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职业教育培训机构都有哪些种类要办这样的机构需要什么资质
种类:学校教育和培训、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劳动预备制度培训、学徒培训。
办校条件:
一、申办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0 号)、《民 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399 号)、《关于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 法〉做好民办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2004]10 号)以及省劳动保障 厅提出的贯彻意见(苏劳社培[2004]64 号)。
二、申办条件
学校性质: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
申报受理部门:举办者所在地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受理范围: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在 本地区范围内面向社会申请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
(一)举办者资格条件
1、以社会组织名义举办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社会组织必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并拥有与其培训项目相适应的合法财产,其合法财产中的非国有资产份额不得低 于总资产的三分之二。
2、以个人名义举办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举办者、拟任法定代表人应当具有政 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学校人员配置条件
1、学校董事会:学校应依法设立董事会,董事会由举办者或其代表、校长、教 职工代表等人员组成,学校董事会不少于5 人,且必须有三分之一以上人员具有 5 年以上教育教学经验。
2、法定代表人:民办学校法定代表人由董事长或校长担任。
3、学校管理人员:
(1)校长:学校应配备专职校长,校长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或 三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2 年以上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经历。
(2)教学管理人员:学校办学规模在500 人以下的应配备2-5 名教学管理人员, 办学规模500 人以上,应与办学规模相匹配,教学管理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 历、中级以上职称或三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2 年以上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经历、 并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
(3)职业指导人员:应配备具有从事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资格的相关人员。
(4)财务管理人员:应具有财会人员资格证书。
职业培训机构主要承担并完成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任务,向社会输送高素质劳动者。我国职业培训机构主要包括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综合培训基地及培训集团、社会力量办学、企业职工培训中心等。
根据我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职业培训机构的设立,必须符合下列基本条件:有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有与培训任务相适应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有与进行培训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有相应的经费。职业培训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联合举办职业培训机构,举办者应当签订联合办学合同。
职业培训机构应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承担各类职业培训任务,为社会培养具有职业技能的劳动者。其培训对象主要包括:初次求职人员、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在职人员、转岗转业人员、出国劳务人员、境外就业人员、个体劳动者;农村向非农产业转移进城务工的人员和农业劳动者;需要提供专门职业培训的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和现役军人及军队转业人员;其他需要学习、掌握和提高职业技能的劳动者。
B. 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管理系统哪家好
要说培训教育行业比较好用的管理系统,我觉得还得选择学来蜂,我们之前也用过不少的管理系统,使用效果都一般,自从使用学来蜂之后,管理工作一下就变得轻松自在了,学来蜂全面的功能设计使得其能更好地满足培训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所需,同时灵活的功能配置,又使得其能满足不同类型的管理学校需求,最主要的是操作便捷,能够帮助培训学校更好的提升管理效率,所以学来蜂才是适合培训行业使用的,比较好用的管理系统
C. 职业院校培训工作管理办法
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是构成学校的基本单位,学校对学生管理的各项目标、制度、计划等都靠班级进行具体实施。为掀起各教研室班级间比、学、赶、帮的热潮,特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一、 思想品德教育
班级管理德育教育为先,各班要认真落实“尊师守纪,严谨求实,勤思敏学,百花争艳”的学风和“自觉、团结、争先、拼搏”的精神,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演讲赛、墙报、板报等)。团会、班会活动及其他活动开展正常。
二、 卫生管理
各班级要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搞好班级教室、宿舍和环境区域的卫生,确保校园环境整洁,教室和宿舍舒适、美观。
三、 日常管理
各班级要严格按照各教研室制定的班级考核评比条例进行每天的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二、班主任管理制度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每个教师都有承担班主任工作的义务。为充分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搞好学生管理工作,创建一流学风和校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制订本制度。
第一条 工作职责
一、思想品德教育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关于学生工作的决定,教育学生遵守《学生手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2、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牢固的专业思想,组织进校新生的道德品德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校情、校史及专业介绍,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3、进行耐心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经常与学生谈心、与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联系,互通情况,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强、自律的心理素质,以思想教育为主要手段。
4、积极配合教研室、招就科、学生科做好学生的就业观念教育。
5、认真抓好本班后进学生的教育,配合学生家长、教研室、保卫科、学生科、教务科对后进学生的转化教育。
二、学风建设
1、积极配合教务部门、任课教师抓好本班学生的学习,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不断提高本班学习成绩。
2、配合教务科、教研室对本班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考查,有权建议教研室、教务科对本班任课教师的配备和斟换本班不称职的任课教师。
3、经常深入课堂,认真检查学生的到课情况,学习情况,对课堂违纪学生、缺勤学生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和处理。
4、经常深入实习工场,配合实习教师抓好实习学生的安全教育、出勤情况、实习状况的检查。
三、班风建设
1、经常深入学生宿舍、教室、环境卫生区域,督促学生按时、彻底地搞好教室、宿舍、公共区的卫生,按军训要求及文明教室、文明宿舍标准整理好内务。
2、按时查寝,建立班级各宿舍登记报告制度,督促学生按时就寝,检查就寝纪律及时处理违纪行为。
3、抓好本班学生文明守纪及日常行为规范,杜绝本班学生的赌博、起哄、打架、夜不归宿等不良违纪行为。
四、日常管理工作
1、指导督促班委会、团支部工作、建立班级常规制度,培养和建立一个敢抓敢管,团结协作的班级领导核心。
2、每星期进行一次主题班会及班务工作小结、讲评,每月进行综合评比、讲评。及时表彰先进,鞭策后进。
3、积极配合财务科、学生科、教研室清理、催交学生欠费。管理和使用好班费,每月及时公布。
4、按时评定学生操行成绩,每月上报学生操行成绩和期末操行成绩总评,及时讲评、整改。
5、督导学生守纪守法,及时制止和处理学生违纪行为。
6、经常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卫生和纪律情况,关心、爱护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
7、认真作出每期开学具体工作计划,期末班务工作总结,作好学生鉴定,填发学期末通知书。
五、防止学生在校管理期间发生以下严重人身伤亡事故
1、学生因下河、下塘游泳而溺水死亡。
2、学生因斗殴、打群架而导致伤残或死亡。
3、学生因攀爬高层建设而摔伤致残或死亡。
4、学生因私接电源,擅自更改电路而被电击死亡。
5、其它重大责任事故。
六、素质教育
1、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2、积极支持和组织学生参与各项文体活动,发挥各班的团队精神,提高本班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学籍管理
1、积极督促学生按时报到、缴费、注册。
2、认真填写学生学期资料,学生的毕业档案材料。
3、认真做好学生毕业条件的初步审核,按时上报毕业学生花名册。
4、积极配合教研室、招就科、学生科做好毕业学生择优推荐就业。
5、积极做好本班学生的控流保学工作。
八、会议、学期资料要求
1、认真整理好学期班务管理资料
(1)及时填好班主任工作手册和学生学籍表格。
(2)主题班会内容、讲评等日常工作纪录。
(3)学生奖励和违纪处理的记录。
(4)学生家长、生源人配合教育记录。
2、按时参加班主任会议,及时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及时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
九、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量化要求
1、每周早3操次。
2、每周晚自习、早自习各3次,每次早、晚自习时间分别不少于20分钟和30分钟。
3、每周查晚就寝3次,每次时间不少于30分钟。
4、专职班主任要求每周工作日全程跟班管理,包括白天自习课。
5、以上各项工作,应在《班主任工作手册》中记载清楚,作为检查、考核的依据之一。
D. 职业院校为什么要加强实训实习 环节的组织与管理
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
国发〔2010〕36号
主要提出以下几点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三、切实提高职业培训质量
四、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支持力度
五、加强组织领导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职业培训体系初步建立,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得到不断提
高,对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职业培训工作仍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需要,职业培训的制度需要进
一步健全、工作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增强。为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
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就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职业培训是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工作,建立健全面向全
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解决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根本措施;是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技能人
才队伍建设,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城乡统筹发
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有效手段。
(二)明确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就业和经济发展为宗旨,坚持城乡统筹、就业
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建立覆盖对象广泛、培训形式多样、管理运作规范、保障措施健全的职业培训工作新机制,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
度,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劳动者。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适应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要,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大规模开展
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切实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为促进
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十二五”期间,力争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使企业技能岗位的职工得到
至少一次技能提升培训,使每个有培训愿望的创业者都参加一次创业培训,使高技能人才培训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发展需求。
二、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三)健全职业培训制度。适应城乡全体劳动者就业需要和职业生涯发展要求,健全职业培训制度。要统筹利用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建立以职业院校、企业和各
类职业培训机构为载体的职业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贯通技能劳动者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的成
长通道。
(四)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要面向城乡各类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开展多种形式就业技能培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
素质培养,使他们达到上岗要求或掌握初级以上职业技能,着力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要重点开展初级技能培训,使其
掌握就业的一技之长;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鼓励其参加1-2个学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对企业新录
用的人员,要结合就业岗位的实际要求,通过师傅带徒弟、集中培训等形式开展岗前培训;对退役士兵要积极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对职业院校学生要强化职业技
能和从业素质培养,使他们掌握中级以上职业技能。鼓励高等院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训,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五)切实加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适应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要求,进一步健全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
业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要结合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对职工技能水平的要求,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技能
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快提升企业在岗职工的技能水平。鼓励企业通过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师研修制度、自办培训机构或与职业院校联合办学等方式,结合企业技
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项目引进,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承担社会培训任务,为参加职业培训人员提供实训实习条件。
(六)积极推进创业培训。依托有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针对创业者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要扩大创业培训范围,鼓励有创业
要求和培训愿望、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城乡各类劳动者以及处于创业初期的创业者参加创业培训。要通过规范培训标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培训模式,不断提高创
业培训质量;要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创业项目,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特点,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通过案例剖析、考察观摩、企
业家现身说法等方式,提高受培训者的创业能力。要强化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及创业咨询、创业孵化等服务手段的衔接,健全政策扶持、
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相结合的工作体系,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切实提高职业培训质量
(七)大力推行就业导向的培训模式。根据就业需要和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深化职业培训模式改革,大力推行与就业紧密联系的培训模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有
效性。在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等职业素质的培养,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素养。全面实行校企合作,改革培训课程,创
新培训方法,引导职业院校、企业和职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面向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城乡劳动者的初级技能培训和岗前培训,
应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企业岗位实际要求,开展订单式培训或定岗培训;面向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应结合产业发
展对后备技能人才需求,开展定向培训。
(八)加强职业技能考核评价和竞赛选拔。各地要切实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按统一要求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在职业培训
中的引导作用。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有关规定和要求,为劳动者提供及时、方便、快捷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完善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制
度,指导企业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要求,开展企业内职业技能评价工作。在职业院校中积极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充分发挥技能竞
赛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选择技术含量高、通用性广、从业人员多、社会影响大的职业广泛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竞赛,为发现和选拔高技能人才创造条
件。
(九)强化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依托现有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及培训设施,加大职业培训资源整合力度,加强职业培训体系建设,提高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能
力。在产业集中度高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提升改造一批以高级技能培训为主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在地级城市,提升改造一批以中、高级技能培训为主的职业技能实
训基地;在经济较发达的县市,提升改造一批以初、中级技能培训为主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面向社会提供示范性技能训练和鉴定服务。完善职业分类制度,加快国
家职业技能标准和鉴定题库的开发与更新,为职业培训和鉴定提供技术支持。加强职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依托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和职业院校,开展师资培训,加
快培养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传授操作技能的教师队伍。实行专兼职教师制度,建立和完善职业培训教师在职培训和到企业实践制度。根据职业培训规律和特点,加
强职业培训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课程体系、培训计划大纲以及培训教材的开发。
(十)切实加强就业服务工作。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各类劳动者提供完善的职业培训政策信息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定期公
布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引导各类劳动者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职业培训。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要了解、掌握培训需求,收集、发
布培训信息,积极动员组织辖区内各类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协助落实相关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其实现就业。
(十一)鼓励社会力量开展职业培训工作。各地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明确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师资、设备、场地等基本条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开
展职业培训,在师资培养、技能鉴定、就业信息服务、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等方面与其他职业培训机构同等对待。同时,要依法加强对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招生、收
费、培训等环节的指导与监管,进一步提高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办学质量,推动民办职业培训健康发展。
(十二)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各地要建立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按照“条件公开、自愿申请、择优认定、社会公示”的原
则,制定承担政府补贴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的基本条件、认定程序和管理办法,组织专家进行严格评审,对符合条件的向社会公示。要严格执行开班申请、过程检
查、结业审核三项制度。鼓励地方探索第三方监督机制,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组织对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估。
四、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支持力度
(十三)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城乡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培训合格并通过技能鉴定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未
颁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应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根据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就业情况,按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企业新录用的符合职业培
训补贴条件的劳动者,由企业依托所属培训机构或政府认定培训机构开展岗前培训的,按规定给予企业一定的培训费补贴。对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
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的同时,对
其中农村学员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员给予一定生活费补贴。
(十四)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对用于职业培训的各项补贴资金要加大整合力度,具备条件的地区,统一纳入就业专项资金,统筹使用,提高效益。
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调整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逐步提高职业培训支出比重。有条件的地区要安排经费,对职业培训教材开发、师资培训、职业技能竞赛、评选
表彰等基础工作给予支持。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的各项培训补贴按相关规定执行。
(十五)落实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企业要按规定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60%以上应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企业职工在
岗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所需费用从职工教育经费列支。企业应将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与使用情况列为厂务公开的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公开,接受职工
代表的质询和全体职工的监督。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以及未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企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依法对其职工教育经费实行统筹,人力
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组织培训服务。
(十六)加强职业培训资金监管。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加强对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的管理,明确资金用途、申领拨付程序和监管措施。
2012年底前,各省(区、市)地级以上城市要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职业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对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进行动态管理,对参训
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不断提高地区之间信息共享程度。要根据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就业状况以及企业用人需要,合理确定并向社会公布政府补贴培训的职业(工
种),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职业培训补贴。要按照同一地区、同一工种补贴标准统一的原则,根据难易程度、时间长短和培训成本,以职业资格培训期限为基础,
科学合理地确定培训补贴标准。根据培训对象特点和培训组织形式,在现有补贴培训机构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直补个人、直补企业等职业培训补贴方式,有条件
的地区可以探索发放培训券(卡)的方式。要采取切实措施,对补贴对象审核、资金拨付等重点环节实行公开透明的办法,定期向全社会公开资金使用情况,审计部
门依法加强对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的审计,防止骗取、挪用、以权谋私等问题的发生,确保资金安全,审计结果依法向社会公告。监察部门对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的责任
人进行责任追究,涉及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五、加强组织领导
(十七)完善工作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职业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
加强职业培训工作。要把职业培训工作作为促进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建立在政府统一领导下,人力资
源社会保障部门统筹协调,发展改革、教育、科技、财政、住房城乡建设、农业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共同推动职业培训工作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八)科学制定培训规划。各地要根据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要求,在综合考虑当地劳动者职业培训实际需求、社会培训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制定中长期职
业培训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和人才发展总体规划。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结合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状况、企业用工情况,对劳
动力资源供求和培训需求信息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定期向社会发布。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在职业培训工作中的作用,做好本行业技能人才需求预测,指
导本行业企业完善职工培训制度,落实职业培训政策措施。
(十九)加大宣传表彰力度。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并对在职业培训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机构和个人给予表彰。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广泛开展
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技能成才和成功创业的典型事迹,宣传优秀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在职业培训方
面的特色做法和显著成效,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
国务院
二○一○年十月二十日
E. 浅谈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点
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工作重点
(一)帮助职业准备者完成职业生涯设计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帮助未曾走上职业岗位的青年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设计,根据职业个性特征确定职业方向,最终实现职业理想。目前,许多企业院校以实现毕业生初次就业为重点,只考虑某一企业、某一岗位的特定需要,而忽视职业生涯中的一般需要和长远需要,导致毕业生难以转换职业或者长期从事技术要求低、薪酬待遇低的工作,不能成长为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当前,职业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应该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实施全面职业指导。职业指导不等同于就业指导,不仅是简单地发布一些需求信息或传授求职技巧,而是以促进从业者终身职业成长为目的教育活动,是职业教育职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职业指导活动必须作为正式课程列入教学计划,要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进行相应的考核。目前,学院已经将职业指导作为必修课列入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采用专兼结合的方式实施职业指导课程。
2.实施全程职业指导。完整的职业指导过程应该包括入学前、学习中和毕业后几个阶段,是一个前后衔接、不断递进的教育过程。入学前主要通过招生咨询使考生根据职业兴趣和职业个性完成职业选择,为以后的职业发展确定正确的方向。学生人学后除学习必要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外,还要坚定职业理想,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掌握人力资源市场的必要的供求信息。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还应了解他们的岗位适应情况、职业成长的进展并进行追踪指导。学院专门成立了职业指导办公室,负责入学前和毕业后的职业指导工作,并对在校期间学生的职业指导活动实施监控。
3.实施全员职业指导。职业指导是对从业者职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综合性教育活动,不仅仅是少数几个专职教师的任务,更不是专门职业指导机构能够包揽的工作,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全体成员都负有职业指导的责任。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在日常的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指导要求,将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指导内容科学地融为一体。通过全员职业指导,使职业指导成为一种随处进行、随时进行的常规教育活动。
(二)培养从业者必要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关键能力德国“双元制”的实践表明,完全依靠“做中学”存在较大的缺陷,不利于从业者的职业成长,特别是在信息化的条件下,许多传统的操作技能被程序所取代,纯粹的操作技能性工作已经越来越少,从业者必须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才能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职业院校采用班级授课制度,教学效率较高,适合于传授通用性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跨职业的通用能力。根据我院的经验,为增强培训效果,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采用工学结合的培训模式。实践证明,如果仅在课堂上单,然后再去工厂实习,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最好的方式是选择在工作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让学生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习惯,锻炼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这样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目前,学院已经在数控技术、物流管理和酒店管理三个专业完成了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并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标准,正在组织编写配套的校本教材。
2.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由于“双师型”教师培养难度太大,建立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是一种可满足需要的现实选择。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由院校的专任教师和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专任教师侧重于教学组织和理论指导,而兼职教师主要负责实践指导。这种方式既弥补了专任教师数量的不足,又提高了教学效果。目前,学院数控技术、汽车修理、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兼职教师占到了30%以上,个别专业已达到了50%,在师资方面满足了实施工学结合课程的要求。
3.建设生产性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是实施工学结合课程的必要物质条件。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有一定的职业环境,无论是学习职业知识还是学习职业技能,都需要配备足够的实训设备。学院在特定的条件下,买断、接收了14个中小企业和学校,走了一条“前校后厂、产学一体”的办学之路,对实施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起到了支撑作用。学院最新购买的一处厂房,单体单层面积达到了2万平方米,经改造后成为农民工培训和职业职工培训的主要场所,现已正式投入使用。该基地中既有利用1亿元贷款购置的实训设备,又要引进校外企业投资的生产线,生产满足市场需要的真实产品。这种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实现了培训资源与生产资源的交互利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开展职业培训理论研究,促进职业培训制度的完善我国的职业培训还处于探索经验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培训模式、课程开发、教学方法特别是实训教学组织等方面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但是,与德国强大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相比较,我国职业培训研究机构力量显得十分薄弱。职业院校在开展培训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是推动我国培训制度完善的重要力量。当前亟待搞清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适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培训模式。劳动用工制度决定着企业培训制度,在职工流动性很大的条件下,企业就会缺乏培训的积极性。为了同时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应探索一种统筹使用职工培训经费的制度,即:企业先按照规定比例将职工教育经费和职工技术培训经费上缴政府主管部门,然后根据企业开展职工教育培训的实际情况进行返还,并给予适当补贴。这种制度既可促进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又可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目前学院正承担着“机电类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及培养模式”的省级立项课题,经过系统研究后将给政府提出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2.科学合理的培训课程开发模式。开发工学结合的培训课程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既需要大量的课程理论,又需要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尽管有CBE、MES等模式可以作为参照,但要在现实条件下取得良好效果还需进行探索。学院在课程开发中采用了“三主体模式”,由课程专家、企业专家和教学专家联合开发工学结合课程。课程专家负责制订开发方案,指导开发过程,评价课程质量;企业专家负责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培训内容确定的主要依据;教学专家负责教学分析,按照教学规律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类、排序、转化,最后变成可以实施的课程。
3.基于生产过程的技师考评模式。目前的技师考评方式与生产过程是脱离的,影响着考评质量。探索在生产服务过程中进行技能鉴定的工作模式,推行生产现场能力考核和工作成果业绩评定相结合的技师评价方法,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当务之急是将考核评价论文网:www.homelunwen.com 的标准、程序和方法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尽可能地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形成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即时考评制度。
三、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亟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职业标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目前的职业标准和职业分类还不全面、不科学,既影响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也影响着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正常进行。最为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缺乏工程类和技术类职业的标准;二是职业标准不能及时更新,使得某些标准不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按照“职业带”理论,工业企业的职业岗位应该包括工程系列、技术系列和技能系列,在我国目前尚无技术师序列的职业标准。随着人力资源的统一管理,我国应该尽快制订出工程、技术、技能等各个序列的职业标准并及时加以更新,扭转目前不同类型职业分头管理、交叉职业无人管理的局面,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培养与使用的统一
目前,中、初级技能人才主要靠职业院校来培养,一些高级技校和技师学院已经培养出具备高级工资格的毕业生,他们是企业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也是优秀高技能人才的预备对象。但是,由于培养与使用在规格和数量上的不协调,许多企业不能将职业院校毕业生安排在相应岗位,甚至还要重新培养,这不仅浪费宝贵的教育资源,也使院校的教学工作非常被动。政府应该建立起校企合作的正常机制,使企业能够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并对教育效果进行具有权威性的评价,将职业资格认证与教学评价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农民工的身份确定
目前,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民工已逐步成为高技能人才的主体,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与发达国家工业化时期不同,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受到了社会制度的限制,农民工的职业处于不稳定状态,这就使他们的职业发展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不仅企业不愿意为职工培训承担费用,职工自己也不能为以后的职业发展进行预测。而技术培训都具有适度的超前性,劳动者与雇佣者双方的短期行为使技术培训需求大为减弱。许多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时,往往是临时对职工进行短期培训,或者直接从社会招聘人才。因此,为了建立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还需要有一系列配套规章、政策的出台,形成我国技能劳动者成长和职业培训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为推动职工培训事业的发展,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制度保障,在全社会形成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F. 怎么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方法
1.提升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理念
充分认识,高度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到校任教,拓宽高职院校聘任兼职教师的渠道。对为学校提供优秀兼职教师、并能保证其教育教学质量的企业,政府部门可相应地减免税收。各高职院校要有建设规划、管理措施,使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从聘任到管理都走上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同时学校应转变思想观念,真正从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聘任兼职教师。
2.校企合作,多种途径聘任兼职教师
把兼职教师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通过产学合作,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从合作伙伴中选择、聘任符合兼职教师任职条件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或能工巧匠到校任教。
3.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
要建立兼职教师专门管理机构,由专管机构负责聘用兼职教师的各项管理文件和制度的制定和兼职教师试讲、面试的组织、考核、聘任、证书发放、服务等工作。教务部门负责兼职教师业务指导及培训,聘用部门负责考核,相关机构负责聘后监管。要严把入口关,全面掌握拟聘兼职教师第一手资料,并把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作为聘任兼职教师的依据;要严格程序,聘用前对其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技术水平及工作业绩进行全面评价和论证,由专管机构统~发放兼职教师聘任书,并签订兼职教师聘用协议书;要对其教学质量严格监控,采取校系两级、以系为主的管理模式,加大检查、监督、指导的力度,并建立兼职教师业绩考评档案,将考评结果作为续聘或解聘兼职教师的依据。
4.兼职教师应当具有职业特定的教学素质
教师的教学素质以德与才为基本内涵,具体包括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教育技术、全身心投入的教学态度等内容。一个教师的教学素质是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是一种能够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驾驭课堂、因材施教、把握正确教育方向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大多数技术型、经验型兼职教师所不具备的。因此,这类兼职教师,必须提高其自身素质。
目前,我国高职兼职www.ws126.net/daixielunwen 论文网教师队伍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的时期。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要求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结构要始终保持在比较前沿的、先进的水平上,因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聘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以及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或高级管理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不仅仅是解决学校燃眉之急的权宜之计,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选择
G. 如何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以促进就业
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
国发〔2010〕36号
主要提出以下几点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三、切实提高职业培训质量
四、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支持力度
五、加强组织领导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职业培训体系初步建立,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得到不断提
高,对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职业培训工作仍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需要,职业培训的制度需要进
一步健全、工作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增强。为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
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就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职业培训是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工作,建立健全面向全
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解决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根本措施;是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技能人
才队伍建设,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城乡统筹发
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有效手段。
(二)明确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就业和经济发展为宗旨,坚持城乡统筹、就业
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建立覆盖对象广泛、培训形式多样、管理运作规范、保障措施健全的职业培训工作新机制,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
度,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劳动者。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适应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要,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大规模开展
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切实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为促进
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十二五”期间,力争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使企业技能岗位的职工得到
至少一次技能提升培训,使每个有培训愿望的创业者都参加一次创业培训,使高技能人才培训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发展需求。
二、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三)健全职业培训制度。适应城乡全体劳动者就业需要和职业生涯发展要求,健全职业培训制度。要统筹利用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建立以职业院校、企业和各
类职业培训机构为载体的职业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贯通技能劳动者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的成
长通道。
(四)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要面向城乡各类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开展多种形式就业技能培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
素质培养,使他们达到上岗要求或掌握初级以上职业技能,着力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要重点开展初级技能培训,使其
掌握就业的一技之长;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鼓励其参加1-2个学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对企业新录
用的人员,要结合就业岗位的实际要求,通过师傅带徒弟、集中培训等形式开展岗前培训;对退役士兵要积极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对职业院校学生要强化职业技
能和从业素质培养,使他们掌握中级以上职业技能。鼓励高等院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训,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五)切实加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适应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要求,进一步健全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
业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要结合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对职工技能水平的要求,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技能
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快提升企业在岗职工的技能水平。鼓励企业通过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师研修制度、自办培训机构或与职业院校联合办学等方式,结合企业技
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项目引进,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承担社会培训任务,为参加职业培训人员提供实训实习条件。
(六)积极推进创业培训。依托有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针对创业者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要扩大创业培训范围,鼓励有创业
要求和培训愿望、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城乡各类劳动者以及处于创业初期的创业者参加创业培训。要通过规范培训标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培训模式,不断提高创
业培训质量;要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创业项目,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特点,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通过案例剖析、考察观摩、企
业家现身说法等方式,提高受培训者的创业能力。要强化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及创业咨询、创业孵化等服务手段的衔接,健全政策扶持、
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相结合的工作体系,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切实提高职业培训质量
(七)大力推行就业导向的培训模式。根据就业需要和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深化职业培训模式改革,大力推行与就业紧密联系的培训模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有
效性。在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等职业素质的培养,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素养。全面实行校企合作,改革培训课程,创
新培训方法,引导职业院校、企业和职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面向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城乡劳动者的初级技能培训和岗前培训,
应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企业岗位实际要求,开展订单式培训或定岗培训;面向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应结合产业发
展对后备技能人才需求,开展定向培训。
(八)加强职业技能考核评价和竞赛选拔。各地要切实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按统一要求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在职业培训
中的引导作用。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有关规定和要求,为劳动者提供及时、方便、快捷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完善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制
度,指导企业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要求,开展企业内职业技能评价工作。在职业院校中积极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充分发挥技能竞
赛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选择技术含量高、通用性广、从业人员多、社会影响大的职业广泛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竞赛,为发现和选拔高技能人才创造条
件。
(九)强化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依托现有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及培训设施,加大职业培训资源整合力度,加强职业培训体系建设,提高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能
力。在产业集中度高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提升改造一批以高级技能培训为主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在地级城市,提升改造一批以中、高级技能培训为主的职业技能实
训基地;在经济较发达的县市,提升改造一批以初、中级技能培训为主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面向社会提供示范性技能训练和鉴定服务。完善职业分类制度,加快国
家职业技能标准和鉴定题库的开发与更新,为职业培训和鉴定提供技术支持。加强职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依托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和职业院校,开展师资培训,加
快培养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传授操作技能的教师队伍。实行专兼职教师制度,建立和完善职业培训教师在职培训和到企业实践制度。根据职业培训规律和特点,加
强职业培训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课程体系、培训计划大纲以及培训教材的开发。
(十)切实加强就业服务工作。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各类劳动者提供完善的职业培训政策信息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定期公
布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引导各类劳动者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职业培训。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要了解、掌握培训需求,收集、发
布培训信息,积极动员组织辖区内各类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协助落实相关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其实现就业。
(十一)鼓励社会力量开展职业培训工作。各地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明确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师资、设备、场地等基本条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开
展职业培训,在师资培养、技能鉴定、就业信息服务、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等方面与其他职业培训机构同等对待。同时,要依法加强对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招生、收
费、培训等环节的指导与监管,进一步提高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办学质量,推动民办职业培训健康发展。
(十二)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各地要建立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按照“条件公开、自愿申请、择优认定、社会公示”的原
则,制定承担政府补贴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的基本条件、认定程序和管理办法,组织专家进行严格评审,对符合条件的向社会公示。要严格执行开班申请、过程检
查、结业审核三项制度。鼓励地方探索第三方监督机制,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组织对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估。
四、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支持力度
(十三)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城乡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培训合格并通过技能鉴定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未
颁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应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根据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就业情况,按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企业新录用的符合职业培
训补贴条件的劳动者,由企业依托所属培训机构或政府认定培训机构开展岗前培训的,按规定给予企业一定的培训费补贴。对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
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的同时,对
其中农村学员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员给予一定生活费补贴。
(十四)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对用于职业培训的各项补贴资金要加大整合力度,具备条件的地区,统一纳入就业专项资金,统筹使用,提高效益。
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调整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逐步提高职业培训支出比重。有条件的地区要安排经费,对职业培训教材开发、师资培训、职业技能竞赛、评选
表彰等基础工作给予支持。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的各项培训补贴按相关规定执行。
(十五)落实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企业要按规定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60%以上应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企业职工在
岗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所需费用从职工教育经费列支。企业应将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与使用情况列为厂务公开的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公开,接受职工
代表的质询和全体职工的监督。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以及未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企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依法对其职工教育经费实行统筹,人力
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组织培训服务。
(十六)加强职业培训资金监管。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加强对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的管理,明确资金用途、申领拨付程序和监管措施。
2012年底前,各省(区、市)地级以上城市要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职业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对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进行动态管理,对参训
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不断提高地区之间信息共享程度。要根据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就业状况以及企业用人需要,合理确定并向社会公布政府补贴培训的职业(工
种),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职业培训补贴。要按照同一地区、同一工种补贴标准统一的原则,根据难易程度、时间长短和培训成本,以职业资格培训期限为基础,
科学合理地确定培训补贴标准。根据培训对象特点和培训组织形式,在现有补贴培训机构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直补个人、直补企业等职业培训补贴方式,有条件
的地区可以探索发放培训券(卡)的方式。要采取切实措施,对补贴对象审核、资金拨付等重点环节实行公开透明的办法,定期向全社会公开资金使用情况,审计部
门依法加强对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的审计,防止骗取、挪用、以权谋私等问题的发生,确保资金安全,审计结果依法向社会公告。监察部门对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的责任
人进行责任追究,涉及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五、加强组织领导
(十七)完善工作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职业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
加强职业培训工作。要把职业培训工作作为促进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建立在政府统一领导下,人力资
源社会保障部门统筹协调,发展改革、教育、科技、财政、住房城乡建设、农业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共同推动职业培训工作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八)科学制定培训规划。各地要根据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要求,在综合考虑当地劳动者职业培训实际需求、社会培训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制定中长期职
业培训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和人才发展总体规划。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结合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状况、企业用工情况,对劳
动力资源供求和培训需求信息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定期向社会发布。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在职业培训工作中的作用,做好本行业技能人才需求预测,指
导本行业企业完善职工培训制度,落实职业培训政策措施。
(十九)加大宣传表彰力度。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并对在职业培训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机构和个人给予表彰。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广泛开展
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技能成才和成功创业的典型事迹,宣传优秀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在职业培训方
面的特色做法和显著成效,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
国务院
二○一○年十月二十日
H. 简述高层管理人员在职教育培训的内容
能作为中高层管理者,应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职业技能,但现在企业中高层的责任心都不是很强,所以应当首先进行培训,主管没有责任心,整个公司都不会上进,所以首先应该培训《领袖的风采》;其次,中高层主管在面对员工执行怠慢,拖沓,也都未有好方法,所以应该培训《企业执行力》;最后可根据公司的行业,性质,及公司未来发展方向,有针对性的对主管进行公司所在行业的未来规划及全球此行业发展进程及前途,进行培训,让主管有一定的大局观意识。
中高层管理者是一个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在中国是企业的行政领导或行政长官。一般是指副总经理、各部门负责人、高级技术人员和总经理指定人员。
中高层管理者是企业战略、规划、制度的制定者、引导者、推行者,中高层管理者队伍的素质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执行力,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