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SMT工艺中常见的不良现象有哪些怎么解决
答案选自: http://www.xigao365.com/news/smt/245.html一.锡球:
1.印刷前,锡膏未充分回温解冻并搅拌均匀。
2.印刷后太久未回流,溶剂挥发,膏体变成干粉后掉到油墨上。
3.印刷太厚,元件下压后多余锡膏溢流。
4.REFLOW时升温过快(SLOPE>3),引起爆沸。
5.贴片压力太大,下压使锡膏塌陷到油墨上。
6.环境影响:湿度过大,正常温度25+/-5,湿度40-60%,下雨时可达95%,需要抽湿。
7.焊盘开口外形不好,未做防锡珠处理。
8.锡膏活性不好,干的太快,或有太多颗粒小的锡粉。
9.锡膏在氧化环境中暴露过久,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10.预热不充分,加热太慢不均匀。
11.印刷偏移,使部分锡膏沾到PCB上。
12.刮刀速度过快,引起塌边不良,回流后导致产生锡球。
P.S:锡球直径要求小于0.13MM,或600平方毫米小于5个.
二、立碑:
1.印刷不均匀或偏移太多,一侧锡厚,拉力大,另一侧锡薄拉力小,致使元件一端被拉向一侧形成空焊,一端被拉起就形成立碑。
2.贴片偏移,引起两侧受力不均。
3.一端电极氧化,或电极尺寸差异太大,上锡性差,引起两端受力不均。
4.两端焊盘宽窄不同,导致亲和力不同。
5.锡膏印刷后放置过久,FLUX挥发过多而活性下降。
6.REFLOW预热不足或不均,元件少的地方温度高,元件多的地方温度低,温度高的地方先熔融,焊锡形成的拉力大于锡膏对元件的粘接力,受力不均匀引起立碑。
三、短路
1.STENCIL太厚、变形严重,或STENCIL开孔有偏差,与PCB焊盘位置不符。
2.钢板未及时清洗。
3.刮刀压力设置不当或刮刀变形。
4.印刷压力过大,使印刷图形模糊。
5.回流183度时间过长,(标准为40-90S),或峰值温度过高。
6.来料不良,如IC引脚共面性不佳。
7.锡膏太稀,包括锡膏内金属或固体含量低,摇溶性低,锡膏容易榨开。
8.锡膏颗粒太大,助焊剂表面张力太小。
四、偏移:
一).在REFLOW之前已经偏移:
1.贴片精度不精确。
2.锡膏粘接性不够。
3.PCB在进炉口有震动。
二).REFLOW过程中偏移:
1.PROFILE升温曲线和预热时间是否适当。
2.PCB在炉内有无震动。
3.预热时间过长,使活性失去作用。
4.锡膏活性不够,选用活性强的锡膏。
5.PCB PAD设计不合理。
五、少锡/开路:
1.板面温度不均,上高下低,锡膏下面先融化使锡散开,可适当降低下面温度。
2.PAD或周围有测试孔,回流时锡膏流入测试孔。
3.加热不均匀,使元件脚太热,导致锡膏被引上引脚,而PAD少锡。
4.锡膏量不够。
5.元件共面度不好。
6.引脚吸锡或附近有连线孔。
7.锡湿不够。
8.锡膏太稀引起锡流失。
六、芯吸现象:
又称抽芯现象,是常见的焊接缺陷之一,多见于气相再流焊,是焊料脱离焊盘沿引脚上行到引脚与芯片本体之间而形成的严重虚焊现象。
原因:引脚导热率过大,升温迅速,以至焊料优先润湿引脚。焊料和引脚之间的浸润力远大于焊料与焊盘之间的浸润力,引脚的上翘会更加加剧芯吸现象的发生。
1.认真检测和保证PCB焊盘的可焊性。
2.元件的共面性不可忽视。
3.可对SMA充分预热后再焊接。
『贰』 smt aoi 视频教程 得律
这位兄弟。视频教程这东西谁也没法给你吧。只有电子档的教程。
『叁』 看过SMT生产线视频你了解了哪些
简单来说SMT就是一种电子组装技术,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将电子元件通过焊接的方式,组装版在电路板上,从权而完成电路板的深加工。
阿莫电子论坛
如果还要深入了解,或是有相关业务需求,可以上专业论坛了解,如上图。
『肆』 SMT上错料该怎么培训
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1.上料或接料前两个人一起核对待接料与机器上的是否是同一规格的,内禁止单人操作容
2.有条件的话,换料或者接料后的第一个产品等炉子出来以后做一下电检,OK后继续生产
培训项目:
1.产品BOM表零件清单认识(SMT部分)
2.SMT常用chip料认识、区分、简单测量
3.灌输一个概念:double check(双人检查)
4.及时做好换料/接料登记并请第二人再检查一遍后生产
『伍』 哪里可以学SMT421S编程最好有视频教程!谢谢啦
一种量会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陆』 SMT贴片加工常见的品质问题有哪些
SMT贴片常见的品质问题有漏件、侧件、翻件、偏位、损件等
一、导致贴片漏件的主要因素:
1、元专器件供料架送料不属到位;
2、元件吸嘴的气路堵塞、吸嘴损坏、吸嘴高度不正确;
3、设备的真空气路故障,发生堵塞;
4、电路板进货不良,产生变形;
5、电路板的焊盘上没有焊锡膏或焊锡膏过少;
6、元器件质量问题,同一品种的厚度不一致;
7、贴片加工中使用的贴片机调用程序有错漏,或者编程时对元器件厚度参数的选择有误;
8、人为因素不慎碰掉。
二、导致SMC电阻器贴片时翻件、侧件的主要因素:
1、元器件供料架(feeder)送料异常;
2、贴装头的吸嘴高度不对;
3、贴装头抓料的高度不对;
4、元件编带的装料孔尺寸过大,元件因振动翻转;
5、散料放入编带时的方向弄反。
三、导致元器件贴片偏位的主要因素:
1、贴片机编程时,元器件的X-Y轴坐标不正确;
2、贴片吸嘴原因,使吸料不稳。
四、导致元器件贴片时损坏的主要因素:
1、定位顶针过高,使电路板的位置过高,元器件在贴装时被挤压;
2、贴片机编程时,元器件的Z轴坐标不正确;
3、贴装头的吸嘴弹簧被卡死。
五、ESOCOO
『柒』 我作为一家公司的SMT制程工程师,今天刚报道上班,课长让我负责材料一块的不良处理,主要面向SQE,
1.先到PMC拿到电子物料的情况,有多少种物料,最近1年使用过的物料,供应商
2.向SQE(或IQC)了解专最近6个月的属原料不各格(批次不合格)的次数,原因分析及处理结果,
3,产线上常出现的组装失效不合格率,如抛料比例、损耗
根据以上的统计,订立目标,如
1.减少来料的不合格率,如从2%减少到1.5%,(虽你不能控制,但可以说和SQE一起)
2.针对不合格批次的供应商进行审核或开发新供应商(虽是QA和SQE的工作,你也可以参与)
3,减少抛料比率,这个是你的主要工作,可以设置目标降低数量,如果与原料有关,可以加入自已的想法
4,不良品的处理,QA会督促你的,但会积压在产线上需要设置目标,如2个工作日内完成
最后是写一些预防的计划,就可以了
『捌』 SMT焊接常见缺陷原因有哪些
常见的缺陷有空焊、短路、氧化、锡膏熔点未达到没能完全融化。
缺陷及原因汇总:
桥接
桥接经常出现在引脚较密的IC上或间距较小的片状元件间,这种缺陷在我们的检验标准中属于重大不良,会严重影响产品的电气性能,所以必须要加以根除。
产生桥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焊膏过量或焊膏印刷后的错位、塌边。
焊膏过量
焊膏过量是由于不恰当的模板厚度及开孔尺寸造成的。通常情况下,我们选择使用0.15mm厚度的模板。而开孔尺寸由最小引脚或片状元件间距决定。
印刷错位
在印刷引脚间距或片状元件间距小于0.65mm的印制板时,应采用光学定位,基准点设在印制板对角线处。若不采用光学定位,将会因为定位误差产生印刷错位,从而产生桥接。
焊膏塌边
造成焊膏塌边的现象有以下三种
1.印刷塌边
焊膏印刷时发生的塌边。这与焊膏特性,模板、印刷参数设定有很大关系:焊膏的粘度较低,保形性不好,印刷后容易塌边、桥接;模板孔壁若粗糙不平,印出的焊膏也容易发生塌边、桥接;过大的刮刀压力会对焊膏产生比较大的冲击力,焊膏外形被破坏,发生塌边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对策:选择粘度较高的焊膏;采用激光切割模板;降低刮刀压力。
2.贴装时的塌边
当贴片机在贴装SOP、QFP类集成电路时,其贴装压力要设定恰当。压力过大会使焊膏外形变化而发生塌边。
对策:调整贴装压力并设定包含元件本身厚度在内的贴装吸嘴的下降位置。
3.焊接加热时的塌边
在焊接加热时也会发生塌边。当印制板组件在快速升温时,焊膏中的溶剂成分就会挥发出来,如果挥发速度过快,会将焊料颗粒挤出焊区,形成加热时的塌边。
对策:设置适当的焊接温度曲线(温度、时间),并要防止传送带的机械振动。
焊锡球
焊锡球也是回流焊接中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通常片状元件侧面或细间距引脚之间常常出现焊锡球。
焊锡球多由于焊接过程中加热的急速造成焊料的飞散所致。除了与前面提到的印刷错位、塌边有关外,还与焊膏粘度、焊膏氧化程度、焊料颗粒的粗细(粒度)、助焊剂活性等有关。
1.焊膏粘度
粘度效果较好的焊膏,其粘接力会抵消加热时排放溶剂的冲击力,可以阻止焊膏塌落。
2.焊膏氧化程度
焊膏接触空气后,焊料颗粒表面可能产生氧化,而实验证明焊锡球的发生率与焊膏氧化物的百分率咸正比。一般焊膏的氧化物应控制在0.03%左右,最大值不要超过0.15%。
3.焊料颗粒的粗细
焊料颗粒的均匀性不一致,若其中含有大量的20μm以下的粒子,这些粒子的相对面积较大,极易氧化,最易形成焊锡球。另外在溶剂挥发过程中,也极易将这些小粒子从焊盘上冲走,增加焊锡球产生的机会。一般要求25um以下粒子数不得超过焊料颗粒总数的5%。
4.焊膏吸湿
这种情况可分为两类:焊膏使用前从冰箱拿出后立即开盖致使水汽凝结;再流焊接前干燥不充分残留溶剂,焊膏在焊接加热时引起溶剂、水分的沸腾飞溅,将焊料颗粒溅射到印制板上形成焊锡球。根据这两种不同情况,我们可采取以下两种不同措施:
(1)焊膏从冰箱中取出,不应立即开盖,而应在室温下回温,待温度稳定后开盖使用。
(2)调整回流焊接温度曲线,使焊膏焊接前得到充分的预热。
5.助焊剂活性
当助焊剂活性较低时,也易产生焊锡球。免洗焊锡的活性一般比松香型和水溶型焊膏的活性稍低,在使用时应注意其焊锡球的生成情况。
6.网板开孔
合适的模板开孔形状及尺寸也会减少焊锡球的产生。一般地,模板开孔的尺寸应比相对应焊盘小10%,同时推荐采用一些模板开孔设计。
7.印制板清洗
印制板印错后需清洗,若清洗不干净,印制板表面和过孔内就会有残余的焊膏,焊接时就会形成焊锡球。因此要加强操作员在生产过程中的责任心,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生产,加强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
立碑
在表面贴装工艺的回流焊接过程中,贴片元件会产生因翘立而脱焊的缺陷,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立碑”现象(也有人称之为“曼哈顿”现象)。
“立碑”现象常发生在CHIP元件(如贴片电容和贴片电阻)的回流焊接过程中,元件体积越小越容易发生。特别是1005或更小钓0603贴片元件生产中,很难消除“立碑”现象。
“立碑”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元件两端焊盘上的焊膏在回流熔化时。
1.预热期
当预热温度设置较低、预热时间设置较短,元件两端焊膏不同时熔化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从而导致两端张力不平衡形成“立碑”,因此要正确设置预热期工艺参数。根据我们的经验,预热温度一般150+10℃,时间为60-90秒左右。
2.焊盘尺寸
设计片状电阻、电容焊盘时,应严格保持其全面的对称性,即焊盘图形的形状与尺寸应完全一致,以保证焊膏熔融时,作用于元件上焊点的合力为零,以利于形成理想的焊点。设计是制造过程的第一步,焊盘设计不当可能是元件竖立的主要原因。具体的焊盘设计标准可参阅IPC-782《表面贴装设计与焊盘布局标准入事实上,超过元件太多的焊盘可能允许元件在焊锡湿润过程中滑动,从而导致把元件拉出焊盘的一端。
对于小型片状元件,为元件的一端设计不同的焊盘尺寸,或者将焊盘的一端连接到地线板上,也可能导致元件竖立。不同焊盘尺寸的的使用可能造成不平衡的焊盘加热和锡膏流动时间。在回流期间,元件简直是飘浮在液体的焊锡上,当焊锡固化时达到其最终位置。焊盘上不同的湿润力可能造成附着力的缺乏和元件的旋转。在一些情况中,延长液化温度以上的时间可以减少元件竖立。
3.焊膏厚度
当焊膏厚度变小时,立碑现象就会大幅减小。这是由于:(1)焊膏较薄,焊膏熔化时的表面张力随之减小。(2)焊膏变薄,整个焊盘热容量减小,两个焊盘上焊膏同时熔化的概率大大增加。焊膏厚度是由模板厚度决定的,表2是使用o.1mm与0.2mm厚模板的立碑现象比较,采用的是1608元件。一般在使用1608以下元件时,推荐采用0.15mm以下模板。
4.贴装偏移
一般情况下,贴装时产生的元件偏移,在回流过程中会由于焊膏熔化时的表面张力拉动元件而自动纠正,我们称之为“自适应”,但偏移严重,拉动反而会使元件立起产生“立碑”现象。这是因为:(1)与元件接触较多的焊锡端得到更多热容量,从而先熔化。(2)元件两端与焊膏的粘力不同。所以应调整好元件的贴片精度,避免产生较大的贴片偏差。
5.元件重量
较轻的元件“立碑”现象的发生率较高,这是因为不均衡的张力可以很容易地拉动元件。所以在选取元件时如有可能,应优先选择尺寸重量较大的元件。
关于这些焊接缺陷的解决措施很多,但往往相互制约。如提高预热温度可有效消除立碑,但却有可能因为加热速度变快而产生大量的焊锡球。因此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应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选择一个折衷方案。
『玖』 smt中不良品类型(附图)
脱焊:包括焊接后焊盘与基板表面分离;
立碑:元器件的一端离开焊盘而向上方斜立;
桥接: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应相连的焊点之间的焊料相连,或焊点的焊料与相邻的导线相连;
过焊:焊点上的焊料量高于最大需求量;
少锡:焊点上的焊料量低于最少需求量,会造成焊点不饱满;
虚焊:焊接后,焊端或引脚与焊盘之间有时出现电隔离现象;
极反:元器件正负极性不对;
贴错:有元件贴错;
偏移:焊点在平面内横向、纵向或旋转方向偏离预定位置时,在保证电气性能的前提下,允许存在有限的偏移;
管脚上翘:管脚焊接水平位置不一致,有管脚明显高出正常焊接水平位置;
侧立:元器件原本平放的,焊接后焊端成侧立状态;
灯芯现象:焊料在热风再流时沿元件引脚向上爬形成的焊料上移的现象;
锡裂:元件端子焊锡有裂缝;
未熔焊:锡膏未完全熔焊;
穿孔:焊锡面有穿孔;
气泡:焊锡面有气泡;
锡面不正常:焊锡面有粗糙不平、褶皱、脏污、不光滑或异常色调;
点缺陷:具有点形状的缺陷,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