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弟子规的读后感
最好是真情实感 切勿矫揉做作
弟子规不仅仅是用来读的, 而是用来真正实践的,看了书而不去照做,就像有了菜谱不去烧菜,有了地图不去开车一样
(蔡礼旭老师的“细讲弟子规”是弟子规很好的学习教材 假如您仔细观看的话必然对您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
例文:
末学以前也零零星星的读过几本佛法方面的经典,对于学习实践《弟子规》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每天面对蔡老师亲切和蔼的笑容,聆听蔡老师的淳淳教导,让末学得到了重新反省、认识自己的机会,并日益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落实<<弟子规>>的重要性。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熏修,让末学获益良多、感悟颇深,在这里特此向学院的各位老师、大德、同修作一下修学报告,敬请慧鉴,批评指正!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的李毓秀先生,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纲领,并综合朱熹编著的《小学》中的文义,的重点为基础,编写出《训蒙文》。
《弟子规》是专门教导我们扎稳孝敬德行的根,并具体到我们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并注重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是我们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化一方,挽救当今伦理道德沦丧,社会种种危机的首要法宝。
尊敬的师傅上人净空老和尚及蔡老师也一再教导我们,学习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修学要从真实心中作,以恭敬谦卑的态度去学习落实。真正的道德学问是要解行相应,信、解、行、证,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力行落实做到!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认识到,《弟子规》的学习和落实,是让我们扎稳道德学问的根基,深刻认识到做人的根本是孝养父母、友爱兄弟、奉事师长,仁爱、谦虚、诚实守信、恭敬一切。反观自己很多方面都做的不到,惭愧之至!今后一定依照古圣先贤、师傅上人的教诲,依教奉行,努力改过修善!!
第一、入则孝。
入则孝是圣贤教导我们,要从内心深爱、恭敬、感恩我们的父母,因为对我们恩德最大的,莫过于自己的父母,怀胎的辛劳,生育、教育的付出。父母的恩德,我们一生都无法报的了。我们今天能够有幸认识到这些圣贤人的教诲,就应该首先尽心尽力做好我们为人子之道。
孝养父母: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落实。
1、养父母之身:在生活中孝养父母,恭敬孝顺父母,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让父母会伤心难过。平常多关心父母的身体,照顾好父母饮食、起居以及身体健康。当父母生病时,应当全心全意来尽自己的孝道,好好照顾父母,让父母早日康复。
2、养父母之心,生活中要多与父母沟通,让他们了解我们的生活和睦幸福,工作稳定,不让父母担心,让父母放心。在生活中、工作上,多听父母给我们的意见。从今天起,我要立志,首先要好好经营好自己的人生、经营好自己的家庭,不断修养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做一个真正让父母自豪的孝子!
3、养父母之志,我们要把孝落实在生活中,要用自己的真心去力行孝道。在生活中,主要是父母对的意见,一定随顺父母的意思;即使父母的认知错误,我们也不能顶撞,要恭敬谦虚应诺,找机会再用善巧方便的方法,想办法规劝父母。
末学认为在孝道方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定要想办法,用自己的德行孝道,用善巧方便,把父母早日领进佛门,好好念佛,今生能让父母往生极乐世界。尽自己的能力让父母于一生成就佛道,了脱生死轮回的苦海,方是真正的大孝。
第二、出则悌。
出则悌是圣贤教导我们,首先要友爱兄弟姐妹,兄弟团结,多照顾帮助兄弟姐妹,其次出外要友爱朋友以及一切和我们身边相处的人。我们扩大自己的心量,常修布施,在财物上就会看淡,以谦卑、仁爱、智慧之心,言语上就会忍让,广结善缘。以自己的道德学问做周围人的榜样,真诚、恭敬、忍辱以及智慧的善巧方便来化逆缘为善缘!
对长辈有礼貌,做到长幼有序,处处要谦虚礼让,对长辈要恭敬礼貌,见到长辈要恭敬问候,不可以随便就座,长辈坐我们才可以从坐,说话要注意要声音大小,谦恭礼貌。再把这份存心提升对待所有的父母、兄弟姐妹,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一样恭敬与爱护,才算是做到出则悌。
第三、谨。
我们要时时刻刻关照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会帮助我们免掉许多坏的习惯,并逐步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训练: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珍惜生命、充分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要早睡早起,讲究卫生早起洗脸,刷牙,饭后漱口,饭前便后要洗手等,才能身体健康。穿着要整洁、稳重,适合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考虑家中的经济情况,不讲究名牌,华丽。对饮食不可以偏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可过饥过饱。劝戒子女不要饮酒,对于成人的我们平时也不要饮酒,交际场合尽量不饮,或适当少饮、要坚决不醉酒,平时主要以素食为主。
2、家中以及公司、公共场合,一切物品的排列要整齐有序,用过的东西应该放回原处,才不会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乱七八糟。生活中要求自己行、坐、站的形象要稳重,问候或礼拜长者时要真诚恭敬。走路做事要从容,不能急躁,动作恭敬温和,坐立要端正,时刻提醒自己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要真诚、恭敬,要做到谨言慎行。
3、印光大师教导我们要“敦伦尽分”,一个人要懂得尽到自己本份去完成人生,完成使命。处处为他人着想,进入别人房间先敲门,报上自己的名字。不要进入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场所,以免受到不良的影响。借人东西时要先得到同意,不问而拿走,那和偷没有两样。借东西要注意及时归还。
第四、信。
“凡出言,信为先。孔老夫子说“人无信不立”,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很难在社会立足。在现在这个普遍没有信用的社会,我们要立志做圣贤,做他人的榜样,去掉以往的虚伪、不诚实,以诚实守信,仁义道德来处世,来感化周围的人。
只说好话、有益于人的话,修改掉一切不好的口头语,市井秽污之气。在没有见到事实真相之前,不轻易发表言论,不论人是非,一旦承诺,就一定要守信。说话的语气、速度要适中,见到他人的善事、善行要赞叹学习。
衣服饮食都是次要的东西,唯有技艺以及德行才是立身之本,要时刻提醒自己,每天修善、积功累德,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以圣贤为榜样,看周围的人优点来学习,时时提醒自己,以别人为镜子,看到别人的过失,要马上反照自己,是非也有类似的习性或其他过错,有则一定要改,时时提醒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行和修行。
听闻别人对自己批评指正,要欢喜改正,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赞叹称誉,要关照自己是否真的如此,要时刻谦卑、如履薄冰,努力修善,不可有丝毫的自高自大。
对于自己的以前坏习惯、不良习气,要发羞耻之心,做错了,不能故意去掩盖,如果故意去掩盖,是增加了一个新的恶行,会污染自己的人格、遮蔽自己的智慧。
对于以往的过错、不良习气,要发勇猛之心,想办法对治,坚决改错!!!
第五、泛爱众,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天地万物因为仁爱而生生不息,世间因为仁爱才能和平共处。纵然是现代这个以物质、功利主义的时代,众生因为愚痴贪爱、自私自利而迷惑颠倒,但是只要有真正德行的人,来以身作责,来教化,人们也是容易觉醒和向善的。
我们在尊敬的上净下空老法师的教导下,自己以古圣先贤、大善知识为榜样,从基础开始修行,以孝敬友爱、德行仁爱为准则,身体力行,自己修好,别人才会起而相仿,从而带动周围的人,移风易俗,教化一方,促进社会和谐。
在现实生活中处处以恭敬、谦卑为原则,做到不自私自利。不去巴结富人,不看不起穷人,以平等心待人接物。对于妻子、朋友、物品要做到不喜新不厌旧,珍惜自己的妻子、家庭、亲人、朋友,对新朋友或事物不贪恋。别人没有空闲的时候,不应该用事情去打扰他,朋友内心烦乱的时候,应该给他一点时间和空间,表示一下关心,不要去话去打扰他,这些都是我们在为人处世中应该注意的礼貌和原则。
其次要善于守护自己的口业,在现实生活中,不说人是非,不揭人短处;只看别人的优点,不看人的缺点,以善心力行做到隐恶扬善,能修好自己的德行,则能以自己的行为唤醒他人的惭愧心。
蔡老师教导我们,对于不能劝说的人,而去劝说,是自己失言;对于应该劝导的而不去劝导,是自己没有尽到亲人、朋友的本分。圣贤教导我们善巧的方法,“扬善于公堂,规劝于私室。”在人多的地方赞叹他人的优点,能鼓励他人更加向好处发展,劝化要顾及到他人面子。劝人也要先观察对方对我们的信任程度,以及是否能接受等,要有智慧去辨别和选择正确的时机,用对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时时反观自照,每天反省自己。与人相处,要多布施、多给予,惜物惜福,修福修慧。要求别人的事,要自己先做到。要时时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能要求别人去做。时刻记住别人对我们的帮助,找机会报答,和别人的怨恨,要尽快化解掉,忘记别人的过失。对待不如自己的人、下属,贵在自己行事端正,仁慈而宽和。这样别人才会真正佩服尊重我们。
我要努力学会去从真心里爱别人,“看一切长者如自己的父母,视一切平辈如自己的兄弟姊妹,看一切小辈如自己的孩子。”我要不断历事炼心、不断努力。仁慈、悲悯一切众生,是圣人、菩萨的境界,我要从弟子规的基础开始,从做一个标准的好人开始,立志向、学圣贤,做菩萨。
第六、亲仁。
社会中,人们的迷惑有深浅不同,智慧与福德机缘也不一样,所以心智高低、德行素质也不一样。现实社会中受到风俗习气影响误导的人多,真正有德行、仁慈宽厚的君子圣贤人少。如果真正有德行的人,人们是会自然对他生敬畏之心。
道德学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人生的历程上,圣贤教导我们要亲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以他们为榜样,皈依仁慈德行的善知识,跟他们学习智慧道德学问,来不断提升自己,并落实到生活中。
良师益友非常重要,良师可以指点我们正确的修学方向,益友是我们修行路上的好伴侣,相互帮助,相互指正,共同进步!
经常亲近仁慈德行的,跟他学习,会使我们的德行越来越进步,过失也会越来越少。如果不亲近有德行的人,就会有无限的祸害,小人就会亲近我们,如流随俗,作种种的恶性,而不自知,来生必定轮回受苦。
第七、余力学文。
道德学问的增长,贵在力行,落实,我们把立身处事的行为落实生活中,德行都扎好。还有空余的时间,要努力学习经典和圣贤的教诲。
如果只是学习,而不能能力行做到,只是记问学问,会增长我们的浮华不实的习气,增长我慢之心,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对于人生多一些所知障罢了。如果只是遵守教诲,却不能够多读书学习圣贤的教诲,就不能真正明白事理,就容易依照自己认为的偏见去做事,造成了错误还不知道,这是愚痴的行为啊!
我们学习要做到心、眼、口,专 一,研究学问要先选择一本书的学习,忌讳贪多、贪快,学习期限要尽量宽松一些,但在学习期间要抓紧用功。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豁然开朗了。当我们学习过程当中,有疑惑、不明白的地方,要随时做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要明白其中真实的意义。
其次,我们的学习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都要做到清净、整洁,写字的时候要先平心正义,写字要力求端正、恭敬,书籍看过以后都要放回原来的位置。对书籍要爱惜,有损缺的要及时认真补好。不是对我们的德行有意义的书籍、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都要自觉远离,以免自己的心智受到污染。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不应该自暴自弃,要努力精进学习,力行圣贤的教诲,我们只要立大志远,依教奉行,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圣人与贤人的境界,也是我们能够达到的。
通过这段时间学习《弟子规》,使我感触很深,树立了自己正确的人生知见,才知道自己具体的差距在那里,明确了做人的本份。知道了自己应该从认真学习力行《弟子规》的教诲以及种种准则去扎稳根基,在生活中孝敬友爱、慎言慎行、诚信仁爱,并身体力行,加强自己的道德素质修养。我也下决心坚决祛除自己以前的不良习气!!
立志自己学习力行圣贤的教诲,正确经营好自己的家庭,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自己以身作责,希望能逐渐带动周围及当地学习圣贤教育的风气来,为社会和谐做出自己的贡献。
B. 谁能告诉我一篇好员工熟读《弟子规》这本书的读后感啊,急!!!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若你: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
C. 求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20篇
读《弟子规》有感
很多人说《弟子规》里的道理很简单,早就知晓,我很是羡慕。《弟子规》让我在快乐中感情得到了升华,也懂得更多的做人的道理。它长养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灵。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早点知道这些道理,也许我的人生际遇会大不相同。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最先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做不到。以前觉得父母爱子女都是非常自然的事,身在福中不知福,无法体会父母的辛苦和委屈。“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父母辛苦供养我读书,而我有时却不能如他们所愿,让他们非常失望;父母委婉的建议,我不但不听,还会觉得烦,有时甚至故意做些让父母生气的事。所以学了《弟子规》才知道,家庭、事业和身体的好坏,不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要想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读了《弟子规》,作为初为父母的我们,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要教育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作到孝敬父母,说话做事要小心仔细,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多和思想高尚的人在一起,在学习之余,要多读书,多学习一些科学文化知识。这个道理人人皆知,但是做起来人们往往就忽视了其中的道理。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往往尽其所能让孩子们学习更多的技能,画画、唱歌、弹钢琴、学外语,其本意都是好的,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过度的强迫会使孩子们产生逆反心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要不得的。父母通过读书,会掌握正确的指导方法,耐心解决孩子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孩子们懂得生活的规则,培养孩子的传统美德
《弟子规》还让我们知道在平时的一些小事上,在人前人后,在独处时都要持恭敬的态度,恭敬才会成为一个人自然流露的品质。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真正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诸如此类的名言警句,但我却一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极其优美的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回想一下,骄傲自满的的确确给自己招来了许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是我最喜欢的一句经文。一个人的能力再大,总会有限,人无完人,人总有缺点,所以需要别人的帮助和提醒。一个人只有一双眼睛,一对耳朵,看到的和听到的范围是非常窄的,如果能虚怀若谷,就好像多了许多双眼睛和耳朵,看到的和听到的范围就扩得很大,那么就会走得更高更远,取得更大的成就。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每一个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和谐的世界。
回答者: 径庭飞雪 | 四级 | 2011-8-10 09:06 | 检举
《弟子规》读后感
自从读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进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心灵美好的人,梦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梦幻,绝不是虚幻)人活一口气,要活得有志气——为喘气而活,仅活着而已;活得有志气,死得也美丽。昨天是曾经,是过去,今天是面临,是现实,不要在昨天里沉媚,应该在今天中开创!
在学生主修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母亲履行的责任像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同学们,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我们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细细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
----------------------------------------------------------------------------------------------------------------------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它是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相传是清朝李毓秀所著。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让我们体会先人智慧的同时,不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
这本书大概是说了:我们要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关心自己的长辈,还要懂得该怎样做人。
我读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 丧三年 居处变 酒肉绝。”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例如上学吧,一个人衣冠齐整,让别人看上去就觉得这学校的校风一定很好,但如果一个人头发不整齐、校服的纽扣没扣好,让别人看了就误认为这学校的校风很差。所以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现在的社会,你的形象也可能决定你的前途。假若两个人同时去面试,学历一样,其他条件差不多,但一个衣冠整齐,讲求衣服的卫生;一个不注重自己的衣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你说老板会选谁呢?当你找工作面试时,别人不但看你的学历、能力,还要看你的形象呀。我们校园里也提倡过讲究衣着整齐,形象要做好。所以我们从小讲求衣着整齐,衣着的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读了这本《弟子规》,真是受益匪浅!
D. 企业员工读《弟子规》总叙:进徳学文,知行合一。读后心得 要求300字左右,非常感谢……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兄弟姊妹较多,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多难过呀。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 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领导批评。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E. 请求各界人士 我们公司开展了学习弟子规 并要求写读后感 请求各界人士来个我解解危 谢谢··
弟子规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F. 弟子规读后感
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 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G. 企业员工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 要求300字急急急
《弟子规》开抄篇第一章就讲到袭孝,可见孝的重要性,学习了《入则孝》,孝的观念更深入我心。
“大孝尊亲,其次不辱”。我知道了从现在开始热爱生活的涵义,最爱的不是自己,而是父母,然后才是自己,而这种爱才应该是理性而又深稳的爱,与其说父母赋予了生命这样高洁的赞美,不如说是肉体与生智的延续,我想体会在心,付之行动,方算得上吸收了精髓。做人的最根本是从一个孝字开始的,懂得了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才会知道回馈和报答。也会对所有付出的人,对这个社会有所感知,有所理解,进而我们也会有所付出,才会之恩图报。
结合自已的家庭情况,合理处理和父母之间的问题。供养父母是基本,与父母多沟通交流,更能体现孝的真谛。知恩图报、满怀感恩的心,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心态,有了这个心,我们才会知道感恩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感恩社会。
H. 企业员工读《弟子规》出则弟读后感请求帮助啊……300字左右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陕西绛州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 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陕西绛州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 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 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 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弟子规》,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一出生就已经有一套社会认可的道德范本, 》,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 看《弟子规》,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一出生就已经有一套社会认可的道德范本,遵 循着约束这,在短短的光阴中,总有被主流细想认可的圣贤书指引这, 循着约束这,在短短的光阴中,总有被主流细想认可的圣贤书指引这,不管对个人发展是 好是坏,但至少不会迷茫无助。一个人有一生都为之坚持的信阳,就算他资质驽钝, 好是坏,但至少不会迷茫无助。一个人有一生都为之坚持的信阳,就算他资质驽钝,依然 会有所成就的。 会有所成就的。 入则孝 母亲的履行的责任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 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 母亲的履行的责任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 净心田。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父母尊敬父母,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 净心田。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父母尊敬父母,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毕 竟是他们创造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竟是他们创造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亲 “ 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出则弟 兄弟朋友要呼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我们操心, 兄弟朋友要呼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我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 的一份担忧。这样他们从心里为我们感到高兴。 的一份担忧。这样他们从心里为我们感到高兴。 谨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最起码的规则一定要遵守,身为学生我们要做到人正,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最起码的规则一定要遵守,身为学生我们要做到人正,影 自然也不会歪,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自然也不会歪,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 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 代表仁慈,亲仁,仁爱,仁心……对亲人对朋友对同事都要仁。不仅要仁还要“ ……对亲人对朋友对同事都要仁 代表仁慈,亲仁,仁爱,仁心……对亲人对朋友对同事都要仁。不仅要仁还要“信”, 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市静安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 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市静安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 人的资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 人的资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 》,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无论世家子 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 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示儒家文化 的教养。 是我们这一代,普遍缺乏这种教养,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 的教养。可是我们这一代,普遍缺乏这种教养,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 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文关怀, 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 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 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前程的敬仰之心, 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前程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 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九零后的孩子,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 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九零后的孩子,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 目空一切而后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后无法无天。 目空一切而后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后无法无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发现,陋习多的不是一点,而是全部。欣喜, 》,发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发现,陋习多的不是一点,而是全部。欣喜, 书再次开启我的启蒙教育,内审自我价值观,批判的接收古人为人处事的道理。 此书再次开启我的启蒙教育,内审自我价值观,批判的接收古人为人处事的道理。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 古语有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的精华,仁义礼智信也。中华文 化博大精深,从老庄、孔孟到程朱理学,中国人的思想教育中,总是一脉相承的就是至孝、 至仁、至义、至信,至学。我曾读《曾国藩家书》 ,亦颇有所感。近日又读《弟子规》 ,不免 亦有所感,所悟,似山川之流水,落英之缤纷,叹为人子之理、处世之道、修身养德之法、 自我提高之路。 正所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圣人 训话总是言简意赅,却又意味深长。俗话说,百事孝为先。孝道自古就被国人提到一个很高 的层次,孝敬父母长辈乃天经地义之事,乃做人之根本。在当下的社会中,融合了中西方的 文明与思想,在包容与开放的环境中,孝道的重要意义依旧不变,它始终是我们立身于天地 之间的根本。 思想是从幼年开始形成和培养, 弟子规不愧为一篇启蒙教育、 育德之文。 “……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弟子规‘入 则孝’一章,从细微之处着笔,深刻的写出孝道的真正含义,在于每日的扼守,在于平时的 言行举止,在于内心的真正发现。所以反观现今之社会,孝顺的意义不在于给父母长辈多少 钱,不在于为家庭做多大贡献,重要的在于平日里对父母兄长的看望和关心,在于一言一行 的体贴与呵护。出则弟,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懂得和长辈在一起要遵守的规矩。 虽然这是古人几千年来沿袭的礼仪和规范,在当今,这些规范却并不过时,它依然教会我们 懂得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学会自然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 中国古代文人修身养性, 在个人修养方面一直都将勤、 谨放在一起。 勤能持家, 能成业, 能养身,谨则修身,养德增福。“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时倾矣。满腔骄傲 之气,开口便道人长短,笑人鄙陋,均非好气象。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 以不晏起为第一义”。曾国藩家书中的这段话其实就在告诉我们做人处事谨慎的重要。在我 们的每日生活中,个人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修养,需要时刻注意,谨慎的行为作风,虽不是成 功的保证,但是却可以时常使我们避免犯错误。谨是一种品德,不是搅扰造作的;谨是一种 习惯,不是随意安排的。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 借不难” ,像这些平常言语行为,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平常的为人处世之道。它让我们即知即 行,掌握自己,使处事更有效率,待人更为和谐,为自己创造一个身心调和、有利于发展的 环境。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诚信一直都被人们看作个人人格 道德情操的根本。古语有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在当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信用是人与 人交往的最基本条件,人无信不立。《弟子规》中<信>一章中包含意义广泛,既有对人的诚 信教导,所谓:言不信者,行不果;又包含做人要谦虚,要行向高处,择善从之;亦要知错 能改,扬善隐恶,正是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当下社会不缺智者,为需德者,如果 更多的人都能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那么我们肯定有理由相信,社会将 更加美好。 有人爱己,有人爱她,亦有人爱众生,此乃大爱无疆。“君子有容,其德乃大,不责人小 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皆可养德,亦可以远害。”爱众人必是海纳百川、心胸宽 广,不随意责备他人,容纳别人的过错。君子之为道也,爱众即是爱己。关怀大众,是厚德 的体现,是人格的最高升华。一个人只有学会为他人着想,不自私自立,不嫌贫爱富,亦如 古人所说: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才能真正成为文中“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这样的人。 有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则必当学而习之。读书是知识的丰富、是人格的培养。 “大 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如若立志,必当学习,持之以恒,则博古通今,修身养性。
I. 公司在组织了《弟子规》培训后,要求每个部门写一个跟工作、生活、公司质度有关的读后感,要求2000字。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陕西绛州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 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陕西绛州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 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 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 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弟子规》,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一出生就已经有一套社会认可的道德范本, 》,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 看《弟子规》,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一出生就已经有一套社会认可的道德范本,遵 循着约束这,在短短的光阴中,总有被主流细想认可的圣贤书指引这, 循着约束这,在短短的光阴中,总有被主流细想认可的圣贤书指引这,不管对个人发展是 好是坏,但至少不会迷茫无助。一个人有一生都为之坚持的信阳,就算他资质驽钝, 好是坏,但至少不会迷茫无助。一个人有一生都为之坚持的信阳,就算他资质驽钝,依然 会有所成就的。 会有所成就的。 入则孝 母亲的履行的责任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 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 母亲的履行的责任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 净心田。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父母尊敬父母,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 净心田。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父母尊敬父母,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毕 竟是他们创造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竟是他们创造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亲 “ 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出则弟 兄弟朋友要呼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我们操心, 兄弟朋友要呼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我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 的一份担忧。这样他们从心里为我们感到高兴。 的一份担忧。这样他们从心里为我们感到高兴。 谨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最起码的规则一定要遵守,身为学生我们要做到人正,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最起码的规则一定要遵守,身为学生我们要做到人正,影 自然也不会歪,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自然也不会歪,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 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 代表仁慈,亲仁,仁爱,仁心……对亲人对朋友对同事都要仁。不仅要仁还要“ ……对亲人对朋友对同事都要仁 代表仁慈,亲仁,仁爱,仁心……对亲人对朋友对同事都要仁。不仅要仁还要“信”, 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市静安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 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市静安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 人的资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 人的资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 》,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无论世家子 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 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示儒家文化 的教养。 是我们这一代,普遍缺乏这种教养,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 的教养。可是我们这一代,普遍缺乏这种教养,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 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文关怀, 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 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 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前程的敬仰之心, 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前程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 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九零后的孩子,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 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九零后的孩子,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 目空一切而后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后无法无天。 目空一切而后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后无法无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发现,陋习多的不是一点,而是全部。欣喜, 》,发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发现,陋习多的不是一点,而是全部。欣喜, 书再次开启我的启蒙教育,内审自我价值观,批判的接收古人为人处事的道理。 此书再次开启我的启蒙教育,内审自我价值观,批判的接收古人为人处事的道理。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 古语有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的精华,仁义礼智信也。中华文 化博大精深,从老庄、孔孟到程朱理学,中国人的思想教育中,总是一脉相承的就是至孝、 至仁、至义、至信,至学。我曾读《曾国藩家书》 ,亦颇有所感。近日又读《弟子规》 ,不免 亦有所感,所悟,似山川之流水,落英之缤纷,叹为人子之理、处世之道、修身养德之法、 自我提高之路。 正所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圣人 训话总是言简意赅,却又意味深长。俗话说,百事孝为先。孝道自古就被国人提到一个很高 的层次,孝敬父母长辈乃天经地义之事,乃做人之根本。在当下的社会中,融合了中西方的 文明与思想,在包容与开放的环境中,孝道的重要意义依旧不变,它始终是我们立身于天地 之间的根本。 思想是从幼年开始形成和培养, 弟子规不愧为一篇启蒙教育、 育德之文。 “……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弟子规‘入 则孝’一章,从细微之处着笔,深刻的写出孝道的真正含义,在于每日的扼守,在于平时的 言行举止,在于内心的真正发现。所以反观现今之社会,孝顺的意义不在于给父母长辈多少 钱,不在于为家庭做多大贡献,重要的在于平日里对父母兄长的看望和关心,在于一言一行 的体贴与呵护。出则弟,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懂得和长辈在一起要遵守的规矩。 虽然这是古人几千年来沿袭的礼仪和规范,在当今,这些规范却并不过时,它依然教会我们 懂得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学会自然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 中国古代文人修身养性, 在个人修养方面一直都将勤、 谨放在一起。 勤能持家, 能成业, 能养身,谨则修身,养德增福。“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时倾矣。满腔骄傲 之气,开口便道人长短,笑人鄙陋,均非好气象。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 以不晏起为第一义”。曾国藩家书中的这段话其实就在告诉我们做人处事谨慎的重要。在我 们的每日生活中,个人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修养,需要时刻注意,谨慎的行为作风,虽不是成 功的保证,但是却可以时常使我们避免犯错误。谨是一种品德,不是搅扰造作的;谨是一种 习惯,不是随意安排的。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 借不难” ,像这些平常言语行为,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平常的为人处世之道。它让我们即知即 行,掌握自己,使处事更有效率,待人更为和谐,为自己创造一个身心调和、有利于发展的 环境。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诚信一直都被人们看作个人人格 道德情操的根本。古语有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在当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信用是人与 人交往的最基本条件,人无信不立。《弟子规》中<信>一章中包含意义广泛,既有对人的诚 信教导,所谓:言不信者,行不果;又包含做人要谦虚,要行向高处,择善从之;亦要知错 能改,扬善隐恶,正是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当下社会不缺智者,为需德者,如果 更多的人都能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那么我们肯定有理由相信,社会将 更加美好。 有人爱己,有人爱她,亦有人爱众生,此乃大爱无疆。“君子有容,其德乃大,不责人小 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皆可养德,亦可以远害。”爱众人必是海纳百川、心胸宽 广,不随意责备他人,容纳别人的过错。君子之为道也,爱众即是爱己。关怀大众,是厚德 的体现,是人格的最高升华。一个人只有学会为他人着想,不自私自立,不嫌贫爱富,亦如 古人所说: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才能真正成为文中“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这样的人。 有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则必当学而习之。读书是知识的丰富、是人格的培养。 “大 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如若立志,必当学习,持之以恒,则博古通今,修身养性。
《弟子规》读后感 下关四中 262 班 赵淑婷 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 幼……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人人皆知,如今翻开《弟子规》 ,就如 置身于文明当中。 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当中首先提到的便是“孝” ,面对我们的 父母 我们应当尊敬、孝顺他们。一个人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能 尊敬的话,那么这个人他就丧失了一个做人的根本,对他人就根本谈 不上是内心的尊重,所以我们要学会孝顺父母, 学会诚信,这也是一个人必须要做到的,小到我们一个人,大到 一个群体,诚信最重要,如果一个人他失去了诚信,那么在这一个人 社会上他将无法立足,也不会得到一个真心的朋友,在自己的事业上 他也不可能有一番作为。所以学会诚信,学会真心对待他人。 知恩图报,这也是做人的根本,我们的祖先曾说过: “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 。学会记住他人对自己的好,忘记他人对自己的坏,我们应 该感谢那些曾给予过我们帮助的人。这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所 以我们一定要明白学会感恩。 学会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真诚待人、心怀感恩…… 这些都是《弟子规》教会我的。 《弟子规》中所教我们的道理不止这一 些还有许许多多,如果我们做到了那么这个世界会因此而更加美好! 人生的机会只有一次,我们要面对现实,学会一切好的东西,把 握住今天,好好做人,不断的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读一读《弟 子规》每天改进一点点。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 会变成一个美好的世界。这何乐而不为呢?
《弟子规》读后感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 读完《弟子规》 ,突然想起我所认识的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 对于他我是很有印象的.因为小时候去他的家里玩时,记 得门边一张纸上写有一些家训,不记得更多了,只记得一句"清 晨即起,洒扫厅除".他还会诸葛亮巧连神算的,据说.如今九十 五岁高龄的他,依然行走自如,与小儿子家一同生活.小儿子孝 顺体贴,这让我备生感慨。 今日再看这位老人时,突然觉得在教育子女方面,他是多 么成功啊。 时下,人们感慨颇多的是,孩子们越来越缺少礼貌了,同行 进屋时,有几个还懂得要让长者先行的?吃饭时还有几个知 道让父母居坐再吃的?不再有人鄙薄, 而是司空见惯.对父母 高声顶撞者更是屡见不鲜. 我们丢失了我们许多传统中美好的东西,却把朋友式的 关系扭曲成没有礼貌教养.要知道, 个性的张扬并不等于德行 的弱化。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 ,一句看似普通的 句子,意思是:在制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 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 积月累的功夫深了。原来窒碍不通,困顿疑惑的地方自然而 然就迎刃而解了。 草草而看,这段文字好像在讲述关于制定读书计划的方 法及后果的事情,但如果细细品味下去,这句话说得是不是 应该在读书的时候抓紧时间,不要胡思乱想,要专心致志? 答案很明确:是。但又如何抓紧时间呢? 书非借不能读也。 如果书不是借来的, 就不会认真地读, 不会抓紧时间去读,而反之,如果这本书是借来的,你的心 理暗示就会告诉你:这是借来的,是要还的,要抓紧读,自 然而然就会提高阅读效率。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把自己买来的 书束之高阁,上面布满灰尘,这难道是正确的吗?还有许多 同学遇到困难就“不假思索”地去问别人,这也是不好的习 惯,应该“遇惑而思,不得则问” 。文学是要靠聚沙成塔般 积累的,如果你想一步登天,那只是沙上建塔,徒劳无功。 真的,我觉得不只是一阵国学热的问题,而是我们的传 统中确有许多精华是万不可弃的财富啊。
《弟子规》读后感 10 本侦三区 陈伟荣 201001140348 《弟子规》使我百读不厌,因为它,教会我如何尊重别人;因为它,帮我找 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因为它,让我学会了生活方方面面注意的问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我才发现发现,自己陋习多的不是一 般的多,而是很多很多。 细读《弟子规》 ,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 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 友爱兄弟、 关怀朋友, 都因为心怀感恩, 正因为感恩, 所以对人对物多了一份虔诚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 但现在有太多太多和我一样的大学生,强势的自我总把自己摆在第一位,对人对 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而又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又无法无天。 现代生活的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子女教育困难,邻里关系 紧张, 同事之间互相猜忌。 面对这些问题, 每个人总是想尽办法, 解决这些问题, 摆脱以上烦恼。可是,最后的结果只是顾此失彼,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最近在网上观看了一段关于《弟子规》的思想道德教育视频。于是,我读了《弟 子规》 ,茅塞顿开,在对人生的点滴感悟都在圣贤的教诲中有着明确的答案,字 里行间都充斥着人性、人与人的真正体现。 当第一次打开《弟子规》第一页,我便被“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 懒。 ”惊呆了,原来我国古代早已把这种行为作为第一规范了,可是有几个人能 做到呢?我同样如此,在这之前妈妈叫我,我经常不回应。妈妈叫我干活,我也 经常不理不睬或总和妈妈对着干。但从看到这句话之后,我就彻底要改掉了这个 坏毛病,做一个懂事的孩子。百事以孝为先,一个对父母都不懂得孝顺的人,如 果说他能够干成大事业,那也许是一种巧合;一个不懂得礼节的人,在人生的道 路上跌跌撞撞行走,那也应该是在预料之中的,最后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害 苦的终究是自己。 接着继续翻阅。现在的社会提倡的是身心健康,人光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不 行的,还要有着一颗健康阳光的心灵,而后者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现在的人们都变得精明、有心计,任谁都不想吃亏,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可 谁又会想到,福祸两相宜,如果把一件事情里福祸用比例来说,可以说是各占一 半,各为 50%的可能性。如果先吃苦、先受累,也就是先消祸、先辛苦,那么剩 下来的就是甜,就是福了。如果总是想着享福,那剩下来所要承受的就是祸,就 是累了;然而这些做人的简单道理在《弟子规》里都能很轻松找到答案了。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物质条件只能满足人们更大的欲望,不能使一个 人真正变得懂事、成熟、有进步。正所谓“家贫出孝子” 。比尔.盖茨曾说过: “要 给孩子留下能够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但不能给他留下无法生存的包袱” ,但还 有人这样说过:孩子有本事,给他留下财富有何用?那只会更加富有;孩子没有 本事,给他留下财富又有何用?那样只会丧失生存的能力。物质财富总会有用尽 的那一天,常言到:富不过三辈。其实能让自己的孩子学会自食其力、找到生存 下去的方法那才是最大的财富。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如果明白了这些道 理、弄清了这些问题,那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释怀与思想上的进步啊! 寻求人生的归宿,是很多圣贤、伟人此生最大的愿望。在《弟子规》中,圣 贤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思想道德理念传承给我们,这就是 “前人栽 树,后人乘凉” ,我们这些后者是真正的“享福人” ,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对 我们这辈子都将是莫大的幸事。 读完《弟子规》之后,我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 《弟子规》是一面镜 子,我会好好的对照自己,反醒自己,学好《弟子规》 。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陈日记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这本书全文不过 360 句, 计 1080 字。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 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 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 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 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 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 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 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真心希望 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 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 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 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 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 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 字不识, 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 这句话, 。 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 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 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 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 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 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 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 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 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 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 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 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 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 了 《弟子规》 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 , 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 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 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 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读后感 安民小学 五年三班 孙博 暑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学习了《弟子规》 ,并践行了《弟 子规》 。在这个暑假期间,在践行《弟子规》中,我得到了一些收获, 也悟出了许多道理。例如: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 严于律己……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 “出必告,反必面” 。意思是说:我们出 去做什么事情时,要提前告知父母一声,在征求他们同意后再出去, 这样以免他们担心。我们外出回家中之后,要立即通知父母一声,以 免他们牵挂。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也做过一些像《弟子规》中的这句 话的事,但其中有一件事令我终生难忘。 一个炎热的中午,我把妈妈留的作业都写完了,于是走到了妈妈 房里打算去告诉妈妈一声,但我又看见妈妈正在熟睡着,又转过头去 和爸爸说一声, 可见爸爸忙的满头大汗, 眉头紧皱着, 一定是心烦了, 我很害怕, 所以我就自己偷偷溜走了。 到了外面, 我就什么都不怕了, 大声招呼小伙伴出来和我玩, 看见小伙伴们都是和父母事先说一声的, 我也想回去告诉他们一声,可转念一想,刚才我出去没有告诉父母, 现在都出去玩了,才告诉父母,父母岂不更生气?想到这,我立马跑 远了,和小伙伴在小区的门口玩了起来。玩着玩着,天气越来越热, 我们都没有心思玩了,只想着回家。不久,小伙伴都回家了,只有我 自己坐在石凳上。 “我不回去!我不回去! ”我对自己说。就这样,我 一直呆到了晚上。 “雯雯!雯雯! ”咦?是谁叫我?我回头一看,是爸 爸妈妈!我马上藏了起来。 “雯雯在这里,这里!” “哎! ”我只好垂头 丧气地走了出来。 “雯雯,你可吓死我了。你出来玩怎么不告诉我一 声呢?你知道我们有多担心你吗?你以后出去玩一定要告诉我们一 声啊! ”妈妈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的说。 “妈妈,对不起,我不应该偷 偷跑出来玩的,并且没有经过你们的同意,我知道错了,我以后再也 不会这样做了。“所谓“出必告,反必面”你事先不告诉父母一声, ” 父母怎么会知道你出去玩了呢?父母多担心你呀?” 爸爸责备我。 我 “ 知道错了。“好了,回家吧。 ” ”我开开心心的回家了。 弟子规是古代圣贤人所作的,他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要做一个 有德行的人,要尊敬师长,要团结兄弟,要帮助需要我们救济的人。 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弟子规,让我们将文化落地为文明!
弟子规 学校: 学校:松林小学 班级: 班级:六年二班 姓名: 姓名:张靖泽 弟子规 放暑假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背诵弟子规,当时我还不知 道什么是弟子规。看过之后才知道,原来弟子规就是让现在 的少年儿童认识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依据孔子的教诲编 成的,是我们生活的规范。 弟子规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作为学生的基本, 也是弟子规全文的总叙。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学生,要有学生 的样子。要诚实,做事要谨慎,更要孝顺父母,尊重师长。 作为学生还要有爱心,要多学习品德高尚的人。学生还要多 读一些对自己有益的书,增长知识。 第二部分是入则孝、出则悌。这一部分告诉我们的是要 多孝顺父母,父母叫我们的时候要立刻给出回应。要关心父 母的冷暖和喜好,要理解并尊重父母。我们还要尊重兄长, 称呼长辈的时候,不能直呼其名,在长辈面前不要炫耀自己 的才能,要谦虚。我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就发现有很多的老人 在站着,而一些年轻人却若无其事的坐着,如果他们都能按 着弟子规中的规范来做,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的美好。 第三部分是谨而信,告诉我们要养成好的习惯,这里所 说的习惯包括了卫生、品行、饮食、诚信、和与人交往的礼 仪等等。让我知道了很多平时不知道注意的细节,比如说: 事勿忙、忙多错;将入门、问孰存… 第四部分是泛爱众而亲仁,这一部分告诉我们对每一个 人都要有爱心,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庭,要把好的 东西和大家一起分享, 不能自私。 别人有才能要学会赞美他。 如果我们相互尊重、相互关怀,我们的大家庭会更加和谐。 第五部分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告诉我们只知道纸上谈 兵不知道亲身实践是不可以的,虽然有文化以后却没有用武 之处。 通过学习和背诵弟子规我懂得了很多以前不懂得的道 理,我以后还会多背诵弟子规,学习其中的道理,让自己成 为一个懂孝道、讲诚信、有爱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