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管理培训 > 企业人力资源有效培训的对策

企业人力资源有效培训的对策

发布时间:2021-02-22 01:21:42

❶ 如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模拟沙盘课程有效性对策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根本推动力,因此可以将激烈的市场竞争视为企业人才间的竞争。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否到位,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国外许多发达国家早已实施并趋于完善,而我国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起步较晚,由于管理制度、监管体系等方面的发展尚未成熟,从而造成实际的管理不到位,往往存在一些较为严峻的问题,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常见问题如下:
1.缺少正确的认识。当今,部分的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缺少认识,依旧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传统的人事管理,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往往“对事不对人”,管理工作通常围绕管理事项而开展,而缺少对人员自身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难以系统地管理结合人与事;而人力资源管理,其主要针对单一的管理事项进行静态控制、管理,其管理目的与形式的最终目标是对人的控制,倘若将人比作一种资本,其强调的是对人力进行的投入、使用以及控制。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一些企业由于缺少认识,理解较为肤浅,往往只是注重了对人力资源的使用,没有对其进行培训、开发,对人力资源的投入成本相对较少,从而导致开发体系与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系统性。除此之外,由于理解较为肤浅,往往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偏差,从而难以协调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规划,导致企业资源的浪费,甚至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由此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企业人力资源的浪费。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只有优化配置、合理科学地使用各种资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因此,企业对人力资源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人力资源的浪费对于企业而言是最大的一种浪费。企业人力资源的浪费,不仅是本质上的人力浪费,在人力资源浪费的同时,还会降低企业相关的经营活动运行效率,造成进一步的浪费。企业通常只是关注资金、原料等硬性因素的浪费,往往忽视了工作效率低、大材小用、人才流失、缺少主观能动性等人力资源的浪费现象。人力资源是驱动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根源,人力资源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将造成其他因素的浪费,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不足,从而约束了企业的发展。
3.缺少对人力资源的规划,以及与其配套的相关政策。当今许多的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往往只是重视人员的招聘环节、劳动合同签订环节,却忽略了人员的考核、薪酬管理制度、教育培训、绩效评估等与企业人员相关的事项,并没有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市场的环境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规划,从而导致企业发展进程中的各个阶段出现人才短缺现象,由此影响了企业的经营计划,制约了发展进程,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由此可以看出,若要实现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制定合理、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以及出台与其配套健全的政策。
二、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1.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管理,转换传统管理理念。近些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在市场经济下,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知识在企业生产要素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其承载了技术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理念等,不仅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前提条件,同时还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的载体是人,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应更新管理理念,摒弃传统的人事管理,正确认识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同时还需充分理解其内容与意义,并加强知识型员工的培训、开发、教育等工作,通过不断的实践及改进,从而分析、研究出与企业自身相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由此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竞争能力,增加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构建合理、有效的奖惩制度。在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难度较大的任务当属人员的激励与考核制度的编制,同时人员的管理也是所有管理工作中最难驾驭的。合理、有效的奖惩制度、考核制度,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人力资源。由此,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应根据员工的个人需要,有针对性、适当地制定奖惩制度、编制行为规范、考核措施,从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使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相一致,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业绩等表现较好的人员可采取一定的手段、措施给予激励,对一些相对较差的人员应给予警告、惩处,对屡教不改者应给予开除以示警戒。通过合理、科学的手法激发员工积极性,保持管理的制度化与人性化的平衡,保证管理有序、有效,同步实现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战略目标。

❷ 求一份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5点建议和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建设包括的内容比较广,并且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人力资源经理必须不断去进行管理创新,不断拓展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考虑到国内企业的现状,应该加强如下5个方面的建设:

(1)人力资源规划的前瞻性。

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依赖人力资源经理的经验,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而要服务于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具有前瞻性,应根据公司业务发展战略,来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2)人员招聘的科学化。

国内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建立科学的人员招聘系统,往往由人力资源经理和直线经理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进行判断。这种以经验为基础的招聘主观色彩比较强,缺乏一致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这就导致企业招到的员工,或者是因为业务能力不行,或者是因为价值观不符合公司的要求,或者是因为个性方面的原因,不能满足公司的要求。要改变这一现状,企业有必要在招聘之前先进行分析,确定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同时,企业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价系统来对候选人进行评价。此外,企业还有必要对招聘进来的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跟踪,以不断完善现有的招聘系统。

(3)建立绩效管理系统。

建立绩效管理系统,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把对员工的绩效要求与公司的需求结合起来,即应将公司发展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以及每个员工头上;针对每个员工的绩效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在员工的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及时地向员工提供反馈,让员工知道自己的工作进展是否符合公司的要求,同时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相应的辅导和激励;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考评方法,并一定要加强对直线经理的培训,让直线经理掌握这套考评方法;考评结束之后,还应该根据员工的绩效情况,采取进一步措施,包括奖励优秀的员工,帮助暂时落后的员工,制定相应的计划来帮助员工提高他们的业绩水平。

(4)加大培训力度。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能力水平以及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进而提高企业组织绩效。人力资源部一定要把对员工的培训培养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管理,尤其要: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增加培训预算;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进行合理的培训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确定究竟需要对哪些员工进行培训,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培训,在什么时候进行培训;对培训讲师、培训教材,培训形式和方式一定要严格把关,对培训经费和时间一定要给予充分的支持;在培训结束后,一方面要对培训的效果进行检查,确定培训内容、参与培训的人选、培训讲师、培训教材、培训安排等是否合适,另一方面还要给参与培训的人员创造环境,让他们能把通过培训所掌握的内容运用到工作中,并把所学到的内容及其运用与对他们的考评、提升等紧密结合起来。

(5)完善激励机制。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组织激励水平越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越高,组织生产力也就越高。首先,要对企业员工进行合理的配置,把每个员工放到最能发挥他们的作用,体现他们价值的职位上,并为员工的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通过有挑战性的工作,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其次,要完善薪酬管理系统,建立与其他公司相比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一定要注意公司各个部门,各个职位之间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员工的薪酬一定要体现员工的贡献,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第三,要建立有效的精神激励机制,做到物质与精神奖惩相结合。企业应该从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出发,运用“文化管理”,努力营造尊重、和谐、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企业文化氛围,激发员工的积极心和进取心。

更多这方面的信息您参考以下网页,希望对您有所帮助!http://blog.163.com/wzhh680818/blog/static/46740405200922210226951/

❸ 企业员工培训中有哪些问题以及相应对策

这个问题很值得总结下,
俺毕业后一直在企业做内训,快年了,有幸接触的是世界领先水平的培训,以我的经验来看,员工培训的最大、最难解决的问题有五个:

1.首先当然是培训理念的问题,这个和企业文化、企业发展水平有关,简而言之,就是培训在一个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比如,世界500强就能够做到,培训是最重要的,当工作时间与培训时间发生冲突时,以培训为先,——这个是企业环境的问题了,一般不是能够有对策的。一般情况下,培训没有独立出来的话,就是属于人力资源部,那么,培训的地位就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地位。

2.培训课程的系统、固定化。
培训体系在建立之初必须有前瞻性考虑,将常规培训、管理技能培训、专业培训按照员工的任职年限做出系统的规划,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制定合适教材,在培训流程中固定下来,员工在晋升发展的过程中按照培训课程表来走就可以了。
但是,这类培训要注意课程的更新优化问题,不要好几年都使用同一教材,先进的会变落后的。

3.员工培训的效果评估。
目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评估”是一项难点,不论是在培训的应用上还是在绩效评估的运用上。这个目前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就是与绩效管理对接。承下。

4.培训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对接。
在理想状态中,培训是根据绩效来做的,因为培训的效果始终只能在工作中去体现,所以培训需求来自绩效考核、绩效面谈;培训评估也来自绩效考核。不过这个工作做起来量就很大了,首先在设计上就很有难度,相当于培训和绩效都必须依照同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呢?依我看,最好是胜任力模型,把每个岗位的胜任力模型清理一遍,比写岗位职责更有无穷难度吧,呵呵~~我一般习惯把问题想得很复杂。

5.内训师的储备、发展问题。
在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中,必须具备相当数量和质量的内训师,这个,主要在制度上保障,首先,好的内训师就是好的管理者,所有的管理者都应该是内训师;其次,每个内训师的擅长领域不一样,所以就要分层次、分水平进行储备。

——好了好了,这是吐血贡献哦~~
虽然楼主只有20分拿出来抖~~~可是俺答得够认真的吧,绝对原创,独家思考的哦~~~给酌情加点分吧。呵呵,开玩笑的,愿对你有帮助。

❹ 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有哪些

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有以下几个:

1.企业培训的时间是个瓶颈。很多企业都有这样的感觉:忙的时候有钱赚,没时间培训,闲的时候没钱赚,搞不起培训,那么,什么时候可以培训?其实可以考虑建立企业培训基金,构建企业培训体系,确立中长期的企业培训战略,将培训基金滚动积累,培训活动与企业业务周期形成动态配置,也就是说,培训费用专款专用,培训活动灵活安排,与业务淡旺季穿插进行,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当然,培训内容有务虚和应急之别,应急的培训在时间上安排要靠抢靠挤,即使占用工作时间,但是只要“磨刀不误砍柴功”,培训用去的时间还是划算的。务虚的培训,立足长远,可以做一段较长时间的安排,如果确实工作时间不能占用,那么就牺牲一些休息时间,现在,有的企业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进行常年培训,久而久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还是建议去看看陈列共和管理课程。

2.新来的员工需要培训,可是培训成本很高,试用期培训免费,但是试用期员工可以随时辞职,培训费用谁来承担?会不会培训好了就走,企业成了新兵训练营?但是,根据法律,员工结束试用期以后正式录用,不得随意跳槽,除企业侵害员工权益外,需要提前一个月告知企业,企业完全有时间处理培训费用问题,另外,试用期的设定,不是法律规定企业的强制义务,如果员工素质基本合格,可以缩短或取消试用期,直接正式录用,就没有试用期风险,再则,即使设定试用期,也可以限制试用期培训的内容,尽量控制试用期培训成本,使试用期培训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3.员工需要提高,才能保持职业寿命,企业因此也能保持核心竞争力,但是,由谁付学费?理论上说,一般知识技能属于通用型,应当由员工个人承担学费,特殊知识技能属于专门型,应当由企业承担,但是,象思科、华为等网络工程师的知识技能到底属于通用型还是专门型,即使是财务、营销人员,其知识技能结构中又如何区分通用部分和专门部分?从理论上说,通用型知识技能的适用面广,有效寿命长,受益方更多是员工个人,而且,员工的通用型知识技能与其职务任职条件和工作要求关系不够密切,所以员工进入企业后学习通用型知识技能的费用由自己负担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现代企业对员工知识技能的要求越来越趋于通用、广博、扎实、全面,如果从培训费用上斤斤计较,将限制员工知识技能的通用性方向的发展,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最好还是从劳动合同与培训合同上对培训费用的范围、承担方式以及赔偿责任作出适当的规定,比直接区分通用型和专门型知识技能的效果要好些

4.目前,员工跳槽(指员工在劳动合同期内擅自离职)已经是普遍现象,而且,员工跳槽与其知识技能的市场竞争力成正相关,也就是说,越有本事越跳槽,无论如何,员工跳槽都会使企业的知识产权受到损失。掌握企业商业秘密和知识成果的员工,既是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者,又是企业知识产权的享有者,而且,在创造企业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本身也是通过企业培训形成的知识技能,因此,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确认员工的知识技能的形成是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投资,这种投资的数额如何计算,又怎样通过员工的创造性工作实现投资回报;另一个是如何界定企业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以及合理划分企业享有部分和员工享有部分,考虑到企业知识产权有秘密性、收益性和用途上的特殊性,员工享有既不可能也无必要,那么,能否在确定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的基础上,给员工适当的经济报偿,这种补偿既可以看作企业人力资源的再投资,又可以看作员工价值的实现方式。

5.员工培训到底是请培训机构外包,还是自己(人力资源部、培训部)承担?前者专业化水平高,技术手段先进,宏观视野开阔,但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收费昂贵,缺乏针对性;后者了解培训的目标、任务、对象和内容,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是培训能力素质不高,手段落后,视野相对狭隘。最好合理划分培训外包和企业内训的内容,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对前瞻性、宏观性、观念性、理论性、素养性的培训,以机构外包为主,但应当经过充分考察、比较鉴别、慎重选择,对专业性、技术性、制度性、组织性的培训,以企业内训为主。还可以考虑,在培训体系和课程设计中,将个别的外训课程与培训师引进企业内训体系,或是以培训外包为主的课程体系中,适当穿插企业总经理、专业技术部门的有关课程,做到内外结合,虚实相间,相得益彰。

❺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 要: 人力资源管理是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具体表现在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人才的招聘和挑选、员工培训和开发机制、薪酬激励机制等方面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合适的员工培训和开发机制,代写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科学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是民营企业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对策。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问题;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依靠其产权清晰、机制灵活等优势,在满足人民需要、吸纳大量人员就业、为国家提供大量税金、推进科技发展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加入WTO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及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经营环境更加复杂,诸多民营企业“来去匆匆”,成为昙花一现的“流星企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中曾指出,全国每年新诞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又倒闭10万多家,有60%的民营企业在五年内破产,有85%的在十年内倒闭,平均寿命只有2. 9年[1]。造成当前我国民营企业步履维艰,陷入困境,难以持续发展的原因固然有许多种,其中不乏转型期宏观环境的制约因素,但更多的是源自民营企业内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不能有效地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变革,是这些民营企业最终失败的决定性原因[2]。对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对组织的需要)进行识别和应答……以及制订新的政策、系统和方案来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在变化的条件下持续有效的过程[3]。它的目标是让组织可以预见其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识别可以帮助它们满足这些需要的实践。做好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价值是巨大的,然而当前许多民营企业却忽略了这一点,并未重视本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更未建立一种有效的人才需求机制以最大限度地获取人才、培养人才、发挥人才的潜质,以适应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计划、生产计划、财务计划所形成的企业人员替补及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多数民营企业深切感受到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缺乏,但由于事先没有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深切体会到了“人”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受,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

按照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如果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演变为有价值、稀缺的和不可模仿的无形资源,那么它就可以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性源泉。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经说过:“你可以拿走我的厂房、设备、资金,但你只要给我留下人,五年后我仍是一个钢铁大王。”可见,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对民营企业来说,如何招聘和挑选到合适人才是其必须面对的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据一些资料统计,愿意到中小型民营企业工作的大学生不足10%,硕士生不到3%,博士生几乎为零[4]。即使一些大学生和研究生满怀希望地进入民营企业,但也很快流出。这些人才流失,不仅带走了商业、技术秘密,带走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增加了企业人力重置成本,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也极大地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效忠心。

(三)缺乏合适的员工培训和开发机制

由于知识技术的爆炸性增长与迅速更新,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企业在竞争中要谋得创新发展,就必须对职工进行终身教育,以保证企业发展所需人才技能的更新。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在人才培养上都存在短期行为,只使用不培养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许多民营企业家盲目追求短期效益的迅速增长,认为人力培养成本高于直接招聘成本;认为人才培养的技术越高,人才流失越快。所以,他们不重视也不愿意进行人才培养。即便一些为数很少的民营企业给员工提供了培训,但也存在着固定的培训经费不足,培训场所和培训时间难以保证,培训方式多限于师徒之间的传帮带,培训内容以企业的应急需求为主等问题。

(四)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广义而言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科学有效地激励员工,可以说是当前困扰着我国所有企业的共同问题。我国民营企业在激励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管理者对激励机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实行的是家长制式的管理,管理者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激励机制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这就阻碍了企业中激励机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进程。二是激励手段过于单一,只使用物质激励,而忽视使用精神激励等其他手段。尤其在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管理者把员工当作单纯的“经济人”,缺乏与员工的情感交流,对于激励的理解仅仅局限于金钱的刺激,表现好则发奖金,表现不好就扣工资,这种做法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确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消极面也日益显现。三是激励有失公允。我国民营企业多采用家族化的管理模式,工资和奖金的发放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且往往向“自己人”倾斜,缺乏科学的考核制度。这导致员工的贡献和实际收入不相符,分配上的不公平现象时有发生,使员工产生不公平感,从而极大地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一)根据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正如前文所述,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企业取得核心竞争优势的来源。民营企业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对企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我国民营企业应根据经营发展战略,按照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依据企业的实际要求,制订一套既有战略远见又符合实际的人力资源规划。

在制订具体规划时,首先要进行职务分析,通过职务分析和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来确定企业具体的岗位需求。即对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一个科学的预测,然后制订科学合理的和企业的岗位需求相适应的人才招聘策略,选择合适的人才上岗。这样既能避免因人才需求不足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又能确保所有的工作职责落实到每个员工,让每个员工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避免人力资本的浪费。其次,帮助每个员工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即帮助员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开发各种知识与技能,发挥出各自的潜力,实现个人价值,使他们的兴趣、价值取向和企业所需一致,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目标息息相关,从而确保企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有效实施。

(二)完善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

据统计,目前在中国内地的民营企业中,家族式经营至少占到了90%以上。家族式治理模式在中国民营企业初创时期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其弊端日益凸显,尤其表现在用人机制上不能做到唯才是举、任人唯贤。民营企业要想招聘到合适人才,就必须进一步改革原有的家族式治理模式,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首先,要创造一种平等竞争的氛围。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家族内外的人才都应给予平等的竞争机会,并通过人才市场、报刊广告、互联网、猎头公司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大胆选择懂管理、善经营的人才担任要职,任人唯贤,授之以权,用人所长。其次,民营企业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建立劳动用工制度,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劳动职责和薪酬标准,同时完善社会保险和相应的保障措施,以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最后,对引进的人才既要着力培养,又要对其随意流动加强约束。民营企业对引进的员工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和信任、尊重他们,关注他们个体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关心他们个人的处境和困难,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同时,对大力培养出来的员工要加强相应的制度约束和法律约束,从而降低企业核心人才的流失率。

(三)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建立合适的员工培训和开发机制

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民营企业(特别是家族式民营企业)能延续三代以上的大约只占15%。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员工素质老化,不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因此,民营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有所创新和发展,就必须对员工进行终身教育和培训,以保证企业所需人才技能的不断更新。

首先,事前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既是明确培训目标、设计培训方案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企业可通过数据调研、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员工申请等形式开展。其次,要制订科学的培训规划,即企业要根据发展的需要和员工队伍的状况,制订企业中、长期培训规划,确定一定时期内的培训预算、培训对象的选调、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方式和手段、培训效果的考核和奖惩办法等。只有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制度,不断增加培训投入,企业员工的素质才能大大提高,企业的发展才不致因人才的匮乏而停滞不前。

再次,要选择合适的培训机构和培训方式。有条件的企业,最好让员工到正规院校或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同时选择有影响的培训师和培训课程,这样的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效果更好。民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业务自学、脱产或半脱产学习、师徒帮带、野外训练等方式来对广大员工进行培训。最后,要对培训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分析。培训效果的评估是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评估可以改进培训质量、增强培训效果、降低培训成本。但由于企业员工的复杂性,以及培训效果的滞后性,想要客观、科学地衡量培训效果非常困难,所以,培训效果评估也是培训系统中最难实现的一个环节。

(四)根据员工特点,建立科学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

员工激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直接影响企业绩效。美国哈佛大学的专家发现在缺乏适宜激励环境中,员工的潜力只能发挥出20% ~30%,甚至可能引起相反的效果,但在适宜的激励环境中,员工却能发挥出80% ~90%的潜力[5]。因此,民营企业要想在当前激烈竞争的环境下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激发员工的潜力,就必须采取科学的激励机制。

首先,管理者要从思想上重视激励机制。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激励机制,就像一辆没有发动机的汽车。民营企业更是不能忽视激励机制的作用。其次,要综合多种激励方式。一是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虽然物质激励仍是激励的主要形式,但它不是唯一的形式。只有在运用物质激励的同时,运用精神激励,才能培养和增强员工的组织归属感,形成一种员工与企业同甘共苦、共进退的局面。二是个体激励要与集体激励相结合。集体奖励与个体奖励的结合,既肯定了优秀员工的贡献,又把他们与自己团队的业绩紧密联系起来,引导他们为团队出谋划策,并为一般员工提供各方面的帮助,对企业任务的完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短期激励要与长期激励相结合。对员工的短期激励是为了促使员工努力工作,完成企业交给他们的任务。但是单纯地依靠短期激励就会使企业员工的目光短浅,不会也不可能时时处处考虑企业的长期目标。因此,应通过企业文化使员工对企业的长期目标有个基本的、清醒的认识。最后,要将对员工的激励与员工的绩效考核相结合。激励措施应与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相结合,本着按劳分配的原则,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机制,否则就起不到激励效果。

总之,当前我国民营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压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加快企业发展,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民营企业只有结合自身的实际,采取积极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做好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才能吸引、培养、留住优秀人才。唯有如此,民营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从而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是一些参考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❻ 人力资源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 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和发展方向, 对经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但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 重要有:

a) 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冲击。随着区域性合作组织, 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产生, 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开端变得越来越含混, 地区经济甚至全球经济一发而动全身, 正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为经济一体化自然成果的跨国公司,既面对着不同的政治体制、法律规范和风气习惯,同时又推动着各国文化的相互懂得与不断融合,必定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b) 经营管理与考核脱节。绩效考核重要有3个方面的目标: 战略目标、管理目标和开发目标。

从实际来看, 绩效考核不能实现战略目标现象也是十分常见的。究其原因, 要害是没有把经营目标和打算真正落实到部门和个人的考核上, 缺乏一套要害绩效指标, 无法将公司战略和经营目标贯彻下去。

c) 重管理、轻开发的现象广泛存在。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从开发利用方面来看, 我们国家的劳动力资源数量众多, 但是整体素质不高, 大批潜在人才有待开发。只有开发好人的潜能, 讲管理才容易出效益。然而, 许多的企业却盲目地强调向管理要效益, 而没有把员工的前期培训开发工作做好, 导致许多工作效益低下。

d) 疏忽长期绩效。过于关注短期成果, 而疏忽了长期或者过程绩效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经常涌现的问题。譬如考核销售人员, 如果考核只关注销售量, 而疏忽了潜在销售机会、客户访问量这些过程指标, 成果销售人员光重视短期行动, 短期的绩效可能达到了, 但失去了持续的绩效进步。

2 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要害点。

2.1 管理者转变观念, 真正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都需要进行较大幅度的调剂。经济运动空间将会大大拓展, 这将给企业的各类人才尽情地施展才干供给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在21 世纪, 技巧创新程度和人才创新能力将是企业制胜的法宝。国际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中国企业也有了更加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合作的机会。来自外部壮大的竞争压力将迫使中国企业把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提升到关系生逝世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继而转变观念、突破体制、建立机制,加强中国企业的忧患意识, 更加激发起企业员工的使命感和紧急感。

2.2 建立企业技巧创新机制, 在创新中求效益。

针对企业技巧创新存在的问题, 力求避免进入误区, 必须采用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才干推动企业技巧创新。一是努力形成企业全员创新意识。企业现代化, 首先是人的现代化, 企业必须努力造就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二是建立以市场为最终导向的创新体制。企业应积极建立面向市场的技巧创新信息系统, 以市场为导向, 推动创新。三是建立完善的创新机制。首先是企业制度更新, 建立一个有效的企业创新机制, 保证创新顺利进行。四是增长技巧创新投入, 进步企业整体技巧程度, 企业经济实力直接决定着技巧创新的规模强度。五是加强和科研机构的接洽, 履行企业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联合。

3 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a) 建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 把人作为企业的财产或工具, 只重拥有, 不重培训开发; 在用人上, 只限于公司内部的小圈子, 论资排辈, 重关系、轻事迹现象严重。

建立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模式, 首先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建立人是企业第一资源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b) 加强员工培训力度。现代企业越来越器重员工培训。从某种意义上说, 一个企业器重员工培训和开发工作的程度, 决定了其未来竞争的潜力。

例如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完善员工培训系统, 重点要从以下3 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①全过程, 就是企业培训要贯穿于每个员工在企业供职的全部过程之中。新员工进入企业首先进行上岗培训, 在成为正式员工后, 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 进行各种在职培训, 同时勉励职工进行各种持续教导, 并在职工承诺持续为企业服务的前提下, 为员工累赘相应学习费用。②多样化, 保持企业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联合以及请进来和走出去培训相联合的多样化培训情势。加强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力量, 为企业造就专业技巧骨干和管理人才; 把企业有潜力的青年职工送到国外先进企业进行短期培训等。③重点突出,要联合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经营业务实际, 在培训中重点突出项目经理班子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重要为专业技巧、团队精力和国际商务, 使他们能很好控制各自领域知识, 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c) 建立奖罚分明的薪酬制度。薪酬制度是企业对员工进行物质勉励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系到员工积极性的施展和企业生产效率的高低。良好的薪酬管理模式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 企业薪酬系统必需要有勉励性; 其次, 薪酬系统的建立, 必须以岗位设计和岗位评价为基础; 最后, 员工的薪酬必需要联合绩效考评, 与事迹挂钩, 使每个员工的收入与他们的工作事迹好坏、对企业贡献大小紧密接洽在一起, 达到充分调发动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的目标。

d) 引进国际化管理的企业文化系统。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造就形成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础信心和行动规范等。引进国际化管理的企业文化模式是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实行“走出去” 战略的内在请求。

4 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是积累和创造物质资本, 开发和利用物质资源, 增进和发展国民经济, 推动和增进社会变更的重要力量。因此, 现代企业必须坚固建立人本管理的思想, 努力进步企业员工的素质, 充分施展每位员工的潜能, 进而进步企业的经济效益。

❼ 企业加强员工培训的对策建议

人力资源是企业所有资源中增值潜力最大,最具投资价值的资源。所以面对企业在培训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管理者要做的就是深挖问题出现的原因,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使员工培训获得更好的效果。
形成一个好的培训机制,能够让培训产生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培训应该分为三个阶段,从无到有、有以后从形式带动内容,再到从内容带动形式。现在企业的培训往往停留在第2个阶段:老总明白培训的重要,这里的“明白”不管来自自己内心的认识,还是对于外界的跟风,老总都会组织培训,实际这个培训有没有作用,有多大的作用心里应该有数。以下几个对策有助于帮助企业更快地从第2个阶段过渡到第3个阶段。
1.加强培训理念的转变。
(1)加强高层对培训的重视,增加培训的投资。企业管理者对培训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培训的成效,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人力资源观念:企业培训不应该是少数人的福利或奖励,而应是一个从领导到普通员工的全员培训,每次培训身体力行,带头参加,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加大员工培训的力度、频率,使员工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企业必须从高层领导做起,对员工培训给予充足的重视和恰当的培训投资。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来说,已经不仅仅是对外宣扬和沟通的工具,它更是企业加强自身发展的有利工具。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能有效地激励员工为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激发员工的创新力,为企业培训提供良好的培训氛围,还能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相互借鉴,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一些成本低、收益大的方式。
2.建立科学的员工培训体系。培训体系无非是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就是内容体系,培训什么;第二就是方法体系,用什么方法、手段培训;第三就是制度体系,培训不是某一个人的想象,或者认为重要、或者某个老板重视就去做,而是一个企业的基本制度。
企业的培训体系框架要解决四大问题:新员工培训如何系统化、管理者培训如何制度化、核心人才的培训如何专业化、技能人员的培训如何持续化。企业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包括整个培训的资源系统,环境、经济和企业面临的状况,还有各个部门,将这些基础要素整合起来。有效的管理模式包括组织系统、员工发展、培训政策、培训管理、讲师管理等。
3.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培训资源,建立企业内部培训师队伍。无论采取何种培训方式,培训的实施总要由培训师来完成,因此培训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培训效果的好坏。培训师来源基本上有两种途径:一是外部聘请;二是企业内部讲师。一套完善的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培训的开发体系,从其构架来讲,内部培训师队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应尽可能利用各种方式在内部挖掘培训资源,做到人尽其才。企业应充分发掘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员工,使其经过适当培训后,成为在这一领域的培训师,为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这样的培训师对企业的工作非常了解,讲课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这样既可以降低培训成本,又可以挖掘出员工的潜能和一些潜在的人才,还可以结合企业内部的技术、管理等实际情况开发出有的放矢的培训教材,从而真正能够有效提高培训效果。
4.加强培训效果的评估,提高培训质量。培训评估起着信息反馈作用,它主要是调查收集受训者和有关人员对培训项目的看法,考察员工在接受培训后工作态度、行为与绩效是否发生变化。为了做好培训评估,培训部门可以通过四项标准掌握培训信息:一是学员反映,即培训对象的意见可参考“现场反应度”和“内容吸收度”两项。二是知识标准,即员工通过培训获得的知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所学到的方法和技能是否可以用到实际工作中。三是行为标准,即培训后的行为变化,主要指工作中的行为、工作绩效。四是成果(投资报酬率),即培训产生的影响,包括员工满意度是否提高、企业产能及利润是否上升等。这四项标准从不同的方面提供培训信息。在员工培训的实际评估时,应将这四项标准结合起来使用,通过这些标准来检查培训效果,发现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检验培训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
5.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建立完善员工培训激励机制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调动全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二是防止部分员工在接受培训后跳槽离开。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培训激励机制,对参加培训并取得较好培训效果的员工给予各种方式的激励。如把薪酬激励、职务升迁与培训挂钩,在用人方面从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倾斜,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培训和用人机制,激发人才内在活力,突出“收入靠奉献,奉献靠素质”的薪酬分配观,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体现同工不同酬,同酬必同效的企业薪酬绩效结构。

阅读全文

与企业人力资源有效培训的对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办春考培训学校 浏览:734
九江船员培训中心 浏览:5
台州绘墨艺术培训有限公司 浏览:207
非科级后备干部集中培训总结 浏览:419
东北舞蹈艺考培训机构 浏览:427
民营企业家培训班结业式 浏览:59
2017入党培训内容 浏览:828
顺德驾驶员培训中心 浏览:125
姜堰市三水培训中心网站 浏览:263
电动汽车维修培训视频 浏览:737
机关党务干部培训内容 浏览:423
企业培训为自己工作心得体会 浏览:512
线上培训工作 浏览:303
泉州舞蹈培训招聘 浏览:709
礼仪培训三年计划书 浏览:926
税务学校培训个人总结 浏览:508
专业技术人才初聘培训小结 浏览:980
是实验室设备安全培训 浏览:54
北京砂锅米线培训学校 浏览:127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建议 浏览: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