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培训制度
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培养短板。把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改进帮扶,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坚持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把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支撑点,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一)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制订实施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修订实施高职高专专业教学标准和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明确本科、高职高专、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要制修订专业人才评价标准,细化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求。不同层次、类型、区域高校要结合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制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完善学科专业预警、退出管理办法,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深入实施系列“卓越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等,多形式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校要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
(三)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各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各地区、各高校要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
(五)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各高校要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各地区、各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原则上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开放情况纳入各类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科技园评估标准。鼓励各地区、各高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好一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扩大覆盖面,促进项目落地转化。举办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支持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支持高校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六)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
各高校要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并在现有相关评优评先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彰优秀创新创业的学生。
(七)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
各地区、各高校要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并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并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范,形成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将提高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加快完善高校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支持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八)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
各地区、各高校要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健全持续化信息服务制度,完善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功能,建立地方、高校两级信息服务平台,为学生实时提供国家政策、市场动向等信息,并做好创业项目对接、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落实高校学生创业培训政策,研发适合学生特点的创业培训课程,建设网络培训平台。鼓励高校自主编制专项培训计划,或与有条件的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群团组织、企业联合开发创业培训项目。各地区和具备条件的行业协会要针对区域需求、行业发展,发布创业项目指南,引导高校学生识别创业机会、捕捉创业商机。
(九)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整合发展财政和社会资金,支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各高校要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部委属高校应按规定使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积极支持品学兼优且具有较强科研潜质的在校学生开展创新科研工作。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对创新创业教育作出贡献的单位。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以多种形式向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提高扶持资金使用效益。深入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和服务措施,重点支持大学生到新兴产业创业。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有利于互联网创业的扶持政策。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一)健全体制机制。
各地区、各高校要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加强指导管理与监督评价,统筹推进本地本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各地区要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各高校要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改革发展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教务部门牵头,学生工作、团委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
(二)细化实施方案。
各地区、各高校要结合实际制定深化本地本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教育部属高校需将实施方案报教育部备案,其他高校需报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部门和主管部门备案,备案后向社会公布。
(三)强化督导落实。
教育部门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把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情况列入本科、高职高专、研究生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重点内容,接受社会监督。
⑵ 如何提升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教育要求中小学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版的创新意识、创权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创新素质。这是一种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中小学教育要达到创新教育提出的要求:
第一,要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传统的应试教育使教师形成了一套以传递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对创新教育的理解比较粗浅,不利于创新教育的开展,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和科研力度,紧跟课改形势,实现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真正将培养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第二,要培养创新型教师,注重启发式教育。创新型的学生需要创新型教师来培养,作为教师应该不断突破自我,实现自我创新,逐渐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致力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并以创新精神去理解和运用知识。
第三,要创新教育评价制度,促进人才科学培养。坚持以能力为导向的多向性、过程性的新评价体系,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以一次成绩判好坏、不以一张试卷定终身,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注意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培养,为学生成长创造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⑶ 高校教师怎样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教学
现在老师最好和一些专门做这方面的创业公司合作,这两年教育创业公司很多
⑷ 作为高校校长,你认为该如何解决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匮乏问题
作为高校校长,你认为该如何解决这个创新创业教育jumps这个呃眼光问题,这个作为校长你就要就是说咱重点就是说一定要就是呃把那一些就是敷衍了事的人,一定要炸出来,一定要惩罚。以示众人。
⑸ 求创业教育认识1000字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cation)。创业教育证书被称为继文化知识证书(毕业证)、职业技能证书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这可以理解为:进行从事各项事业策划、开办、拓展的教育;探索、冒险、创造精神与技能的教育等。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侧重教育创新和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并且强调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适合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结合我国国情,大力推进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创业,培养具有创业能力和企业家思维的新一代创业家,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一)有助于解放思想,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创业教育本质上是培养冒险精神、创新精神,培育务实趋利、理性进取的商业精神。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倡导创业精神,有助于从深层次上改变新一代创业者基于文化习惯的心智结构,有利于扩大我国解放思想、开放改革的成果;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为创业家和企业家孕育和成长提供更适宜的环境。
(二)内生出高素质的创业者,为发展经济积蓄力量
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会带给欠发达地区许多商机,欠发达地区的一批商业意识和创业技能较强的创业者能在专业化分工协作和第三产业的需求中找到创业的机会。大学生具有文化知识方面的优势,且在进入知识经济年代的当今,这些较高素质的大学生应该是我国创业者的主体,是在产业转移中创业活动的主体。但现状是许多大学生不具有起码的创业知识,既使有创业的愿望,在没有项目、资金的条件下,可望不可及。创业教育正是从实际出发,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通过适应性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信心,掌握创业技能,学会捕捉商业机会,提高创业管理的能力。大力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通过产业政策激励大学生开办自己的企业,能够借助产业转移的契机,孕育出一批高素质的创业者。他们的创业,不仅能带动就业,促进技术转化和技术创新,而且能够提高产业素质,促进产业高度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三)有利于打造高校核心竞争力,促进高校创新发展
在未来的高校竞争中,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将是培养学生人文和科学素质、就业和创业技能、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机制和能力。教育部进行创业教育试点,就是探索教育改革的新路径,就是要在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中,推动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必须有正确的定位,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特别是民营高校,虽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但要维持现有的竞争优势,必须面向市场、深化改革,提升能力。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创业,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和创业能力,将是我国高校的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而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学则更晚。2002年4月教育部才开始启动创业教育试点工作,比国外晚了20多年。由于起步晚,推进慢,创业教育特别是进课堂的工作还没有形成强大的声势,也没有引起各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可以说,创业教学还处于开展讨论、提高认识、少数试点的阶段,还不具备全面推开、普遍实施的气候和条件。
(一)缺乏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
创业教育要纳入教学,其涉及方面广,实践起来比较复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门成立了“创业管理培训学院”,他们面向本科生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必修课有三门,即创业管理入门、商务沟通与交流、创业实务。选修课则有五门,即团队训练、拓展训练、创业市场调查、公司法与合同法、创业财务基础。很显然,对大多数学校来讲,因为关系教学计划和教学课时的调整,增加很多创业方面的课程是不现实的。更深层的原因是,创业教育涉及到教学的系统改革,创业教育也不是开设几门课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要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这就牵涉到学校的教学改革问题,涉及到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因此,对一般的学校来讲,创业教育真正纳入教学还需时日。(二)教师积极性不高
创业教育落实在老师,创业课程的开设也要靠老师,而老师对这件事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原因有三:一是这门课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二是这门课程即使开起来了,学时不会很多,而现在很多高校教师的奖酬金分配是与学时挂钩的,这就牵涉到老师的切身利益问题。三是讲课的难度大,因为创业方面的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而大多数老师本身缺乏创业的经历,他们也只能纸上谈兵,有学生欢迎程度的问题。
(三)创业资金的落实困难
无庸讳言,创业实践需要资金,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目前解决学生创业实践的资金主要有政府设立的创业基金、民营企业家设立的投资风险基金以及学校设立的创业基金。从总体情况看,目前这类基金不是很多,并且设立的门槛也很高,学生很难获得。那么作为创业教育实施者的学校,理应解决学生创业实践的资金问题,事实上这也不现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创业基金为300万,复旦大学的创业基金为1000万,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市徐汇区政府、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设立创业基金则高达1.5亿。但他们的示范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大部分高校很难拿出大笔资金投入学生创业实践。
(四)创业场地落实较难
如果要开展创业实践,那就要有场所,要有阵地,否则就只能在电脑上虚拟,在纸上设计。创业实践的场地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有着特殊要求的场地,应该基本能模拟创业的环节,甚至对一些简单项目可以实施。一类是简易的,只要具备一定条件就可以,主要用来培养学生某种能力,或者进行某种实验。既然是场地就应该有房子、设备,除少部分条件好的学校外,大部分学校用于学生创业实践的场地都非常缺乏,要么是把牌子挂在某个办公室,没有建设专门的场所。(五)高校的处境尴尬
特别是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重要性显得非常必要,高校领导对此都有清醒认识,但在投与不投,建与不建的问题上,学校也处于尴尬的境地。不投不建,教育需要,学生需要;投了建了,达不到预期效果,又会造成浪费,何况已经有前车之鉴。
推进创业教育的建议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及时行动。我国《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创业教育正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创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制深化市场导向改革的必然选择,发展创业教育正是引导我国教育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走向现代化的一条有效途径。面对创业教育这新生事物,一方面要通过学习把握教育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要大胆探索,可以设立一批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摸索适合实情的创业教育发展模式。
转变观念,特别是要转变学生和教师的观念。不能只认为学生毕业了,只是要找一份工作。要改变单纯的就业观念,树立既要就业又可以创业的新观念。在这方面,我们的学校、老师的观念还相对滞后。要真正开展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就该有所改造。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方面应该制定新措施,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去兼职,甚至可以有计划地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可以请一些企业、一些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做创业基地的兼职教师,在教师队伍上要有所创新。教育部已连续两年举办了创业骨干教师培训,专门举办培训班,来培训大学教师怎样进行创业。
扎实开展高校的创新。高校是高等教育市场的行为主体,要通过课程设置推进创业教育,同时要吸引企业加盟。我国许多高校多年来积极参加团中央和科技部、教育部组织的“挑战杯”,并且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这些都为开展创业教育打下了一定基础。在创业教育的操作方面,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形成合理的机制,学校和学生个人应当形成一种有效的合力,学校的侧重点是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自由个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综合人文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并且为学生自主开展创业实践提供资金、环境、政策和其他条件方面的支持和保证;而学生方面的重点是在熟练掌握所学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主性、自由个性和开创性,不拘泥于某一种创业实践方式,尽可能自主地开发和开展各种创业活动,大到创办一个公司和企业,小到提出一个“点子”或新想法,都应当纳入创业教育的范畴。此外,创业教育的操作和实践可以包括直接的资金运作、商务服务,直到各种各样的模拟实验和模拟创业活动。高校可以先开讲座,传播创业学的理论,逐渐从选修课,到专修课,通过设置创业的课程,使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接受一些基本的创业教育理念,一旦有创业机会,任何专业的大学生都可能成为创业者。创业教育注重实践,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时要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通过适合市场的方式,多渠道筹办基金。可请企业家走上讲台,用创业经历教育学生,也要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企业,了解企业或者利用创业基金创办企业。
政府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的目标是要让大学生具备创业技能、参加创业活动。学习借鉴上海、天津的经验,将大学生创业纳入社会创业的系统中,让大学生在创业方面享有“国民待遇”。要制订系列优惠政策,通过贷款担保,基金支持引导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创业,且要建立专家诊所,帮助他们解决创业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研究表明,风险投资机制的有效性,是科技型企业创业成功的关键。大学生创业科技含量要高一些,因此在建立政府和社会支持体系时,要探索新的金融机制,要通过地方中小银行的建设推进大学生创业。
要加大对创业培训,创业教育,创业扶持的工作力度,建设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在谈到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时,强调要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努力把人口压力变成人力资源优势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大学生、下岗职工、农民的创业教育是国民教育大体系中相互关联的子系统,这三个子系统的有效协调运行,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协调效应和波及效应,进而产生1 1 1大于3的整体效应。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协调、平衡、可持续发展。
⑹ 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者,在开展双创教育过程中经历了从目标任务认识不清晰、过程不明确、方式方法模糊,到通过学**、交流后慢慢领悟、理解、实践、提高的过程。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创业吗?在大学里强调双创教育是通过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缓解就业压力,让一群刚刚离开父母身边、涉世不深的孩子去开公司吗?创业经营的范围、顾客群定位、团队如何确立和管理?资金从哪里来,如何运作?一群刚离开大学校门的学生成立公司,成功率如何保障、风险如何承受?市场竞争的优势体现在哪里?这些问题都困扰着大家。
电信诈骗、传销受骗、误乘黑车等事件,让我们看到中国当代一些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很不成熟。反思我们的高等教育,更多强调校园里的知识文化学**,勤工俭学也多是为师生服务。当前,大学生的创业项目以游戏和餐饮、休闲服务为主,与所学专业直接相关的项目所占比例很少。还不乏一些高校将功利化教育取代了理想教育、信念教育和责任教育,出现重学历轻实践、眼高手低、自私自利的大学毕业生。
创新创业课要从单纯知识传授,向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合作、懂得感恩的道德素养,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言放弃的执着态度,以及创造价值、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和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理想抱负”等方面转型。有的学生有志于做科学研究,有的学生选择创业,这两类学生的培养并不冲突。
“创新教育重在培育创新思维,创业教育重在提高实践能力。要在学生心里埋下创新的种子,让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学生‘求教有门’。”华东理工大学经过多次研讨,确定了双创教育的目标,将双创教育内容分解为创新创业基本素养与意识、创新创业专业知识、创新创业专业能力与技能等3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双创课程的开设,要让所有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的基本能力。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大学生创业不应是开网店、做小买卖,要坚持与专业背景相结合,培养学生具有崇高的家国情怀与社会担当。没有创过业的老师能给学生上创新创业课程吗?
相比其他学科,创新创业课程更偏重实践。没有创过业,如何给学生上创业课?大多数高校教师没有创业经验,也缺乏深入的企业实践体验,如果单纯由在校教师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由学校牵头,全社会共同参与。引入企业界、创投界和相关行业组织参与,更多地将教学场所放到实**实践基地、市场乃至企业现场。每门课程安排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承担,以保证课程的延续性。校内教师必须有创新经历、创业体验,是高水平的创新创业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者,或者受过良好的创新创业培训。校外教师则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学校一方面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范,形成创新创业导师库,另一方面,对在校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搭建平台让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支持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导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课堂里能教出创新创业人才吗?
创新创业可教吗?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双创人才?一张试卷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能力吗?教学效果如何考评?
在华理有这样的共识:开展双创教育必须对传统教育方式方法进行改革。一方面,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方式,教育过程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有真实体验。通过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促进师生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与创新思维,激发学**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内在潜力。另一方面,在考试方式上建立学生主动学**的激励机制,强调课堂教学和实训实践的充分结合。学生通过在网站注册公司、装潢店铺、发表原创科普文章、发布学术众筹等,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方式。学生自行组团完成的创业计划书、课堂研讨、网上项目获得的投资和来自同学的投票、来自社会的投资都可能影响最终成绩。课程、实践、孵化、创业贯穿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是双创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到这一点,需要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强调阅读经典、深入研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美学与科学教育并重,提高学生创意创新素质;将通识教育理念深入到学生认知与价值层面,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各课程及课程与实践之间,充分尊重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将能力要求分散到课程或实践过程中,实现培养目标与培养手段的恰当切合。同时,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将学校的高水平科研优势和产学研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
创新创业可教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教学方法一定不是传统模式,应改革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强调思维训练,突出实践实训,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双创教育要成为撬动高教整体变革的突破口,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推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更多引领未来的创新创业领袖。
⑺ 如何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最大动力,一个国家没有了创新就没有办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让“落后就要挨打”的观念深深印在了我们的心里,由此,也让我们懂得了创新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创新的欲望安于现状不求进取,那么我们终将走上被欺负的老路。如今,国家大力提倡与鼓励全民创新创业,创业不但可以给我们带来富裕的生活,也能给社会带来很多工作岗位,也是创业者报答社会的一种方式。因此大学就应该培养青年学子的创新创业能力,青年人也明白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呢?
我们也可以在社会观的变化中发现机会。正如环保目前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追求,正是抓住了这一社会变化的机会,利用现代社会的环保意思,利用国家政策,这样不想成功都难。
最后,从技术变革中发现机会。就好像当初网络时代刚到来之时,某云很好的利用并现代网络技术的普及而开创了新型电子商务,并大获成功。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跟着时代走的创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