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农业大学的校长在教师会上的讲话
——在2014年8月25日新教师培训班上的讲话
柯炳生
首先,欢迎各位正式入职中国农大,也祝贺各位!中国农大现在实行的招聘程序,应该是国内大学中最为严格的,是优中选优。你们在这个过程中,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优秀。所以,更要特别祝贺!
看着你们,我想起了30年前的自己。我恰好是30年前入职的,是在当时的北京农大。我还在读硕士二年级的时候,系领导就找到我,问是否愿意留校。我当时已经瞄上了几个带有“中央”和“国务院”字样的单位,并且有了些不错的联系。不过,系领导提出的条件很有诱惑力:如果留校,就立刻派到国外读博士。那时候出国机会很稀缺,我本科毕业那年就想出国,但由于所学专业没有出国名额,而农大的农业经济专业有,就报考了农大。不过由于专业课考得差,出国落选,而被破格录取为国内研究生。当出国机会又像天上掉馅饼一样地落到了眼前时,我就同意了留校。这样,在1984年底硕士毕业后就成为农大教师,然后就出国留学。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后,感恩学校,恪守诚信,就回农大来工作了。说这些话,是想说明,我当初到农大来就学和就职,都有一定的偶然性和被动性,但是,这一路走过来,始终觉得选择很正确,也很庆幸,更没有后悔过。现在,你们到农大来,是主动和理性的选择,并且经过了激励的竞争,你们现在都很高兴,将来也一定不会后悔。
30年来,农大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包括校园环境、队伍实力和学科发展等等。但是,也有不少东西,是保持着没有发生变化的,或者说,在历史变迁的过程中,得到了传承、发扬乃至创新。这就是我们的农大精神和农大品格。一所大学的精神和品格,既不可见,又处处可见;其体现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上,更体现在全校师生的风貌行为上。大学的精神和品格,对于学校的长期健康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这种精神和品格的形成与发展,更是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积淀,需要代代传承,代代光大。在座的各位新教师,既是农大的现在,更是农大的未来,是农大发展的希望,是农大精神和品格的传承者。因此,我今天想重点就此与各位进行一些交流。
农大是一所强化使命感的大学。我校的核心使命,是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这也是“解民生之多艰”的具体内涵。吃饭问题,是个大问题。经济社会越发展,对吃饭问题的要求就越高。现在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国家粮食安全面临巨大挑战。农业土地越来越少,农业水资源越来越少,农业劳动力越来越少,而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用更少的土地、更少的水资源、更少的劳动力,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如何应对这个挑战,就是我们农业院校师生的共同使命。解读了这个使命,就可以很清楚,农业院校的服务对象绝不仅仅是“三农”,而是全体人民、全社会。坚持这个使命,就是坚持我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特色。我校应该责无旁贷地领全国农业院校之先。学校的使命与个人的价值是密不可分的。我多次说过,只要你能够为解决全国人民的饭碗问题做出贡献,你自己的饭碗就一定不是问题。我希望各位进入农大,就自觉自动地担负起这样的使命感。这是一种崇高的生命感。
农大是一所培养自信心的大学。担当使命,需要有一种自信精神。自信,可有不同角度的解读。我的解读是: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有前途的;相信自己是能够做好自己在做的事,并且能够做到最好。自信,实际上就是对所做事业的信念,对做好事业的信心。我刚刚谈了学校的使命,而各位所做的工作,都是为了完成这个使命,是非常有价值和有前途的。各位的具体岗位不同,但是,无论是直接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还是在管理服务岗位的,对于完成好学校的使命,都是重要的。那么,各位能否做好自己的事,能否做到最好,做到自己的最好,做到本领域的最好?我相信,一定能。我的信念,是有根据的。首先是学校自身的发展,近年来明显加快。10年来,我校的科研经费从2亿元左右增加到10亿元,SCI论文从280多篇增加到1200多篇,尤其是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的论文,从不到10篇增加到近100篇。在农口院校中,我校的各项学术指标,均明显名列前茅。在全国的重点高校即985高校中,我校的教师数量排在35位左右,但是我校的总体学术表现相当突出,几乎所有的学术指标均在前20位之内,有些名列前10位。例如,累计的国家科技奖励和在世界顶尖刊物发表论文的情况,我校均排在第6位左右;在中国大学专业排行榜上名列第4位;在教育部属高校的绩效评估中名列榜首,等等。即便是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大的高考招生质量,也有显著提高。10年间,我校新生高考成绩平均高于当地重点线从23分提升到77分。这相当不容易,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更好地克服了社会上对农业院校的传统偏见,显著提高了我校的声誉。在自信方面,我们不仅仅限于学科的发展,也表现在学校的管理上。我校近年来推出的一些改革措施,努力避免了浮躁和形式主义的影响,没有盲从,没有流俗,既不照搬国外名校的做法,也不照搬国内名校的做法,而是顺应高等教育的规律,同时考虑我国的特殊国情,进行创新。其中有的措施,领全国高校之先;有的措施,独具特色。这包括公平公正的阳光招生政策,本科生自由转专业政策,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宽松的科研考核政策,严格的招聘政策,体现高度校园民主的校长信箱机制等等。其他高校没有做到的,我们做到了,并且效果很好。因此,在座的无论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老师,还是从事管理服务工作的老师,都有充分的理由自重自信。在自信方面,我有一个感觉,在农大的时间越长,自信感就越强。我们的资深教授们,几乎有一个算一个,都具有高度的自信心,而入校不久的青年教师可能就不太平衡,可能不像资深教授们那样的坚定。至于学生,尤其是本科生新生,情况就更不平衡,但到了高年级,到了要毕业的时候,绝大部分也都是自信满满。与学生们交流越多,这样的感受就越强烈。我认为,通过大学四年的熏陶,我们用学校的自信,用老师们的自信,来感染熏陶学生们,明显地塑造和提升了学生们的自信,这也是我们育人的重要成绩。这也是学校自信心的体现。学生在这个方面的进步,对他们一生的影响,可能不亚于专业课的学习。我希望并相信,你们一定会有这样的自信:前面的老师能够做到的,你们一定也能够做到,并且能够做得更好!你们的学术成就会更大,你们的管理水平会更高!
农大是一所践行学术自由的大学。学术自由,是大学的生命。没有学术自由,就不可能有好的重大的科技创新,也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学术自由作为笼统的理念,没有太多争议。问题在于如何落实,如何实现。我校多年来努力践行学术自由原则,力求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上充分体现出来。大学里的学术自由,表现在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学生的学术自由,就是学习的自由,是学习什么的自由。而首当其冲的,是学什么专业的自由。如果学生不能选择喜欢的专业,而被迫学自己不喜欢学的专业,那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最大的学术不自由。不给学生选择专业的自由,是对于学生最大的专制。在很多高校,学生入校之后,如果发现高考时的专业选择错了,只能有硬着头皮学下去和退学重考两个选择。有的学校允许学生转换专业,但也是有严苛的学业成绩要求。我校不是这样。我校自2011年春季开始,冲破了种种阻力,全面实行了自由转专业政策,每学期开学初进行一次。自由的含义是:转出院系不能限制,转入院系在事先确定的名额内不能有限制,对学生的成绩没有限制,无论是否挂科。实际上,挂科越多的学生,越鼓励其转专业。这是因为高考进入我校的学生,都是又聪明又勤奋的好学生,之所以挂科,一定是不喜欢所学专业。所以应该把他们解脱出来,转到喜欢学的专业去。这项政策实行以来,每年有300-400名学生转换了专业。自由转专业政策不是学生层面学术自由的全部,但是,如果连这个自由都没有,就谈不上学生的学术自由。在教师层面,我们更是给予多方面的学术自由选择权。对于新入校的青年教师,学校提供科研启动费,每人10万元。具体题目,完全由教师个人选定。最重要的是,我校实行宽松的科研考核政策,不设定任何量化的年度指标,不规定老师每年必须争取到多少项目、多少科研经费、发表多少论文和发明多少专利等等,而仅仅是在每年年终在学院或者系里做实际情况的述职。这不仅是允许每个老师自主自由地选择研究方向和具体题目,更是给了老师们很大的自由空间,根据专业和课题的特点,来自主决定研究进度等。我们实行如此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是基于我们对老师们的使命感和积极性的充分信任,基于对于不同学科特点的尊重,基于只有学术自由才能产生重大成果的信念。我校没有实行所谓的“非升即走”或者“非升即转”的政策,因为由于国情和校情所限,目前的条件并不成熟,并且那样的激励方式,也不是唯一的激励方式。而在教师晋升、研究生招生、学术成果评价等等方面,更是充分给予学院高度的自由和自主权。这也是教授治学的具体体现。我们相信,在这样一个学术自由的体制下,各位一定会更加奋力地展开学术探求的翅膀,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农大是一所低调务实的大学。低调务实,是我校的历史传统。低调务实,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低调,就是不大张旗鼓,不追求热闹,不看重虚名;就是只做不说,多做少说,做好了再说。务实,就是注重实际效果,注重投入产出效率,注重长期效果。在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阶段,在高等教育的改革泛化时期,坚持理性态度,坚持低调务实,更为不易,更为重要。因为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容易出现浮躁现象和形式主义,更容易以改革的名义,用各种看起来新奇的名头,迎合媒体,迎合大众,进行没有实效或者有损公平的各种瞎折腾,走那些国内外历史都已经证明走不通的老路。我说这些,目的不是说别人的风凉话,去管别人的事,而是告诫我们自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受潮流左右,做好自己的事。我们坚守这样的原则以避免瞎折腾:不改,不需要理由;而改革,一定要有理由,并且是充分的理由,一定要经过充分全面深入的论证。我们不是不要改革,我们要的是务实的改革;我们不是不要创新,我们要的是有实效的创新。在改革方面,我校有些方面显得很“保守”,有些方面又显得很“激进”,这两种情况,都使得我校显得有些“特立独行”。“保守”的方面,表现在“自主招生”、“国际化”、“去行政化”、“综合化”等方面,我校没有随大流,更没有去抢这些方面的风头。“激进”的方面,我校进行的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生教育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内部管理制度和校园民主建设等方面,都有一些举措,率先挺进。例如本科生的自由转专业政策、硕士培养的应用型方向和两年学制、博士招生的申请考核制、招聘方面的两级面试制度、宽松的考核制度、公开的校长信箱制度等等。而无论是“保守”,还是“激进”,都是根据教育规律和国情校情所进行的取舍,都是为了取得最佳的办学效果。当然,低调,也不是一点宣传工作也不做。如果我们不是农业大学,而是XX大学,我们也可以只做不说。但是,为了减少社会上对农业院校偏见和误解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让考生正确认识我校,我们还是要做一些宣传。但是,这些宣传,不是未做先说,也不是边做边说,而是做完了并且取得了好效果,再去说。我们的老师在进行学术研究方面,也同样要有如此态度。尤其是在宣传成果时,不能添枝加叶,不能夸大其词。
农大是一所笃行依法治校的大学。依法治校,极端重要。这些年来我们一再强调并且努力践行依法治校原则,取得了很好的实效。依法治校,是学校有序高效运转的需要,是保证公平公正的需要,也是学校育人的需要。依法治校,就是按照法规制度办事。这里所说的“法”,既包括国家的法律和有关部门的规定,也包括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依法治校,必然要求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职,照章办事,敢于负责,不必事事请示领导。这样,办事的效率就会比较高。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所有人都要有到位的法治理念,都要有照章办事的习惯。当然,学校领导要首先带头,用实际行动落实依法治校理念。大学里的老师和学生有个习惯,一遇到事情,尤其遇到与制度不符的事情,就想绕开职能部门,直接找书记校长开特例。或者,出于个人或者学科的原因,向学校提出不符合规定的特殊要求。在一些大学,校长或主管校长的权力比较大,可以直接干预很多事情。包括招聘、评职称、985等项目经费的分配,等等。我校现在不存在这些情况。在招聘方面,严格实行两级面试制度,评委当场投票出结果,书记和校长都没有超越评委会的权力,也没有绕过学校评委会进人的权力,包括学术人员和非学术人员。评职称方面,更是如此,学院学术委员会是权威机构。至于985等项目经费在校内的分配,则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参与的集体决策过程。各司其职,不仅仅是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是对学术人员的要求。笼统地讨论“教授治校”、“校长治校”等,内涵不清,没有实质性意义。正确可行的是依法治校、各司其职。通过规章制度,明确哪些学术上的事,由教授和教授代表们说了算;而其他的事情,则是由学校管理层在广泛听取师生意见的基础上,集体进行决策。依法治校,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样就能实现公平公正,而避免个人武断或者人情因素的影响。程序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是公正公平的基础。我校的招生、招聘、评职称等,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依法治校,也是育人的需要。在一个法治理念浓厚、处处体现依法治校的校园中,学生们会受到强烈的法治观念感染、熏陶和教育。这样,他们出了校门,就会成为一个法治观念强的公民,从而更好地融入到依法治国的进程中。
农大是一所追求民主和谐友善的大学。在大学中,自由主要是对学术而言,而民主主要是对管理而言。民主就是让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权力和机会,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学校管理层要有包容的胸怀,允许和鼓励各种声音的存在,尤其是那些反对的意见。民主是个好东西,通过民主的程序,可以集中智慧,开拓思路,凝聚共识。我校实现校园民主的途径很多,而最突出的是两种:一是学校出台的所有重大改革措施和其他方面的重大决策,均通过几上几下的民主过程,广泛听取师生们的意见和建议。每年的教代会和学代会,也有很多提案。二是校长信箱制度。叫校长信箱,不过是沿袭了习惯,其实质上是一个公开的民主管理网络大平台。通过这样一个信箱,我们勇于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接受批评,听取意见,释疑解惑,及时沟通,促进改进完善管理服务工作。我校的校长信箱制度,去年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获得了普遍高度的好评。希望各位多看看,利用好这个平台。和谐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中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我校倡导积极向上,倡导和而不同,倡导理解包容,弘扬正气,抵制戾气。我们努力营造一个充满了“静、和、爱”的校园氛围,让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同学,都能够感受到温暖、亲切和愉快,在和谐友善中的环境中,追求学业,追求学术。我们的每一个老师,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学生充满大爱之心。这种大爱,不是无原则的爱,是关爱而不是溺爱,是包容而不是纵容,是引导而不是误导。
农大精神和农大品格,远远不止这些。我这里先重点说说这些。这些都是属于精神层面的问题。除了这些之外,各位肯定也有一些物质层面的关注,有一些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包括住房问题、子女就近上中小学问题、工资待遇问题、科研启动费问题、出国培训机会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学校都考虑到了。有的,已经有了具体的措施,并且已经实行了多年,解决得比较好;也有的,限于国家政策和各种条件,一时还难以彻底解决,而只能逐步解决。具体的,有关管理部门的负责同志还会详细介绍,我就不在这里说了。
同志们,我利用这个机会,交流了我对农大精神和农大品格的一些体会和归纳。我希望并相信,你们的加入,会让这些农大精神和农大品格得到更好地弘扬光大。我也希望并相信,通过坚守和强化这些农大精神与农大品格,会不断推进我校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将来,当人们看到“中国农业大学”字样时,会立刻联想这是一所世界一流大学,而其中的“农业”,不过是一组优势学科的特征代称。
❷ 副县长在校长培训班上的讲话怎么写
各位校长、书记,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来参加教育系统干部暑假培训班。天气非常热,大家也非常辛苦,能够在一起学习,商议下学期的教育工作,我觉得精神可贵。今天也是我分管教育局工作以来第一次和全县所有学校的校长、书记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十分激动,同时也感到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下面,结合县委十二届三次全体会议精神,县委县府关于教育的目标定位,以及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谈几点意见和看法。
一、近年来,全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成绩卓著,值得充分肯定和总结
1、积极抢抓机遇,教育整体实力跃上新台阶。2003年以来,全县教育经费总投入达28.95亿元,教育投入从4.4亿元增加到7.7亿元,县、镇两级教育基建投入近10亿元,新建、改建、扩建校舍近40万平方米,建成了鉴湖中学、职教中心二期、西藏民族中学、柯桥初中、钱清镇校、马鞍镇中、杨汛桥紫薇小学、柯岩中心小学等一大批现代化、标志性的学校。目前,学校已真正成为绍兴县城乡大地上最亮丽的建筑,成为很多镇街的标志性建筑,基础建设达到了全市甚至是全省的领先。2003年全县19个镇(街)全部成为省教育强镇和市“高普九”乡镇,2006年底 8个镇街成为市教育基本现代化镇(街),一大批学校成为国家、省、市级重点示范学校。全县教育的实力和水平目前很多指标可以说排到省级第一。
2、把握发展主线,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亮点纷呈。坚持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为主线,全面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在全省创造性地提出“全县统筹、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新体制,实现农附费85%县级统筹管理。深化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制定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和条例,确保教育经费使用的安全、高效、顺畅,有力地提高全县义务教育的保障度。创新教育发展规划、经费管理、师资配置、网点调整和学校建设“四个统筹”的工作机制,成立19个镇(街)教育管理委员会,农村完小均衡发展亮点纷呈,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3、深化改革创新,教育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抓办学机制改革。统筹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一大批教育存量资源有效盘活;创办国有民营的豫才中学,成立柯小教育集团和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大力扶持民办教育,轻纺城高级中学成功举办;创新外来民工子女教育政策,有效解决2.5万名外来民工子弟就学问题;建成会计核算中心、教育服务中心、教师发展中心,提升了教育监管及服务功能。抓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工作程序、目标管理、运行机制、队伍建设得到了规范和优化,建立健全了全系统以制度管人促事的体制机制。抓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教师支教服务期和合理流动制度,教师的收入待遇有了较快提高。通过改革,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县县情、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新路子。这一系列的改革工作,朝着县委县府提出来的要制度化、法制化、经常化的轨道进行,目前所有的改革进展顺利,成果显著。
4、服务经济建设,职成教育发展卓有成效。完成职教中心二期建设,使之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优势。召开全县职教工作会议,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大力培养熟练技工。17个专业成为省市级示范专业。积极整合成职教资源,在全国首创“三单制”农民培训模式,建成县成教中心和七大区域性成教中心,扎实推进“三大培训工程”和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四年来全县各成教中心培训农民1516期102374人次,其中培训被征地农民56697人,转移42816人,有效增强了教育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我县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5、坚持质量中心,教育质量连创历史新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县的教育质量始终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高中段入学率和高考上线率从“九五”末的85.53%和75.54%,分别提高到2006年的98%和94.3%,提高了12.5个和19个百分点,高考上线率连续多年居全市首位,已提前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近五年来,全县共向各高等院校输送大学生238391人,培养了绍兴县历史上首位省高考状元,有59人进入北大、清华,17人成为飞行学员。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来源于全县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特别是在座的书记、校长,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体力上,担负了来自社会、学生家长、教师等各方面很多、很沉重的压力,大家呕心沥血、无私奉献,是全县教育事业的功臣,也为绍兴县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县政府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二、当前我县教育发展改革面临的新情况和新要求
1、科学和谐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科学和谐,是蕴含于党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的理论创造和战略部署中的核心思想。这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现阶段理论的指南。坚持科学和谐反映在教育上,就是要促进教育的科学和谐发展。进一步说,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让教育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通过教育提升全体人民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通过提升人的素质,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不可否认,这些要求相当高,决不是短期内能实现的。但又是必须去努力实践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和坚持科学和谐的发展理念,这是现阶段解决诸多教育难题,实现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前提。在座的都是书记、校长,是我们绍兴县教育工作的领头人和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人,科学和谐这个新理念的提出,指的绝对不仅仅是考试,也不仅仅指的是高中段以下的所有未成年人的教育,而是要担负起全县人民素质的提高和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重任,所以,这个问题也是我们教育内容的一个新情况和一个很大的新课题,我们要进一步拓宽思路,努力扮演好我们的角色,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和全民素质提高作出新的贡献。
2、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我县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推进率先发展”的工作主题,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面对这一发展形势,教育如何与经济强县的地位相适应?县委县府主要领导向我们提出了“突出均衡发展,确保走在前列”的一流教育发展目标和要求。今年以来,全县上下继续按照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一三五”总体思路,加快实施“五大战略”,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如“611”工程计划快速推进,轻纺市场改造升级工程过半,“两湖”区域开发顺利进行,纺织产业提升发展,行业龙头企业得到加强,新型城镇建设取得新业绩等等。为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增创发展新优势,最近还专门召开的县委第十二届三次全体会议,提出了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位置,并明确要求:在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下,突出柯桥城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着力打造“学在柯桥”教育品牌,充分发挥教育在集聚城区人口、繁荣城市经济方面的独特作用。在此背景下,我们教育系统如何审时度势,如何实施“学在柯桥“教育品牌,如何在商贸三产发展、集聚人气方面,能够做到挑大梁,能够有新思路,能够为更好更快地促进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3、人民群众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教育网点布局的日趋合理完善,“四项工程”、免费教育政策等的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得到协调发展,我县已提前完成高标准普及十五年教育。但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丰富和提高,特别是我县已达到了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人们迫切希望让子女能够进入名校学习,接受优质教育。这既是人民群众主观上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就业创业的需要所作出的选择。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于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必须着力研究,既要积极引导,更要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扩大优质教育的覆盖面,竭诚满足群众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4、教育自身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随着教育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特别是近年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新机制的高标准、高要求与原有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教育部门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另一方面,随着课程改革的推广实施,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确立,教育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个性化,就是教育越来越关注每个人的需求;多样化,就教育必须满足全社会多方面的需要。这一系列新的变化和要求也极大地改变着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催生进一步教育改革和开放。
面对新情况、新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责任的重大,任务艰巨。
三、对下一阶段教育改革发展的几点希望和要求
1、优化配置新县城教育资源。围绕县委县府建设“国际纺织之都,现代商贸之城”目标定位,突出重点,集中精力,做好城区教育资源的优化配套工程。当前要重点做好管墅小学、人利小学和华舍初中在三校的扩建新建工程,确保三校工程在2009年秋季能顺利建成开学;要进一步研究城市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推进城区教育集团化办学,扩张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学在柯桥品牌”,积极为促进城区人口集聚和商贸繁荣,为建设现代化的柯桥新县城服务。“国际纺织之都,现代商贸之城”、以及“611”等工程的实施,将会给柯桥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会为教育带来很大的发展机遇。但“611”的建成,“纺织之都”的建成,需要集聚人气。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业的发展,将会在集聚人气方面发挥非常之大的作用,所以要靠我们在座的校长、书记、教育局的骨干,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做好“学在柯桥”这篇文章。
2、统筹全县教育发展。统筹就是要着眼全局,兼顾各方,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确保全县教育事业的协调均衡发展。一是要围绕新型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做好全县教育网点优化布局工作;二是要积极落实县委县府关于统筹发展山区的有关精神,加快偏远山区薄弱学校的网点调整,提高山区教师的待遇,优化山区教师结构,促进山区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三是要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学前教育要抓普及与提升,义务教育要抓均衡与特色,普高、职高要抓协调与质量。四是要抓弱势群体的助学工作,要进一步重视做好贫困学生、留守学生和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
3、着力提高教育质量。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提高教育质量,重在基础,重在经常,重在长远。抓教育质量的提高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功利、浮躁,抓不好质量。必须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充分激发教师的聪明才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强化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努力培养党和国家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现阶段我们要抓好三件事:一是切实加强学生的人格培养;二是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三是切实保证学生的休息和文体活动时间,增加学生体质。在加强学生本身的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做好家长的素质教育,要以小带大,利用学生的资源做好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和素质提升。在座的各位可能都上过大学,大学里面分应试型和整体素质型两种人,应试型的人,就是以后参加工作,对他个人来说,生活也一样很痛苦,对社会还是没有多大贡献。而素质健全的人,就算是高中毕业,他走到哪里,哪里都会受欢迎,而且同样能做出很大的功绩,并不是说只有高学历的人才能够为国家作贡献。继续强化素质教育,大家可能已经有所意识,有所学觉察,有所思考,关键是素质教育怎样真正落到实处,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贡献。
5、积极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发展教育的主体在教师。抓好教师培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师资培训方面精神塑造很重要。教师要崇尚这个职业,要对孩子有爱心。一个校长不爱老师、不爱学生,不会是一个好校长;一个老师不爱孩子,也不会是一个尽心尽责的好老师。天下所有的母亲对孩子都充满了爱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超越自己,如果所有的老师都有母亲般的情怀,他一定会殚精竭虑地执教育人。其次要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一个老师只有具备了过硬的业务能力,才能教育出高素质的学生,这次教育局全面启动全县教师培训的做法,我认为这将会对教育质量的提高带来根本性的改变。而且,这一做法要经常化,要作为一个制度固定下来,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这种培训方式,首先是给大家创造了一个交流经验的平台;第二是提供了一个静下心来学习的机会。所以希望各位校长、老师能够抓住这次机会,能够切实得到提高。
6、大力开展平安创建。在平时工作中,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的弦一刻都不能放松。学校是社会神经最敏感的地方,各方面都高度关注。学校安全万一出现问题,影响很大。各级各类学校一定要抓好学校的环境整治,突出抓好安全工作。当前尤其是要抓好饮食安全、交通安全以及学生的精神安全等问题。
7、致力实施依法办学和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要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要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校风、学风和制度建设,按计划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全面实行“阳光招生”,切实防范和制止各种乱办班、乱招生行为,严格收费管理。义务教育阶段严格执行“一费制”,高中阶段严格执行“三限”政策。
同志们,当前我县正处在经济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诸多新的情况、新的困难和矛盾,但是更多的是机遇,是发展。县委县府已为我县的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希望教育系统的全体干部进一步贯彻落实县委县府的精神,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把我县的教育现代化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努力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全文完)
你参考一下
❸ 教师节要到了,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要在座谈会上讲话,主要领导也要讲。分管领导该讲什么内容呢
分管领导讲话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首先要向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2.讲在上级领导下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所取得的成绩。3举例表扬教学中的好人好事。4.讲下一阶段的计划打算和目标。5.对上级领导的感谢和对教师殷切的期望。
❹ 教育局长在校本教材评审会上的讲话稿如何写
积极创建优秀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
丰富禅城区教育现代化示范区的内涵
各位尊敬的专家、领导和老师们:
首先,我谨代表禅城区教育局,对省、市领导、专家在百忙中光临我区,参加校本教研展示活动,指导我区校本教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你们一直以来对禅城区的厚爱,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自2004年我区被省教育厅确立为“广东省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以来,已经历三年时间,在区教科研部门的统筹规划下,在各位校长和广大老师们的共同努力,已经初步建立完善了禅城区校本教研制度,建立了一批优秀的校本教研基地学校,总结推广了的一批校本研究优秀成果;同时通过开展一系列校本培训与研究,全面提高了我区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了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我区校本教研展示活动,目的在于展示我区校本教研的成果,展示我区骨干教师群体的教学教研风采,同时对我区教师进行一场深层次的校本教研培训。今天展示的成果“趣味多体套格练字法”,是丘荣泰校长、惠景小学、铁军小学的老师们及我区教研员共同努力所取得的,目前在我区乃至周边地区都产生了不小影响,并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具有很强的本土特色和学校特色,是我区校本教研的一个典型。在本月,我们还安排了实验学校的“联教研讨”专题展示,十四中的特色校本课程专题展示,南庄三中和南庄小学的“中小学衔接研讨”专题展示,张槎小学的校本教研管理特色专题展示活动等等,这些都是学校基于自身的实际需要,由本区老师自行承担,能够切实提高本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成果。我们把这些成果展示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给我区学校和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和载体,更进一步地促进我区校本教研的发展。同时,也恳切希望在座的专家和领导们不吝批评指正。
一、所做的工作与取得的成绩
三年来,我们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乘着创建教育强区、创建广东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区的东风,努力走“科研兴校、教研兴校”内涵式发展道路,践行“教研重心下移,教研阵地前移,教研角色转移”,大力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推进基地学校建设、队伍建设和活动形式创新。
1、建立健全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区教育局先后制定了《关于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和学科《校本教研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校本教研制度,确保了全区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基地建设的顺利实施。通过制度建设,创造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让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确立了“以问题为载体,以反思为前提,以研究为重心,以引领为支撑,以发展为目标”的校本教研实施方法,把科研、教研及师资培训等工作整合起来,深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积极倡导“行动研究”这种基本研究方法;努力构建“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校本研究组织程序;大力推广“发现问题-组织团队-学习准备-设计实施-总结反思”这种校本研究的基本模式;共同实施“叙事研究”这种校本教研成果表述的重要方式。
学校也相应制定了校本教研的系列制度,形成了校本教研的支持体系,确保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正常运行。
2、建设了一批优秀基地学校
我们实施了“统一规划,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推进策略,加大基地学校建设的力度,初步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基地学校系列:如制度比较完善、管理比较规范的佛山三中、汾江中学、十四中、同济小学、元甲学校、实验学校、石湾一小等,具有显著个性特色的张槎小学、二十五小、惠景小学等,具有农村特色的吉利中学、南庄中心小学、黎冲小学、古灶小学等。各类基地学校都能总结出一套能指导同类学校的经验,在同类学校中推广,科学有序地推进全区教本研究工作,很好地发挥了基地学校的示范作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将对这批优秀基地学校给予表彰。
3、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引领体制,推动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1)有效地实施了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业引领
由于区域的优势,我区长期与北师大、华南师大、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省教研室、佛山市教研室、教科所等高校、研究机构进行合作,通过项目研究、聘请顾问、专题培训等形式,吸引一批高层次专家为禅城教育服务。如华师大郭思乐教授等知名专家每学年都到禅城定点学校指导教育工作;何克抗教授带领的北师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网络环境下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实验”课题组指导我区的汾江中学等基地学校顺利完成了该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工作;从2007年起聘请了北师大著名博士生导师安文铸教授担任禅城区教育高级顾问,驻禅定点指导。据统计,平均每年区外专家200多人在我区指导教育教学实验、开展培训活动,为我们开展校本研究提供是必要的专业支持。
(2)教科研机构充分发挥了引领作用
禅城区教研室成立了校本研究指导小组,小组成员17人,覆盖中小学12个学科,每人定点指导一所基地学校,全程参与基地学校教研的策划、选题、组织、实施、总结工作,动态掌握全区基地学校制度建设情况,这是我区校本教研的一支重要专业支持力量。
区教科所则通过课题指导推动校本教研工作,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在教科研部门的引领下,全区中小学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全区共有立项课题429项,其中参与国家层级研究56项,主持参与省部级研究77项,主持市级课题151项,主持区级课题145项,待批课题99项。研究课题都是从学校教育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题,从问题到课题,自下而上地形成课题,教师参考积极性高,直接参加研究或设立子课题参与面达到78%。教师通过参与研究,不断地学习,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专业素养。
(3)基地学校建立了配套了师资培训措施
基地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佛山市三中、汾江中学、十四中等学校从逐步完善校本学习制度入手,扎扎实实抓好理论学习,定期编印学习资料、学习心得,出版教师案例分析集;二十五小、古灶小学、同济小学、南庄中心小学等学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建立了教师读书、业务学习、集体备课、集体评课、观摩研讨等多种校本教研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建立为校本教研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骨干教师发挥了示范作用
多年来,我区致力于打造一支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引领我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领校本教研工作。通过“请进来”,我区共引进省级名师1人,骨干老师66人;通过“送出去”,我区先后选派20名骨干教师赴加拿大进修,选派200多名校长、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自选100多名骨干教师,100多名“教学新秀”,通过“结师徒”、“老带新”等方式进行培训。区、市两级骨干教师由政府发给岗位津贴,同时承担指导教学、培养新教师的义务;同济小学、石湾一小等学校还实行校本名师制度,定期评选校本名师,由学校发给岗位津贴,激励青年教师奋发有为,积极向上。
4、教研活动创新卓有成效,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我们从校本教研的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系列的创新,对基地学校进行分类指导,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研究的典型学校,构建了“研训一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行动研究、学科互动、区域联动”的充满生机、广大老师喜闻乐见的校本教研机制。特色较为显著的有:
(1)同校同科联教研讨。具有一定规模学校,同学科同年级教师,就一个教学“小问题”,选取同一个教学内容,集体备课,轮流上课,一课一研,不断改进,打造精品课,教研一体,显示出强大的优势。这是由实验学校、石湾一小等学校首创、已经被多所学校推广运用的方式。
(2)多校联教研讨。为解决1个教学共同问题,选取一个教学内容,多所学校选派教师代表上课,联合研讨,整合优势,突破课改中遇到的问题,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由元甲学校、同济小学、白燕小学3所学校建立起来的、已经推广使用的一种校校互动教本教研方式。
(3)幼小、中小联教研讨。为了解决幼小、中小学衔接问题开展的一种联校研究方式,幼小教师、中小学教师互相听课,加强沟通,解决衔接问题。石湾中心幼儿园、石湾一小、十四中3所学校和南庄镇中小学都广泛开展这项活动。
(4)城乡互动研讨。张槎小学、南庄中心小学等学校为缩小镇内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差异开展的一种校际教研活动,中心小学选派骨干教师到村小学与该校老师上同一课题研究课,村小学选派教师到中心小学上研究课、参加教研活动,使城镇学校的资源优势向农村学校辐射,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各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实际问题,也因此催生了一批骨干教师,和一批优秀成果,如元甲学校、十四中、南庄中心小学、黎冲小学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二十五小的龙狮、科普校本课程,石湾一小的陶艺教育等等。
二、进一步深化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基地建设
为了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禅城区创建广东省首批创建教育现代化示范区,丰富我区基础教育的内涵,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此项工作,力争把我区建成广东省优秀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基地。
1、加强领导,加强管理
教育督导部门、教科研部门、镇街教育管理部门、校长要充分认识校本教研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职责,加强管理,身体力行推进此项工作。
教育督导机构要开展课程改革的督导评估。区将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估标准》,要把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列为重要内容。
教研室、教科所要加强专业引领的责任,有效整合专业资源,合理组建专业队伍,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训活动,引领学校深入开展校本教研。
镇(街道)教育行政部门都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分工合作、认真落实,切实做到统筹管理工作到位,配套制度建设到位,典型推动工作到位。
要落实校长作为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制度。校长要切实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把校本教研作为学校工作的大事来抓;要强化责任意识,为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发挥领导带头作用,直接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成为校本教研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2、加强校本教研基地建设
建立示范性基地学校。我们将建立一套校本教研工作的评价标准,对首批的14所基地学校进行评估,找成绩也找差距、找问题,对达标的单位进行奖励,对未达标的单位给予针对性的诊断分析,不断改进。在评估的基础上,我们将在首批基地学校中选择2-3所成绩突出的学校作为示范性基地学校,以点带面,促进全区学校的发展。
建立新的基地学校。从今年5月份开始,我们将开展第二、第三批的基地学校评选与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的各项规章制度,区教研室、教科所要注意把各级各类学校成功的校本教研规章制度进行收集汇总,并进一步加工与完善,向全区推广实施。努力把校本教研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进行管理。
要重点扶持薄弱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建设。要对薄弱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建设进行统筹安排,落实校际协作、联片教研、城乡联动、送课下乡等有效措施,促进农村牧区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3、做好做精一批精品项目,提升区域基础教育品味
⑴ 创建科技创新教育区域品牌。
⑵ 把规范书写、情景作文项目做精,改善6万中小学生书写状况,提高写作水平。
⑶ 开发陶艺、武术、龙狮、剪纸、粤剧等富有地方特色校本课程。
⑷ 以打造“精品课例”为载体,全面开展校本教研,提高全区老师专业素养。
同志们,让我们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创新实践为动力,努力探索校本教研的新途径、新方法,开创我区校本教研工作的新局面,为促进我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❺ 足球进校园教师培训上领导的讲话
尊敬的曾主任、体育局各位领导、教育办的同仁们:
自今年四月全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启动以来,市体育局、教育局密切配合,对开展我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进行了安排和部署。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工作,我市的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有条不紊、丰富多彩。刚才市体育局国xx局长对前阶段我市校园足球活动做了全面的总结,教育局xx副局长宣读了表彰活动优秀学校的通报。再一次向受表彰的学校表示祝贺!
做为全国52所校园足球布局城市之一,我们积极探索,完善措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刚才xx区xx中学、xx市第二中学做了活动经验介绍,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交流了开展校园足球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值得借鉴!在这里,就我市如何开展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讲两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重大意义。
1、党中央、国务院对足球工作特别是对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高度重视,历届中央领导都有过重要讲话和要求。足球运动能够强身健体,振奋民族精神。特别是青少年足球人口普及和培养必须从学校开始,在校园中落实,才能具有广泛的参与率和旺盛的生命力。
2、足球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一项运动。足球运动能够释放激情、享受快乐、强身健体、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3、是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推进体育艺术“2+1”工程、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我们要认识到在校园开展青少年足球活动,不是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足球运动员,而是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对足球运动的喜爱,形成良好的校园足球文化,达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目的。同时,在扩大学生参加足球运动参与面、夯实足球运动的基础上,发现和培养足球运动新苗,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足球运动技能和水平。校园足球提倡广泛普及,人人参与,而不是仅属于少数人的运动,更不是只有竞技性质的运动。足球既是一种文化的熏陶更是一种教育活动。各个学校一定要在立足学生全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方面认识其重大意义,把开展校园足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给予高度关注,认真抓好落实。
二、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提高校园足球运动水平。
1、将校园足球纳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之中。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学校,要利用体育课、大课间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运动会等多种形式开拓校园足球阵地,丰富校园足球的活动形式和内容,进行校本足球教学内容的开发。努力实现学生人人喜欢足球运动,50%以上的学生能够经常参与足球运动,班班有代表队,月月有比赛的目标。对有足球特长的学生要重点培养,为他们制定科学的学习、训练计划,使他们在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知识、运动技能等方面全面发展。
2、要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小学相互衔接配套的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竞赛体系。不能单纯的认为校园足球就是组一支球队、打几场比赛,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足球活动和竞赛。我们将把目前教育系统的中小学生足球比赛与校园足球联赛整合优化,落实配套的活动经费,要广开渠道争取社会有识之士的支持!足球运动具有身体接触多、对抗性强的特点,在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中,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和意外伤害处理。要重视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既要加强安全防范工作,提高安全意识,消除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隐患。
3、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在利用我们现有的宣传条件之下,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宣传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重要性,宣传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典型和成效,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4、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保障和奖励机制。要加强对校园足球活动的组织领导。学校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在学校建立健全高效有力的领导机制,选派有责任心、喜爱足球运动、关心足球事业的教师参与校园足球工作,确保校园足球活动的正常开展。不要认为校园足球活动是额外负担!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团队精神都会提高整体素质和学习成绩。同时,要建立健全校园足球工作的保障和奖励机制。我们将逐步把校园足球工作纳入到对布局学校和教师的目标管理和业绩考核当中来,保证校园足球活动顺利开展。我们要认真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深入分析开展校园足球工作的薄弱环节,切实解决制约推进校园足球工作的问题。2013年我们的目标要求是:消灭不及格,力争优秀校。
长期以来,体育、教育部门建立了很好的合作机制和关系,体育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也给予很大的支持与帮助。今后希望在校园足球活动的专项经费投入、改善场地条件、加强教师培训等方面给予布局学校更多的支持帮助,共同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作出努力。让我们共同携手,为我市足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国足球早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而共同努力!
最后预祝大家圣诞开心,元旦快乐,春节开心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