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今年两会的主题是什么
“保民生”、“调结构”和“促新兴”将成为 “两会”期间的三大热点主题.
1、就业问题
2、民主监督
3、教育公平
4、医疗改革
5、调控房价
6、事业单位改革
7、通胀预期
8、司法公正
9、贫富差距
10、低碳经济
11、网络问政
12、依法拆迁
13、养老保险
14、户籍改革
15、反腐倡廉
16、网络扫黄
『贰』 今年(2007年)“两会”上提出的关于教育方面的措施有哪些越全越详细越好!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
今年要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使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
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今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235亿元,比去年增加395亿元。"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将投入100亿元,实施农村初中学校改造计划,地方政府也要相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同时,继续解决好城市困难家庭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今年还要确保全面完成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优先发展教育的总体布局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
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高等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加强高水平学科和大学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努力造就大批杰出人才。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
为了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将采取两项重大措施:
一是从今年新学年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为此中央财政支出将由上年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明年将安排200亿元,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增加支出;同时,进一步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使困难家庭的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这是继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之后,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
二是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这个具有示范性的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
『叁』 两会主要会谈什么
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看病难,住房难,上学难,也是关注的焦点;对这些民生问题的关注成为“两会”的主题,意味着民主的进步与发展,意味着“两会”作为民主讲坛的性质正越来越清晰; 1.聚焦两会、关注两会——贫富差距 2.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住房 3.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4.聚焦两会、关注两会——教育乱收费 5.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十一五"规划纲要 6.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幸福指数 7.聚焦两会、关注两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8.【聚焦两会、关注两会】—— 设立小额法庭建议好 9.【聚焦两会、关注两会】——“议案大户”感叹好代表难当 10.【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地方支持不是高招指标倾斜理由 11.【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人民监督员应根据监督的案件数确定任期 12.【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刑法》对十六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适用转化型抢劫的规定打击过重 13.[聚焦两会、关注两会]——拨"择校费"用于教育扶贫14.[聚焦两会、关注两会]——莫让听证会成“涨价会”15.[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人均GDP翻一番,新增就业 16.【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中央领导在两会上发表重要 17.〔聚焦两会 关注两会〕-李银河同性婚姻立法提案再受挫 被称太超前 18.【聚焦两会、关注两会】政协委员建议每月应休个“小黄金周” 19.【聚焦两会、关注两会】甘肃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女职工55周岁再退休20.【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委员建议公务员道德立法 对公务员体重进行限制21.【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妇联建议遏制选美泛滥 提议规范选美比赛 22.【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委员剖析“看病贵”:人均年医疗费26年涨30多倍23.【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人大代表建议全国统考公务员24.【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广东代表采纳网友建议提议高考录取线应全国统一25.【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代表委员叩问城乡同命不同价 统一死亡赔偿标准26.【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关注女性健康首先从关注女童开始 27.【聚焦两会、关注两会】—— 代表委员热议发展农村教育关心农民工子女 28.【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周旭代表建议立法打造29.【聚焦两会、关注两会】----王建伦委员希望政府出台方案规范公务员工资外收入 30.【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卢强委员代表民盟中央发言:有教无类,为了一切孩子 31.【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一黑二斜三苦四丑”——代表委员给“教育不公”画像32.[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孩子上幼儿园比上大学还贵! 33. [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中国制造”期盼更多“蓝领” 34.[聚焦两会、关注两会]——用“八荣八耻”教育年轻一代 35.[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一场交响乐票价=教授月工资1/10 2006年工作要点 2006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年,也是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省新闻战线担负着为实现省委提出的“一二三四五六”发展目标,确保“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的重要使命。做好2006年的省新闻“两会”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继续围绕“求真务实,立足服务,开拓创新,高效一流”的“两会”工作目标,把握规律,勇于创新,在拓展“两会”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探索,努力在服务省委中心工作上迈出新步伐,在竭诚为新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服务上作出新成绩,把省新闻“两会”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006年省新闻“两会”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发展教育成果。 1、认真做好“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各项工作,更好地履行指导、组织、协调、督察的职能,把“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与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新闻事业和媒体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弘扬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2、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重点下移,集中抓好都市报、专业报和广播电视娱乐频道负责人、业务骨干的学习培训。组织青年采编骨干到“老少边穷”地区进行异地采访锻炼。 3、采取措施,推动各级各类媒体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管理,规范从业行为,坚决制止虚假新闻和有偿新闻,清除低俗报道和不良广告。 二、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新闻业务研讨和集中采访活动,推动新闻界进一步唱响主旋律,提高新闻宣传水平。 1、以“如何做强做大正面报道,搞好新时期典型宣传”和“强化节目创新、提升报道质量”为主题,分别召开由报纸和广电系统媒体负责同志参加的业务研讨会。 2、配合省委、省政府一个时期的重大工作部署,组织新闻媒体进行一到二次专题集中采访活动。 3、结合纪念建党85周年和长征胜利70周年,组织省市媒体的部分青年骨干,到革命胜地进行考察采风;组织部分中青年记者到山东对口支援的西藏等边疆省区进行异地采访。 三、积极发挥新闻“两会”的行业职能,推动报业健康竞争,团结共赢,着力提高媒体质量。 1、依据中宣部、中国记协对各省级都市类报纸宣传质量进行抽样检查的实施办法,2006年拟分别对全省各都市类报纸及专业报的宣传质量,开展抽样检查,并参照省市委宣传部有关阅评情况,进行质量综合评比。 2、借鉴江苏、吉林等外省经验,结合本省报业市场实际,制定有效措施,解决省会报业竞争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健康有序竞争,各方互利共赢。 3、根据新形势的要求,组织成立省记协企业报分会,开展活动,加强管理,发挥好企业报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四、努力做好山东新闻奖和泰山新闻奖的评选。 1、今年的山东新闻奖评选,是在新《评选条例》出台后组织新闻奖评选的第二年度,要在总结上届评选情况的基础上,参照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进一步加以改进,严格按照评选规则和程序,努力提高评选水平。 2、认真组织好第五届泰山新闻奖评选:协调有关部门尽早成立评选领导小组和评委会;做好参评材料征集、预审工作并合理确定候选人;组织好考察和评选工作。 3、通过“山东新闻网”发布“2005年度山东新闻奖作品展示”,对获奖作品组织网上点评,充分发挥获奖作品的示范作用。 五、积极扩大新闻界的对内对外交流,拓展交流内容,改进交流方式。 进一步加强与兄弟省市区新闻界的交流学习活动,组织好我省新闻单位的出省异地考察采访;组织第五批山东新闻考察团赴台、港、澳地区进行新闻采访交流活动;应新闻界要求,年内拟组织1—2批域外采访考察活动;接待组织好来我省考察采访的兄弟省市区新闻界同行及台港澳地区、各友好国家的新闻界人士。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扎扎实实为新闻界服好务。 1、继续与省委党校合作,圆满完成好第五届新闻专业“专升本”班的各项教学任务。 2、组织好第七个中国记者节的各项庆祝活动,表彰泰山新闻奖获得者及一批优秀新闻工作者。 3、组织开展1—2次新闻界体育健身比赛活动。 4、组织编写出版《齐鲁记者文丛》。七、加强“两会”机关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1、“两会”办公室做为“两会”的办事机构,是直接面对新闻工作者的窗口,要继续开展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为内容的教育活动,立足服务,树立形象,扎扎实实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2、提高《齐鲁新闻界》的办刊质量,使其在传递信息、宣传典型、交流经验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3、转变作风,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听取新闻界的意见和要求,改进和完善“两会”工作。 八、完成好中国记协和省委宣传部交办的其他各项任务。
『肆』 两会代表建议,禁止在职中小学老师有偿补课,各类有偿教育服务是否对家庭经济造成负担
其实这样的题也是很好的,可以解决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家庭。
『伍』 两会的主题是什么
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看病难,住房难,上学难,也是关注的焦点;对这些民生问题的关注成为“两会”的主题,意味着民主的进步与发展,意味着“两会”作为民主讲坛的性质正越来越清晰;
1.聚焦两会、关注两会——贫富差距
2.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住房
3.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4.聚焦两会、关注两会——教育乱收费
5.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十一五"规划纲要
6.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幸福指数
7.聚焦两会、关注两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8.【聚焦两会、关注两会】—— 设立小额法庭建议好
9.【聚焦两会、关注两会】——“议案大户”感叹好代表难当
10.【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地方支持不是高招指标倾斜理由
11.【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人民监督员应根据监督的案件数确定任期
12.【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刑法》对十六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适用转化型抢劫的规定打击过重
13.[聚焦两会、关注两会]——拨"择校费"用于教育扶贫14.[聚焦两会、关注两会]——莫让听证会成“涨价会”15.[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人均GDP翻一番,新增就业
16.【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中央领导在两会上发表重要
17.〔聚焦两会 关注两会〕-李银河同性婚姻立法提案再受挫 被称太超前
18.【聚焦两会、关注两会】政协委员建议每月应休个“小黄金周”
19.【聚焦两会、关注两会】甘肃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女职工55周岁再退休20.【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委员建议公务员道德立法 对公务员体重进行限制21.【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妇联建议遏制选美泛滥 提议规范选美比赛
22.【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委员剖析“看病贵”:人均年医疗费26年涨30多倍23.【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人大代表建议全国统考公务员24.【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广东代表采纳网友建议提议高考录取线应全国统一25.【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代表委员叩问城乡同命不同价 统一死亡赔偿标准26.【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关注女性健康首先从关注女童开始
27.【聚焦两会、关注两会】—— 代表委员热议发展农村教育关心农民工子女
28.【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周旭代表建议立法打造29.【聚焦两会、关注两会】----王建伦委员希望政府出台方案规范公务员工资外收入
30.【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卢强委员代表民盟中央发言:有教无类,为了一切孩子
31.【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一黑二斜三苦四丑”——代表委员给“教育不公”画像32.[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孩子上幼儿园比上大学还贵!
33. [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中国制造”期盼更多“蓝领”
34.[聚焦两会、关注两会]——用“八荣八耻”教育年轻一代
35.[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一场交响乐票价=教授月工资1/10
2006年工作要点
2006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年,也是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省新闻战线担负着为实现省委提出的“一二三四五六”发展目标,确保“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的重要使命。做好2006年的省新闻“两会”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继续围绕“求真务实,立足服务,开拓创新,高效一流”的“两会”工作目标,把握规律,勇于创新,在拓展“两会”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探索,努力在服务省委中心工作上迈出新步伐,在竭诚为新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服务上作出新成绩,把省新闻“两会”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006年省新闻“两会”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发展教育成果。
1、认真做好“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各项工作,更好地履行指导、组织、协调、督察的职能,把“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与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新闻事业和媒体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弘扬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2、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重点下移,集中抓好都市报、专业报和广播电视娱乐频道负责人、业务骨干的学习培训。组织青年采编骨干到“老少边穷”地区进行异地采访锻炼。
3、采取措施,推动各级各类媒体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管理,规范从业行为,坚决制止虚假新闻和有偿新闻,清除低俗报道和不良广告。
二、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新闻业务研讨和集中采访活动,推动新闻界进一步唱响主旋律,提高新闻宣传水平。
1、以“如何做强做大正面报道,搞好新时期典型宣传”和“强化节目创新、提升报道质量”为主题,分别召开由报纸和广电系统媒体负责同志参加的业务研讨会。
2、配合省委、省政府一个时期的重大工作部署,组织新闻媒体进行一到二次专题集中采访活动。
3、结合纪念建党85周年和长征胜利70周年,组织省市媒体的部分青年骨干,到革命胜地进行考察采风;组织部分中青年记者到山东对口支援的西藏等边疆省区进行异地采访。
三、积极发挥新闻“两会”的行业职能,推动报业健康竞争,团结共赢,着力提高媒体质量。
1、依据中宣部、中国记协对各省级都市类报纸宣传质量进行抽样检查的实施办法,2006年拟分别对全省各都市类报纸及专业报的宣传质量,开展抽样检查,并参照省市委宣传部有关阅评情况,进行质量综合评比。
2、借鉴江苏、吉林等外省经验,结合本省报业市场实际,制定有效措施,解决省会报业竞争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健康有序竞争,各方互利共赢。
3、根据新形势的要求,组织成立省记协企业报分会,开展活动,加强管理,发挥好企业报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四、努力做好山东新闻奖和泰山新闻奖的评选。
1、今年的山东新闻奖评选,是在新《评选条例》出台后组织新闻奖评选的第二年度,要在总结上届评选情况的基础上,参照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进一步加以改进,严格按照评选规则和程序,努力提高评选水平。
2、认真组织好第五届泰山新闻奖评选:协调有关部门尽早成立评选领导小组和评委会;做好参评材料征集、预审工作并合理确定候选人;组织好考察和评选工作。
3、通过“山东新闻网”发布“2005年度山东新闻奖作品展示”,对获奖作品组织网上点评,充分发挥获奖作品的示范作用。
五、积极扩大新闻界的对内对外交流,拓展交流内容,改进交流方式。
进一步加强与兄弟省市区新闻界的交流学习活动,组织好我省新闻单位的出省异地考察采访;组织第五批山东新闻考察团赴台、港、澳地区进行新闻采访交流活动;应新闻界要求,年内拟组织1—2批域外采访考察活动;接待组织好来我省考察采访的兄弟省市区新闻界同行及台港澳地区、各友好国家的新闻界人士。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扎扎实实为新闻界服好务。
1、继续与省委党校合作,圆满完成好第五届新闻专业“专升本”班的各项教学任务。
2、组织好第七个中国记者节的各项庆祝活动,表彰泰山新闻奖获得者及一批优秀新闻工作者。
3、组织开展1—2次新闻界体育健身比赛活动。
4、组织编写出版《齐鲁记者文丛》。
七、加强“两会”机关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1、“两会”办公室做为“两会”的办事机构,是直接面对新闻工作者的窗口,要继续开展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为内容的教育活动,立足服务,树立形象,扎扎实实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2、提高《齐鲁新闻界》的办刊质量,使其在传递信息、宣传典型、交流经验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3、转变作风,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听取新闻界的意见和要求,改进和完善“两会”工作。
八、完成好中国记协和省委宣传部交办的其他各项任务。
『陆』 谈两会教育(600字)!!!!!!
关于教育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
德,知,体,技,能,这五大块只有经过合理的布局和配置,才能使中国的未来教育客观科学的发展。本人建议改革要多从自考制度中吸取经验。1、我觉得人生下来要教会的第一件就是“德”。2、知识是在学校里获得的,“知识”分很多种,人文学科,自然学科,基本的常识,随时可供人自选自己想要的,进来补充和解惑知识,但知识并不代表文化,文化代表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知识”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座没有顶峰的高山,是单个人学不完的,但学的越多越快,自然就爬的越高,对自己的工作能力起到捷径和强辅助作用,但不是有了知识就说明一切,有了不会用等于零。3、全民“体育”发展史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具体指标,运动从娃娃抓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身体的健康也是不容忽略的。所以每个阶段的体育达标的必要的。4、“技”这是人要达到的主要目的,就是有克服难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企业中的实际表现,实践考试颁发的“技能阶段证书”,证明某人在实践劳动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能 能力量“标度”。5、“能”是人生最长的贡献场所,是我们变理想为现实的梦工厂,也恰恰是说明工作能力高低的检验场所,等同于学校的角色,“能力阶段证书”将在不同的企业中颁发。最后想说的,人活到老,学到老,劳动到老。高考是什么,其实充其量不过是人一生中的小小一粒而已,高考啥也说明不了。我们要宽松的来配置五大块。小学培养德(传统文化),中学培养人文学科,自然学科,基本的常识;高中以后“人“进入开放性管理,主要针对技能方面的培养,可以直接参加工作,可以直接进入学校继续学习,此时“学校”只是“培训班”场所和国家的前沿理论研究场所角色,但配备老师授课。这样有条件和没条件的统一起跑线上出发(宽进严出),科学家,中国的诺贝尔奖得主层出不穷。而企业人才竞争将体现在“两证”的标尺做参考,不同的企业各有所需。“考试”也不过是国家规定的一年几次的考试设立,像自考考试一样,年年有,不分年龄大小,自由安排生活和学习,人们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也同时体现了“学到老”的理念。“知识”真正变成了文化,文化提高了就提高了整体的全民素质。
『柒』 今年两会主题是什么
其总体特点表现为:以改革方案落实和中日关系走向为两大关注主线。在国内问题上,无论是总结盘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施政成果,还是预测我未来经济发展走势,或是指出我社会民生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方案均成为其进行评析的重要背景和前提。在对外关系问题上,中日在海洋领土和历史问题上的争端持续升温成为关注热点,中日之间的交锋也成为外媒分析我国外交政策转向和军事自信增强的一大出发点。 预计“两会”期间围绕这两条主线,相关议题将继续发酵,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盘点换届一周年新领导集体执政方略“两会”期间,相关话题或包括:政府新一年施政重点有哪些延续和调整;将采取哪些新措施强化施政目标。
二、聚焦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精神的落实“两会”期间,外媒或继续聚焦以下话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从何入手;新型城镇化规划、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细则、国企改革总体方案能否出台;土地、金融、司法等领域改革的推进及时间表等。
三、关注中央反腐工作成效、方向和重点“两会”期间,有关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释放的一系列制度性反腐新政的信号,包括试点新提任领导干部财产公开、制定“裸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适当分解一把手权力、制定干部待遇标准等,能否真正落实,将备受外媒关注。相关议题或包含:“两会”将落实哪些制度性反腐措施;是否建立新的反腐平台等。
四、预测我经济发展形势及所面临的挑战“两会”期间公布2014年GDP目标或将会引发外媒新一轮热议。相关话题或包括:中国经济增长能否实现平稳过渡;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新标准的具体权重;金融市场改革的具体政策动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运行效果及其经验是否向全国推广等。
五、观察我外交战略新布局及政策走2014年将是中国外交的全面开拓之年,“两会”期间,我外交政策和全方位外交布局也将继续受到密切观察。相关话题或包括:中国是否进一步“强化”外交政策“转向”;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如何充实;如何具体加强周边关系中的合作与互信;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对外事务中将发挥哪些作用等。
六、担忧中日紧张关系加剧及东亚安全局势不稳“ 两会”期间,中日关系势必成为外媒关注热点,相关话题或包括:中国能否提出解决中日争端的有效机制;中日关系如何走上正轨。
七、关注我打造蓝海强军展露军事自信“两会”公布新一年我国防预算及军事发展状况,将引发外媒新一轮关注高潮。相关话题或包括:中国军费开支继续增加是否加大地区安全担忧;中国在加强军队建设方面将有哪些新变革;中国海军实现战略转型的新举措;中国军队在应对周边安全局势和捍卫国家主权方面的新动向。
八、认为社会领域改革或面临更大挑战“两会”期间,社会民生领域议题将会成为热点,相关话题或包括:推进社会领域改革有无整体规划;“两会”将在改善民生方面推出哪些新的政策举措等。
九、强调解决环境问题仍须积极创新外媒认为,2014年应是中国应对空气污染问题的转折之年。随着“十二五”规划将于明年完成实施,规划中曾制定的很多具体的能源和环境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将成为外媒关注的焦点。“两会”期间,相关话题或包括:如何确保“十二五”规划中环境目标的达成;能否建立治理空气污染的创新机制;实施空气污染防控规划的具体步骤等。
『捌』 两会中提到哪些关于教育的问题
根据大数据分析如上图所示,两会舆情热度排名前十五的主题词依次为学前教育、学生“减负”、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双一流”建设、乡村教育、高考改革、“双创”、义务教育均衡、家校关系、人才发展、留守儿童、师生关系、“大班额”、校园欺凌。
其中又以教育公平和学前教育关注量最大。
针对这两个问题,政策倾斜、加大扶持力度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布局落实,以教育公平为例,教育资源有很强的地域分布不均现象,体现在大城市较为集聚,而中小城市、乡村、偏远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较为缺乏,两会期间提出“互联网+教育”模式,实际上是可行的,通过教育SaaS平台进行线上教学,例如网络实时直播、双师课堂、教学视频录像等形式,可以将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化利用,批改作业功能可以解决很多,解决师资分布不均的问题。
短书从17年开始就已经在探索“互联网+教育”,去年就已经开始为一些老师和机构服务,以技术服务的形式来促进教育公平。
『玖』 聚焦2015年全国两会关于教育话题有哪些
这是各省关于教育的提议,你看看吧。
广州:补贴民办学校教师
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屈哨兵表示,教育应重点补贴是中低端的民办学校,相关补贴政策正在征求意见,包括工作3年以上的民办老师每月增加100元~1200元等。教育局副局长江东提到了“学区化建设”,即一个学区有五到六所水平相当的学校,可由居民根据积分选择。
北京: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多人
海淀区将启动学区制改革试点,在现基础上将学区地域范围内的中学纳入学区管理,同时将增加6000余个中小学、幼儿园学位。
西城区今年将小升初学区调整为11个,并将出台《西城区小学直升中学对口工作方案》和《西城区小学直升中学办法》。预计有200名普通小学的学生能上优质中学,新增加优质初中学位1000个。
东城区将选取北京二中、五中、广渠门中学、史家小学4所改革项目校作为试点,在多校区相互集成的基础上形成集团式管理模式。
昌平区将继续推进名校名师工程,位于沙河大学城的北师大附属幼儿园、北师大未来科技城附属幼儿园、清华附小附属幼儿园等将于今年9月开学。
上海: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德育体系,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上海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方面,提出要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德育体系,系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行义务教育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新制度,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等。
在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德育体系方面,徐汇区教育局在市教委德育处的指导下,参与了教育部“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课题的研究,着重于中小学一体化构建社会实践课程的研究。
闵行区的教育局局长王浩呼吁,应该将社会大课堂建立起来,除了高校敞开大门让中小学生有机会体悟大学精神外,更多与时俱进的社会资源也应该引入德育教育框架中。比如,高科技企业、传统老工业基地的资源、新兴的科技产业等,都是对学生教育的生动素材。
浙江:家庭教育当立法
省人大代表、衢州市实验学校副校长鲁玲表示,家庭教育应尽快立法。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和房祖名涉毒案件让很多人反思现行的教育,她认为这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关,教育是家庭、社会、学校共同承担的责任,家庭教育是三大支柱之一。建议应尽快制订《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优化育人环境,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陕西:重视农村艺术教育
省政协委员王宏:“中国农村儿童享受到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低下,艺术教育情况尤为令人堪忧,艺术方面的人才也非常缺乏。”
建议在广大农村开展免费的基础艺术教育:如绘画、书法、合唱(歌唱)、舞蹈、戏剧和民间艺术的培训班,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辅导农村孩子的艺术技能,使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公共的艺术教育。翻开历史看看,许多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都出自民间,来自乡村。只要我们把艺术的种子传播开,将会诞生出更多优秀的艺术家。
山西:建议为家庭教育立法
“现在农村的寄宿制学校越来越多,有的一二年级就寄宿,他们过早离开父母,缺乏亲情沟通,容易出现孤僻、自卑、脆弱、敏感等心理缺陷。”山西省政协委员赵永红说,除了自理能力差外,孩子到了寄宿制学校更多是心理上的不适应。本该享受亲情的年龄却独自入学,易出现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的现象,也有的孩子难以融入集体,不愿与别人交流沟通。
对此,赵永红建议,各级教育部门要提高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一二年级的学生尽量不要寄宿,有条件的地方要每校设立一名专职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闫桂琴代表认为,当前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主要体现为两个阶段:一是自己由孩子转变为家长的过程,二是后续教育孩子的过程。
建议制订《山西省家庭教育条例》,从婚前家庭教育和婚后家庭教育两方面规范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行为。婚前家庭教育主要包括夫妇到专门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学习等内容;婚后家庭教育主要包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培养孩子基本的生存与交际能力,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明确规定年轻父母必须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依法负起监护职责。
甘肃:关注高考改革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甘肃省政协委员刘信生在大会发言中为我省实施高考改革把脉,我省应尽快筹建教育考试院等专业教育考试机构;选考科目考试计分可按标准分计入高考总分;在物、化、生、政、历、地6门学科中采取“必选+任选”作为过渡模式,物理与历史不能同时选择;各高校尽早制定2017年招生录取方案。
省人大代表于小花来自临洮县二中。她认为,随着更多农村务工人员进城,留守儿童比较多,其中独生子女也较多,加上社会复杂等原因,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很容易形成心理障碍。她建议,应该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开设心理辅导课或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从小就开始抓心理健康,让孩子从小就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宁夏:
『拾』 两会代课老师新政策
今年还没有听说这方面的议题,但是前年的两会这是一个热门话题:
2010代课教师新政策这个问题受到社会的关注,原因起于1月21日的教育部表示要严格禁止聘用新的代课人员,反对中小学这种不规范的用人行为,清退代课教师这一政策,从其期冀改变我国教育环境的现实迫切性来看,有着一定的刚性要求。
1月21日,教育部表示要严格禁止聘用新的代课人员,反对中小学这种不规范的用人行为,并提出地方各级政府在清退中小学代课人员时可以考虑“择优招聘、辞退补偿、纳入社保”,多途径妥善解决代课人员问题。
清退代课教师这一政策,从其期冀改变我国教育环境的现实迫切性来看,有着一定的刚性要求。迈入2010年,教育部在解决这一问题上为代课教师的出路着想,提出补偿和保障的概念,给这项刚性政策予以有情执行的空间,也进一步明确了地方各级政府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的关键作用。
对代课教师的成绩要给予肯定
代课教师是指在农村学校中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代课教师产生的原因有三个:一是由于一些地方经济欠发达,尤其是基层政府财政拮据,导致教师有编不补,大量聘请报酬低微的代课教师;二是部分地区办学条件艰苦,本、专科毕业生不愿去,即使去了也留不住,别无他法,只有聘请代课教师;三是由于城乡教师编制标准存在差距,很多地方普遍存在城市学校超编与农村学校缺编并存的现象,造成一些区县教师编制不足。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08年底,这一人数仍有31.1万人。
代课教师虽然没有任何“名分”,且没有完全享受教师的待遇,却在特定历史阶段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偏远农村为维系义务教育承担着历史责任。许多代课教师的故事都与山区、低薪、清贫、坚忍这样的名词相联。
“ 应当说,这些代课人员在特殊历史时期和特定情况下,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付出了辛勤劳动和努力。”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吕玉刚的这番话,充分肯定了代课教师的成绩。
清退是改善教育环境的刚性需求
经过几代人努力,我国义务教育终于得以普及,解决了适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确立,则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接受教育。然而,在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之后,“上好学”的问题成为家长和学生的主要诉求点,教育质量问题也就迫切地摆在了教育部门面前。
提高教育质量,教师为本。虽然代课教师中不乏素质较好、具有教师资格的大中专毕业生,但有些地区的大多数代课人员不具备教师从业资格,学历层次也比较低。一些地方也出现过家长到教育部门要求不用代课老师,给孩子的学校配备合格教师的情况。吕玉刚认为:“长期使用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代课人员,损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同时,吕玉刚也表示:“长期低薪使用具备教师资格的代课人员,对他们也是极不公平的。”的确,与代课教师身份同样尴尬的还有他们的待遇,他们的工资甚至低廉到只有在编教师的十分之一。
据了解,这种发生在义务教育领域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有一部分是地方财政投入不足造成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有些地方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尤其是“有编不补”造成的。虽然教育部多次下发通知,严禁中小学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聘用代课人员,但是,代课教师工资低廉、吃苦耐劳、聘任手续简单的“优点”,仍让许多地方有令不行。
在义务教育经费得到财政保证的今天,从某种程度上讲,允许代课教师的存在是不合规范的,从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来看,也是不合时宜的,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已成既定目标,教师群体的均衡发展无疑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清退代课教师,其基本的期望是今后教师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按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规范走上教师岗位的,而且他们每一个人的权益都会得到国家相关法律和规定的保护,这事关教师队伍的建设,更是为了我国教育事业得到正规的、系统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清退代课教师是刚性需求。
地方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
“妥善解决代课人员问题并不是否认他们曾经付出的努力和劳动,也不是简单地让所有代课人员都回家。”吕玉刚的这一解释,让人们感到了温情。
的确,面对代课教师这一为社会做出贡献,得到社会肯定的群体,清退就是简单让他们离校回家,于情于理都让人难以接受,吕玉刚说:“对在岗代课人员要通过多种途径妥善解决,其中最关键的是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
吕玉刚表示,首先是要严格禁止聘用新的代课人员,规范中小学的用人行为,保证合格教师的补充需求。显然,此举是要将“代课人员”的数量严格控制在当前水平,防止雪球越滚越大,从而有利于代课教师问题的标本兼治。
对现在还在岗的代课人员,吕玉刚提出要按照“以人为本、政府统筹、坚持标准、有进有出、积极稳妥、标本兼治”的思路,把妥善解决在岗代课人员问题与建立完善教师正常补充机制结合起来。
首先是要允许那些具备教师资格、符合教师任职条件、素质较好、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代课人员参加公开招聘,择优进入到教师队伍。
其次,对那些被辞退的代课人员,则要给予一定的补偿,并随着各地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积极研究争取通过纳入城乡社保、农村合作医疗等办法,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
可以说,“择优招聘、辞退补偿、纳入社保”给这项刚性政策予以了有情执行的空间,但是能否有情执行,有情执行的程度如何,正如吕玉刚所强调的“关键是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毕竟,想要“择优录取”教师,一定要经过人事部门增加编制这一关;想要“辞退补偿”,得要由地方财政进行支付,需要纳入年度预算;想要“纳入社保”,则要由社会保障部门进行规划。显然,代课教师的清退和安置,需要在政府统筹下,由教育、人事、财政、社保等多个部门共同“有情”执行,而要保证合情合理,还需要国家层面出台配套政策,省级政府制定统一的择优政策和补偿标准,并给予贫困县经费支持,如此才能体现公平,才能保证代课教师有序退出。
值得期待的是,有情执行在一些地方得到了推行,广西、重庆、广东、甘肃的兰州都在积极解决代课人员问题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如广东两年内省财政拿出20.7亿元解决代课教师问题,主要采取分批考试、免费培训、招聘和转岗结合等多种方式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并根据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不同情况分类解决。
代课教师问题也愈加得到重视。各地进行的地方“两会”上,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也正在成为各地代表委员们的重要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