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安全知识 > 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培训

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培训

发布时间:2021-02-07 17:21:01

① 中小学课程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什么哪些

中小学课程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标准关注的专是学生学习的过属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由于教学大纲的重点是对教学工作做出规定,主要表现的是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若干教学建议,使教师更加关注知识点,关注学习的效果,忽视学习过程与方法,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最显著的变化是课程目标发生了根本改变。过去,课程目标侧重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如今,课程的功能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新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目标要求,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意义。

②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有何区别

区别:
1、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
2、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标准关注的
3、课程计划提出了多元评价建议
5、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者、教师教学及学业
拓展资料:
课程计划分为实际课程与虚拟课程,所谓实际课程就是实际操作的计划安排,例如,安排好今天要学习的课本章节,上午要学习哪些内容,下午要学习哪些内容;虚拟课程就是把将要做的任务安排记在头脑里,不一定要立即实行。
课程安排方法
1、要认清现实情况,根据自身是否能达到任务的目标,而定好计划,一般紧急的一些课程必须要注意这点,以免导致无法完成安排任务.。
2、首先安排整体,然后整体安排具体计划。
3、整体安排上要清晰明确,在细节上要精细。
4、在安排课程时最好用纸笔记录,以免忘记某项任务而全局崩溃。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随着新的基础改革的开展,国家教委和各地教委开始重新着手组织编写新的各科课程标准。其要求是: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指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包括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等。有的教学大纲还包括参考书目、教学仪器、直观教具等方面的提示。
列入教学大纲的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一般应是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③ 课程方案·课程标准 教科书三者与课程是何关系它们在课程中各起何种作用

课程:广义为学生所学所有科目及进程安排。实行之前肯定要有一定的编排标准和方案,以及载体

④ 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区别,怎样理解

一、内涵不同

1、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回,由教育行政部答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学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二、指导范围不同

1、课程计划一般是宏观上的指导。

2、而课程标准是对某一具有学科的指导。

三、功能不同

1、课程计划

包括三点:一是;规定课程设置。 二是;规定课程的顺序。 三是;规定各门课程的教学时数。 四是;规定学年编制和每周每日的活动总量。

2、课程标准

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⑤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哪些主要区别

从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看,两者的条目并不完全对应。课程标准有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附录5个大条目组成;教学大纲有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建议、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课时安排、考核与评价6个大条目组成。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参考了教学大纲的要求,但是和“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关联的课程目标、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都与现行的教学大纲有较大的区别。一、全面阐述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现行大纲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作了叙述。课程标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不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不过分追求概念、规律表述的准确性、逻辑关系的严密性,而是全面考虑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作用。因此,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大的篇幅,对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作了详尽的阐述。案例11: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对于课程性质,教学大纲指出: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在物理课中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受到观察、实验的初步训练以及思想品德教育。对于课程性质,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等。对于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指出: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简评:课程标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作了详尽的阐述,而大纲从教学的角度出发,仅涉及课程性质,但没有涉及课程基本理念,相比较狭窄。二、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在教学方式方面,现行大纲重视知识的传承,重视较多的是科学的结论,而对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或重视不够,或根本忽略,没有提及科学探究,也没有强调科学过程,而课程标准不仅强调知识的学习,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把“过程和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强调科学探究在物理课程中的作用,将学习重心从知识的传承积累向知识的探究积累过程转化。 案例12:对“凸透镜”的要求教学大纲的要求: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中,要求: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课程标准在活动建议中,还建议:阅读投影仪或照相机的说明书,通过说明书学习使用投影仪或照相机。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简评:课程标准删去了“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内容,反映了课程标准对知识传承的弱化,不纠缠在“主光轴”等类似概念上,而是加强生活实际的联系,从“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变为“了解凸透镜的应用”,也可见一斑,不再局限于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另外,凸透镜成像规律历来是教学的难点,课程标准把重点放在探究过程,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结论没有作硬性规定,学生通过探究对规律有定性的、整体的了解即可,使学生从繁重、枯燥的题海练习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究知识、联系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去。案例13: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要求对于声音的传播,教学大纲要求: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中,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课程标准在活动建议中,还建议:调查社区(或学校)中噪声污染的情况和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提出进一步防止噪声的建议。简评:对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大纲仅对结果有要求,而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没有要求,而课程标准对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有要求,并在活动建议中也有具体的建议。三、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行大纲关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相对较少,虽然在教学目的中也提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品德教育”,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具体要求。而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义务教育中的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作用,无论在具体的知识点还是在活动案例上都考虑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方面的教育作用。案例14:对“物态变化”的要求对于物态变化,教学大纲要求: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知道晶体的熔点。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会查熔点表。知道蒸发现象。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知道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知道沸腾现象。知道沸点、沸点与压强的关系。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中,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课程标准在活动建议中,还建议:调查学校和家庭的用水状况,设计一个学校或家庭的节水方案。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并对当地水自然的利用提出自己的见解。调查本地农田灌溉(或污水处理)的主要方式,了解先进的灌溉技术。简评:从“物态变化”这部分内容可看出,教学大纲仅对知识和技能做出了具体的要求,没有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而课程标准不仅在内容标准中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在活动建议中也有具体的建议。四、实施建议教学大纲的教学建议部分强调了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规定了教材、教学和评价的最高要求,无论是教材、教学还是评价都不能突破这一上限,可见教学大纲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直接的、严格控制的、硬性的。这对教学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但由于规定过于具体、细致,不利于教师的创造性教学,也不利于教材的多样化和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学生学习评价建议等,同时还提供了典型案例,内容更丰富。这些建议不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分配等,也不对教学的手段与过程、知识的先后顺序作硬性规定,但是对与现行课程不同的基本理念作了尽可能具体的阐述,这是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区别。

⑥ 简述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程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教科书是其主要部分)。

三者关系见图中表格

拓展资料:

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其中,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展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教材可以是印刷品,也可以是声像制品。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唐朝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巧言 》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作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但这里课程的含义与我们今天所用之意相去甚远。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虽然他对这里的“课程”没有明确界定,但含义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这里的“课程”仅仅指学习内容的安排次序和规定,没有涉及教学方面的要求,因此称为“学程”更为准确。

到了近代,由于班级授课制的施行,赫尔巴特学派“五段教学法”的引入,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程序及设计,于是课程的含义从“学程”变成了“教程”。

在西方英语世界里,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见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一文中。它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Race-course)。

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这一解释在各种英文词典中很普遍,英国牛津字典、美国韦伯字典、《国际教育字典》(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cation)都是这样解释的。

但这种解释在当今的课程文献中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Currere” 一词的名词形式意为“跑道”,由此课程就是为不同学生设计的不同轨道,从而引出了一种传统的课程体系;而“Currere”的动词形式是指“奔跑”,这样理解课程的着眼点就会放在个体认识的独特性和经验的自我建构上,就会得出一种完全不同的课程理论和实践。

解放以后,由于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到80年代中期以前,“课程”一词很少出现。

⑦ 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三者与课程是何关系它们在课程中各起何

课程方案是学校或专业课程教学的总体计划,课程标准是该门课程教学的具体安排,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选用或编写的教材。

阅读全文

与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培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办春考培训学校 浏览:734
九江船员培训中心 浏览:5
台州绘墨艺术培训有限公司 浏览:207
非科级后备干部集中培训总结 浏览:419
东北舞蹈艺考培训机构 浏览:427
民营企业家培训班结业式 浏览:59
2017入党培训内容 浏览:828
顺德驾驶员培训中心 浏览:125
姜堰市三水培训中心网站 浏览:263
电动汽车维修培训视频 浏览:737
机关党务干部培训内容 浏览:423
企业培训为自己工作心得体会 浏览:512
线上培训工作 浏览:303
泉州舞蹈培训招聘 浏览:709
礼仪培训三年计划书 浏览:926
税务学校培训个人总结 浏览:508
专业技术人才初聘培训小结 浏览:980
是实验室设备安全培训 浏览:54
北京砂锅米线培训学校 浏览:127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建议 浏览: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