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企业如何培养与组建内部培训师队伍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前言: 把“培训”这个词拆开来看,它是培养+训练的集合,因此不难看出,培训的真正意义是人才的培养方法。
而企业中出现的怪圈即将培训狭獈地定义为老师讲,学生听,其实应该叫做授课。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培训应该包含授课、轮岗、师带徒、职责扩大、从实践中学、行动学习、自学等等。
而在企业发展中,培训成了鸡肋,没有培训似乎显得企业不规范,有了培训效果却难以评估。
因此,每年申请培训费用便成了一件难事,而对于培训的考核更是难上加难。
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传统的培训更适用于提升员工的知识及能力,但对于经验及价值观等没有太大的帮助。
而知识的积累不是企业最需要的,恰恰是经验、能力、价值观是企业最需要的。
这些方面的提升,如果通过项目参与、职责扩大、在职指导、师带徒等方式,其效果将更为显著。
因此,企业中的内部讲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量培训实践证明,承担培训授课教学的主要力量还是要内部培训讲师承担,外部讲师的质量构成、成本以及组织效率都要求我们不能依赖外部教学资源。
内部讲师队伍建设应该还是培训工作的根本。
一、当前内部讲师定位缺陷 提到培训,许多人都会将之等同于“授课...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前言: 把“培训”这个词拆开来看,它是培养+训练的集合,因此不难看出,培训的真正意义是人才的培养方法。
而企业中出现的怪圈即将培训狭獈地定义为老师讲,学生听,其实应该叫做授课。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培训应该包含授课、轮岗、师带徒、职责扩大、从实践中学、行动学习、自学等等。
而在企业发展中,培训成了鸡肋,没有培训似乎显得企业不规范,有了培训效果却难以评估。
因此,每年申请培训费用便成了一件难事,而对于培训的考核更是难上加难。
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传统的培训更适用于提升员工的知识及能力,但对于经验及价值观等没有太大的帮助。
而知识的积累不是企业最需要的,恰恰是经验、能力、价值观是企业最需要的。
这些方面的提升,如果通过项目参与、职责扩大、在职指导、师带徒等方式,其效果将更为显著。
因此,企业中的内部讲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量培训实践证明,承担培训授课教学的主要力量还是要内部培训讲师承担,外部讲师的质量构成、成本以及组织效率都要求我们不能依赖外部教学资源。
内部讲师队伍建设应该还是培训工作的根本。
一、当前内部讲师定位缺陷 提到培训,许多人都会将之等同于“授课”,因此,提起“培训讲师”,也便认为就是教学授课等工作。
笔者研究了大部分企业的内部讲师管理制度,和招聘广告中的提到的讲师岗位责任,大多是这样描述的.可以看出,这样的角色定位,主要集中在教学授课层面,其它培训活动以“各项培训任务”一概而过。
这样的角色定位显然不全面、不明确、无层次,无指导性。
为什么呢?根本原因是培训管理者,尤其是讲师管理制度的编撰者缺乏结构化的培训管理模型认识,更没有认识到内部讲师的潜在能力。
二、结构化培训模型的四个层次 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培训管理可以分为四个层面,策略层面、运作层面、项目层面、教学层面。
相邻层面中的培训活动是具有逻辑关系的。
策略层包括培训规划、培训组织、培训整体运作及策略实现控制;运作层面包括年度计划、资源组织与管理、项目操作、运作质量控制;项目层面包括项目计划、项目准备组织、项目实施及项目评估;教学层面包括课程开发、教学组织、教学授课及教学评估等活动。
企业培训与高校教育截然不同,培训活动远比学校教育复杂的多,企业培训要求内部讲师全方位参与,而不仅仅是写个教材,教完课就草草收场。
为了切实保证整体培训工作的运作,培训讲师必须向前端延伸,即向策略层面、运作层面、项目层面渗透,超越教学授课层面。
三、内部培训讲师角色前向延伸及定位 相对于四个层面的培训活动,内部讲师定义为四个角色,希望讲师能够充分认知并在实践中做到完好地角色转换,实现讲师的神圣使命。
首先是培训思想宣传引导者,即激发意愿、定位需求、有效教导。
具体讲,根据成人学习心理,结合成人学习特点进行诱导、培训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培训概念宣传与阐释、学习方法的教导来帮助学员准确进行自我分析与工作分析,准确定位需求;大力纠正学员、管理者对于培训概念的认识偏差,有效保证教学的质量。
谭小芳老师认为,内部讲师的培养也是一个重点,不能只让马儿跑,而不给马儿吃草。
所以在培养的时候,首先要建立讲师的职级体系,并明确不同职级的晋升条件以及培养方式;其次,建立内部讲师俱乐部,定期举办沙龙,请各位内部讲师分享经验,以促进共同成长。
企业中最好建立一个小的图书馆,给予内部讲师更多的资源来学习与沉淀;再次,提供充电机会,比如参加外部的公开课,回来后予以转训,既节约成本,又能体现出对本企业的针对性,同时也培养了内部讲师。
这个时候有人可能会问,这些内部讲师还需要工作吗?如果需要,如何来评价其业绩呢?这是一个好问题。
在企业中,内部讲师通常有两种状态,全职和兼职。
大部分企业以兼职为主,益处在于使得讲师不脱离工作,其辅导将更有效。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建立企业大学,建议还是以兼职为宜。
对于兼职讲师的考核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本职工作岗位工作结果的考核,一方面是作为兼职讲师的人才培养结果的考核,两方面缺一不可,且都很重要。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作为兼职讲师的员工,其业绩往往好于不做兼职讲师的人。
半定制开发是进行内训的课件开发的主要形式,主要是根据已有的培训课程,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培训课程进行调整,调整的主要内容是课程结构和案例,使得单次培训的内容和背景资料更有针对性,从而增强培训的效果。
半定制开发的课程内容调整幅度一般在60%——90%之间,太多讲师的授课可能会有影响,太少针对性就会比较差。
如果课程设计时针对的企业类型和自己公司的企业类型比较相近的,调整幅度就比较小,反之调整的幅度就比较大。
如果是外部讲师进行半定制开发,一定要进行好课前调查,并搜集企业的相关案例,如果是内部讲师则需要在外部讲师授课的时候进行几次现场学习,然后在进行开发效果会更好一些。
直接引进的课程一般来说并不是很多,一般直接引进的课程大多是专门做课程开发的公司开发的课程。
这样的课程整体的科学性比较高,不需做调整,讲师一般充当的是讲解和阐述的角色,课程的精华在课件本身,而且要求引进的课程和本企业具有极强的行业、企业规模、面对挑战等的一致性。
如果是外部讲授这样的课,课程教授的场次经验很重要,如果是内部讲师讲这样的课,则一定要去参加培训并拿到讲师手册等比较全面系统的培训资料。
再者是培训管理者,即设定目标、协调沟通、掌握成果。
具体讲,帮助管理者与学员定位需求,设立项目培训课程体系;宣传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如知识开发、知识共享、团队学习的基本策略等,以保证学习热情;通过有效的培训体系建设如基本流程、制度、办法以及指引、规定等,来保证培训效果。
其次才是课程开发者,主要任务当然是课程设计、教材编写。
一个称职的讲师应该时刻注意课程需求动态跟进、大纲定位修正、内容补充等工作,体现在教材上就是教材版本的持续升级。
员工培训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同时,也备受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
然而,即使邀请最优秀的外部培训师对员工进行“量体裁衣式”的培训,其培训效果仍然总是差强人意,始终无法摆脱员工培训“先天不足”的困境。
由此,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内部培训师的价值,开始组建自己的内部培训师队伍,并以之为企业培训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培训讲师的专业性问题。
如果企业内部的讲师真的很厉害,那他为什么不出来做?出来做专业讲师,收入比内部讲师高,社会地位高,时间由自己安排,不用看上司脸色,不好的课可以不接,多自由多快活?这么厉害的人,企业怎么能留得住?如果企业内部讲师的水平不高,那他在企业里面也做不好,怎么能是个好的讲师? 只能勉强对付内部的初级员工而已。
优秀和一般中间的状态将很难把握。
另外,学员认为外部的讲师,专业性好,而内部的讲师,专业性要差一点,所谓的“家花不如野花香”,这也是客观事实。
内部讲师长处,在对企业的了解上,外部讲师的长处,在课程体系和授课的技巧上。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内部讲师本身将是非常不稳定的职业,企业培养他们的成本会很高,一不小心就飞走了。
本人以前就是企业内部讲师,后来出来做专业讲师的。
员工为什么会留在企业?并非仅是因为薪酬,更多是文化的认同、有成长的空间、有能力发挥的空间、有好的领导等等。
因此,当企业中推行内部讲师体系时,知识传承、能力发挥都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更易于员工的保留。
当然,倡导内部培训并不是否认外部培训,后者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可以开阔思路、自我反省等等。
所以,在选择何种培训形式时,更多的要从企业的需求出发,而不要为培训而培训。
⑵ 企业应该怎样建立内部培训师队伍
1、建立内训师胜任能力标准,据此筛选出优秀的候选人
2、对候选人进行培养
培养方式有两种:
a、课程承接式培养模式。
这个模式的核心在于明确每个内训师的授课任务,根据具体的授课任务进行培养,主要的培养步骤和要求如下:
选拔:根据课程要求选拔候选人;
课程学习:候选人完成课程练习、作业和考核,能够熟练应用课程中的知识与技能;
课程分析:候选人根据听课笔记或者观看授课录像对课程进行分析,理解知识点和案例练习的内在关系,掌握课程实施的整个逻辑关系;
授课技巧培训:结合需要传授的课程学习授课技巧,提高培训能力;
课程串讲与辅导: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起承转合的逻辑关系串讲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案例练习,要求能够不看资料讲出80%的内容,并由TTT导师进行辅导;
课程试讲审核:以随机抽取的方式选择核心知识点进行试讲,保证每个人能够独立完成全部的课程内容;
综合评定:根据候选人的串讲和试讲水平,决定是否合格。
课程承接式培养模式的前提条件有两个:一是要有完整的课程,二是课程培训的需求量大,培训的班次多。
具备了这两个条件,这种培养模式就非常有价值。
这种培养模式比较适合于具有大量单一岗位的企业,例如保险公司(有大量的保险代理人培训)、呼叫中心(大量的话务员)、零售公司(大量的促销员培训)等。
b、 辅导式培养模式。
该模式根据每个内训师需要承担的课程开发任务进行培训和辅导,保证每个内训师能够开发出一门课程,进行独立培训。
主要的培养步骤如下:
明确任务:确定需要开发的专业课程
人课匹配:根据课程要求选拔候选人;
课程开发技巧培训与辅导:首先由外部顾问培训课程开发技巧,然后辅导候选人如何进行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文件制作,保证课程的内容正确性和课件的专业性;
授课技巧培训与辅导:结合自己开发的课程学习授课技巧,包括开场破冰技巧、讨论和案例组织技巧、角色扮演组织技巧、提问与反馈技巧等,提高培训能力;
课程试讲与修订:邀请目标学员和内容专家作为学员参与试讲,根据自己的感受对课程提出修改意见,对课程进行修订;
审核:内容专家对课程传授知识点和案例的典型性进行审核、课程专家对课程质量和授课技巧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课程和内训师获得认证,安排内部培训。
辅导式内训师培养模式比较适合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类,原因有两个:一是这种课程外部资源非常缺乏,内部的专家具有非常高的专业能力;二是这种课程需求量不是很大,培训的班次较少,没必要培养大量的老师讲授同一门课程。
因此,这种培养模式比较适合专业部门的培训,例如:研发流程培训、风险管理培训、人事政策培训、预算流程培训等。
但是,辅导式培养模式不太适合观念态度类、人际技能类、管理和领导力等类型的课程开发,因为开发这种课程对理论知识和课程设计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内训师很难具备这样的能力。
⑶ 内部培训师体系建立流程图怎么做
内部培训师的管理流程有:
1、内部培训师选聘流程;
2、内部培训师考核流程;
3、课程开发流程;
4、等等(根据企业自身需要);
要分清集团公司与分公司的管理界面、培养重点。
⑷ 如何打造企业内部讲师团队,内部讲师队伍怎么组建
打造内部培训抄师队伍,从以下几点去思考:
1、制定长远的规划。规划之中最关键的是如何对内训师进行定位:企业要内训师发挥什么作用?期待能够产生多少价值?准备投入多少成本?存在哪些风险?需要应对措施?
2、制定内训师的相关制度。从内训师的职责、选拔和任用标准、培训、相关福利、职业发展、激励、工作开展标准、操作规范、考核等方面全面细致制定相应政策;
3、建立、完善内训师培训相关的配套措施。如培训体系的建立、完善,需要其他部门给予的配合资源、机制;
4、由上至下,开始实际的操作流程。这方面上海的引帆培训非常好,可以问一下他们。
⑸ 如何培养和组建内部培训师队伍
针对这个问题,将自身前些年写的一篇文章《三招打造一支狼性培训师团队》部分章节分享给你:
结合多年来培养培训师的经历,从三个方面来剖析内训师培养工程的训练环节。
首先,在单位内部开展授课。如果内训师培训过后不进行讲课,那实在没有必要去浪费经费了。既然授课,就要有标准,不要一开始就让其讲几天的课程,这对于内训师无疑是挑战极限。可以先以1小时到3小时为标准。课程时间合理,讲课的人压力也小一些,听课的人也更容易接受一些。一个人若去做自己不熟悉的,一旦结果不理想,势必会影响后续开发课程及授课的积极性。这也是很多内训师培养最后不了了之的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
在训练的流程上,可以先将授课标准化作业程序制定出来,这样便于内训师按照程序来开展授课。比如1小时对应多少数量的幻灯片较为合适;幻灯片的制作规范格式;内训师授课现场评分表等等,这些提前告知给内训师,让其知道一堂成功的课程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最忌讳的就是组织部门直接下发一个行政命令,让内训师在某个时间段授课,须不知,作为兼职的一个工作,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或擅长授课,前期工作做的不到位,后期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内训师授课完后,一定要遵照先鼓励的原则,找出其表现好的地方,同时给予提出建议,指正在哪些方面需要调整。在前期了解到了评分原则后,内训师也更能明白不好与好的地方,而不是只听到下面笼统说好或者不好。没有点评总结的训练就是浪费内训师和学员时间的一大恶习。这个环节最关键的就是要有适合单位内训师培养的评分选择,而非网上随意一抄得来的。条件允许的还可以有针对性录制一些学员的意见,便于制作公司内部的内训师宣传片,增强内训师的信心。
内训师训练不仅是一件技术工程,更是一项政治工程。组织实施部门要学会造势,结合人性,可以在课前协助做内训师的简介,做课程的宣传推广,甚至还可以提炼出一些课程精华进行宣传,让更多人知晓,切忌默默无闻地开展内训师训练。人都期望关注,期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工作做得有多细致,内训师的训练就能取得多大的效果。
其次,拉到其余单位进行授课。人面对熟悉的环境,其心理压力比较小,当放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之后,面对一群没有直接工作关系的学员,心理压力自然会加大很多。特别是对于一些作为中高层管理者类型的内训师,由于平常给员工授课,没有多少压力,当换到其余单位后,为了让自己不被赶下台,会愿意花更多时间去准备课程的。
有一些人,在自己单位授课还有所拘谨,换到别的单位授课反而更能放得开。也因为神秘性,获得学员好评的几率也加大很多。为什么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自然有它的道理。一个人给一群彼此知根知底的人授课,在一种近似透明的状态下,效果是会大打折扣的。
把内训师拉出去训练其实并不难,难得是说服内训师去外面授课,这个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来有效解决,就好比销售人员不愿意去卖新产品,但是只要提成政策高,及其辅助政策好,也会极大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至于何时把内训师拉到外面去授课,一定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来。
为了增强这一训练方式的可能性,可以通过与其余单位结成联谊或人才战略合作单位,可以交换内训师进行授课。也可以通过专业的培训机构来安排,当这样的方式推广后,单位间的思想也可以进行交换,能增加一些新的理念。对于内训师来说,换一个新的环境授课不妨是一件新奇之事,会进一步增加对授课的兴趣。
最后,在公共平台上授课。公共平台就是比如经销商大会,客户答谢会,行业性活动,沙龙论坛活动等很多单位人员聚集在一起的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上授课是对内训师最高的一种考验。也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外界对单位的评价,这方面的训练一定要谨慎,否则会落得个学员差评,内训师自信心扫地的状况发生。
针对核心的内训师,可以定期将其派出来进行授课,这是可以真正提高一个内训师水平的训练方式。给不同的人授课,就有不同的收获。每个单位的内训师团队总要有那么几个可以到外面进行授课的内训师,这也是宣传单位的最佳方式之一。很多企业家为何热衷于去参加一些论坛,去做一些演讲,除了提升知名度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宣传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
内部授课、其余单位授课、平台授课这三类方式可以交叉进行。这三类训练可以使内训师的培训技能得到立体训练,培训技能得到显著提升。如果不能实施这样的训练,那就尽量不要开展,因为浪费钱,也浪费精力,更重要的是伤了内训师的心,以后再调整就很难了。内训师是企业人才战略发展的重要推动器,不是单位想不想做的事情,而是必须做的事情,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当打算开展内训师培养之时,一定要三思,考虑到目前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否可以支持到这个项目的运作。单纯的开个两到三天的内训师培训,其实没有多大的必要。仅仅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而草草开展这个项目,那么就做好草草结尾的心理准备。因为内训师培养是一个重训练的项目,是一个实践操作技能很强的项目。如果单位还不具备开展这一项目的条件,可领导又想开展,那就要将其利弊分析清楚告诉给领导。训练,是内训师培养的灵魂,也是根本。别让内训师如温室中的花朵,而是要将其进行拉练。有了一批优秀的内训师,公司的政策才能更加有效推进,人才才能批量复制,企业文化氛围才能变得浓厚,团队变得更加有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