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智慧教室,到底智慧在哪儿啊
传统教室抄所支撑的课堂形态越来越不能袭适应当前教学所需,于是智慧教室出现了。智慧教室,作为一种典型的智慧学习环境,是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推动下而诞生的,是学校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诉求。由于智慧教室建设标准不一,存在着硬件环境构建复杂、软件系统使用繁琐、各个设备之间兼容性差、故障率高、教学策略支撑力度不够等问题,致使很多智慧教室并未发挥出“智慧”的本意,造成了老师教学“不爱用”、学生上课“不专心”的情况。个人了解,国内知名厂商锐捷公司,除了解决师生互动以及管理问题的云课堂外,还包括高品质的视音频交互系统,解决课堂录制问题的多档录播系统,解决教室环境管控问题的智能中控和物联网系统,以及相配套的集中管理平台,提供整体的软硬件建设解决方案
② 在教室观看智慧教室的直播而要安装什么样的播放器
安装一个QQ影音就搞定了
③ 锐捷智慧教室解决方案的亮点是什么
其实智能控制中心SCC600是锐捷智慧教室的核心点。锐捷一直在强调,智慧教室环境不专仅仅是把各种设备属、软件堆在一个 教室里,而是需要做场景化和按需设计。
可以按需选配所需要的构成部分,选配之后组合。一台锐捷SCC600就可实现PC、交换机、中控、音视频切换矩阵、录播主机、功放等控制。
④ 求一篇试用期新老师在新教师培训开学典礼上的老师代表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流光溢彩的烟花,清脆响亮的鞭炮,红红火火的灯笼 ,情意浓浓的祝福,伴随着我们度过了祥和而愉快的新年。踏着轻快的步伐,迎着灿烂的阳光,背着书包,我们又回到了美丽的校园,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与生活。
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是充满朝气的季节,春天是播撒希望的季节。 只有在春天认真播种的人,才会迎来秋天累累的硕果。
作为一名学生,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应该播撒读书的种子。
书就像是知识海洋里的导航员,驾驶着神奇的帆船,带着我们在庞大的知识海洋里遨游。我们都是在书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学校非常注重培养同学们读好书的习惯,经常开展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从各班的图书角,到学校专门为学生开放的金环白鹭图书馆,都为我们的读书活动搭建了平台。在本学期,我校将组织开展以“让世界充满爱 —— 同心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读书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和教育大家树立远大理想,坚持刻苦学习,注重锤炼品德,不断开拓视野,勇于进取创新,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让我们乘着这次读书活动的春风,一起来读好书吧!
作为一名学生,在新的学期里,我们还应该播撒关爱的种子。
爱如阳光雨露,爱似春风笑脸。爱是一种美德,爱更是一种力量。在这春风送暖的日子里:让我们爱学校,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维护校园的安定有序;从身边细节做起,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保持校园卫生,共同维护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让我们爱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珍惜老师的付出,师生互敬互爱,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我们爱班级,自觉参与班级的管理,关心班级的事务,发挥我们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建立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让我们爱同学,同学之间要相互信任、互相帮助、友好相处、坦诚相待,创设温馨和谐的同学关系。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学校将会变成我们求知的乐园。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新年伊始,同学们,让我们在书声琅琅的校园里,珍惜这大好春光,发扬我校“勤学、会学、乐学、博学”的良好学风,精心培育我们播下的每一粒种子,让它们在这温暖和谐的校园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谢谢大家!
⑤ 成都智慧教育主要开展的业务培训都有哪些
就是自考网教这些吧,话说有没有已经毕业的同学,我考试都过了,论文是教务写还是自己写啊?
⑥ 想求得一篇演讲稿,围绕《培养生命自觉,追求智慧教育》,关于师德师风的演讲!
走向生命自觉,修炼教育智慧,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培训汇报
沁园中学 赵水平
11月24日——12月8日,我们一行52人在李雪颖主任、张小红副主任、常亚歌老师的带领下远赴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去感受基础教育最前沿的脉动。短短12天的学习,我们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17位知名教授的精彩报告,参观了上海七色花小学和育才中学,并在李家承教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现场的听评课活动。这次学习时间紧、任务重、信息量大,每天六个小时的报告,但从没人喊苦喊累,大家早早的来到教室迎接教授的到来,在报告期间大家认真做笔记,积极参与互动,晚上还要进行小组交流,写培训日志,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次学习那就是:累并感动着,收获着。以至于为我们这个班服务的丁老师每每见到来给我们作报告的教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班是我们办班三年以来最好的一个班。”而我们也每每被这句话所激励从而学的更认真,更积极。
这次上海华师大之行,给我提供了与专家、教授近距离接触的宝贵机会,让我认识了很多风格迥异,个性独特的教授:思维独特的周斌教授、冷静理性的吴亚平教授、风度翩翩的王建军教授、温尔文雅的李正涛教授、亲切温和的唐思群教授、热情洋溢的陆有铨、黄向阳教授…使我真正感受到了学者们理论的高深、语言的精辟、思维的缜密、研究的执着,从教育理念到教育智慧、从专业发展到心理健康、从师生关系到文化育人、从备课上课到评课说课、从有效教学到课堂生成、从教学艺术到教育科研……每一场报告都给我以心灵的震撼,情感的共鸣,让我感受到了华师大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学术氛围,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精彩更为丰富的教育世界。下面我把学习的内容选择最贴近教育教学,最贴近教师成长的给大家做以汇报,让我们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一、走向生命自觉,修炼教育智慧
李政涛教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案例:他曾经教过一届学生,学习非常优秀,他以为他们毕业后一定会去做教育工作,可是没有想到,极为优秀的几位却成为了“猎头”。他非常不解,认为那是极度的资源浪费,可是学生们却给他上了一节课。他们说:“老师,你说什么是顶尖人才?”顶尖人才就是那些自主、自觉的人。他们不会因为老板叫做什么而去做什么,而是主动地去想我应该做什么,主动去寻找任务,然后去自觉地完成任务。即使是老板突然下发任务,也不会措手不及,也不会因为完成任务上交老板就完事,而是接着自觉寻找新的任务。
回归到教育上,新形势下教育发展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教师所承担所有的责任都有巨大的变化,古代孔子上课,学生不问,老师就不教。而现代教师,老师不但要教,学生不学,教师还要承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任务。普及教育时代的早期,教师是知识上的多面手。普及教育时代,学科的分工,教师职责明确而单一。而到了今天及未来的教师,要求有更高的“课程意识”与“学习意识”。越来越频繁的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能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对教育关注使老师的压力与责任越来越重大,面对现代社会,我们要迎接挑战,调节态度,不比基础比发展,不比速度比态度,我们的态度不应该逃避回避,而应该是迎接,迎接还不够,还要主动寻求甚至是创造,培育生命自觉之人。
教师是修炼教育智慧的人,智慧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快乐的人。三流教师用惩罚,二流教师用语言,一流教师用眼神,智慧的教师,把自己当学生,把学生当自己,把学生当学生,把自己当自己。一辈子有学生心态,学生立场,对教育对象的天赋、心灵,一切独特的行为奥秘有独具慧眼的发现从而化腐朽为神奇。
如何走向生命自觉,修炼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专家们给了我们许多好的建议与做法。
1、学会策划自我。要明白自己的优势、劣势、潜势,扬长避短,制定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沉下去,悄悄做,在低调中发展腔调。
2、每学期录一节录像课,对照录像评课,找一面实践的镜子。我们经常是从别人那里听到对自己的课堂评价,很少直接观看到自己上课的情景,所以印象就非常模糊。如果能看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那么,不用别人说,就知道自己应该在哪里进行改进、重建。借助教学录像这面实践的镜子,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自己现在的形象,很快便和理想中的形象进行对比,找出差距,进行改善。
3、通过写短文,把讲座的知识稳定下来,消化吸收;
每次听完报告和讲座我们都会激动不已,想立即将讲座的内容付诸实施,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但随着时间的消逝,热情慢慢减退,报告的内容也逐渐忘却,所以,在听报告后,要及时把报告的内容,自己的感受书写下来,消化内涵,成为自己的东西。
4、教学的反思与重构:过去教师注重反思方法,今天教师注重反思教育教学思想,反思方法背后的思想,既有方法的思想,又有思想的方法,让方法活在长在思想的土壤之中!反思要结合具体的对象。没有具体的对象,反思是盲目空洞的。随着教龄的逐渐增长,我们在听课、上课时往往会觉得自己的课是的也挺顺,别人的课也不比自己高明什么,听课评课就成了走过场。我们何不换个角度看问题:为什么自己的课还比较顺利,探究原因稳定下来形成自己的风格;观察不同的课堂表现,与自己的进行对比,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评价体系。
5、促进教研组建设。我们每天都因同事和家人评价而改变自己,教研组的文化氛围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每一位教师,教研组作为有中国特色的教研团体,我们要加强建设,形成独特的教研组文化,用文化来感染人、激励人,使教研组成为一个团结向上,和谐奋进的集体。
6、熟悉论文写作的语言。王教授说,我们缺少的并非教育理论,只是我们不熟悉论文写作的那套语言。
7、向名师学习。如果说名师是一棵参天的大树,那么他的技巧和方法就是树上的花朵和果实,而他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才是大树汲取养料,输送营养物质的根。所以我们向名师学习要学习他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学习他的成长历程。
二、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10多天的学习中有多位教授谈到了现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把它们的意见归纳了一下,罗列如下;
1、急功近利
过于杨教授在北欧考察时发现,北欧人是很会享受生活的,街上看到的不是行色匆匆,为生活疲于奔波的人,而是悠闲晒太阳,边喝咖啡边聊天的悠闲自在,从容淡定,而又满脸洋溢着幸福与满足的人,北欧人的生活幸福指数是非常高的。由此,杨教授想到了我国当前的教育,中国的教育太急功近利,从领导到教师,从学生到家长,都是操之过急,恨不得一夜之间将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天才或神童。
反思我们的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为了学生有个好成绩,我们在备课时面面俱到,唯恐由于自己的疏漏或哪一点未讲到而影响学生的成绩。上课为了完成任务,匆匆赶环节,教学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漠视学生的生命体验,个性化感受。如今的“应试”教育不“慢”下来,又如何实现得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呢?
其实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2、过于标准化,太僵化,缺乏灵性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22个国家中中国学生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创造力却排名倒数第五,而想象力居然排名倒数第一,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钱老逝世前的发问应是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我们的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们教育的出路在哪里,如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有人说中国的教育就是过于标准化,太僵化,缺乏灵性,所以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一味的模仿,缺乏创造
模仿是跟着别人走,创造是领着别人走,我国的教育一直是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20世纪初学日本;30-40年代学美国(杜威);50-70年代学苏联;改革开放后学美国,没有自己的思想体系。
4、课堂教学中:
一是有温度没有深度。只是滑冰课,滑行而已,没有扎根,没有刨坑。
二是有活动没有学习。学生课堂中的任何一个活动都是学习,课的问题在于没有把活动变为学习。
三是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不注重能力、方法、思维的培养,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却缺乏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思维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二)一节好课的标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教授们给出的答案尽管不尽相同,但其本质是一致的。如:黄忠敬教授提出了评价课堂的五度标准:达成度、清晰度、开放度、参与度、生成度。崔峦老师说看一节课好不好,不看是否活跃、是否热闹。而看一堂课后,学生变了吗?发展了吗?要看师生互动生成的质与量。李正涛教授说;听课看重两种感觉:推进感!生长感!生长是个很有诗意的字眼,但它却准确表现了课堂的生成与开放,教师与学生的变化与发展。
(三)如何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1、关注学生,关注课标与教材
要把学生实际状态作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上课前要了解学生的前在状态,潜在状态和发展可能,了解当学生走进课堂之前,他们已经有了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甚至他们当前有哪些情绪纠结,这都要在课堂之前有最严谨的课前研究,并对这些研究后的信息做以处理。做到学生已经会的和懂的不教,只教不会不懂的。有些课,为什么无效或低效,恰恰是教师把力气花在了学生会的动的地方了;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能读懂的不教。教什么?如果你不教,学生学不会的;或者教了之后,学生会更有进步和发展的;现在教了,学生也不会也不懂的,不教。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对你所任教的课程的前后知识联系了如指掌,哪些过去的知识经验可以迁移使用,哪部分学生会迁移到哪种程度,都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有弹性的应对措施。不能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面前都归零,尊重差异。
准确、深度的解读课标与教材,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体把握知识结构,如果孤立的去备一节课,是永远也不会备好的。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整体性设计要关注总体的全程式目标;连续性设计要关注的是阶段的递进式目标;针对性设计要有具体的弹性目标。具体到一节课上既要有底线目标,又要有高标追求。底线目标要用写实的语言去表述,高标追求要用写意的语言去表述。
2、关注知识与方法
我们的孩子做了很多题,记了很多知识,但依然没有一个好的成绩。周彬教授说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压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压缩知识,帮助学生学会提取知识,基于提取的知识才是学生自己的知识。其提取知识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展现的不是学生的思维过程,而是教师的思维过程。老师只关注活动,关注知识,而不关注思维的活动过程,没有知识形成和思维运转的过程体验,导致学生成为两脚书柜,缺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交给学生能力、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
3、关注生成与开放
广度的开放是指面上的开放,深度的开放是指思维的结果和过程的开放。现在我们的课堂看起来也热热闹闹,好像学生也都动了起来,但热闹只是表象,课堂有活动而没有学习,并未做到真正的开放与互动,基本上还是老师画了个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有的课堂有大问题的设计,但没有重心的下移,常常体现在:重心太高或者偏高。例如:交流汇报,仅仅满足于教师与个别学生一对一的交流。教师喜欢和学生单挑!没有把问题放到学生中、小组中、组际中,这样,很容易个别替代群体。这样的课堂,常常掩盖了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困难和障碍。看起来很流畅。开放,要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和障碍(假开放);有重心的下移,但放下去,没有回收(半开放).有对资源的回收,例如会将学生讨论中对问题讨论的方法、问题进行回收,分类;但没有充分利用和有效反馈,导致资源的浪费(白开放);没有目标和指向的开放。到底放什么?收什么?(乱开放)教师并不清楚。真开放的开放式既有大问题设计,重心下移,资源回收,更有有效地利用与反馈。教师要把提问权、质疑权、评价权向每一个学生开放,避免向少数明星学生开放;要由唯一性向可能性选择性多样性开放;是由书本世界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向体验和经验开放!
课堂生成的动态资源具有随机性和偶发性,即在每个人身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双慧眼,敏锐的发现、捕捉、利用这些资源,从点状生成到整体生成(织网);从个体生成到全体生成(滚雪球)——把一个人的亮点成为全班的亮点;从浅层生成到深层生成(刨坑);从错误生成到有益生成(扭转)。当课堂上出现动态教学资源信息时,教师应该及时捕捉资源,联系目标,促使生成,将之融入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有渊博的学识和灵活的教育机智,以便生成教育智慧,构建活力课堂。
4、关注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很多课堂教学思路设计很清晰,环节与环节间联系、过度也很紧凑,可是由于教师不注重细节的处理,反而错失了许多有精彩生成,使课堂缺少了亮丽的色彩,导致课堂效率的低下。如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老师往往笼统的布置让学生小组合作,并不对学生合作的方法进行指导,致使小组合作效率不高,流于形式。小组合作有效,一定要分步骤、分阶段的训练:第一步:同桌合作——一人说,对面人倾听、评价、补充;第二步:小组内部合作交流(明确分工、规则:例如:弱者先说,强者补充);第三步:小组代表发言(我认为、我觉得……制止,改为:我们小组认为);第四步:组际互动交流(补充、质疑、提问、回答……)——用好组际资源!细节1:指令和要求(怎么合作 合作什么 要注意什么);细节2:评价和反馈——指向:小组合作质量,可以展示介绍经验、可以好的小组参与到不会合作的小组中,帮助提高质量;细节3:及时板书,提供学习和讨论的支架(教师要有支架意识,尤其要提供方法的支架)。
5、关注情感体验
让课堂成为一段温暖的旅程。课堂是一段温暖的旅程,教师首先要成为温暖的教育者,教师要有学生立场,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时的给予鼓励,让每一个孩子都沐浴师爱的阳光,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探究的快乐,使每一个孩子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使每一节课都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
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充满生长律动的课堂上,学习气氛不一定热烈,但要深沉,学生不能在文字中浮光掠影,要在思索中前行;不是在言说别人的思想,一定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看一看,能感受到躬身前行的姿态,听一听,能体悟到生命拔节的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学生就如春笋,在春雨的滋润下,会穿破泥土,拔节而出。
在十多天的学习中专家们提出了很多教学理念,如吴亚平教授提出课堂教学的互动开放的五个维度:问题设计的开放度;重心下移的稳定度;资源捕捉的敏感度;资源处理的有效度;互动推进的提升度。以上表述说起来容易,真正落实到教学中对任何一位教师来说都并非易事,但毕竟专家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只要朝着方向不断地努力,终会有所收获的,正如吴亚萍教授所说:“你的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 12天的时间对生命的长河来说也许只是沧海一粟,但对为我专业发展的影响却是长久与永恒。
最后,以李正涛教授的两句话与大家共勉: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