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宁波大学--宁波市成人教育学校(江东区百丈东路44号)怎么走公交车怎么坐
你好,宁波大学出发可以乘坐541路公交车到鄞州人民医院站下车,往回走100米即到
⑵ 宁波市第七中学的历任领导
叶之华,生于1909年,浙江仙居人,毕业于国立劳动大学。高级讲师,离休干部。解放前,曾出任上海新中国书局《少年科学》杂志和海门工商日报主编。1947年2月至1948年2月,任鄞县私立大中中学校长。解放后,先后在浙江省嘉兴地区农业厅、奉化县等地工作,后创办溪口技校,奉化、溪口两技术合并后,任校务委员副主席。
李昌楩,生于1916年,浙江临海人,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教育系,文学士。任该校校长前,曾在福建、台湾、奉化、鄞县等地任职。1949年2月至1950年2月,任该校校长。1950年春,赴沈阳,历任东北有色金属局所辖干校、中专和普中教务主任。曾评为沈阳市优秀教师,中学二级教师,享受高级知识分子待遇。1994年病逝。
韩晋坤,生于1924年12月,浙江诸暨人。毕业于临海师范。47年8月至57年8月,在该校先后任教师、生活辅导组长、事务主任。1951年12月,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6年1月,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调离后,在市委文教部、宁波二中、宁波十四中、宁波六中等单位担任领导职务。1979年起,任浙江纺织工业学校党委书记。
臧志通,生于1927年,江苏扬州人,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1957年6月至1959年2月,在校先后担任副书记、副校长之职。调离后,曾任宁波电大副校长兼副书记。
徐会荣,生于1933年,浙江鄞县人,初师毕业,职称讲师。1955年9月至1959年7月,在该校任团干部,1959年9月至1984年4月,任该校党支部书记。后,调任宁波师范学校党支部书记。曾为中共宁波市委后补委员。
韦文忠,生于1937年11月,浙江东阳人,毕业于浙江师院数学专业,中学高级教师。1959年2月至1973年2月,来校任教,后任党支部副书记,调离后,先后在东阳市五·七大学、东阳市六石高中担任总务主任、秘书等职。
孙瑞芳,生于1941年11月,宁波人,大专学历。1969年3月至1972年作为工宣队队长,担任校革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等职。
乐俊豪,生于1946年3月,浙江宁波人,毕业于杭州大学化学系,中学化学高级教师。1984年7月至1987年7月,任该校校长。调离后,先后担任市十一中、八中校长。2002年7月任正校级调研员。
任国安,生于1965年7月,宁波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在该校先后担任政教处副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职务,1998年8月,任校长,多次评为区、市先进教师、优秀党员、王宽诚育才奖、省优秀中青年教师。2000年6月,参加“全国中小学千名骨干校长研修班”学习结业。2002年,评为宁波市首批名校长。
陈淑清,生于195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学院外语系,中学政工师。毕业后,曾在黑龙江省阿城市教师进修学校、宁波轻工幼儿园、曙光中学等单位任园主任、书记、人事、办公室主任等职。1997年2月至今,先后担任该校党支部副书记、书记职务。两次评为市教委级优秀党务工作者。
严鹏展,生于1964年3月,慈溪人,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1985年来校任教,先后担任数学教研组长、教科室主任、校长助理等职,现任副校长。1995年,任民盟七中支部委员,1997年,任民盟市委委员。2003年3月,任江东区人大常委。
⑶ 宁波江东区朝辉实验小学校长叫什么样名
您好,宁波江东区朝晖实验小学校长叫:马 任
⑷ 宁波维恩教育机构在哪儿
天一园:来天一豪景B座9楼(开明街源五星电器对面)
0574 - 87290288 0574 - 87290588
江东园:兴宁路456号东方商务中心5幢2楼(海洋世界往东50米)
0574 - 87895861 0574 - 87895862
⑸ 宁波江东实验小学的学校简介
这是一所有着厚重历史底蕴的老学校,原名宁波市四眼碶小学,创建于 1913 年 2 月,始名鄞县第二高等小学校,至今已有百年办学历史。2003年,江东实验小学的新校舍落成,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拥有大型体育馆、室内游泳池、微格教室等全区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2011年9月学校扩大为两个校区,新河校区和樱花校区,开始进入“名校带新校”的全新尝试阶段,应该说这是学校发展中的一次飞跃,证明了实验小学的不断繁荣与强盛。学校现有教师100余名,有52个教学班,学生近2000名,有60%获得省、市、区教坛新秀,教改之星,市、区的名教师等荣誉,师资力量列江东区前茅。2012年9月樱花校区正式落成,樱花校区的一二年级的同学如期进入美丽的校园进行学习,学校“两翼并进”,“错位发展”的两校区发展模式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作为一所百年的老校,四眼碶却无时不刻散发着它的青春活力,因为这是一所用“和教育”润养的学校。我们用12个字诠释着“和教育”的精髓,“和衷共济,和合包容,和而不同”。“和衷共济”就是指师生有共同的精神愿景,组建各类师生团队,开展各具特色的俱乐部活动,凝聚师生合力的这种精神让四眼碶极快地摆脱了发展的低谷期,突破发展的瓶颈,实现了学校的再发展。
“和合包容”的和教育是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合作共赢,形成教育合力。学校采用“内和”和“外和”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内和”,我们一直实践全息,全员,全程的“三全”管理模式。对于“外和”创办了学校“改革发展理事会”,利用了教育部影子校长培训基地,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实训基地,市十一五校长实训基地等平台,长三角千校结对,与省内名校联姻等平台,实现强强联手,互利互惠。我们还推行了做“有移动能力的世界人”工程,加大了师生跨出国门的步伐,四眼碶学子曾出访欧洲、韩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与当地小学结为友好姊妹小学,进行文化体验和艺术交流活动。
“和而不同”指求同存异,多样统一,各美其美,崇尚个性的学校价值观。学校倡导“和美”德育,主打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特色牌,创建了“交通安全学校”、“红领巾税法学校”、“消费者维权基地”等各类法制教育实践平台。提倡“和乐”教学,推出30多个菜单式课程,20多个社团。学校还推出了“快乐周四”的活动,就是在每周四下午不上语数外等学科课,不布置家庭作业,真正轻松快乐地度过周四。此外,我们还对1-4年级学生免考制,一二年级学生弹性上学等,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发展学生能力,注重学生个性,真正让校园成为他们的乐园、家园。
近几年,学校被评为“省最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省依法治校先进学校”,“省首批校本教研先进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绿色学校”“省科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同时,学校也先后成为“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实践基地学校,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实训基地等。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宁波电视台,宁波日报等众多新闻媒体对我校办学经验和做法进行专题报道,引起良好的社会效应,
⑹ 宁波鄞州职教中心的中心简介
1980年 浙江省鄞县技工学校成立、建校于鄞州横街 1987年 浙江省鄞县中等专业学校成立,浙江省鄞县技工学校 浙江省鄞县中等专业学校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理模式。学校迁址至宁波江东甬港南路128号。 2002年 学校迁至高教园区,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挂牌 2003年 评为省重点职业中学 2004年 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学校秉持“修身立业 行知合一”的校训,实行“与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与园区联结”的三联办学模式,以着力打造区域的技能型人才主要培养基地、先进技术主要培训基地、综合性终身教育学习基地的三个基地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已发展成为市中职标杆性学校之一。
学校设施设备门类齐全,配置先进,建有国家级、省市级多个实训示范基地,数控技术应用等4个专业为省示范性重点专业。学校已连续五年获得市职教技能大赛金牌榜第一,学校毕业生“双证书”率100%、参加高职考试上线率100%。学校科研课题连续二届获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和全过程全天候全员服务,大力开展优秀职业人培养,构建形成了以行为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素养教育为核心的职教德育模式,蝉联了全国平安和谐校园、全国中职校“文明风采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全国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活动先进学校等荣誉。
⑺ 现在宁波市的重点初中排名,急!!!!!!!
四大名校:蛟川书院、蓝青学校、兴宁中学、宁外学校
老三区热门学校:曙光中学、东恩中学、慧贞书院、宁波十五中、宁波七中、海曙外国语学校、江北外国语学校
县区市热门学校:华茂学校、余姚实验、慈溪实验、仁爱中学、宋诏桥中学、高新区外国语学校
宁波城区初中
海曙区:东恩中学、李兴贵中学、宁波第十五中学、宁波市实验学校
高新区:高新区信懋学校(中学部)、高新区外国语学校、高新区辛明中心学校(中学部)
江东区:第七中学、四眼碶中学、曙光中学、春晓中学、新城第一实验学校(中学部)
江北区:慧贞书院、江北实验中学、三江中学、育才实验学校、孔浦中学、庄桥中学、洪塘中学、慈城中学、绿梅中学
宁波县市区对口初中
余姚城区:舜水中学、舜水中学城北校区、阳明中学、子陵中学、兰江中学、梨洲中学、世南中学、舜江中学
镇海区:仁爱中学、立人中学、古塘中学
北仑区:顾国和中学、长江中学、松花江中学、泰河学校(初中部)、岷山中学(初中部)
慈溪市:上林初级中学教育集团东、西部校区、新城初级中学、西门初级中学、金山初级中学
奉化市:锦屏中学、实验中学、奉港初级中学
宁海县:桃源中学、潘天寿中学、跃龙中学、星海中学、城关中学
重点民办学校:蛟川书院、蓝青中学、兴宁中学、慈溪实验学校、余姚实验学校、
重点公办学校:宁波外国语学校、海曙外国语学校、江北外国语学校
⑻ 宁波市江东区蓬莱里户口小孩读什么小学
抄宁波市江东区蓬莱袭里户口,适龄儿童(年满六周岁)可在蓬莱里户口所在地的小学就近入学。对此《义务教育法》有明确的规定:
第十二条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1、适龄儿童(年满6周岁)父母的房产证
2、适龄儿童的户口簿
3、预防接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