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担保行业总裁EMBA培训方案的课程体系
宏观经济形势与金融环境
· 经济形势与金融热点问题
· 全球经济金融现状
· 金融的功能与作用
· 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与政策走向预测
· 新形势下企业经营与发展
· 人民币汇率走势与应对
· 人民币汇率改革重启
· 人民币汇率政策与国际争议
· 人民币汇率长期趋势
· 企业汇率风险管理
· 货币财政政策与金融市场
· 当前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分析
· 全球金融资本市场分析
· 供需关系模型与金融市场均衡
· 新金融环境下的银企关系管理
· 通货膨胀与金融安全问题
· 后危机时期的基本金融问题
· 通货膨胀理论
· 通货膨胀的流动性、结构性压力
· 金融安全与经济安全
学习目标:立足金融资本市场,观国内外经济大势,透彻分析经济现象,准确把握企业生存发展脉搏。 担保专业课程
· 担保业最新政策及金融监管
· 担保行业发展最新动态
· 担保行业监管最新政策
· 涉及担保机构的最新财税政策
· 中小企业投融资热点政策
· 担保机构盈利模式分析
· 担保机构战略规划
· 担保机构经营定位
· 担保机构盈利模式分析
· 担保机构发展方向的选择及规划
· 担保机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 担保机构公司治理与董事会运作
· 担保机构各管理层内控职责
· 担保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 股权结构调整与治理机构优化
· 担保机构风险管理
· 担保机构业务风险管理与典型案例分析
· 担保机构员工道德风险
· 信用担保全过程管理
· 项目受理
· 尽职调查与担保方案设计
· 项目决策与实施
· 保后跟踪检查
· 担保债务代偿与追偿
· 银保关系管理
· 银保合作的状态及存在问题分析
· 担保业发展新动态对银保关系的影响
· 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技巧与风险分担模式
· 银保合作的对应策略
· 担保法律实务
· 担保业法律环境及法律关系
· 物权法与担保物权重点内容
· 担保业务中基本法律问题分析
· 担保合同效力纠纷典型案例评析
· 高级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
· 通过财务报表透视企业运作
· 通过财务分析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关键点
· 高级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
学习目标:了解行业最新政策与政府监管——运筹帷幄;掌控实务操作中各个环节——游刃有余 金融投资与资本运营
· 现代金融与资本运营
· 资本市场融资体制转变
· 资本市场与企业成长
· 资产证券化与融资创新
· 企业间接上市与全流通并购
· 如何利用资本市场提升企业价值
· 资产经营与管理
· 金融创新与金融衍生品
· 金融产品概述
· 金融衍生工具
· 结构化金融产品的设计
· 国内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
· 国际私人理财业务模式
· 金融产品的创新
· 企业融资渠道解析
· 公开资本市场融资
· 融资渠道比较分析及选择
· 企业融资政策及风险防范与控制
· 企业融资与最佳资本结构构建
· 资产证券化与企业融资创新
· 债券、贷款、租赁、BOT融资分析
· 私募股权基金
· PE与多层次资本市场
· 私募风险投资的融资活动
· 私募风险投资相关法律与财务
· 如何规避融资过程中的风险
· 私募股权融资募集程序
· 实战案例解析
· 投资决策
· 企业的价值链管理与投资策略
· 国内投资项目及行业分析
· 企业国内投资项目风险管理
· 企业国际化资本运营的步骤与路径选择
· 风险投资的逻辑与实务
· 风险投资的起源与运作原理
· 风险投资基金的募集与组织形式
· 风险投资操作实务
· 风险投资的投资退出
· 我国风险投资现状与发展趋势
· 企业上市
· 上市决策制定
· 企业上市前的改制、重组、融资
· 企业上市流程
· 企业境外上市
· 兼并收购与资产重组
· 公司并购基本思路与策略
· 尽职调查与企业估值
· 企业重组与并购整合
· 重组后的战略与人力资源整合
· 企业财务策划与风险管理
· 财务分析与企业价值
· 估值基础与资本预算
· 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 融资与资本成本
· 企业并购与风险控制
· 金融投资与理财
· 金融投资学(金融市场、股票、债券、期货、外汇、衍生产品等)
· 公募与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运作比较研究
· 股指期货操作实务
· 海外金融投资渠道与产品分析
· 企业成长与商业模式创新
· 企业成长规律解析
· 商业模式决定发展初速度
· 商业模式再造与创新设计
· 实战案例解析
· 低碳金融时代的投资机会
· 低碳文明、低碳经济、碳金融概念
· 零碳建筑、零碳社区、零碳城市与绿色繁荣
· 零碳构想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
· 碳金融时代的投资机会
学习目标:系统学习投资、融资运作方式,使资本有效运营,做到投资有方,融资有道。 现代管理与国学精粹
· 企业文化铸造核心竞争力
· 中国企业成长的瓶颈
· 企业文化持续发展的影响
· 企业价值观的创新
· 企业精神的塑造
· 企业品牌营销策略
· 品牌的定位与战略规划
· 企业品牌建设中的产品战略
· 总裁个人品牌与企业品牌
· 品牌整合营销传播
· 卓越领导力与领导艺术
· 领导行为与领导特质
· 领导权力与领导风格
· 提升领导力的三项技术
· 领导艺术与个人修炼
· 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
· 人力资源战略、架构及手段
· 人本管理的理念开发与技术操作
· 如何吸引、留住、激励知识人才
· 绩效考核流程与方法
· 危机公关与管理
· 中国公关环境的新特点
· 建立切实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
· 危机与媒体公关实战
· 重大企业危机事件案例分析
· 毛泽东战略智慧与现代商战
· 毛泽东战略智慧的11个辩证范畴
· 商场游击战的法则
· 十大军事原则
· 现代企业商场作战与战术运用
· 孙子兵法与企业竞争策略
· 《孙子兵法》的精华---胜战之道
· 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价值
· 孙子兵法在商战中的应用
· 现代经营之道——五种价值观
· 国学精粹与现代管理之道
·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现代谋略
· 《周易》智慧与经营管理
· 《老子》思想与无为而治
· 形儒、内道、重法思想与企业家精神
· 企业家心理保健
· 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
· 阳光心态与总裁心理学
· 企业领导者心理变革
· 时间管理与要事优先
· 和谐养生与管理健康
· 中华养生文明与现代科学前沿
· 中医体质养生
· 《黄帝内经》导读
· 中医文化与健康管理
学习目标:领略现代企业管理之道与传统文化精髓的智慧结合,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策略,提升整合企业资源、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运营系统及应对危机的能力,成就优秀企业管理者。 主题活动
· 开学典礼:迎新盛宴
· 破冰之旅:室内外专业拓展训练
· 班级建设:成立班委会,讨论班级章程,组织集体活动
· 主题沙龙:不定期组织经营管理经验分享主题沙龙
· 企业参访:组织参访优秀担保企业及学员企业,吸取成功经验
· 异地同游:异地游学,感受各地风情
· 联谊酒会:浮白畅饮叙友情
· 结业典礼:颁发证书,合影留念,欢送晚宴
· 投资人论坛:搭建后续合作交流平台
2. 目前我们公司在做16949的体系,我是人力资源部的,培训老师要求写一个企业的员工激励制度或者方案,急求
员工激励制度及贡献奖发放
管理办法
编 号:Q/BY6042—SD—030901
版本号:1
修改码:0
页 数:2
为有效调动我公司员工积极性,促进公司的整体持续发展,准确反映每名员工能力与实绩,全面考核奖励员工业绩,提高队伍凝聚力,特制定激励奖金发放管理办法。
(一)发放范围
公司的正式员工,不包含下列人员:
1、进入公司的新员工,工作未满半年者;
2、在公司受通报批评者;
3、半年内旷工3天者,迟到、早退9次以上或请病假(不含计划生育假和产假,婚丧假等)、事假9天以上者。
(二)考核程序
1、公司成立考核工作小组,负责考核工作。
2、按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的原则,考核工作采取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的方法。
3、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考核办法并设计本部门的《业绩自评表》。
4、被考核人需填写《业绩自评表》,进行自我评定。
5、员工根据规定时间将《业绩自评表》交各部门的考核小组。
6、考核小组评议。考核组成员根据员工《业绩自评表》,对被考核人进行评议、考核,根据各自考核办法确定等级,填写《部门考核写实表》。
(三)发放时间
半年一次,分别在本年度的7月和下一年度的1月进行。
(四)等级比例
分三个等级,控制比例如下:
一等
二等
三等
比例
20%
60%
20%
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获得一等:
*半年内没能出满勤者;
*因生产、质量、违反劳动纪律受到通报批评者;
*受到其他奖励者可兼得。
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评为三等:
*请计划生育假、产假、婚丧假等;
*有旷工记录者;
*迟到、早退3次以上(包括3次)者;
*病、事假超过3天(包括3天)者。
3. 策划培训策划怎么写
谈到培训体系,其定义很难统一。目前,大多数培训工作者甚至某些非培训工作者谈到培训管理时都会引用“培训体系”这个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是培训体系呢?
在实践中,大多数人对培训体系概念的理解不是特别统一,甚至有少数培训工作者概念混乱。这是非常危险的,不仅不利于培训绩效的提升,更不利于培训体系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工作沟通。例如,当培训工作有障碍时,某些培训管理者便说,培训工作绩效不理想是由于公司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就连培训市场上影响很大的一些名师提出了所谓现代培训体系类似课程,由于其课程缺乏科学性、系统性而变得名不副实。
我们来看看当前培训体系概念认识及建设中的几个典型误区:
一、培训体系定位过低
有观点认为,“培训管理包括培训计划、培训执行和培训评估等三个方面。”提起培训管理体系,就从需求、计划、执行到评估。实际上,这几个行为应该属于项目管理层面,低于培训体系一个层次。
“培训体系的搭建,无非要先明确以下四个关键问题,那就是:谁来讲、怎么讲、给谁讲、讲什么。”这个观点以授课行为的执行要素进行了描述,但整个定位太低,定位低于培训体系两个层次,低于项目管理一个层次。局限于授课层面。这个错误的根源是混淆了培训与授课的概念。
二、培训体系中的概念层次错位
有人认为,“培训体系应该包括培训资源建设、技能管理体系、课程体系建设等。技能管理体系包括技能标准、技能管理过程、技能类别、企业核心技能设计与应用、技能标准层次设计。”个人以为,技能管理体系应该反映在课程体系里面,它是属于培训需求的表现形式。
“课程体系建设包括企业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开发流程与开发技巧、重点课程项目设计分析(入司培训、管理培训、渠道培训等)。”我们认为,课程开发流程与开发技巧和企业课程体系设计不是属于同一个层次,这样的设计不利于整个体系的有效执行。
三、培训体系中的概念定义混乱
“员工培训体系包括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和培训管理方式等,培训管理包括培训计划、培训执行和培训评估等三个方面。”这个看法是将培训方式、方式、对象与培训训管理认为割裂,且无法有效解释其内在联系。
“通常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包括: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讲师管理制度、培训效果评估和培训管理体系四部分组成。”这类做法认为培训管理体系是培训体系的子概念,且将培训课程体系与培训管理体系并列。这个错误其实忘记了培训课程体系、讲师管理等都属于培训管理的对象。并且单独将培训效果评估单列开来,那么计划、实施两个环节呢?显然无法给出满意答案。
四、无法体现培训培训体系的作用
“员工培训体系包括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和培训管理方式等”,其中培训方式部分只对培训方式可能方式做出了描述,提到“培训方式包括有职内培训(On-the-job Training)和职外培训(Off-the-job Training ),职内教育指工作教导、工作轮调、工作见习和工作指派等方式。”这类观点这样解释员工培训体系中提到的“培训方式”,个人以为,这些不应该属于培训体系模型中阐述的,最多是放在某一个管理办法(例如培训实施管理办法)中进行选择阐述或规定。
五、无法明确责任义务
有文章以通俗的语言进行了描述,“培训体系的搭建,无非要先明确以下四个关键问题,那就是:谁来讲、怎么讲、给谁讲、讲什么。”这个观点确实给出了谁来做,但是定位局限于授课层面。对于部门管理、策略规划、日常管理等却没有谈到。
六、弱化或否定培训体系的管理职能
“员工培训体系包括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和培训管理方式等,培训管理包括培训计划、培训执行和培训评估等三个方面。”,“员工培训的管理非常重要,有效的培训体系需要良好的管理作为保障。”, “正如前文提到的培训管理体系是保证培训体系有效运作,对培训活动顺利开展起支持作用。此类观点认为培训体系不具备培训管理功能,它只是静态的参数集合,不具备决策机制。如果要发挥“员工培训体系”的作用,则需要“培训管理”工作。这类观点纯粹滑稽可笑。”
“员工培训体系包括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和培训管理方式等,培训管理包括培训计划、培训执行和培训评估等三个方面。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需要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个人认为,完善的培训体系的一个任务就是能够自动自发持续完善培训管理流程,即自适应性。而不是完善了培训管理工作后,达到培训体系建设目标,这是本末倒置的想法。
同时,持上述观点的朋友还提到过,“培训管理体系包括供应商开发与管理、培训激励等”个人认为,培训激励本质上来讲仍然是属于领导职能中的一个功能。这个功能是体现在各个培训管理行为中各个层面的,不能简单地与其他办法、规定等割裂开来。
七、忽视了与人力管理职能的关系
“培训管理体系是把原本相对独立的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讲师管理制度、培训效果评估融入到企业管理体系中,尤其要和晋升体系、薪酬体系相配合。”什么是企业管理体系?培训管理体系(或成为培训体系)简单地看做是企业管理体系的一部分,这类做法是否精确有效?人力资源管理其它职能模块与培训管理模块的关系是?
个人认为,培训体系的概念应该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出,与招聘、考核等功能模块对应,培训体系即应该是实现人力资源策略的一个子系统而已。
八、忽视过程管理
有人认为“培训体系由组织体系、课程体系、讲师体系、支撑体系组成。”这类看法明显的不足是没有明确培训项目管理。
总之,关于培训体系的定义很难统一,其模型也就千奇百怪。加上某些培训管理工作者本身就缺乏培训,尤其是管理概念不清晰,这样提出的培训体系模型就是千疮百孔了,这样的所谓培训体系实在害人不浅,培训管理工作绩效也可想而知了。所以目前应该加强培训管理者的培训,尤其是管理培训。
4. 关于加盟商培训体系的方案
一、加盟商经营理念
1:失败加盟商的“症状” 1.开店的目的
2.为什么要学习内,如何学容习 二、卖场选址和布局 三、卖场形象及重要性 1.店面形象 2.人员形象 3.货品形象 四、货品管理
1.如何补货、备货和调配货 五、资金管理 六、人员管理 1.人员招聘 2.人员培训
3.两个店和两个以上店的管理 七:店铺管理 七、店铺晨会管理 八、淡旺季营销
九、市场管理 1.如何管理市场 2.市场的发展趋势
3.如何占领市场
4.更多信息,请关注中国特许经营第一同学会。
5. 培训课程体系设计方案与模板的内容简介
本书适合各类企业人力资源部、培训部、企业大学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使用,还可供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阅读使用,也适合相关培训师、咨询师以及高校教师等阅读使用。
6. 怎样为中小企业做培训,统一思想比培训更重要
给中小企业做培训,很难!走近中小企业,你会发现它象是没有装修过的毛坯房,处处需要装修;但业主又不肯多掏银子。如果你是个设计师,你就会发现你根本无从下手,等你你集中精力精装一个部分的话,才发现该房子连基本的居住权还不具备,你精装客厅的方案是毫无意义的。
正是因为如此,大多数的培训公司,对于中小企业是敬而远之的。所谓的“敬之”,是中小企业庞大的数量群,远远的看去,确是诱人的肥肉;然而,走近了看,才发现其实那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是所谓的“远之”。
按照正常的逻辑推理,越是管理混乱,越是需要第三方的培训。然而,事实却是恰恰相反,培训市场上的客户更多的是已具备相当管理能力和规模的大中企业,而并不是更加急需外脑培训的中小企业。
培训公司与中小企业,究竟是谁抛弃了谁?面对一个不肯多掏出银子装修的白坯房的业主,设计师面临一个两难选择:是说服业主做精细的装修?还是设计师换个思维角度,重新审视白坯房?其实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后者,因为你无力改变中小企业,所以,你只能改变你自己。
那么,怎样为中小企业做培训?
一.在培训体系上:是全面粗糙的“面面俱到”?还是集中一点的“专业精细”?
这里涉及到对于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的判断: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是系统性的还是单独性的?是全面性的还是某一点上的?从现实情况看,中小企业的创业者或经营者,多是没有任何管理理论修养的个人孤胆英雄,他们是靠自身的滚打摸爬,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四不象的经营管理模式和方法。
毫无疑问,中小企业的问题,是系统性的、全面性的,而非某一方面的单独性的问题。走近中小企业,就会发现它在管理上的杂乱是如此的“系统而全面”:从企业主的个人到全面质量管理,几乎到处都是毛病。
而中小企业“全面系统性”的问题,和培训公司越来越专业和精细化的方向,相成了鲜明的反差。中国没有市场经济的传统和历史,管理理论和由此衍生出来的管理培训,也都是来自于西方的“舶来品”。在市场越来越细分的今天,管理培训也是在朝着专业化的方向细分,有侧重于战略的,有侧重人力资源的,有侧重流程再造的,也有侧重市场营销的。
然而,这些专业精细的培训,到了中小企业却变得“失灵”了。当你认为某个中小企业的问题,是人力资源的问题,并试着做这方面的方案时,才发现其实并非是这问题,而是企业的战略问题,而战略问题又引出了组织结构、市场策略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到了这时,才会感叹中小企业的问题,是如此的“全面杂乱”。
问题还仅仅如此。即便某个中小企业,真的是人力资源的问题,当你试图解决问题时,又会发现你的已经很成熟的解决问题的体系和流程,根本无法得到全面的使用和实施。可能只要成熟咨询体系和流程的一半甚至是更少,就完全可以解决问题了。
要培训公司改变自己的课程体系和流程,是痛苦的。就象一个设计师,拥有设计摩天大楼的能力,却要去做一个茅草屋的设计,其痛苦是难以名状的。这即不是说中小企业就是需要“低层次”的课程方案,也不是说培训公司由此“降低”自己的标准,而是说要站在中小企业的角度,重新审视和制订课程的体系、流程和标准。
二.在培训方法上:是从不带假设的“开始”开始?还是从假设的“结果”开始?
国外成熟的培训体系,多数是从“假设结果”开始的。即假设一个问题的存在,然后,使用调查和数据收集等等的办法,来证明这个假设;并在充分证明了假设的问题事实存在后,用自己的体系和方法,给出解决的方案。目前国内一些优秀的培训公司,也多是参考国外的经验和方法。
这就像到西医院看病。假设你感冒了,医生是通过量体温、抽血化验等手段,来“证明”你确实是感冒了这个“假设”,然后,再开出治感冒的办法来,这是以先“假设结果”来做诊断的方法。而中医恰恰相反,中医是无论你是否感冒了,他并不先入为主,没有任何的假设,而是一律搭脉,根据脉象来确认你可能是什么病,这是没有任何假设的、从头开始的诊断方法。
那么,对于中国的中小企业的培训,是象西医一样,从“假设结果”开始哪?还是象中医一样,从“开始”开始哪?中小企业由于存在的问题是系统性的和全面性的,因此,对于存在问题的判断,应该是采用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完全是以事实依据的诊断。西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是脚痛医脚、头痛医头的;而中医是你头痛、却可能由脚心来治头痛的,这在西方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
三.在培训结果上:是重视培训过程中的洗脑?还是重视最终的结果方案?
培训公司的“产品”,最后是表现在员工日常的工作上的。在培训过程中,多是严格的按照流程来完成培训项目的。这其中,有客户共同的参与,但基本是以培训公司主观为主,而不是以贯穿客户“洗脑”为主题的。这就象西医看病的一个流程,医生只需告诉病人诊断结果以及开出药方,而是无须把“为何要化验、如何来化验”等等的细节过程,告诉给病人的。
不把整个的思考过程和分析方法,交与客户一同来完成,有一种说法就是,那是课程讲师的饭碗。讲师把吃饭的“饭碗”,都交给了客户,是自己砸了自己的饭碗。事实上,确实是有着这个问题存在的,培训公司的课程,多是标准化的、可以量化的,是很容易被模仿的,也是很容易被用来做自我培训的。
然而,面对中小企业,却是必须要解决一个统一思想的问题。因为中小企业综合素质不高、管理较为混乱,是个不争的事实。思想指导行动,这是个基本的常识。不把给中小企业“洗脑”的过程,贯穿于全部的培训过程中,对于课程结果最后的实施,后果是可想而之的----哪怕那个课程方案是多么的美妙和完善。
从“课程方案”到“执行方案”,这其中的结果可以说是千差万别。曾有项统计资料说,一项方案被完全的、不折不扣执行的比例,还不到百分之二十。从这个角度说,给中小企业培训前的“洗脑”,要远大于最后给个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中小企业直接与课程讲师共同的交流与磋商(相当于是“共同”完成了本次培训项目),更是有利于最后企业解决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务实性。
给中小企业做培训,与已经成熟和规模化的大中企业相比,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小企业的问题是全面系统性的,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千万不要试图用专业精深的课程体系,去给中小企业在某一方面,去造一块“长木板”;也不要试图去找出那块“短木板”,因为你用管理标准去衡量的话,你会发现中小企业几乎在每一个方面,都是短木板。
企业持续发展的本质,其实是企业的各个资源间的平衡和协调。修补短木板,而“狠心”的裁断长木板,让企业的资源变得协调和谐,才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正途。也只有这样,中小企业这只“木桶”,才不会因为那块长木板而浪费企业资源,也不会因为短木板,而让水慢慢的流光。
给中小企业做培训,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一套“系统、快速、简单、低廉”的八字培训体系。系统是指培训的完整性,快速是指培训周期的缩短,简单是指课程工具的简化,低廉是指收费的合理可接受性。这套体系的核心是以事实为入口、以洗脑为过程、以实用为结果。
这其中,统一思想比培训更重要!
7. 质量体系的策划与设计
该阶段主要是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包括教育培训,统一认识,组织落实,拟定计划;确定质量方针,制订质量目标;现状调查和分析;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等方面。
一、教育培训,统一认识
质量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是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和统一认识的过程,教育培训要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
第一层次为决策层,包括党、政、技(术)领导。主要培训:
1.通过介绍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发展和本单位的经验教训,说明建立、完善质量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通过ISO9000族标准的总体介绍,提高按国家(国际)标准建立质量体系的认识。
3.通过质量体系要素讲解(重点应讲解“管理职责”等总体要素),明确决策层领导在质量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
第二层次为管理层,重点是管理、技术和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与建立质量体系有关的工作人员。
这二层次的人员是建设、完善质量体系的骨干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使他们全面接受ISO9000族标准有关内容的培训,在方法上可采取讲解与研讨结合。第三层次为执行层,即与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有关的作业人员。对这一层次人员主要培训与本岗位质量活动有关的内容,包括在质量活动中应承担的任务,完成任务应赋予的权限,以及造成质量过失应承担的责任等。
二、组织落实,拟定计划
尽管质量体系建设涉及到一个组织的所有部门和全体职工,但对多数单位来说,成立一个精干的工作班子可能是需要的,根据一些单位的做法,这个班子也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成立以最高管理者(厂长、总经理等)为组长,质量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的质量本系建设领导小组(或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包括:
1.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
2.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
3.按职能部门进行质量职能的分解。
第二层次,成立由各职能部门领导(或代表)参加的工作班子。这个工作班子一般由质量部门和计划部门的领导共同牵头,其主要任务是按照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具体组织实施。
第三层次:成立要素工作小组。根据各职能部门的分工明确质量体系要素的责任单位,例如,“设计控制”一般应由设计部门负责,“采购”要素由物资采购部门负责。组织和责任落实后,按不同层次分别制定工作计划,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应注意:
1.目标要明确。要完成什么任务,要解决哪些主要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
2.要控制进程。建立质量体系的主要阶段要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表、主要负责人和参与人员、以及他们的职责分工及相互协作关系。
3.要突出重点。重点主要是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及关键的少数。这少数可能是某个或某几个要素,也可能是要素中的一些活动。
三、确定质量方针,制定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体现了一个组织对质量的追求,对顾客的承诺,是职工质量行为的准则和质量工作的方向。制定质量方针的要求是:
1.与总方针相协调;
2.应包含质量目标;
3.结合组织的特点;
4.确保各级人员都能理解和坚持执行。
四、现状调查和分析
现状调查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选择体系要素,内容包括:
1.体系情况分析。即分析本组织的质量体系情况,以便根据所处的质量体系情况选择质量体系要素的要求。
2.产品特点分析。即分析产品的技术密集程度、使用对象、产品安全特性等,以确定要素的采用程度。
3.组织结构分析。组织的管理机构设置是否适应质量体系的需要。应建立与质量体系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并确立各机构间隶属关系、联系方法。
4.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能否适应质量体系的有关要求。
5.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组成、结构及水平状况的分析。
6.管理基础工作情况分析。即标准化、计量、质量责任制、质量教育和质量信息等工作的分析。
对以上内容可采取与标准中规定的质量体系要素要求进行对比性分析。
五、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
因为在一个组织中除质量管理外,还有其他各种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由于历史沿革多数并不是按质量形成客观规律来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的,所以在完成落实质量体系要素并展开成对应的质量活动以后,必须将活动中相应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分配到各职能部门。一方面是客观展开的质量活动,一方面是人为的现有的职能部门,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一般地讲,一个质量职能部门可以负责或参与多个质量活动,但不要让一项质量活动由多个职能部门来负责。目前我国企业现有职能部门对质量管理活动所承担的职责、所起的作用普遍不够理想总的来说应该加强。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必须涉及相应的硬件、软件和人员配备,根据需要应进行适当的调配和充实。
8. 给一些企业培训体系搭建的方案或建议。
在建立培训体系之前,要了解培训体系应该包含的内容,同时要了解企业自身培训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这样才便于着手去做相应的工作。1、培训体系的构成·培训组织机构:是指企业培训组织的结构设置.包括培训组织的层级、人员的配备、培训部门人员的职责以及对人员素质的要求等。·培训课程体系:是指企业是否有自己的课程资料数据库,是针对公司业务的需求或岗位的要求而进行的课程设计、规划及配置。·讲师队伍建设:包括企业的内部讲师和外部讲师资源、企业教练、辅导员队伍等。·培训支持体系:是企业保障培训实施与管理所涉及的其他环节或内容,可以把它分为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两个部分:软件系统是指培训管理的流程、政策以及制度等;而硬件系统是指培训的设施、器具、培训管理的系统等。2.如何建立培训体系不同的企业之间,无论公司的文化、发展战略,还是人员规模、行业领域等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培训体系的构建必须从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出发。与本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政策等密切统一起来。在建立培训体系时,除了搞清楚培训体系所包含的内容和本企业的培训现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密切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现况培训的目的是通过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让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达到公司经营目标,以实现公司、股东、员工、客户乃至社会的共赢。因此,培训体系的建设必须密切结合公司的实际和发展战略的要求,并为公司培养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人才。例如,有些从事高科技信息技术产业的公司,从人力资源的政策上,为员工发展设置了技术职和管理职两个不同的职业通道。专业技术好的员工,可以选择走技术通道,从技术员一直到高工或总工之问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级别。这时,在课程体系的建设和设计上,不但要考虑管理职通用的管理类课程,同时还要根据技术方面的要求,设计不同层级和不同水平的专业课程。(2)要维持层级和职能上的均衡从企业人才培养的角度,骨干员工和核心人力相对接受培训要多一点,但也不能忽视对其他员工的培训。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要保证每个员工在不同的岗位上都能接受到相应的训练。这就要求在设计课程体系时,需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去考虑。纵向是要考虑从新员工到高层之间各个不同的级别,针对每个级别不同的能力要求,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横向指的是各职能部门,这些职能部门要完成工作需要哪些专业技能,以此寻找培训的需求并设计相应的课程。如果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都考虑了,每个级别和每个岗位基本就不会遗漏。在分析上面的因素之后,培训部门还要做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建立资料库,收集和整理现有的课程资料,包括讲师的课件、教案以及学员用的教材等,经过不断改进和积累。变成有公司自己特色的课程。如果不做这项工作,培训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课程体系,就无法建立起来。有的企业常做无为的劳动,前任员工一走人。一切就要从头再来。为避免这样的恶果,保证培训工作的正常运转,有效的培训管理是必不可少的。(3)征询有关部门的建议和要求培训体系的建立,不只是培训部门或培训管理员的事,首先必须要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需要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培训体系中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只靠培训部门孤军奋战,一定要上下达成一个共识。以开发和设计职能部门的培训课程为例,部门不同、岗位不同,培训需求和能力的要求都不相同。在开展业务时,员工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对于这些问题,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者肯定要比培训部门更加清楚,因此,一定要站在公司的立场上去了解和把握不同部门的培训需求。在调查培训需求时,所谓的职务分析,就是要明确各个岗位及各级别的能力要求,这样才能根据培训对象开发出不同的课程。有的公司采用胜任力模型来了解员工目前的能力状况,以此为依据设计不同的培训课程。比如,针对基层、中层、高层这些不同层级的管理者进行管理技能培训时,就要考虑到对他们不同的能力要求。基层管理者也要带团队,但事务性工作和亲自做事的比例要多一些,这个层级相当于人体的四肢;中层管理者不但要管事、做事,而且管人的比例也提高了,所以在管理能力上要求更高,这个层级相当于人体的腰部,对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对中层管理者如何培训,将在“公司的脊梁——中层管理者培训”中具体介绍);高层是企业的领头雁,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这个层级相当于人体的司令部——大脑。如果不加分析就盲目地设计课程或实施培训,结果必定不会理想。(4)制订培训制度,并有效落实有的公司建立了一些培训制度,但形同虚设,没有落实到位,这和公司的文化也不无关系。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并有效地遵守和执行,就可以避免一些问题。比如前面提到的培训对象的选拔,如果制订培训的积分制度,要求每个员工的培训积分都要达到公司制订的要求,并且和员工的考核、晋升挂钩,就可以防止和避免“替代”培训的现象,可以让应该接受培训的员工都能按时参加相应的培训。以建设内部讲师队伍为例,内部讲师的安心授课同样需要制订相应的制度来保障。多数企业的内部讲师通常是兼职人员,他们有自己的工作,讲课是额外的任务,所以有的内部讲师的直属上司就不愿意放人,担心“不务正业,会影响部门工作。有一个员工很愿意做公司内部的讲师,课讲得也不错,但他的上司很不支持,每次这个员工去授课,上司的语言和表情都让他觉得难受,好像自己真的是去做不务正业的事。最终这个公司失去了一名优秀的内部讲师——他辞职了。因此,企业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关的制度,积极鼓励具备条件的员工担任内部讲师。同时,要营造上下认同的文化,不但让讲师自己感到做讲师光荣,也要让部门领导感到骄傲,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培训顺利地开展下去。(5)充分考虑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员工自身为自己作的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是公司,给员工提供的施展能力的舞台,也就是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进行管理。如果培训体系和培训课程的开发能够与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就可以达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在员工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能为公司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有的企业面临内部重要的岗位有空缺时,首先考虑在内部进行选拔,这样就给有能力的员工或愿意挑战新岗位的员工提供了机会和发展的空间,再结合本岗位的职务要求提供相应的职能培训,这也是留住好员工的方法之一。培训体系的建立需要时间和过程。尚未建立培训体系,或培训体系尚不完善的企业,要一步步地积累资源。在培训的组织机构和培训支持的硬件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专职或兼职的培训管理员可以着手去积累培训资源和开始软件体系的建设。比如,在引进外部课程后,思考一下能否经过改善,将其转变成公司课程体系中的一门课程。慢慢把课程体系搭建起来,之后开始讲师体系的建设。当然这两个体系的建立也可同步进行。希望上述回答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