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进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培训
幼儿园五大领域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 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我们老师要做的是:1.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2.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我们老师要做的:1.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如: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或一起看图书、讲故事。2. 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3. 对幼儿讲话时,注意结合情境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 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我们可以这样做:1.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2.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3.和幼儿一起谈谈他的好朋友,说说喜欢这个朋友的原因,引导他多发现同伴的优点、长处。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1.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2.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3. 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与分类能力。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我们要做的可以是:1.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2.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3. 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4. 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等等
『贰』 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对幼儿生活与自理能力方面提出了哪些要求
(一) 对《指南》健康领域的整体认识 1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是开展幼儿园健康领域工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认识基础 什么是健康?怎样理解幼儿的健康?为促进幼儿的健康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幼儿在健康领域需要学习和发展哪些内容和能力?上述问题是我们在开展幼儿园健康领域工作、和家长一起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时首先需要弄清楚的问题,而这些又与我们具有怎样的健康观念直接关联。 《纲要》提出,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并从幼儿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层面概要阐述了健康观念的基本内涵。《指南》则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同时提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幼儿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幼儿期是身体和心理发育、发展的重要时期,维护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到幼儿当前的健康状况,也将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是开展幼儿园健康领域工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认识基础。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和发展也是围绕这样的健康观念展开的。 2.健康领域包含的三方面内容为幼儿园开展健康领域的工作指明了基本方向 《指南》将幼儿在健康领域中的学习与发展划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三方面内容。 “身心状况”包括幼儿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状况,这是正确健康观念的重要体现。其中,根据幼儿体态发育、情绪表现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提出了幼儿阶段需要学习和发展的具体目标,集中表现为幼儿在身体形态、机能和心理发展的基本状况。 “动作发展”包括身体大肌肉动作和手部小肌肉动作的发展目标。幼儿的动作发展是身体机能发展状况的重要表现,同时也与幼儿心理的发展具有内在联系。幼儿期是身体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是 适应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能力。 “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包括与幼儿健康成长密切关联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和安全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是维护和促进幼儿自身健康的重要保证。幼儿阶段正式良好行为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幼儿需要从学习生活开始,为今后的独立生活打下基础,生活自理能力和安全生活能力也是幼儿适应社会生活必备的重要能力。 《指南》健康领域所包含的这三方面内容为我们开展幼儿卫生保健工作、保育与教育工作指明了基本方向。 3.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与其他领域密切关联 《指南》指出,幼儿的身心健康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指出幼儿在健康领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价值。例如,幼儿发育良好的身体是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幼儿只有体质强健、情绪愉快,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之中,才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有助于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幼儿动作能力的发展还是进行早期阅读、绘画、表演以及操作的能力基础。 心理健康的范畴很广,《指南》的健康领域仅涉及幼儿情绪发展以及对集体生活环境的适应等方面目标,还有许多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相关的目标包含在《指南》的社会领域中,因此,健康领域与社会领域密切关联、相互补充,幼儿在这两个领域的学习与发展都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幼儿在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也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例如,幼儿在了解与探索物质世界和周围环境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对物质特性以及有关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危险事物的认识与判断能力,更好滴维护自身的安全。又如,幼儿要清晰地向他人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绪情感,离不开语言能力的发展。 可见,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应与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地发展,这也正体现了《指南》所倡导的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的基本理念。 (二)对《指南》“健康”领域目标及其核心价值的理解 1. 幼儿体态健康的发展目标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身心状况”中提出了幼儿“具有健康的体态”的发展目标,并进一步提出“身高和体重要适宜”以及要逐渐形成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等具体要求。这一目标对促进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与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幼儿阶段正处于身体形态和机能发育、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身体姿势形成的重要时期。身高和体重是评价幼儿生长发育状况最常用、最重要的形态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身体发育的基本特征和幼儿的营养状况。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部分大中城市中儿童肥胖症的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虽与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有关,但更与成人不正确的健康观和饮食观以及由此导致的幼儿热量摄入过多、运动不足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在我国部分偏远地区,却因为经济较落后、生活条件较差,尚存在部分幼儿营养不良、身体形态发育不够理想等现象。可以说,这两种状况都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应引起幼儿家长、幼儿园以及相关部门的广泛重视。 此外,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忽视幼儿健康体态发展的问题。例如,在同一个年龄班中,幼儿的身高可能会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然而,幼儿园配备的桌子和椅子却是同样的高度,致使幼儿在进餐、开展桌面学习活动时容易出现异常身体姿势,如弯腰驼背或抬胳膊耸肩等问题,若长期这样,很容易导致幼儿脊柱的异常弯曲。又如,有的幼儿园配备的床铺不符合国家有关幼儿园设备的卫生要求,有可能产生不利于幼儿脊柱正常发育的现象。再如,有些教师不太关注幼儿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是否正确的问题,也有不少的幼教机构要求幼儿长时间端坐或要求幼儿开展书写练习活动。如此种种,均不利于幼儿体态的健康发展,急需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指南》围绕幼儿健康体态的发展目标,从营养与健康的膳食供给、桌椅和床的卫生要求、睡眠时间的保证、定期的健康检查以及正确身体姿势的培养等方面提出了较为全面的保障要求和明确的工作方向。 2. 幼儿情绪健康的发展目标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身心状况”中提出了幼儿“情绪安定愉快”的发展目标。 良好的情绪表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对于幼儿来说,情绪的安定与愉快是维护身心健康、促使其产生社会适应行为并逐渐形成良好个性的重要条件。《指南》依据幼儿的情绪特点与发展需要,提出了不同年龄段幼儿在稳定情绪、保持愉快情绪、适度表达和调节情绪等方面的具体发展目标。幼儿的情绪表现与幼儿所处的环境及其内在的感受直接关联。在幼儿园尚存在忽视幼儿情绪和内在感受的现象,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例如,初入园的幼儿通常会因为与亲人分离以及环境陌生而产生焦虑、紧张、伤心、害怕等不良情绪,这时教师要理解他们的心情,要格外地关爱他们,帮助他们缓解分离焦虑,并通过引导他们进入到丰富有趣的活动之中,促使他们体验到幼儿园生活与活动的快乐。但是,有的教师却无视幼儿的这种感受和需要,任幼儿哭泣或伤心,也有的教师甚至会吓唬或训斥幼儿。入园初期的幼儿若长时间处于这种不良的情绪状态,很容易致使身体机能的失调,出现身体不适、生病或夜惊、梦魇等身心健康问题。又如,在幼儿进餐过程中,有些教师可能会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维持进餐秩序、保持进餐环境的安静、督促幼儿快吃、要求幼儿不挑食或完成一定的进食量等方面,虽说教师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
『叁』 3-6岁幼儿的心理保健要点
一、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它是一个人版个性特征的核权心。幼儿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具有什么样的经验,主要来源于外界对它的态度和评价,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其形成什么样的自我概念,从而成为其以后个性发展的基础。这一时期的幼儿,由于受其认识能力的局限,常常还不能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自己,他们往往根据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认识和评价自己的。
『肆』 3-6岁儿童健康检查的内容
(一)对《指南》健康领域的整体认识1.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是开展幼儿园健康领域工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认识基础什么是健康?怎样理解幼儿的健康?为促进幼儿的健康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幼儿在健康领域需要学习和发展哪些内容和能力?上述问题是我们在开展幼儿园健康领域工作、和家长一起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时首先需要弄清楚的问题,而这些又与我们具有怎样的健康观念直接关联。《纲要》提出,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并从幼儿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层面概要阐述了健康观念的基本内涵。《指南》则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同时提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幼儿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幼儿期是身体和心理发育、发展的重要时期,维护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到幼儿当前的健康状况,也将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是开展幼儿园健康领域工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认识基础。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和发展也是围绕这样的健康观念的。2.健康领域包含的三方面内容为幼儿园开展健康领域的工作指明了基本方向《指南》将幼儿在健康领域中的学习与发展划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三方面内容。“身心状况”包括幼儿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状况,这是正确健康观念的重要体现。其中,根据幼儿体态发育、情绪表现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提出了幼儿阶段需要学习和发展的具体目标,集中表现为幼儿在身体形态、机能和心理发展的基本状况。“动作发展”包括身体大肌肉动作和手部小肌肉动作的发展目标。幼儿的动作发展是身体机能发展状况的重要表现,同时也与幼儿心理的发展具有内在联系。幼儿期是身体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是适应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能力。“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包括与幼儿健康成长密切关联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和安全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是维护和促进幼儿自身健康的重要保证。幼儿阶段正式良好行为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幼儿需要从学习生活开始,为今后的独立生活打下基础,生活自理能力和安全生活能力也是幼儿适应社会生活必备的重要能力。《指南》健康领域所包含的这三方面内容为我们开展幼儿卫生保健工作、保育与教育工作指明了基本方向。3.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与其他领域密切关联《指南》指出,幼儿的身心健康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指出幼儿在健康领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价值。例如,幼儿发育良好的身体是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幼儿只有体质强健、情绪愉快,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之中,才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有助于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幼儿动作能力的发展还是进行早期阅读、绘画、表演以及操作的能力基础。心理健康的范畴很广,《指南》的健康领域仅涉及幼儿情绪发展以及对集体生活环境的适应等方面目标,还有许多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相关的目标包含在《指南》的社会领域中,因此,健康领域与社会领域密切关联、相互补充,幼儿在这两个领域的学习与发展都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幼儿在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也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例如,幼儿在了解与探索物质世界和周围环境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对物质特性以及有关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危险事物的认识与判断能力,更好滴维护自身的安全。又如,幼儿要清晰地向他人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绪情感,离不开语言能力的发展。可见,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应与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地发展,这也正体现了《指南》所倡导的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的基本理念。(二)对《指南》“健康”领域目标及其核心价值的理解1.幼儿体态健康的发展目标《指南》在健康领域的“身心状况”中提出了幼儿“具有健康的体态”的发展目标,并进一步提出“身高和体重要适宜”以及要逐渐形成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等具体要求。这一目标对促进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与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幼儿阶段正处于身体形态和机能发育、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身体姿势形成的重要时期。身高和体重是评价幼儿生长发育状况最常用、最重要的形态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身体发育的基本特征和幼儿的营养状况。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部分大中城市中儿童肥胖症的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虽与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有关,但更与成人不正确的健康观和饮食观以及由此导致的幼儿热量摄入过多、运动不足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在我国部分偏远地区,却因为经济较落后、生活条件较差,尚存在部分幼儿营养不良、身体形态发育不够理想等现象。可以说,这两种状况都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应引起幼儿家长、幼儿园以及相关部门的广泛重视。此外,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忽视幼儿健康体态发展的问题。例如,在同一个年龄班中,幼儿的身高可能会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然而,幼儿园配备的桌子和椅子却是同样的高度,致使幼儿在进餐、开展桌面学习活动时容易出现异常身体姿势,如弯腰驼背或抬胳膊耸肩等问题,若长期这样,很容易导致幼儿脊柱的异常弯曲。又如,有的幼儿园配备的床铺不符合国家有关幼儿园设备的卫生要求,有可能产生不利于幼儿脊柱正常发育的现象。再如,有些教师不太关注幼儿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是否正确的问题,也有不少的幼教机构要求幼儿长时间端坐或要求幼儿开展书写练习活动。如此种种,均不利于幼儿体态的健康发展,急需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指南》围绕幼儿健康体态的发展目标,从营养与健康的膳食供给、桌椅和床的卫生要求、睡眠时间的保证、定期的健康检查以及正确身体姿势的培养等方面提出了较为全面的保障要求和明确的工作方向。2.幼儿情绪健康的发展目标《指南》在健康领域的“身心状况”中提出了幼儿“情绪安定愉快”的发展目标。良好的情绪表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对于幼儿来说,情绪的安定与愉快是维护身心健康、促使其产生社会适应行为并逐渐形成良好个性的重要条件。《指南》依据幼儿的情绪特点与发展需要,提出了不同年龄段幼儿在稳定情绪、保持愉快情绪、适度表达和调节情绪等方面的具体发展目标。幼儿的情绪表现与幼儿所处的环境及其内在的感受直接关联。在幼儿园尚存在忽视幼儿情绪和内在感受的现象,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例如,初入园的幼儿通常会因为与亲人分离以及环境陌生而产生焦虑、紧张、伤心、害怕等不良情绪,这时教师要理解他们的心情,要格外地关爱他们,帮助他们缓解分离焦虑,并通过引导他们进入到丰富有趣的活动之中,促使他们体验到幼儿园生活与活动的快乐。但是,有的教师却无视幼儿的这种感受和需要,任幼儿哭泣或伤心,也有的教师甚至会吓唬或训斥幼儿。入园初期的幼儿若长时间处于这种不良的情绪状态,很容易致使身体机能的失调,出现身体不适、生病或夜惊、梦魇等身心健康问题。又如,在幼儿进餐过程中,有些教师可能会将注意力地放在维持进餐秩序、保持进餐环境的安静、督促幼儿快吃、要求幼儿不挑食或完成一定的进食量等方面,虽说教师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这种做法却会导致进餐环境过于紧张、压抑和沉闷,进而导致幼儿无法感受到进餐过程的轻松和愉悦,从而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再如,有的教师会对那些乖巧懂事、聪明能干、可爱随和的幼儿表现出明显的偏爱,给予他们较多的关爱和照顾,而不太喜欢那些调皮捣蛋或性格有点异常的幼儿,有时甚至会不自觉地对他们表现出不耐烦、拒斥的态度或行为。教师这种不公平、不接纳的态度和行为很容易被那些较敏感的幼儿意识到,很可能对其情绪表现以及个性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良好的感受和体验是幼儿形成安定、愉快情绪的基础。幼儿若能经常性地获得良好的感受和体验,便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感受和体验,便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情绪反应模式和习惯。为此,《指南》在“教育建议”中强调要为幼儿“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要“欣赏”幼儿、“接纳”幼儿等,这对于帮助幼儿逐渐形成安定、愉快的情绪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同时,《指南》还强调要“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我们可以从帮助幼儿学习识别情绪、理解情绪和表达情绪开始,逐渐引导幼儿学习和掌握那些转移、缓解或控制消极情绪(如生气、伤心)的方法,这是促进幼儿情绪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3.幼儿适应能力的发展目标《指南》在健康领域的“身心状况”中提出了促进幼儿“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的发展目标。人的适应能力既体现身体对内、外环境极其变化的适应上,反映出身体机能和体质状况,也体现在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上,即我们常说的社会适应能力。《指南》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人体对天气冷热极其变化的适应、对日常交通工具的适应、对新环境和集体生活的适应等方面提出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目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有关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包含在《指南》的社会领域中。围绕幼儿适应能力的发展,《指南》从保证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开展多种游戏活动、锻炼幼儿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这对幼儿提高幼儿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其中,通过一些游戏活动(如转圈)和器械活动(如玩秋千、坐转椅)来促进幼儿平衡机能的发展的教育建议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幼儿平衡机能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脑的功能和认知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为此,建议幼儿园应地配备秋千、荡船、转椅等运动器械,并引导幼儿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4.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目标《指南》在健康领域的“动作发展”中从身体素质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促使幼儿“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和“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的发展目标。身体素质反应了个体在身体运动中的机能水平。如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灵敏性反应了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力量、耐力则体现了肌肉组织和心肺系统的功能状况。具体来说,平衡能力是完成各种身体动作的前提,发展幼儿的平衡,有助于幼儿身体保持在平稳、安全的状态下进行各种活动,它是幼儿实现自我保护的最基本能力。身体运动多种多样,无论是走、跑,还是攀爬、拍球等活动,都需要身体很多部位快速、准确的反应和有效的配合,这与协调能力和灵敏性直接关联。力量是身体运动的基础,没有肌肉力量,幼儿就无法站立、行走,更无法做跑、跳、攀登、搬运等动作。耐力体现了心肺和肌肉等方面的综合状况,幼儿心肺功能逐渐增长,肌肉耐力不断提高,就能较轻松地开展各种身体活动。由此可见,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灵敏性、力量和耐力都是最基本的身体素质。目前,我国城市中独生子女较多,不少家长对孩子的保护和照顾有些过度,幼儿的运动机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城市公共设施的不断完善,幼儿出门就坐车、上楼就乘电梯等现象也越来越多,这无形之中会减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身体运动的机会。有的家长自己不爱运动,进而对幼儿身体运动和动作发展的价值缺乏足够的重视。也有的幼儿园因为各种原因不太重视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如此种种都会影响幼儿体质的增强,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重视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其实质就是要增强幼儿体质。《指南》虽然将“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和“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分开讲述,但实际上在许多运动中这些身体素质是具有一定关联的,例如,幼儿在玩追逐、躲闪跑的游戏时,要想跑得快,必须具备一定的腿部肌肉力量和耐力,这样才能蹬地有力,并能与他人一起玩较长的时间,与此同时,奔跑的过程离不开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而要成功地躲闪他人的追逐或是尽快地捉住他人,灵敏性是关键。因此,在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上,应注意这两个目标的相互关联和有机结合。从《指南》有关各年龄阶段幼儿身体素质发展的具体目标与教育建议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三方面的特点:(1)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状况可以在生活中和不同的身体运动中表现出来。例如,上下楼梯反映了幼儿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灵敏性的发展状况,一定距离的行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耐力发展情况;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灵敏性可以在幼儿跑、跳、攀登、钻、爬、拍球等活动中表现出来。(2)各年龄段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目标可以通过多种身体运动体现出来。例如,4~5岁幼儿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灵敏性可以通过成功地走平衡板、匍匐爬行、助跑跨栏、自抛自接球或与他人玩追逐躲闪跑游戏等活动体现出来。5~6岁幼儿的力量、耐力的发展目标可以通过双手悬垂的时间、投掷沙包的距离、单脚连续跳跃的距离、快跑或连续行走的距离等方面体现出来。(3)实现幼儿身体素质发展目标的基本途径有两个:一是在日常生活注意培养幼儿,如鼓励幼儿多走路、少坐车,自己上下楼梯或背包等;二是通过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来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如开展走、跑、跳、投掷、攀登、钻、爬、悬垂、球类、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活动等。5.幼儿手的动作的发展目标《指南》在健康领域的“动作发展”中提出了促使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的发展目标。手的动作的发展对于个体适应社会生活以及实现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收的动作的发展是以协调和控制能力的发展为主要标志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因爱与神经和肌肉的快速与准确反映,是神经控制与调节能力的重要表现。《指南》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手的动作的灵活与协调以及使用工具这两个维度提出了幼儿在各年龄段学习与发展的具体目标。使用工具是维持人类生存以及适应人类生活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对于幼儿来讲,手的动作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学习使用工具,如用勺吃饭、用笔绘画或写字、用剪刀剪东西。由于幼儿日常生活离不开收到手的活动,其他领域的活动也离不开手的参与(如阅读与书写准备、操作与摆弄物体、美术活动),因此,只要我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幼儿手的动作能力就可以在各种相关活动自然地得到锻炼并获得发展,这也正是《指南》相关教育建议中体现出来的教育理念。6.幼儿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发展目标《指南》在健康领域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提出了要促使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发展目标。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是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积极方式和重要途径,它不仅能有效减少有害物质对幼儿机体内在的不良影响,更好地维护健康,还能对其未来的健康产生积极、持久的影响。《指南》从有规律地生活、对体育活动有兴趣、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常喝白开水)和卫生习惯(用眼卫生、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等方面提出了不同年龄段幼儿需要学习与发展的具体目标。其中,有部分目标已为广大教师所熟知,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也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但也有部分目标是以前尚未提及过或人们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问题的。例如,3~4岁“喜欢吃水果、蔬菜等新鲜食品”“愿意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以及5~6岁“主动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等目标,与2007年卫生部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出的学前儿童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喝含糖高的饮料”等观念基本一直,这不仅体现出国家对于幼儿营养状况与健康的关注,也体现出对幼儿从小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而要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则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对幼儿进行初步的饮食与营养教育。又如,在《纲要》的健康领域中,“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目标是与“动作协调、灵活”的目标一起提出的,而在《指南》中,则将3~4岁和4~5岁“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以及5~6岁“能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目标放在“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发展目标之中,这充分体现了视体育活动兴趣与习惯为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现代保育理念以及终身体育的健康理念。7.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目标《指南》在健康领域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提出了促使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目标。由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幼儿生活、卫生习惯以及手部动作之间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幼儿生活自理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不仅包含在“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目标中,而且在“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以及“手的动作灵活协调”这两个目标中也有所体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健康领域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概括地将《指南》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包括盥洗、排泄、穿脱衣服和鞋袜、整理生活用品与学习用品等内容。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监狱我国独生子女家庭较多以及隔代育儿情况较普遍的现状,《指南》在相关教育建议中特别之处要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减少包代替,为此,幼儿园需要做好家长工作,只有家园配合,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8.幼儿安全生活的发展目标《指南》在健康领域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提出了要促使幼儿“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目标。幼儿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但又缺乏对危险事物或行为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也较弱,因而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成人注意保护和照顾固然重要,但随着幼儿年龄的逐渐增长,幼儿还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安全生活的能力是保障自身生命安全、维护自身健康必备的基本能力。《指南》针对幼儿的生活环境与发展需要,从与人交往的安全、活动或运动的安全、交通安全以及求助、防灾等角度提出了不同年龄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为实现幼儿安全生活的发展目标,《指南》在相关的教育建议中不仅强调成人要为幼儿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和提供必要的保护,还列举了许多与幼儿生活密切关联的安全知识以及求助、自救的方法,为幼儿园和家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供了丰富而具体的内容以及方法上的指导。其中“幼儿园应定期进行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演习”这一教育建议十分重要,有助于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以及集体应对相关灾害的能力或危及状态下的处理能力。综上所述,《指南》在健康领域提出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体现了国家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合理期望,为幼儿园和家庭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指出了具体而明确的方向。为了更好地实现《指南》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我们需要认真研读和准确理解《指南》,并将它真正贯彻落到实践中去。
『伍』 3-6岁儿童健康检查内容的有哪些
体格发育,营养是否均匀,智力测定等
『陆』 如何进行3到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进行培训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有了《指南回》中更具体的标准答划分,教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当到达的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让教师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柒』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目标对幼儿发展有何作用
一、实施与指导的基本标准 1. 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幼儿的知识准备,活动前的场地、器材的置备与布置, 熟悉活动计划,做好活动前幼儿及场地的安全、卫生工作。 2. 教师的情绪、语调和态度等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情绪和兴趣,因此,教师要注意自 身言行对幼儿情绪、兴趣的影响和感染,要以积极的态度和高昂的情绪投入到活动的组织 和指导中去,并有执行活动计划的高度责任心和灵活性。 3. 灵活运用多种指导方式,既面向全体,又应注意个体差异,做好个别教育。 4. 控制好活动的时间。体育教学活动的时间:每周安排1~2 次。一般小班为15~20 分 钟,中班为20~25 分钟,大班为30 分钟左右。 5. 重视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智力,并通过建立活动常规,利用活动的有关内容,培养 幼儿良好的品质和个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6. 注意做好活动后的复习辅导和检查、评价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组 织指导能力和教育质量。 7. 注意安全,确保健康。具体措施如下: 检查场地器械,消除安全隐患; 加强保护帮助,确保活动安全; 合理组织教学,避免相互干扰; 坚持量力原则,活动力所能及; 发展幼儿体能,提高调控能力;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培养规则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实施与指导的实践要点 1. 努力积累扎实的幼儿体育科学知识,这是进行幼儿园体育教育的前提。幼儿园体育 有自身的专业要求和知识背景,实施过程中十分强调信息传播的科学性及准确性,比如要 使幼儿掌握某一动作要领,充分了解人体各器官、各部位的名称、构造及其保护知识,并 且能够深入浅出地表达,使得幼儿了解;教师还必须能够及时地纠正幼儿不准确的、甚至 会出现危险的动作及做法。 2.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目标明确,有清晰的思路、准确的表达。我们常常发 现体育活动中似乎没有学习内容,看起来就是比平时多一些器械玩玩而已,幼儿学习经验 未得到提升的现象,这是由于教师头脑中未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对于“今天为什么要选这 个课题?”、“重点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模糊不清;另外还由于教师未能预先 设计好教学语言,以致表达不到位,幼儿理所当然听不明白。因此,教师思路是否清晰、 表达是否准确是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 3. 恰当地把握时机,适时进行相应的体育活动。例如有关平衡动作的学习,可在5、 6 月份多安排进行,因为它的活动量与气候相吻合。再如,跳绳活动一般幼儿园要求大班 学会,殊不知真正掌握跳绳是在小学阶段,但不是不能跳绳,可以作为幼儿兴趣体育活动 来进行,这样既能利用个别幼儿的亲身经验激发幼儿兴趣,又能面向大多数进行拓展教育, 使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产生实时效应。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是一名设计者、观察者、指导 者和提供帮助者——“最好设计”、“最多观察”、“最少指导”、“最大帮助”。 4. 统筹安排系列活动,注意相互之间的协调。对于内容丰富的同一主题的活动,可以 通过系列活动在三个年龄段分别进行,但要注意分配好各年龄段的侧重点,呈现既有铺垫 又有深化的螺旋式上升的态势。 5. 把握体育教学的特点和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虽然有些教育内容可以说既属体育教 育范畴,又属保健教育范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间并无绝对的划分标准。而一旦作 为体育教学活动,就应该突出领域特征。在案例分析的案例一中明显出现错位现象,体育 教学特点不明确,谈得多,而做得少。另外,注意在构建学科体系与培养幼儿初步的知识 结构方面,其角度理应不同,所以在实践中一方面不能因为学科内容的划分而人为割裂幼 儿的知识结构,而更注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整合;另一方面对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 重复也没有必要过分担忧,因为要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幼儿园教学本身就应反复进行, 才能得到巩固。 (6) 语言图示提示和具体帮助法。 语言图示提示法是指在幼儿进行身体练习时,教师用简短明确的语言,提示和指导幼 儿正确完成动作或进行活动的方法。 具体帮助法是指教师直接而具体地帮助幼儿改正错误,掌握正确的练习要求和方法。 这些方法往往结合使用,多用于重复练习时由教师帮助幼儿防止和纠正错误,也是实施个 别指导的有效方法。 此外,幼儿身体锻炼的方法还有比赛法、领做法、信号法等等。 总之,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开展具体活动时,应注意综合运 用多种方法,并根据幼儿的情况、活动的不同内容和组织形式、幼儿不同的活动方式,以 及环境、器材等条件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3. 游戏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合理运用游戏法可以使体育教学中枯燥的动作技能训练增加趣味性,激发幼儿活动的 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能鼓励幼儿坚持身体锻炼。 准备活动 —— 准备活动中一般是走跑游戏居多,目的是取得热身的效果。如:蛇形 走跑、螺旋走跑、跑动中“听号抱团”、“拉网捕鱼”、“轮流领先跑”、“叫号领头跑”、 “往返跑比赛”等等,一般发展身体素质的游戏,来创造和谐活动气氛,也可以在活动开 始利用幼儿边说边做,如唱儿歌、快快报数的游戏方式。既起到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 集中注意力的效果,又能有利于组织教学。 基本活动 —— 通常本环节是学新知的重要部分,必须具有健身健脑的效果,力求反 复巩固新经验、新技能。我们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性别以及实际活动能力等特点,确定 游戏相应的运动负荷量、动作难度和活动方式的可行性。同时还要兼顾幼儿兴趣,游戏力 求新、奇、趣,能让幼儿乐意参与,充分享受并体验活动带来的无限乐趣。另外,对游戏 的各个环节要充分考虑到安全因素,如科学的规则制定、安全动作的设计、严密的游戏组织, 场地的合理安排等。 在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正确运用游戏法,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幼儿 的学习兴趣。例如:球类教学中“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晋级”等游戏将 对拍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再如选择带有童趣的游戏,发展腿部力量的“兔子跳”、“蛙 跳接力”等。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平衡角力”、“推人出圈”等有趣的游戏。 发展幼儿投掷能力的游戏,可以选择“双手滚球比远”、“击球出圈”、“抛球入活动篮”、 “上抛球比高”等游戏。也可以选择具有故事情境的游戏,如“三只小猪”“小山羊过河”、 “龟兔赛跑”等游戏,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还可以对体育传统游戏进行改编。如低年级“老 鹰捉小鸡”可以是组织形式的变化、方法的变化、情境的变化、游戏名称的变化等。这些 游戏的运用和创新,使基本动作技能教学“活”起来。 与取胜的可能性上具有均等机会,使幼儿保持愉悦度和新鲜感。 放松活动 —— 游戏法运用于此,有助于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机能尽快恢复。整理活 动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机体的生理、心理得到放松。选 择的体育游戏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方法简单明了,场地不受限制,具有 很强的实用性,三言两语能讲明白,随时随地就能开展,方便教学。也可选择放松的游戏 或放松的舞蹈等,使学生兴奋的大脑皮层及时得到调节,消除疲劳,恢复体力。避免结束 时用一些反应游戏,虽然游戏很好玩,但幼儿不是在放松,而是在更加“提神”,这样安 排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