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想知道《临床三基训练》和《医学基础知识》这两本书有什么区别啊,事业单位考试用那本书
卫生系统考试是指什么类型的考试?是指院内的还是入院工作前的?一般院内的有指定用书。三基还是湖南科技大学编的临床三基较好。
㈡ 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有什么用
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作用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工作的临床医师。
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训临床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占据了医学终生教育的承前(医学院校基本教育)启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地位,是医学临床专家形成过程的关键所在。
长期以来,我国无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未经二级学科培养,就直接分配到医院从事临床工作,以后的能力和水平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所在医院的条件,严重影响了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地方恢复了住院培训的试点工作。经10余年的实践,一套较为完整的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的制度和模式已经得到了确定和完善。
1993年,卫生部印发《关于实施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的通知》,此后各地逐步开展不同规模、不同水平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前期探索。
江苏省自1992年开展试点,制定了《江苏省卫生系统临床住院医师培训暂行办法》,1995年制定了《市级以上医院、县级医院住院医师培训计划》,初步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培训制度和培训标准。2007年,全面推行面向城乡基层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2010年,明确规定”自2010年起,新进入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工作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医学专业毕业生必须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数位居全国第一。
㈢ 简述临床教学的具体内容
(3)见习带教老师必须参加相关理论课的听课,并填写听课记录,以保证见习教学与理论课讲授内容的一致性、互补性。
(4)带教老师应事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见习病种、床位,并对病人做好支持培养未来医学人才的思想工作。病区教学干事及床位医生应予以配合,必要时请病区主任协调,以保证见习的顺利完成。
(5)见习带教老师应事先填写见习教案,明确本次见习的病例、见习目的、教学内容、步骤、时间分配,需强调的重点。
(6)每次见习的具体时间、地点应事先明确,通知学生。
2、过程要求
(1)带教老师检查并记录学生出课情况,带教开始时简短说明本次见习的目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2)见习带教可实施以问题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模式(P.C.M.C)教学,教学内容应包括临床病史询问、检体示范、相关医学资料展示,病史综合分析讨论。教师组织病例讨论时应在作一简要的全面分析基础上,结合理论课内容,分析该病种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要点,特别是重要体征的意义及检查方法。
(3)见习结束前应预见习下次授课内容的病种,并复合考勤,注明迟到、缺课的学生。
(4)在带教中教师应注意以身作则,体现对病人的关爱,并自然地结合医德医风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5)见习教学过程中,应组织阶段理论或实践考核,其成绩可占该门课程考试成绩的30%。
3、课后小结
(l)见习结束后,教师根据实际带教情况填写见习目标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改进建议等见习小结,包括需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加以注意的问题,以便改进课堂教学效果。
(2)凡承担课间见习带教的教师,要负责本课程的期末考试试题及成绩分析。
(二)集中培训
1、这是学生进人毕业实习之前安排的2周现场集中见习实践,亦称准实习,以使学生在正式进人毕业轮回实习前能更熟练、更准确地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的规程。
2、学生在集中培训时,抽调临床经验丰富、技能操作规范的教师带教。
3、集中培训内容:物理诊断学和外科总论学,通过先理论后实践的方法,巩固学生以前所学知识。
4、结束时带教老师根据学生的集中培训中表现及最后的小测验给予鉴定评分。
四、实习小讲课要求
小讲课是结合临床,特别是学科的专业实际开展理论教学为主的一项重要教学活动,不是理论大课的重复而应着重于指导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年青医师授课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实习小讲课以实习病区为单位组织,每周1次,每次1小时左右。
(二)讲课教师以高年资住院医师以上教师担任为宜,备课应有教案或较详细的书面提纲。新担任此项工作的教师,教研室应以集体备课形式给予指导,并安排有关教师听课。课后对讲课情况作出评价,需改进之处应及时向讲课老师反馈。
(三)教研室应根据教学大纲和实习手册要求确定讲课内容,并将其列入实习教学计划,记录实施情况。在保证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可安排一部分进展性内容。
(四)实习小讲课不应简单重复理论课内容,应从临床实际工作的角度对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以求融会贯通,特别要突出知识的横向联系。可以症状或症候群为题目,把相关疾病的知识串连起来,开阔学生思维,以利于培养学生临床分析能力。也可以本病区特有的业务内容作为讲课题目,以补充教材与理论课的不足。
(五)在小讲课中,教师应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提问,培养主动探索精神,改善教学效果。
五、教学查房要求
教学查房是实习中培养学生如何观察诊疗病人,学习处理医患关系,当一名合格医生的一项重要教学活动,是培养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一般由主治医师主持。通过教学查房,应使医学生逐步掌握临床工作基本规则,如:病史采集与归纳分析、体格检查与病人的沟通技巧、病情演变与实验室结果的分析、合理的医嘱、正确的病程记录等。
(一)病区的教学查房一般每周至少一次,落实具体的时间和内容,保持相对稳定。
(二)教学查房主要由主治医师主持,也可根据病区情况由教学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住院或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主持。
(三)主持教学的教师应根据教研室安排,事先作好准备,撰写"教学查房备课方案"。教学主任应事先听取主持教师准备情况的简短汇报,给予指导和认可。对于新担任此项工作的年青教师,教研室或病区可组织集体备课听取汇报,并给予指导。
(四)教学查房时间应与医疗查房时间错开,以尽量减少对日常医疗工作的影响。病区在工作安排中应保证学生和主持教师能按时实施此项工作,避免随意更换时间和内容。
(五)教师应事先精心选择有一定典型性,或便于对某一症候群进行鉴别分析的病例。一般不选诊断不明确的疑难杂症。
(六)保证教学查房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前提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应事先告知学生所查的病例,并要求熟悉病史,复习有关理论知识。
(七)教学查房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汇报病史、重要辅助检查结果和病情演变。
一般应在床边进行,如病情内容对病人可能有不良心理影响,也可在办公室内进行。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汇报病史的要领。
2、检查病人:
由学生作体检操作,特别是专科检查,主要是与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关的检查。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特别要引导学生注意所查病例重要的阳性体征及其在病程演进中的变化。
3、分析讨论:
内容包括:病史特点、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重要辅助检查的意义、治疗方案的选择、医嘱的格式、内容和依据等。在讨论中注意结合进展性内容,开阔学生眼界。
4、归纳总结:
教师应总结归纳该病例中应掌握的内容,对学生在查体、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在教学查房中,主持教师应言传身教,体恤病人,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六、临床操作示范指导教学要求
操作示范指导是临床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大纲规定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基本诊疗技术辅导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学生通过临床观察和实践获得操作经验的最原本、最直接的途径。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该项诊疗技术的应用指征、操作要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熟练和提高。
(一)准备工作。
1、教研室应根据教学大纲及实习大纲要求,将实习期间必须掌握的诊疗操作列入实习教学计划,指定教师负责实施。内容、时间应事先公布,以便学生预习。
2、教师在做操作指导前,应结合临床经验,参照教材及有关资料,写好备课方案,准备好所需的器材。
3、操作示范指导应结合临床工作,在为病人做诊疗的同时进行,但应事先向病员解释清楚,以免引起误会。在临床不许可的情况下,也可以模拟方式进行。
(二)教学过程:
1、开始时,教师应首先阐明教学目的和方式,然后简要说明该项操作的指征和反指征,基本步骤,出示所需器材,介绍其性能和使用方法。
2、演示操作中,要结合各个步骤,辅以适当的讲解,提出本项操作的注意事项,可能的并发症及处理原则,有条件时可结合录像等形式教学。
3、根据不同操作的特点,可由学生互相练习或熟悉器材、练习手法,鼓励学生动手,教师进行纠正。
4、在教学中教师应以身作则,以自身的医德医风影响学生,尽力减少病员痛苦,体现爱伤观念。
5、结束时教师应填写"操作示范指导教学记录"。
七、教学病例讨论要求
教学病例讨论是实习阶段培养学生临床诊断、治疗、预后估计等决策思维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医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医学前辈、上级医师和同学间的知识经验构建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自学和口头表达能力。主持教师一般应为主治医师以上,并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承担。
(一)病区的教学病例讨论一般每轮转至少安排一次。
(二)教学病例讨论应以学生为主体,选择典型或虽不典型但有助于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病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事先分工准备,查阅教材和参考书,在讨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表意见。
(三)病例讨论应事先作好备课,在讨论中按教学意图,引导和组织学生就病史的完整性,必要的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依据、治疗方案的选择等展开充分讨论,并作适当的归纳和总结及书面记录。
(四)教研室应将教学病例讨论的时间、内容列入实习教学计划、记录实施情况。对于新担任此项工作的教师,教研室应给予指导,并安排有关教师进行示范性观摩教学。
八、住院医师带教医学生实习要求
毕业实习是指学生在学习了相对系统的专业知识之后,到医疗卫生单位的病房、门诊或社区现场进行的集中的综合的具有岗前培训性质的专业实践。其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或社区实际相结合的综合训练。第一线的专业带教老师是保证学生实习质量的主导力量,因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必须重视教学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临床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住院医师必须带教管辖相同床位的实习学生,在一个轮转中尽可能保持带教的稳定性,以便对其带教质量进行评价考核。
(二)住院医师作为一名临床教师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树立优良的医德医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住院医师具体负责指导实习医生掌握日常医疗常规和各项诊治操作。根据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学优秀评估要求,各相应科室带教要完成实习大纲规定操作项目95%以上的教学任务。非手术科室要重视指导学生骨、腰、腹穿等诊断治疗性操作或配合当助手。手术科室要重视指导学生导尿术、换药、无菌操作、手术室无菌技术(洗手、穿手术衣、消毒皮肤、铺巾、创口包扎)、手术基本操作(切开、止血、结扎、缝合)及各种伤口的处理方法、胃肠减压法。
(四)住院医师对实习大纲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操作、学生实际动手参与情况要经常关心询问,做好记录。对尚未完成操作项目规定要求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补缺,以完成实习大纲要求和各项教学内容。
(五)住院医师要指导学生病史采集方法,督促学
㈣ 临床医学都学什么课程
“临床来”即“亲临病床”之意,临自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预防和治疗以最大程度上减弱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保护劳动力。临床医学是直接面对疾病、病人,对病人直接实施治疗的科学。
通过医学院校基本教育,学生习得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积累了临床经验,为从事临床医学工作打下基础。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医学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生,即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中医学类和中西医结合类学生,在5年院校医学毕业后,以住院医师身份接受的系统化、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按内科、外科、全科、儿科、精神科等不同专业方向进行,培训时间为3年,完成培训并通过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者,可获得全国统一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医学类专科学生也要完成类似的培训,称为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时间为2年。
㈤ 什么是临床三基和临床三基考试内容有哪些
临床“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考核分二级进行,即:
1、科室专培属训与考核和院级培训与考核;医院有针对性的进行急诊、急救知识的集中培训;
2、医务处将制度化地进行专题讲座,参加人员为全体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每2周举办1次,由教育处发放继续教育学分和“三基三严”培训听课证明,讲座后当场进行书面考核;
建立医疗技术人员“三基三严”培训档案,考核成绩将与执业医师注册挂钩,未能完成培训或考核成绩不合格者,不给予执业医师注册及复注。
(5)临床医师基夲知识培训扩展阅读:
临床三基细则规定
根据卫生部要求“三基”培训为全员培训,各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均应参加,“三基”考核必须人人达标。
确实把“三严”作风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的始终,成立以院长为主任的医院“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委员会,医务处具体负责,科室成立由主任担任组长的考核小组,制定出本科室、本专业“三基”训练计划、内容和考核目标,科室教学秘书兼任考核小组秘书。
临床三基的基础理论为: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和免疫学、生物学、卫生法规、医学伦理学。基础知识为: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基本技术为:临床操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