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饮料业务培训心得体会
2006年选调生 沈春凌
在农村工作一个多月来,通过这次培训明白了很多道理,尤其是领导们的精彩论述,让我们有了很多的收获,有业务上的知识,有人情是世故的处理,还有对我们选调生的殷切希望。三天的培训时间按说不长,但这几天通过组织部门的悉心安排,给我们安排的内容既贴切实际,又意味深长,对以后我们的工作都具有现实性的指导意义,使我们受用不尽,也体现了组织部门对我们的精心呵护。同时也让我对于如何做好选调生,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感触很深。在这次培训中,主要有三方面的收获,下面我具体谈谈自己在这次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一、明确了选调生自身的定位问题,认识到当前昆山所面临的“三农”问题。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秦部长就对我们提出了要求,希望我们认真听讲、认真思考,作为学生又是青年干部,要提高主人翁意识,取得预期成果,更好地展开农村工作。而后在老领导张树成主任的讲话中,我们初步了解了我市农村发展的历史及现状,知道了昆山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县演变成一颗耀眼的现代工商城市的历程。从张老的讲话中,知道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昆山虽然走出了一条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的“昆山之路”,但是农业的地位和功能不会变,昆山不能没有农业、农民,只有通过发展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从中央一个接一个的一号文件不难看出,我们党、政府对“三农”的关注程度,我们作为选调生亲赴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第一线,深感责任之重大,我们将给农村干部队伍带来生机和活力,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促进昆山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在新世纪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农村的工作也为我们选调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让我们开辟一片新天地。
二、了解了昆山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已经取得的一些成果。昆山作为百强县之首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昆山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有效的做法,其中钱军雄副秘书长说到的“七个统筹”就是一个例子,即统筹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布局、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城乡体制改革。按照“七个统筹”的指导思路,昆山农村的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昆山争做两个“率先”的排头兵,按江苏省的小康社会指标,昆山已经交出了一张让社会各界满意的答卷,率先宣布进入小康社会,下一步的目标是基本实现现代化。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昆山农村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昆山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农村政策文件,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只有把农村的问题解决好了才能更好地构建昆山的和谐社会。通过培训班的学习,在朱洪才主任的讲解下知道了昆山目前的一些成果,从01年至03年的“富民工程”演变到04年至06年的“三有工程”,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通过不断加强对农村的政策支持,使农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其是近三年来的“三有工程”使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提高,家庭物业率逐渐提高,增加了资产经营性收入,90%的劳动力都能就业。最近市委又提出了新三年富民计划,这一切都说明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作为我们选调生组织把我们安排到了农村,我们就要做好本职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的政策、决定,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发挥我们自己的所长,为昆山的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
三、认识了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做好吃苦的准备。陈向荣主任告诉了我们一个很现实的情况,当前农村看病难、就业难、贫富差距大的现象很严重,干群之间的感情出现了问题。面对这些复杂的局面,必须要加强三个建设,即队伍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我们选调生处在前沿位置,要在工作学习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最后完成质的飞跃。在工作中还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方面的培养,要做到“靠得住,有本事,不出事”。农村工作的当务之急是维护社会,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经济,很多领导都提到了村企挂钩的概念,只有把村级经济发展壮大,才能更好地为广大村民服务。在干群方面我们不能有高高在上的思想,我们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了群众,所以必须依靠群众,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实行民主管理,缓和当前的干群矛盾。除了陈书记在理论上的指导,两位奋斗在农村第一线的汤仁清书记和吴根平书记根据他们二十年来的经验也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他们朴实的语言中闪动着智慧的光芒。从他们的讲述中,使我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包括为人处世方面的,工作技巧方面的以及思想知识方面的。“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这是汤书记给我们的八字箴言,我们时刻牢记在心,将付诸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吴书记告诉了我们做好村里的工作要抓好村党员干部、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三个队伍的工作,才能更好地行工作,平时还要学习一些法律法规知识。就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下,使我们受益匪浅,明白了农村工作中的复杂性,为以后的工作打好了预防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以两位书记为榜样,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带领广大村民一起致富,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综合看来,作为选调生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投入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勇于在基层的广阔天空开创一番事业,可以说是反映了当代优秀本科毕业生的面貌和政治觉悟。但是由于在经验方面的严重不足,必须经过显得残酷的基层工作的洗礼,才能实现人生的涅磐,才能更深刻理解党和政府的长远规划和现实目标,才能体会到培训中每一位老师的苦口婆心的言语、言论。
培训期间,个人自我总结的收获在于对昆山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了基本的了解,通过对先进人物讲座的聆听,对于农村工作的现状和工作方法有了大致的轮廓。今后,我将一如既往的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以工作为中心,用优异的工作成绩来展现选调生的风采。
2. 求一篇关于《教代会知识学习心得体会>>的文章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已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又好又快的思想共识。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理论,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要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的态度,用先进的理论科学地指导工作实践,推进工作再上新台阶。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创新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工会工作创新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发展而创新;不是为了形式的新颖而创新,而是为了取得实效而创新。工会工作创新要将着眼点和工作重心放在建立长效机制上,要将临时性的创新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转变为日常性的专项工作,最终实现工作领域的拓宽和工作内容的丰富。党政工共建教代会制度是工会在首都高校率先制定实行的一项教代会制度,是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创新。
教代会制度是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和全局性工作,工会应该集中力量重拳出击,不断加强教代会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再次取得标志性的创新成果。创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既有质的飞跃,也有量的变化;既有重大的突破,也有小的改进;既有内容的更新,也有形式的改变。学校的教代会建设要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坚持继承和创新并重,坚持外延式推进和内涵式发展并举,一手抓巩固,一手抓深入。在巩固教代会制度方面,要进一步明确教代会的定位,在广大教职工和教代会代表中形成尽职而不越位、帮忙而不添乱、切实而不表面的共识,避免因定位不准确产生的心理落差,影响工作的积极性;避免与其他系统、部门产生矛盾,影响教代会整体工作的开展。要提高教代会代表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强调教代会代表的代表性;教代会代表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相对客观的意见,真正把教职工的心声反映出来。总之,教代会工作受不受重视,能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不在于干什么,而在于怎么样干,干得怎么样。在深入推进教代会制度方面,要以党政工共建教代会为基础,不断完善并实行具有北林特色的一系列教代会制度,并将此在二级教代会中推广,建立党委领导和群众路线高度统一的教代会模式。通过教代会将教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合理的发挥出去,把党委想说不便于说,相干不容易干的事情做好做实,得到党委更大程度的重视和支持;通过办关注度高、影响面广的大事、实事、难事,赢得教职工的信赖和拥护。
3. 鸿金鹏电工2019年心得体会是怎么写
一、思想政治学习及民主管理方面我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三个代表的精神指导生产实践。积极参加各种民主活动,参与民主管理,以厂为家,努力工作,做好一名生产一线电工应做的职责。
二、安全生产方面
1、 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提高职工安全用电意识,增强职工责任心。
2、 落实完善安全用电组织体系,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3、 加强班组用电安全管理,巩固安全基础。
4、 一个确保,用电者要确保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
三、培训学习方面多年来,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努力学习电工知识基本知训,供电系统知识,线路装置,照明装置,接地装置,变压器的运行和维护,电动机维修和维护,机床电气控制线路,PLC控制等有关知识体系。每次学习,我都学到一些新的理论,并用来指导工作实践,运用到工作中来,对工厂的供电系统,控制系统进行改进,受到一致的好评。
四、在节能降耗方面 在节能方面,我积极运用已学的知识,为工厂的节能降耗方面做了不少贡献。如对工厂线路改造方面,为工厂每年节约电能十几万度。同时又对工厂的老的设备,进行电气改造,使一些老设备重新焕发青春。
五、实践生产方面在生产实践方面,例如:电动机的电气故障的查找和排除实例。电气方面:
1、检查引出线 绝缘是否完好,电动机是否过热,查其接线是否符合铭牌规定,绕组和首、尾端电否正确;
2、测绝缘电阻及直流电阻 测查绝缘是否损坏。绕组中有否断路、短路及接地等现象;
3 、通电检查 在上述检查后末发现问题时,可以直接通电试验,用三相调压器开始施加较低的电压,再逐渐上升到额定电压等。利用上述检查方法,为工厂多台电机查找故障,并将其修好。及时总结各种故障现象及解决方法,并记录在案,用来指导实践,同时也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4. 求“转方式、调结构、工会有作为、职工做贡献”大讨论的讨论文章与心得体会文章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报告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这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怎样理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呢。
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基本涵义
经济发展方针,是指由政党和国家规定的一定历史时期内,指导经济工作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它是经济路线的贯彻落实,是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对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关键性的指导策略、指导原则和指导方针.有时战略和方针也可以连在一起使用,称其为战略方针。方针与路线、政策相联结,战略和策略相对应。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恢复性发展、创业性发展、模仿性发展、曲折性发展、快速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这样一个长期、艰难和顺序的发展过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重要作用,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指导、调整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方针和战略正确,经济就顺利、健康发展,方针和战略错误,经济发展就遭受损失、停滞或走弯路。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必须符合基本国情,必须顺应民意,必须与时俱进。同时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还必须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可操作性和简洁性。
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是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深刻把握。
就世界历史来说,在各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初期技术水平低,主要依靠资源投入来提高产量。当工业化进入一定阶段、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明显受到资源供给约束时,就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一种客观规律。所以,在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本质上蕴涵了人与自然对立的理念。近代欧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进、货币向资本的转化,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日益凸显。这一时期,西方学术界和公众认同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社会发展离不开人对自然的统治和奴役。有工业主义精神之父之称的圣西门曾明确指出,工业革命的本质在于“把人力作用于物”。由此,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判断社会的进步主要依据经济指标的量度,它意味着向自然界索取的多少,机器转动次数的多少,烟囱冒烟有多长,产品的利润有多高。这种单一的、片面的增长方式,直接导致了大规模投资、大规模生产和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贫富悬殊、社会不稳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严重后果开始逐渐显现。而平民教育、社会福利、医疗保健、环境改善、社会公平等进步因素,则被当作经济增长的代价而牺牲掉了。显然,这种经济增长方式,长远看来不利于人类自身文明的进步和生存条件的改善,需要引起检讨和反思。
我国经济发展也如世界工业化国家一样,经历了一个对经济发展规律从自然遵循到自觉遵循的长期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思想、路线、国策、方针指导下,蕴藏在人民群众和产业结构中的巨大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在百废待兴,几乎走上崩溃边缘,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的基础上,刚刚复苏的中国经济,必然强调快发展大发展,必然强调国民生产总值。正是由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变,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伴行,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发展状况也有了很大改观,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改善,社会公平得到有效保障和体现。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但是,与此同时,还存在着问题的另一方面,我国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特点具有明显的先天脆弱性;人口数量压力巨大,活动频繁,规模庞大;资源和生存空间相对紧张;人均淡水、耕地、森林、草地资源和重要的矿产资源不到世界平均的一半。此外,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主要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继续增加,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继续,并逐渐向农村蔓延。尤其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一些企业或单位片面追求GDP数量的增长,只注重经济效益,极力推行掠夺性消耗自然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从总体上看,以往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增加物质资本和劳动投入,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加之我国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产业结构层次都比较低,经济体制不合理,导致地区间低水平重复建设等原因,造成经济增长投入大、消耗高、效益差,对环境污染加剧。据统计,我国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8倍,美国的4.3倍,日本的11.3倍,工业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5%.因此,这样的快速增长持续的时间越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越大,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方式
这些情况表明,传统的以消耗能源和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改变。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不能再仅仅靠GDP数量的增长,而应当纳入到社会这一大系统中去统筹兼顾,要有更为全面、更为辩证的要求,要更深刻、更自觉地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反映了党中央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我们党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走向深化、理智和清醒。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发展指导原则的新发展新跨越。
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已经认识到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作用,特别是强调了从粗放式经济向集约式经济的转变,为此,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要求。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对新的世纪经济运行特点的认识的深化,十七大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这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发展,新跨越。现代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增长指的是GDP或人均GDP的增加,强调的是更多的产出,是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仅包括更多的产出和量的增加,更注重质的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包括经济增长、结构改善、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的改善等等。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的方法、路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把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式经济增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把见物不见人的陈旧理念转变到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切实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新的发展理念上来。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辨证的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就谈不上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标,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发展。对我国来说,一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要积极地扩大经济总量,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如就业问题、贫困问题、城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等等都难以解决;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难以充分体现。但同时,另一方面,我们所要实现的增长速度是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讲求效益前提下的增长速度,是扎实的没有水分的速度,是有过硬的发展后劲的速度。就是说,我们要实现的是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我们要走的是一条既有较高发展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
从转变发展方式这个意义上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精神总体是一致的,都要求从粗放型经济发展向集约型经济发展转化。但是,具体来说二者还是有递进性、发展性的区别的。首先,经济发展方式包含经济增长的内容,但不是简单的等同于经济增长概念。发展是积极的推动,更强调经济发展对社会的正向作用和影响,而经济增长方式更多地强调数字的量度,它对社会既可以产生正向作用又可以产生负向作用。所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表述较之经济增长方式的表述,正向作用更清晰更准确。其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较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角度更高、范围更广,更注重经济质量意识,更注重经济发展的安全度与和谐度。最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注重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内涵,更全面更直接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体现了发展的偶合性、关联性、价值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此,我们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质上就是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合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发展。是保持合理适度的人口增长;维护社会秩序,为人民提供安全、公平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身体和文化素质;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这样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内容。这样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发展,新跨越。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是对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全景式覆盖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也有很多,比如,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方针性指导作用的主要有;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扩大内需、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引进来走出去等等,在这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成为我国经济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战略。是因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相对经济全局而言的,是关乎整体经济发展大局的,对各项具体工作方针起指导作用的总方针,所以是重要方针。是影响经济发展方向的,关乎我国经济大局长远和未来走向的,对各项经济方针政策起统领作用的总战略,所以称为重要战略。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又体现在各项具体经济发展任务之中。
其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高效合理配置的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更为注重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其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因此,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就需要坚持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坚持不懈地实施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在继续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在鼓励东部地区率先现代化的同时,促进中部崛起、西部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
其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进一步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以及水、电、气等公共设施的投入。从提高居民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加快城市化步伐,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着手提高消费率,扩大消费需求。要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
其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向工业化中后期转型的阶段,科学发展需要各部门、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产生整体效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调整增长要素的投入比例,降低一般的资金、资源、人力的投入,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的因素实现增长。而经济发展从整体上不仅需要调整要素投入比例,还需要农业、工业与第三产业之间协调发展;工业内部的冶金、石化、机械、电子等行业的协调发展;制造业中传统加工业与精细加工、高新技术产业的协调发展,以便推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其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学发展需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加强生态建设。要从一次性和单一性利用资源转向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资源,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转向以环境优化增长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明显不足。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警戒线。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矿产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进口依赖程度已经超过40%。而在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此同时,我国在减少污染物排放方面任务十分艰巨,因污染物高排放引起的重大环境事件,危及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所以,节能减排不仅是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问题,更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等科学发展的全局。
三、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的理解
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只是一个提法变化的问题,而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问题,是破解世界性难题问题。根据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在推进经济发展时,我们强调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在推进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里,在经历了快速增长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后,历史性的必然要求推进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战略的提出,为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使我们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备,意义更为重大和深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更丰富更艰难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有计划的快速推进。
首先,要更新发展理念,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要摈弃片面追求GDP产出而不计资源环境成本投入、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不顾及后代人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要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新的涵义。从新世纪新阶段开始,发展将是一个“四位一体”的现代发展体系:一是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等;二是社会发展,包括社会事业的发展(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研等),以及社会组织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等;四是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包括人自身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自身素质以及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参与等。我们应把握发展的崭新内涵,突破传统的狭隘的发展思维,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
“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发展以新的涵义。
最后,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变成全党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使其融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过程。
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组第三轮检查汇报会11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总结实践经验,把握工作规律,巩固检查成果,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确保中央政令畅通提供有力保证。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何勇主持会议。
贺国强充分肯定了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工作取得的成效。他指出,去年11月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履行牵头抓总职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24个中央检查组深入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有关行业和企业,重点围绕中央投资项目的实施情况,开展了三轮认真细致的检查,有力地推动了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措施的落实。据统计,仅第二、第三轮就实地检查2472个项目,发现各种问题2151个,目前第二轮检查发现的问题已基本整改到位,第三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正在整改之中;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工作中的违纪违法案件88件,查处党员干部198人。一年来,参与监督检查工作的同志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督促整改、严肃执纪,坚持健全体系、增强合力,坚持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坚持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创造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既保证了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贺国强强调,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纪律保障机制。这是对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着眼于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证中央政令畅通提出的一项重大课题。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建立健全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的责任制,把维护中央权威和发挥地方积极性有机统一起来,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监督责任,加强协调指导,狠抓工作落实;要创新监督检查方式方法,把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经常性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专门力量监督与各方面力量监督、传统监督检查方式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监督检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完善监督检查的体制机制制度,积极探索完善监督检查的责任机制、工作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推动监督检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要充分发挥监督检查的纠正和惩戒功能,严明政治纪律,加强绩效考核和管理,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问题,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当前,要重点抓好扩大内需、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保障民生等促进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抓好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各项任务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抓好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各项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同时要继续抓好前几轮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为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提供有力保证。
何勇强调,要全面梳理分析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有关地方和部门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确保百分之百整改到位。对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其原因,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最大限度地防范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要加强对违纪违法问题的跟踪督办,对调查属实的,要督促有关地方和部门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要加强政策指导,认真研究有关地方和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对共性问题,要尽快转请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意见;对有关部门规章规定不一致的问题,要协调相关部门研究解决。要总结探索监督检查工作规律,建立健全监督检查长效机制,确保各级各类监督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要探索健全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纪律保障机制的有效途径,推动监督检查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
工会工作
(一)、以人为本,夯实基础年工作
要立足基础工作考究年,在基础工作年的基础上构建符合首都地位要求和特色的“首都标准”,用全方位的标准体系来规范工作。以员工为本,以用户为本,从规范的工作标准管理入手,用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意识不断健全和完善各种工作制度,牢牢把握机遇与挑战,并结合企业实际,有的放矢地做好职工教育和工会工作,重点突出职工队伍建设与能力水平的提高。
二、适应企业超常规发展的新形势,建设好职工之家。
随着首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网建设也超常规运转,企业经营理念和模式有很大的转变,更是发展历史进程中的跨跃。工会组织和从事工会工作的同志,都要面临许多新情况、新要求,准确把握好工会工作的定位,因此,要尽快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完成工作转型,全面落实各项职能,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工会组织是职工的“娘家”,开展好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工作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要再接再厉,不断创新,寻找适宜企业特点的工作模式,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勤勉工作,按照公司建家标准做好建设职工之家活动,努力在新的层次上推进建设职工之家工作。
三、抓好企业民主管理,深入厂务公开制度
要按照电力公司关于规范四级厂务公开工作的要求,继续推进厂务公开制度,力求公开工作达到“三求”“四规范”:即求共识、求公正、求突破;内容上、形式上、时间上、程序上规范;对职工反映的意见、建议和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认真对待和热心帮助解决。继续完善厂务公开的形式,开辟民主管理有效渠道,如设立经理信箱,定期召开恳谈会,以面对面谈心、对话以及现场办公等多种形式,实现与员工的广泛沟通与交流;继续充分利用OA网和朝阳供电报,使公开的力度更加广泛、全面、及时。要适时组织开展合理化建活动,推动本单位的建设和发展。
四、围绕企业中心工作,组织劳动竞赛,开展“学习型班组”活动。
组织广大职工开展劳动竞赛,是工会的优良传统。在新年里,我们要以“一本三提高创一流”为指导,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大胆创新。
一是要抓住三个层面。即劳动者、管理者和监督者三个层面。竞赛的主体是劳动者,要积极启发劳动者的觉悟,抓住劳动者最关心而又是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把竞赛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管理者要把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引进竞赛,把劳动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关心企业、搞活企业上来。监督者要通过监督机制来确保竞赛活动的公平、公开、公正。二要把握三个结合。即劳动竞赛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心工作、职工素质工程有机结合,使竞赛成果体现在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中心和提高职工学习知识、运用技术、改革创新的能力上来。三要实现三个转变。即努力实现企业由大变强、职工素质结构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激励机制由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向精神、物质奖励并重转变。
班组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基础,工会工作的落脚点要放在班组建设上。要继续贯彻《班组建设管理标准》,适当时机组织班组长培训,重点内容为:一是班组开展QC小组活动及撰写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二是班组如何运用科技手段做好班组管理工作;三是班组如何做好职工安全、技能培训;四是班组如何发挥团队精神,形成合力,完成任务等。并深刻领会,落实到工作实际中。同时,要结合标准化班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班组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作用,保证安全生产以班组为基础,加大班组安全监督检查力度。为了认真履行工会组织劳动保护监督检查职责,工会要加强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公司、工区(站队)、班组三级网络的建设,保持企业安全生产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工会及各级分会要积极协助行政重视职工素质、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的工作,要积极倡导岗位成才,调动职工学习业务,学习技术,开展“学习型班组”活动,使职工队伍技术技能素质不断提高。
五、继续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落实工会“维护”职能。
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坚持一条原则:即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实现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落脚点,把职工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职工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职工利益作为第一考虑。认真履行好工会的四项职能,围绕职工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要通过具体而深化的重点工作,不断使“突出维护”得以真正落实,使工会的维权贯穿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参与的全过程,为企业分忧,为职工解难,使广大职工见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5. 如何弘扬民主意识,建设良好班级。
一、民主管理班级的实践策略
几年来,在构建民主管理班级的实践过程中,笔者主要进行了以下尝试:
1.增强民主意识,树立民主教育观
在班级建设过程中,班主任的教育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书育人的实际水平和班级发展的方向,直接影响着班级民主功能的发挥。因此,班主任必须要有民主教育的观念。
班主任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就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班内的一切工作都要立足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担任主角、施展才华。努力让学生从“要我做”中解放出来,变成“我要做”、“我乐做”,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中的真正主人。
2.构建民主氛围,树立学生主体观
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需要依靠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班级是集体中每个学生的另一个“家”,“家”中成员是否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个家是否能让每一个成员都感到温暖,每一个成员都有一份恋家的心、爱家的情。要想让学生有这份心、这份情,必须让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通过参与,让每一个成员都有主人翁意识,对班级具有一份责任心。
传统的班级管理是以班主任为管理主体,能力强的个别学生做班主任的助手,多数学生是赤裸裸的被管理者。班里“民”众“官”寡,学生无官一身轻,甚至滋生“奴性”,有碍于学生的发展。全员参与管理,将全班学生推到管理的“主体”位置上,个个是主人,人人参与管理。班主任退居“二线”,成为学生管理班级的助手和参谋。全员参与管理不但能使班主任从日常管理的繁琐中摆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教学上,而且管理的效果还要好得多,师生关系也会日益融洽。
真正的民主管理不但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对他人的管理,同时还应自觉地接受他人对自己的管理,更重要的是要搞好自我管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从他律逐渐走向自律。班主任还要激发、诱导、肯定学生,引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形成主观能动性,产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希望成为好学生,渴望得到关注,这是每个学生的愿望,班主任应当爱护和鼓励这种上进心和自我意识。一方面,要重视挖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具有不同特长和优势的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和条件,开展适合不同个性学生的具有多样性特点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脱颖而出,体会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让他们在活动中时刻感受到集体的存在,集体的温暖,从而激发他们为集体作贡献的热情和信心。这样不仅可以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使优秀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连后进的同学也会迅速赶上集体的步伐,并在对自身个性的认知过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发展的方向,最终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管理班级的活动中。
二、民主管理模式的实施策略
l.班级目标制定民主化
班级的目标是以满足学生主体的需要、意向、目的、利益等为基础的,是教育理念与学生需求的统一体,这个目标体系要在教师指导、学生广泛参与下制定的,达到导向与凝聚作用,是实现民主管理的一项制度化措施。在班级目标的制定中,班主任可安排一周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剖析班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查找资料、广泛讨论和深入论证,然后制定班级的目标。从而让每位学生切实行使对班级各项制度、规定和活动的表决权、建议权和批评权,充分发挥了民主。
2.班干部选用民主化
班干部由学生自己选举产生,班委竞选是发扬学生民主的一种体现。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由一定人数的学生联名提名,也可以由学生自荐产生班委候选人。第二步:由班委候选人发表“施政纲要”,向全班表述自己的工作决心、工作方法、工作目标及具体措施等。第三步:通过无记名投票选出班长和团支书。第四步:通过无记名投票选出“班干部人选”,然后让班长和团支书在“班干部人选”里面选用合适的人组成班委、团支委。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火车头,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一个健康向上的优秀班集体,离不开一个充满活力的班委。通过竞选,选出一批德才兼备、工作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班委,既可改变由教师任命,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消极心理,又能使班委有管理好班级的愿望和较强的责任心,调动广大学生竞争上进的信心,增强自我约束力,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多方位展示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形成一种自觉向上、不断完善的进取心理。
3.班会课活动民主化
在以往的班会活动中,往往是班主任定内容、定形式、定人员,学生只是“被动参与”,有时甚至变成班主任个人在“滔滔不绝”的说教课。在民主管理模式下,应该营造一种活泼、生动、和谐的民主教育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民主思想、民主精神和民主参与能力,将过去班主任的“一言堂”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人人都参与的班会。通过这样的班会把学生推到班会活动的前沿阵地,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班主任可以提前将活动时间、主题范围告诉同学们,让大家思考、设计,同学们可以自愿组合,推举组长。准备一段时间后,开展活动方案的评选活动,由自愿组合组的组长向全班同学简要介绍自己的活动方案。班主任组织同学进行评议,选出最佳方案、最佳组合。然后,这个组在组长的组织领导下,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方案,分工负责,组织同学,积极准备,准备成熟后,在组长的主持下开展活动。活动结束后,可让学生对活动的主题、内容、形式、主持人等进行评议和总结,促进下次活动再上新水平。
班会活动过程的民主化,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它能展示班级生活的斑斓色彩和独特性,改变了被动性和单一性,打破了班队活动缺乏个性的状态,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处理班级问题民主化
对于学生之间出现的矛盾,班主任为树立一种公平与威严的形象,总喜欢声色俱厉地将矛盾双方各打五十大板,然后令其躬身自省。这种做法收效甚微,而且往往适得其反。不如先对矛盾的双方进行冷处理,在调查的基础上,尽量通过自己的点拨引导,淡化学生对矛盾的态度,或由学生自行解决,学生们在帮助当事同学的同时,自己也受到教育,这种处理矛盾的民主化,也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三、民主管理班级的成效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学生的民主作用发挥得越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民主协作精神也就发挥得越好,班级也就更有凝聚力。因此,实行班级管理民主,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行事的能力,锻炼学生管理才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好方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是,学习并不是学生的唯一任务,而只是学生全部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民主管理模式的实施,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产生了积极有效的影响和效果,更为学生整体素质以及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模式的实施,使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的实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通过实行民主管理,构建班级全员自我管理模式,我带的班,学生的民主意识、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自律、自查、自主意识得到全面升华。
四、实施民主管理班级应注意的问题
1.发挥主导作用,做学生前进路上的领头羊。羊群,能否走上正确的道路,主要看头羊,头羊的意志,很容易成为全体羊成员的行动。头羊选择的道路对了,整个羊群就会生龙活虎般地生活繁衍,越来越昌盛发达;如果头羊选错了道路,整个羊群会在极度的困乱中日渐衰弱,直至消亡。一个班集体,班主任恰如一只头羊,他决定着该班集体的方向命运。因此,在发挥学生的民主管理的同时,要避免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出现班主任“靠边站”的现象,不能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削弱了班主任的主导作用。从表面上看似乎民主氛围很浓,什么事都由学生做主,而实质上是“放羊式”的管理,班主任成了无所作为的局外人。这是对民主管理的歪曲理解,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其结果必然导致班集体的松散、混乱,以至成为“乱班”。因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辩证地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坚决杜绝“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极端倾向。
2.浇灌爱心雨露,做学生健康成长的保护伞。孔子说:“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要对学生充满爱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班主任要以朋友般的真诚、慈母般的挚爱,去关心、呵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班主任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在集体中担当有尊严、受尊敬、被信任的角色,使他们感受到爱的力量,从而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信心、勇气。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正的民主管理其实质就是让学生体验教师的关心、同学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从而激发他们更热爱班集体,更乐观向上。
3.发扬协作精神,做各科任教师间的润滑油。要想使班级管理工作整体优化,必须靠各科教师的通力合作。作为班主任,做好配合、协调工作是很重要的,这好比机械中的润滑油,可以减少各科任教师间的摩擦。对各科教师的工作笔者会全力支持。经常了解各科学习情况,配合教师找学生做工作;对于偏科的学生我劝他们去找教师补课,并请求教师对他们进行指导;笔者自己的课尽量在课上完成,不占用自习时间,不留课外作业,保证其他科目作业的完成;及时与各科教师联系,只有各科教师的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才能把民主管理班级真正贯彻下去。
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核心环节,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班级管理有许多具体的各有成效的方法和模式,但是,在班级管理中,如果始终坚持民主管理这个原则,真正让学生做班级管理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感受到的就不会是无穷的劳累和烦恼,而是和谐与快乐;而学生也会在这种主动性的发挥中健康成长!
6. 找篇车间工会主席的心得体会,或者带事例的文章
今年以来,在段工会的关怀和车间党政的支持下,******车间工会立足现有条件,全面推行5S管理理念,推进车间“三线”建设,改善了车间班组的生产生活条件,落实厂务公开制度,推动班组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工会劳动保护员的作用,为全面推动车间安全生产和基楚建设添油助力。
一、厂务公开和班组民主管理工作
车间的每项重大决策推出之前,都要在公开栏征求职工意见;车间月度考核分配情况、车间干部的收入情况、食堂的账目等一一在公示栏公示。各工区立足现有条件,有公示栏的在公示栏公示,没有公示栏的在工长办公室门口张贴,让职工对工区的考核分配、食堂账务等清楚明白,不猜疑、不议论,促进了职工队伍的稳定。车间每月进行综合验收时,对工区厂务公开情况进行检查,纳入考核扣分范围。
二、5S管理和“三线”建设
今年以来,车间根据段统一部署,大力推进5S管理,车间工会适时召开了工会委员和工会小组长会议,就如何发挥工会组织优势,配合5S管理,推动三线建设管理规范化,做了安排部署。
一是对各工区的三线用品做了调查,报段工会进行了补充,在段工会的关怀下,为各工区添置了电视机4台、电冰箱2台,洗衣机4台,各工区食堂还安装了空调,使各工区的硬件设备上了一个台阶,极大的改善了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加大5S管理和三线建设检查力度。5s管理重在日常保持,车间工会规定,工区5S日常监督管理由工会小组长负责,每日检查一遍,发现的问题当天纠正,每周将检查情况汇总报车间。车间工会每周对各工区5S管理和三线建设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月发一次通报,纳入月度考核
三、职工劳动保护考核和职工体检
车间两级劳动保护组织结构健全,发挥作用良好,车间成立了劳动保护检查小组,不定期对各工区劳动保护情况进行检查,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对工区劳动保护情况进行讲评、考核;工区劳动保护员每日监督作业劳动人身安全和健康防护。今年以来,车间劳动保护小组组织职工代表下工区检查8次,发现危害劳动人身安全和职工健康的违纪行为6起,隐患问题8个,分别下发了通报,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考核,对涉及到安全的隐患问题向车间党政汇报,目前,这些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
今年的职工体检是直接安排到医院的,一开始,很多职工不理解,认为不方便,体检不积极,第一批体检人数不足50%,经过车间工会和各小组长的努力反复做思想工作,讲清了到医院体检质量高、医疗设备好等优点,职工的认识明显提高,到第二批体检结束,体检人数比例上升到95%,除少数车间干部和工班长确因工作太忙外,其他人员基本参加了体检。
四、存在问题
一是,*****车间属支线车间,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落后,推进5S管理后,虽然工区面貌有了一定改观,但由于客观限制,与正线工区有一定差距。
二是车间合理化建议和职工代表信息报告活动开展不好。今年以来,职工也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但质量不高、大多提的是生活、工资收入方面的,真正关心安全生产和班组建设的较少,提出的问题深度也不够,只停留在表面,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职工代表的喉舌作用有所弱化,对工区职工的思想状况掌握不够,没有能够真正贴近群众,反映职工的心声。
三是少数职工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新职工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习惯,导致工区5S管理保持不好,职工全员参与不够,只有少数几个人忙活,多数人一边看,效果不明显。
四是工区劳动保护员作用不明显,劳动保护员对工区工长或带班人下违章令、干违章活不敢说不敢管;劳动保护纪录本也没有随身携带,想起来就纪录一下,个别工区劳动保护员甚至从未填写劳动保护检查纪录本。
五是多数工区没有厂务公开栏,除*****工区外,其他工区都没有宣传橱窗,一些工区只好在门上张贴公开事项,既不美观也影响公开效果。
五、下一步打算
1、加强职工特别是工班长教育,让他们正确认识推进5S管理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在职工中营造良好的氛围,推动全员参与、共同管理、全面提高。
2、切实开展好合理化建议和职工代表信息报告活动。借助这次谈心活动的契机,组织职工代表深入群众、以心换心、真诚交流,让职工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把职工心里所想所思和好的建议意见收上来,从而掌握职工思想动态,有的放矢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多多关心安全生产,关心铁路的建设和发展,增强职工的荣誉感和紧迫感。
3、加大5S管理和“三线”建设检查考核力度,重点放在日常保持上,使5s管理规范化、常态化。
4、加大对工区劳动保护员的教育管理,同时尽可能的支持工区劳动保护员的工作,使之有职有权,名符其实。
5、继续加强厂务公开工作的检查考核力度,注意职工意见反馈,做好二次公开和解疑释惑工作。
7.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 心得体会
唉,我把我之前的提问发给你吧,虽然不是我的答案但是我的提纲应该给你有帮助。
——————————————————————————————————————————
详细要求:在认真查找问题、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深入剖析思想根源的基础上特别是针对城市规划发展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措施和对策,切忌空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结合哈尔滨的“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发展战略大力弘扬“超越自我、敢于担当”精神。提出切实可行对策的思路参考给我
提供参考思路:一、把握新特点:1、突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把党的奋斗历程和成就放在整个世界发展中来认识。
二、了解新总结
1、三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改革开放
2、三大成就:开劈了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个层次)。
三个层次:根本政治体制、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以及法律体系、第三层次是建立在前2层次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制度。
三、新认识
1、应对“四大考验”:
执政考验(理念会否变质的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利益集团的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党的先进性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国际环境)
2、防范“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四、落实新要求
1、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的原则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2、继续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落实的要求
第一,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未来的发展还必须坚定不移的依靠改革开放。(问题:腐败问题、收入差距扩大问题、道德失衡问题——明确表态;改革滞后于发展,表态:一直坚持一贯路线努力把改革开放推进向前。进而强调改革开放要提高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性)
第二,牢牢抓住经济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第三,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问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问题。在这个要求的基础上强调三点:一是坚持发挥我们党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坚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第四,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坚定理想信念。二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激励全党全人民为实现中华复兴而团结奋斗。三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四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五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第五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和谐社会建设
8. 转变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能主题民主生活会心得
唉分少点,打这么多都觉得不值啊。这是我整理的第一份发言提纲,针对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可供你借鉴!当然最后的终稿不能给你:),纯手打给分吧,这份资料网上找不到的!
一、把握新特点:1、突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把党的奋斗历程和成就放在整个世界发展中来认识。
二、了解新总结
1、三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改革开放
2、三大成就:开劈了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个层次)。
三个层次:根本政治体制、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以及法律体系、第三层次是建立在前2层次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制度。
三、新认识
1、应对“四大考验”:
执政考验(理念会否变质的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利益集团的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党的先进性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国际环境)
2、防范“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四、落实新要求
1、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的原则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2、继续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落实的要求
第一,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未来的发展还必须坚定不移的依靠改革开放。(问题:腐败问题、收入差距扩大问题、道德失衡问题——明确表态;改革滞后于发展,表态:一直坚持一贯路线努力把改革开放推进向前。进而强调改革开放要提高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性)
第二,牢牢抓住经济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第三,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问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问题。在这个要求的基础上强调三点:一是坚持发挥我们党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坚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第四,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坚定理想信念。二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激励全党全人民为实现中华复兴而团结奋斗。三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四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五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第五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和谐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