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德生科技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平台)的主要特点什么
据了解,德生科技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以“系统+服务”回的方式来协助相答关部门来落实推进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服务,这一方式有效避免了以往存在相关资金发放是否确实发放到补贴人手中等相关问题。具体相关服务业务可以咨询德生科技了解更多的业务。
❷ 如何推进涉农资金管理机制创新和流程优化
为进一步加强涉农资金管理,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形成涉农资金统筹使用的长效机制,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大力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提高涉农资金管理水平
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加强涉农资金管理,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涉农资金使用管理分散重复现象仍较突出,影响了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加强涉农资金管理,既是提高涉农资金安全、规范运行的迫切需要,又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同时,有利于规范涉农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利于促进政府及其部门转变职能,克服“缺位”和“越位”现象;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涉农资金的整体合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巩固成果、扩大范围;明确分工、协调配合;上下联动、全面推进;强化监管、规范运行”的原则,把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加强涉农资金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抓实、抓好。着力建立健全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的长效机制,力争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实现涉农资金的管理理念明显转变,涉农资金的统筹安排明显科学,涉农资金的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明显提高。
二、全面清理涉农资金,明确整合和统筹安排重点
(一)全面清理涉农资金。一是要从预算编制环节入手,对现有涉农资金进行全面清理,特别是要对涉农专项资金的设立依据、来源渠道、投入规模、执行期限,支持对象,支出用途和使用管理方式等进行认真梳理,摸清情况。二是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使用分散的涉农专项资金进行归并,或按照资金用途重新进行分类:对不符合公共财政支持方向或已经完成目标任务的涉农资金,要予以取消或转变用途。对归并或重新分类的涉农资金,要进一步明确支持对象、扶持环节、投入重点、补助标准等。三是要严格控制新设立涉农专项资金。新设立的专项资金应符合一定时期内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特定目标的需要,并向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以及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倾斜。同时,要明确专项资金起止时间。四是要积极推进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的统筹安排。进一步将具备条件的中央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及时转为地方专款管理。对事权在地方的项目,原则上不列入中央部门预算。五是积极推进财部门内部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其基本原则和方法是:(1)按照部门预算归口管理要求整合归并资金。(2)区分支持领域,明确管理部门。(3)存量保持不变,增量规范安排使用。(4)强化沟通协调,统筹安排使用。
(二)明确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重点。现阶段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的重点是支持农业生产类资金,包括用于农田水利、土地整理、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农民培训等方面的资金。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推进支持农业生产类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同时,要进一步改进农民补贴类资金的管理,强化整合,逐步增加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规模。对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类的涉农资金、如教育、社保、医疗、卫生等资金,具备条件的,也要在内部适当进行整合和统筹安排。
三、建立沟通协商机制,充分发挥涉农部门作用
(一)财政部门要建立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联席会议制度。对由财政部门内不同业务部门分别管理的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涉农专项资金,通过联席会议通报情况,协商整合和统筹安排使用,避免重复交叉或相互脱节。
(二)财政部门要加强与涉农部门的沟通,建立涉农资金使用安排信息通报制度。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和配合涉农部门统筹安排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与各部门共同协调提出涉农资金统筹使用管理的意见,发挥部门的作用。中央涉农部门在安排和下达项目资金时,应将资金拨付文件抄送财政部和省级财政部门,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三)建立健全地方各级政府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机制。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需要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地方各级财政、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争取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建立地方党政领导挂帅、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参加的组织协调机制。具备条件的地方,要在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建立涉农资金统筹安排的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领导小组、建立涉农资金统筹安排的决策协商和征求意见制度等多种形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协调配合、良性互动的沟通协调机制。
四、搭建整合和统筹安排平台,促进涉农资金有效使用
(一)以规划为引导促进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根据农业农村发展战略目标和经济社会自然资源条件,制定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计划,以规划引导和带动涉农资金的重点投向,促进各项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使用。
(二)以主导产业、优势区域和重点项目为平台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要积极打造主导产业、优势区域、重点项目等整合平台,引导投向相近、目标相似、来源不同的各项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做到“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集中财力解决制约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发展的瓶颈问题。
(三)以重大专项资金为平台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要继续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小农水建设等重大专项资金为平台,推进涉农资金的整合和统筹安排。进一步完善涉农资金投入的引导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三农”。
(四)坚持以县级为平台的涉农资金整合模式。要认真总结和推广县级涉农资金整合试点的好经验、好做法,巩固和扩大县级涉农资金整合成果。对资金整合效果明显、成效突出的县,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要支持和鼓励县级不断创新整合方式,坚持县级自主整合的工作模式,进一步引导和支持更多的县开展涉农资金整合。
五、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保障整合和统筹安排工作开展
(一)加强涉农资金制度建设和执行。要按照资金分配规范、使用范围明晰、管理监督严格、职责效能统一的要求,继续对现行涉农资金使用管理制度进行清理、修订和完善,同时,做好各项制度的衔接,为整合和统筹安排涉农资金提供制度支撑。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涉农专项资金,经整合后研究制定统一的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涉农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制度执行工作,不折不扣地执行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确保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取得实效。
(二)稳步推进审批权限下放。继续探索涉农资金“中央宏观指导、地方自主选项”的管理模式,具备条件的,采取“切块下达”、“捆绑使用”等行之有效的分配办法,将资金“切块”下达到省(区、市),具体项目的立项权、审批权下放地方,由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涉农资金。要逐步扩大资金和项目审批权限下放范围,为地方整合和统筹安排资金创造条件,特别是要研究推进将资金和项目审批权限进一步下放到县,增强县级统筹使用涉农资金的能力。对各级财政共同安排、且性质相近的资金,上级部门不再审批具体项目,按照统一规划只下达资金任务和目标要求,将资金“切块”到县,由县根据本地实际将各级财政资金捆绑起来统筹安排使用。
(三)建立健全以结果为导向的涉农资金分配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涉农专项资金的绩效考评制度,对专项资金的安排分配、使用管理、项目效益等情况进行全面考评。要按照“指标科学、操作简便、结果公正”的原则,进一步健全考评指标,将考评结果与下年度专项资金的分配相挂钩。对绩效好、监督措施到位的地方和单位,在安排涉农项目和分配涉农资金时给予适当奖励;对绩效差、管理不到位的地方和单位,要适当进行扣减。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管理的通报制度,对涉农资金使用管理好的地方和单位给予通报表扬,推广其好经验、好做法;对出现违规违纪问题的地方和单位进行通报批评,责成提出整改措施并限期落实。
(四)全面实行涉农资金管理“阳光操作”。继教推行和完善报账制、公示公告制、专家评审制等管理方式,促进实现资金分配依据科学、分配办法公开、分配程序规范、分配结果公正。建立健全项目的民主决策机制和群众参与机制,进一步提高涉农资金管理的公平性、公正性和透明度。借助现代科学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涉农资金监控网络,对资金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提高涉农政策和项目资金申请的透明度,杜绝涉农资金无序申报、重复申报和骗取套取涉农资金的行为。要结合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五)完善涉农补贴资金拨付方式。具备条件的,要积极采取“一卡(折)通”的发放方式,简化发放程序,降低发放成本,努力实现对农民的各项补贴通过“一卡(折)”发放,保证涉农补贴资金及时、安全、足额到位。同时,要统筹各部门参与补贴发放职能,实现补贴资金由财政部门“一个漏斗”向农民发放,避免出现多卡发放的问题,降低行政成本,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六)加强对涉农资金的监督检查。要按照“既推进整合、又加强管理”的要求,加强对整合和统筹安排的涉农资金的监管,避免出现借整合涉农资金名义挪用涉农资金的现象。各级财政、有关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检查和抽查,切实加强涉农资金日常监督检查,营造良好的声势氛围。继续探索完善涉农资金检查方式,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特别是要加强事前的监管力度。要建立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监督管理机制,强化财政监督,充分发挥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事处、审计部门、社会中介机构以及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积极配合有关方面做好涉农资金审计、检查和监督工作。
(七)充分发挥乡镇财政的管理和监督作用。上级财政部门要为乡镇财政强化涉农资金监管创造有利有条件,强化乡镇财政对涉农资金的监管职能。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能力建设和工作指导。要完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建立乡镇财政直接联系点制度,监管抽查指导制度、激励约束机制和日常考核制度。乡镇财政要充分发挥贴近农村、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和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基础信息的审核,加强对农业生产类等资金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强化对涉农资金的跟踪和监控,认真做好有关信息的反馈工作。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加强涉农资金管理放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要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立足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整合和统筹安排措施。要切实加强分工协作,明确责任,扎实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工作,要及时了解、认真总结和推广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制定具体的宣传计划,注重宣传的引导性和时效性,开创全社会关心、支持涉农资金和统筹安排的新局面。
❸ 哪些技能培训政府给予补助,在职人员怎么享受技能培训补助
国家对需要扶助的农业人口拨付技能培训支持资金,各地都有,找一下劳动和民版政部门,权就能得到准确的消息。以北京为例,昌平地区每人每年拨付800多元的培训费用,帮助农村失去土地的人口掌握劳动技能,有昌平区农委统一掌握,拨付给各个培训机构,由培训机构提供技能培训,并且推荐上岗,这一政策受到了农民的欢迎,我想四川也不会没有,问题下有关部门就能知道了。理论上各地都有,差别就是那个部门在操作。
❹ 如何举办一次涉农和农技人员培训班
在为期一天的培训班上,结合农村财务管理情况,住村干部董海林从农业生产类、农村社会保障类、农村生活类、农村组织建设类、支持少数民族发展类等七大类惠农政策入手,为大家详细讲解了政策的概念、资金来源、享受对象、标准、办理程序等,还讲解了涉农资金监管及如何正确使用国家财政资金等方面的内容,还对填制原始凭证、付款凭单等具体事项进行了现场指导。
❺ 财政部门如何加强惠农资金管理
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职能转变的需要,加快构建区镇公共财政框架和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市对乡镇财政改革工作的布置和要求,2007年章贡区稳步推行了“镇财区管”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两年来各项改革工作运行平稳,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建立了科学规范的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机制,逐步规范了各镇、村的收支行为,有效促进了基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近日,区财政局对各镇“一卡通”工作进展情况、惠农补贴资金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
一、我区“一卡通”改革的基本情况
根据上级部门的部署,我区自2007年8月开始组织实施以“一卡通”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制度和支付方式改革。通过广泛宣传、拟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业务培训、区镇联网、网上指导、信息采集、开设银行帐户等工作的开展,平稳地实施了改革的各项工作。两年来按照全面纳入、完善优化、继续深化的指导思想,我们从扩项、协调、夯实基础、加强宣传等方面扎实推进“一卡通”改革。
我区2007年8-12月,纳入项目数3个,指标数57.43万元,发放数是57.43万元,发放户数30312户;2008年,纳入项目数30个,当年指标数1949.13万元,发放数是1699.94万元,发放户数29056户;2009年1-5月,已发放项目数24个,指标数925.22万元,发放数是826.43万元,发放户数25398户。
二、我区加强惠农补贴资金管理,推进“一卡通”改革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1、加强宣传、主动服务。充分运用了电视、会议、墙报和宣传资料等手段,对改革政策全方位的宣传。制作和发放《乡镇财政改革政策宣传手册》,深入乡镇宣传“一卡通”改革精神,让惠农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广大农民积极支持和参与。今年以建设机关效能年为契机,深入乡镇、深入农户,由坐等群众反映问题转为主动下访掌握情况,切实解决惠农补贴发放工作的实际问题。
2、建立机制,强化监督。建立常规性检查和专项性检查相结合、实地检查和网上检查相结合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按照“六到户”“六不准”的原则强化“一卡通”改革的监督管理。随机走访农户,检查资金落实和发放信息公开情况,听取农户的意见和要求,直观了解掌握基层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加强财务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有效落实各项惠农资金。
3、夯实基础,源头保障。实行“资金一户管,补助一卡发,服务一站办,收支一本帐”措施。各镇(街办)均建立了资金明细帐,农户信息资料台帐,重点做好发放清册、发放不成功清单以及农户信息变更表的装订归档工作,以扎实的基础工作在源头上保障资金到户,不留发放死角。
4、明确职责、沟通协作。加强与主管部门、各镇以及农信社的交流和沟通,对改革中的各项措施进行认真细致的讨论,适时调整流程、理顺相关环节,层层分解任务,确保每个环节与部门挂钩,每项工作落实到人,每笔资金发放到户,确实提高涉农资金效率。
5、加强建设,提高效能。为给惠农补贴打开快捷方便的绿色通道,架高了财政专用网络,实现了区镇联网,信息资源共享;为财政所配置了专用电脑、UPS、打印机、扫描仪等硬件;各镇(相关街办)均安装使用了“一卡通”软件,区级财政通过网络及时提供技术帮助和业务指导。在改善硬件设备的同时,加大了对基层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进行了多期业务培训,着重加强了操作流程、系统软件运用的能力,提高办公效能。
我区实施“一卡通”改革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充分发挥了惠农政策和涉农资金的合力效应,彻底改变了以往条块分割、分散管理的做法,通过整合资金、封闭运行,“一个漏斗向下”,从源头上杜绝截留或挪用惠农补贴资金的现象,有力保障了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
三、我区“一卡通”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主管部门及乡镇对“一卡通”改革认识不到位,缺乏主动意识。有些主管部门及乡镇片面认为通过
“一卡通”平台发放,就是把工作转移给财政部门了,致使财政所承担大量的工作和压力。因“一卡通”工作是处于惠农资金落实的最终环节,按照省政府的实施方案,其基础工作都应由主管部门承担,“一卡通”是作为一个发放的平台由财政部门进行拨付;目前县级主管部门往往不行使审核资金分配的职责,部门之间配合不到位,仅仅是布置各镇对资金分配后报财政发放,而财政部门督促的力度也非常有限,往往会造成拖延资金发放的现象。
2、农信社对
“一卡通”存折的服务和管理不到位。有的补贴项目摘要栏模糊、打印不准确;允许农户随意取消“一卡通”存折,又没有及时通知财政所,致使后面的补贴资金无法正确发放;有的农信社不返回发放清册给财政所,或者清册未加盖业务处理专用章,使得双方的资金流转和查询缺少法律依据;农信社没有建立定期与财政所核对的制度,财政所不能及时了解已变更农户存折帐号,造成部分资金发放不成功。
3、该软件系统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不便于操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如下问题:已发放的项目不能选择乡镇结帐上传,因各镇的实际情况不同,录入的进度也不同,但系统只能在所有乡镇录完并审完才能上传,这样不能正真反映实际发放情况;系统仅设置了一道审核程序,并且没有显示每个步骤具体操作员名字,不便于监管;数据部分停发和批量导入速度慢,并且容易死机,严重影响操作。
4、农户对改革的精神以及“一卡通”存折的使用理解不到位。有的农户长年在外打工,而在发放“一卡通”存折后,农户需本人携身份证到信用社去,才能领取到第一笔补助款,致使“一卡通”存折和各项补贴资金的及时发放存在困难;有的农户对存折进行销户、换折等操作后,未能及时告知当地财政所,致使资金不能及时发放;有的农民姓名用字不规范,易造成系统确认出错(如同一人同时使用“蓝”、“兰”字);有的农户由于分家,造成存折户名与实际情况不相符,致使在银行认证时发生错误。
5、改革经费不足,基层财政人员少、力量小、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一卡通”改革覆盖面广、项目繁多、资金额大,牵动、涉及的部门很多,从组织宣传到具体落实,为保证每一个环节的顺利实施,虽然我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还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特别对硬件的投入,如服务器的增设和扩充迫在眉睫,现有服务器已超负荷运转,严重影响了数据库的安全系数。我区平均每个财政所仅有两到三个人,并参与了大量的镇中心工作,面对繁杂的“一卡通”业务,往往是顾此失彼、心有余而力不足,往往延误了资金的发放;财政所人员更新慢、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很难适应改革的新形势,特别是电脑操作和软件运用上尤为突出。
四、加强我区惠农补贴资金管理,推进“一卡通”改革的几点建议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一是由各项惠农资金的省、市主管单位以及省农信社共同强调和联合布置,彻实加强部门间的领导,引导其履行好各自的职能、职责,形成一个良好的机制和氛围,最终使国家的惠农政策及时落到实处。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思想工作,让广大农户朋友真正认识、切身体会到“一卡通”在落实惠农政策的好处和作用,从而正确使用“一卡通”存折。
2、完善软件,提升能力。一是省用友软件公司应对“一卡通”系统软件进一步完善、升级,解决实际问题,方便基层操作,提高效率。二是为基层财政所注入新鲜血液,加强培训,注重实效,建设一支高效、实干乡镇财政队伍,为改革提供人力支持。
3、重新核对,确保准确。目前由于农户信息的不够准确,而导致发放不成功现象较严重,对于这种状况,要采取到村到户、分次分批重新核对农户基础信息,重点核对好身份证号码、姓名、存折号等。与农信社建立定期核对制度,对农户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一卡通”系统内有关数据,提高发放的准确性。
4、多方筹措,保障经费。为进一步深化“一卡通”改革提供资金保障,基层财政要摒弃等、靠、要、观望的态度,多途径筹措改革经费,同时上级财政部门加大对基层改革经费的投入。只有在财权与事权的高度统一下,才能更有力地推动改革。
❻ 请问2016年财政惠民补贴资金到现在发了吗
你问的应该是财政涉农惠民补贴资金吧。
据我个人掌握的信息,目前指标已发,但实体资金尚未到位。
❼ 惠民补贴资金管理一卡通中有残疾人补助款没有
保障类补贴32项:中心户长补助、村级计生干部补助资金、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补偿资金、大学生资助、义务兵家属优待金、高龄老人生活保健费、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孤儿生活费、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补助、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农村五保补助资金、残疾人生活补偿款、失独家庭养老补助、独生子女保健费补贴、抚恤(优抚)、社会救济定期补助资金、救灾补助资金、农村医疗救助、村卫生室医改补助、城市大病医疗救助金、妇女\“两癌\”救助金、城乡临时救助金、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村低收入户生产发展补贴、整村推进扶贫补助资金、高中助学金、中职助学金、自谋职业补助、襄渝铁路建设民兵伤残补助、年满60周岁部分农村籍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助、烤烟灾情补偿。
❽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相关政策法规
农办财[2008]52号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厅(局、委员会)、财政厅(局):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8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任务申报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农办财[2008]23号)和《财政部关于预拨2008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补助资金的通知》(财农[2008]27号)要求,你省上报了2008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申请。经审核,原则同意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县、培训示范村数安排。请按照《2008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精神,根据你省主导产业发展实际和农民培训需求,紧紧围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切实做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附件:2008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农业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二〇〇八年四月十一日
2008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培养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继续组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总体思路,采取政府买单到村、培训落实到人、机构招标确定、过程规范管理的管理机制,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农民以及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以村为基本实施单元,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今年要紧密围绕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粮食高产创建年的要求,为夏季粮油丰收、实现全年粮油生产目标打牢基础,为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主要目标
根据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实际和农民培训需求,围绕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原则上集中培训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5天,集中授课每天不少于3个小时,现场指导不少于15次。项目实施县、村和基本学员原则上两年不变。通过培训项目实施,在培训示范村培养不少于40名从事主导产业的专业农民,并重点培养2-3名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农村实用人才,使其掌握从事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要领,收入水平有明显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比重逐步增加,主导产业的产品质量和档次进一步提高;围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重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一村一品”不断发展,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受灾地区的生产能力尽快恢复,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
三、基本原则
(一)重点面向灾区。按照2008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新增规模和补贴标准,要重点向受灾情况较重的县、村倾斜,保证受灾群众及时得到生产自救的知识培训。
(二)服务主导产业。按照主导产业的发展要求和农民实际需求制定培训计划,设计培训课程,加强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每个项目村原则上围绕一个主导产业开展培训。粮油高产创建县中的项目村要围绕高产创建活动开展培训。
(三)尊重农民意愿。要坚持以农民为本,主导产业确定、基本学员选择、培训课程设置以及培训时间安排、方式方法等都要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行政命令、一厢情愿、脱离实际。
(四)规范项目管理。严格按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和《中央财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注重过程管理,落实项目管理环节。重点要落实项目公示、资金使用和检查验收环节。
(五)突出培训实效。坚持培训、指导、服务三位一体,采取面对面、手把手、零距离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用农民容易接受的语言,因人施教开展培训,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四、实施范围及补助标准
2008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4个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垦系统670个县(市、区、旗、团场)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对每个培训示范村补助经费1.5万元左右。
五、明确工作职责
省级农业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制定本省年度实施方案,开展项目县管理人员和师资培训,审核项目县年度实施方案,总结上报培训情况,开展项目检查验收,组织开展宣传等。
县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审批项目实施方案,确定培训项目村,落实项目工作经费,制定促进“一村一品”发展的政策措施。
县项目办公室的主要职责:制定年度实施方案报县领导小组审定,组织招标确定培训机构并签订合同,对培训机构进行考核,开展项目检查督导,总结上报有关材料,负责项目监管系统维护和数据
录入等,在项目村统一加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校”的牌子等。
培训机构的主要职责:落实项目村培训计划,选聘和考核培训教师,签订并履行合同,组织选编培训教材,印发“技术明白纸”,开展跟踪服务,建立培训台账,填报各类报表,提出验收申请。培训机构要选聘热心为农民服务、业务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进村培训任务,并保持相对稳定。对多数农民不满意、培训工作不负责的培训教师应予以解聘。
培训教师的主要职责:进村开展集中培训和技术指导,选编培训教材和“技术明白纸”,填写培训卡,与农民保持经常性联系,开展跟踪服务,指导农民发展生产。
项目村的主要职责:提出项目申请,宣传动员和确定基本学员,提供培训场地,组织学员参加培训,收集农民培训意见并及时向培训教师和培训机构反馈,组织基本学员填写培训卡、签到,协助填写培训台账。
省农业主管部门与项目县领导小组、项目县领导小组与培训机构、培训机构与培训教师,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或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一级对一级负责。
六、强化项目监管
要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项目监管,建立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
(一)建立班主任制度。由项目村村委会主任任班主任,加强培训组织、信息反馈。
(二)严格执行台账制度。培训机构要规范填写培训台账各项内容,组织基本学员认真填写培训卡。
(三)严格执行季度报告制度。培训机构必须每季度向县项目办公室报告办班次数、教师进村指导次数、累计培训课时数和辐射培训人次数等情况,县项目办公室汇总后逐级上报。
(四)完善项目公示制度。县项目办公室要对项目村、培训机构、培训任务、资金补助及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培训机构要对选聘教师、培训计划进行公示;项目村要对基本学员进行公示。
(五)建立考核发证制度。项目实施结束后,在本人自愿和实际能力考核的基础上,对基本学员发放由农业部统一印制的“绿色证书”。
(六)强化项目检查验收。省、市级农业、财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经常性检查,项目结束后要组织相关人员对项目县进行验收,验收组要对项目县的工作总结、管理文件、培训台账、财务管理、教材和教案等进行检查验收,并随机抽取5个村采取实地考察、走访农户等方式逐村进行验收。没有验收的项目县不能申请新一轮的培训项目。各项目县应采取经常性的检查和自查工作,项目结束后应及时向省级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报告。农业部、财政部将通过监管系统抽取相应的村进行实地检查。
八、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省要建立职责明确、分级负责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管理机制,一级对一级负责,逐级落实责任。项目县要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农业、财政、畜牧、水产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工作协调小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局,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当地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需求和任务,安排培训经费,扩大实施范围,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三)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要根据项目实施年度实行梯次推进。第一年,重点开展主导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关键技术和标准化操作规程,以及农民创业理念、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农产品等内容的培训;第二年,重点开展农村相关政策法规、农产品营销、加工转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内容的培训,提高基本学员的生产经营能力。
(四)突出培训重点。粮油主产区的项目县,要围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重点开展水稻“一增四推”、玉米“一增四改”、小麦精播半精播、马铃薯脱毒、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旱作技术、免耕栽培等方面的培训。根据全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需要,各项目实施县要切实做好村级防疫员的培训工作。
(五)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试点。今年在10个省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试点工作。农业部将制定专门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方案。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通过创业成功心理知识学习、应用案例教学等激发学员的创业激情,开拓视野,转变观念,提高创业意识;通过创业技能、经营管理、创业设计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创业能力。
(六)创新培训模式。各地在认真执行现有培训形式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培训券、培训卡、指导回执券等形式,大胆探索农民培训的新模式,确保培训效果。在培训中要注意与科技入户等其他农业技术服务工作的前后衔接、点面结合,不断提高培训效果。
(七)加大宣传力度。要及时发现、总结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样板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原则上每个项目县都要树立若干示范和样板村,每个省都要在不同区域、不同主导产业方面确立相应的样板村和示范县,充分发挥样板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宣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在发展现代
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成效,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深入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