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做好增值税,所得税税收风险防范
一是加强事中事后风险管控。通过税源一体化系统推送的大额农产品抵扣、销售额激增、未及时缴纳税款、法人变更等预警提醒,基层分局实时掌握风险动态, 及时排查隐患,堵塞漏洞。
二是做好总结推送的风险企业评估。评估科根据有关规定对风险企业的主要疑点特征,重点核实发票的电子信息与纸质信息是否一致、每笔交易货物流、资金流、发票流是否一致,对核实中发现的风险较大企业取得或开具的发票利用《抵扣凭证审核检查系统》向上、下游企业发起协查,并对风险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核实是否存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增虚抵进项税额、骗取出口退税等税收违法行为。
三是加强对风险纳税人的日常管理。对“一址多照”、无固定经营场所的纳税人、纳税信用评价为D级等几类纳税人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其增值税专用发票发放数量及最高开票限额;在利用升级版数据做好增值税纳税申报“一窗式”比对的基础上,在每月申报期结束后,对纳税人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数据进行监控分析,筛查风险疑点进行核查;筛选非正常户,借助电子底帐、防伪税控系统,对其近60天内取得和开具的发票列入异常发票范围进行核查。
❷ 企业所得税有哪些风险及检查方法
一.企业所得税的风险
由于我们国家税务系统推广纳税评估系统,如果发现企业所得税税负偏低时,就会发出预警:到企业来检查税负偏低的原因
预警总体分两种,一种是与具体事项或具体科目相关的,比如财务费偏高;另一种是总体税负
的比较。其次,看一下预警的影响。
预警,总体属于没有落实的疑点或线索。
如果企业能提供合理解释,可以过关。但如果解释不合理,肯定面临进一步的检查。比如
现场稽查、评估等。
二.税局对企业所得税的检查方法,一般会从两方面去进行:
(一)是对企业收入的检查:
1、检查出库单是否与销售收入相配比?尤其注意库管员、验收员、会计、统计等的签字,如有涂改变动或笔体异常,出库单号码连续,则会作进一步追查,很多企业为了减少知情范围,可能由专人作弊;
2、检查边脚料的帐务处理,边脚料、包装物等的处理收入是否入帐?是否截留了其他业务收入?
3、检查货物的销售价格是否忽高忽低?尤其是低于成本的销售,一般都有问题;
4、检查所有存货,包括成品与材料,看是否帐实相符?短少的物资,一般都有销售未入帐的可能;
5、检查产品的出品率变化,检查废品的生产、验收、销毁记录,检查产品数量与生产工人计件工资的关系,是否配比合理?很多企业将产品直接从生产线上取走销售或赠送,而截留收入;
6、 重点检查往来帐,对挂往来超过半年的要与对方单位核实,尤其要注意贷方往来,同时注意费用中显示的对方单位,是否有对外往来大额借款?是否收取利息?利息是否合理?是否入帐?
7、 检查会计期末是否进行了资产清查?盘赢物资是否计入了收入?盘亏物资是否是正常管理盘亏?是否存在盘亏与盘盈互相抵消的问题?物资盘存表上是否有相关人员签字?原始盘点表与物资盘存表是否相符等?
8、检查对外进行来料加工节省下来的材料或边脚料是否计入了收入?
9、检查减免的流转税是否计入了应纳税所得额?
10、检查企业接受的捐赠,是否已作为收入纳税?
11、 检查企业研发新产品产生的产品和废品是否有记录以及产品和废品的去向,是否按质做价?收入是否纳税?
(二)是对扣除项目的检查:
1、税法规定,企业在纳税年度的当年应该计入费用而没有计入的,不得在以后年度抵扣,因此,要重点检查企业的长期待摊费用、预提费用、折旧费用以及其他的调整分录,凡是涉及到红字调整的,都要重点检查;
2、检查企业食堂等福利部门,其房屋折旧、人员工资、耗用水电、办公用品及低耗、福利待遇、维修费、使用车辆费用等一切开支,是否计入了成本?
3、检查企业耗用的费用物资,是否已通过了仓库核算?消耗材料和物资是否合理?如办公用品要与办公用品领用台帐相核对,低耗要与实物相核对,是否存在私人使用企业资产情况等?
4、检查物资使用者是否都是本企业员工?否则视同捐赠?
5、检查企业的工资支出是否是企业的在册员工?是否在劳动部门登记?是否已经给员工办理了社会保险?医务、浴室、理发室、食堂、待岗、下岗等后勤人员的工资是否进行了剔除?有否超过计税工资?
6、检查工资附加费用是否按照计税工资总额提取?工会经费是否全额拨付并取得“工会经费拨缴专用收据”?检查对外捐赠是否合法?
7、检查业务招待费的发生额是否与其生产经营业务直接相关?是否超出了限额?招待无关人员或者纯粹内部人员的吃喝费用是否扣除,不能按照税务人员要求提供真实的足够的有效凭证和资料的,也不得扣除;
8、检查财产保险和车辆保险的无赔款优待退款,是否冲减了费用,纳入了所得额?如果未发现冲减支出和保险赔款,应进一步调查保险公司的财务帐册。
9、检查税前应报批的扣除项目是否擅自扣除?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是否报税务机关备案?
❸ 企业如何降低税收风险,这5招先学起来
当前税收监管环境及税务稽查最新形势。
(一)日益复杂的财税政策环境
中国彻底告别营业税全面进入增值税;逐步修订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及资源税;新增环境保护税。
新的税收法规和地方解读对税收征管的持续指引。
随着营改增的不断深入即将颁布的增值税法草案对现行政策的带来的影响。
(二)日益先进的税收征管环境
金税三期的推行与升级实现了不同企业之间不同省份之间的数据对比,实现了税务机关与不同机构之间的数据互通。
依托金税三期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逐步实现大数据采集、比对和分析,不断改变征管方式
由传统的税务稽查演变为税务风险评估和税务稽查并行的征管方式。
(三)日益简化的税收优惠程序
大幅度取消和下放税务行政审批项目,实现税收管理由主要依靠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管理转变。
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国地税联合执法稽查力度,运用大数据平台,设置预警值指标等相关措施不断加强税收监管。
(四)税务“千户计划”
由国家税务总局发起,国税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负责,由各省级税局大企业处执行的,面向在国际或国内企业排名靠前、税收规模大、且具有行业代表性与良好成长型的企业集团及其成员单位的全面纳税合规检查。
国税总局负责前期数据收集、制作行业风险税收清单,具体纳税指标由各省级税局落实实施。
在日益复杂的财税政策及越来越严格的税收监管环境下,面对金税三期和大数据等各类升级化的稽查系统,企业潜藏的各类税收风险也越来越多的被曝光出来。
那么做好企业税收风险的评估也就变得越来越不容忽视。
Fcouncil专家建议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对企业税收风险做出评估及管理,降低税收风险,别再为被税局盯上而提心吊胆啦~
(一)评估资料管理
1)资料管理目的
为预警值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为计算机筛选对象提供数据。
2)资料来源
企业纳税申报资料。
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如规模、产销量、工艺流程、耗能等)。
区域、行业经济指标。
3)资料管理
资料采集。
数据抽取(人工&自动)。
数据检索报告。
(二)评估对象筛选
1)评估对象筛选流程
评估对象确定:纳税人及税种、纳税申报期后、纳税申报税款所属当期为主。
评估对象分类:按照不同税种分类。
疑点对象筛选:自动筛选、人工筛选、重点抽样筛选。
疑点对象处理:对于异常程度较小的评估流程终止、对于异常程度较大的转评估分析。
2)评估对象纳税评估指标
通用分析指标:收入类、成本类、费用类、利润类、资产类。
特定分析指标: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资源税。
3)税收风险评估重点对象
综合审核对比分析中发现有问题或疑点的纳税人要作为重点评估分析对象。
重点税源特殊行业重点企业税负异常变化、长时间零/负税负申报。
纳税信用等级低下曰常管理和税务检查中发现较多问题的纳税人。
(三)评估分析
审核分析
约谈举证
实地调查
(四)评估结果处理
无问题处理
申报缴款错误处理
稽查案源移送处理
移交上级税务机关国际税收管理部门处理
(五)预警值管理
预警值生成:税务机关根据该地区的行业税负监控、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会计核算情况等信息运用数学方法测算出的算术、加权平均值及其合理变动范围的本地区评估指标预菩值。
预警值调整:税务机关对测算出来的预警值,综合考虑该地区的纳税人规模、税种等相关指标,参照上级税务机关发布的评估指标预警值,结合该地区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
❹ 怎样进行企业所得税风险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所得税风险团队管理工作
重点税源和高风险事项团队管理是加强后续管理、堵漏增收的有效措施,对提高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有积极意义。省局要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组建团队,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优势兵力发现、分析、评估、识别企业所得税风险点,统筹研究风险应对,推进企业所得税风险团队管理工作。
(二)用好各项数据,建立所得税风险指标模型
以税收征管数据、历年汇算清缴数据、财务会计数据为基础,进一步拓展相关行业指标、上市公司公告、网站信息、政府部门信息等第三方涉税信息渠道,充实税务机关涉税信息“占有量”,统筹利用涉税信息处理软件,研究建立“好使、管用”的企业所得税风险指标模型。
已经开展风险团队试点的省市,要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了解所得税风险事项的不同特点,建立丰富实用的企业所得税风险指标或模型,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此前未试点省市,要理顺所在单位风险管理机制,开展数据收集分析,逐步建立企业所得税风险数据相关指标和模型。税务机关要加强经验交流,“走出去”“引进来”,对本单位和兄弟省市所得税风险指标进行效能评估,完善企业所得税风险指标和相关模型。
(三)协同各方面资源,分类应对所得税风险
利用税收风险管理平台,根据风险识别、等级排序确定风险事项应对等级,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提示、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应对方法。有效利用省以下管理资源,跟踪指导重要行业、重点税源企业和部分高风险事项的应对工作,评估所得税风险应对质量,不断提升风险应对效能。
(四)开展绩效考评,及时总结报告
企业所得税重点税源和高风险事项团队管理是税务总局对省局的绩效考评项目。
报告主要内容:风险团队建设、风险管理机制建设、风险点的识别和推送情况、协助千户集团风险管理查补收入(含调减亏损情况,下同)、重要行业和重点税源企业所得税查补收入、各项高风险事项查补收入、所得税风险应对效能、查补收入占所在单位所得税收入比重等情况,对完善所得税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等。
❺ 企业怎样进行税务风险防控
企业进行税务风险防控一定得有一套完整的企业内控系统,并且能从根源上为企业解决税务风险问题,目前市面上用的比较多的就是企业财富安全管理9段技术。
关于企业财富安全管理9段技术
并且,企业财富安全管理9段技术不单能处理并预控企业税务风险,涉及到关于企业财富安全的都能解决。
❻ 企业风险管控部门需要风险管控培训机构解决哪些问题
解决对企业产生风险的问题,比如:资金风险等
❼ 如何做好企业税收风险防控
建立以“税务风险为导向的税务管理体系”,首先,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推动,同时这也将促使企业高层对税务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重新审视、重新定位;其次,建立一个优秀的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团队,进一步明确税务岗位职责及资格要求,从人才配置的角度提升企业税务管理的水平;最后,还需要业税融合,采用税务风险管理前置的理念,税务风险的管控会前置到决策部门和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也将承担起税务风险管理的职责,而不仅仅是以财务总监为领导的企业财务、税务部门的职责,税务风险管理应成为企业整体内部控制制度的组成部分。
这样,在整个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权责安排也将更加明晰和科学,相配套的监督激励机制以及纵向横向的沟通关系都将趋于规范化、制度化,这样的管理规范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会有效的抑制和改善导致税务风险的内部因素,降低企业固有的税务风险,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重要保证。
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各个部门和各个业务流程都不应脱离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长期过程。由于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涉及企业运营的诸多部门,因此更需要企业管理层进行统筹安排、调配资源、提供支持,以确保相关进程的顺利推进。
❽ 如何防范企业纳税风险
一、纳税风险的表现
企业纳税风险主要包括财务、法律两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企业财务方面受到损失,但也存在因违法受到处罚及丧失企业信誉风险。具体表现为:
一是企业盲目纳税。企业由于财务人员的工作疏忽或缺乏必要的税务知识忘缴或少缴了税,或由于对税收优惠政策的无知无故多缴纳了税款;
二是企业纳税筹划方案的失败,筹划结果小于预期值,筹划成本大于筹划带来的收益,其结果大致分为以下两类:
一、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而少纳税,这可能造成的后果有罚款,多交滞纳金,降低纳税企业的信誉等不良后果,不仅企业会受到税务行政处罚,甚至相关财务人员也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二、税法使用不当,盲目交税,多纳税款,增加不必要的税务成本,而导致企业利润的流失。
二、纳税风险的特征
(一)客观存在性。
(二)可控性。
(三)主观判断性。
三、企业纳税风险形成的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纳税风险分布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它的形成是企业内外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对纳税风险首先要正确识别风险形成的因素,纳税风险的来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内部原因
企业管理者理念缺失。
2.企业财务人员纳税意识缺失。
3.企业涉税人员素质低,责任心不足
4.企业不当税收筹划。
5.企业与税务部门沟通不畅。
(二)企业外部原因
1.税收法规原因。
2.征纳双方对税收政策理解执行不同。
四、企业纳税风险的控制
(一)树立正确纳税理念
(二)提升财务人员业务素质
(三)健全企业纳税风险管理体系
(四)加强对外沟通能力
(五)规范税务机关执法行为
(六)加强税法普法宣传工作
(七)建设服务性税务机关
(北京中经阳光税收筹划事务所)
❾ 如何做好企业加计扣除所得税的税收风险防控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范围在扩大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税务风险,且税务风险出现的概率也随之增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不符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政策,未按规定备案等情形,纳税人不得享受税收优惠,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不得税前加计扣除。因此,纳税人在充分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的同时,对其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应予必要的重视,防范不得加计扣除的税务风险。
一、擅自扩大研究开发费用扣除范围
并非所有研发费用就可以税前扣除,
企业在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时一定注意把握好可以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以防止因随意扩大研发费用范围或者对研发费用掌握不准确可能带来的税收风险。《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116号)第八条规定,行政法规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费用和支出项目,均不允许计入研究开发费用。从近六年的实践来看,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一直是企业涉税实务中的难点,不易把握。在日常涉税处理实务中往往还会出现一些无法正确判断是否可以加计扣除的开发费用,企业须谨慎对待。企业发生的费用支出属于列举的十三项费用范围的,才可以作为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其他情形的研发费用不得加计扣除.
二、奖励补助收入未有冲减研发费用
不征税收入财政性资金用于研发的,不得计入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开发费中如果包括财政拨款,由于财政拨款属于不征税收入,其相应的支出也不得扣除,也不得作为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的计算基数。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116号)附件规定,从有关部门和母公司取得的研究开发费专项拨款应冲减研发费用后
再计算加计扣除额。因此,企业的研发项目取得来自科技局、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的奖励补助款,应根据相关性原则,就所取得与研发项目(包括以前年度)有关的奖励补助款项冲减研发费用后计算加计扣除额。另外,要说明的是奖励补助款应按收付实现制的原则冲减。
❿ 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税务风险防范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是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首先,企业自身应做到依法诚信纳税,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核算系统,完整、真实和及时地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准确计算税金,按时申报,足额缴纳税款,健康参与市场竞争。其次,在对外签定各种经济合同时,要严格审查对方当事人的纳税主体资格和纳税资信情况,防止对方当事人转嫁税务风险;对合同条款要认真推敲,防止产生涉税歧义和误解,尽量分散税务风险。
二是提高企业涉税人员的业务素质。企业应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利用多种渠道,帮助财务、业务等涉税人员加强税收法律、法规、各项税收业务政策的学习,了解、更新和掌握税务新知识,提高运用税法武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规避企业税务风险的能力,为降低和防范企业税务风险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是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和税务筹划风险意识,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开展税务筹划。在强调对企业税务筹划人员的培训外。也应对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灌输
正确的纳税理念,使之破除以往把税务事宜只看作是财务部门工作的陈旧观念,树立全员参与、全员控制的新思维,积极理解支持财务部的工作。
四是密切关注税收法规政策的变化,树立法治观念,避免筹划手段选择上的风险。税务筹划的规则决定了依法筹划是税务筹划工作的基础。严格遵守相关税收法规是进行筹划工作的前提,一项违法的税务筹划,无论其成果如何显著,注定是要失败的。面对这种风险,企业一定要熟悉税收法规的相关规定,掌握与自身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内容,选择既符合企业利益又遵循税法规定的筹划方案。
五是评估税务筹划风险,定期进行纳税健康检查。评估税务筹划风险就是企业对具体经营行为涉及的纳税风险进行识别并明确责任人,这是企业税务筹划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要理清自己有哪些具体经营行为,哪些经营行为涉及纳税问题,这些岗位的相关责任人是谁,谁将对控制措施的实施负责等。此外,还应定期进行纳税健康检查,消除隐藏在过去经济活动中的税务风险,发现问题,立即纠正。
六是坚持成本效益原则。税务筹划可以达到节税的目的,使企业获得一定的收益。但是,无论是由企业内部设立专门部门进行税务筹划,还是由企业聘请外部专门从事税务筹划工作的人员,都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这些可能完全是出于税收方面的考虑,而非正常的生产经营需要。所以,税务筹划与其他管理决策一样,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只有当税务筹划方案的收益大于支出时,该项税务筹划才是正确的、成功的。
七是加强和中介组织的合作。税收问题先天具有的专业性、复杂性、实效性使得企业仅凭自己的力量往往很难应付,企业的税务筹划人员往往不能全面地掌握企业发生的所有业务涉及的税收政策,特别是企业在发生特种业务时,税收政策可能规定得不明确,企业又不愿意或不便与税务机关沟通,所以,寻找一个专注于税收政策研究与咨询的中介组织显得十分必要。中介组织还可以作为企业税收风险的外部监控人,代为承担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一部分职责,更好、更专业地监督、发现企业的税收风险并提供解决方案。
最后,还要搞好税企协调。由于某些税收政策具有相当大的弹性空间,税务机关在税收执法上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现实中企业进行的税务筹划的合法性还需要税务行政执法部门的确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特别需要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和沟通,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的税收处理方面,要能得到税务部门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