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加强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
大布联校
关于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
全市农村小学校长会议召开之后,大布联校立即组织召开了全乡小学校长会议,联校校长丁祖杰传达了本次会议精神,副校长马须刚带领大家学习了聊城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全市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为贯彻本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促进我乡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快速发展,促进我乡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结合我乡镇实际,制订了大布联校关于加强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加强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学校常规管理的中心工作,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联校要切实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发展。
1.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2.规范办学行为。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的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家庭书面作业总量,提倡布置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严格执行考试管理规定。因地制宜开发学校课程,形成学校特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3.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做到八个精心:一是精心制定学期(学段)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要符合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校情、学情,具体可行。二是精心开发课程资源。在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的同时,开设一定数量的校本课程,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三是精心备课。备课内容主要包括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科学设计课堂作业。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资源,开展网上研究与备课。四是精心上课。要着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度。五是精心进行作业设计。加强对学生作业设计的研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书面作业全批全改。六是精心组织考试与评价。试题命制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验操作等方面能力的考查。七是精心指导学生课外学习与生活。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八是精心进行教育教学反思。教师要总结教育教学活动的经验,明确和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
4.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对教师的评价,重在促进教师的发展,既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更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对学生的评价,应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评价不仅要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
二、加强队伍建设
教育要发展,关键看学校;学校要发展,关键看队伍。一支高素质的校长队伍、教师队伍和教研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1.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校长要做先进教育思想的领导者,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积极践行,带领教师团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要做学校发展的设计师,也要做教育教学的实干家;要扎实做好提升教师素养、强化教学管理、优化课程结构、打造高效课堂、振兴阅读工程、构建和谐校园等方面的工作;要抓班子,带队伍,团结带领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各学校领导班子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引领指导广大教师的教学改革;要带头抓教学、搞科研,在教育教学上率先垂范;要转变工作作风,准确角色定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宏观上把握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方向,细节上强化教学的领导和管理,监管各项教学常规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发展,就要依靠教师。一是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要教育带领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爱生乐教。二是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理论素养、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要有计划地开展园丁读书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三是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要有计划、有层次、多渠道地培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带动、辐射作用。要为青年骨干教师提供展示的舞台,通过读书演讲、专题辩论、教育沙龙、技能比赛等活动,让他们活跃在校园文化生活之中,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文体活动注入生机和活力。
3.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学校要坚持不懈地抓教学改革,向科研要质量。联校建立教研室,学科教研员要认真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研究教育现状、分析教学现象、明确教育方向,引领和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各学校要认真学习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名家思想,践行大师理念,用名家大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学校教研室、学科组、备课组、年级组、课题组、专题研究小组等,都要定主题、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力求扎实有效,务本求实,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存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工作的全面提升。
三、加强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和途径。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学校都应重视教学研究工作,加强对教育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的研究,以教育科研指导和优化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校本教研。各学校要以本校为教学研究基地,以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和学校全面发展为目的,积极开展校本教研,进行实践性研究活动。校本教研应与常规教研、教育科研、校本培训等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研员的作用。各学校应建立健全有利于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运行机制,制定、完善相关制度,通过开展同课异构、案例分析、反思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校本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2.加强区域教研。要建立健全区域教研机制,完善教研网络,转变教研方式,加强乡镇各学校的教研交流与合作,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重视学校之间的校际交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活动,通过示范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充分发挥大布乡中心小学资源优势,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发展。
3.加强教育科研。教育发展,要以科研为先导,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策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科研要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常规教研为载体,把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融入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使课题研究得到良性发展。开展小课题研究,坚持“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研究思路,提高科研促教的实效性。
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的外在体现。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努力提升办学品味,既是学校育人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1.加强环境文化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先进的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各学校要对育人环境精心布置,在环境文化建设中注入鲜明的文化内涵,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力争做到校园整洁、优雅、大气,文化气息浓郁,给学生以精神激励,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学校要制定规范、完善的各项制度,努力做到“凡常规,皆有制”,保证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学校的管理制度,方面要全,内容要细,执行要严。要重视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自主建立并不断完善以人为本的班级制度文化,促进班级健康发展。
3. 加强行为文化建设。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的全体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展现出来的行为状态和精神风采。学校所有人员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体现的是校风校貌,是学校的文化内涵。学校要以班级活动为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意识与自主管理能力,倡导同伴关爱、自主独立的优良班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4.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学校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德育教育和养成教育为重点,以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突出文化素养的渗透和培养,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文化,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一种无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要培养“团结合作,民主开拓,实干奉献”的学校精神,要把学校的愿景和教师的愿景相融合,使全校教职工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共同体,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
五、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实施方案的规定,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认真落实聊城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普及“四操、三球、一跑、二艺”活动的实施意见》,积极开展“4312”体卫艺普及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正确处理三维目标与“双基”的关系,必须加强“双基”教学,防止“双基”的淡化和三维目标的虚化。要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会基础知识中蕴涵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教学中要让学生关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各个学科的实验要做到应开尽开。要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丰富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学校要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学校工作的切入点,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多种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学会倾听,善于思考,敢于提问,合作学习,自主读书,认真书写,自评互评,搜集资料,动手操作,按时完成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举止文明,诚实可信,尊重他人,守时惜时,懂得感恩,勤俭节约,遵守秩序,勤于动手,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大布联校
2010-8-19
2. 2015年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实践与研修方式与内容
教师厅〔2015〕2号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http:// sxzxwxyz2015.e.px.teacher.com.cn/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
为进一步推动教师培训综合改革,提升培训质量,现就做好2015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实施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明确工作重点,做好整体设计
2015年起,“国培计划”主要面向乡村教师,采取顶岗置换、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有效方式,对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各省要按照“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分批遴选项目县,分步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工作。
各省要组织力量深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和乡村中小学幼儿园一线,采取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座谈与访谈等方式进行全面细致专项调研,重点把握本地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状况、乡村教师培训工作开展情况、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水平、乡村教师学习方式和乡村教师发展路径等。通过专项调研,明确乡村教师培训工作的薄弱环节,找准乡村教师发展短板,摸清乡村教师培训需求,明确2015年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幼儿园教师培训的覆盖范围、培训规模、重点任务、推进步骤、管理举措和保障措施等,做好项目整体设计。
二、优化项目设置,精心研制规划方案
“示范性项目”以培训团队打造、骨干教师高端研修、紧缺领域教师培训为重点,创新培训模式,加强优质资源建设。“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主要针对乡村中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需求,实施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送教下乡培训、教师网络研修、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乡村校园长培训等五类项目。要加强紧缺领域和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开展书法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校园足球师资培训。
各省要根据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分培训对象,细化项目设置,精心研制项目规划方案。明确各子项目的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实施要求等内容,规范指导院校(机构)及区县的项目申报、实施和考核评价等工作。
三、择优遴选培训机构,提升培训实效
为确保项目落地,由高等学校、具备资质的公办民办教师培训机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优质中小学幼儿园协同申报国培项目。高等学校须整合校内培训资源,建立与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优质中小学幼儿园的合作机制。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应实现与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和电教等部门的整合。改革完善项目招投标机制,将周期招标与年度报审相结合,对绩效考评优良的单位实行2-3年周期招标制,同时实施年度末位淘汰,调整比例原则上不少于20%。
培训任务承担院校(机构)要科学诊断教师培训需求,分类、分科、分层设计递进式培训课程,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重点,开展主题鲜明的培训。将师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信息技术应用作为培训必修内容。有效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切实推行集中面授、网络研修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促进教师学用结合。
四、加强监管评估,确保培训质量
国家完善国培机构资质标准,采取大数据评估、学员网络匿名评估、专家抽查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各地项目实施过程及成效进行监管评估。各地要依据相关标准,细化培训方案与培训课程评审,严把入口关。依托现有资源,建立项目实施过程监管与绩效评估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监控培训过程,有效开展培训绩效评估。建立培训绩效公开制度,将评估结果作为项目县和培训机构遴选及调整的重要依据。
要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合理配置“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经费。加强经费使用监管,完善项目预决算,严格经费报销,确保专款专用。培训食宿安排要厉行勤俭节约,要切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严禁使用培训经费安排与培训无关的参观考察活动。各地要落实工作经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于本通知印发后30天内在教育部网站教师工作司网页发布招投标通知。相关省(区、市)应在60天内完成“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规划方案研制、培训院校(机构)及项目县遴选工作,按相关要求报送教育部、财政部评审。对经核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培训组织管理不力、参训学员满意度低、培训经费使用不当等类似问题的省份,中央财政将核减该省份当年“国培计划”专项经费。
附件:1.“国培计划(2015)”——示范性项目
2.“国培计划(2015)”——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2015年4月7日
附件1
“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
2015年“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以培训团队打造、骨干教师高端研修、紧缺领域教师培训为重点,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大力推行混合式培训,着重推进跨年度递进式培训,加强优质资源开发建设,积极探索教师常态化培训机制。
一、推进综合改革
设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端研修和优秀青年教师成长助力两个项目,分别面向2000名特级教师和2000名发展潜力大的优秀青年教师,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诊断测评、行动研究、总结提升和成果推广等阶段,进行跨年度递进式培训,帮助优秀教师提炼教学经验,塑造教学风格,凝练教育思想,生成标志性成果,提升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和培训本地骨干教师的能力,为各地培养一批教育教学改革的引领者和培训专家。
二、注重紧缺领域骨干教师培训
对500名法治教育、3000名体育美育、1900名特殊教育、2000名学前教育、1000名班主任和1300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紧缺领域的骨干教师,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项培训,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能力,示范引领各地加强紧缺领域教师队伍建设。
三、创新网络研修
在各省遴选项目县,建设示范性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分级组建培训者团队,推动专家指导校本研修,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对80000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在各地建立示范性教师工作坊,将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培养400名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引领40000名地市和区县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工作坊研修,打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
四、加强培训团队建设
主要面向7000名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的专职培训者、担任兼职培训者的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专职培训者培训重在提升培训需求诊断能力、方案设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师工作坊主持能力和绩效评估能力等。兼职培训者培训重在提升培训课程开发能力、活动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师工作坊主持能力等。通过专项培训,为各地建立省级教师培训团队奠定坚实基础。
五、开展骨干校园长培训
主要面向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校长、中小学骨干校长、幼儿园骨干园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等,采取集中培训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项培训,帮助校长更新办学理念,提高治校能力,为各地培养一批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带头人。
附件2
“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
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省级教育、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按年度分批遴选项目县,主要面向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进行2-3年的周期性培训,持续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一、项目设置
实施置换脱产研修,建立乡村教师培训团队;实施送教下乡培训和教师网络研修,建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形成区域与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实施短期集中培训,支持村小和教学点教师、乡村幼儿园教师和乡村校园长培训。
(一)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
遴选培训成绩突出的高等学校、网络研修绩效居前的国培远程培训机构、能发挥示范作用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校本研修特色明显的中小学幼儿园协同承担,组织高年级师范生顶岗支教,置换出拟承担送教下乡和网络研修培训任务的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为期4-6个月的脱产研修,各地可跨年度分段实施。培训主要包括院校(机构)集中研修、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幼儿园“影子教师”跟岗实践、返岗培训实践和总结提升等四个环节,跟岗实践时间不少于1/3。须建立工作坊,将网络研修贯穿始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统筹设计课程,合理配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系统整合网络研修课程,坚持教研类课程与培训类课程并重,培训类课程须涵盖送教下乡培训、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的实施方法与技能。通过研修,全面提升骨干教师教研员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指导能力,打造一支“用得上、干得好”的县级教师培训团队。
(二)送教下乡培训
省级统筹,项目县组织,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乡镇片区研修中心协同承担,以本地教师培训团队为主体,整合全省(区、市)专家资源,分学科组建送培团队,开展送教下乡培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项目县建立完善的送教下乡培训模式,将送教下乡与校本研修指导并重,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按年度分阶段实施主题式培训,应包括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等阶段,切实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原则上同一乡镇同一学科每年送培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2天。县级教师发展中心要将送培课程及生成性成果进行再加工,形成培训资源包,支持乡村学校开展校本研修。
(三)教师网络研修
遴选具备“国培计划”远程培训资质的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专业机构承担网络研修任务,组织实现网络研修任务承担机构与项目县对接,每县对接1家机构,支持双方协同开展2-3年周期性培训,建立县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形成区域与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项目县要建立网络研修任务承担机构与本地教师发展中心、中小学校的协同机制,有效利用“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开展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和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安排网络研修经费50%左右。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重在遴选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教师工作坊研修重在依托本地培训团队,分学科(领域)建立骨干引领全员的教师常态化学习机制。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依托网络研修社区,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对具备网络学习条件的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每年开展不少于120学时的专项培训,第一年应进行不少于50学时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网络研修任务承担机构要为每个学员开通“个人空间”,为每个培训者成立“教师工作坊”,建立“学校社区”,形成“区域社区”。项目县要建立县级和校级培训团队。网络研修任务承担机构要与县、校密切合作,系统设计培训课程,坚持整体规划与突出特色相结合,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分类设计培训者培训、区域研修和校本研修课程,有机整合线上与线下研修课程,预设丰富适用的优质课程,加工汇聚生成性课程,建立本地课程资源库,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工作坊研修。依托教师工作坊,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诊断测评、实践反思、总结提升和成果推广等阶段,进行跨年度递进式培训,建立教师常态化学习机制。统筹设计两级培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工作坊研修方式,重点遴选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项目县专职培训者和教研员进行专项培训,培养成为工作坊主持人并不断提升其培训能力。集中面授每年不少于15天(分2-3次进行),网络研修每年不少于60学时。项目县依托工作坊主持人,利用县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分学科(领域)组建教师工作坊,遴选具备网络学习条件的乡村教师进行工作坊研修,不断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每坊学员原则上不少于50人,集中面授时间每年不少于4天(分2次进行),网络研修每年不少于80学时。
(四)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
分批组织本省(区、市)教学点教师到一线或东部中心城市高水平院校,村小教师到本省(区、市)省会(首府)或东部中心城市高水平院校,进行为期10天左右的集中培训,针对教育教学突出问题,采取专题讲座、案例研讨与名校观摩等方式,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提升能力。组织“特岗教师”到城市优质中小学校进行为期15天的跟岗实践研修,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乡村学校足球教师培训。
遴选高等学校和城市优质幼儿园,采取集中研修和跟岗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面向乡村新建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园转岗教师,开展为期15天左右的专项培训,其中,跟岗实践不少于10天。通过培训,提升乡村幼儿园教师保教能力,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五)乡村校园长培训
遴选高等学校和城市优质中小学幼儿园,采取集中培训与跟岗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乡村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进行为期15天左右的专项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乡村教师发展政策、校本研修设计与实施、乡村教师发展支持策略与方法等,全面提升校园长专业能力。
二、有关要求
(一)加强项目统筹管理
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要根据国家总体要求,重点做好项目规划设计、项目县与培训院校(机构)遴选、项目实施过程监控和培训绩效考核评估等工作;推进项目规范化管理,以落实项目县管理责任和推动各方协同为重点,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建立专家全程指导机制,进行项目设计,跟踪项目实施,强化项目指导,做好项目评价;全面推进项目精细化管理,依托专门机构做好项目协调管理的具体工作,确保项目有序实施。
(二)做好项目县遴选与管理
要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采取材料评审和专家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择优遴选项目县,进行2-3年的周期性支持。申报县(区、市)应具备以下条件: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实现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和电教等部门整合,县财政足额落实本级培训专项经费,学校按不低于公用经费5%列支培训经费。制订评估标准,切实做好对项目县乡村教师培训工作的考核评估,重点评估培训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本地教师培训团队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区域与校本研修运行机制建设等工作,综合工作成效,实行年度末位淘汰,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0%。
(三)建立乡村教师培训团队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教师培训团队建设,按照专家与本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比不低于1:500建立省级教师培训专家团队;指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培训者与本地乡村教师比不低于1:30建立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建立两级培训团队的管理机制,统一认定,强化激励,细化考核,动态调整。
(四)推进项目信息化管理
要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完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项目申报、项目评审、学员选派管理、培训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依托信息化管理系统,落实国培学分认定登记制度,建立参训学员电子档案,有效记录学员学习过程及参训成效,激发学员参训动力。信息化管理系统应与项目县、培训任务承担院校(机构)和中小学幼儿园对接,实现信息便捷有效查询。
3. 农村中小学校长学习提升方案
可以去多看一些名校校长的对学校的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