业办对教研组、备课组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记录,期末对教研组开展的教研活动进行量化打分,评选“先进教研组”和“先进教研组长”。每学期组织两次对教师的教学五认真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定期开展学生评教活动,期末依据过程管理记录,对全体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量化打分,评选“优质教学奖”。三是积极关注教师的成长,开展“校优秀青年教师”等评选活动,强化对名特优教师的考核管理,建立了教师业务档案。四是开展各具特色的校本研究,两周一次教职工大会集中进行专题校本培训,教管处、专业办根据各专业学科特点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活动。
由于强化教学管理,狠抓教学质量,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均逐年提高,那三年,毕业生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以上证书或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达96%,10%以上的毕业生取得两个以上相关证书。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85%左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到98%。
近几年,我校在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同时,下大力气做好综合高中的升学工作,对口单招考试本科上线率不断提高。2006年普通高校单独招生考试中,我校高三单招班200人参加考试,本科上线73人,上线率36.5%。2007年对口单招考试中,我校考生在600分以上的有23人,本科达线人数居全市第二,吕传来同学获得全省建筑专业第一名,石明霞获得全市旅游专业第一名。2008年对口单招考试中,综合高中251人参加考试,取得了本科上线人数、本科上线率、800分以上的高分人数南京市三个第一的佳绩。其中建筑专业的朱兵林同学、机电专业的涂玲玲同学分别以高考总分895分和835分的优异成绩分获南京市两个专业的状元。2009年在普通高校单独招生考试中,我校本科上线人数和上线率以及技能考试过关率再居南京市第一。
2、学生管理,重视职业素养的养成。学校能够依据管理与教育并重、管理与服务并重、管理与发展学生个性并重的原则,全面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中小学生守则》,规范运行三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了各种学生管理制度,努力通过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通过加强学校、家庭、社会联系,构建立体化德育工作网络。一是彰显时代特色,追求德育创新。把握时代脉搏,德育内容求新;贴近学生需求,德育形式求活;注重提高实效,德育管理求实;坚持科学态度,德育评价求精。在求新求活求实求精中,不断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二是立足学校实际,提高学生规范水平。学校坚持“示范引领、底线约束”的管理理念,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制定了《六合职教中心学生管理手册》,进一步明确学生行为规范要求,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和训练。学校组织开展了“五星级”(遵规守纪星、卫生健康星、学习竞技星、文明礼仪星、特色和谐星)班集体、文明宿舍、校园十佳、三创学生评选等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三是坚持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扎实开展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学生活动有载体,活动形式多样化。学校举办了广场书画大赛、教室文化大赛、课本剧大赛、班级排球对抗赛、演讲比赛、职校形象大使比赛、师生对话活动、校园歌手大赛、班徽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特别是2007年以来,我校开展的“教学做实践周”德育活动,践行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教学做实践周活动的开展,为同学们提供了向生活学习的实践空间。在教学做实践周的活动中,学生除了模范地遵守学校管理的各项规定外,还参与了学校规范管理、纪律管理、生活管理、环境管理,使学生以学校主人的身份参与了学校的各项管理,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得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自主能力、自律意识、劳动观念、服务意识、集体荣誉感进一步得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爱学校、爱集体、讲文明、讲礼貌在学生中蔚然成风。
3、后勤管理,强调服务意识的增强。学校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卫生防疫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和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学校财务、卫生、校园、基建修缮工程等管理的要求和规定,建立健全了各种后勤管理制度,努力从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为教育、教学、科研、生产、生活提供优质服务,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多年来,学校后勤服务工作一直深受广大师生员工的好评。学校被评为南京市绿色学校、学校食堂被也被评为南京市A级学校食堂。 学校广泛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与培养,把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与就业岗位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规范。学校重视学生“三创”能力培养,形成了组织健全、氛围浓厚、保障有力的“三创”能力培养体系和跟踪服务体系,学生既了解了专业内涵,养成了专业兴趣,又拓宽了就业领域。
1、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学校经过二十多年的积淀、发展,已形成了具有本校特点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那些年学校在秉承团结进取、自强有为的厚重文化的同时,积极倡导以“厚实”为核心的新一轮学校文化建设,打造具有职教特色的学校文化,学校成为省首批廉洁文化示范点。学校高度重视专业文化建设,教学区、实习区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学校课程建设突出对学生专业文化、职业道德等“软技能”的培养。班级管理注重与企业接轨,引进了5S管理等管理理念、管理方法。
2、加强“三创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校立足区域经济,依据六合区域经济特点和企业需求,弘扬“三创”的新江苏精神,植根本土经济,不断创新求变,在变化中求发展,在变化中创特色,实现了高质量办学目标。
学校重视学生“三创”能力培养,学校成立了“学生创业服务中心”,已建立“创艺手工坊、美园回收公司、快乐城堡影视放映中心、新起点网店、换换爱租赁中心、速新家电维修中心、伊乐洗衣中心、阳光天使报亭、青苹果视觉艺术工作室、极速地带网络服务中心”等10个服务项目,为学生开展“三创”活动提供了一个宽广的舞台。学校还组建了各类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创业实务培训和勤工俭学实践活动,培养了一大批有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毕业生,有多名学生被表彰为省“三创”先进个人,有众多毕业生走上了成功创业之路,学校荣获南京市首届“三创”主题德育活动荣誉奖。 学校非常重视社会培训工作,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两轮驱动,比翼齐飞”的发展战略。几年来学校围绕职教富民主题,主动适应、服务六合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两个率先”,科学配置职教资源,坚持面向市场,以职教富民为己任,服务农村、服务企业,不断拓展培训空间,适应各类培训对象的需求,积极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做好各级各类培训工作,分别与区农林局、区劳动局、区民政局、区中小企业局和区商业局签订了培训合作协议,深入广泛地开展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致富工程培训、城市新市民培训、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等,取得较大的成绩。年培训3766人次,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年均600人次以上。我校还积极倡导成立“一校百村合作组织”,加强校村的合作与联系,实行职业教育与村组、村民的有效对接,充分发挥职教服务“三农”的功能,实现职教富民的目标。由于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学校荣获南京市劳动力转移先进单位、南京市“促就业、助致富”培训工作先进集体,还被认定为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定点培训基地,国家职业技能培训考核站。
我校还是南京市经济协作办公室对口支援处的办学点,在办学实践中,实行东西挂钩,横向联合,招收陕西省商洛市的优秀贫困学生,进行教育扶贫,班级定名为“宁商春晖班”。自2002年以来,经过学校的培养培训,已有多批次的陕西籍学生走向上海、苏州等地的工作岗位。“宁商春晖班”的成功举办,达到了“学成一人,脱贫一户,致富一家,带动一方”的办学效果,对于转变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群众的思想观念,改善农村的劳动力结构和促进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作用大,意义深。这一做法不仅与江苏、陕西两省省委、省政府的“以智力扶贫为切入点,着眼长远,积极培育更多苏陕扶贫协作典范”的指示精神和要求完全一致,还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也为两地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我们坚信有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厚爱,有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新的发展征程中,我校前进的步履会更加坚定,发展的步伐会更加快速,一定能为职教事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学校校址: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城北朱家山
❹ 中组部确立的13个全国党性教育特色基地有哪些
1、北京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平西抗日战争教育基地。
2、天津市平津战役纪念馆和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3、河北省西柏坡纪念馆和李大钊纪念馆。
4、山西省右玉精神教育基地和武乡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5、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夫纪念馆和中共乌审旗委党校。
6、辽宁省"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和雷锋纪念馆。
7、吉林省杨靖宇烈士陵园暨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
8、黑龙江省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9、上海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
10、江苏省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和周恩来纪念馆。
11、浙江省南湖革命纪念馆。
12、安徽省凤阳小岗村党性教育基地。
13、福建省古田党员干部教育基地。
(4)培训基地工作成效显著扩展阅读
中组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和规范高校干部培训基地的意见》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在高校培训干部工作,促进高校更好地为科学发展和干部成长服务,中组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和规范高校干部培训基地的意见》。
确定北京大学(C9)、清华大学(C9)、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C9)、复旦大学(C9)、西安交通大学(C9)、浙江大学(C9)、南京大学(C9)、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为首批全国干部培训高校基地。
❺ 如何加强教学培训实验基地使用,发挥实验基地功能以及加强实验基地建设
小学科学实验室是素质教育的基地,是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场所。
在实验教学中,应走上器材配备、管理与使用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轨道。
只有搞好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才能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合理利用实验室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让实验室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创新的乐园。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室仪器正文: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
要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小学科学实验室是素质教育的基地,是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场所。
科学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科学教学的质量。
管理是关键,使用是根本,效益是目的。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走上器材配备、管理与使用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轨道,初步形成以实验教学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为目的的“实验-教学-创新”的良好局面。
下面,谈一谈的一些做法。
一、实验教学得到领导、任课教师的高度重视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在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现代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实验室和仪器室,并配套了相应的教学仪器和责任心强的实验教师队伍。
几年来,为了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的素质,创造了许多教学方法交流的学习机会,让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本校的科学任课教师都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自觉提高业务能力,真正地推进了实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目前,的实验管理能力比以往大有提高,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这些都是与领导的重视和实验教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二、实验室及仪器配备情况学校配有一间实验室和一间仪器室。
实验室占地50平方米,实验桌凳三十套;
仪器室占地60平方米,有六个仪器柜,一个危险药品存放专柜。
仪器设备管理科学合理。
实验仪器设备全部入橱,分类存放,做到科学合理、取用方便。
剧毒品和易燃品存入危险品专柜。
还有一个透明玻璃作品展橱,分成多层,使其能放更多的物品,把教师在教学中的自制教具和学生在课上课下及科技活动中制作的小发明、小创造等科技作品陈列出来,让教师、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对培养创新精神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仪器室内设置工具箱,放置实验和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材料等。
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废弃物进行合理的利用,如气球、乒乓球、各种弹簧、石头、易拉罐、各种金属条、废钥匙、塑料瓶、吸管、各种纸、海绵、泡沫、木块、木炭、橡皮、硬纸板等都由学生自主筹备。
发动学生不断为它“添砖加瓦”,使它应有尽有,充分施展学生自制学具的才华,为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实施开放式探究提供便利。
这几间室符合环保要求,排气效果较好,各室均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制度和规章制度,责任到人,管理安全。
教学仪器按要求配备,不但管理得较好,而且使用率高,学生能按要求使用实验仪器,损坏现象较少。
每一位科学教师都能学会教材要求的各种操作方法以及简单的保养维护工作,并做好实验情况的记录。
认识到,只有搞好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才能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三、让实验室充满创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科学教育的根本目标,给学生一个创新的氛围。
实验室是为观察实验活动而设置的特定场所,因此,实验室的环境设置应当具有科学的氛围,使学生一走进实验室就如同来到发明创造的圣地。
在实验室的墙上挂了一些科学家的画像、科学家的名言和一些实验操作常规挂、实验制度,在实验室前面的一个角落摆放师生共同制作的生态瓶、水族箱(里面饲养青蛙卵);
还可陈列饲养槽、饲养笼,让学生饲养一些小动物如:蚕、蜗牛、金鱼等;
实验室门前摆放师生种植的各种各样的花让学生欣赏;
窗台上可摆放“种子萌发”、“食物发霉”等对比实验;
这些设置可根据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的变化而随时进行更换。
学生利用课前课后时间尽情观察,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还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
让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学会观察,感受到科学创造的氛围。
四、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科学课堂具有开放性”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实验教师按教材要求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积极创造条件向学生开放实验室,积极探索、改革实验教学方式、方法,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实验教学。
在教学六年级科学《宇宙》,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光碟,可以让学生欣赏到壮丽而遥远、神秘的宇宙空间;
从中看到月球外部的构造,了解月球的地形特征;
还可以从中观看太阳、星星、银河……的美景,让学生感受到宇宙空间的浩瀚无际。
这种方法可以弥补课堂上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观察,形象直观,效果显著。
实验是学生检验真理的途径。
在实验课时进行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空间,如:为他们设置工具箱提供各种各样可供选择的材料,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发展学生的多向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强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从提出问题到做出预测或假设,然后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考之后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学《导体与绝缘体》时,先让学生从工具箱中选择各种材料,然后提问:认为哪些材料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
这时学生畅所欲言。
有的说,铁钉、铜片、回形针等可以让灯泡亮起来,有的说纸片、塑料、布料等不能让灯泡亮起来等等。
教师把学生的这些猜想和假设板书出来,并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活动,在活动中得出结论,验证自己的猜想,发现新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探究的创造性发展。
可见,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之,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观察,实验、栽培、饲养、小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实验室成为学生开展各种科学探究活动的阵地,成为展示学生探究活动成果的舞台和发明创造的乐园。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❻ 齐心协力抓建设 快速发展显成果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秘书处
服务企业
规范行业
发展产业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珠宝产业获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其中,一些地区或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或凭借无可替代的地域优势,或依托深厚的文化积淀,促使以企业为主体的各种产业资源的集中发展,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珠宝产业集聚区。
根据珠宝产业集聚区当地政府的建议,中宝协依据我国珠宝产业发展的现状,于2005年发起并开展了“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的认定和培育工作。珠宝产业基地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一是珠宝玉石首饰及其相关产业列入当地政府重点规划之中,享有政策优惠;二是该地珠宝玉石首饰及其相关产业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知名度较高;三是珠宝玉石首饰及其相关产业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经济效益显著;四是从业人员占当地劳动人口比例较大,提高就业率。依照这些条件,对上报的珠宝产业基地经过资料审核以及实地调研,先后授予了22个珠宝产业集聚区为“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
现在看来,这22个“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在基地建设上政府、协会、企业都付出了努力,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应该说,我们很好地贯彻落实了孙文盛会长“贵在推动、重在建设”的指示精神,促进了珠宝产业基地集聚效应的显著提高。
一、政府真抓实干搞建设
六年来,当地政府对珠宝产业基地的建设都十分的重视,不仅把当地珠宝产业建设列入政府部门的发展规划,有的还成立了产业管理职能部门。如河南镇平县的玉雕管理局,青田县石雕产业保护与发展局,番禺经济贸易局的珠宝产业发展中心,阜新市玛瑙产业管理办公室、梧州市宝石节组委会办公室等。这些政府部门的建立,很好地促进了政府对珠宝产业的常态管理,进而使得产业基地在节会举办、园区建设、服务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节会举办效果显著
举办珠宝主题的节会是政府部门开展基地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举办的珠宝节会,客商云集促进了企业之间贸易合作,专题会议扩大了业界资讯的交流,对当地珠宝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打造了城市名片的良好形象,促进了当地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比如,2012年11月的第九届国际梧州宝石节,参会的海外客商就多达200余人,集体签约的16个合作项目达60多亿元。
深圳珠宝节、诸暨珍珠文化节、岫岩玉雕文化节、昌乐宝石节、东海水晶节、内蒙古巴林石节、阜新玛瑙节、青岛饰品节、南阳玉雕节、青田石雕节、苏州珍珠节、瑞丽珠宝文化节等,都业已成为全国闻名的盛会,并在基地宣传、业界合作、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园区建设突飞猛进
珠宝产业园区的建设也是当地政府部门基地建设一项重大举措。珠宝园区的规划与建设,一方面是满足当地企业扩大规模、转型升级的一个客观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当地政府招商引资、做大做强珠宝产业的一个重大举措。因此,这些年来,各个产业基地在珠宝产业加工、贸易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都铆足了劲、用足了力,一个个珠宝加工产业园,一座座珠宝贸易城,拔地而起。
深圳水贝珠宝基地,华东国际珠宝城,番禺沙湾珠宝产业园,昌乐中国宝石城,昌化国石文化城,莆田工艺美术城,相城中国珍珠宝石城,镇平国际玉城,岫岩中国玉雕会展中心,东海国际水晶宝石城,青岛国际工艺品城等,依托自身产业优势兴建珠宝项目,为当地珠宝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在近一二十年珠宝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加工产业园和商贸城在各个珠宝特色产业基地诞生了一大批。不可否认,由于部分珠宝园区或商贸城在全国产业发展布局中存在一定偏差,特别是一些以地产开发为基础的项目,运行情况不太理想。但是,经过这一轮的基本建设,应该说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支撑体系不断完善
一个产业基地集群化发展,政策环境、配套服务等支撑体系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各产业基地为了扶持珠宝产业的发展,在土地使用、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信息平台、人才培育等方面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有效地提升了产业基地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活力。如,深圳及罗湖区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大型综合性服务平台,涵盖设计研发、质量检测、人才培训、文化创新、网路信息等功能,鼓励科技创新、扶持品牌企业,同时面向全国以及世界打造“深圳珠宝”区域的品牌。
珠宝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企业流动资金相对匮乏。结合深圳罗湖珠宝企业特点,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光大银行等创造性地组织成立了珠宝支行,为珠宝企业量身定做,推出“金财宝”、“联保联贷”和“借金还金”等创新性服务业务,提供融资金额300多亿元。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当地珠宝企业资金运转的困难,也为其他产业基地企业融资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徐德明会长考察玉雕产业基地
各个产业基地政府在人才培养方面出钱出力出政策,通过自主办学、联合办学、定向培养和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为珠宝企业培养了数千名的专业人才;广州番禺、深圳罗湖、浙江诸暨、东海水晶等产业基地先后引进国家级专业珠宝质量检测实验室,为珠宝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广东四会积极推动玉器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建立鉴定中心、电子商务网、玉器雕刻工艺实训基地、创新开发中心等产业创新服务体系,有力地支撑着产业的发展。
作为珠宝文化产业,文化既是珠宝产业的精神支柱,又是推动珠宝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各珠宝产业基地通过专家论坛、编印书刊、文艺创作,通过与地方及央视节目组合作宣传、推广当地的珠宝产业。比如,江苏东海大力支持以水晶为题材的影视片及主题歌曲艺术创作,如《水晶心》、《水晶缘》、《水晶之恋》等;阜新将内涵丰富的阜新特色玛瑙文化与戏曲联姻,编排了现代京剧《水胆玛瑙》等;巴林右旗编演了《巴林石赞歌》多首具有内蒙古特色的歌曲。这些珠宝文化的创作与宣传,对扩大产业基地文化凝聚力和区域品牌影响力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协会积极联动促发展
在我国珠宝产业基地诞生和发展的进程中,中宝协始终是一个积极的推动者,也是一个积极的建设者。六年多来,中宝协作为一个行业组织,不遗余力地为珠宝产业发展出谋划策,为产业基地建设进言尽力。
1.依托中宝协资源优势,为产业发展塔台唱戏
例如,中宝协利用主办的北京国际珠宝展这一平台,2005年11月组织了“中国珠宝特色产业基地成就展”,气势庞大,宣传效果很好;2011年11月组织了“2011中国印金石奖”展评活动,集中展示了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和巴林石四大名石,并出版了《2011中国印金石奖》一书。2012年7月中宝协还利用主办的沈阳珠宝展,为辽宁岫岩和阜新两个产业基地免费提供100多个展位,宣传岫玉和玛瑙产业。
2.积极参与主办节会活动,为节会活动增彩增效
中宝协先后与当地政府共同主办60多个节会,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做实事。比如,南阳玉雕节、岫岩玉雕节、诸暨珍珠节期间,中宝协积极配合邀请相关会员单位观摩采购、洽谈合作,邀请政府领导、高校教授、业界大师进行演讲交流,一举多得,深受好评。
3.依据产业基地政府部门诉求,开展专项服务
受产业基地政府部门委托,2005年中宝协完成《中国珍珠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课题,2010年完成《都昌珠贝产业发展规划》,2012年完成《莆田珠宝产业升级》研究报告。2010年、2011年、2012年连续三年完成“全国玉石作品玉星奖”在岫岩的展评活动,并正式出版三册《全国玉石作品玉星奖金典》。
4.结合珠宝行业重大活动,组织论坛座谈会议
中宝协牵头主办了2006年“第一届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市长论坛”,并于2007年在深圳、2008年在岫岩、2012年在上海分别召开了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高峰论坛或座谈会,促进了基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基地建设与发展。
三、产业集群发展显成效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在相关珠宝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在行业组织的大力推动下,各个珠宝产业基地不仅在规模发展上实现了跨越,在品牌建设上有了飞跃,在综合竞争力上有了提高,在经济社会上也有了成效。
1.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明显
内蒙古赤峰、辽宁阜新、辽宁岫岩、河南镇平、浙江青田、浙江临安、福州晋安、山东昌乐、江苏东海、浙江昌化等是以资源为依托的特色产业基地。当地政府部门主导本地资源合理开发,积极促进境外资源开发引进,既保障了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也提升了资源利用的范围和价值。
2.珠宝制造向珠宝创造升级加快
深圳罗湖、广州番禺、广西梧州、青岛城阳、广东伦教、福建莆田以及浙江诸暨、苏州相城等,首饰制作从款式设计到加工工艺都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深圳、诸暨、青岛以及伦教等地结合节会开展的首饰设计制作赛事,很好地促进了珠宝制造向珠宝创造的转变。
3.翡翠加工产品更加多元精致
广东四会、广东平洲、云南瑞丽、云南腾冲是我国重要的翡翠加工贸易基地。这些年来,随着翡翠原料价格的上涨,翡翠首饰以及雕件对设计与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翡翠饰品、把件、挂件,翡翠首饰和翡翠摆件,不同品质特点的翡翠都得以更好地利用。
4.通过产业转型找到发展机遇
转变产业基地经济增长方式,是同质化产业基地未来重要的发展出路,也是实现产业基地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广州花都作为一个珠宝加工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多年来困扰较多,裹足不前。近两年,当地政府主导企业配合打造“花都珠宝小镇”的珠宝旅游文化区,石头记矿物园、云峰翡翠梦想馆等重要项目的建设,为广州花都珠宝产业基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开展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我国珠宝产业基地建设要结合自身的现状与特点,也要坚持用科学发展战略来规划好,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的转型与升级,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提升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挑战与机遇并存,生存与发展并进,在我国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中,我们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珠宝企业齐心协力,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将会更加夯实,我国珠宝产业将会更加美好。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之路
❼ 浙江省地质环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典型材料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
“十一五”期间,浙江省围绕着地质环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全面实施第二轮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健全和完善地质环境保护法规,使地质环境工作紧密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
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县(市、区)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专项调查评价。通过这一专项调查评价,基本查明了对浙江省山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危害最大的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情况,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措施,落实了群测群防。该项目荣获国土资源部2011年度科技成果二等奖。“十一五”期间,通过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群测群防和有效避险转移,全省成功避让地质灾害88起,避免了954人的伤亡;实施勘查治理、避让搬迁项目3020个,累计投入13.5亿元,近8万人脱离了地质灾害的威胁。通过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大力推进地质遗迹保护区与地质(矿山)公园建设,使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又上一个新台阶。全省累计建设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公园、矿山公园等12处,总面积733平方千米,对加强浙江省地质遗迹保护,推进科普教育与旅游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浙江省长兴“金钉子”剖面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区被国际地科联主席赞誉为“世界上保护得最好的保护区”。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不仅建成国家级矿山公园,而且成为“4A”级旅游景区,成为我国矿山企业综合利用资源、保护和永续利用矿业遗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成功典范。
一、守护生命,保障安全:浙江省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台汛期小流域集中强降雨引发小流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系统查明浙江省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规律,建立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体系,提出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和建议,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05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浙江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浙江省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浙政办发[2005]51号),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省以48个县(市、区)为重点的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图1)。截至2008年7月,全省48个县(市、区)的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圆满完成,为全省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和各级政府科学制定防灾避险方案和城镇规划、新农村建设,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提供了科学依据,取得了显著成效(图2和图3)。项目完成的3年来,全省虽然发生泥石流上百起,由于防范到位,没有发生因泥石流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取得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效果。2011年,该项目被国土资源部评为科技成果二等奖。
图1 浙江省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工作座谈会现场
图2 开展泥石流调查现场
图3 编印的培训教材和相关技术要求
全省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面积5.96万平方千米,调查小流域沟谷12504条。基本查明了泥石流隐患沟谷1621条,圈定了危险区范围以及受威胁的人员和财产情况,全面评价了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评价出中等易发泥石流隐患沟谷203条,低易发泥石流隐患沟谷1418条;危险性大的有16条,危险性中等的有208条,危险性小的有1397条。这些泥石流隐患沟谷,共威胁人员38248人,威胁财产95070万元。对全部查明的1621条泥石流隐患沟谷编制了1:1万比例尺的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图,标明了危险区范围和安全撤离路线,对747条重要泥石流隐患沟谷编写了防灾避险方案,建成了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和时空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同时提交了一整套成果,包括小流域泥石流综合调查评价报告,小流域泥石流防灾避险图册,小流域泥石流防灾预案建议,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浙东南沿海和浙西北内陆区域两种不同的小流域泥石流预测预报模型和方法体系,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更好地将调查成果应用于当地防灾减灾之中,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时编写制作了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项目成果简本,突出调查与评价工作的结论及防治对策与建议,以及落实措施等,及时向当地政府和防汛指挥部领导汇报调查评价工作成果,使各级领导充分了解泥石流灾害的防治现状,将小流域泥石流灾害防治纳入当地的山洪防灾体系中,更有针对性地部署泥石流防治工作,及时结合汛期水雨情动态,发布泥石流地质灾害预警报信息,指导当地防灾工作。
在全面调查评价工作的同时,专业技术人员还会同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对当地的群众开展了小流域泥石流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按照群测群防要求协助当地政府落实了重点泥石流隐患沟谷的监测责任人,发放了明白卡,使受泥石流隐患威胁的人员基本了解了防灾自救的方法,增强了地质灾害防范意思。
二、千年金矿,焕发青春:浙江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
浙江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东北部,面积33.6平方千米,其中矿业遗迹核心区面积3.6平方千米。矿区矿业开采历史悠久,始于唐代早期,是世界上最早的地下开采岩金矿山。矿山公园内矿业遗迹丰富,有古代探矿遗迹、采矿遗迹、选矿冶炼遗迹(图4)。矿山公园布局合理,道路整洁,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是一座真正的绿色矿山公园(图5)。
图4 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古矿洞
图5 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主入口
为了合理利用矿区独特的矿业遗迹和自然、人文景观资源,调整企业发展结构,长期持续地治理矿山“三废”和恢复生态环境,2002年,该矿结合治理方案着手策划矿山工业旅游开发工作。2005年8月,该矿以其悠久的采冶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自然环境成为我国首批有条件和资格建设国家级矿山公园的矿山之一。2006年8月,《浙江省遂昌金矿矿山公园矿业遗迹展示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国土资源部评审。2007年11月20日,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一期工程通过了国土资源部组织的验收。12月18日,国土资源部在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举行了揭碑开园仪式。2008年11月,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填补了国内矿山公园创建高等级旅游景区的空白,成为我国矿山企业综合利用资源、保护和永续利用矿业遗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成功典型。
遂昌金矿在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的精心规划和指导下,经过几年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效益回报明显。中长期预测,矿山公园将有足够的赢利能力,相当于再造一个遂昌金矿,有力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产生了丰厚的经济效益。随着景区的开发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完善,矿山公园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从2005年至今,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基本以每年近翻倍递增;2010年矿山公园全年实际游客量22.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1019.4万元(不含金银制品销售),首次突破1000万元,实现利润200万元。遂昌金矿将继续加大矿业遗迹保护和综合利用项目投入力度,继续提升矿山公园品位,提高接待能力和经营业绩,力争形成年接待游客量60万人的能力,实现旅游销售年收入1.9亿元、旅游经营年利润1600万元。同时,旅游带动遂昌金矿从黄金生产企业向金银珠宝加工销售企业转型,经济效益前景更加乐观。
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产生了长远的生态效益。矿山公园的建设促进了环境治理、生态恢复等工程的实施。旅游业的发展,使生态环境资源跨入产业化行列。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合理化,工业污染得到有效防治;园区内的空气、水和声环境质量进一步优化;矿山闭坑后,矿山公园可接替管理尾矿库和酸性废石堆等灾害隐患和污染源,确保长期安全可靠。在矿山公园建设过程中,通过废弃矿地土地复垦,种植的金银花和黄花菜等经济作物效益明显。
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遂昌金矿的珍稀矿业遗迹是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是矿业史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山公园的建立有效地保护了珍稀矿业遗迹,显著带动了周边地区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效改善了本地区经济相对滞后的状况,吸收了大量矿山分流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如今,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与日俱增。
三、养在深闺终被识,地质A宝耀中华:浙江长兴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浙江长兴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长兴县境内,总面积275公顷,保护区由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构成,主要保护对象为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长兴阶层型剖面及古生物化石。区内由西向东有A、B、C、D、E、Z6个揭露剖面,其中D剖面是核心区,有全球最完整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吴家坪阶—长兴阶全球层型标准点位标准剖面两个标准剖面和点位。这是全球唯一在同一剖面上同时拥有两颗“金钉子”的地方,充分体现了我国地层地质科学研究在国际上的领先水平。
20世纪80年代前,保护区一带还是当地乡镇企业开采的几个小矿山,随着1984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在这里竖立保护长兴灰岩的界牌后,长兴县人民政府对附近矿山进行了关闭。2005年8月,长兴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办发[2005]40号)。2009年成立长兴“金钉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近10余年来,长兴县政府和各级有关部门不断加大了对保护区建设的投入,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已投资近1.5亿元,完成了以地质博物馆工程为核心、以相关辅助工程为支点、以完善景点规划布局为补充的建设格局。先后建设了考察平台、观察天桥、竖立纪念碑、博物馆、广场等基础设施(图6和图7)。“金钉子”地质博物馆总建筑面积4512平方米,展示面积2600平方米,由三厅(宇宙地球厅、生物进化厅、金钉子厅)、一院(4D影院)一展区(古木化石展区)构成。于2006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社会反响强烈。国际地科联主席高度赞扬了长兴“金钉子”保护区,称之为“世界上保护得最好的保护区”。国内外一些知名专家也一致认为博物馆是国内最完美的博物馆之一,是一所现代化的地质科普教学馆。
保护区积极开展了各类科普活动,向公众宣传地质遗迹的知识。2011年“4·22世界地球日”,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在长兴保护区内举办10集系列科普电视纪录片《地球的年轮——金钉子的故事》首播仪式及《我赠你读》公益宣传活动(图6,图7),进一步扩大了长兴金钉子的社会影响。“全国李四光中队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长兴野外研究基地”、“中国地质大学长兴野外教学与研究基地”等也相继挂牌。2011年,保护区成为全国第二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作为长兴县素质教育基地,保护区还与当地学校联合举办各类贴近保护区内涵的主题活动。每年“4·22世界地球日”,保护区举办科普活动;暑期举办学生夏令营活动、李四光中队采风活动等,保护区已成为广大青少年获取地质学科普知识的“第二天然课堂”。
2007年以来,参观长兴“金钉子”的公众达70余万人。金钉子景区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目前已成为上海、苏浙皖一带人们旅游休闲、进行科普教育的极佳场所。
图6 长兴金钉子博物馆
图7 长兴金钉子广场
❽ 怎样写培训总结
我负责培训工作多年,可以指导你。
你是搞培训管理的还是听课学员。我要了解你的领导要求你写培训总结的内容与要求,我要告诉你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