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合同诈骗罪行为方式有几种
合同诈骗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它是指行为人向对方作出签订合同的要约表示时,不是以真实单位或以自己名义作出,而是以虚构的根本不存在的单位和他人的名义,使对方信以为真,从而与行为人签订合同,对方“自愿”地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行为人从中获取不法利益。
第二,是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以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诱骗对方当事人与其签订合同、履行合同,从而骗取财物的行为。此种行为的票据包括汇票、本票、支票。伪造是指行为人假冒他人名义在票据上作假的行为,既包括票据的伪造又包括在票据上签名的伪造。变造的票据是指无权而擅自变更签名以外的票据上记载的内容的行为,变造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是涂改票据数额,将小面值票据变为大面值票据;有的是采用拼凑方法,将小面值票据变为大面值票据;有的是将原有的记载除去,改写新的记载,或者直接在原有的记载上添加字句。其他虚假产权证明是指伪造或通过其他非法途径获得证明其对某项不享有权利的财产享有权利的证明文件,如虚假的房屋产权证、土地使用权证、银行存单等。这种行为是指行为人为了使对方相信自己有能力履行合同,将伪造、变造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交给对方作担保使对方信以为真,签订合同,并“自愿”履行合同的义务,达到骗取对方当事人财务的目的。
第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行为。此种行为是指行为人在并无实际履行能力的情况下以骗取对方当事人信任的方式,以小利获大利。
第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行为。此种行为是指行为人与对方签订合同后,将对方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隐藏,或者携款逃跑。
第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其他方法”是指上述四种行为之外的其他行为,凡是行为人明知自己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故意制造假象使对方当事人产生错觉,“自愿”地与行为人签订合同,从而利用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都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其他方法”。实践中可概括出以下几种情况:
(1)行为人根本不具备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以伪造的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及其他代理人或者权利义务承受人财物的;
(2)行为人利用欺骗手段,诱使对方签订原本无意签订的合同,使对方当事人产生错误认识;
(3)利用虚假广告和信息,诱骗对方签订合同,骗取对方中介费、立项费、培训费的;
(4)行为人的诱骗行为致使对方当事人“自愿”地与行为人签订合同,并履行合同义务,行为人非法获得了财物;
(5)作为债务人的行为人,向第三人隐瞒未经债权人同意的事实,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部分转移给第三人,从而逃避债务的;
(6)假冒联合经商、投资、合作协作名义,签订、履行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② 合同欺诈手段主要有哪些,如何防范合同诈骗
一、合同民事欺诈的主要手段有:
虚假的质量欺诈、虚假的商品标识欺诈、虚假回的合答同主体欺诈、虚假的宣传欺诈、虚假的价格欺诈、放长线钓大鱼的诱饵欺诈、虚构标的欺诈、非法传销欺诈、买卖双方欺诈。
二、合同欺诈的防范措施:
1、加强对合同欺诈的宏观控制
合同欺诈的宏观控制,是指国家从宏观角度出发,综合动用宣传教育、立法调整、行政执法、司法干预等手段进行有效地控制与预防的措施。其内容包括:
加强法律宣传教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挥公、检、法、司专门机关的职能作用、发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功能、实施金信工程,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持久广泛深入地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
2、采取预防合同欺诈的防范措施:
合同欺诈的防范,狭义上讲就是从企业和生产经营者的角度,寻求预防合同欺诈的对策和方法。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
提高警惕、得道多助、完善制度、核审资信、慎签合同、供货反诈、购货反诈、项目反诈、引资反诈、租赁反诈、担保防诈。
3、遭遇合同欺诈时的应急预案
经济活动中遭遇合同欺诈时应采取以下救济措施:
协商变更和解除合同、依法废约、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政法机关及时介入查处。
③ 赢鼎教育合同诈骗,欺骗各地加盟商是真的吗
分辨不清教育合同诈骗是不是真的,你可以向公安机关求证,让警察协助进行辨别确认。内
公安机容关的解释最权威。
全国统一报案电话110。
报案后,公安机关立案后就会展开侦查,如确系骗子,公安机关会抓获犯罪嫌疑人,给予其法律制裁。
④ 教育机构跑路算诈骗吗
教育机构跑路,不属于诈骗。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⑤ 以招工名义签订合同骗取培训费,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
看是骗取了多少,如果超过2000元就涉嫌诈骗罪。
⑥ 哈尔滨卓凡教育的被骗人,都应去公安局报案,要求严惩骗子,讨还被骗钱款!
诈骗
根据办案经验,我来回答一下。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刑法》规定,诈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为:行为人以非法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或者第三方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4、根据《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千到1万以上为数额较大、3万至10万以上为数额巨大、50万元以上为数额特别巨大。
5、除了诈骗罪之外,还有合同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贷款诈骗罪,保险诈骗罪等。这些诈骗在实践办案中都比较常见,尤其是诈骗罪,合同诈骗罪和信用卡诈骗罪最为常见。
第一,配合公安机关破案。
你已经报案了,接下来就是配合公安机关,尽可能多的向公安机关提供案件线索,比如,骗子的口音、骗子的作案手段、还有你们之间详细的通话内容等等。公安机关会梳理线索,运用各种侦查手段,进行破案。你只有等待,并且时不时的到公安机关了解一下即可。
第二,放下“包袱”,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有些人,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心眼儿”小,被骗后,跳不过心理这个坎,最后,积忧成疾,就得不偿失了。家人要多劝解、多开导,切忌火上浇油,多灌输“钱虽然没了,但人还在就好”的道理,化解心结。
第三,“花钱”,一定要买来教训。
待这件事淡化,心情平和后,一定要坐下来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几万块钱可以找不回来,但一定要换来教训,要学习到“世间没有免费的午餐”、“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些常识、道理,那么,付出这几万元的“学费”也是值得的。
⑦ 培训机构的行为能算是合同诈骗吗
培训机构的行为,不能算是合同诈骗。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⑧ 以招工等名义签订合同骗取培训费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
跟传销差不多,看到就马上报警。
⑨ 如何预防合同诈骗
预防合同诈来骗可以从参考以下自几点:1、核实对方人员、单位的真实性。2、多方搜集信息。厂商们可以利用各种社会关系,搜集不熟悉的交易对象的各种信息,着重获取对方经济实力、履行能力方面的信息。3、注意交易过程中的反常现象。虽然不法分子绞尽脑汁想出了不少较为隐蔽的合同诈骗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并非无迹可寻,这就需要商家们在交易过程中多几个心眼,注意一些反常现象,例如几次交易后突然增加交易量、交接货物时拖延时间、对方人员提供情况相互不符、频繁变换联系方式等等。4、最大限度避免出现人货分离的情况。不法分子想骗取货物,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想方设法让送货人与货物分离,在拖住送货人的同时,其同伙将货物暂时藏匿。所以,供货方在送货时,如未收到足够的货款,应避免人货分离,给不法分子以可趁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