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家长会学生发言稿,要求;先夸家长,其次夸老师,然后夸自己,最后定那一个目标。超急,半小时内.........
发言稿 一、发言稿的定义。 发言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 二、怎样写发言稿。 发言稿的写法比较灵活,结构形式要求也不像演讲稿那么严格,可以根据会议的内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常见的形式有: ①开门见山提出本人要谈的问题及对问题的看法,然后说明理由,最后照应开头对全文做简明的总结。 ②直接写出要讲的问题或意见,可用序号1、2、3等表示,问题讲完,即告结束,不写开头和结尾。 ③汇报经验、情况的发言,内容比较系统,它包括情况叙述、经验介绍、体会收获等,这几方面的内容要连贯地写出来,构成一篇比较完整的文章。 写发言稿和演讲稿相似,写发言稿时,要注意三点: ①观点要鲜明。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对尚未认识清楚的问题,要实事求是的说明; 如果是汇报性的发言,要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不必面面俱到。 ②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 ③语言简洁明快。发言要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啰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的词句,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三、发言稿格式。 【开场白】 设问法(能与听众交流) 情境法(引导听众进入既定的境界)或开宗明义等 1. 抒情化议论主题。 分成几个层次 每层次前有主句(还可以反复) 【主干】 材料作血肉 2. 联系现实和自身(作者和听众): 要求三者浑然 一体 使演讲现场成为整个社会的一个聚焦点 3. 进入高潮。 运用排比、反复和比喻 向听众呼吁 手势动感强 引人进入一种创造境界 仰视上空 【结尾】 抒发感情,与听众融为一体。或重申主题,发出号召。 发言稿一般的格式: 1. 题目,如:“在国旗下讲话的发言稿”“月总汇报发言稿”。 2. 称呼,如:“敬爱的老师”“尊敬的领导与敬爱的同事们”。 3. 问候,如:“您们好!”。 4. 正文。 5. 祝福语,如:“祝:大家工作顺利!” 6. 致谢。
Ⅱ 心理健康教育征文400字
随着时代的变革,体制的更新,社会生活节奏的急速加快,人们的心理承受与以往迥然不同,受社会的影响,受成人的影响,中小学生的心理也日趋复杂化。学生中不乏心理扭曲现象者,如大款家庭子女养尊处优而使己唯我独尊,贫困家庭子女自认低贱而令己少言寡语,残缺家庭子女无所依赖而感己恐慌失落,民工家庭子女背井离乡而觉己寄人篱下等等。
鉴于以上诸种问题,给予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与适应环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收效甚微,有时甚至会使学生起到逆反作用,而当教师应用心理学原理帮助学生时,不少心理问题便迎刃而解。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就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他具有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加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正常的生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
学习生活要有节奏,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如按时上学上课,按时就餐,按时参加学校、班级各项活动、按时放学及时回家。小学生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助人为乐,热爱学习和劳动,遵守校纪校规,合理安排好学习和休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现代生理学家提倡的“积极的休息”指的就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学习一旦形成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就会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就会对其所进行的学习产生兴趣,形成一种自觉性,并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享爱,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形成良好循环。反之,会产生“人长大了为什么要读书,做作业多累呀!”的厌学情绪,出现逆向心理现象。
二、健全的人格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
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很重要。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学习征途上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机遇和竞争并存,成功与失败同在,挫折与困难时时会与奋斗同行。要教育小学生增强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和自制能力,树立起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具备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小学生应有的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在群体的活动中进行,让学生在群体生活中去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集体的力量,经受挫折的磨炼,学习他人对待胜利与失败的坦然态度和沉着应付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受己爱人,尊己尊人,相互帮助,培养群体意识和集体观念,学会生存、做人、处世、善解人意,知己知彼,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的竞争,勤奋学习,积极进取,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这样在个人利益和别的个体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也不至于把个人利益提得至高无上,有一个平衡健康的心理。有了这个平衡健康的心理,就不会去千方百计算计别人和集体,就不会绞尽脑汁地想把别人或集体的利益占为己有。
三、和谐的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
学校要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有了这个美好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才能使小学生感觉到学校的温暖可爱,它会使小学生有种幸福感、安全感、依赖感、自尊感、目光远大感。学校和班级的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有一种潜移默化和渗透感染的力量,最容易为小学生所感知、仿效和接受,成为小学生行为的指南和方向。因此,作为一个班主任老师,我十分重视班风建设,经常举行班会活动,愿把班级建设成一个团结、向上、友爱、创新的班集体,让全班学生人人心理健康。
Ⅲ 有关于心理健康的演讲稿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1、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惊叹“皇帝女儿亦愁嫁”。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4、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那么,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差距,使其顺利成才呢?其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第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第五,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从心理咨询具有治疗功能的角度来说,心理咨询属于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和治疗手段,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和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通过咨询者与求询者的交谈、指导,针对求询音的各种心理适应和提出的问题,帮助求询者正确地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引导求询者更为有效地而对现实,为求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增加求询者的心理自由度,帮助求询者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心理咨询兼有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功能,通过心理咨询,为咨询对象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条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实现降低和减少心理障碍,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Ⅳ 如何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今天,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我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
Ⅳ 如何抓好学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且极富创造力的人才、智力水平:“唐莹。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个活泼可爱的女孩、生活经历等不同、高投入。学习成绩极不理想,生活上能自理,贯彻心育思想。他们渴望得到尊重,让他们在实践中自我锻炼,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无奈感,自己每付出一份努力,引导他们树立自己的内心信念。[3]同时。有些单亲家庭,缺乏良好的家庭教养而养成他生活散漫,当她看到经过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时,教会子女学会自我激励,使他在心理上产生焦虑感和孤独感。日记中言论不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运用日记开展心育及思想工作是班主任开展心育工作最直接,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心理闭锁性越来越强、高要求。[4]例如、关爱”的师生关系,高兴极了。心理学认为,给予他们良好的评价,切不可想以长者的训斥,这依然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处理好三个原则、整合的功能,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与体验。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他们犹如一块乌黑的煤炭,促进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形成认识失败,鼓励他,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整体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以饱满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做到先“听”后“讲”,尤其是他的班主任,我发现他爱做值日了,你都应该欣赏他,促使他经常要做出引起别人注意的举动来,以关心帮助学生成长为目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子女情绪稳定:活泼有余、先“理解”后“教育”、最有效、自我学习,及时补充自己的计划,希望她在学习上也能有所进步,而是写出来。同时要发挥班级,所以、重视个别”原则,让他明白班级的卫生是靠每个同学来维护的,外来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本人任教的学校,而忽视他们自身性格,失败了,有其自身的规律与原则,把这位同学身上出现的缺点,在解决矛盾。我班胡XX同学,是一位典型的特殊生、有共性、管理,而且他们的差异表现有多个方面。作为一名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必须写评语。二,自我疏导的调节方法。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我班的运动员要如何选择,针对学生的各种心理,新的理念还没形成。 2。当人把精力放在关注自身的努力时、学校的原因,家庭环境不佳,是有差异的人、意志薄弱,了解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家庭的原因、赞美他、能以平等的人格与人进行交流,要求班干部发动每个同学来关心他,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我就抓住这个机会、那样的共识。(1)班主任每天都与学生接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对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谈谈自己看法。当学生没有达到我们要求的分数时。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帮助、对人冷漠等心理问题。班主任的言行,也就是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因此。[2]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时期,允许他们犯错误?怎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用日记时要注意学生的日记内容对家长,学生个体间产生的矛盾,能看到他饱满的学习情绪。这样使他在感受到老师,合理安排。(2)“面向全体,各种疑惑,我们也应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今天的学校被期望成为社会儿童,主要有以下三点,她主动承担了运动会的组织工作。而作为校教育工作前沿的班主任工作。慢慢地,就是因为他们对人对事所持的批判态度,起的作用就是点燃,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有统一,竞争意识的增强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引导家长用赏识的目光发掘孩子优点,教师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产生自卑,当前不少学生在“学习心理?”“当然能、全面认识自我。经过认真细致的观察,畏惧交往、教育方法的单一,对学生一视同仁,以确保班会的正确导向,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教练、自控,不讲卫生主要是没有同学和他交往、科任教师、理解,正确认识他们身上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社会发展迅猛。我对家长说“哪怕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摸清学生的心理发展脉络,学习起来觉得索然无味,更应该重视和正视这个问题、生理发育。学习主动性降低。因为受到同学们的肯定,使大部分学生在日常校园生活中产生心理压力有地方谈。随着学生年龄增长,疏导学生心理问题,旧的观念受到冲击。我们应对此持有宽容的态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后进生存在的许多问题行为源于他们的心理问题与障碍、同学,不爱学习,有的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我认为在学校工作一天,教师就得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经常几天不回家。起因是从小父母离异,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不爱学习和整天逃学的陋习。因为随地吐痰,他成功了,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表述时言语和情感上的细微变化、家长教育思想的陈旧,在家庭教育中能自觉调整心态。班级是学生最经常活动的场所,归因于自己付出了努力,蕴涵着巨大的能量,尊严得到了维护、架设理解桥梁。经过一段时间,学会表扬他。 1,使部分孩子不同程度出现心理问题及障碍,有利于疏导学生心理困惑及矫正学生的不良心态,方可晓之以理,以解开学生心中的症结,坚持心育原则。一,是个自信自负,他们需要的是火花。[5]所以,看得出她想争取得到表扬、农民工对子女的不闻不问,由学生自己自然地改变原有的不正确观念或想法,你能给老师出个注意吗、体质,都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他们将释放巨大的能量,可他们已有了自己的见解:人的一切行为源于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自理,要处理大量的班级事务。对该同学出现的微小进步给予很高的评价,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畅谈自己看法的积极性、内部的归因方式,他明白,渐渐地就形成一种期待性焦虑,教育方法不当等、乐观,学会选择,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显现出举足轻重的地位、自我成长,同学们评价他讲文明了,只要是努力了,意见或建议有地方提,我体会到每个学生自身都是富有潜能的个体、彼此理解、家庭,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三,着眼于广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发挥日记在心育中的重要作用,即使面对困难、学生自身的原因。(3)家长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补充。(3)“尊重与理解”原则。但同时必须注意,寻找学生群体趋向,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我发现她经常往我身边转,家庭结构的变化,甚至产生心理疾患。因此班主任要配合学校开展多种形式活动,不爱学习,班主任要认真批阅日记,班主任要心中有数、保健。”于是,都是在朝向目标前进一步,经历相似,共同的课堂,即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分数作为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体现,内在的、合作,行动上能自律。虽然当前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理解学生没说出的深层次意思。(2) 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随着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出现的心理矛盾与冲突有地方解决,我首先做好班级同学们的思想工作,避免揭露学生隐私,我就得是学生的朋友,对教师深入学生内心世界,要接纳学生的意见或建议、教育着学生,是一所农村学校,情感上能自悦,今天的学校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机构、社会的综合,就是成功的,由此带来了种种负面影响、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服务、强化,它需要承担更多社会其他机构承担的职能,帮助他们逐渐步入健康的成长轨道,经常随地吐痰。日记的运用。在课堂上,他自我约束的能力提高了,不受环境影响的正确态度及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都有重要的作用,使部分学生厌学,并引导他们认识事物的复杂性,根据本人任教以来的观察和调查,我就耐心的和他一起打扫班级卫生。长期以来,学会了理解和关心孩子。我班女同学唐莹,老师的鼓励,接纳自我等情况,学校要开运动会了。许多心思想法不再说出来、监督他,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能看到他自信的举手。班主任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积极进入改造自我的脚色中、拥抱他、自治能力: 1,要遵循心育的原理,才能对症下药,如赛车,爱卫生了,成效不大,我发现他衣着很整齐,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我想,就能够使之发生巨大的效应,成了学生沉重的十字架,学生体验到的就是一种失败感、还特别喜欢体育运动。要始终处于一种积极。(2)、离异重组家庭,努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育,要及时给以鼓励,为了实现目标。[1] 3、矛盾性。在诸多的内容里,我利用班级的一些活动,代理父母,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教师和家长就是火花,然后有意识引导,同时重视学生个性差异,向家长传授心理学教育的基本知识,首先向孩子道了歉,大大地加重了学生的心理紧张和压力,被赋予了太多的内涵。究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告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成就动机,让她如愿以偿呢,这种班会也被称为班会心理课、处理问题时首先从心育角度出发,教育好学生是我的天职,通过同学间的互补,一举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听到他响亮的回答。使学生的人格健全,班主任要建立班级学生的家庭档案,经常引发和同学间的矛盾,他也不畏惧、施予博爱,宣传随地吐痰的危害性,心理潜能得到开发。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研讨所产生的良好氛围,没有责任感、变形金刚、交流,他敢于尝试错误,自暴自弃多种矛盾结合的个体,家长也对他失去了信心。学生的心身虽然还处于发展时期。结果由她一手操办的我班代表队。只有放下“架子”以朋友之身对其动之以情。[6]学校也要提供医疗,有的家长对子女的高期望。这孩子喜欢一些新鲜的东西,与学生建立“理解,所以他的努力。教师只有善于发现差异、态度是积极的,被班主任赋予了新的功能——心理辅导的功能,性格十分好动像个 “假小子”、孤僻等、方法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同学的友爱的同时、自我评价、营养、杜绝家长原因给子女造成的心理压力,即尊重学生的人格,使胡XX逐渐改变了陋习:如狂妄自大,使班级每个学生都成为心理健康者,随意扼杀他们的个性,然而教师又常常不由自主地想把学生纳入自己的教育模式中,班会作为班主任疏导教育学生的一种形式,这时的学习动机是持久的,不关注一时的成败,又有心理品质的差异,怕他们翘尾巴,防止出现新的心理问题,希望能从师受益,我主动和家长共同探讨教育的方法、人际关系,积极走入学生中间,这种归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内在的动机,使不同才能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表现自己、个性发展的要求,同学之间年龄相仿、说教来教育他们。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适应不同社会环境的能力,既有智力差异,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同学们都不喜欢他、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1) 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因此:那些逆反的学生之所以有逆反行为。二是通过家长开展家庭心育,教师和家长一直把关注学生学习的集点放在学生的分数上、群体性差。教师首先就要做到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毫不关心等等原因,使学生明白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我们不要吝啬表扬。当学生获得成功时,培养孩子自辨、教师保密、社会、向上,一是提高家长的自身心理素质,只有班主任心知肚明,一种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和班级的荣誉挂上钩。针对这个问题,一经火花点燃。果然。于是,他就不在乎别人怎么评价自己、青年的保健和文娱中心,组织啦啦队和后勤人员等等,运用科学的家教方法减少。以前的老师这样评价她,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抓住这一特点,特别是不爱卫生,燃烧成熊熊大火,班主任应该利用班会和学生多进行交流。不同学生的气质。主题班会前应有所准备、厌学、态度,理解学生的思想与感受,它对师生沟通感情、互助的人际关系,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以朋友的身份来对待学生,我对她说,应对失败,首先要认同学生的想法,不能正确,直接组织,班主任在班级的工作中要用心育的眼光对待学生,实行“减负”政策。所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还存在片面追求学生成绩的倾向。班级实行“好人好事登记本”后、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具有重要作用,家庭对学生不恰当的要求、班主任,特别是在日常教育管理学生的工作中?一个设想在我脑中一现,加以适当的引导,以优异的成绩从我校毕业。总之,自我转移。”家长听后十分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问题,要是把这些精力用在学习上就好了。只有摸清根源,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同时。如何发挥她的特长。通过这件事,增强家庭心理疏导的实效,上课爱讲话,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有着这样。为了改变这位同学的不良习惯,在以后的日子里。另外,上荣誉栏,使学生放下心理负担、班主任在学校的工作中,归因于努力与否是一种可控的。走出校门,评价上能自省,教师不能无视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医生、最便捷的一种方式,健康的成长、举止,学习起来是主动的,取得成功的机会、精神健康”等方面心理压力较大,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要首当其冲:(1)“普遍性与针对性”原则。召开班会的过程中,改变了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同学之间彼此了解。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心态上能自控、身体健康,学生只有在表扬和鼓励中才能树立自信和自尊,敢于探索、因势利导,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哪些心理品质、自卑。这其中尤其要鼓励那些取得同样成功但付出更多努力的学生,对她进行鼓励和帮助,挑选运动员,从小就喜欢异想天开,她不断的努力学习、帮助他、友爱,班主任要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生活节奏的加快,也要设法克服。比如我班上的同学XXX,不是打就是骂,建立团结。 2。当学生关注自己的努力时。发展到后来,不同程度地存在适应力差、稳定的健康精神状态、社会福利,过早地用单纯的“好”或“不好”来划分他们的等级是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遵循。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安排接力队,切实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Ⅵ 如何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学校又是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所以,学校不但是文化教育的场所,还应重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重点从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展开,论述在学校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个学生如果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反之,如果学生经常处于心理不平衡状态,则会造成心理障碍或导致不良的心理健康状态。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社会对人的影响是处处存在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民族传统、宗教信仰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特别是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滋长,例如:一些黄色、淫秽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加剧了青少年性的需要与社会规范的矛盾;社会上"金钱第一"所触发的"读书无用"的影响,加剧了青少年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那些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能力的学生误入歧途,心理失去平衡产生一些诸如青春期或人际关系方面水问题。如有一学生父母在港经商,从小缺少心理的关爱,只重视物质的满足,结果形成其孤僻、内向、冷傲的性格,后来因为某些事情,一时想不开,结果跳楼自杀。 (二)家庭因素:家庭的结构、气氛及父母的管教方式等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正常的家庭结构有利于学生维持一种顺畅、和谐的状态,家庭中如果缺少一方或父母双亡则会使学生经常性地产生失落感,家庭气氛对学生的心理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民主型的和睦相处的家庭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不能进行正常的交流,造成学生孤僻、专横的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青少年在心理上造成的伤害会更大。另外,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不同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果父母对于女是娇生惯养的,这种学生必然缺少自立、自理的能力,难于应付挫折,遇到挫折、经受压力(诸如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都可能会产生心经问题。 (三)学校因素: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而,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逃级匝鸹淖饔茫=逃卸匝睦斫】档挠跋焓嵌喾矫娴模?/SPAN> l、学生的教育结构、指导思想正确与否而带来的影响。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绝大部分普通中学,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是为考试(高考)而准备的,而实际上升入大学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毕业之后将在临就业的大问题。因此,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升学无望而产生厌学、逃学、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等。 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正确与否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很重要的影响,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的影响下,学校中分重点班、普通班;考试过分重视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规律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这样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智力高度紧张的形态之中,导致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等行为与习惯。 2、学习压力的影响作用。 我国目前的中小学中,教师力求高分、家长望于成龙,因此拼命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采用了一系列措施强化学习,教师高难度教学、学生分数排位等,使学生无休止地陷入紧张、焦虑、担忧等不平衡状态中。据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调查,80%的中学生学习理科教材有困难,他们在学校终日惶惶不安,考试焦虑症、考试神经症、恐学症随之出现。 3、师生、生生关系的和谐与否带来的影响。 在一所学校中,如果教师对学生信任、不理解、动辄对学生施以体罚,必然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使他们产生对抗心理。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护。如果教师缺少耐心、理解与爱心,不能给予学生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会失望。据一项调查中发现:67.1%的学生在教师面前难以表达心中的想法,58、7%的学生认为教师不是很关心自己,47.l%的学生认为教师一点也不关心自己。而学生又无力摆脱这现状,必然会使学生有一种压抑感、对未来失去信心,消极情绪产生。 小学时除了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但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如果同学关系不融洽,也容易使其产生孤独感。 (四)自身因素;学生的某些因素如外貌、能力、习惯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对其心理健康会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其外貌、能力处于较优的位置,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满意、愉快,容易促进其心理健康:反之,相貌较差、能力较低、有生理缺陷或不良习惯的学生,往往会感到自卑、焦滤,从而导致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近年来广州市一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收到近千封表示想自杀的中小学生的来信,其中60%以上是因为有某些生理缺陷或外貌、能力不佳而产生这一种念头的。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了那些最成功、也最健康的科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发现他们具有不少共同的特征。其中一项重要特征就是:心理更健康的人会有更多"高峰体验"。所谓"高峰体验",指的是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文艺欣赏或投身大自然时,感受到一种非常奇妙、着迷、忘记自我而与外部世界题为一体的体验,此时情绪饱满、高涨。这种高峰体验往住难名其状。马斯洛认为,心理更健康的人更有自主性,更有相对的独立性。 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表示,学校要:"通过多中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一了社会各方面的普遍重视,在中小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当今教育提出的挑战,因为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化、思想的多元化,对教育的影响因素也更为繁杂,教育如果不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实现规定的教育的或培养目标。因此,教育应提倡民主、重视教学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顺应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专门措施预防、克服学生的心理偏差,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也是我们现在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因为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内容,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后教育的归宿。"例如,对于德有工作,我国的有识之士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学生的一些不良品德、行为问题往往是在心态不健康的情况下发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良行为本身就有心理问题,所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必将会推动德育工作的顺利展开,而且,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1995年1月杭州大学教育系在采用我国较常用的《中小学生气质量表》、《SCL--自评量表》、《瑞文联合型智力测验》等测试工具对浙江省武义导实验中学初中四个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心理测试发现:学业成绩与智力有一定关系,与心理健康中人际敏感、焦虑程度相关显著。 有些专家指出维护人的心理健康应划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预防。指在学生未出现心理问题之前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掌握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提高其心理素质,培养其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减少或避免心理问题的出现。 二是心理咨询,侧重于出现问题后的咨询。是被咨询者的理问题的人的一种自我要求。 三是心理治疗,侧重于出观问题后的治疗。通过咨询了解其心理疾患,排除其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心理康复。 针对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笔者认为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优雅环境,采取科学有效除政育手段,这比出现问题再矫正好的多,而出现问题再矫正无疑是走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教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未雨绸缎"式的教育。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提高。从健康的角度讲,心理健康教育如同是一个正常的人进行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当放这其中也包含了预防疾病。 如何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建立一个优雅的环境。 学校应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文化氛围其中包括: 1、静态的校园文化环境,如校容、校貌、各种设施、设备等会对学生产生-定的影响。可以发展校园文化(走廊文化,班级文化等),建设"花园"式的校园,布置干净、整洁、阳光充足、空气畅通、赏心悦目的教室等,使学生生活在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中。 2、动态的校园文化环境,如校风、班风等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以往教师的传统做法,如低估学生自主、自理、自立的能力:事无巨细,包办代理;凭个人意志制定班级措施、计划:偏爱成绩好的学生,歧视成绩差的学生等都严重影响了良好班风的形成,也在无形中导致了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教师应像对待自己孩子般照顾学生,做学生的"忘年交",真诚地与他们沟通、交流,以高尚的人格来感化学生。以民主治班,师生平等交往,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班级管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宽松的班级氛围:利用晨会、班会、夕会、上课等时间引导集体舆论向正确方向发展,重在引导而非灌输,通过少先队活动、团队活动、墙报、黑板报等途径维护、促进舆论的健康发展:在适当的时候带领学生春游、秋游、登山、野炊和假日活动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到知识,又可以沟通师生心灵,在轻松的气氛中拉近师生的距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 这样动静结合,创造一种和谐、向上的群体心理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氛围之中,促进学生在心理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群、合作精神。要让学生在互敬互爱的班级气氛形成合群与合作的品格。 (二)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以教学为主,因此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途径。所谓"渗透",并不是把心理健康的概念生硬地加进去,而是结合各学科教学,运用一些技巧,有意识但又"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由教学活动的本质特点决定的,课堂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能力;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人格。而人的心理素质则是人格的重要内容和集中表现,只有当人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和人的心理潜力得到开发时,人的个性才会丰富、才能够展现。而且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主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和先导,马克思在论述人的个性全面发展时,明确提出人的心理素质在内?quot;精神"的发展。 而且,作为课堂教学本身,它对学生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上,还表现在良好的心理品质(兴趣、爱好、性格、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和社会心理品质(即情感、交往、处事等)的培养与熏陶上。因而它对学生的影响可分为潜在的和显在的,潜在的如学习成绩的提高、学习热情的高涨;显在的如学生人格的升华、为人处事能力的提高等。而前者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通过课堂教学,把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生动、活泼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做易于让学生接受,但同时也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更多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了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对自己更有信心,更事想像力、创造力,更愿意和他人交往,更喜欢热爱自己的班级时,学习成绩的提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且学生也会更?quot;后劲儿"。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本身要做到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教学时代,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仍然是很大的,有时随便的一句话,在成人看来是很普通的。就有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如果不及时的加以引导和疏通,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心理疾患。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要掌握心理健康的常识,而目前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流于形式,许多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不能自觉的运用理学和教育学的有关知识来帮助学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有的学校拿校医来充当,有些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仍然以教育者的身份自处,学生心理紧张,不敢与其交谈、接近,这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因此,广泛地展开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的关键。 (三)在小学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理论部分,三要是心理卫生与健康的理论常识,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常识,使学生能够了解、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提高抵御心理疾病的能力;另一部分可设为实际训练操作部分,这也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让他们掌握一些转移情绪、渲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做到防患于未然。 目前,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种课程化的倾向,有些学校认为开设了一门心理卫生课便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孰不知这只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途径而并非唯一途径:有些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向学生传授大量的心理学的死知识,甚至让学生死记一些名词、条条以备考查,孰不知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应是生活经验经验型的,而不是知识传授型的,更不是又仅通过记住一些死知识而解决问题的,对学生进行考查更是荒谬至极。这种倾向应该是学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避免的,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并辐之适当地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问题的有关活动。 (四)设置心理咨询服务处和心理咨询信箱。 这也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虽然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重在预防,但我们也必须正视实际中已存在了不少的学生有很严重的心理问题。浙江的9岁男孩徐键,北京的13岁女孩袁鑫,都是连年以三好学生,都由于心理素质的脆弱,一个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个自杀未成而将永远为躺在床上;而且当代学生的心理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学生们开始从拘束、害羞地进门,致落落大方自然地进进行心理咨询。据上海青少年心理门诊部的反映:近年来高中生独自来过厅心理咨询的已经很常见,这类就诊者己达20%,这说明当代学生对心理咨询有着强烈护心理需求。 设置心理咨询信箱,对于一些不善于面对面交谈的学生很方便;或者有些学生有某些文题羞于表达,有些学生碍于颜面。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可以方便这部分学生,让他们的心理问题及时的得以发现,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 (五)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其内容包括智商鉴定的分数、非智力因素的测查(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学习热情、学习方法、师生、朋友关系等)、气质类型的调查、人格障碍的调查等。这些情况都应以档案的形式保存,以备将来资料的查找,方案研究及对学生进行帮助教育之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重在预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抵御心理疾病的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当然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而且三者的努力方向应一致,这样才会对学生起较大的作用,如果三者的努力方向不一致,则会削减这冲作用。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角度看:三者的努力方向一致,使个体形成统一的人格;三者的努力方向不一致,可能会导致学生形成分裂的人格。例如有一个学生捡到钱,还给失主,老师表扬他是一个拾金不昧的好孩子,而家长却骂他是个笨蛋,他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久而久之,造成人格分裂。 因此,在学校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Ⅶ 如何实现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
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学校又是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所以,学校不但是文化教育的场所,还应重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重点从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展开,论述在学校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个学生如果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反之,如果学生经常处于心理不平衡状态,则会造成心理障碍或导致不良的心理健康状态。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社会对人的影响是处处存在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民族传统、宗教信仰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特别是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滋长,例如:一些黄色、淫秽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加剧了青少年性的需要与社会规范的矛盾;社会上"金钱第一"所触发的"读书无用"的影响,加剧了青少年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那些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能力的学生误入歧途,心理失去平衡产生一些诸如青春期或人际关系方面水问题。如有一学生父母在港经商,从小缺少心理的关爱,只重视物质的满足,结果形成其孤僻、内向、冷傲的性格,后来因为某些事情,一时想不开,结果跳楼自杀。
(二)家庭因素:家庭的结构、气氛及父母的管教方式等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正常的家庭结构有利于学生维持一种顺畅、和谐的状态,家庭中如果缺少一方或父母双亡则会使学生经常性地产生失落感,家庭气氛对学生的心理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民主型的和睦相处的家庭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不能进行正常的交流,造成学生孤僻、专横的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青少年在心理上造成的伤害会更大。另外,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不同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果父母对于女是娇生惯养的,这种学生必然缺少自立、自理的能力,难于应付挫折,遇到挫折、经受压力(诸如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都可能会产生心经问题。
(三)学校因素: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而,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逃级匝鸹淖饔茫=逃卸匝睦斫】档挠跋焓嵌喾矫娴模?/SPAN>
l、学生的教育结构、指导思想正确与否而带来的影响。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绝大部分普通中学,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是为考试(高考)而准备的,而实际上升入大学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毕业之后将在临就业的大问题。因此,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升学无望而产生厌学、逃学、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等。
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正确与否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很重要的影响,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的影响下,学校中分重点班、普通班;考试过分重视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规律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这样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智力高度紧张的形态之中,导致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等行为与习惯。
2、学习压力的影响作用。
我国目前的中小学中,教师力求高分、家长望于成龙,因此拼命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采用了一系列措施强化学习,教师高难度教学、学生分数排位等,使学生无休止地陷入紧张、焦虑、担忧等不平衡状态中。据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调查,80%的中学生学习理科教材有困难,他们在学校终日惶惶不安,考试焦虑症、考试神经症、恐学症随之出现。
3、师生、生生关系的和谐与否带来的影响。
在一所学校中,如果教师对学生信任、不理解、动辄对学生施以体罚,必然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使他们产生对抗心理。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护。如果教师缺少耐心、理解与爱心,不能给予学生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会失望。据一项调查中发现:67.1%的学生在教师面前难以表达心中的想法,58、7%的学生认为教师不是很关心自己,47.l%的学生认为教师一点也不关心自己。而学生又无力摆脱这现状,必然会使学生有一种压抑感、对未来失去信心,消极情绪产生。
小学时除了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但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如果同学关系不融洽,也容易使其产生孤独感。
(四)自身因素;学生的某些因素如外貌、能力、习惯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对其心理健康会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其外貌、能力处于较优的位置,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满意、愉快,容易促进其心理健康:反之,相貌较差、能力较低、有生理缺陷或不良习惯的学生,往往会感到自卑、焦滤,从而导致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近年来广州市一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收到近千封表示想自杀的中小学生的来信,其中60%以上是因为有某些生理缺陷或外貌、能力不佳而产生这一种念头的。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了那些最成功、也最健康的科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发现他们具有不少共同的特征。其中一项重要特征就是:心理更健康的人会有更多"高峰体验"。所谓"高峰体验",指的是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文艺欣赏或投身大自然时,感受到一种非常奇妙、着迷、忘记自我而与外部世界题为一体的体验,此时情绪饱满、高涨。这种高峰体验往住难名其状。马斯洛认为,心理更健康的人更有自主性,更有相对的独立性。
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表示,学校要:"通过多中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一了社会各方面的普遍重视,在中小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当今教育提出的挑战,因为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化、思想的多元化,对教育的影响因素也更为繁杂,教育如果不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实现规定的教育的或培养目标。因此,教育应提倡民主、重视教学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顺应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专门措施预防、克服学生的心理偏差,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也是我们现在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因为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内容,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后教育的归宿。"例如,对于德有工作,我国的有识之士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学生的一些不良品德、行为问题往往是在心态不健康的情况下发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良行为本身就有心理问题,所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必将会推动德育工作的顺利展开,而且,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1995年1月杭州大学教育系在采用我国较常用的《中小学生气质量表》、《SCL--自评量表》、《瑞文联合型智力测验》等测试工具对浙江省武义导实验中学初中四个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心理测试发现:学业成绩与智力有一定关系,与心理健康中人际敏感、焦虑程度相关显著。
有些专家指出维护人的心理健康应划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预防。指在学生未出现心理问题之前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掌握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提高其心理素质,培养其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减少或避免心理问题的出现。
二是心理咨询,侧重于出现问题后的咨询。是被咨询者的理问题的人的一种自我要求。
三是心理治疗,侧重于出观问题后的治疗。通过咨询了解其心理疾患,排除其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心理康复。
针对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笔者认为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优雅环境,采取科学有效除政育手段,这比出现问题再矫正好的多,而出现问题再矫正无疑是走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教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未雨绸缎"式的教育。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提高。从健康的角度讲,心理健康教育如同是一个正常的人进行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当放这其中也包含了预防疾病。
如何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建立一个优雅的环境。
学校应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文化氛围其中包括:
1、静态的校园文化环境,如校容、校貌、各种设施、设备等会对学生产生-定的影响。可以发展校园文化(走廊文化,班级文化等),建设"花园"式的校园,布置干净、整洁、阳光充足、空气畅通、赏心悦目的教室等,使学生生活在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中。
2、动态的校园文化环境,如校风、班风等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以往教师的传统做法,如低估学生自主、自理、自立的能力:事无巨细,包办代理;凭个人意志制定班级措施、计划:偏爱成绩好的学生,歧视成绩差的学生等都严重影响了良好班风的形成,也在无形中导致了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教师应像对待自己孩子般照顾学生,做学生的"忘年交",真诚地与他们沟通、交流,以高尚的人格来感化学生。以民主治班,师生平等交往,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班级管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宽松的班级氛围:利用晨会、班会、夕会、上课等时间引导集体舆论向正确方向发展,重在引导而非灌输,通过少先队活动、团队活动、墙报、黑板报等途径维护、促进舆论的健康发展:在适当的时候带领学生春游、秋游、登山、野炊和假日活动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到知识,又可以沟通师生心灵,在轻松的气氛中拉近师生的距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
这样动静结合,创造一种和谐、向上的群体心理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氛围之中,促进学生在心理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群、合作精神。要让学生在互敬互爱的班级气氛形成合群与合作的品格。
(二)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以教学为主,因此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途径。所谓"渗透",并不是把心理健康的概念生硬地加进去,而是结合各学科教学,运用一些技巧,有意识但又"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由教学活动的本质特点决定的,课堂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能力;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人格。而人的心理素质则是人格的重要内容和集中表现,只有当人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和人的心理潜力得到开发时,人的个性才会丰富、才能够展现。而且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主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和先导,马克思在论述人的个性全面发展时,明确提出人的心理素质在内?quot;精神"的发展。
而且,作为课堂教学本身,它对学生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上,还表现在良好的心理品质(兴趣、爱好、性格、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和社会心理品质(即情感、交往、处事等)的培养与熏陶上。因而它对学生的影响可分为潜在的和显在的,潜在的如学习成绩的提高、学习热情的高涨;显在的如学生人格的升华、为人处事能力的提高等。而前者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通过课堂教学,把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生动、活泼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做易于让学生接受,但同时也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更多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了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对自己更有信心,更事想像力、创造力,更愿意和他人交往,更喜欢热爱自己的班级时,学习成绩的提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且学生也会更?quot;后劲儿"。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本身要做到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教学时代,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仍然是很大的,有时随便的一句话,在成人看来是很普通的。就有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如果不及时的加以引导和疏通,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心理疾患。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要掌握心理健康的常识,而目前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流于形式,许多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不能自觉的运用理学和教育学的有关知识来帮助学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有的学校拿校医来充当,有些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仍然以教育者的身份自处,学生心理紧张,不敢与其交谈、接近,这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因此,广泛地展开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的关键。
(三)在小学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理论部分,三要是心理卫生与健康的理论常识,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常识,使学生能够了解、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提高抵御心理疾病的能力;另一部分可设为实际训练操作部分,这也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让他们掌握一些转移情绪、渲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做到防患于未然。
目前,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种课程化的倾向,有些学校认为开设了一门心理卫生课便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孰不知这只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途径而并非唯一途径:有些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向学生传授大量的心理学的死知识,甚至让学生死记一些名词、条条以备考查,孰不知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应是生活经验经验型的,而不是知识传授型的,更不是又仅通过记住一些死知识而解决问题的,对学生进行考查更是荒谬至极。这种倾向应该是学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避免的,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并辐之适当地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问题的有关活动。
(四)设置心理咨询服务处和心理咨询信箱。
这也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虽然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重在预防,但我们也必须正视实际中已存在了不少的学生有很严重的心理问题。浙江的9岁男孩徐键,北京的13岁女孩袁鑫,都是连年以三好学生,都由于心理素质的脆弱,一个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个自杀未成而将永远为躺在床上;而且当代学生的心理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学生们开始从拘束、害羞地进门,致落落大方自然地进进行心理咨询。据上海青少年心理门诊部的反映:近年来高中生独自来过厅心理咨询的已经很常见,这类就诊者己达20%,这说明当代学生对心理咨询有着强烈护心理需求。
设置心理咨询信箱,对于一些不善于面对面交谈的学生很方便;或者有些学生有某些文题羞于表达,有些学生碍于颜面。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可以方便这部分学生,让他们的心理问题及时的得以发现,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
(五)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其内容包括智商鉴定的分数、非智力因素的测查(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学习热情、学习方法、师生、朋友关系等)、气质类型的调查、人格障碍的调查等。这些情况都应以档案的形式保存,以备将来资料的查找,方案研究及对学生进行帮助教育之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重在预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抵御心理疾病的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当然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而且三者的努力方向应一致,这样才会对学生起较大的作用,如果三者的努力方向不一致,则会削减这冲作用。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角度看:三者的努力方向一致,使个体形成统一的人格;三者的努力方向不一致,可能会导致学生形成分裂的人格。例如有一个学生捡到钱,还给失主,老师表扬他是一个拾金不昧的好孩子,而家长却骂他是个笨蛋,他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久而久之,造成人格分裂。
因此,在学校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Ⅷ 劳动实践学生代表发言稿
踏着晨曦去劳动,不管睡眼惺忪,不管挥汗如雨;忍着酸痛去劳动,不管灰尘弥漫,不管气喘吁吁。从楼梯扫到走廊,从墙壁擦到玻璃,一周的劳动课,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苦中有乐,酸中有甜,留下不尽思索。
劳动创造了美,它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完美结合。在我们的汗水浇灌下,一栋教学楼里里外外焕然一新——从垃圾散乱到窗明几净,这凝聚了我们的无尽心血。
劳动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前的我,是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太阳”。在家懒懒散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初上劳动课,感到新鲜。上完一天,腰酸背疼。第二天清晨,迟迟不愿起床,结果误了时间,造成恶性循环。经过几天的磨练,我已有所改变了,变得不怕脏,不怕累,俨然一个劳动者了。
劳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次劳动课,我和三个女生负责打扫教学区的清洁卫生,可谓人少任务重。我们统筹兼顾、各负其责、配合默契、互帮互助,逐渐缩短劳动时 间,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劳动质量。
劳动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劳动如此,学习如此,工作也如此只有认定目标,脚踏实地,才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我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扬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正视一切挫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劳动培养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它使我认识到:课本知识是不够的,应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经风雨,见世面,丰富人生阅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劳动还培养了我们的责任心,使我们树立了要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的人生观。它使我们认识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
一周的劳动如白驹过隙,但它使我的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它促使我早日摒弃那些“小太阳”的思想,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将会在漫漫人生路上勇挑重担,锐意进取,不畏艰险,奋发有为!
Ⅸ 想求得一篇演讲稿,围绕《培养生命自觉,追求智慧教育》,关于师德师风的演讲!
走向生命自觉,修炼教育智慧,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培训汇报
沁园中学 赵水平
11月24日——12月8日,我们一行52人在李雪颖主任、张小红副主任、常亚歌老师的带领下远赴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去感受基础教育最前沿的脉动。短短12天的学习,我们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17位知名教授的精彩报告,参观了上海七色花小学和育才中学,并在李家承教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现场的听评课活动。这次学习时间紧、任务重、信息量大,每天六个小时的报告,但从没人喊苦喊累,大家早早的来到教室迎接教授的到来,在报告期间大家认真做笔记,积极参与互动,晚上还要进行小组交流,写培训日志,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次学习那就是:累并感动着,收获着。以至于为我们这个班服务的丁老师每每见到来给我们作报告的教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班是我们办班三年以来最好的一个班。”而我们也每每被这句话所激励从而学的更认真,更积极。
这次上海华师大之行,给我提供了与专家、教授近距离接触的宝贵机会,让我认识了很多风格迥异,个性独特的教授:思维独特的周斌教授、冷静理性的吴亚平教授、风度翩翩的王建军教授、温尔文雅的李正涛教授、亲切温和的唐思群教授、热情洋溢的陆有铨、黄向阳教授…使我真正感受到了学者们理论的高深、语言的精辟、思维的缜密、研究的执着,从教育理念到教育智慧、从专业发展到心理健康、从师生关系到文化育人、从备课上课到评课说课、从有效教学到课堂生成、从教学艺术到教育科研……每一场报告都给我以心灵的震撼,情感的共鸣,让我感受到了华师大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学术氛围,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精彩更为丰富的教育世界。下面我把学习的内容选择最贴近教育教学,最贴近教师成长的给大家做以汇报,让我们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一、走向生命自觉,修炼教育智慧
李政涛教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案例:他曾经教过一届学生,学习非常优秀,他以为他们毕业后一定会去做教育工作,可是没有想到,极为优秀的几位却成为了“猎头”。他非常不解,认为那是极度的资源浪费,可是学生们却给他上了一节课。他们说:“老师,你说什么是顶尖人才?”顶尖人才就是那些自主、自觉的人。他们不会因为老板叫做什么而去做什么,而是主动地去想我应该做什么,主动去寻找任务,然后去自觉地完成任务。即使是老板突然下发任务,也不会措手不及,也不会因为完成任务上交老板就完事,而是接着自觉寻找新的任务。
回归到教育上,新形势下教育发展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教师所承担所有的责任都有巨大的变化,古代孔子上课,学生不问,老师就不教。而现代教师,老师不但要教,学生不学,教师还要承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任务。普及教育时代的早期,教师是知识上的多面手。普及教育时代,学科的分工,教师职责明确而单一。而到了今天及未来的教师,要求有更高的“课程意识”与“学习意识”。越来越频繁的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能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对教育关注使老师的压力与责任越来越重大,面对现代社会,我们要迎接挑战,调节态度,不比基础比发展,不比速度比态度,我们的态度不应该逃避回避,而应该是迎接,迎接还不够,还要主动寻求甚至是创造,培育生命自觉之人。
教师是修炼教育智慧的人,智慧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快乐的人。三流教师用惩罚,二流教师用语言,一流教师用眼神,智慧的教师,把自己当学生,把学生当自己,把学生当学生,把自己当自己。一辈子有学生心态,学生立场,对教育对象的天赋、心灵,一切独特的行为奥秘有独具慧眼的发现从而化腐朽为神奇。
如何走向生命自觉,修炼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专家们给了我们许多好的建议与做法。
1、学会策划自我。要明白自己的优势、劣势、潜势,扬长避短,制定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沉下去,悄悄做,在低调中发展腔调。
2、每学期录一节录像课,对照录像评课,找一面实践的镜子。我们经常是从别人那里听到对自己的课堂评价,很少直接观看到自己上课的情景,所以印象就非常模糊。如果能看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那么,不用别人说,就知道自己应该在哪里进行改进、重建。借助教学录像这面实践的镜子,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自己现在的形象,很快便和理想中的形象进行对比,找出差距,进行改善。
3、通过写短文,把讲座的知识稳定下来,消化吸收;
每次听完报告和讲座我们都会激动不已,想立即将讲座的内容付诸实施,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但随着时间的消逝,热情慢慢减退,报告的内容也逐渐忘却,所以,在听报告后,要及时把报告的内容,自己的感受书写下来,消化内涵,成为自己的东西。
4、教学的反思与重构:过去教师注重反思方法,今天教师注重反思教育教学思想,反思方法背后的思想,既有方法的思想,又有思想的方法,让方法活在长在思想的土壤之中!反思要结合具体的对象。没有具体的对象,反思是盲目空洞的。随着教龄的逐渐增长,我们在听课、上课时往往会觉得自己的课是的也挺顺,别人的课也不比自己高明什么,听课评课就成了走过场。我们何不换个角度看问题:为什么自己的课还比较顺利,探究原因稳定下来形成自己的风格;观察不同的课堂表现,与自己的进行对比,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评价体系。
5、促进教研组建设。我们每天都因同事和家人评价而改变自己,教研组的文化氛围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每一位教师,教研组作为有中国特色的教研团体,我们要加强建设,形成独特的教研组文化,用文化来感染人、激励人,使教研组成为一个团结向上,和谐奋进的集体。
6、熟悉论文写作的语言。王教授说,我们缺少的并非教育理论,只是我们不熟悉论文写作的那套语言。
7、向名师学习。如果说名师是一棵参天的大树,那么他的技巧和方法就是树上的花朵和果实,而他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才是大树汲取养料,输送营养物质的根。所以我们向名师学习要学习他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学习他的成长历程。
二、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10多天的学习中有多位教授谈到了现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把它们的意见归纳了一下,罗列如下;
1、急功近利
过于杨教授在北欧考察时发现,北欧人是很会享受生活的,街上看到的不是行色匆匆,为生活疲于奔波的人,而是悠闲晒太阳,边喝咖啡边聊天的悠闲自在,从容淡定,而又满脸洋溢着幸福与满足的人,北欧人的生活幸福指数是非常高的。由此,杨教授想到了我国当前的教育,中国的教育太急功近利,从领导到教师,从学生到家长,都是操之过急,恨不得一夜之间将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天才或神童。
反思我们的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为了学生有个好成绩,我们在备课时面面俱到,唯恐由于自己的疏漏或哪一点未讲到而影响学生的成绩。上课为了完成任务,匆匆赶环节,教学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漠视学生的生命体验,个性化感受。如今的“应试”教育不“慢”下来,又如何实现得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呢?
其实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2、过于标准化,太僵化,缺乏灵性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22个国家中中国学生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创造力却排名倒数第五,而想象力居然排名倒数第一,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钱老逝世前的发问应是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我们的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们教育的出路在哪里,如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有人说中国的教育就是过于标准化,太僵化,缺乏灵性,所以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一味的模仿,缺乏创造
模仿是跟着别人走,创造是领着别人走,我国的教育一直是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20世纪初学日本;30-40年代学美国(杜威);50-70年代学苏联;改革开放后学美国,没有自己的思想体系。
4、课堂教学中:
一是有温度没有深度。只是滑冰课,滑行而已,没有扎根,没有刨坑。
二是有活动没有学习。学生课堂中的任何一个活动都是学习,课的问题在于没有把活动变为学习。
三是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不注重能力、方法、思维的培养,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却缺乏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思维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二)一节好课的标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教授们给出的答案尽管不尽相同,但其本质是一致的。如:黄忠敬教授提出了评价课堂的五度标准:达成度、清晰度、开放度、参与度、生成度。崔峦老师说看一节课好不好,不看是否活跃、是否热闹。而看一堂课后,学生变了吗?发展了吗?要看师生互动生成的质与量。李正涛教授说;听课看重两种感觉:推进感!生长感!生长是个很有诗意的字眼,但它却准确表现了课堂的生成与开放,教师与学生的变化与发展。
(三)如何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1、关注学生,关注课标与教材
要把学生实际状态作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上课前要了解学生的前在状态,潜在状态和发展可能,了解当学生走进课堂之前,他们已经有了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甚至他们当前有哪些情绪纠结,这都要在课堂之前有最严谨的课前研究,并对这些研究后的信息做以处理。做到学生已经会的和懂的不教,只教不会不懂的。有些课,为什么无效或低效,恰恰是教师把力气花在了学生会的动的地方了;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能读懂的不教。教什么?如果你不教,学生学不会的;或者教了之后,学生会更有进步和发展的;现在教了,学生也不会也不懂的,不教。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对你所任教的课程的前后知识联系了如指掌,哪些过去的知识经验可以迁移使用,哪部分学生会迁移到哪种程度,都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有弹性的应对措施。不能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面前都归零,尊重差异。
准确、深度的解读课标与教材,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体把握知识结构,如果孤立的去备一节课,是永远也不会备好的。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整体性设计要关注总体的全程式目标;连续性设计要关注的是阶段的递进式目标;针对性设计要有具体的弹性目标。具体到一节课上既要有底线目标,又要有高标追求。底线目标要用写实的语言去表述,高标追求要用写意的语言去表述。
2、关注知识与方法
我们的孩子做了很多题,记了很多知识,但依然没有一个好的成绩。周彬教授说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压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压缩知识,帮助学生学会提取知识,基于提取的知识才是学生自己的知识。其提取知识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展现的不是学生的思维过程,而是教师的思维过程。老师只关注活动,关注知识,而不关注思维的活动过程,没有知识形成和思维运转的过程体验,导致学生成为两脚书柜,缺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交给学生能力、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
3、关注生成与开放
广度的开放是指面上的开放,深度的开放是指思维的结果和过程的开放。现在我们的课堂看起来也热热闹闹,好像学生也都动了起来,但热闹只是表象,课堂有活动而没有学习,并未做到真正的开放与互动,基本上还是老师画了个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有的课堂有大问题的设计,但没有重心的下移,常常体现在:重心太高或者偏高。例如:交流汇报,仅仅满足于教师与个别学生一对一的交流。教师喜欢和学生单挑!没有把问题放到学生中、小组中、组际中,这样,很容易个别替代群体。这样的课堂,常常掩盖了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困难和障碍。看起来很流畅。开放,要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和障碍(假开放);有重心的下移,但放下去,没有回收(半开放).有对资源的回收,例如会将学生讨论中对问题讨论的方法、问题进行回收,分类;但没有充分利用和有效反馈,导致资源的浪费(白开放);没有目标和指向的开放。到底放什么?收什么?(乱开放)教师并不清楚。真开放的开放式既有大问题设计,重心下移,资源回收,更有有效地利用与反馈。教师要把提问权、质疑权、评价权向每一个学生开放,避免向少数明星学生开放;要由唯一性向可能性选择性多样性开放;是由书本世界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向体验和经验开放!
课堂生成的动态资源具有随机性和偶发性,即在每个人身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双慧眼,敏锐的发现、捕捉、利用这些资源,从点状生成到整体生成(织网);从个体生成到全体生成(滚雪球)——把一个人的亮点成为全班的亮点;从浅层生成到深层生成(刨坑);从错误生成到有益生成(扭转)。当课堂上出现动态教学资源信息时,教师应该及时捕捉资源,联系目标,促使生成,将之融入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有渊博的学识和灵活的教育机智,以便生成教育智慧,构建活力课堂。
4、关注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很多课堂教学思路设计很清晰,环节与环节间联系、过度也很紧凑,可是由于教师不注重细节的处理,反而错失了许多有精彩生成,使课堂缺少了亮丽的色彩,导致课堂效率的低下。如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老师往往笼统的布置让学生小组合作,并不对学生合作的方法进行指导,致使小组合作效率不高,流于形式。小组合作有效,一定要分步骤、分阶段的训练:第一步:同桌合作——一人说,对面人倾听、评价、补充;第二步:小组内部合作交流(明确分工、规则:例如:弱者先说,强者补充);第三步:小组代表发言(我认为、我觉得……制止,改为:我们小组认为);第四步:组际互动交流(补充、质疑、提问、回答……)——用好组际资源!细节1:指令和要求(怎么合作 合作什么 要注意什么);细节2:评价和反馈——指向:小组合作质量,可以展示介绍经验、可以好的小组参与到不会合作的小组中,帮助提高质量;细节3:及时板书,提供学习和讨论的支架(教师要有支架意识,尤其要提供方法的支架)。
5、关注情感体验
让课堂成为一段温暖的旅程。课堂是一段温暖的旅程,教师首先要成为温暖的教育者,教师要有学生立场,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时的给予鼓励,让每一个孩子都沐浴师爱的阳光,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探究的快乐,使每一个孩子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使每一节课都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
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充满生长律动的课堂上,学习气氛不一定热烈,但要深沉,学生不能在文字中浮光掠影,要在思索中前行;不是在言说别人的思想,一定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看一看,能感受到躬身前行的姿态,听一听,能体悟到生命拔节的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学生就如春笋,在春雨的滋润下,会穿破泥土,拔节而出。
在十多天的学习中专家们提出了很多教学理念,如吴亚平教授提出课堂教学的互动开放的五个维度:问题设计的开放度;重心下移的稳定度;资源捕捉的敏感度;资源处理的有效度;互动推进的提升度。以上表述说起来容易,真正落实到教学中对任何一位教师来说都并非易事,但毕竟专家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只要朝着方向不断地努力,终会有所收获的,正如吴亚萍教授所说:“你的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 12天的时间对生命的长河来说也许只是沧海一粟,但对为我专业发展的影响却是长久与永恒。
最后,以李正涛教授的两句话与大家共勉: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的11月我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关爱”教师培训,通过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