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加强基层党务工作人员的培训
一)加强领导,把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程
领导重视是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这是因为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对党组织工作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组织在党员干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关系到单位党建工作的好坏,也关系到党务干部受尊重、受重用的程度。加强单位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实际上已经成为“一把手工程”。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妥善解决机关党组织的工作机构设置、办事经费等问题的同时,要切实为机关党务干部的培训、交流和使用创造必要的条件。二是各级主要领导干部要提升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坚持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坚持领导带头抓、带头干,带头参加各项党建活动,为党务干部有效地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严格党务干部的“选配”,增强党务干部的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切实解决党务干部队伍中的进出口问题,是时代和现实赋予党务干部重大使命,他们必须具备作风正、能力强、业务精的高素质。严格党务干部的选配,必须抓住“三个口子”。选拔配备好专兼职机关党务干部,是单位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要坚持“精干高效、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原则,严格干部调配,切实解决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中的进出问题。一要抓充实,严把入口。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公开招聘党务干部,把热爱机关党务工作,有较强事业心、责任感、懂政策、会管理,一专多能的年轻同志,充实到党务干部队伍中来。逐步建立竞争上岗、定期考核等措施,确实把群众威信高,自身形象好、作风过得硬的党员干部选拔到党务岗位上来。二要抓交流,多口锻炼。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逐步推进、有利工作”的原则,在保留一定骨干的前提下,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逐步有计划推进交流任职。安排党务干部在党务系统内不同岗位间的“内部交流”,优化队伍结构,增强队伍活力,使党务干部全面掌握党建业务;安排部分党务干部与业务干部“双向交流”,使党务干部系统掌握本部门的业务知识,提高党务干部围绕业务开展党务工作的能力。三要抓调整,敞开出口。改变传统的“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孬干好一个样”的状况,对那些不想干或不适应工作需要的党务干部要通过轮岗转岗、换届选举等措施及时调整,切实铺就党务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路子,增强党务干部的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
(三)抓好党务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全方位提高党务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增强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对象、培训重点等方面的针对性,通过科学安排和严格培训,切实把党务干部培养成为综合素质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在知识结构上,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在能力素养上,由“经验型”向“创新型”转变,在本职工作上,由“粗通型”向“专家型”转变。一是要抓好政治理论培训。政治理论是党务干部的基本功,要采取举办政治理论学习班、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定期组织党务干部学习政治理论,培养哲学头脑,提高理论素质。二是要组织外出考察学习。要有计划地组织党务干部到先进地区、优秀基层党组织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三是要鼓励参加在职培训。积极选派党务干部到高校进修深造,学习现代科学知识,提高做好党务工作的水平。鼓励党务干部参加自学考试、函授、学历教育等在职培训的党务干部。四是要加强实践培训.要敢于、善于给年轻党务干部布任务、压担子,要吸收他们参加单位组织的重大经济、业务活动,使他们在工作中锻炼、提高。
(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大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服务的力度
党务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各级党组织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战略高度,充分体量基层党务干部的辛苦,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机关党务干部,坚持以人为本,加大为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服务的力度,要突出“三个关心”。一是政治上关心。对从事党务工作时间长、德才兼备、工作能力强的,要大胆提拔重用;党代会、人代会代表应优先考虑党务干部方面的人选;评选劳模、先进工作者时,要给予党务干部队伍一定的比例。二是工作上关心。要把机关党务工作岗位,当作培养锻炼干部政治素质、理论水平、组织协调能力的舞台,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充分的信任、尊重和关心,敢于放手让他们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独立地处理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特别是遇到挫折时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当受到不公正待遇时要为他们主持公道。三是生活上关心。要切实为党务干部解决一些生活难题,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奉献精神。四、健全激励机制,切实为党务干部解决一些经费补助问题,如我校将党务干部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在州直党工委、校党委验收合格的基础上,为党务干部的核算工作量: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党支部书记每周记0.5个课时,支部委员每周记0.3个课时。
(五)推行监管结合,建立健全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要建立科学的岗位管理制度。党务干部是“管党员的党员”,“打铁先得自身硬”,党务干部没有良好的素质和形象,是做不好党务工作的。因此,要根据党务工作需要,从实际出发,合理设置党务岗位,在职位分析的基础上,科学界定各类党务干部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和任职资格条件,建立科学的党务干部管理制度。既要明确党务干部的责任、义务及工作要求,又要根据每个党务干部的才能、知识、兴趣、品德、资格、身体等条件,合理安排使用,使他们的专长和能力与承担的任务和职位相一致,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各自优点,扬长避短。二是要科学制定党务干部履职的“考评”标准。把党务干部的考评指标量化为经常性工作和随机性工作两大类进行,以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和“不干又能怎么样”的问题,提高党务干部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要以文件形式明确党务干部的作用、地位和待遇等,规定党员行政主要领导必须重视机关党的建设,尤其要把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情况作为党员主要领导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之一。三是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要求的党务干部考核机制,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在考核指标设置上,要全面反映党建工作发展情况,不能片面地用单项工作考核党务干部的政绩。突出考核结果的利用,对考核优秀的党务干部,要列入选拔任用的范围,原则上同等条件下优先任用。对考核不称职或难以履行岗位职责的党务干部,分别做出诫勉、调离等安排。四是要建立监督保障体系。加大“阳光工程”建设,充分发挥上级组织纵向监督、党员群众横向监督和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切实维护党内法规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
『贰』 如何加强基层党务骨干培训的培训工作
(一)创新方法途径,激发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内在动力1.深化先锋实践教育。引导党员积极投身创先争优活动,自觉参与党员关爱帮扶生活困难群众行动和党组织服务创新创业行动,使党员在助推发展、服务群众中普遍受教育。在农村开展向常德盛同志学习和“双带三评”等活动,推广常德盛“乡情工作法”。在街道社区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和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推广陆仁华“仁爱工作法”。在国有企业开展争创“四强”党组织、争做“四优”共产党员活动。在机关开展“双千服务实践”活动,深化“双结对”和“三服务”活动。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服务企业促发展、转型升级争先锋”活动,推广陈惠芬“融和工作法”。在社会组织开展以“公平正义、诚信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提升公信力”活动。教育、卫生等领域要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创新活动载体,引导党员在主题实践中接受教育,增强党性。
2.推进党员教育培训项目化管理。在各级党组织提供各类主题党课的基础上,深化与图书馆、教育培训机构、培训基地的合作,继续办好“先锋讲坛”、“名家进名企”等教育培训项目。大力整合社会性、区域性公共教育资源,着力搭建以基层党组织主题党课为“主课”、社会公共教育为“选学”、网络教育为“辅导”的综合型党员教育平台。通过采取菜单式选学、专题辅导、案例分析、知识竞赛等方式,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
3.发挥现代信息传播平台作用。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党员电化教育,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大力推进市基层党建信息平台规范化建设,努力打造成为融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为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网上平台。办好《七月阳光》、《阳光周刊》,完善各级党建网站、网上党校功能,探索运用在线学习、“红色短信”、手机报等手段,不断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方式方法。
(二)健全各项制度,构建党员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1.健全党员经常性教育制度。坚持以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组织党员积极参加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进一步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完善民主评议党员、谈话谈心、党员思想汇报等制度,定期开展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活动。根据党员不同需求,分期分批开展党员集中轮训,扎实开展农村党员冬训工作。落实党校和培训机构“在干部培训中增加廉政教育内容,明确相关课程设置,确保廉政教育课时”的规定,深入开展基层党员干部反腐倡廉经常性教育。
2.健全党员教育培训考评制度。针对不同单位、不同类型、不同行业党员特点和实际,探索建立党员教育培训积分考核制度,推行《党员先锋卡》,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教育培训、公开履诺以及先锋实践活动等进行登记,实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度民主评议党员、党内评比表彰的重要依据,调动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健全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结合领导点评创先争优工作,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定期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讲党课,围绕党员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深入浅出地作出解答。组织开展优秀党课教案评选活动,不断提高党课质量和效果。
4.推行党务工作者资格认证制度。在街道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积极推行党务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探索开展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试点工作,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务工作者人才库。以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为重点,探索推行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专业化培训、市场化运作模式,逐步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职业化管理体系。
(三)加强资源整合,提高党员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1.开发整合党员教育培训阵地资源。发挥各级党校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不断提升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加强党员服务中心(站)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强化服务。依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昆山基地”、苏州市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示范基地等,建立一批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特色鲜明、资源共享的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利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革命纪念馆等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精心培育一批党员教育培训示范点。
『叁』 如何开展党支部书记集中培训的培训内容和方式有哪些
一是向上级党委请示批复 ;
二是按照上级党委的批复,草拟会议方案要,方案并得到单专位领导班子属讨论通过(方案包含会议时间、地点、参会领导、单位、人员、主持人、会议议题、会议主题、食宿方式,经费预算等);
三是按照方案准备会议。1、内容可学习当前党的方针政策,可是党的法律法规、可是党的知识和当前本单位和本地区的重大决策和政策,以及是上级和同级党的领导需要交代的事等;2、方式可以是讲座方式、会议方式、知识培训方式、以会代训方式。
『肆』 如何加强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
(一)创新方法途径,激发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内在动力1.深化先锋实践教育。引导党员积极投身创先争优活动,自觉参与党员关爱帮扶生活困难群众行动和党组织服务创新创业行动,使党员在助推发展、服务群众中普遍受教育。在农村开展向常德盛同志学习和“双带三评”等活动,推广常德盛“乡情工作法”。在街道社区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和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推广陆仁华“仁爱工作法”。在国有企业开展争创“四强”党组织、争做“四优”共产党员活动。在机关开展“双千服务实践”活动,深化“双结对”和“三服务”活动。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服务企业促发展、转型升级争先锋”活动,推广陈惠芬“融和工作法”。在社会组织开展以“公平正义、诚信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提升公信力”活动。教育、卫生等领域要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创新活动载体,引导党员在主题实践中接受教育,增强党性。
2.推进党员教育培训项目化管理。在各级党组织提供各类主题党课的基础上,深化与图书馆、教育培训机构、培训基地的合作,继续办好“先锋讲坛”、“名家进名企”等教育培训项目。大力整合社会性、区域性公共教育资源,着力搭建以基层党组织主题党课为“主课”、社会公共教育为“选学”、网络教育为“辅导”的综合型党员教育平台。通过采取菜单式选学、专题辅导、案例分析、知识竞赛等方式,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
3.发挥现代信息传播平台作用。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党员电化教育,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大力推进市基层党建信息平台规范化建设,努力打造成为融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为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网上平台。办好《七月阳光》、《阳光周刊》,完善各级党建网站、网上党校功能,探索运用在线学习、“红色短信”、手机报等手段,不断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方式方法。
(二)健全各项制度,构建党员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1.健全党员经常性教育制度。坚持以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组织党员积极参加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进一步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完善民主评议党员、谈话谈心、党员思想汇报等制度,定期开展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活动。根据党员不同需求,分期分批开展党员集中轮训,扎实开展农村党员冬训工作。落实党校和培训机构“在干部培训中增加廉政教育内容,明确相关课程设置,确保廉政教育课时”的规定,深入开展基层党员干部反腐倡廉经常性教育。
2.健全党员教育培训考评制度。针对不同单位、不同类型、不同行业党员特点和实际,探索建立党员教育培训积分考核制度,推行《党员先锋卡》,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教育培训、公开履诺以及先锋实践活动等进行登记,实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度民主评议党员、党内评比表彰的重要依据,调动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健全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结合领导点评创先争优工作,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定期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讲党课,围绕党员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深入浅出地作出解答。组织开展优秀党课教案评选活动,不断提高党课质量和效果。
4.推行党务工作者资格认证制度。在街道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积极推行党务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探索开展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试点工作,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务工作者人才库。以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为重点,探索推行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专业化培训、市场化运作模式,逐步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职业化管理体系。
(三)加强资源整合,提高党员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1.开发整合党员教育培训阵地资源。发挥各级党校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不断提升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加强党员服务中心(站)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强化服务。依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昆山基地”、苏州市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示范基地等,建立一批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特色鲜明、资源共享的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利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革命纪念馆等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精心培育一批党员教育培训示范点。
2.优化整合师资资源。加强各级党校专职教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的骨干作用。建立开放式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选聘大专院校教师、领导干部、优秀基层党务工作者、先进模范人物、农村“双带”标兵等担任兼职教师,组建党员教育培训特邀师资队伍,鼓励建立党员教育培训志愿者师资队伍。加强对专兼职师资力量的培训,完善遴选制度,探索实行师资联聘、动态管理机制,逐步实现优质师资资源共享。
3.积极整合教材资源。在用好上级部门编写的各类教育培训材料的基础上,组织编写符合苏州实际、切合党员需求的教育培训辅导教材。加强电教片、远程教育课件等现代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市、县两级电教中心分别建立党员教育培训课件库,制作一批党员教育培训音像资料。鼓励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编写具有地方特点、基层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乡土教材。基层党组织可根据党员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为党员推荐学习书目,提供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