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学校培训 > 教育培训经费预算

教育培训经费预算

发布时间:2021-03-01 16:32:45

1. 培训费用主要包括哪些

企业培训成本一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企业为员工培训直接付出的各项费用,如场地租赁费用、培训设备、教材、资料及相关物品费用等,而间接成本是指由于员工参加培训而造成的误工成本,也称为隐性成本,如工资等。

具体来说,企业培训成本通常包括这些内容:

1、受训人员的工资;

2、受训人员的交通、饮食及其他各项开支;

3、受训人员因参加培训而减少工作的损失;

4、购买、租用器材、场地、教材及训练设备的费用;

5、负责培训的管理人员和主管的工资和时间;

6、外聘讲师、教师、演讲者、培训机构的酬劳。

想要控制企业培训成本,就需要做好培训培训预算设计。说到培训预算问题,不同的企业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有以下三种处理方式:

1、企业先制定培训计划,根据计划的要求推算出培训预算,然后再根据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再对预算进行调整。

2、企业事先划定培训预算的范围,比如按企业上年度纯利润的5%计算,或者按人均1000元/年计算等等,人力资源部门要根据企业既定的培训预算来制定培训计划。

3、企业事先划定人力资源部门全年的费用总额,费用总额包括招聘费用、培训费用、社会保障费用、体检费用等人力资源部门全年的所有费用。其中培训费用的额度可以由人力资源部门自行分配。

2. 教育经费的经费问题

(一)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呈现快速增长自20世纪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教育投入,大幅度地增加了教育经费投入。1980年全社会教育投资总量仅为114.15亿元,到2000年则增加到了3849亿元。“九五”期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累计达到14941亿元,比“八五”时期全国教育经费总额增长了1.48倍,平均每年增长15.4%;全国教育总经费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了连续5年增长的态势,全国教育总经费占GDP比例从1995年的3.22%提高到2000年的4.30%,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从1995年2.41%提高到2000年的2.87%;人均教育经费增长高于人均GDP增幅50个百分点。
(二)教育经费投入方式逐步多元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明确提出了与国情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基本适应的教育指标,即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的目标,从而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育经费投入的国家财政投入的主渠道。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缓解中国教育经费仅由国家财政投入所带来的不足问题,中国逐步实现了由过去单纯的政府投资,向由国家、社会、外商、学校、集体与个人多元投资方向的转变,从而使得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教育经费总支出中的比例逐年下降,而非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例有了明显提高。
(三)教育经费的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
为了充分了解各级教育经费的供需状况、监督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规范并加强学校收费管理、合理使用有限的学校资源并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我国政府及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制订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及法规。并积极探索高等学校拨款机制,加强教育专项经费项目管理和学校的财务管理,均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一)教育经费投资总量不足
尽管中国加大了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教育经费总规模呈现出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从相对数和平均数来看,中国教育投入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1、从相对数来看。按照衡量教育投资规模的国际指标———教育投资占GNP的比重和教育投资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来看教育投资规模:我国教育投入占GNP的比重由“六五”期间的2.77%下降至“八五”期间的1.95%,而与此相对照,这一比例的世界平均水平为5.2%、低收入国家为3.6%、中低收入国家为4.6%、中等收入国家为5.2%、高收入国家为5.5%。2、从平均数来看。近些年来,虽然国家大幅度增加了教育经费的支出,但由于各类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却以更大幅度的比例增加,从而导致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占人均GNP的比重仅为11.28%,远低于发展中国家1992年的平均水平,更不用说发达国家超过20%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见,我国生均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问题的严重性。
(二)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失衡世界多数国家教育经费支出一般呈现出宝塔型结构,即在分配教育经费时,优先满足初、中等教育发展的资金需求,在此基础上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但中国目前在初、中等教育尚未普及的情况下,将本来有限的教育经费大量投资在高等教育领域,使得中国高教投资比重偏高,不仅高于发展中国家,而且高于发达国家,造成教育经费错置、基础教育薄弱,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这种失衡的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也与各类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目标极不适应,严重阻碍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偏低我国不仅教育经费总量不足,而且存在着十分严重的浪费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办社会现象普遍,挤占了学校本已十分有限的教育经费开支。中国各级各类学校都普遍存在着学校办社会现象,尤其是高等学校,一般都拥有自己的附属医院、幼儿园、小学、初中甚至高中,这种学校办社会现象,造成中国学校后勤职工占教职工的比例过大,后勤支出占了国家教育经费的很大一部分,使原本就不宽裕的教育经费更加捉襟见肘。据统计,1998年中国高校后勤职工占教职工的比例为60%左右;而日本的这一比例仅为22%。
2、教育设施大量闲置,利用率低。前几年,在国家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号召下,各级地方政府掀起了一阵改建、扩建中小学校舍的高潮,但随着适龄入学儿童数量的减少,许多刚建好的新校舍就成了摆设,结果是浪费了本已十分有限的农村教育经费资源;高等学校也同样存在着的浪费问题,如各高校除了拥有学校图书馆外,各院系都设有自己的资料室,这种分系分层次设馆,造成大量图书重复购置,使用率很低。
(四)筹措教育经费的政策法规难以落实
虽然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关于增加教育投入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困难重重。如《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到二十世纪末达到4%的目标,但时至今日的2003年,实际教育投入与4%的目标还相距甚远,只有不到3%。又如《教育法》提出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要求,可是有的省份由于经济因素、主观因素和管理因素等方面的原因,出现了连续好几年都达不到要求。这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中国教育经费的筹集和使用。 (一)多管齐下增加教育经费总量在不断提高国家财政投入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措施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从而提高教育经费投入总量。
国家财政应按照《教育法》的要求逐步提高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的公共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都高于GNP的增长速度,占GNP的比例逐步提高。1993年与1990年相比,世界公共教育经费占GNP的比例由4.9%上升到5.1%。中国中央财政应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它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确保《教育法》中规定的“三个增长”,即“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二)积极拓展其它筹资渠道
积极拓展其它筹资渠道。在现今中国财力相对有限的条件下,要想大幅度增加对教育投入,仅仅依靠国家的财力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积极开拓其它筹资渠道,包括个人、集体企业单位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予以资金或实物的捐赠与赠予等。
(1)鼓励学校创收。应鼓励学校在完成国家指令性教育、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办学优势,大力开办各类自主收费的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增加学校教育收入。
(2)广泛吸收社会资金,走校企联合办学的道路。国家可以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对办学投资所得收益免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措施,来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以及个人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创办私立大学和民办高校、职校,从而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国教育经费相对短缺的问题。
(3)强化对城乡教育费附加税的征收。城乡教育费附加是发展基础教育、扩大地方教育经费的一种税收。为了确保城乡教育费附加足额到位,其征收必须实行直收直缴,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征、管、用一条龙,避免漏征、漏交和挪作他用现象,对不按期完成征收任务的应从财政中扣除,直接划入预算外资金专户。
(4)发行教育彩票。考虑到当前国家教育投入财力不足而财政压力又很大的背景,再加上彩票市场在中国所具备的巨大潜力。中国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通过教育彩票筹集教育经费的经验,发行专门的教育彩票来筹集建立专项教育投资基金。
3、调整教育负担结构,合理分担公共教育经费。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不发达地区,尤其是老、少、边、贫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受到当地经济和财政水平的严重制约,造成教育经费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应加大实施对经济落后地区为主要对象的教育经费转移支付的力度,平衡地方教育财政开支,缩小各级教育投入水平的明显差距,保证义务教育制度的真正落实。
(三)科学合理地调整教育经费分配结构
1、优先发展初、中等教育。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根据国外发展教育的历史经验,加强基础教育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教育经费的分配是与该国经济、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教育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应以发展义务教育(一般指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初中阶段)为中心,随着经济发展,逐步转向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现今,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对教育的投入必将十分有限,国家应该将这有限的教育经费重点向义务教育倾斜,提高义务教育在总教育经费中的比例和生均教育经费水平,从而达到普及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的目的,巩固义务教育成果,进而为发展后期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提供前提。
2、合理安排高等教育中各学科的结构比例。学科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力分工、产业结构等,集中地体现了社会对人才的种类、规格、知识、能力、素质等各个方面的要求。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对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各高等院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优先发展的学科和专业,使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提高办学效益。
(四)提高有限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1、尽快推进学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由于在推进学校后勤社会化时,必然考虑到社会承受力。所以为了顺利推进这项工作,国家可以通过先拨付一定数量的扶持基金专门用于启动高校后勤产业化工作,等条件成熟的时候通过采取一系列诸如减免所得税、部分营业税等税收优惠措施,推进高校后勤逐步走向社会化,最终实现高校后勤的彻底分离。
2、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减少本已十分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一是合理规划和布局各级各类教育学校的结构和规模,减少因结构和规模不当而造成的教学资源浪费;二是对学校内部教学设施进行统一规划,统筹配置,改变现今按院系、按层次重复设置和购买的状况,提高使用效率;三是合理安排教师工作,适当提高教师的周课时量,减少富余人员,降低师生比。

3. 培训预算包括哪些费用

你好
具体点

4. 职业教育和培训经费如何做分录

江苏省人民政府文件苏政发〔2003〕66号省政府关于调整教育费附加等政府性基金征收办法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为统一有关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根据《财政部关于江苏省教育地方附加费等政府性基金有关问题的复函》(财综函〔2003〕12号)有关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决定对教育费附加、教育地方附加费、人民教育基金征收办法作适当调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关于教育费附加及教育地方附加费(一)取消对农村乡(镇)、村办企业和私营企业等按销售收入的4‰征收教育费附加的计征办法,对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以下简称“三税”)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实际缴纳“三税”税额的3%征收教育费附加。(二)将原“教育地方附加费”更名为“地方教育附加”。(三)取消对乡镇以上(含乡镇)的建房单位(或个人)新建、扩建、改建房屋按照建筑面积定额征收的教育地方附加费。(四)改变对农村乡(镇)村办企业(含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私营企业以及联营、联户、股份合作制等企业按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总额的1‰征收教育地方附加费的计征办法。对缴纳“三税”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实际缴纳“三税”税额的1%征收地方教育附加。(五)对出口产品退还增值税、消费税的和对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仍执行先征后返政策的,不退还已征的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六)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附加统一由各级地税部门负责征收,资金缴入同级国库,纳入预算管理。(七)各级地税部门征收地方教育附加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统筹安排解决,不再从地方教育附加中提取或支付代征费用。二、关于人民教育基金(一)将“人民教育基金”更名为“地方教育基金”。(二)地方教育基金的征收范围和标准按原人民教育基金的有关规定执行。即:对在我省境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制企业、乡镇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在职职工,“三资”企业的中方在职职工,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有工资收入的个人均按规定征收地方教育基金。征收标准为:月工资收入(以国家统计局劳动工资的统计口径为准)在401-500元的每月征收1元;501-600元的每月征收2元;601-700元的每月征收3元;701-800元的每月征收4元;801元以上的每月征收5元。(三)地方教育基金缴入同级国库,纳入预算管理。(四)征收机构代征地方教育基金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通过预算安排解决,不再从地方教育基金中提取或支付代征费用。三、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按照本通知要求,迅速组织贯彻落实,并做好新旧征收办法的过渡和衔接工作。省财政厅要尽快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地方教育基金征收和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在新的实施办法出台前,除本通知规定的内容以外,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地方教育基金征收和管理中的其他有关事项暂按原教育费附加、教育地方附加费、人民教育基金相关规定执行。本通知下发后,有关教育费附加、教育地方附加费、人民教育基金的相关规定同时废止。四、本通知自2003年7月1日起执行。但这个文件2011年2月1日废止了另一个是职业教育培训统筹经费是各类企业按本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2%足额提取职业教育和培训经费,列入成本开支,其中1.5%留在本企业,0.5%由市政府集中统筹

5. 开一家少儿教育培训机构需要投资多少钱

50-100万左右。

按城市划分:开一家教育培训在一线城市约需要68.52万元,二线城市约需要58.6万,三线城市约52.4万元以上。以上投资费用仅为预估费用,投资者要想了解实际投资费用,需根据当地情况进行凋整,计算出准确的投资金额。也请投资者在选择加盟品牌的时候谨慎挑选。

按店型划分:开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大型店约需要94.55万元,中型店约需要76.3万,小型店约55.05元以上。以上投资费用仅为预估费用,投资者要想了解实际投资费用,需根据当地情况进行凋整,计算出准确的投资金额。也请投资者在选择加盟品牌的时候谨慎挑选。

(5)教育培训经费预算扩展阅读:

开一家少儿教育培训机构注意事项:

考察品牌要注意品牌的口碑、品牌的独特性,是否别致到能够吸引到学员,品牌的实力怎么样,教育内容,教育观念是否能跟上年代潮流等等。在选定品牌之前必定要做足功课,必需要全面了解品牌的情况。

申请办学程序:培训许可证其实又被称为办学许可证,无论是营利性或者是非营利性的团体组织都要在相关部门完成培训资质的办理。

校区点位确认后,规划校区设计布置图主要以前台,教室,办公区域,洗手间四个部分为主。设计时必须考虑到空间的最大化利用,各个区域布置的合理性,采光通风的优越性,消防审批要能合格。

6. 办一个小的教育培训机构的成本预算怎么做

场地、人员、行政等各项支出成本,培训机构人工成本占了主要费用。

7. 小学教育经费开支预算怎么写

例如:7年度经费预算项目:

一、办公区支出:665.7万元

1、水电费380万元;内

2、维容修费50.3万元;

3、交通费3万元;

4、办公费2万元;

5、印刷费0.5万元;

6、邮电费2.5万元;

7、会议费10万元;

8、培训费5万元;

9、招待费15万元;

10、专用材料费15万元;

11、劳务费5万元;

12、其他资本性支出100万元(其中:新购办公楼装修款40万元、县委接待车专用车库修建10万元、交通费40万元、消防维修10万元);

13、其他支出:77.4万元(办公设备购置费35万元、专用设备15万元)。

二、局机关公用支出18.3万元;

三、人员支出166.7万元;

四、个人和家庭支出19.7万元。

五、合计:8,704,000元(大写:捌佰柒拾万零肆仟元正)

8. 开一家小型培训机构需要投资多少

场地、人员、行政等各项支出成本,培训机构人工成本占了主要费用。
1、要确认培训的专需求:如人数,属课题,内容纲要为什么培训,培训的必要性 。
2、确认培训的方式:培训的方式和预算有很大关系,是自行组织还是外派还是外请,预算金额有直接关系 。
3、培训的价值,如培训的目标、收益与效果,暨投入与产出比 。
4、选择和开发培训资源:培训过程中需要有哪些项目花费和供应商等 。
5、根据以往培训经费做参考。
6、向管理层展示培训计划和培训预算。

9. 培训机构的成本都有哪些

场地、人员、行政等各项支出成本,培训机构人工成本占了主要费用。

阅读全文

与教育培训经费预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办春考培训学校 浏览:734
九江船员培训中心 浏览:5
台州绘墨艺术培训有限公司 浏览:207
非科级后备干部集中培训总结 浏览:419
东北舞蹈艺考培训机构 浏览:427
民营企业家培训班结业式 浏览:59
2017入党培训内容 浏览:828
顺德驾驶员培训中心 浏览:125
姜堰市三水培训中心网站 浏览:263
电动汽车维修培训视频 浏览:737
机关党务干部培训内容 浏览:423
企业培训为自己工作心得体会 浏览:512
线上培训工作 浏览:303
泉州舞蹈培训招聘 浏览:709
礼仪培训三年计划书 浏览:926
税务学校培训个人总结 浏览:508
专业技术人才初聘培训小结 浏览:980
是实验室设备安全培训 浏览:54
北京砂锅米线培训学校 浏览:127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建议 浏览: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