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的“六大系统”要在几年内完成
2013年6月底前,所有煤矿全部完成“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㈡ 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什么
安全生产是矿山生产、建设的永恒的主题。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不懈努力,我国
金属非金属矿山
在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保持了安全生产总体稳定、逐步好转的态势。2002-2010年,全国的煤炭产量增长123.37%,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百万吨死亡率则分别下降65.22%和85%。但煤矿事故总量仍然过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为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保障程度,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明确要求煤矿企业在三年内建设完善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讯联络等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下简称“六大系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先后下发多个文件、采取多种措施,规范和有力推进“六大系统”建设。“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必将创造煤矿安全生产新的工作格局,推动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上一个新台阶,有力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1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作用与意义
建设完善井下“六大系统”,既是大力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的“固安工程”,又是广泛惠及煤矿职工的“民生工程”,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大作用和深远意义。
建设完善“六大系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客观要求
煤矿安全事关安全生产工作全局,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广大煤矿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煤矿安全生产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一方面,要立足关口前移,把工作重心放在超前防范上,努力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特别要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是提高抗灾减灾能力,万一发生灾害事故时尽量降低事故危害程度,保障遇险矿工的生命安全,减少事故损失。建设完善“六大系统”,既是防范灾害事故发生的需要。也是降低事故危害程度、减少人员伤亡,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的要求,是有效保护广大矿工根本利益的“生命工程”,体现了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崇高理念,体现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我国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的重要载体和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的实践创新,必将有力促进我国煤炭工业实现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建设完善“六大系统”是安全生产理论的重大创新
建设完善“六大系统”,创造性地提出了安全避险的科学理念;把以预防为主、超前防范的“防灾”和以安全逃生、避险、自救为主的“避灾”,以及以紧急救援为主的“减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着力构建了以事前灾害预防为主的“防灾”,以事中人员自救、逃生、避险为主的“避灾”和以事后应急救援为主的“减灾”全过程的安全保障体系;明晰了在立足生产过程事故防范的前提下,在突发紧急情况下保证人员安全逃生、在逃生路径被阻和逃生不能的情况下保证人员安全避险及应急救援成功的安全生产整体工作内容;进一步丰富了安全生产的内涵,是安全生产的重大理论创新,将对安全生产工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而载人我国安全生产事业的发展史册。
建设完善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和紧急避险系统,实现井下人员自救、逃生、避灾等整体功能,与灾害事故预防和事故应急救援共同构成防范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降低事故危害的有机整体,是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创新性应用和发展。
建设完善“六大系统”是灾害事故安全避险和紧急救援的客观要求,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矿山井下安全避险系统是在对灾害事故案例的深入剖析总结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加拿大1928年Hollinger矿火灾(39人死亡)后,就出现初期避险设施,利用压缩空气通过面罩提供O2;后来出现有害气体处理系统,处理空气中的CO和CO2;20世纪80年代后,在金属矿山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法律强制井下必须建立紧急避险设施。南非20世纪70年代出现井下紧急避险系统。2006年1月2日,美国西弗吉尼亚萨戈煤矿发生矿难,造成12人死亡、1人重伤。这起事故的发生在美国各界造成巨大震动,修改后的《矿工法》要求煤矿井下必须建设紧急避险设施,并要求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NOISH)立即开展相关技术研究,美国矿山安全健康监察局(MSHA)根据NOISH的研究结果和建议开展相关标准的建设工作。西弗吉尼亚州政府率先对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实施州政府许可。
国内外安全生产发展历史也证明:建立完善“六大系统”对提高遇险人员的生存几率十分重要。美国矿山安全健康监察局(MSHA)分析了1900-2006年的煤矿井下事故,发现264名矿工在事故发生后依然幸存,但最终在逃生和等待救援中丧生。针对类似情况下的矿工安全,MSHA认为,通过实施新的MSHA标准可挽救其中43名矿工的生命,余下221名应通过建立紧急避险系统为其提供生命保障。MSHA估计,如果使用救生舱等避险设施,可使井下发生事故后矿工生命挽救率提高25%~75%。
有关专家对国外36起典型事故进行分析发现:发生在工作面的爆炸事故,工作面区域人员绝大部分立即死亡;发生在工作面以外的爆炸事故,工作面区域的人员死亡绝大部分发生在逃生途中;火灾和窒息事故的人员死亡主要发生在人员逃生或逃生受阻的过程中。建设完善“六大系统”,对保证遇险逃生及逃生受阻人员的生命安全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
我国现有煤矿14000余处,以小型煤矿为主,整体水平参差不齐,自然灾害严重,是世界各主要产煤国家中开采条件最复杂的。近年来,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安全生产取得重大成效,但形势仍然十分严峻。2010年,仍然发生各类事故1403起,死亡2433人,其中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6起,死亡233人。中、东部矿井由于工作面向深部延伸,面临高地压、高温、高瓦斯等灾害的威胁更大;煤炭生产逐步向西部转移和资源整合工作的全面展开,面临新的制约因素,隐蔽灾害的威胁也愈加严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会面临更大挑战。据统计,我国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和高瓦斯矿井分别占煤矿总数的7%和16%。国有重点煤矿中,地质构造复杂或极其复杂的占36%,简单的只占23%。大中型煤矿中,平均开采深度达到456m,最深达1365m;水文地质条件属于复杂或极复杂类威胁的煤炭储量达到150亿t;大部分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气温超过《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26℃,其中130对矿井超过30℃,最高达到40℃;预计“十二五”末,大部分矿井将进入二级热害区(围岩温度超过37℃)。煤矿建设项目数量多、分布广,也给安全生产带来新的挑战。据统计,全国纳入整合技改的5428处煤矿中,正在施工和即将进入施工阶段的多达4400余处,占到80%以上。建设完善“六大系统”,努力减少灾害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建设完善“六大系统”是国内外矿山事故成功救援所验证的有效措施
大量国内外矿山事故成功救援实例,证明了安全避险系统的有效性和重大作用。
澳大利亚
2005年,坎博尔达的Leviathan金矿因遥控装运机火灾,9人被困,躲避至紧急避险设施后成功获救。
2006年,1000m深井发生矿难,2名矿工被困13天后获救。原因是他们在紧急避险设施内得到了维持生命的必需品。
2007年10月,巴瑞克矿区的KanownaBelle金矿发生井下车辆火灾,54人被困,躲入紧急避险设施后全部成功获救。
2009年6月,必和必拓公司在澳西部的帕塞弗伦斯镍矿发生冒顶事故,1人被困,躲入硬体避难舱16h后成功获救。
加拿大
1990年10月6日,位于北马尼托巴胡的Rutta矿,井下皮带走廊着火,火区有38名工人。由于井下设置了避难硐室,救护队在4.5h内把遇险人员全部安全救出。
1990年,Ontario铜矿,机车着火,当班工人及时进入井下避难硐室,后被救护队员安全救出。
2006年1月29日,萨斯克彻温省一座盐矿发生大火,72名矿工被困,矿工成功躲进避难硐室内,经26h的营救全部获救。
南非
2003年,一特大金矿发生停电事故,井下3400多人,结果只死亡9人,有280人是救护队从井下各个避难硐室内救出。
2004年,一特大金矿发生火灾事故,2006人返回对面后发现有52人失踪,2天后在井下避难硐室和救生舱里找到,全部安然无恙。
2007年10月4日,位于约翰内斯堡以西110km的埃兰兹兰金矿,因一根断裂坠落的钢管砸坏提升系统的电力供应,3200余名矿工被困井下2200m深处,经过30多小时的救援,全部安全脱险。
智利
智利时间2010年10月13日晚21时55分,圣何塞铜矿最后一名受困矿工路易斯·乌尔苏亚安全升井,33名矿工被困井下69天后全部获救。
中国
20世纪80年代,江西丰城建新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36人利用压风自救装置成功获救。
2007年,辽宁抚顺老虎台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16人利用压风自救装置成功获救。
2007年7月29日,河南陕县支建煤矿发生火灾,69人被困,畅通的井下电话成为希望热线,压风管道成为生命线,经过75个多小时的紧急营救全部安全脱险。
2008年8月1日,河南平禹煤电公司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2名矿工及时躲进20m外的避难硐室成功获救。
2010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矿难,115名矿工被困近9天后获救。
希望有所帮助!
㈢ 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目的是什么
让有条件撤离的人尽快升井,让事故发生后幸存者也能安全升井。这是安全系统工程问题,如有兴趣,愿与探讨。
㈣ 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
“36条中出口就要0.3m³/min.人”是指避难硐室或救生舱内的供风要求。“压风自救装置的供气量应在100——150升/分钟范围内”是指个体防护的要求!!!
㈤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的管理制度
各煤矿企业要建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管理制度。要加强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日常管理,整理完善各系统图纸等基础资料,并根据井下采掘系统变化情况,及时补充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要定期对各系统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加强系统维护,保证系统灵敏可靠。要建立应急演练制度,科学确定避灾路线,编制应急预案,每年开展一次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联合应急演练。要赋予企业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加强入井人员培训,使其熟悉各种灾害情况的避灾路线,并能正确使用安全避险设施,充分发挥其作用
各地煤矿安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管,强化监督检查,推动各煤矿企业按照规划和方案加快建设进度。驻各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把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纳入监察工作重点,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严格监察执法,严厉处罚违法违规行为,对不能按期完成建设要求的,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要结合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督促基建、整合技改矿井在投入生产前完成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各地要由省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牵头,会同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每半年开展一次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进展情况的检查,并将进展情况及时报国家煤矿安监局。
请各省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及时将本通知转发到各产煤市(地)、县(区)和辖区内所有煤矿企业。
二○一○年八月二十四日
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宣贯教育片
《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全面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征订通知
各有关单位: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由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组成。全面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是国务院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为提升煤矿的应急救援和安全保障能力而推出的全新举措。
本片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为指导,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煤装146号文件要求,采用3D动画模拟、现场实景拍摄、权威专家访谈等多种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产生背景,系统介绍了“六大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重点表现了紧急避险系统(避难硐室和救生舱)的建设标准和安装建设要求,权威宣贯了“六大系统”的建设时间表和路线图等内容。不但为各级安全监管和煤矿监察部门贯彻国务院23号文件精神,推进“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也为目前各煤矿和非煤矿山建设完善“六大系统”提供了技术和工作指导,是宣传“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必不可少的学习资料和推广教材。
㈥ 煤矿六大避险系统是什么
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包括:
1、检测监控系统、
2、井下人专员定位系统属、
3、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4、矿井压风自救系统、
5、矿井供水施救系统
6、矿井通信联络系统。
迪迈所推出的“六大系统”解决方案,指挥调度系统平台,建成后可以实现矿山的井上和井下的语音通讯、人员、设备跟踪定位、井下关键设备(如风机、水泵等)的远程监控、井下关键位置的图像视频监测监控、以及各种环境参数(如CO、NO2等)的监测监控等。在此基础上实现统一生产指挥调度。即:管理和指挥调度人员可以无需下井,根据井下反馈到主控室的实时数据,统一进行生产调度指挥,提高生产效率,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6)井下人员安全避险培训范本扩展阅读: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
监测监控系统的功能一是“测”,即检测各种环境安全参数、设备工况参数、过程控制参数等;二是“控”,即根据检测参数去控制安全装置、报警装置、生产设备、执行机构等。若系统仅用于生产过程的监测,当安全参数达到极限值时产生显示及声、光报警等输出,此类系统一般称为监测系统;除监测外还参与一些简单的开关量控制,如断电、闭锁等,此类系统一般称为监测监控系统。
㈦ 煤矿作业人员必须熟悉什么具有自救互救和安全避险知识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煤矿安全避险系统是预防事故以及事故发生时开展自救互救、紧急避险而达到减少伤亡目的的重要技术保障。“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煤矿应建立应急演练制度,科学确定避灾路线,编制应急预案,每年开展一次“六大系统”联合应急演练。加强入井人员培训,使其熟悉各种灾害情况的避灾路线,并能正确使用安全避险设施。
一、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煤矿监测监控系统是指可以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动态监控的自动化系统。矿井监测监控系统中心站实行24h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能够迅速采取断电、撤人、停工等应急处置措施,充分发挥其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
二、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指通过入井人员携带识别卡,确保能够实时掌握所有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的系统。当紧急情况发生时,可以准确掌握井下作业人员的位置,为事故应急救援提供依据。
三、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指为在灾害事故发生时,不能撤到安全区域人员建立的避险场所和设施。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包括临时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和救生舱。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建设采区避难硐室;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500m时,必须在距离工作面500m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救生舱。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外的其他矿井,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凡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m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救生舱。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动力供应、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条件下其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h.四、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是指为了实现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气,为事故现场人员提供宝贵氧气的系统。空气压缩机一般设置在地面,而在深部多水平开采的矿井,空气压缩机安装在地面难以保证对井下作业点有效供风时,可在其供风水平以上2个水平的进风井井底车场安全可靠的位置安装。突出矿井的采掘工作面要设置压风自救装置。其他矿井掘进工作面要安设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
五、矿井供水施救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系统是指为了保证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现场人员用水的需要而事先配装的实时供水系统。《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建设完善防尘供水系统,除设置三通及阀门外,还要在所有采掘工作面和其他人员较集中的地点设置供水阀门,以保证各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实现提供应急供水的要求。
六、矿井通信联络系统矿井通信联络系统是指保证一旦事故发生实施救援时畅通、有效地传递重要信息的系统。按照在灾变期间能够及时通知人员撤离和实现与避险人员通话的要求建设完善通信联络系统。在主副井绞车房、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水泵房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和采掘工作面以及采区、水平最高点处安设电话。井下避难硐室、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和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要积极推广使用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井下广播系统,以确保发生险情时,可及时通知井下人员撤离。
㈧ 井工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什么
请问哪一家的矿复压监测系统比制较好?
KJ616矿山压力监测系统是一款由著名品牌公司生产的电子产品,型号为KJ616。
KJ616煤矿顶板动态监测系统是用于煤矿顶板动态参数的计算机在线测量系统。系统将算机检测技术、数据通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融为 一体。实现了复杂环境条件下对煤矿顶板的自动监测和分析。
系统主要由工控机、UPS电源、避雷器、信息传输接口、数据传输分站、数据传输子站、压力传感器、围岩移动传感器、锚杆(索)应力传感器、钻孔应力传感器、矿用隔爆兼本安不间断电源、电缆、打印机和其他必要设备组成。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㈨ 求:鲁煤安管〔2012〕142号《山东煤矿井下安全避险 六大系统 验收标准及评分办法(试行)》文件。
山东省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验收标准及评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标准,确保建设质量,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以及相关安全(AQ)标准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山东省境内各类生产、建设的煤矿。
第三条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检查验收以子系统为基本验收单位,各子系统建设完成一个,验收一个。在本办法下发前已完成验收的矿井,需对照本办法对已验收的系统重新进行自检达不到相关要求的,应在本办法下发1个月内完成整改和完善工作。国家出台相关验收标准后本办法相关内容废止,按国家相关标准执行。
第四条 省属煤矿(含中央属煤矿、省生建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由省煤炭工业局负责组织验收;市县属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由市煤炭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验收;验收合格的,报省煤炭工业局备案,并抄报驻地煤矿安全监察分局。
第五条 煤矿企业或煤矿申请“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程验收时,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1、验收申请书。
2、预验收报告。内容包括“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试运行情况预验收的时间、内容、方式、人员、发现问题整改情况预验收结论等。其中涉及紧急避险系统
的预验收结论必须由煤矿、设计和施工等参与各方签字或盖章。
3、设计和管理的有关文件、资料主要包括
①“六大系统”设计资料、图纸及审批文件。
②“六大系统”管理制度。含管理及维护人员岗位责任制,值班制度;操作规程、故障处理期间的安全措施;值班、操作和维护人员配备、培训规定;安全仪表计量检验制度等。
③系统运行和管理资料。含设备布置图、设备台账、报表、值班记录、维修记录等。
④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4、设备、设施清单及产品安全标志证、检测检验报告。
5、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第六条 验收标准及评分办法
1)、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验收评分以每个单项系统为基准,满分为100分。
2)、每个单项系统验收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在验收中对每个验收分项进行计分,与分项要求不符的对照评分办法扣除相应分值,各分项分数扣完为止,各分项得分之和,为该系统实际得分。
3)、矿井单项系统验收得分在80分及以上、否决项中全部符合规定要求,该系统为合格;总分小于80分或否决项中有1项达不到要求,该系统即为不合格。
4)、检查标准及验收评分表详见附表1至附表6。
㈩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内容有哪些
监测监控系统;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矿井压风自救系统;
矿井供水施救系统;
矿井通信联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