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1分)规定了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分)
(2)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在城市中扩大企业自主权。(1分)搞活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分)开放沿海14个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2分)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
⑵ 十三五规划在哪些方面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现:从总体上看:
经济上:现阶段我国专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属低;地区发展不平衡;
文化上:科学技术水平与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政治上: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⑶ 一五计划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是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制定背景
20世纪50年代是二战之后两极格局对峙最为激烈的时期。随着冷战的逐渐展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两个阵营不仅在政治制度与军事实力上展开全方位竞争,还围绕着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展开了激烈较量。一五期间,中国身处社会主义阵营,对外采取“一边倒”的外交策略。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进行政治孤立、经济制裁与军事封锁,导致相比于战后处于资本主义阵营的日本与西欧各国,中国无法充分利用资本主义阵营充足的资金与先进的技术进行经济建设。另一方面,苏联与一些东欧国家以资金与技术援助的形式积极支持中国的经济建设,来自苏联与东欧的经济援助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50年代尤其是一五计划实施期间,朝鲜战争的爆发加剧了东北亚的紧张局势。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依然没有放弃颠覆大陆的企图,中国周边的战争威胁并未消失。因此如何快速发展经济、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成为执政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对于当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而言,无论是资本主义阵营还是社会主义阵营,重建或者恢复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业化体系是最为重要的任务,对于大多数新兴的原殖民地国家而言,加快工业化进程并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化体系更是成为巩固与维持政治独立的经济前提。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工业化的浪潮。
在国内,国民经济已经得到全面恢复与初步发展,政治趋于稳定,经济秩序恢复正常,社会秩序较为安定,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的一致要求,为大规模展开经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⑷ 为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
⑸ 大学生实时报告小论文,2500字。结合国情和世情,阐述自己的人生计划。十年后的自己。
人生八大规划
第一是职业规划,这对年轻人来讲是比较实用,是不是有后续的教育,看看现在的收入水平是不是稳定。跟大家分享一下小小的心得,在香港参加培训的时候,我发现香港人很多人40、50岁仍然持续自己的进修,一个人同时会有好多职业资格,包括40多岁的人都在不停地想,这可能是由于香港那个地方是弹丸之地,压力特别大所造成的,同时也代表了一种人生的态度,你是不是去后续进修。
第二是子女规划,如果有子女的朋友你要想一想,你们要为子女建立完善的保障计划,有没有对他列一个详尽的教育计划,甚至是列一个储蓄计划。
储蓄有两种方法,第一是教育储备,教育储备是国家的储备品种,国家规定教育储备金额存进去,它可以免利息税,有一定的金额,五千、一万,使用也有限制,开一个教育储备,这个帐户给孩子开的,免利息税。第二是儿童帐户,现在中外银行纷纷推出儿童帐户的产品,户主是小孩,操作是大人,为帐户有很多增值优惠,比如优惠,定期组织活动,帮助小孩从小有投资或者理财的意识。
第三是房产规划,就是不动产规划,中国居民都比较关心的,很多年轻人在结婚之前会有自己的房产。什么时候买?买多大面积的房产,这是解决你的房产规划。买房子还要考虑目的,是自用还是出租。要根据你的目的来决定你买的多大,如果买的房子太大的话,不利于出租的。
第四是投资规划,这就是很多人理解的狭义的财富管理,可以把你资产分配在股市、债市等。
第五是现金规划,要考虑自己的储蓄习惯,要考虑你心目中可以接受的最低现金余额,比如应急基金,考虑这个,会结合你的保障计划,你的年龄,特定的人生目标。因为在中国很多人没有很完善的保障计划,所以他说不知道会怎么样,所以把钱存在银行,要活期、定期两个月,如果保障计划更多的话,现金余额更少一点,中国是相反的,保障计划相对偏低,但是现金余额大家对它要求很高,尤其是老年人,我不知道发生什么,什么都不信,就信银行,存在里面。这样也许流动性很高,相对来说效益偏低。
第六是税收规划,这可能是涉及到你的房产税,你的个人所得税。如果你是一个企业家,你可能还会涉及到一个企业的所得税。如何在这种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规避你或者说合法的降低你的税务的支出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第七是保障规划,可能是很多投资者也已经关心到的,保障规划很多人会把它理解为保险规划。其实保障规划比保险规划涵盖的范围更广,就是说你要对财产,你的人生或者你家人的财产寿命有一个保障,通常来讲购买财产保险,寿命险、人寿险、意外险等等。
第八是遗产规划,在国外比较流行,中国现在还没有纳遗产税,按照国际惯例一般是累计税率可能是有40%的税率这么高,所以说或外的很多富翁攒了一定的财富之后进行自己的遗产规划,也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该自己遗产降到最低。(
⑹ 越南的基本国情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不搞计划生育
其实越抄南的人口压力也是很大的,2012年越南的人口已经超过了9000万,以陆地面积329996平方公里计算,其人口密度已经达到每平方公里272人,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但是越南的计划生育政策没有中国严格,尽管近年来也制定了对生育多胎的惩罚政策,提倡独生子女,却几乎没有对只生一胎的强制性规定~
⑺ 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国策是什么
一、中国国情:
1、中国基本国情:
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个意义: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中国实际出发,首先要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
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
2、中国具体国情
A.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B.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C.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中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E.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中国基本国策
中国基本国策有七个,分别是: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男女平等、保护耕地、对外开放、水土保护、节约资源
1、计划生育
A、提出:
我们这个国家有这么多的人,这是世界上各国都没有的。要提倡节育,要有计划地生育。——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2月27日)
人口增长要控制,应该立法。——邓1978年指出
B、文件首次规定: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共十二大报告(1982年)
C、明法规定: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第二条(2001年)
2、环境保护
A、提出:
环境保护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是一项基本国策。——于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1984年)
B、文件首次规定:
保护和改善生产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1990年12月5日)
C、明法规定: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预计将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第四条
3、男女平等
A、提出:
我们十分重视妇女的发展与进步,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江主席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欢迎仪式上的重要讲话(1995年9月4日)
B、文件首次规定:
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推动妇女充分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使男女平等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领域进一步得到实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
C、明法规定:
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05年修正)第一章第二条
4、保护耕地
A、领导人讲话提出: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1990年李鹏题词
B、文件首次规定:
十分珍惜每寸土地,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应该是我们的国策。——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1981年)
C、明法规定: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修正)第三条
5、对外开放
A、提出:
对内经济搞活,对外经济开放,不是短期的政策,而是长期的政策。——邓1984年10月讲话
B、文件首次规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作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在实践中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
C、明法规定:尚未立法
6、水土保持
A、提出:
大江大河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和流域治理,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必须高度重视,做好规划,坚持不懈,长期奋斗。 ——江主席在十五届一中全会上指出(1997年)
B、文件首次规定:
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1993年)
C、明法规定:尚未立法
7、节约资源
A、提出:
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根据我国国情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而确定的基本国策。——江主席于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1999年3月13日)
B、文件首次规定:
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5年)
C、明法规定: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修订)第四条
媒体解读:中国基本国策到底是如何确立的-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04/c_116804518_4.htm
⑻ 一五计划是根据当时怎样的国情制定的
一五计划是根据当时中国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国民经济急需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在一五计划中,苏联与一些东欧国家以资金与技术援助的形式积极支持中国的经济建设,来自苏联与东欧的经济援助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