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儿园主题培训心得
幼儿园主题活动学习心得
每一次的学习,都是有收获的。前些时候,在业务园长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有关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文章,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标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经过参加此次活动我有以下感受:
一、活动中应尊重每一幼儿个性,注重为幼儿创设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较”,而忽视了“幼儿如何去学”的问题。其实作为教师,引导作用是要充分发挥的,但引导的同时主要是为了幼儿,通过这种引导让幼儿学会自己去学习,去探索,让我们的主题活动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和综合性。
二、主题探究活动,更大程度的满足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生活经验的需求。我们的活动应重视幼儿的发展,贴进幼儿的生活。我们应在幼儿不断提出的各种问题中,由问题生成我们的主题教学。让幼儿更好的去探究与学习。从孩子自身本有的不知到后来教师建立孩子的能力。在教学各方面的,我们随时破预设活动内容束缚,生成新的内容,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这点上是其他的课程无法以拟的。
三、环境的布置应是孩子的作品。就像孩子的美术作品,我们应该尽量让他们自己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分享,老师在旁起辅助帮他们记录。然后去展示,放在孩子的成长档案。我们应该一改传统的模式,让孩子从听从指示转换成孩子自由选择。主题探究活动,重在幼儿交流与合作,在活动的“完成”过程中,幼儿的学习处于交流,合作的状态中去进行 ,这无疑促进了幼儿的沟通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
更多幼教相关知识:点击“中国幼儿教育网”即可进入
『贰』 如何有效组织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培训心得
一、分析教材要透,注重提问的设计
要明确教材仅仅起一个桥梁作用,主要是决定于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要为教材的内容服务,要注重对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听懂作品,并善于把握整体信息。
二、创设情境,构筑语言学习的新舞台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运用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情境。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
三、沟通心灵,撩开语言学习的灿烂天空
有句话说得好,教育是一颗心撼动另一颗心的事业。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离不开循循善诱,更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法则,如果只顾齐步走、搞一刀切,那么就会伤害到许多幼小的心灵:
『叁』 如何有效组织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培训心得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语言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第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第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第三、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第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第五、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通过对《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的理解,可以把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划分为四个大方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实施教育。
1.倾听方面: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
2.表述方面: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一定的语言内容、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运用方式表达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行为,是幼儿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只有懂得表述的作用、愿意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见解,并且具备表述能力的人,才能真正与人进行语言交际。
3.文学作品欣赏方面: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因此要尽可能地给幼儿创造学习各种文学作品的机会。
4.早期阅读方面: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等感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法,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途径
【】内容: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和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两类结构。
(一)专门性语言教育:是指遵循语言教育规律来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实现语言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是组织和传递语言教育内容的实施环节,是落实语言教育任务的具体手段,是教幼儿学习语言知识,教幼儿学习语言形式,教幼儿学习语言运用技能的过程。
(二)专门性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
专门性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主要包括讲述活动(看图讲述、动画片讲述)、听说活动(语言游戏、谈话活动)、文学活动(故事、诗歌、散文)和早期阅读几种形式。
(三)渗透性语言教育:1.在日常交往中指导儿童学习语言。2.通过常规主题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 3.通过区角活动发展幼儿的交往语言。
【】途径:通过组织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进行语言教育,通过日常生活各个环节进行语言教育,通过游戏进行语言教育,以及在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进行随机的语言渗透教育等。下面针对专门性语言教育活动(语言课),谈谈如何设计与组织。
三、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
要组织好语言教育活动,重要的是要设计语言教育活动方案。在设计方案时,教师要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要选择能实现目标的具体内容,要选择考虑与内容相适应的活动方式等。因此,可以说,教师设计语言教育活动,就是将一定的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转化成一个个具体方案的过程,也是对幼儿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具体体现。它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一)设计原则
(1)注重幼儿获得经验的原则
设计任何一组或一个语言教育活动,教师都必须注重幼儿的语言经验。只有以儿童语言经验为出发点,才能保证设计出来的活动符合幼儿语言发展的需要,才能使设计的活动对儿童语言发展真正起到促进作用。
注重幼儿获得经验的原则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1.考虑教育对象现有的发展水平,即他们已经获得的经验。如果不掌握本班幼儿已有的语言发展水平,设计的活动就可能成为无的放矢的活动。如组织小班幼儿进行情境谈话“做客”,教师就需要观察了解这个班幼儿已有的经验,是否已掌握了一般做客时所用的礼貌语言等。
2.考虑根据幼儿原有经验再为幼儿提供一些什么新的经验,这些新的语言学习经验内容应当建立在幼儿已经获得经验的基础上。如当幼儿参与情境谈话“做客”这个活动时,教师可引导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客”的交往方式和语言运用方式,原有经验和新的内容会引发幼儿较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新的语言学习经验内容对参与活动的幼儿来说,是“跳一跳,够得着”的果实,有一定的挑战意味。当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时,他们可以通过学习,将这部分的经验内容再次吸收转化为已经获得的经验。
(2)教师与幼儿互相作用的原则
在设计语言教育活动时,教师要考虑幼儿主动活动与教师参与活动的比例关系。实际上,这也是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活动中主导作用的具体化问题。当然,幼儿和教师在活动中的主体和主导关系是相互作用的,会根据具体活动内容、活动要求而发生变化。当需要的时候,教师在活动中参与主导作用发挥得多一些;不需要时,教师参与主导作用就发挥得少一些。如何才能做到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发生适度的影响呢?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每一个幼儿(包括个别幼儿的特点在内)的发展水平。由此,教师决定自己在活动中参与组织成份的多少。
2.找出语言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新的技能、新的语言要求。由此,教师策划自己参与指导的重点和难点。
(3)活动内容与方式相适应的原则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各种活动内容和方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不同的活动内容可以选择相同的活动方式;同一个活动内容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因此,教师在设计语言教育活动时,应注意活动内容和方式相适应的问题。
1.根据具体的内容决定采取适当的活动方式。如学习童话《金色的房子》,教师可以考虑采用表演游戏的方式来帮助4~5岁幼儿理解童话内容,体会作品角色的情感心理。若是一首短小的儿歌或学习某个讲述内容,就不能用表演方式进行了。
2.根据教育对象选择活动方式。如有的故事内容很适宜进行表演,但表演对参加活动的某个年龄班幼儿有较大难度,这时教师应考虑改用其他活动方式来进行。
(4)不同领域相互渗透的原则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幼儿学习吸收的主要是语言信息材料,但也包括那些与语言有关的其他信息材料。如活动中除了有语言,还可能有音乐、美术、动作等不同发展领域活动因素并存。
作为语言活动的设计,应坚持从语言角度来设计活动。在设计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育活动的要求、内容和形式应从语言角度进行思考,为幼儿提供适宜其语言发展需要的学习机会。
2.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其他领域活动因素的参与(如什么时候要辅之以音乐或美术的活动手段),要根据活动内容的要求而定,要从如何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主动积极地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来定。
3.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从语言角度出发,经过其他方式、符号的共同参与,最后仍应回到语言上。既不要简单盲目地把活动搞成语言、音乐、美术等的大拼盘,也不要忘记落实到语言教育的根本点上,不能喧宾夺主。
(5)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在设计语言活动时,教师应具有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要使设计的活动既面向全体儿童,又重视个别差异。
面向全体幼儿,是指教师要了解全体参加活动儿童的需求,教师要站在教育对象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把握活动设计的尺度,使活动设计能照顾到面。如组织谈话活动,教师应注意本班幼儿已有的谈话经验和他们可能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以及他们的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水平。如让本班幼儿谈论去商店买东西,将主题定在“买玩具”、“买食品”上,就比较适合孩子的普遍需要,也能较好地引发儿童的兴趣和运用他们自身的经验。
在面向全体的同时,教师要注意个别幼儿的差异。教师对那些有可能超越一般活动要求或有可能在活动中出现困难的幼儿都要予以帮助,既要为能力强的幼儿准备发挥他的能力的机会,又要为能力较弱的幼儿或不具备这方面经验的幼儿提供补偿的机会。
(二)具体要求:
1、认真钻研教材
教材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近几年来,新编《福建省幼儿园教师用书》,为基层教师提供了选择性和操作性较强的领域和主题活动内容,对我们县级幼儿园开展课改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使用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对教材内容顺手拈来,对活动目标和活动建议全盘照搬,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应如何根据实际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创造性的分析、处理教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把《教师用书》用好用活?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讨的问题。
要想组织好一堂语言课,首先要备好课,而备课首先就是备教材,所以钻研教材是教师进行上课前所必须进行的第一项工作。当我们拿到一个语言教材时,首先要想的是“应该教给幼儿什么”,也就是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其次教材中对幼儿学习和理解起主要作用的部分在哪里(即教学重点);教材中幼儿不易理解或掌握有困难的部分在哪里?(即教学难点)要解决这一问题,老师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写意图,挖掘内在价值,掌握教材特点,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备课过程中还应结合课程标准,备幼儿、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才能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手中有方法。只有做到这些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应怎样钻研教材呢?
(1)深刻理解教材
深刻理解语言教材是指对幼儿语言教材中所体现的思想内涵、教育价值、语言美感等的理解。如在开展阅读活动前,教师必须自己先读懂画面和文字,把握图画书的真正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或思想脉络,并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以帮助幼儿理解图画书所要传递的重要价值。如《鸟窝里的树》是一则充满爱意的童话故事。树的种子落在一个充满爱意的鸟窝里,鸟窝里不仅平安地孵出了小鸟,小树苗也在鸟窝旁茁壮成长。让读者充分感受到每一生命都如此宝贵,都值得珍惜。教师在理解了作品内涵的基础上,抓住鸟窝里长出了小树苗,小动物有什么反映?有什么办法既保护鸟窝,又保护小树苗?这个关键问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体现了作品所表达的内涵。那就是对生命的爱和尊重。从后来鸟窝发生的变化和小树苗发生的变化,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动物与植物间和谐相处的画面,更让我们体会到爱的一种回报。有了这一层理解,教师在教授时就会按照作者的思路一步步地来引导幼儿,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价值。
理解语言教材需要教师紧紧抓住教材的特点和幼儿的需要来确定目标和重难点。幼儿园语言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讲述活动、文学活动、早期阅读等,即使是文学活动又有不同的体裁,有故事、诗歌、散文等形式。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文体特点,教学的重点也不同。如看图讲述——重点是以图引领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图片,从图片提供的线索进行描述,注重描述中用词的准确和多样以及展开适当的创造性讲述。最后由每张图的内容讲述组成一个故事。
新授故事——重点是通过整体感知故事,倾听故事,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参与学习故事中的重点对话、或重点段落,了解情节的发展和角色的特点,并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渗透。
有的教师由于不能透彻理解教材,对制定目标常常感到棘手,以至于教学法不能灵活运用;还有的教师不论什么教材都按照固定的模式处理。如:小班故事《粉红鸭》主要是要让孩子体会与人交往的快乐情感,克服自身的害羞心理。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却把重点定在故事的学习上(注重知识和技能培养),把目标定为让幼儿知道故事题目和角色,通过提问使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却不注重对幼儿情感的培养。因此,在语言活动中,特别是对幼儿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升对音、词、句、段、章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更要以一颗童心去感受作品独具的美学特质,把提高幼儿对文学艺术的审美能力作为培养重点。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以自身对文学美的理解去感染幼儿的情绪,激发幼儿对作品的兴趣。
(2)分析、处理教材。
传统的幼儿语言教育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特别是对语言教材的主要内容、重点词句的复述和理解。而《新纲要》倡导幼儿语言教育要重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愿意说的语言环境。根据这样的方向,幼儿语言教育必须充分重视培养幼儿教师处理语言教材的能力,使幼儿在熏陶中学会如何去感悟作品。
使用教材时,应提倡教师对教材做符合学情的处理,要把创造性地解读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如当我们面对一篇意境优美、词汇丰富、篇幅较长的文学作品时,需要我们当回裁缝,斟酌取舍,裁剪掉多余部分,选择最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和最能发挥自身教育优势的内容来实施教学,因为只有舍弃(忽略)了次要的那一部分,才能使应该在本篇中着重学习、感受的这一部分凸现出来。如:省编教材大班上期的《秋天的雨》,是一篇意境优美、篇幅较长的散文,它赋予秋天的雨以生命,把它比喻成一把钥匙,以此来描述它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但就是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却让许多教师在教学时束手无策。因为它既描述了秋天五彩的颜色,又提到了各种香味和声音,既要让幼儿用眼睛去发现秋天的美,又要让幼儿用鼻子去闻、用耳朵去听,还要理解什么叫比喻…短短一节课,教师往往是手忙脚乱,幼儿也常常是应接不暇,犹如云里雾里,虽然欣赏了好几遍,但脑海中似乎只留下了“秋天的雨”。面对如此尴尬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教师事先必须学会“裁”如同一位裁缝师用一块布料做成衣服,必须先裁剪掉多余的部分,使之适合特定的身材。或重点让幼儿欣赏秋雨带给自然界的五颜六色,或注重引导幼儿聆听秋雨带给小动物过冬的消息…而其余部分可在幼儿充分理解、感受之后,在延伸活动中逐渐渗透学习。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有的图画书页数较多,因此教师要有重点地对幼儿进行指导,处理好精读和泛读的关系。如《鸟窝里的树》这个内容,图画书共33页,在第一次活动时,如果教师要完整的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肯定要花很长的时间,重点肯定把握不好。因此,教师可在活动前先让幼儿自主浏览一遍图画书(泛读),使幼儿了解基本内容。然后,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时间,重点引导幼儿边看边讨论:鸟窝里长出了小树苗会发生什么事?小动物想出了什么办法?这些办法鸟先生、鸟太太同意吗?为什么?最后小动物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既保护了鸟窝又保护了小树苗?鸟窝和小树苗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有重点地帮助幼儿分析、把握图画书的内涵,提高了集体阅读活动的质量(精读)。
对教材的处理,还体现在对教材的适当修改和补充。如针对故事中人物多、对话多幼儿难以记忆的情况,教师可以对故事角色和对话进行修改,使幼儿更容易理解。如散文诗《找家》。
甜甜有盒五彩笔,爱画啥就画啥。宁宁问:“你能给小鱼找家吗?”甜甜拿起蓝色画笔,刷刷刷,蓝色的大海是小鱼的家。洋洋问:“你能给小鸟找家吗?”甜甜拿起绿色笔,嚓嚓嚓,绿色的森林是小鸟的家。奇奇问:“你能给石榴找家吗?”甜甜拿起黄色笔,哗哗哗,金色的秋天是石榴的家。“呜呜——”谁在哭?噢,布娃娃没有家。咦!我们的家呢?甜甜拿起五彩笔,刷刷刷,嚓嚓嚓,哗哗哗,哦!我们的家——是中国。
在教授这首诗歌前,教师通过反复的吟诵后,发现它有两点不足:一是人物角色较多,除了主人公甜甜外,还有宁宁、洋洋、奇奇;二是画笔的象声词变化频繁,有“唰唰唰、嚓嚓嚓、哗哗哗”。虽然角色多,象声词变化频繁,可以使散文诗更丰富,更富于变化,但同时也会造成幼儿记忆障碍,给熟练朗诵带来干扰。通过分析,教师发现这首诗的重点并不是人物角色之间的关系或是学习象声词,而是让幼儿理解大海和小鱼、森林和小鸟、秋天与石榴、玩具橱与布娃娃、中国与小朋友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因此,教师对诗歌进行了微小的改动,一是将宁宁、洋洋、奇奇三个不同的角色转变成“奇奇”一人,这样散文中的一问一答就在奇奇和甜甜两人间展开。二是把散文中的象声词都变成“唰唰唰”,并配上动作辅助教学。幼儿朗诵起来就顺口多了。
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在于课前认真地钻研教材,倾听文本,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总是得益于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教学重难点的准确把握,知识点和能力要点的落实到位。课堂教学思路清晰,课堂问题设计精妙,课堂引领得法,教学环节安排科学,课堂教学密度合理,也都得益于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有效。
2、制定活动目标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制定,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订得恰当与否,将对整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包括影响活动设计的方向、范围和程度。
教育活动目标可分为终期目标、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三个层次。其中,活动目标(即具体的每次语言活动的目标)处于最具体的层次,也是最贴近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它是每一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因此,教师要重视活动目标的制定,具体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目标要着眼于幼儿的发展,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目标的制定要适应幼儿的需求、兴趣与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其二是目标的制定应将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作为落脚点,也就是要落实到幼儿对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的掌握上。
(2)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要与终期目标、阶段目标相一致。活动目标要为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服务,而终期目标和阶段目标正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活动目标落实在每个幼儿身上。因此,在制定具体目标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注意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提出目标,使幼儿能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到间接地获得语言经验。
(3)目标的内容应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
(1)知识概念的学习,包括所获知识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操作这些知识的技能和能力。如要幼儿掌握多少词汇、句式,以及懂得在什么样的语言情境上运用这些词汇和句式。
(2)情感态度的学习,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如形成幼儿耐心而有礼貌地倾听别人说话的态度,产生乐意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经历的事和图片内容的兴趣,懂得并遵守语言交往中的一般规则。
(3)能力的学习,包括组词成句的能力和在具体语言情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如能根据不同的听者和不同的情境,恰当地运用有关的词汇、语法和语调;能用连贯的语句说清楚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也能听懂别人所表达的意思。
虽然教师们都掌握了相关的理论,但在实际制订中特别是在表述中常常存在一些问题:
4、活动目标制订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1)目标陈述混乱、针对性不强
案例:中班语言活动“我喜欢的书”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的交流活动中,丰富与阅读有关的经验;
2、体验在阅读中发现的快乐,激发阅读的兴趣。
分析目标第一条中所提到的“与阅读有关的经验”过于宽泛,空洞无物。教师对幼儿在阅读方面的经验已有初步的了解,在本次活动中可以对哪些具体的阅读经验进行归纳、梳理和提升,同时又可以丰富哪些新经验,都应该在目标中予以较清晰的表述。这样才能帮助教师在设计活动过程时有针对性地围绕目标层层展开。
改进建议:
1、在看看、猜猜、讲讲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书的结构和特征,知道不同的人喜欢看不同的书;
2、提高阅读的兴趣,能积极地参与自主阅读并有初步的理解。
(2)目标关注知识技能,淡化能力
案例:小班儿歌《伞》
老:在感受、理解儿歌的基础上,初步学念儿歌,并能大胆表现。
新:运用已有经验帮助小动物寻找合适的伞,尝试用儿歌表现,体验帮助小动物的快乐。
分析:老目标指向儿歌的学习,重在知识的获得。新目标关注幼儿表现技能的提升。关注幼儿能否运用在主题中积累的已有经验。儿歌表现是一种载体,活动不特别强调学会具体的儿歌。应关注活动中幼儿的情感体验,关注幼儿的和谐发展。
(3)目标超难度,以长效目标代替具体活动目标。如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想象力等。需要长时间培养,不可能一次活动就能完成。
(4)目标不能突出本学科特点
案例:小班语言故事《不怕冷的大衣》
目标:
1、知道冬天多运动就不怕冷;
2、通过体育运动进一步体验“不怕冷的大衣”。显然,这些目标虽体现了整合的教育理念,但却忽视了“语言教学”这一重要目标。
改进建议: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符合本学科的特点,即使进行整合教学,也必须以本学科的内容为重点,整合进来的内容应是为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来服务的。
因此,建议将上述目标改为:
1、能认真地倾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能响亮地说出故事中主要人物,读准动词:躲、跑、跳:
3、通过运动感受到“不怕冷的大衣”就是运动。
(5)以“写过程”代替“写目标”,目标缺乏价值定位
案例:大班活动“摘橘子”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照片和录像回忆、交流各自在摘橘子活动中的经历;
2、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发现橘子成熟的简单过程,萌发爱护植物的情感。
目标的表述只要明确活动的价值定位即可,而没必要把过程一一罗列在目标中。
因此,我们在目标的表述上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明确而详细地说明目标内容,是谈话目标还是讲述目标或是阅读目标;二是目标应从幼儿的角度发起。(要完成目标的是幼儿而不是教师);三是语言要简洁、明了。
目前,我们主要用的是省新编教材,教材为每个活动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但很多是大目标,不是一次能完成,教师们应根据幼儿实际水平和兴趣、需要进行分解和细化,不应全搬照抄。
(三)选择有效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包括听故事、唱歌、角色表演、做游戏、看图说话、调查访谈、填表、画图、做动作、听指令做手工等。形式是为实现目标而服务的,不是把什么方法都用上活动就会好。什么方法能快速解决问题,让幼儿迅速理解才是有效的形式。比如,有位教师在上诗歌教学时一会儿让幼儿看碟片,一会儿请幼儿听磁带,还让幼儿表演诗歌,形式丰富多彩,幼儿忙得不亦乐乎。这首诗歌很美,也不难,但一个教学活动下来,大多数孩子没能学会。什么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对诗歌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人浅出的分析,帮助幼儿理解。所以,尽管活动让人眼花缭乱,但教学并没有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教学是无效教学。
四、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
活动设计的结果是一份完整的静态计划。而活动的组织实施,则由于幼儿的参与,成了一系列动态发展的进程。整个活动过程中,需要解决好不少问题,如怎样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也就是如何将一个高层次目标准确地转化为多个低层次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一步一步递进。还有就是时间段的分配怎样做到科学、合理。一般来说,每一个教学内容可以是一节课完成,可以是两节课完成,还可以是三节课完成,老师要根据课的内容的深浅、小朋友接受能力来看。在教学中,课的引入部分要较精彩,能吸引孩子们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所占时间很短。课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老师的提问要到点,才能启发和引导幼儿清晰明了了解课的重点、难点,语言太多,提问太杂、没有主次、条理不清,会把孩子们弄糊涂了,自己的思路也不清晰。这部分所占时间较多,课的结束部分自然、合理,所占时间较短。如果时间段分配地不科学、不合理,衔接的不自然,那你事先备出那么优秀的课也没有用,教学效果肯定达不到预期效果。这也是为什么有的老师,备课备的很好,但上起课来总觉得哪里欠缺,孩子掌握的不好的原因。
(一)语言活动的指导
在语言教育活动的实施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发挥良好的中介作用。
1.直接指导
教师通过语言示范、启发提问、讲解、评价等手段,直接指导幼儿的活动。根据幼儿语言经验及语言水平的实际状况,一般对小班幼儿或语言发展较差的幼儿,或教育内容难度较大的语言教育活动,教师较多地运用直接指导方式。
2.间接引导
教师通过自身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语言的提示、眼神或手势的暗示等手段,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语言活动。这种间接引导方式,对年龄稍大的幼儿和语言发展较好的幼儿宜于多用。
3.环境条件的利用
从本质上讲,利用环境条件也是一种间接引导。教师利用语言活动设备、教具和学具,如幻灯、图片、木绵等的教具,电视、录像、VCD等,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积极参与活动的愿望,帮助幼儿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能力。
根据幼儿的表现和活动过程的实际情况,教师要灵活运用以上各种指导手段,使幼儿始终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达到目标,圆满结束活动。
另外,教师自身的语言修养,即语音是否准确,吐词是否清晰,用词是否得当,内容是否简洁有条理,语调是否生动、有感染力等等,都能对幼儿语言发展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下面谈谈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问题。
『肆』 幼儿园老师培训家长如何走进孩子心里
孩子是大人的一本书,也是一面镜子 家长总是期待假期能与孩子更好地沟通一下,对于孩子来说,这可行吗? 孩子是大人的一本书,永远读不完。家长应该是随着孩子一起同步成长,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假期的期待上。一个家庭搞好沟通、和谐,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不是拥有多少财富,物质条件的良好是远...远不够的,良好的心里环境才是重要的。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孩子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的摇篮,也是孩子一生的幸福,恐怕是一本书也说不完。 做到经常与孩子沟通,这可能吗? 随着孩子成长的不同年龄阶段,其特征、需求不同,所以家长与孩子的接触方式、沟通语言都会不同。要根据孩子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时期感兴趣的事情来沟通。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所提问题有些幼稚,脱离实际。其实,孩子不能区分真实与想象、理想与幻想的不同,心理学研究发现,只有18%的6岁儿童能区别真实与幻想;有90%的9岁儿童能够理解故事是编造的还是真实的;11岁的儿童开始能从新的角度理解诚实的问题。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他会折射出你教育成功的一面,也能折射出你教育失败的一面。所以家长要重视与孩子的沟通,而且,沟通要无形地在每天的点点滴滴中完成。 学龄前孩子主要培养合群性 与学龄前孩子沟通要注意什么? 0-6岁的孩子,其安全的需要是主要的。孩子需要家长的温暖,在这一年龄段家长主要对孩子进行生活方面的照顾、健康方面的关注。如果一个孩子在幼小的时候有过脑外伤、出现营养不良等问题,对他一生都会留下影响。 但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又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些上面,3岁前是孩子和谐的心理态度、健康人格形成的黄金期。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教育着孩子,譬如,家长对于不喜欢的来访者或电话,即使在家也随便说“告诉他我不在家”,无形中教会了孩子说谎,但是你认识不到这一点;又如看电视过程中,对内容的评价不回避孩子,这些是不应该的,孩子应该看孩子的频道,家长与孩子应该有所区别。 在1岁前(特别是7-9个月),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爬行训练。这对孩子的感觉统和能力有锻炼作用,感觉教育不好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有多动的表现,甚至影响孩子的形象,产生自卑感。 在德育方面,幼儿园的小朋友主要培养的是合群性,与小朋友一起分享游戏的愉快、分享食物。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少独立性、任性,但家长常常这样教孩子――“他打你,你就打他,我们的孩子不能吃亏”。其实,幼儿阶段合作能力的培养比竞争能力更重要,对孩子以后事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小学生主要培养是与非 孩子上了小学,沟通时又要注意什么呢? 名正言顺,这时家长首先要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但是有些家长以为这样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性。其实,中国的文化教育底蕴是很深厚的,“最难的难不过中国的方块字”,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学习的概念是比较陌生的,所以,家长要陪读,要一笔一划帮着写作业。而且,学问不仅仅是老师教的,还要鼓励孩子问同学,与小朋友交换不同看法。同年龄段的几个孩子放学以后在一起做作业,这种小组学习很值得提倡。 其次,还要关心孩子的在校情况(与老师、与同学的关系),培养孩子落落大方、积极、快乐的情绪,不要斤斤计较,这就得从自己做起,譬如丢了一块橡皮,裤子屁股磨破了口,不要喋喋不休。多和孩子聊聊在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多和孩子做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如带孩子去参观科技展、看儿童剧,而不是去逛商场买衣服、去证券市场做股票生意。在德育方面,小学生主要培养是与非。家长要做表率,要有耐心,更不能糊涂,举个例子,孩子不小心摔倒了,有的家长就揣地一脚,说都是这地的错。这明显不对,会养成孩子委过于人的毛病。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要循循善诱,不能以粗暴态度对待,也不要一味迁就。 在是非教育过程中,有些事情家长确实说得对而且很有道理,但孩子不服气,怎么办? 口服就行了,不要强求孩子灵魂深处的东西;要允许孩子有疑问,有不同看法。有些家长就犯这样的错误――“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又犯了”,孩子毕竟是孩子,不是大人,什么话不是说过一次就行了,况且大人也不是圣人,也不会被“教育”过一次就记住了。
『伍』 幼儿园参加培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与教育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
您好,我看到您的问题很久没有人来回答,但是问题过期无人回答会被扣分的并且你的悬赏分也会被没收!所以我给你提几条建议: 一,你可以选择在正确的分类下去提问,这样知道你问题答案的人才会多一些,回答的人也会多些。 二,您可以到与您问题相关专业网站论坛里去看看,那里聚集了许多专业人才,一定可以为你解决问题的。 三,你可以向你的网上好友问友打听,他们会更加真诚热心为你寻找答案的,甚至可以到相关网站直接搜索. 四,网上很多专业论坛以及知识平台,上面也有很多资料,我遇到专业性的问题总是上论坛求解决办法的。 五,将你的问题问的细一些,清楚一些!让人更加容易看懂明白是什么意思! 谢谢采纳我的建议! !
『陆』 如何指导幼儿园新教师备课培训报道
①怎样确定重点:新教师在明确活动内容的基础上,应分析过程中哪些环节为关键点应重点进行。对于有教材的活动内容,那么应分析出教材重点,教材重点一般指教材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而教学重点则需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根据班级幼儿的具体情况而定。可以这样说:教材重点必然是教学重点;而教学重点不仅仅指教材重点。 ②怎样确定难点:凡为大部分幼儿所难于理解、掌握、运用的知识、复杂的技能和生疏的技巧,就是难点。难点一方面是由于教材的抽象,幼儿难以理解。处理这一类难点的最好方法是运用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多举实例,多做演示,给幼儿以丰富的感性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另一方面难点来自于幼儿,对于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孩子,由于以往知识基础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理解能力不同,难点也会各自不同。
『柒』 幼儿园园本培训心得交流(急)
哇 l3181878 回答的很详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