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行政单位财务收支审计 审前调查谈话内容有哪些
审计准则对审前调查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作了明确规定。在具体操作中,审计组应着重了解被审计单位以下几个方面情况:
(一)财政财务隶属关系,与主管部门、下属单位之间的收支缴拨体制,与关联方的经济联系,内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基本情况。例如一些主管部门设立较多的分支机构或基层派出单位,如教育、公安、国土等,这些主管部门往往掌握大笔财政资金的转拨、管理、使用,容易出现挤占挪用、克扣应拨款的问题。一些部门在基层设置了办事窗口,进行审前调查时要注意收费执行“收支两条线”的情况、上级对下属的管理监督情况、上下级之间的考核分成办法等等。
(二)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注意收集被审计者的基本情况及其任职时间、任期目标,任期内重大决策、重大事项、群众关心热点,上次审计情况。
(三)主要业务经营范围或职责范围,经营项目、业务流程、经营状况,并分析其业务特点,找准审计重点领域。基层审计机关业务人员往往“分科不分工”,难以保持某一科室审计人员审计某个行业单位的固定性,而需要经常轮换。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前,除了利用审计档案和咨询前任审计者,自己更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主要业务及其行业特点、内部管理和外围环境可能造成哪些影响等等,判断容易出问题的领域。
(四)财务状况、经济管理状况和收支概况。通过收集会计报表、发放审前调查表等方式方法,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负债状况和经营成果,银行账户情况。并通过了解其财会机构及其工作情况,初步掌握财务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例如:乡镇基层单位的财会工作往往比较薄弱,容易出现问题;重点行政、企事业单位的财会基础工作相对比较规范,审计组应从更深更广的层次思考问题,关注发生的重大事项及因此给被审计单位造成的影响。例如各项资产权属有无纠纷,是否存在重大未披露、未人账、或未预计的负债和或有损失等等。此外,了解是否实行电算化管理,程度如何,采用哪些软件系统等等。
(五)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对被审计单位作出的检查结论、处理决定及执行情况;注册会计师及其他中介机构、内审机构出具的报告、意见。这些检查结果哪些可以直接为审计组所利用,哪些方面应引起审计组关注。
(六)初步了解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情况,有否发生重要管理人员或其他职员舞弊,对其怎样处理。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测评内控制度最容易批准管理薄弱环节和问题所在。
上述几方面的内容当中,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体制、主要业务范围及行业特点是审前调查的重点。尤其对初次审计的单位,审计组如果不掌握这些最基本的又最重要的情况,就谈不上把握审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
了解经济管理状况和初步评估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是审前调查的难点。审计组需要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才能确定是否依赖内部控制和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时间和重点。审计组应通过初步评估管理者的经济管理水平,了解其控制意识和诚信程度,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复杂程度,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各部门的分工和职责,主要财政预算和财务计划,人力资源政策等内容,及早发现内控制度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才能把握主要矛盾,找准审计切入点,查出主要的问题。同样,审前调查遇到一些管理较规范、制度较健全的被审计单位,可以增强审计人员确定重点领域的信心。但是,在审前调查环节要达到好的效果,需要审计人员的经验分析和专业判断,不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
Ⅱ 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审计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
基层审计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对审计执法质量、审计服务水平都有重大影响。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基层审计干部不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也对新形势下基层审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审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基层审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项课题。
一、准确把握基层审计干部队伍素质的现状
就基层审计机关而言主要是重视程度不够,对基层审计干部培训工作的内在规律把握不够,认为培训工作难见实效,存在表面应付,形式主义的情况;一些审计干部对审计信息化建设以及依法治审等工作除了被动应付外,对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巨大变化没有深入的思考和探究,缺乏敏锐的洞察、主动的认识和积极的互动。工作进取思想淡漠,普遍存在“得过且过”思想、“自满”思想、“畏过”思想和“推诿”思想,囿于经验,满足现状,主动精神、主人翁意识缺乏。在基层审计干部培训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训工作缺乏创新意识。虽然每年都要制定相应的培训工作计划,但培训内容多侧重于理论性和知识性,加强专业知识、更新知识培训和干部继续教育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对新形势下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进行分析、研究,没有结合工作实际为审计干部“充电”,教育培训在一定层面上流于形式,效果欠佳。
(二)基础性工作薄弱。首先是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与培训工作的发展需要不完全适应。如何培训属于自己的兼职师资力量,提高兼职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研究。其次是专业培训阵地缺乏,没有将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发挥最佳效益,实现资源共享。第三是培训工作的方法也有待进一步改进,现在网络、信息等技术已经普及,应摆脱以往面对面授课的培训方式。
(三)教学形式较单一。教学形式仍停留在“你讲我听”、“满堂灌”、“填鸭式”单一的教学模式上,缺乏学教双方的互动,学员在教育培训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突出。这种教学形式较陈旧,只起到一般的传输知识、信息的作用,对于调动学员们的积极性,提升学员的创新能力,作用并不明显。
(四)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一些制度不符合工作实际,流于行式,没有发挥作用,注重培训数量、不注重培训质量,对参加培训干部的纪律性要求不够,对干部缺乏约束力和促进力。同时也缺少相应的保障机制,激励奖励机制不健全,执行不力,形成“学与不学、做与不做”区别不大,无法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五)工学矛盾突出。有不少干部反映,影响教育培训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太忙,走不开。实际中也发现,在培训过程中,干部因工作请假的比较多,有时导致受训干部无法做到全脱产进行培训,没有做到“教育培训与工作”相结合。
二、全面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针对当前干部教育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审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下一步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要在培训内容上提高针对性。要根据参训干部的年龄层次、知识结构、工作要求等情况,按照“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的原则,合理设置基层审计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一是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广大一线干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合理谨慎、职业胜任、保守秘密、廉洁奉公、恪尽职守为基本内容的审计干部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干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二是要加强财经法律法规培训。继续深入开展审计法和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的培训,不断提高依法治审的本领。凡新出台财经法律法规政策都要及时组织干部学习,弄懂基本要求,使基层审计干部严格按法律法规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严格、公正、文明审计。三是要加强财务会计知识的培训。使基层审计干部熟悉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会计核算方法,较好地掌握各种行业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报告的编制和分析方法,提高分析和处理会计实务的能力,熟悉会计软件的操作和运用,提升干部会计业务素质,为做好审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四是要加强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审计水平。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审计干部对审计管理系统工作流程和现场审计实施系统操作的培训,从而不断提高各岗位人员对审计应用软件的熟练程度,提高审计效率。
(二)要在培训模式上提高针对性。要根据成人教育培训的特点和规律,在基层审计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转变过去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陈旧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内容,努力在培训载体、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不断提高培训模式的针对性,确保培训效果。一是在培训载体上进行创新。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拓展培训的空间和载体。积极稳妥地推进审计远程教育培训平台的建设,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建立审计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信息采集和电子化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全体审计干部能够在线学习、视频培训、网上练兵,拓宽培训渠道,提高培训效率。二是在培训方式上进行创新。大力推广研究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广泛运用案例式教学,把审计实际工作中的真实事例加以典型化,通过相互讨论,提高审计干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基层单位需要培训的人员多的特点,上级审计机关可采取巡回培训的办法,组织师资到基层,针对一些业务重点工作,进行现场教学培训,同时解决基层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三)要在师资配备上提高针对性。由于院校教师在政策理论方面更具优势,而系统内兼职教师则更了解审计工作实际,因此,在基层审计干部培训师资配备上提高针对性主要是要做到“内、外”结合。一是“内”的方面:就是要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审计系统内资源,选聘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和教学水平较高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形成由领导干部以及审计业务骨干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师资库,实现资源共享。要加强兼职教师管理和考核,调动兼职教师的积极性。二是“外”的方面:一方面就是把知名的专家教授请上门来,为基层审计干部讲授前沿的审计政策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就是走出去,依托财经、审计院校等专门施教机构的师资力量办班培训。
(四)要在时间安排上提高针对性。基层审计干部教育培训在时间安排上,必须遵循成人教育的内在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一是坚持“三为主”。根据干部零碎时间多整块时间少的特点,把学习要点整理成自学提纲,以岗位自学为主;根据干部晚上时间多白天时间少的特点,鼓励基层审计干部以晚上自学为主;根据干部假日时间多平时时间少的特点,鼓励基层审计干部以星期天和节假日学习为主。二是合理确定培训时间。按照培训对象的不同,合理确定培训时间的长短,以确保不影响本职工作。三是实行弹性学习制度。为解决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可探索采用学时学分制度。推出一定数量的“自选式菜单”课程,由干部根据自身需求挑选,实行个性化培训,满足干部的不同层次需求,采取分段、分散学习的方法,通过累计学时学分的办法抓学习效果的落实,达到规定学分即算完成学习任务。
(五)要在管理机制上提高针对性。在今后的教育培训工作中要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制度,完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培训管理,促使基层审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真正取得实效。一是完善教育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在绩效评定、岗位安排、工作奖惩等方面,把学习培训情况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尤其是在选拔基层审计领导干部时,将培训情况或获得的审计相关资格、职称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条件,增强广大审计干部学习的动力。坚持述学、评学、考学相结合,对学习优秀并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同志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教育培训任务或学习效果不好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通报批评。真正落实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解决干部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不扎实,既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的问题。二是健全学员管理制度。实行培训班跟班制度,由组织培训的单位派出联络员跟踪了解培训进展情况,及时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建立完善班委会制度,每个培训班都要建立班委会,加强自我管理,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建立培训情况通报制度,凡是培训时间在十天以上的培训班,学习结束时要对学员进行考试考核,并以培训情况通报的形式,将考试考核结果向参训人员所在单位通报。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载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三是完善教育培训工作考评制度。基层审计干部培训重心在基层,培训任务的完成也主要靠基层,因此,上级审计机关要完善对基层审计机关培训工作考评的指标体系,加强对教育培训工作的考评。要重点考核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制度的落实,培训组织实施及效果情况等。对于培训效果可采取每一至两年进行一次基层岗位人员全员考试的办法,将各单位平均成绩进行排名并计入考核结果,对考核成绩优秀的基层审计机关予以表彰,对成绩差的单位取消当年评先资格并责成写出书面检查,从而促使各基层审计机关对干部培训引起高度重视
Ⅲ 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如何更好发挥作用的最新相关信息
在新常态下,基层内审计人员必须迎接新挑战,增强免疫力,服务新发展,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用新理念、新方法、新作风、新作为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积极推进基层内部审计工作创新开展,争取发挥新作用。
一是新常态对基层内部审计要有新认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中央基于国家经济增长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的正确判断,内部审计工作只有坚持与基层单位领导的决策部署同频共振,才能体现建设性,彰显时代性,内容审计工作才会更有价值。基层内容审计要主动跟进基层单位的工作中心,从审计计划上聚焦单位领导层的决策部署,从审计思路上秉承“宏观着眼、微观着手”,提升内容审计成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内部审计人员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新常态的认识和判断上来,提高对新常态的认识,增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自觉性,这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适应新常态的前提。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在哪里、常在何处、有何特征,才能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基层内部审计的作用。作为加强基层单位管理的推动者,基层内部审计人员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准确把握,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基层内部审计工作新常态,准确把握基层内部审计定位和审计职能,加大审计力度,强化审计监督,积极发挥国家利益捍卫者、公共资金守护者、权力运行“紧箍咒”、反腐败利剑和深化改革“催化剂”的作用。
二是新常态下基层内部审计要有新思路,适应作风建设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就加强作风建设与推进反腐败作出了系列部署,出台了系列规定。十八大以来中纪委历次全会提出,要加强反腐败的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历次廉政工作会议强调,要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加强“三公”经费管理,要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要用制度形成对权力的有效制约,要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确保单位资金使用安全。以上规定和讲话内容,均包含“八项规定”、“四风”、“制度建设”、“惩治腐败”等一些高频词汇,这些都是大局,也是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的关注点和着力点。置身时代大潮流,面对发展新常态,创新才是推动基层内部审计事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面对新常态,基层内部审计干部要用新的视野、新的思维来认识和把握基层内部审计工作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变化、新特点,主动研究新情况、接受新观念、创新新思路。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努力使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焕发勃勃生机。要改进审计方法,创新审计手段,科学审计方式,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创新电子审计技术,积极探索基层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措施和途径,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资金、重点人员等的审计监督,不断提高基层内部审计质量和水平。
三是新常态基层内部审计要有新作为,适应审计职能新定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从顶层设计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把审计监督从行政监督中单列出来,纳入党和国家九个方面的监督体系。国务院《意见》提出,要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审计作用由监督向监督与保障并重转变。国家审计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基层内部审计的新定位,使内部审计视野更为宽广、内部审计实践更为丰富、内部审计作用空间更为广阔。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基层内部审计的功能性在不断拓展。内部审计功能已由过去单纯的经济监督向审计治理转变,重在发挥内部审计“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功能,职责范围进一步扩大,基层内部审计的要求更严格,对审计评价、结果运用等都作出了详细规定。另一方面,基层内部审计的着力点更加全面。按照《意见》精神,要发挥好五项保障与三个监督作用。今后的基层内部审计工作,将在传统的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单位及领导干部的履职尽责和依法行政情况,更加关注廉政和作风建设情况,更加注重建设性。在新常态下,基层内部审计干部要强化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主动而为,强力而为。要进一步提高勇于担当的自觉性,在困难面前,敢闯敢试;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做敢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将责任扛起来,将工作做起来,把“精益求精、臻于至善”作为工作态度和工作目标,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找准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钉钉子”的精神强抓审计质量,用实际行动和务实作为迎接经济社会的新常态、审计监督的新挑战,真正把领导的重托、群众的期待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四是基层内部审计要主动作为,适应内部审计创新新局面。近年来,从各级领导对内部审计创新的要求,以及全国内部审计发展的现状来看,整合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资源是大势所趋。现阶段审计力量不足是主要困难,在编制受限的情况下,基层单位要根据实际需要,积极探索购买社会审计服务,参与财务审计和政府投资等审计,同时,完善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衔接配合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审计全覆盖中的补充作用。基层内部审计的信息化迅猛发展。计算机审计成为现代审计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各地以“金审工程”为依托,搭建大型数据分析平台,稳步开展联网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大数据审计、联网审计成为新常态。审计质量控制和成果开发的力度更大、手段更多。在质量控制上,以全过程、全方位质量控制为特征的责任制更加强化,以集中审理为重点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更加优化,以质量监督检查为手段的项目创优和质量评议机制更加完善。在成果开发创新上,突出表现为以审计整改、责任追究等为核心的制度机制不断完善,以审计要情、审计整改督办函、审计约谈函等为载体的新工具得到有效运用。主动才能把握先机,主动才能大有作为。基层内部审计人员要深刻把握新常态下基层内门路审计工作新规律,主动适应新常态,牢固树立新思维,努力增强新本领,积极发挥新作用。
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实现路径,归纳起来,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加强内审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国家经济运行新常态下对基层内审工作有着更加明确的要求,基层内审如何在国家政策落实中发挥保障、监督作用的新形势,应及完善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管理办法。一是要明确基层内审机构在新常态下的工作总体目标任务。基层内审机构要紧密围绕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落实、本部门单位的中心工作,扩大审计监督面、深化审计内容、规范审计程序,不断探索加大经济效益审计审计力度,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本部门、本单位所管理的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促进依法理财,依法管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二是要明确基层内部审计的目标任务。主要包括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工作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和准则开展内审工作等落实情况。三是要明确基层内部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做到及时传达贯彻审计署、中国内审协会和上级管理机关的内审工作目标任务,及时总结内审工作并部署内审工作任务。制定基层内部审计业务质量考核办法,及时总结内部审计工作经验,研究基层内部审计工作发展中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促进各基层内审机构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质量。
(二)提高对基层内部审计的思想认识,扩大影响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加强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增强基层单位对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开展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增强各级领导对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一是要注重交流互动、征求意见。积极围绕各内审机构主管部门对内审指导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各项工作,尤其是加强与各单位分管内审工作的负责人的沟通联系,积极组织内审工作相关工作会议,搞好基层内部审计理论研讨工作。二是要提升信息宣传力度。深入基层内审一线挖掘各内审机构的先进性经验和做法,做好基层内审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双先”评选表彰工作。充分借助各级审计网站、审计刊物等平台大力宣传各类典型,积极扩大工作影响,广泛动员各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参与信息宣传。
(三)完善基层内部审计管理考核机制。对基层内审机构设置及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为依据,以规范化建设为目标,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考核机制,在基层内审机构建设、人员配备、工作成果、业务质量、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采用百分制,进行量化考核。一是要重点考核基层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考核各部门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计算机辅助审计进程,推进计算机技术在内审工作中的应用,实现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现代化,提高基层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二是重点对基层内审项目进行考核评审,通过查阅档案、对照规范、找出问题、点评反馈、交流讨论等方式,指出基层内审工作中不规范行为,使基层内审人员看到项目的成绩、存在不足和今后努力方向,进一步促进基层内审工作规范管理。
(四)加大基层内部审计人员交流培训力度,提高内审人员素质。采取定期培训、交流学习的方式,在财务管理、财经法规、审计专业和计算机审计知识等方面,有计划、有重点地定期组织基层内部审计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建设高素质、高水平、复合型的基层内部审计队伍,使基层内部审计人员具有与形势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能力和水平。一是要做好组织基层内审人员培训、后续教育等服务工作,协助省、市内审协会举办各类培训班,及时提供咨询服务,将办公电话、联系人等基本情况及时公布到每个基层内审单位,提供必要的帮助。二是要积极搭建平台,鼓励和推动各单位内审机构加强相互交流学习,采取多种形式灵活开展讨论、内审课题理论研讨等活动,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化,学习先进科学的审计理念,促进从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全面转型。
(五)强化监督检查,提高基层内审质量。开展定期内审项目质量检查,强化基层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促进完善基层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科学的基层内部审计管理机制。一是要加强基层内部审计工作计划管理。审计机关应结合基层内部审计发展实际,加强结基层内部审计工作计划管理,制定基层内部审计工作考核办法和基层内部审计优秀项目评审办法,指导基层内部审计机构根据本单位的工作目标,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基层内部审计工作指导的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基层内部审计质量。二是要对基层内审项目从计划管理、审计方案、审计取证、审计复核、目标考核、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加强质量控制,规范基层内部审计程序和审计行为,避免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的随意性,防范内部审计风险,不断强化基层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基层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促进基层内部审计事业稳步发展,促使基层内部审计发挥更主动、更关键、更积极的作用。
Ⅳ 武警部队财务管理审计领导讲话材料
一、当前武警部队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
我国武警部队的财务管理工作在总体上是能够满足武警部队管理的需要的,但是由于财经纪律观念不强、财务制度不落实等种种原因,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武警部队缺乏专职高素质财务人员。现专(兼)职人员会计人员很多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且调换频繁,不能保持相对稳定;个别地方甚至未配齐会计出纳,会计出纳集于一人,章、款、账一人管理,毫无内部控制可言,不能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
2、是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原始凭证不符合要求,会计科目有白条、收据报销现象;会计、出纳记账不及时,尤其是出纳账,借款不登记,白条抵库现象比较普遍;账簿设置不符合要求、会计科目设置不准确,不能准确地反映经济业务内容;超范围使用现金,现金余额过大,不安全因素增多等。
3、是武警部队经费开支随意性较大,经费预算或预算制度不落实,造成资金开支随意性大。特别是向社会收取的赞助费开支不严格,主要用于发放福利和招待,不能用于弥补正常经费不足和改善战士伙食。
二、加强武警部队财务管理的措施
针对以上武警部队财务管理中的问题,我们认为以下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1、规范经费预算核算中会计科目的设置和应用
①预算经费核算:预算经费主要是指武警部队核拨的公用经费和生活费,按照会计科目统一设置的原则,武警部队常用的会计科目主要有九个:公杂费、给养器材费、差旅费、水电费、训练费、取暖费、政治工作费、卫生事业费、机动费。根据武警部队的特点,可以增设或删除一些科目。
②预算外经费核算:预算外经费主要包括设施设备费和武警部队事业开发收入两块。根据规定:核算设施设备费应设立“应缴预算款”单独反映,贷方反映日常收到的设施设备款,借方登记设施设备费上缴财政的数额,年终一般无余额。对于事业开发收入,一般有以下四个科目就够了:房地产出租收入、教育培训收入、利息收入、其他收入。其他收入主要核算武警部队与地方单位军民共建或者单位捐助等形式收入的款项。
③地方财政拨款核算:武警部队和地方财政的经费报领关系主要是武警部队工作的业务费和日常公用支出以及不常发生的武警部队基本建设费。武警部队应根据政府预算收支的规定合理运用科目,建立健全帐薄,规范核算,定期向财政报表。及时反馈经费使用信息,接受财政监督,真正发挥财政经费的保障作用。
2、建立健全以武警部队内部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内控制度。
①实行财务公开。由于经费存在多渠道拨款的现象,经费投向投量缺乏透明度。从经费管理上,增强透明度有利干通盘考虑解决执勤、生活的急需问题,有利于提高经费综合使用效益和保障能力,防止决策失误和滥用职权。
②是加强经费预算管理,做好事前计划。编制预算时,要了解所供各部门、各单位工作任务,细化量化部门预算,做到预算的科学性。执行预算时,要坚持按预算确定的项目、金额执行,保证预算的严肃性,不得盲目超预算;确需追加预算的,应按一定的审批权限,经单位领导批准后追加执行。要实行全过程预算监督,要对所供各部门、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认真的考核,并以此作为下年度预算制订的参考依据。
③是认真执行经费标准,严把支出审核关。应严格按照全军统一的生活费标准和武警部队公用经费标准,审核各项经费支出。财务人员必须做到“报销凭证真实,内容完整,手续完备,开支合理”,堵塞经费开支的漏洞。随着武警部队后勤改革的日益发展,住房分配货币化、军人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出台,很多涉及到广大官兵切身利益的政策,需要会计人员按标准规定去审核和监督。加强经费收支管理,严格财经纪律。各项收入、支出,都要如实反映到账簿,支出进行明细核算,严禁账外账,私设小金库、出租出借银行账户的现象。
④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理财水平。财务人员除要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求熟悉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对武警部队外部环境有一定的观察和预测能力以及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熟悉基本财务理论,掌握武警部队现行财务标淮,增强业务技能,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武警部队机关的财务主管部门要采取专业培训与业务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人手,坚持通过每月报账制度,帮助他们解决业务上的问题和难题,帮助他们掌握经费使用、核算、监督的管理方法,宣传普及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知识。同时加强岗位练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培养一支既精通业务又有一定思想觉悟和较强事业心的财务干武警部队伍。
3、完善武警部队财务会计监督体系
①是坚持开展财务检查,促进财务规范化。武警部队财务检查,是会计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应坚持定期财务检查制度。通过检查各单位的资产安全完整和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指导考核武警部队财务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各单位在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督促其定期整改,促进财务规范化建设。
②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实物资产安全。要改变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要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账簿记录制度、职责分工制度、固定资产处置制度、定期盘点制度、维修保养制度,另外,对需要投保的固定资产(如汽车),还要建立固定资产保险制度。对其他一些办公用的低值消耗品,也应加强管理,以切实保证各级武警部队的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
③是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客观评价任期业绩。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应考虑:被审计对象的主要职责、党委的要求、纪检干部部门反馈的问题等。审计的重点包括: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资产负债的存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财务收支行为的合法合规性。审计应采用查账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查账取证核实的事实为依据,按照全面性、客观性、历史性原则,界定评价被审计对象的工作业绩。
Ⅳ 如何加强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和审计
一、认真学习、严格落实新《工会会计制度》
首先,加强组织培训。这次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于工会财务系统是一个重大的任务,因此必须加强对基层工会的财务和经审人员培训,同时加强指导、监督,组织培训和实施,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围绕和结合各基层工会的各项工作,认真仔细研究,切实把新《工会会计制度》贯彻好、落实好。再次,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过程中的指导,根据新《工会会计制度》和《工会新旧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落实并建立相应的资金管理制度,保证新旧制度转换过程中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加强工会财会电算化工作的同步衔接,规范工会财务电算化的操作,保证工会新制度的顺利平稳过渡。
二、加强工会财务管理工作
加强工会的宏观管理 ,主要是要通过工会财务对工会经费的使用方向、投资方向、资金流向和收支结构等方面进行决策、计划、调节、监督和服务,确保证工会组织开展的各项工作与活动有序进行,要加强工会财务管理必须做好基础工作:
一是了解各单位年度工工资总额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要采取相应措施和对策,及时、足额收缴工会经费。二是深入研究重大政策调整给工会组织的财务、财产管理带来的影响。如企业解散、合并、剥离、分流等情况发生,都为工会组织的财务、财产管理带来较大影响,作为工会财务管理部门要事先做好准备,对工会经费结余、固定资产做好清理和盘点,保证工会资产安全、完整不流失。
三、强化预算管理,科学评价执行效果
认真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原则,新制度根据《工会法》和工会章程的规定,将工会经费的五项来源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使工会预算内容更加合法、合规、完整、准确。根据全总提出的工作思路,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社会职能进一步突显。工会经费的使用要适应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新要求,突出反映工会维护职工权益、帮扶困难职工、就业培训、法律援助、劳动争议调处、劳动安全保护、工会自身建设等重点工作的资金投入情况。如使各项支出反映更全面、结构更合理,工会财务部门要对预算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这样有利于工会领导决策保障分析、优化支出结构。
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管理,要以“细”字入手,对基层工会、部门的每一项支出,严格预算,细化管理。强调过程管理,对工会组织每一项大的经济活动都要提前介入,实现全过程的动态参与。一是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工会组织每一项大的经济活动中,及时、有效地制止不规范行为,保证所有资金能够得到正确使用。二是按照有利于各级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要求,切实管好用好资金,充分发挥财务的职能作用。三是要严格执行工会财务制度。做到热情服务,费用节俭等。如在管理过程中切实加强与单位财务、人力资源部门的联系,确保工会经费正确使用。
年终决算对工会资金使用效果给予科学、准确的评价和分析,及时提出改进工作意见和建议。有效防止经济损失发生,使工会财务部门真正为工运事业服务。
四、加强经审监督,促进规范管理
加强基层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工作,促进基层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
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全面实行台帐化管理。认真执行本级工会一年两次经审会审查、年度工会经费预决算执行情况及经费收支审计。更好地规范工会经费使用管理。
坚持对下级工会年度财务收支进行审计,规范子公司工会经费收支情况的检查及审计,积极落实审计建议和意见,把管好用好工会经费落实到实处。
五、坚持服务与指导相结合
以敬业、热情、耐心的态度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做到热情服务,做好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及时将上级领导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基层,把基层的意见、要求反馈上来。并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做好指导与协调,为基层职工树立起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新形象。
Ⅵ 浅谈如何加强基层审计干部培训的针对性
基层审计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对审计执法质量、审计服务水平都有重大影响。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基层审计干部不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也对新形势下基层审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审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基层审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项课题。 一、准确把握基层审计干部队伍素质的现状 就基层审计机关而言主要是重视程度不够,对基层审计干部培训工作的内在规律把握不够,认为培训工作难见实效,存在表面应付,形式主义的情况;一些审计干部对审计信息化建设以及依法治审等工作除了被动应付外,对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巨大变化没有深入的思考和探究,缺乏敏锐的洞察、主动的认识和积极的互动。工作进取思想淡漠,普遍存在“得过且过”思想、“自满”思想、“畏过”思想和“推诿”思想,囿于经验,满足现状,主动精神、主人翁意识缺乏。在基层审计干部培训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训工作缺乏创新意识。虽然每年都要制定相应的培训工作计划,但培训内容多侧重于理论性和知识性,加强专业知识、更新知识培训和干部继续教育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对新形势下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进行分析、研究,没有结合工作实际为审计干部“充电”,教育培训在一定层面上流于形式,效果欠佳。 (二)基础性工作薄弱。首先是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与培训工作的发展需要不完全适应。如何培训属于自己的兼职师资力量,提高兼职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研究。其次是专业培训阵地缺乏,没有将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发挥最佳效益,实现资源共享。第三是培训工作的方法也有待进一步改进,现在网络、信息等技术已经普及,应摆脱以往面对面授课的培训方式。 (三)教学形式较单一。教学形式仍停留在“你讲我听”、“满堂灌”、“填鸭式”单一的教学模式上,缺乏学教双方的互动,学员在教育培训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突出。这种教学形式较陈旧,只起到一般的传输知识、信息的作用,对于调动学员们的积极性,提升学员的创新能力,作用并不明显。 (四)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一些制度不符合工作实际,流于行式,没有发挥作用,注重培训数量、不注重培训质量,对参加培训干部的纪律性要求不够,对干部缺乏约束力和促进力。同时也缺少相应的保障机制,激励奖励机制不健全,执行不力,形成“学与不学、做与不做”区别不大,无法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五)工学矛盾突出。有不少干部反映,影响教育培训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太忙,走不开。实际中也发现,在培训过程中,干部因工作请假的比较多,有时导致受训干部无法做到全脱产进行培训,没有做到“教育培训与工作”相结合。 二、全面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针对当前干部教育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审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下一步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要在培训内容上提高针对性。要根据参训干部的年龄层次、知识结构、工作要求等情况,按照“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的原则,合理设置基层审计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一是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广大一线干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合理谨慎、职业胜任、保守秘密、廉洁奉公、恪尽职守为基本内容的审计干部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干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二是要加强财经法律法规培训。继续深入开展审计法和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的培训,不断提高依法治审的本领。凡新出台财经法律法规政策都要及时组织干部学习,弄懂基本要求,使基层审计干部严格按法律法规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严格、公正、文明审计。三是要加强财务会计知识的培训。使基层审计干部熟悉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会计核算方法,较好地掌握各种行业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报告的编制和分析方法,提高分析和处理会计实务的能力,熟悉会计软件的操作和运用,提升干部会计业务素质,为做好审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四是要加强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审计水平。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审计干部对审计管理系统工作流程和现场审计实施系统操作的培训,从而不断提高各岗位人员对审计应用软件的熟练程度,提高审计效率。 (二)要在培训模式上提高针对性。要根据成人教育培训的特点和规律,在基层审计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转变过去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陈旧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内容,努力在培训载体、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不断提高培训模式的针对性,确保培训效果。一是在培训载体上进行创新。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拓展培训的空间和载体。积极稳妥地推进审计远程教育培训平台的建设,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建立审计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信息采集和电子化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全体审计干部能够在线学习、视频培训、网上练兵,拓宽培训渠道,提高培训效率。二是在培训方式上进行创新。大力推广研究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广泛运用案例式教学,把审计实际工作中的真实事例加以典型化,通过相互讨论,提高审计干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基层单位需要培训的人员多的特点,上级审计机关可采取巡回培训的办法,组织师资到基层,针对一些业务重点工作,进行现场教学培训,同时解决基层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三)要在师资配备上提高针对性。由于院校教师在政策理论方面更具优势,而系统内兼职教师则更了解审计工作实际,因此,在基层审计干部培训师资配备上提高针对性主要是要做到“内、外”结合。一是“内”的方面:就是要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审计系统内资源,选聘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和教学水平较高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形成由领导干部以及审计业务骨干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师资库,实现资源共享。要加强兼职教师管理和考核,调动兼职教师的积极性。二是“外”的方面:一方面就是把知名的专家教授请上门来,为基层审计干部讲授前沿的审计政策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就是走出去,依托财经、审计院校等专门施教机构的师资力量办班培训。 (四)要在时间安排上提高针对性。基层审计干部教育培训在时间安排上,必须遵循成人教育的内在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一是坚持“三为主”。根据干部零碎时间多整块时间少的特点,把学习要点整理成自学提纲,以岗位自学为主;根据干部晚上时间多白天时间少的特点,鼓励基层审计干部以晚上自学为主;根据干部假日时间多平时时间少的特点,鼓励基层审计干部以星期天和节假日学习为主。二是合理确定培训时间。按照培训对象的不同,合理确定培训时间的长短,以确保不影响本职工作。三是实行弹性学习制度。为解决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可探索采用学时学分制度。推出一定数量的“自选式菜单”课程,由干部根据自身需求挑选,实行个性化培训,满足干部的不同层次需求,采取分段、分散学习的方法,通过累计学时学分的办法抓学习效果的落实,达到规定学分即算完成学习任务。 (五)要在管理机制上提高针对性。在今后的教育培训工作中要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制度,完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培训管理,促使基层审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真正取得实效。一是完善教育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在绩效评定、岗位安排、工作奖惩等方面,把学习培训情况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尤其是在选拔基层审计领导干部时,将培训情况或获得的审计相关资格、职称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条件,增强广大审计干部学习的动力。坚持述学、评学、考学相结合,对学习优秀并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同志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教育培训任务或学习效果不好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通报批评。真正落实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解决干部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不扎实,既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的问题。二是健全学员管理制度。实行培训班跟班制度,由组织培训的单位派出联络员跟踪了解培训进展情况,及时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建立完善班委会制度,每个培训班都要建立班委会,加强自我管理,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建立培训情况通报制度,凡是培训时间在十天以上的培训班,学习结束时要对学员进行考试考核,并以培训情况通报的形式,将考试考核结果向参训人员所在单位通报。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载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三是完善教育培训工作考评制度。基层审计干部培训重心在基层,培训任务的完成也主要靠基层,因此,上级审计机关要完善对基层审计机关培训工作考评的指标体系,加强对教育培训工作的考评。要重点考核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制度的落实,培训组织实施及效果情况等。对于培训效果可采取每一至两年进行一次基层岗位人员全员考试的办法,将各单位平均成绩进行排名并计入考核结果,对考核成绩优秀的基层审计机关予以表彰,对成绩差的单位取消当年评先资格并责成写出书面检查,从而促使各基层审计机关对干部培训引起高度重视。(湖北省罗田县审计局 潘丽霞 胡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