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1、准确把握精神实质
正确理解新发展理念,是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在执行落地过程中不变形、不走样的基本前提。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必须把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新发展理念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环境、条件、任务、要求都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理解新发展理念,不能止步于了解一些原则和概念,而应把这些原则和概念与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学会运用新发展理念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注重构建与新发展理念相适应的知识体系。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还必须立足全球发展大趋势,用更宽广的视野深化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要走出困境,各国都需要在经济、社会、政治和对外关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全球发展大趋势相吻合,包含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新知识、新经验、新信息、新要求。
树立系统和全局的观念
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应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既应看到,每一个发展理念所要解决的问题各有侧重:创新发展旨在解决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旨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绿色发展旨在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旨在解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路径问题;共享发展旨在解决发展成果分配的公平正义问题。又应看到,各个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比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创新发展模式,要实现共享发展就必须创新分配机制。还比如,能否实现共享发展,不仅影响发展的可持续性,而且影响创新的动力。这就要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树立系统和全局的观念,从整体上协同推进。在规划制定和工作方案设计上,应做好顶层设计,确保各领域政策相互兼容;对各相关责任主体在具体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提出明确要求,不能偏执一方、畸轻畸重。
2、抓住关键问题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和问题指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问题都相当突出。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应根据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阶段性工作重点,抓住最突出、最紧迫、联系最广泛的关键性问题,形成“四两拨千斤”和“以点带面”的效应。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必须在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创新的同时,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核心作用。落实协调发展理念,必须在坚持城乡一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同时,着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必须在全面节约、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的同时,着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落实开放发展理念,必须在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同时,着力调整优化我国经济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提升我国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必须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着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3、根本在于深化改革
落实新发展理念,关键在于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其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目前,绝大多数产品的价格已经实现市场化,但在农产品、能源产品、环境服务等领域,市场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在金融、土地等要素市场领域,改革任务还很艰巨。同时,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改革等也未到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作用发挥。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方面,需要推动的改革也不少。以推动创新发展为例,政府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上,放在培育和吸引各类创新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上。例如,进一步加强国家在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环保等标准,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在政府采购、补贴奖励、金融支持政策等方面为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动营造公平、公正、规范、透明的环境;加快形成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等。
4、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再好的理念也要靠人来落实,再好的制度也要靠人来执行。落实新发展理念,应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正确引导干部行为,发挥好“关键少数”的作用。一方面,改进政绩考核制度,进一步提高技术进步、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社会稳定等方面指标的权重。另一方面,鼓励广大干部结合本地实际大胆探索、大胆创新,以新状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Ⅱ 如何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
要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进一步回答了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关于发展的重大理论创新,反映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对于审计而言,集中体现了指导审计未来发展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 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一条重要发展经验,就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眼下,我们的发展条件、比较优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要赢得更大的战略主动,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有效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更多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引领发展,让创新贯穿审计工作、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创新发展在顶层设计和具体部署上指明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第一动力。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建设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增强国家治理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创新审计体制机制。对于国家审计的现代化来说,创新至关重要。审计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审计从“边组建,边工作”,“抓重点,打基础”、“积极发展、逐步提高”、“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到“免疫系统”,从《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颁布实施,再到《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的通知》的下发,现在审计署又制定并指明未来五年审计工作前进方向的纲领性文件。这些历史的轨迹,不仅凝聚着几代审计人的辛劳,而且也映射出几代审计人的智慧,这不正是审计事业与时俱进的生动体现吗?围绕国家治理创新审计工作,是现实对审计提出的最高要求。 二、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体现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我国发展不协调问题的突出表现,是在区域、城乡、经济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防止出现“木桶效应”,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十三五”时期就必须在优化结构、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审计工作在规范资金程序、整顿经济秩序、惩治腐败问题、加强廉政建设、服务改革发展、推动政策落实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这些作用是特定的历史时期决定的;坚持依法审计的最高原则,是审计工作的基本经验。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基本方针,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为中心,坚持狠抓人、法、技基础建设,使审计工作越做越好;发挥效益审计的关键作用,是审计工作的核心问题。审计工作如何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宏观调控服务的问题,如何全面协调推进发展的的问题,如何实现审计工作科学化的问题等等,这一系列新的问题,要求审计工作者必须以实事实是的思想方法,以统筹协调的方法,提高审计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才能更好地履行宪法赋予审计的神圣职责,才能不辜负人民对审计的希望和重托。 三、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提出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当前,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这些问题对人民生产生活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心头之患。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事关全面小康和发展全局,刻不容缓。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六个方面作出部署,为实现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审计工作要以此为引领,切实把绿色理念及其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为中华民族赢得永续发展的光明未来。绿色发展,就是审计需求的发展,缘于审计监督在国家治理中,具有促进和制约两个方面的作用。对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它又是对损失浪费、违反财经法纪和损害国家利益等行为作斗争的武器。在审计理论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审计工作必将迎来其黄金发展时期。当前绿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的确有很多是深层次的,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审计机关义不容辞。如果每一个审计人都既有精神于心又有责任担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问题和矛盾的解决就有了坚实基础。 四、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是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一条成功经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正是从全球经济联系中谋划未来,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中国审计制度演进的历史,在中国文明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中国审计制度,贯穿于几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在其发展的全过程中,都印有时代的痕迹,始终在国家的上层建筑中占一席之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重要性、科学性、专业性日渐明显,呈现出独立化发展的趋势。审计需要理论思维,它往往由一系列审计体制、绩效审计、环境审计、风险防控、经济责任审计、依法和独立等方面问题构成,是对审计工作内在关系及其一般规律的系统化的认识。开放发展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实现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实现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动力之源泉和重要法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五、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增进人民福祉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共享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一要推进共享发展。要推进共享发展,把握全面小康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促进各方面改革良性互动,重点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和服务国家治理的能力,从责任认知向服务认知的转化,是未来审计工作发展的显著特征。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建立良性发展机制,构建科学管理格局;全面推广审计信息化应用,促进审计发展的科学化水平;加强审计过程管控,规范审计自由裁量权;加强审计业务质量控制,提高审计执法水平;加强审计执法和业务质量检查,提高审计项目质量。二要全面依法审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依法治国部署要求,全面抓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崇法、全民守法及法治队伍建设、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等重点任务,积极实践审计执法制度,强化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控制,依法审计、文明审计。三要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建立健全从严治党工作机制,推进审计干部自觉守规守矩。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围绕“反腐、改革、发展”的目标要求,着力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民生、揭示风险、查处案件、强化问责、整改有力,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在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深化改革和民主法治建设,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促进反腐倡廉建设,推动深化改革和完善国家治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Ⅲ 用新发展理念指导教育工作应采取哪些措施讨论提纲
解放思想大讨论发言提纲
通过这一段时间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学习,我认识到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深深感受到要学习实践好科学发展观,必须彻底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下面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如何学习贯彻好科学发展观谈几点认识。
一、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更新发展观念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的、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当前我们要冷静分析企业面临的发展形势,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不断更新发展观念,为企业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矗
一是调整与科学发展“不适应”的思维。实践证明,对科学发展的理论认识有多深,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统筹解决好当前我们发展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客观的分析当前我矿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还存在着一些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思维,如一些干部职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还不够高,对科学发展观理解还不够深,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推动科学发展必备的知识,存在等靠要思想,存在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教育力度,把当前企业面临的形势讲透,思路讲清,目标讲明,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认清形势,坚定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的信心和决心,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凝聚力量、加快发展上,以更高的境界和崭新的姿态促进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二是更新与科学发展“不符合”的观念。科学发展,关键在人。当前党员干部的整体队伍是好的,是富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但也有部分干部思想不够解放,眼界不够宽广,改革创新精神不足,对科学发展规律研究不深、把握不准,在思想观念上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存在差距。有的缺乏谋划和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不善于作决策、抓落实,不懂得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遇到具体问题就无所适从,遇到工作困难更是束手无策,回避矛盾,在能力素质上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的党性不强,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工作挑肥拣瘦,极少数领导干部在党性修养上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存在违法违纪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区分领导干部、普通党员、职工群众三个层次,利用广播电视等2 各种形式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克服思想上、行动上存在的与科学发展观不相符合的思想观念,把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矿党委、行政的工作部署上来,以更高的要求,更实的干劲,更大的力度抓落实、求突破、促发展、争一流。
三是解决与科学发展“相违背”的突出问题。煤矿生产,安全为天。当前由于安全生产周期较长,部分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有所淡薄,思想上有所放松,工作上有时还存在要求不严,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还有的存在喘口气、歇歇脚的思想,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认为工作干到这个程度上就可以了,缺乏抓安全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此我们要加大安全教育,充分发挥政工行政科室包区队人员作用,采取电化教育、现场辅导、知识竞赛、随机提问、个别抽考等形式,提高安全教育质量和效果,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应知、应会能力,确保实现全年安全目标。
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发展思路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实践,贵在落实。从我矿当前实际工作来看,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总抓手,提升工作水平。
三个提高即提高党员干部管理水平,提高职工文明素质,提高企业的整体形象。当前要重点抓好建矿周年的宣传,在广播电视上开办专题栏目,大讲企业的奋斗历程和美好的发展前景,大讲企业发展中涌现出的各类先进典型,大讲企业积极应对挑战的战略部署,用切实的数据、典型和事例,展现建矿年来我们取得的成绩,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进一步鼓舞士气、激发斗志,让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到和谐建设中来。同时,充分发挥职工学校教育阵地的作用,认真制定教学计划,保证安全管理培训、文明行为培训、技术业务培训、手指口述培训、特殊工种培训、企业文化理念培训、管理专业人员培训等“七个培训”的全面落实,以此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管理水平和文明素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要以创建五精管理样板矿为契机,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下一步的重点是争取首批进入五精管理样板单位。这就要求我们在抓好深化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同时,狠抓五精管理的全面实施,起草制订出具体的五精管理工作规划,拿出具体的实施意见,明确时间、明确人员、明确责任,推动五精管理深入发展。重点抓好“精优作业法”的精炼行动,“卓越管理法”的历练行动,“创新成果”的锤炼行动,“精英品牌要素”的提炼行动,“权威首席员工”的修炼行动,“素质金字塔”的磨炼行动等六项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确保“五精”课题在年底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此基础上,积极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做到各专业领导小组相互配合协调,加强沟通与联系,使全面预算管理与五精管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从而以扎实的工作和良好的成绩迎接集团公司和政研会的检查验收。
三是以构建惩防体系建设为主线,促进反腐倡廉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深化廉洁文化建设。进一步整合提炼,不断丰富完善建设体系,形成内涵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廉洁文化建设模式。抓好《工作规划》和《实施办法》的贯彻落实。按照《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分工意见》要求,各负其责,加强协调,密切协作,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狠抓干部作风转变。在党员干部中组织开展好干部作风建设整顿活动,干部作风检查小组每周不少于两次检查,促进干部作风和自身建设明显好转。加大效能监察。扎实做好基层单位工资奖金分配、活动经费和各类基金使用情况效能监察工作,堵塞漏洞,加强管理,最大限度的维护职工利益,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牢固树立“抓查处就是抓教育、抓预防,就是关心保护干部”的思想,严格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开展专项检查,加大监督力度,不断拓宽案源,发现一起,查办一起,确保在办案数量和质量上有较大突破。
四是以发展成果惠及职工为目标,抓好民心工程。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本质和核心,坚持把实现、发展、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执政的第一要义,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首先要关心职工群众。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时刻把职工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力所能及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其次要加强信访工作。重视弱视群体,畅通信访渠道,坚持定期排查制度,提高办信接访质量,把矛盾消化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企业内部,实现“三无”目标,维护好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同时,组织开展“四月信访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月”活动和举办信访稳定培训班、组织信访知识考试,提高职工群众对信访法律法规的了解和认知能力。第三要强化治安保卫。加强治安巡逻防范力度,特别是加大敏感时期、关键岗点的巡查,始终保持对各类不法分子的严打态势,防止各类治安案件发生。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民事纠纷案件的调解力度,以化解矛盾,消除不安定因素。强化生产保卫管理,加大监督检查,防止和杜绝国有资产流失。强化日常消防检查,抓好火险隐患的整改落实。严格文明稽查,加强对不文明行为的教育和管理,提高职工的文明素养。 以上是我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分管单位、部门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工作打算及措施,不当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Ⅳ 安全培训的5个基本理念有哪些
安全培训是实施安全生产的基本对策,现代企业,大都明白安全培训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组织安全培训的过程中,往往墨守成规,创新不足,效果自然也难以保证。要提高安全培训的效果,教材、教师、工具和方法当然都很重要,但是在此之前,树立正确的理念首当其冲。
1、人人都要接受安全培训
这里说的“人人”,不是仅指与生产直接相关系的人员。从纵向来说,包括最高决策层至最基层员工,从横向上来说,包括生产人员、经营人员以及后勤服务人员。即企业在册的每一个人都必须接受安全培训,将“安全第一”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位员工的骨髓。
2、凡是带“新”字的一定要培训
新员工、新流程、新设备、新理念、新方法……所有带“新”字头的都得进行培训,不进行安全培训,新员工不能上岗,新流程不能采用,新设备不能上线,新理念、新方法不能贯彻实施。
3、要“培”和“训”相结合
“培”和“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培”有“培养、发展”的意思,就像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训”即是指“训练”,就像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训练。结合企业实际的安全培训工作,是指要将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将“学”与“练”相结合。既有安全生产的原理及方法教育,又有安全技能的实际训练。
4、培训一定伴随着考核
培训做完之后,一定要有考核来测试培训的效果,即学员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有了越来越多的测试方法,譬如使用电脑仿真技术来测试学员对技能的掌握程度。即使是传统的试卷测试,也可以利用先进的电脑软件来对答卷情况进行深入、快速的分析,譬如有些软件可以对某道题的答对、答错率进行统计分析,以测试员工在某个知识点上的掌握程度,或以往培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5、安全培训也需要管理
安全培训是企业有组织的管理训诫行为,其自身也需要科学的管理。管理的重点环节有:安全培训的需求分析、培训计划执行、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成果转化、培训档案管理等,通过对以上基本环节的规划、控制及引导,预防安全培训的风险,保障安全培训的效果,使得安全培训工作的开展不会偏离原来的初衷,切切实实使安全培训变成企业安全生产的免疫良药。
安全培训关乎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和尊严,关系到企业能否永续地安全生产和经营,所以,仅从思想上重视、从战略上倾斜还不够,还需要树立正确的安全培训理念,以掌握正确的方向,迈出扎实而有效的第一步!
Ⅳ 如何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 深学笃用 用好辩证法
深学笃用,通过示范引领让干部群众感受到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确立新发展理念,需要不断学、深入学、持久学,从灵魂深处确立对新发展理念的自觉和自信。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历史学,多维比较学,联系实际学,深入把握新发展理念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意义。同时,还要开展知识性、专业性学习,注重构建与新发展理念相适应的知识体系。通过加强学习,把新发展理念贯穿领导活动全过程,落实到决策、执行、检查各项工作中,增强领导能力,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作决策、做工作、抓管控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用好辩证法,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行科学设计和施工。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辩证法的运用;新发展理念的实施,离不开辩证法的指导。要坚持系统的观点,依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做到相互促进、齐头并进,不能单打独斗、顾此失彼,不能偏执一方、畸轻畸重。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区分轻重缓急,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要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善于把握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渐进性和飞跃性、前进性和曲折性,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既求真务实、稳扎稳打,又与时俱进、敢闯敢拼。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善于进行交换比较反复,善于把握工作的时度效。
创新手段,善于通过改革和法治推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涉及一系列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的变革,涉及一系列工作关系、社会关系、利益关系的调整,必须发挥改革的推动作用、法治的保障作用。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是贯通的,对中央改革方案中的原则性要求,可以结合实际,进一步具体化;遇到改革方案的空白点,可以积极探索、大胆试验;遇到思想阻力和工作阻力,要努力排除,不能退让和妥协。要深入分析新发展理念对法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深入分析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法治领域遇到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措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守住底线,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及时化解矛盾风险。“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面对国际国内的矛盾风险挑战,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积极主动、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确保我国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提高风险监测防控能力,做到守土有责、主动负责、敢于担当,积极主动防范风险、发现风险、消除风险。
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形成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切实在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发展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Ⅵ 如何带头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辩证法的运用;新发展理念的实施,离不开辩证法的指导。要坚持系统的观点,依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做到相互促进、齐头并进,不能单打独斗、顾此失彼,不能偏执一方、畸轻畸重。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区分轻重缓急,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要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善于把握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渐进性和飞跃性、前进性和曲折性,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既求真务实、稳扎稳打,又与时俱进、敢闯敢拼。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善于进行交换比较反复,善于把握工作的时度效。
创新手段,善于通过改革和法治推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涉及一系列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的变革,涉及一系列工作关系、社会关系、利益关系的调整,必须发挥改革的推动作用、法治的保障作用。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是贯通的,对中央改革方案中的原则性要求,可以结合实际,进一步具体化;遇到改革方案的空白点,可以积极探索、大胆试验;遇到思想阻力和工作阻力,要努力排除,不能退让和妥协。
要深入分析新发展理念对法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深入分析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法治领域遇到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措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守住底线,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及时化解矛盾风险。“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面对国际国内的矛盾风险挑战,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积极主动、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确保我国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提高风险监测防控能力,做到守土有责、主动负责、敢于担当,积极主动防范风险、发现风险、消除风险。
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形成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切实在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发展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上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