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育包括哪些內容
德育包括下面這些內容:
1、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不僅體現在政治、法律、道德、藝術、宗教等各種意識形態和整個上層建築之中,而且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成為影響民族和國家命運的重要因素。
2、理想教育:是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有實現可能性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嚮往與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
3、集體主義教育:長期以來,人們憑直覺認為,私的概念是具體的,個人主義的定義容易理解,即是私利,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對此講得也比較透徹。而公的概念則被泛化,對於集體主義,則被視為抽象,看不見,摸不著,這是由集體主義的屬性決定的。
4、勞動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度,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養成勞動習慣的教育,是德育的內容之一。
5、人道主義與社會公德教育:人道主義和文明行為這些道德是人類共有的基本美德,既是人類自身發展和自我完善的道德基礎,也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重要條件和標志。
6、自覺紀律教育:指的是使學生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國家和集體紀律的意義,養成自覺遵守紀律的習慣和品質的教育,其履行《學生守則》。
7、民主與法制觀念的教育:用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基礎知識教育學生,增強他們的社會主義公民意識,使他們懂得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懂得與自己生活直接有關的法律,養成自覺遵守法律的行為習慣。
8、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是使學生樹立科學人生觀,並以其為指導,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的教育。
9、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產、生活上能與其他人保持較好的溝通或配合,能良好地處理生活中發生的各種情況。
(1)德育培訓內容擴展閱讀:
現行德育課程內容的主要特點是:
1、生活化。遵循不同階段學生生活的邏輯,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的主題活動為載體。
2、綜合化。每一學段課程內容力求體現多重價值,整合多種學科內容。《品德與生活》包含了品德教育、科學教育、社會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內容。
3、生本性。課程內容主張從學生成長、發展與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現狀、問題和需要出發,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4、開放性。面向學生逐步擴展的整個生活世界,從封閉的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對學生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
2. 幼兒園德育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凡是和品德掛鉤的都是我們教育的內容,內容很多不能一一細數,舉幾個例子說明一下。 (一)培養幼兒的分享行為 獨占甚至爭搶玩具,獨食等是幼兒期常見的事情,我們不能因此就說哪個孩子「自私自利」,貼上品德差的標簽。對這個問題應從兩方面來看。首先,這是由於幼兒特有的「自我中心化思維」所致。這種思維方式使幼兒在...考慮問題時總是從自己的感覺,觀點出發,而不知道別人觀點的存在及其不同,更不能主動,自覺地從別人的立場或角度上考慮問題,因而導致獨占行為的發生。其次,幼兒常發生的爭搶現象,往往是由於他們還不具備分享行為,沒有建立良好的分享規則所致,需要成人加以培養。 培養的方法主要有: 1.樹立榜樣; 2.創造分享機會; 3.培養分享動機; 4.掌握分享規則; (二)培養幼兒的同情及助人行為 同情、助人是我國傳統道德所倡導,也為現代文明所贊揚的。富有同情心,多些助人行為對於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以及今後的社會交往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我們應該及早加以培養。方法有: 1.鼓勵兒童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同時幫助兒童了解他人的處境和情感狀態,.喚起情感的共鳴,萌發同情心. 2.利用扮演角色的游戲, 讓兒童練習同情人, 照顧人,幫助人,也可對兒童進行移情訓練。 3.教給兒童一些安慰和助人的技巧. (三)培養協商與合作意識 協商與合作意識的培養對於幼兒適應集體生活,將來進入成人社會,受到社會的接納與歡迎非常重要。因此,我們應該注意培養幼兒的協商與合作意識,讓他們從小學會自己協商解決問題。 1.為幼兒提供與夥伴交往的機會,讓兒童在交往中學習協商與合作。 2.通過榜樣和示範來增進幼兒協商的技能,強化其合作行為。 (四)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 勞動意識,勞動觀念的教育,也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它包括幼兒的勞動習慣,對勞動的態度,對勞動者的看法,對勞動成果是否珍惜等內容。目前,勞動教育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普遭受到人們的輕視。在家裡,父母替孩子包辦一切,從吃飯、 穿衣,到幫助孩子去做學校里的衛生……學校中一切圍繞「升學」這根指揮棒轉,勞動教育被拋在腦後。這樣做的結果,不用說人們熱愛勞動,尊敬勞動者,許多人連起碼的自我服務能力也不具備。這一現象應該引起社會,家長的重視。 具體到幼兒身上,這一問題更為嚴重。因為孩子年齡小,動作技能差,家長往往更容易把孩子的一切都「承包」下來。因此,家長更應重視這一問題。 那麼,在家庭中如何對幼小的孩子實施勞動教育呢? 1.給孩子講關於愛勞動的故事; 2.利用談話開展勞動教育; 3.利用文藝作品和影視中勞動者的形象及其品德來開展家庭勞動教育; 4.給孩子提供接近勞動者的機會; 5.訓練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從小養成勞動的習慣。
3. 德育的基本內容是
12.當前,我國學校德育內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
A.人生觀教育
B.價值觀教育
C.素質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選擇ABD
我國德育的主要內容是:
1、小學德育的基本內容
根據《小學德育綱要》的規定,我國小學德育的基本內容是:
熱愛祖國的教育;
熱愛中國的教育;
熱愛人民的教育;
熱愛集體的教育;
熱愛勞動、艱苦奮斗的教育;
努力學習、熱愛科學的教育;
文明禮貌、遵守紀律的教育;
民主與法制觀念的啟蒙教育;
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
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2、初中德育的基本內容
根據《中學德育大綱》的規定,我國初中德育的基本內容是:
初步的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際主義教育;
理想教育;
道德教育;
勞動教育;
社會主義民主、法制與紀律教育;
身心衛生與個性發展教育
3、高中德育的基本內容
根據《中學德育大綱》的規定,我國高中德育的基本內容是:
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愛國主義教育;
國際主義教育;
理想教育;
道德教育;
勞動教育;
民主、法制與紀律教育;
身心衛生與個性發展教育
4. 小學德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方面
一、小學德育的主要內容
(1)愛國主義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體主義教育;
(4)勞動教育;
(5)人道主義與社會公德教育;
(6)自覺紀律教育;
(7)民主與法制觀念教育;
(8)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
二 、培養目標
1、培養學生初步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
2、遵守社會公德的意識和文明行為習慣;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3、自己管理自己、幫助別人、為集體服務和辨別是非的能力,為使他們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礎。
(4)德育培訓內容擴展閱讀:
德育工作模式
1、主體性德育模式
這是一種側重道德認知的德育模式。理論假設是,學生是道德教育的主體,德育應充分發揮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尤其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培養學生成為具有自主性、能動性等「主體道德素質」的社會主體。
2、活動德育模式
這是一種側重道德行為鍛煉的德育模式。理論假設是,道德就是現實的人的活動,個體的自主活動既是德育的目的,又是德育的手段。
3、情感德育模式
這是一種以情感為核心的德育模式。該模式認為,關心是一種以情感為核心的知情行的整和結構,且具有豐富的層次性。「學會關心」的教育價值在於引導學生從原始的、自發的「關心」感情,提升到理性的、自覺的「關心」感情,形成出自責任的「關心」品質,進而為整個德性的發展奠基。
5. 學校德育包括哪些方面的教育
學校德育包括: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勞動教育、人道主義與社會公德教育、自覺紀律教育、民主與法制觀念的教育、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心理健康。
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並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
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質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學生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學生一定的政治觀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進學生道德發展的教育。可以說,我國德育是一種涵蓋整個社會意識形態的「大德育」。
然而,品德的發展,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政治覺悟的提高,各屬於不同層面的問題,其過程機制相差甚大,不能以一樣的手段、方法,通過一樣的途徑,遵循一樣的原則,來實施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德育原則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德育過程的規律性,是對德育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中小學的德育原則主要有:
其一,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並重。又稱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知行統一的原則。
其二,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 嚴格要求是指嚴格按照教育方針和德育任務,對學生進行教育;尊重信任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關心學生的成長,尊重學生的人格,信任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發展。
其三,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相結合。保證所有學生的發展同社會發展的總方向相一致,又要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其四,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並舉。通過集體來教育個人,又要通過個別教育來加強和影響學生集體。
其五,學校教育和社會影響相統一。既要重視學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又要重視社會各方面的影響,相互配合,協調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