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艺术型幼儿教师培养的建议是什么
美术是人类追求美、创造美的活动的产物,展示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美的认识。美术需要美术鉴赏者去分析、欣赏、鉴别,以发现和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美。如何从美术特有的性质和角度去认识、分析、体验、评判,以对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有深层的探究,这是美术鉴赏的职责所在。作为幼儿美术作品的鉴赏者,幼儿教师可以借助幼儿绘画这个窗口,探究幼儿的心灵,走进幼儿的心灵世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长久以来,我们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赏析只停留在模仿成人画的像与不像和技法是否熟练、构图是否合理等方面,忽略了幼儿美术作品的本质是传达了幼儿的思想和情感。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指出:“教师的的任务基本上是自然出现的那些发展提供支持、 对来自儿童的积极性做出赞许和同情的反应”也就是说教师对于幼儿的一切内容健康、自发地、主动地造型活动,都应给与赞许和鼓励。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美术造型语言本身的特点,尤其是幼儿美术独特的造型特点,并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对幼儿的美术行为与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指南》中也明确提出:“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在《指南》中,不仅强调了“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而且还强调了“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的用成人的标准来评价”由此可见,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赏析能力的高低对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
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赏析能力方面还很欠缺,究其原因原因一是,担任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教师以幼教专业居多,这些教师虽然有些美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可是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基本功训练,而且由于一直以来目标取向的评价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对幼儿作品只评价好中差,不赏析作品内在的情感和幼儿在他这个年龄所要和能表达的对美的感受。因此,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和科学的赏析方法上需要很大提升.调查还发现,大部分教师的美术教学和赏析的经验主要是来自教学实践和同行观摩中积累的,而通过专家指导习得和积累的经验值相对就小了些。
二是教师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意识不足,教育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缺乏。虽然大部分教师在欣赏分析幼儿美术作品时,基本能客观的根据幼儿年龄的发展阶段来进行评价,并在及时予以肯定、表扬,指出优点的同时也能指出不足。但是由于教师的赏析能力、和理念欠缺等因素,仅仅停留在评价的层面,从而导致了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以模仿画模式进行教学,将范例界定为学习的内容、要求和标准,要求幼儿依样画葫芦,把幼儿画得“像不像”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幼儿作品是其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表现。致使幼儿作品千篇一律,缺乏童趣,毫无价值。
三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将评价和赏析的功能混淆。评价通常指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而赏析是鉴赏的一个过程,即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通过欣赏作品,分析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美等使幼儿理解他人作品的同时,提高了对美术的欣赏力和审美能力。新的《指南》要求:“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与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从中可以看出,评价对幼儿作品来说不准确,它更提倡的是赏析的作用,即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那么如何使教师科学地欣赏、分析幼儿的美术作品,充分发挥它的发展性呢?
一、树立美术活动赏析观
1、以欣赏促发展的发展观
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儿童的发展和完善。欣赏作为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其目的应与教育目标一致。通过欣赏,不仅要达到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激发幼儿的潜能和特长,帮助幼儿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快乐全面地成长。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不断的反思实践,改进教学,获得自我成长,体验职业生涯的快乐。
2、科学的幼儿美术教育价值观
幼儿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有效发展。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幼儿借助美术这一载体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赏析行为应以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为出发点。赏析中要以欣赏为主要方式,以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为主,强调美术技能技巧为辅 。
(二)把握幼儿美术活动的年龄特点
1、幼儿美术指的是2,6,7岁的学前儿童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和欣赏活动,幼儿美术作品表现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印象,表达了他们的愿望和审美追求。心理学家发现:美术是比语言文字更早被儿童用以认识事物、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想象和创造自己世界的一种有效途径,它更是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是他们童真、童趣和独特个性情感的表达和表现。不同的年龄有其特定的表达事物的特点:3---4岁年龄段的幼儿的美术创造能力基本处于“涂鸦期”,他们属于随意画画、撕纸、玩泥。3岁半左右的幼儿开始进入“象征期”。他们尝试利用涂鸦时掌握的简单形状进行表现,但表现的动机和信心都十分脆弱。4---5岁年龄段的幼儿开始进入“形象期”。他们对表现自己的经验、情感和想像明确的目的,能有简单的形状逐渐深入的表现越来越多的事物。5---6岁年龄段的幼儿美术创造能力逐步认识到事物之间的一些简单关系和联系,对于事件、情节的表现成为他们美术活动的突出特点。了解和把握这些特点是教师科学准确赏析幼儿美术作品的基础。
2、美术活动是幼儿获得快乐和自我满足的重要过程。
童年期也是游戏期,获得快乐和自我满足是幼儿游戏的直接目的。幼儿从事美术活动没有任何功利性,在幼儿看来这只是,仅因为“创作”的过程或形象、色彩的变化结果能让他们感受到情感的满足和情绪的宣泄,由此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成功的自信。教师在赏析幼儿作品时,要将这种快乐和自信延续下来使幼儿保持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美术活动是伴随幼儿主动建构的实践过程
幼儿美术活动是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视觉形象的塑造,激活思维,引起情绪、情感共鸣,产生美感萌芽的一种活动。为了表现与创造,幼儿不断地对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着筛选、比较和加工,同化和顺应心理活动交替进行着,伴随着艺术与各领域的连接和沟通,幼儿积极主动地建构着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和方法去分析幼儿的作品使幼儿通过欣赏他人的作品不断加深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不断提高。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也学习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三)注重赏析内容全面、多元,关注幼儿发展个体差异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通过教育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幼儿美术教育也在于此。因此教师在对幼儿美术活动进行赏析时,应注重赏析内容的全面、多元化。具体说来,在对知识技能方面的欣赏分析上应包括构思、造型、艺术材料运用、构图、表现、着色等指标;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分析上则要应注重对幼儿活动中的兴趣性、主动性、自信心等;
赏析内容的全面、多元化能帮助教师从多个角度去了解幼儿,发现幼儿各自的长处,从而让每个儿童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自尊、自信中快乐地成长。
(四)运用多种赏析方法,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赏析时,应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赏析方法,自我赏析与他人赏析,结果赏析与过程赏析,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要求及教师与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实际情况中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五)赏析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积极性
现代的美术教学倡导发挥被评价者本人在赏析中的主体作用。幼儿虽年龄小,经验少,需要成人关心照料之处很多,但依然是独立个体的人,主体精神的培养应从小入手。因此,教师在幼儿美术活动赏析中,应改变过去教师唱独角戏,以评判的角度和标准进行单纯的评价而幼儿被动接受的状况,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积极性,通过以幼儿为主题的赏析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应让参与赏析的主体明确赏析的目的、内容与要求,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幼儿之间互相赏析中则应着重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的长处和优点,进而改进自己的行为。其次,教师还应创造条件使赏析的多个主体都从中受益。如让幼儿进行自我赏析,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欣赏、自我分析与自我反省的能力;让幼儿对同伴进行赏析,目的是让幼儿在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以欣赏的眼光和心态去分析同伴的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
(六)赏析与教学融合,实现赏析的动态化
在新《指南》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对美术活动的赏析应是伴随着教学并与之发生持续的相互作用的,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赏析既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考虑到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让幼儿成为活动的设计者,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美术活动指导与赏析结合和起来。幼儿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当幼儿进行艺术创作和表现,而又缺少一定知识技巧时,教师的指导和介入是最适时和最有效的,但这种指导应是以赏析为基础的,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是教师的责任,促进每个幼儿的提高是教师的艺术。教师只有善于通过提高自身善于观察、发现、适时指导的艺术,才能更快地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七)赏析语言生动恰当,体现激励性和发展性
美术作品赏析是提高美术活动质量的手段, 幼儿处在“镜像自我”的阶段,对外界的评价很敏感,往往将成人的评价作为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经常受到表扬和激励的孩子,能较好地悦纳自我,增强做事的自信心。反之,则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应重赏析的语言艺术尽量避免评判式评价,通过赏析既能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又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观察、对话,理解和发现幼儿独特的创意、个性化的表现方法和表达形式。特别是当幼儿的作品“离谱”的时候,应站在幼儿的视角去试图理解其意,并当幼儿本身也不能清楚表达自己意图的时候,善意地给予诠释。进行赏析时,教师则要注意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从多种的角度赏析幼儿作品,用肯定赞赏的语言为他们鼓劲,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激发继续大胆作画的欲望和热情;
幼儿美术作品是幼儿心灵的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户,可以探究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幼儿。幼儿教师只有在赏析幼儿作品的过程中掌握幼儿作品的赏析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 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导幼儿,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完善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个性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❷ 如何提升幼儿园教师美术专业素养
暑假期间,文登市教育局冒着酷暑组织了教师素养大赛,通过这次大赛我感悟到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除了应要的学历外,更要有美术专业基本功和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反思自己,师范毕业生虽然经过专业的美术训练,但教学理论、教育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显得苍白二无力,美术教师的专业要求也随着社会发展、基础教育美术新课程的改革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于是,我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炼自己的专业能力。
一、大胆实践,提高自身美术基本功。
美术新课程从培养学生素质出发,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既“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究”,体现自主学习是对传统的一种突破和超越。美术教育包括造型、绘画、设计和应用。作为一位美术教师,就必须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可以不是画家、艺术家,但是必须是一个杂家,要了解国画、版画、水彩、水粉、油画、雕刻等各种艺术形式,最好自己能动手示范。为此,我一直致力于渔民画、水彩画、版画、国画、写生等练习与创作。不会的就反复观摩网上视频、临摹名家画册、请教同行老师等等。在不断练习中,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在收获作品的同时,琢磨出许多学生适合的创作方式。如图①是我创作的渔民画《鱼香满岛》,就是由版画获得的灵感,不是直接笔画上去的,而是用纸剪出我要画的图形,然后进行在纸上涂上颜色,印在有底色的纸上。这件作品即具有简直的刀痕美,又有版画的肌理美,还反映出浓浓的海腥味,最终入中国首届现代民间美术作品大赛。图②为我创作的作品《马蒂莲》,利用写生,细致地描绘马蒂莲,米黄与淡紫相融合,深浅不同绿色在叶剑流淌,淡雅的颜色如花的香气,清新可人。
① ②
二、关注美术资讯,提升自身学术视野。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资讯日新月异口同。对美术教学来所说,美术老师只拥有丰富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拥有与现代社会接轨的广博的知识面,不但要精通所教的美术学科的知识,还要关注美术学科新的教学理论,不光教学自己擅长的美术技能,更要让了解其他艺术表现语言,借“它山之石以攻玉”。只有视野宽广,才能看见更美的风景。
另外,今天的环境对学生在审美发展过程的影响极其重要,美术老师关注工业文化和商业环境同时还肩负着重任,就是引导学生欣赏积极向上的视觉文化。例如当前流行的漫画,设计,时装,卡通,电影新媒体这一类视觉文化;它们以各种姿态融入我们的生活,它们表面上迎合人们的需要,而实际上我们的生活被它所潜移默化,甚至是支配人们的意识,取代思考而垄断某些观念。 如果我们不能通过独立思考来对当前商业文化环境进行判断,只是乐呵呵接受再接受,那么学生就会信赖崇拜他或她所看到和听到的 商业文化环境及其信息。思维不去选择并自动固定下来,那是很可怕的。那么我们通过自己的学术视野有目的地去筛选利用其有用因素,接受变化,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也许我们的生活环境会一天天变得完善。这是完全是有可能的,只要我们去努力。
三、 参与教学科研,促进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学习。
(一)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在1985年一次学术报告中提出:“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的观点。的确,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己教育理论水平,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最佳途径。做课题要理论支撑,因此我们必须查阅、收集、学习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资料、书籍。美术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把教学理论、教学设想运用到课堂教学,通过反思、学习、实践,再反思、学习、实践,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把教育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通过做课题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成就感,解决一些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且通过实验研究、学习、思考,能提高我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如在我的区级课题《以渔民画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中,我围绕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设计出许多渔民画教学课例,编造出生机活力的教程,同时又鼓励学生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优秀渔民画作品作品。
如在我的市级课题《平面广告介入美术课堂》的研究中,我翻阅了许多有关平面广告的书籍,了解了平面广告的形式、要求、内容等,进而去了解美术教育中有关平面设计的教学理论,寻找与小学美术课堂相契合的教学理论。通过做这个课题4本书,读了萨玛拉的《设计元素:平面设计样式》、张家平的《平面广告经典评析》、陈原川的《广告游戏——平面广告创意》、汤姆•安德森的《为生活而艺术》等书,这样就有意无意地促进了我多看书,多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做课题要大胆实践,在“做中学”、在“做中反思”。
(二)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能力。
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困惑,发现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有学生表现的问题、有学校教育的问题等。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尝试,实践。如我发现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做事情凭直觉,他们在学习之前对自己将会碰到的问题从不去设想和估计,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困惑,而自己却无法解决时,就第一时间求助于老师和家长,失去了自己探究、自己实践、自己发现的机会,制约了自己想象力、创造力、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不强。而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认知活动和创造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美术教育中重要的教学任务。针对这种无问题意识的状态,怎样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于是,我提出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在课堂中有意识地为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给予正确的态度,让学生有更多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我在日常教学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的作业构图零碎、松散,人物造型小而概念化,不会合理运用绘画工具,画面脏、乱、差,也有部分学生的作业模仿程度高,自己创造构思的画面很少,体现出怕画错、怕画得不好,这就是学生造型能力差的表现。我们老师都反映,中段学生通过二、三年的学习,但学生的造型能力进步不大,都停留在一、二年级的阶段,更有甚者有的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还处于幼儿园的阶段,画出来的东西都很概念化。为什么学生的造型能力进步不大,画面感不强呢?长此以往,学生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会影响到学生个性、思维、创造力的发展。我们该给这些学生提供怎样的帮助呢?于是我提出了《中段学生造型能力差的成因与对策研究》。我通过了解学生,明确学生造型能力差的原因,实施提高学生造型能力的策略。1、注重速写练习,养成观察习惯,提高学生造型能力。2、利用动漫艺术,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造型能力。3、开发创作思维,培养艺术素养,提升学生造型能力。
❸ 如何在小班开展美术特色教育活动
一、重塑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
美术教育要顺应幼儿的特点因势利导,才会得到好的实效。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价值取向应突出以人为本,定位于人的整体性、可持续性的发展。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目标具体应该体现在以下方面:①萌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并主动投入到美术活动中,使孩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②引导和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并以此作为宣泄情感、充分表达个性的活动,使其个性健康发展;③引导和鼓励幼儿用自己认为有美感的形式,创造性的表达、表现对事物的观察和感悟,注重幼儿审美与创造力的发展。
二、在幼儿园内外营造自然的美术环境
优美的环境传递给幼儿各种信息和刺激,使幼儿受到一种文化艺术氛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因此幼儿园的物质设备、空间布置、墙饰的美化都应精心布置,和谐优美,体现出美的原则和规律。如园内外墙壁上适当安些多宝架或搁板架,陈列一些用泥、木、石、金属、石膏等材料制成的雕塑作品,发展儿童的空间感觉,使幼儿随时随地都能观察、欣赏这些艺术作品,受到艺术作品的熏陶。给幼儿提供进行集体作画的磁砖墙、水泥墙、黑板或大张画纸。也可给儿童提供小画板、小画夹,利于幼儿室外作画。幼儿园还应当给幼儿提供进行美术创作活动的材料。儿童通过自己选择材料、工具,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粘贴、造型,发展自己的感受能力,加强对各种材料的认识。
三、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进行美术教育活动选材
美术教育活动的选材应充分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反映孩子的生活经验,使他们通过画笔表现、表达眼中和心中的世界。①选材注重幼儿情感体验的表达,好的选材能起到开启幼儿心灵的作用。老师在选材时,不要担心孩子的造型能力,怕他们画的不像。在他们涂鸦、稚拙的表现中,会有很多可爱的想法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我们评判他们的作品不能以“像不像”作为“好不好”的标准,而是要使他们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并通过自主的创作过程,建立起对美术活动的兴趣。②表现的内容给幼儿留有充分想象的空间同一事物,个人的感受和看法以及表达、表现方式是不同的,因此选材要给幼儿的表现空间大一些。③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选材内容。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许多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在成人有目的的引导下,儿童在美术活动中会受到这些文化的感染和影响,因此选材的内容也可涉及适合幼儿欣赏和表现我国民族传统中的优秀文化,如京剧脸谱、农民画、风筝、瓦罐等。此外,在确定题材时要注意突出美感和儿童情趣。伴随着选材的内容,其表现手法也要考虑运用多种形式。
四、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对于喜好新鲜事物的幼儿来说,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激起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爱。①游戏情境法。教师要善于运用游戏的情境来感染和调动幼儿。如情境表演、看录像、讲故事、变魔术、玩沙、糊纸盒、拼石头等活动都是幼儿喜欢的游戏,这些游戏里又包含着丰富的美术知识,而创设宽松、有趣的游戏环境,更易于幼儿把自己所思所想表达出来。②观察引导法。美术活动是视觉艺术活动,离不开观察。引导幼儿观察时,首先是启发幼儿对生活及事物的热爱。如引导幼儿观察、回忆从家到幼儿园的路上,你印象最深的高楼、房屋是什么样的?路上遇到哪些人?进行交流之后再画。从而启发幼儿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并把自己的感受和联想表现出来,使他们的画面生动而充满儿童情趣。③物象分析法。物象分析法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描述性的分析,帮助幼儿在事物与画面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建立起自己独特的造型符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幼儿用自己理解的形象进行表述。如老师讲了“太阳十兄弟”的故事后,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你想象的太阳是什么样的?他们发出的光芒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是这样?鼓励幼儿把看到的、想到的变成物象说出来然后再画出来,孩子们感受不同,创造的符号也千差万别,使其作品成为充满个性、栩栩入生,是真正意义的“儿童画”。④作品赏析法。引导幼儿多欣赏一些中外名家作品和儿童优秀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产生感受,理解和发现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含义,使他们在获得艺术“营养”的同时,激发他们大胆地表现与创新。⑤过程指导法。幼儿作画时,教师既不能无目的的巡视,也不能过多的询问干扰了幼儿的原有思路。老师要做到因人而导、因需而导。如对自信心不足,不敢下笔的孩子,可以采取手把手或在纸上示意,帮他迈出“万事开头难”的第一步。在小朋友不知道如何继续丰富画面时,老师理解并引导其丰富画面,帮他添上关键的几笔,起到扩展、丰富其画面的好方法。
美术活动对幼儿有益兴趣、健康个性、审美与创造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在遵循幼儿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内容,创造宽松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选用恰当的方法,正确评价幼儿的作品,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一种荡漾着激情和人性的活动。
❹ 幼儿园教师绘画培训方案
孩子学绘画 可以看看 《童心童画》刘蓉编写的童心童画还蛮好的 题材和构思概念都很新 可以当做幼儿园教材(因为本来就是武大幼儿园园长编的)在家教孩子也可以
❺ 幼儿园办美术特色班 有什么好的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为工作标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将美术教育渗透到幼儿园办园的方方面面,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之人、服务社会之人,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办园特色,提升办园水平。 二、总体目标 “合格加特色”已成为幼儿园发展的切入口。这里的“合格”,就是要培养幼儿体、智、德、美、劳诸方面的基本素质;“特色”就是在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充分发展每一个幼儿的个性素质特长。要培养“基本素质加个性素质”的幼儿,就必须创办有特色的幼儿园。为此,幼儿教育一方面要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无一例外”地对他们进行体、智、德、美、劳的教育;另一方面,在培养幼儿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无一例外”地使每个幼儿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我园在特色建设方面将围绕“特色项目——幼儿园特色——特色幼儿园”的思路来发展,追求“幼儿园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幼儿有特长”的理想境界。确立强烈的服务意识,树立现代办学理念,以发展为主旋律,以质量为生命线,以创新为推动力,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坚持优化办园条件和内涵提升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形成有效的特色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和幼儿园特色,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育条件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使特色成果及师资队伍进入同类幼儿园的前列。 三、方向与措施 (一)特色建设发展方向 围绕“特色项目——幼儿园特色——特色幼儿园”的思路确定幼儿园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特色是指幼儿园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即在总的教育方针指导下的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幼儿园特色为教育者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教育特征,所以它不能只限于某一点,要“以点带面”,最终使幼儿园工作在整体上、全方位都反映出这种特点,使幼儿、幼儿园实现整体优化,以此促进幼儿园的发展,形成“美术”的办园特色。逐步树立品牌意识,使特色成为品牌,以品牌来打造特色幼儿园。 (二)特色建设的措施 在特色建设中,我们将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采取扎扎实实的措施,力争把幼儿园的特色做优、做强、做美。 1.加强学习,注重引领,提高认识,达成共识。 在特色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明确幼儿园特色建设的指导思想,要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科研和信息化方面的有关理论,引导教师转变观念,主动、积极地参与园本课程研发;适当聘请一些专家学者到园讲学,帮助教师掌握园本课程研发的方法与技巧,引导教师认识到园本课程的开设对幼儿全面发展及个性张扬的重要作用。幼儿园也要利用园本研训的方式,组织教师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加速园本课程开发时速。 2.加强领导,注重实效,科学部署,扎实推进。 围绕幼儿园特色建设的方向及目标,加强对幼儿园特色建设的领导,做好幼儿园特色建设的规划、统筹、目标的制订,做好幼儿园特色建设工作的考核、评估。同时,要成立有关的工作小组,具体实施特色建设工作。幼儿园特色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阶段,为此,我们要科学部署,分步推进,逐步深入。制订工作计划,落实措施,进行阶段性反思、小结,分析问题,寻找对策,使特色建设稳步推进。 3.整体着眼,注重整合,系统入手 ,分工明确。 幼儿园特色建设是教育改革的一个整体系统,它是由系统内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各要素组成的。创建特色幼儿园必须着眼于教育整体改革的全局。幼儿园将在创建的过程中,在总体思路的指导下,开展各项子系统或单项的改革,使各项内容组成有机的整体,以达到最优整合和协调,从而形成办园特色。 4.优化师资,落实保障,强化管理,构建机制。 教师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力量,是幼儿园特色建设的主力军。具有良好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育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创办特色幼儿园的力量源泉和重要保证。特色教育应靠特色教师来实现。蔡元培先生说过:“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因此,在创建幼儿园特色中,我们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要发挥教育科研的作用,培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及先进的教育观念和广博的知识修养的特色教师。在管理中分别围绕导向机制:要建立“人人关心幼儿园特色建设、个个参与特色建设”的局面;活动机制:要以活动为载体,促使特色凸现出来;三是考核机制:要根据幼儿园特色建设的方向建立必要的考核、评估制度;四是激励机制:要建立特长教师、特长幼儿的评估和奖励制度,对在创特色中成绩突出的骨干教师,给予奖励等,以激发教师、幼儿创特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经费保障制度,幼儿园要在不同阶段,根据幼儿园特色建设需要适当投入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使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5.建设文化,营造氛围,沟通社区,形成合力。 特色幼儿园要努力创造一种直观的文化环境,使幼儿园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目标。因此,在创建特色的过程中,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使之成为师生的心理行为及推动力,形成良好的园风、学风和教风。因此,要对幼儿园的校园文化作出统一的部署,整体优化幼儿园的校园环境。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幼儿园特色的创建同样需要社会各界以及幼儿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幼儿园将向家长、幼儿、社会宣传特色建设的方向、目标和阶段性进展,征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社会、家长、幼儿真正理解办园有特色、幼儿有特长的重要意义,使他们成为幼儿园特色建设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❻ 如何开展幼儿园教师美术教学培训
重塑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 美术教育要顺应幼儿的特点因势利导,才会得到好的实效。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价值取向应突出以人为本,定位于人的整体性、可持续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