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管理培训 > 企业审计培训

企业审计培训

发布时间:2020-11-30 05:28:15

❶ 怎么做好企业财务审计

做咨询工作七年,走访过上百家企业,但财务审计工作做得很好的公司不多,原因有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一、审计工作做不好的原因:1、聘请的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太差;2、怕得错人,做好好先生;3、企业家不重视其工作,没有给予大力的支持;4、工作不到位,审计人员认为我查出问题已写审计报告交上去了,就算工作完成,但是否落实到位就不是他的职责;5、公司架构设计不合理,把审计设为财务经理下面,这样就等于自己检查自己的工作,没有起到监督作用;二、做好财务审计工作所具备的条件与方法:(一)、企业家与高层管理要重视其工作,给予大力支持;(二)、完善审计制度,好合理执法(公司没有这方面的制度,突然去做某项专项审计,会使大家不理解,不支持,以为公司领导或企业家不胜任他);(三)、财务审计人员要专业知识过硬,多学习,多参加有关的培训课程。(四)、财务审计人员要处理好与会计人员的关系(不要以教导的方式工作,以朋友的方式帮助他们完成本职工作)。(五)、财务审计人员审计时一定要处理好与各种工作人员的关系,不要认为你是在针对他,告诉他只是按公司制度执行,例行检查工作,处理事务要巧妙。(六)、财务审计人员要坚持原则,把工作落实到位。(七)、财务审计人员要明确审计的目的。1、合法性。是指公司的会计报表编制是否遵循了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2、公允性。是指公司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3、一贯性。是指公司处理方法的运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的要求;(八)、财务审计人员要采用多种方法来有效的解决问题。1、假设问题存在审计求证法;2、审前征集审计线索法; 3、审计经验判断法; 4、追踪资金流向审计法; 5、走访调查审计法; 6、分析性复核审计法; 7、环境因素影响审计法; 8、抽样审计与详细审计结合审计法; 9、实物观察与计量审计法; 10、部门行业对比审计法; (纵向对比、横向对比、计划与实际比、整体与部分比和综合对比) 每个人要想做事成功,就要处理好人际关系,要有科学的方法,财务审计人员也如此。财务审计人员要想大家尊重你,你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然在别人的眼里你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得不到企业家的重视,也得不到同事们的尊重和理解!

❷ 我们是做企业财务管理和审计培训的,在什么网站上上传一些培训的信息最好能使更多的企业看到或搜索到

加入企业培训资源网的“企训通”,该平台是提供给所有企业培训经理免费使用的,可以帮助培训机构第一时间将课程信息传递给潜在客户。

❸ 从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培训哪里有只要内审知识入门级了解就好。谢谢。

入门知识,只须把《内审准则》仔细研究几篇就行了

❹ 审计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

6月18日下午,我们一行七人来到烟台东海宾馆参加经济效益审计培训学习,我们充分的利用了这次培训的机会,把平时审计时的疑问带到了培训现场,认真的倾听了每一位老师的讲课,在为期5天的培训学习中我们先后听取了青岛审计局陈呈明、张连春两位处长讲的《经济效益审计实务》、中国审计学会秘书处郭彤博士讲的《绩效审计的理论与实务》、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冷斌讲的《经济效益审计经验、做法》、威海市审计局副局长丛培军讲的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内审人员,最后是上海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柯岩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些关于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一些相关内容,针对这次培训学习我谈一下我的几点体会。
首先,要立足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审计结构,内部审计必须立足企业内部,与管理者、被审者同心同德。内部审计行为本身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促进企业提高竞争力、达到效益最大化,与管理者、被审者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三者应相互理解、支持、配合,共同解决企业在生产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这样企业才能迅速腾飞。
其次,要强化服务,审计在日常众多工作中要以企业发展目标为工作导向,要以有利于企业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通过监督完善创造生产过程,纠正生产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促进企业的发展,达到服务目的。
第三,审计对象的全面化,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空间的一项重要管理手段,应以企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为依据,对所有经营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运作进行监督与评价,通过审核、评价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严格管理,不断完善内控制度,确保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❺ 企业如何做好采购审计

(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采购管理制度
要想做好采购审计,侧重点还是放在制度管理上,只有严抓管理才是根本。近年来,已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30多个法规规章及政策文件,企业也陆续出台了《采购管理办法》、《五种采购方式程序规范》、《物资采购宣传促销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等一系列采购规范性文件。
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政府采购工作中的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制度和实施办法,提高其实用性及效益性,规范物资采购行为。如:制定供应商管理办法,对如何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如何定义体质及劣质,过期限优质供应商如何继续入选企业供应商库,劣质供应商如何及时淘汰,有更好的供应商如何吸纳等具体办法可制度化予以明确,可避免导致制度漏洞引起的操作不便等情况的产生。
(二)重视采购法规的学习,做到有的放矢
采购过程审计还处于初级阶段,采购管理及内部审计人员也有一个适应过程。要切实做好风险管理审计工作,根据过程审计的特点,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多。除政治素质外,业务上需要学习财务知识以外的更多的东西,比如要看得懂原始资料,要有一定的经营销售知识、法律知识,要对所采购物资的性能、质量标准等有一定的了解等。
为确保将物资采购审深、审透,采购管理及审计人员一定要透彻掌握物资采购涉及到的国家法律法规,对每一项条文认真梳理、分析。根据法规规定对行业政策、采购内容、采购方式、采购组织形式等做到初步掌握,再对照本单位组织采购实际采用的方式、形式、内容等查找异同。为顺利实施采购审计打下基础、找好靶心,并举一反三。采购管理及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物资采购管理及招投标工作的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组织内部有关规定,掌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原理,了解组织物资采购现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三)加强审计人员与各方的沟通协调能力
进一步加强与领导层的沟通。一是吃透上级采购文件精神,关键条款内容及时向领导报告。二是吃透上级采购会议精神,相关重点内容及时向领导报告。三是吃透上级采购培训要点并及时报告,为执行打好基础。
进一步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一是加强与采购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对行业新下发的采购制度共同学习研讨,并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及时配合修订完善公司采购管理制度,日常审计监督时就关键环节加以提醒,以达到共识。二是加强与各采购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对采购流程重点关键环节及时提醒,对采购文件及合同内容有效沟通。三是加强与验收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对验收程序、关键环节及时沟通提醒。
(四)重视审计内容的确定,确保全面性
全面确定被审计对象。采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范围广,不能仅将其中的需求部门视为被审计对象,要注意将采购管理部门、供应商及采购部门全部纳入审计范围,尤其是代理机构和供应商,不能因为是社会企业就把他们从审计中割裂出去。
科学确定审计重点。按照采购的流程顺序,大致包括以下七个审计重点。
(1)采购机构设置合法性:审查采购管理机构与执行机构设置情况,是否分别设立;管理机构是否按照行业有关规定,制定了适应公司实际的相关制度并做到了严格依法执行。
(2)立项审批程序合规性:一是审计项目立项(申报)是否符合管理程序,二是审计是否有采购申请报告,项目实施部门是否进行了市场调查。三是审计是否有批复或立项会议纪要,四是项目批准后是否列入预算,预算调整是否按程序审批。
(3)采购程序规范性。一是审查列入集中采购目录的项目是否按规定办理集中采购,有无采用化整为零、分解整体项目、增加采购批次等手段规避集中采购控制的情况。二是审查达到公开招标采购标准的,是否进行公开招标,采购其它采购方式的,是否符合相应的条件。三是审查招标代理机构是否通过招标确定。审查社会代理机构资质、服务及代理费收取情况,有无资质不符和要求、服务质量低、不按国家规定收取费用;四是审查招标文件的内容是否完整、严密。五是招标过程中有无违反规定程序、私自与供应商串通、泄露招标信息。供应商资质、信誉、服务,有无恶意串通中标等。
(4)合同管理的合规性。一是审查合同签订的合规性。签订合同的部门和人员是否得到授权;对方签约单位是否具备签约资格、供货资质、履约能力。合同是否经法规、财务、审计部门审核会签。合同条款内容是否与招、投标文件吻合等。二是审查合同条款的完整性。审查采购合同是否包含合同标的、数量和质量、价格和结算方式、运输方式、履约期、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等;是否明确签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三是审查合同执行的有效性。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得到全面、严格地履行,有无合同违约情况,对方违约时是否及时索赔。
(5)物资验收入库的规范性。采购物资到货后,企业物资采购部门要会同相关技术人员及质检人员依据有关规定、标准共同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验收完成后,财务部门是否登记固定资产帐,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是否对验收的物资登记造册。
(6)项目资金支付的合规性。审查项目资金支付是否依据采购进度和合同约定条款,经财务部门审核报单位领导批准后付款;购货发票、货运单、验收单等原始资料上载明的采购数量、单价、金额、品种、规格、产地、型号等是否与采购合同一致,数量、单价、金额等计算是否正确,各种票据的填写是否合规。
(7)采购归档资料的完整性。审查项目实施部门是否按照“一项一卷”的要求,收集项目实施全过程资料并整理归档。
(五)重视对整改情况的跟踪,将建议落到实处。
对采购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审计建议,相关业务部门按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审计部门反馈落实情况后,要建立整改情况跟踪机制,通过电话回访、上门督促、公开公示等各种形式。确保各项建议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审计完美收官,促进“阳光采购”。
总之,采购审计的有效实施,既要讲原则,又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办事,又要实事求是,做到既合法又合情理。加强采购审计是监督采购项目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对节约投资,控制成本,提高采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培训学校2015年财务审计报告需要什么

上市公司年报和审计报告是4月底必须出的,是两份报告。
年度审计报告:根据公司规模回不同差别很大,一般来说答年底扎帐以后年报审计正式开始,有的是春节后开始,小一点规模,比如创业板的公司可能一个多月就能出报告,大一点的主板公司可能要两三个月。一般情况下中报是不需要审计的,如果要审计,会比年报时间稍短一些。

❼ 作为应届毕业生,去大企业的财务培训生好还是去四大审计磨练一下好

如果有机会,还是去四大

❽ 求公司内部的审计流程及内容

你这个问题有点大,怎么说呢?你这个工作属于公司内部控制的一个环节,我给你发个内部控制的资料吧。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
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 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 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第六条 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制定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 企业应当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
第八条 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控制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第九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法律法规、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明确贯彻实施本规范的具体要求,对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条 接受企业委托从事内部控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和相关执业准则,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的从业人员应当对发表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负责。
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咨询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服务。
第二章 内部环境
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
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
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
企业应当通过编制内部管理手册,使全体员工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
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
(二)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
(三)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
(四)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
(五)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政策。
第十七条 企业应当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
第十八条 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
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企业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第十九条 企业应当加强法制教育,增强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监督,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
第三章 风险评估
第二十条 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第二十一条 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
风险承受度是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
第二十二条 企业识别内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一)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二)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三)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五)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六)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
第二十三条 企业识别外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一)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
(二)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三)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
(四)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五)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六)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
第二十四条 企业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企业进行风险分析,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应当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
第二十六条 企业应当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
风险降低是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风险分担是企业准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风险承受是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第二十七条 企业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第四章 控制活动
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第二十九条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第三十条 授权审批控制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企业应当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常规授权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特别授权是指企业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授权。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第三十一条 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企业应当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大中型企业应当设置总会计师。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不得设置与其职权重叠的副职。
第三十二条 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
企业应当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处置财产。
第三十三条 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
第三十四条 运营分析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经理层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第三十五条 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
第三十六条 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目标,结合风险应对策略,综合运用控制措施,对各种业务和事项实施有效控制。
第三十七条 企业应当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第五章 信息与沟通
第三十八条 企业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第三十九条 企业应当对收集的各种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合,提高信息的有用性。
企业可以通过财务会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调研报告、专项信息、内部刊物、办公网络等渠道,获取内部信息。
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社会中介机构、业务往来单位、市场调查、来信来访、网络媒体以及有关监管部门等渠道,获取外部信息。
第四十条 企业应当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单位、业务环节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信息沟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并加以解决。
重要信息应当及时传递给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
第四十一条 企业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与沟通中的作用。
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四十二条 企业应当建立反舞弊机制,坚持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原则,明确反舞弊工作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有关机构在反舞弊工作中的职责权限,规范舞弊案件的举报、调查、处理、报告和补救程序。
企业至少应当将下列情形作为反舞弊工作的重点:
(一)未经授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
(二)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
(三)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滥用职权。
(四)相关机构或人员串通舞弊。
第四十三条 企业应当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设置举报专线,明确举报投诉处理程序、办理时限和办结要求,确保举报、投诉成为企业有效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
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应当及时传达至全体员工。
第六章 内部监督
第四十四条 企业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或经授权的其他监督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
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日常监督是指企业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
专项监督的范围和频率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以及日常监督的有效性等予以确定。
第四十五条 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分析缺陷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采取适当的形式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经理层报告。
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企业应当跟踪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并就内部监督中发现的重大缺陷,追究相关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的责任。
第四十六条 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式、范围、程序和频率,由企业根据经营业务调整、经营环境变化、业务发展状况、实际风险水平等自行确定。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七条 企业应当以书面或者其他适当的形式,妥善保存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记录或者资料,确保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的可验证性。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规范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解释。
第四十九条 本规范的配套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五十条 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实施。
二OO八年五月二十二日

❾ 如何进一步深化企业审计监督

1.提高企业领导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尽管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利益,是国家为监督与控制经济活动而采取的一个手段,但其在更大程度上则是企业自身发展
的需要。因此,要切实加强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唯有企业自身的重视,而企业自身的重视又表现为企业所有者的重视,企业所有者的重视是做好内审工作的根本保证。
2.增强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从组织管理的角度说,企业应该在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的组织、指导下开展工作,以排除不必要的干扰,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否则,内部审计工作无法独立地开展工作,势必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和高质量地完成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只有保证其独立性,才可以体现其有效性。
3.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法规制度
目前我国审计监督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从政府审计角度说,有国家审计法;从社会审计角度看,有注册会计师法,对支持和保证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企业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不是很完善很健全,现在还没有内部审计法,只有国家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一系列具体准则,层次较低,法律效力不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内在要求,特别是《企业内部基本控制规范》的出台,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有法可依,国家应尽快出台内部审计的有关法规,与其相应配套的规章制度也应进一步完善。
4. 提高企业内审工作人员的素质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目前企业的内审人员普遍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需要。为此,一方面应加强审计机构,充实审计人员。应当注意从各方面抽调年轻同志充实内部审计机构,以保证人员结构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包括对内部审计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明确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和工作任务、工作方式,以及新形势下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等等,同时,还要督促内部审计人员学习和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随着审计工作的计算机化,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计算机的培训,充实网络、软件开发专家,以新的方式开展内部审计,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5. 建立相应的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审工作自身考核办法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及时地进行修正和调整,是完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要一步。内审人员的行为规则、纪律、业务标准均应纳入内审部门负责人的日常考核之中,并与个人的薪资挂钩,同时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内审人员工作的自觉性。

❿ 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的方式:

(一)提高领导层对内控的重视度,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良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是制度真正落实的有效保障。影响控制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董事会、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等。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一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企业财务管理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点,使企业成为面向国内外市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一种企业机制。二是要建设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包括经营管理的理念,风险管理理念,管理控制方法,组织机构,外部环境影响等。因而为了企业的发展,一定要提升企业领导层和管理者的思想意识,转变其管理观念,使之增强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管理力度,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明确审计方向,确定审计目标,掌握审计重点。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最终目标在于通过这样一个审计活动,完善审计内控制度,维护企业资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因此在审计内容上内部审计人员要通过查阅法、调查表格法等审计方法,了解企业管理信息和流程(传递沟通方式、制度汇编、职责分工、岗位规范和标准)等相关资料,进一步向相关部门和人员了解企业的相关业务及财务资料,对企业主要业务的关键控制点进行测试分析,掌握这类控制点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处,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在审计方法和手段上要全面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重视风险分析,保证内控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企业还要建立起内部控制审计队伍训练培养基地,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不断强化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和审计专业技能,为企业培养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审计团队。

(三)充分发挥内部控制执行与监督职能。

内控制度要发挥良好的作用并且得到有效执行,企业必须具备足够的人员及资源,使其能完成所分配的任务,并且应选拔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的员工,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对员工实施科学、有效的监督。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使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事前预防和事中的内部控制中,通过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审,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中的漏洞和隐患,并针对企业会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加以技术修正或改进,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阅读全文

与企业审计培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办春考培训学校 浏览:734
九江船员培训中心 浏览:5
台州绘墨艺术培训有限公司 浏览:207
非科级后备干部集中培训总结 浏览:419
东北舞蹈艺考培训机构 浏览:427
民营企业家培训班结业式 浏览:59
2017入党培训内容 浏览:828
顺德驾驶员培训中心 浏览:125
姜堰市三水培训中心网站 浏览:263
电动汽车维修培训视频 浏览:737
机关党务干部培训内容 浏览:423
企业培训为自己工作心得体会 浏览:512
线上培训工作 浏览:303
泉州舞蹈培训招聘 浏览:709
礼仪培训三年计划书 浏览:926
税务学校培训个人总结 浏览:508
专业技术人才初聘培训小结 浏览:980
是实验室设备安全培训 浏览:54
北京砂锅米线培训学校 浏览:127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建议 浏览: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