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制定培訓計劃
在制定培訓計劃時,首先要考慮預算問題。如果企業的培訓預算不能夠支持培訓計劃,培訓i十劃制定得再漂亮也沒有意義。
對於推行廠預算管理的企業.對培訓頂算就會更加在意。
·比較預演算法:最通常的做法是參考同行業關於培訓預算的數據。首先是同行業企業培訓預算的平均數據,人事經理可以與同行業中的同行關於培訓預算問題進行一次溝通,相互了解一下對方企業的情況,然後取平均值(由於各企業的規模不同,建議取人均培訓預算)。另外.同行業優秀企業的培訓預算數據也很重要,將平均培訓預算與優秀企業培訓預算相比較,就可以看出培訓費用對企業發展的貢獻。
·比例確定法:對某一基準值設定一定的比率來決定培訓經費預算額的方法。如根據企業全年產品銷售額的一定百分比來確定培訓經費預算額;根據全年純收人百分比或總經費預算的百分比來確定經費預算額等。
·人均預演算法:頂先確定企業內人均培訓經費預算額,然後再乘以在職人員數量的培訓預算決定法。
·推演算法:如果企業有歷史培訓預算的數據.參考這些數據會更加有意義。根據過去培訓預算使用額推算、運用.上一年度對比法決定預算的方法。
·需求預演算法:根據企業培訓需求確定一定時限內必須開展的培訓活動,分項計算經費,然後加總求和的預演算法。
·費用總額法:有些企業實現劃定人力資源部門全年的費用總額,費用總額包括招聘費用、培訓費用、社會保障費用、體檢費用等人力資源部門全年的所有費用。其中培訓費用的額度可以由人力資源部門自行分配。事實上.費用總額法往往是建立在以上一種或幾種方法基礎上的,雖然方法有些死板,但對於中小企業如何有效發揮培訓效果還是有一定助益的.因為這種會在有限的資金內以謀求最大利益。
無論採用何種培訓預算方式,都應考慮企業培訓的需求和提供經費的可能性。培訓經費預算一經確定.便決定了經費使用的基本框架。
2. 如何讓企業的培訓計劃真正落地
落地首先,培訓內容不能盲從,培訓是要讓員工有凝聚力,執行力與公司榮辱與共。作為培訓實效的出發點首先就是要結合公司實際,公司培訓的制定者不要把組織培訓作為負擔或是壓力,只為需要時「充電」。
因此在制定培訓計劃時要考慮從企業經營層面入手,把主要需求招不來,同時在企業最大培訓需求之下,圍繞著相關需求,制定出培訓的進度表,避免發生周期性的沖突,使整體培訓目的進度有的放矢,嚴謹規范。
落地其次,要知道,失敗的企業都是「填空式」培訓,一方面人事部門聽老闆的話,老闆偏好什麼就在公司培訓什麼,另一方面是人事部門的自我「任務考核」,制定培訓方案不是認為要找出每一個員工的弱項,並加以根除。而是要找出一個人身上最突出的特質,培訓的精髓是在於盡可能的利用好這部分的特質。
在培訓落地環節設計上,一定要有一個標准明確的考核方式,若達不到培訓要求就要針對個人能力重新規劃職業崗位,此外要根據不同的培訓目的設計要與銷售,管理部門相結合,互補考評。這樣,有進步,有調整,有幫助,形成不斷滾動的金字塔梯隊,推動全員共同實現培訓目標。讓落地進行到底,實現「解放老闆,綻放員工」而為之努力。
落地再次,就是要定型標准化,公司的制度是需要全體員工遵守的,既嚴肅,實用也要高效。優秀公司的相關制度總是隨著公司的不斷成長而不斷改善的,因此要在培訓策略設計中加一個實踐目標,把培訓的績效運用到公司的經營管理中去。將符合公司現狀,利於未來發展的培訓期望標准,加以制度化,作為公司補充制度的一部分,形成標准體系。建立一套完善自動運轉生發系統,完成企業團隊復制,系統生發,業績倍增,自動運轉的超強戰鬥力團隊!
培訓的最終目標是要為整個公司的管理架構體系服務的。因此在制定培訓計劃時人事部門要把培訓市場化,把適合公司理念,能提升業績,公司最需要的培訓內容逐步形成相應的體系標准作業和管理制度。
落地最後,通過培訓,既鍛煉了隊伍,也穩定了團隊,更重要的是把培訓的成效沉澱為公司文化,建立一套狼性企業文化建設落地的系統,而通過這種方式制定的標准體系是根據員工的培訓考核成文的,具有很強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當然,培訓落地計劃也會隨之升級。
3. 任務達成獎勵+培訓提升+完善的晉升計劃都是什麼意思
員工培訓計劃書是企業為對員工進行培訓而專門設計的企劃文書。
編寫要點:員工培訓計劃書的編寫可以根據不同企業靈活處理。
范 文
××公司員工訓練企劃書
一、訓練需要
(一)學習要有動機,效率才會高,因此須先評估訓練之需要。
(二)訓練須兼顧公司與員工之需要。
(三)員工之訓練需要可經由調查而得知。
二、訓練企劃的推動者
(一)員工教育訓練須由上而下進行才會有效果。
(二)訓練企劃案不但要獲得高級主管之參與、支持,而且需要他們大力推動,否則一切屬於空談。
三、經費來源
(一)教育訓練是一種長期投資。
(二)公司應每年編列預算,支持各種訓練。
四、訓練目標
(一)確定訓練的目標。訓練目標是為達成公司之要求或員工個人的需求,還是為配合新工作而開展的。
(二)長期的目標還是短期的目標。
(三)訓練目標需讓受訓者充分了解。
五、訓練時期
(一)定期訓練(新進人員訓練、主管定期進修等)。
(二)不定期訓練(新管理制度實施、新產品推出等)。
(三)營業淡季是訓練的好時期。
六、訓練方式
(一)傳統授課方式。
(二)討論方式(個案討論、分組辯論)。
(三)角色扮演方式。
(四)以上三種方式適用於集體訓練,個人訓練可參加企業外之講習會。
七、課程設計
(一)依滿足訓練需要並達到訓練目標而設計。
(二)需事先與講師充分溝通。
(三)課程應注重實務,避免紙上談兵,不切實際。
八、外聘講師
(一)需讓講師充分了解受訓對象與訓練目標。
(二)教材請講師事前寫妥。
(三)事先讓講師熟悉授課場所。
九、訓練場所
(一)自備或外租。
(二)寬敞、安靜、明亮等注意事項。
(三)講台(高度適當否)、麥克風(音效如何)、黑板是重要教具。
十、評估訓練成果
(一)原則上依訓練目標來評估訓練成果。
(二)結訓後應測驗,以了解受訓者吸收多寡。
(三)觀察受訓者的成長與工作成效,藉以評估訓練的成果。
十一、獎勵制度
(一)測驗成績優良者,發獎狀與獎金以示激勵。
(二)測驗成績並入個人考績。
(三)受訓後個人成長與工作成效特佳者,優先加薪或調整職務。
4. 培訓的年度計劃
制定年度培訓計劃時需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掌握真實需求並能描述需求的來源。
所謂掌握真實需求,是指要了解各個部門當前的工作最需要的培訓需求,而不是時下有哪些最流行的課程和哪些最知名的講師。很多企業容易犯一個錯誤,就是在進行培訓需求調查的時候並不是從公司的業務出發,而是從培訓提供商出發,不是考慮員工的工作需要什麼培訓,而是從一些培訓機構來信來函的介紹中所列舉的課程出發,把這些課程重新編排,作為需求調查的內容。
這樣的做法很容易誤導對培訓並不熟悉和擅長的部門負責人,以為培訓就是聽口碑好的老師的課,不管老師講什麼內容,只要是名師,只要是知名的培訓機構,就是最好的選擇,因此,他們把知名的老師和知名的機構作為培訓需求的源頭,制定本部門的培訓計劃。
其實,培訓的需求來自績效。這是培訓的唯一來源。一切培訓活動都是為了幫助員工提升績效,幫助員工與企業步調一致,目標統一。
所以,只有從員工績效出發的培訓需求才是最真實的需求,也是企業最需要的。從這個觀點出發,人力資源部在設計培訓需求調查表的時候,就要從員工的績效出發,設計結構化的培訓需求調查表。關於這個問題後面還要詳述。
第二,年度培訓的目標要清晰。
所謂培訓目標,其實很簡單,也很明確,就是幫助員工改善績效。在這個大目標的基礎上,可以根據員工的工作職責以及上一績效周期的績效考核,確定針對性的培訓目標。例如,上一績效周期內,員工在工作計劃方面存在薄弱環節,工作缺乏計劃性,或計劃不合理,可以設計一個《如何做好計劃管理的課程》,培訓目標是:掌握計劃管理的理論、學會編制計劃、學會檢查計劃。
第三,編寫一份高質量的年度培訓計劃書。
為使年度培訓計劃的制定更加有效,人力資源部應該編寫一份高質量的年度培訓計劃書,年度培訓計劃書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培訓需求調查
年度培訓計劃的制訂
年度培訓計劃的組織
培訓總結
培訓效果評估
制定年度培訓計劃的五個步驟
找准需求
培訓計劃的制定是從需求開始的。培訓需求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年度工作計劃對員工的要求,一是員工為完成工作目標需要做出的提升,通過兩個層面的分析,得出公司年度的培訓需求。
實際上,培訓需求是和員工的績效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因此在設計員工培訓結構化表格的時候,要結合員工的績效來做。具體來講,可以設計這樣幾個維度:知識、技能、態度,在過去一個績效周期內,員工在知識、技能、態度方面和公司的要求存在哪些差異,把這些差異點找出來,作為員工改進計劃,列入培訓需求計劃。
企業培訓是指企業或針對企業開展的一種提高人員素質、能力、工作績效和對組織的貢獻,而實施的有計劃、有系統的培養和訓練活動。
它的目標就在於使得員工的知識、技能、工作方法、工作態度以及工作的價值觀得到改善和提高,從而發揮出最大的潛力提高個人和組織的業績,推動組織和個人的不斷進步,實現組織和個人的雙重發展。
培訓實質上是一種系統化的智力投資。企業投入人力、物力對員工進行培訓,員工素質提高,人力資本升值,公司業績改善,獲得投資收益。它區別於其他投資活動的特點在於它的系統性。企業的員工培訓是一個由多種培訓要素組成的系統。它包括了培訓主體、培訓客體、培訓媒介;包括了培訓的計劃子系統、組織子系統、實施子系統、評估子系統;它還包括了需求分析過程、確立目標過程、訂立標准過程、培訓實施過程、信息反饋過程、效果評價過程等。
企業了解到人力要素的重要性,當組織內的工作潛能完全發揮時,所有的可能性是無可限量的。人們自動自發地提供技術和知識,為了榮譽而共同奮斗;他們一起成長、一起學習;他們覺得一切皆珍貴而有意義;最後共同完成一個優異的成果。企業培訓部門受各組織的委託,協助他們在企業內創造動態且持續不斷的進步,並且有效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高品質的訓練課程會產生更有影響力的結果。企業培訓是為了符合每個不同客戶的個別要求而量身訂做的。接受委託時,首先必須對公司的情況有完整的了解,然後才去設計完成一個實用的體驗式培訓。
5. 如何讓企業的培訓計劃真正落地
某企業公司品牌企業老闆向中國企業內訓培訓顧問抱怨,企業的文化理念是學習型企業,因此一向非常重視員工培訓,在企業培訓費用成本上支出也是頗為巨大,可是每年盤點下來,培訓對於員工的成長作用平平,甚至流失率已然居高不下,也有員工反映,因為忙於培訓和考核,常常耽誤了業務的發展,可是不培訓又不行,對此老闆和HR對於培訓計劃往往比較困惑和無奈。
眾所周知,在市場競爭壓力之下大家只有拼公司的綜合實力,硬體靠資本,軟體靠人才,沒有培訓企業就不可能成長,成長中的企業無一不在培訓中。然後糾結的事情在於,培訓計劃無法落實,培訓方式選擇不好,特別是缺乏進行系統標准培訓的條件和環境的企業,既然要培訓,那麼就要最大化的保證培訓成果的有效性,驅動力,達到員工成長與公司雙贏的最終目的,天成國際教育集團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落地首先,培訓內容不能盲從,培訓是要讓員工有凝聚力,執行力與公司榮辱與共。作為培訓實效的出發點首先就是要結合公司實際,公司培訓的制定者不要把組織培訓作為負擔或是壓力,只為需要時「充電」。
因此在制定培訓計劃時要考慮從企業經營層面入手,把主要需求招不來,同時在企業最大培訓需求之下,圍繞著相關需求,制定出培訓的進度表,避免發生周期性的沖突,使整體培訓目的進度有的放矢,嚴謹規范。
落地其次,要知道,失敗的企業都是「填空式」培訓,一方面人事部門聽老闆的話,老闆偏好什麼就在公司培訓什麼,另一方面是人事部門的自我「任務考核」,制定培訓方案不是認為要找出每一個員工的弱項,並加以根除。而是要找出一個人身上最突出的特質,培訓的精髓是在於盡可能的利用好這部分的特質。讓效果得以落地,天成針對企業這些難題,進行相應量身定製方案,專業的落地教練團跟蹤輔導100天為一個目標,接下來進行第二個100天輔導,直到企業難題破解。
在培訓落地環節設計上,一定要有一個標准明確的考核方式,達不到考核的員工不僅要求再進行天成100自轉系統培訓,若還是達不到培訓要求就要針對個人能力重新規劃職業崗位,此外要根據不同的培訓目的設計要與銷售,管理部門相結合,互補考評。這樣,有進步,有調整,有幫助,形成不斷滾動的金字塔梯隊,推動全員共同實現培訓目標。讓落地進行到底,實現「解放老闆,綻放員工」而為之努力。
落地再次,就是要定型標准化,公司的制度是需要全體員工遵守的,既嚴肅,實用也要高效。優秀公司的相關制度總是隨著公司的不斷成長而不斷改善的,因此要在培訓策略設計中加一個實踐目標,把培訓的績效運用到公司的經營管理中去。將符合公司現狀,利於未來發展的培訓期望標准,加以制度化,作為公司補充制度的一部分,形成標准體系。建立一套完善自動運轉生發系統,完成企業團隊復制,系統生發,業績倍增,自動運轉的超強戰鬥力團隊!
培訓的最終目標是要為整個公司的管理架構體系服務的。因此在制定培訓計劃時人事部門要把培訓市場化,把適合公司理念,能提升業績,公司最需要的培訓內容逐步形成相應的體系標准作業和管理制度。
落地最後,通過培訓,既鍛煉了隊伍,也穩定了團隊,更重要的是把培訓的成效沉澱為公司文化,建立一套狼性企業文化建設落地的系統,而通過這種方式制定的標准體系是根據員工的培訓考核成文的,具有很強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當然,培訓落地計劃也會隨之升級。
6. 新品上市培訓計劃
真正的銷售是靠銷售人員來落實的,新品上市計劃要給銷售人員的上市給出指引和說明,其主要作用如下: 1、 向銷售人員介紹清楚,這個新產品的誕生思路、它的優勢和利益點在那裡,具體的包裝口味、價格描述是怎樣的,使業務部對此新品的上市做到心中有數,增強信心。 2、 具體產品在上市銷售的過程中會有廣告投放、鋪貨、經銷商進貨獎勵、二批及零店促銷、超市進店、消費者促銷等一系列動作,新品上市計劃要對每一項工作做出具體規劃和安排,確保上市各項活動有條不紊的進行。 新品上市計劃不同企業各有特色,但從常規上講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一、新品上市的合理性、可行性 1、 市場背景分析及上市目的 主要內容: a、 該品類市場的總體趨勢分析(一般是用發達地區、海外市場的數據來印證國內市場未來趨勢) b、 該品類市場的區格市場佔比分析(按功能、口味、價格等要素區格); c、 得出結論: 新品定位的市場整體趨勢看好(或者是切入了空白/尚有較大空隙的細分市場區格); 產品選項迎合了某些市場機會:上市這個新品的目的正是利用這些市場機,會達到怎樣的銷量、品牌的成長效果。 2、企業現有產品SWOT分析: 主要內容:通過對企業現有產品和競品及整體市場對比的SWOT分析得出結論:目前,我們在產品線組合上尚有可改進之處,有必要推出新品,豐富、改良產品線。 3、新品描述及核心利益分析 主要內容: 1) 新品的口味、包裝、規格、箱容、價格、毛利、目標消費群等要素詳細描述。 2) 各要素相對競品的優勢 如:本品與競品進行匿名口味測試的結果統計、本品在價格和通路利潤方面比競品優勝多少? 3) 新品相對競品的諸多好處之中有什麼特別優勢(即:產品的核心利益),給新品上市提供有利的支持。如: 本品通過引進新的包裝生產線使產品在維持原保質期、口味及整體外觀效果前提下成本下降30%,零售價略低於競品、但通路利潤是競品的3倍,同時促銷預算提高15%。而競品即使立刻引進該包裝生產線,但他安裝調試到正式生產至少也要十個月左右的時間。 本企業新品(保鮮奶、保質期10天,消費者特別關注產品的生產日期、新鮮程度)對XX地區,配送時間為1天。而競品對該地區配送時間至少4天,哪么在該地區我公司的產品新鮮程度,競品無法模仿。 4) 最後得出結論:我們有充足的理由(優勢)會贏,我們一定能贏! 二、新品上市的具體行動計劃 1、 新品上市進度:產品在各區域是同時上市嗎?如果不是,那麼各區域產品上市時間安排是怎樣的? 2、 鋪貨進度計劃:產品在各區域的商超、批發、零售渠道進行鋪貨,要求各地在什麼時間達到多少鋪貨家數和鋪貨率。 3、 通路&消費者促銷:各地銷售人員在商超、批發、零售、家屬區等各通路,針對店方和消費者做怎樣的促銷活動?具體的時間、地點、方式等細節的落實。 4、 宣傳活動: 針對本次新品上市工作,企業投入的廣告具體播放時間、頻率、各種廣宣品、助陳物的樣品和投放區域、方式及投放數字。 三、其他: 1、 新品銷量預估:一般要預估新產品上市後一年內每個月的銷量,至少也要預估三個月,否則生產單位和銷售單位沒有辦法進行產銷方面的協調動作 2、 A&P費用預算:就是新產品推動的廣告和促銷活動的費用計劃,這一部分實際上是《上市計劃》的「重中之重」,你的老闆必須要看看按照這樣的上市計劃他要付出多大的代價、花多少錢,來決定是否批准你的計劃。所以,費用預算要盡可能的精準,並適當的打一些「富餘」;否則,以後新品推廣的費用嚴重超支的時候,你就慘啦! 3、 產品損益評估:規范化運做的企業一般都特別注意財務收益的評估,因此製作一張「新產品損益評估表」必不可少;它一般包括銷售收入、生產成本、毛利額、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營業利潤等項內容。這些數據都需要產品經理在財務部門的協助下一個一個的確認、計算。 重要提示:新品上市計劃撰寫注意事項 新品上市計劃一般會有「兩版」:一版是提交總經理核準的,另一版是給銷售單位做說明用的。 「核准版」一定要詳細、量化,但給銷售人員的「演示版」上市計劃則一定要注重實用性,不要把上市計劃的重心放在花哨的格式、繁瑣的背景數據分析上。 有關企劃專業的數字分析(如:區隔市場詳盡的佔比分析,各種產品測試結果統計)最好不要出現。 在提交給銷售部做指引的上市計劃中,也不要出現過多的企劃專業數據模型——這樣內容銷售人員看不懂,也不會用,還容易引起反感(覺得企劃部是理論家,做的東西不實際)。 你只要通過一些簡潔的數據讓銷售人員知道,新產品設計符合市場機會,在口味、價格等幾個要素上相對競品有明顯優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