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實施本校雙語課堂教學有效性
作者:上海師范…
我國素質教育背景下的雙語教學實驗是一個全新領域,是教育國際化與人的全面發展需要的重要體現。對雙語教學的思考,一般認為是用英語進行非母語語言學科教學的一種探索,是在充分關注我國的文化背景與母語交往環境的條件支持下,穩妥地在一定學科及相應內容範圍內實施的學科教學,其價值追求是使學生能較為熟練地運用漢語、英語進行學科思維,用雙語開展學科學習與交流。雙語教學作為我國素質教育的一個切入點,目前在許多地區的中小學校進行著嘗試性實踐,並力圖使其成為新時期提高我國外語教學水平的有效載體。但雙語教學究竟在怎樣的信念與條件支撐下,才能實現其發展學生的雙語能力,這就涉及到雙語教學的有效性問題。事實上「教學行為要有效,就必須把握好『適合』兩個字,它必須適合環境、學科、建築、設施中的眾多條件,適合教育方針和教育管理方面的種種考慮,適合學生能力、需要、學習風格的極大差異,還要適合教師自身個性、態度和技能」 ,否則就失去了有效教學的基礎。
一、雙語教學有效實施的信念與條件
(一)雙語教學有效實施的信念
由於中小學雙語教學正處在探索階段,對其實驗必須有相應的信念作支撐才不至於迷失方向,盲目實施。我們認為雙語教學是建立在以下信念基礎上的:
(1)強化英語語言能力和增進學生國際理解意識,是中國特色「雙語教學」的主要任務;
(2)語言能力不能僅僅靠一門外語語言課程來培養,在學科教學中創設英語語言環境會有效促進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
(3)在我國牢固的本土語言背景下,運用外語進行一定學科內容的教學,不會削弱漢語作為母語的主導地位;
(4)所有學生都需要強化外語學習的能力,但學生對外語學習的具體需求和接受基礎存在很大差異;
(5)在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校里開展雙語教學,只要注意因地因時因人制宜,能在不同程度上達成雙語教學目標;只不過達到的目標是多元的、分層的,如培養標準的雙語人才或對別國文化深刻的理解;對別國文化的初步理解;或增強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等不同水平的分層目標。
這些雙語教學的信念,是基於多方面的理論依據。首先是語言學方面的依據。語言的本質是工具。從學習者的認知角度看,它既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工具,也是人類思維的工具,掌握一種語言也即掌握了一種觀察與認識世界的方法和習慣。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會一門外語,不但是多了一雙眼睛,一對耳朵和一張嘴,甚至是多了一個頭腦。我們應該認識到,真正成功的雙語教學必將超越語言的范疇,能對學生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觀體驗產生重大影響,是構成現代國際人完美人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次是社會文化學方面的依據。我們應該理解雙語教學不是針對哪個社會、經濟群體的教學,而是一種公眾素養教育,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國民素質,為增強國家的綜合競爭力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再次是教育學方面的依據。由於經濟、政治的全球化進程加快,一個國家和民族要維持生存與發展就需要拓展全球視野,增進國際理解。這一切取決於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而雙語教學跨越單純的語言教學,成為國際理解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雙語教學能體現素質教育的本質,是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自身更好地適應社會與參與社會競爭。
(二)雙語教學有效實施的條件
中小學開展雙語教學實踐研究,應具備基本條件。在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學校中,開展雙語教學要切實分析與把握基礎保障因素,這樣才能穩妥地取得實際效果。這些基本條件包括:
(1)實施雙語教學需要一個開放的社會與教育環境。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對外來文化採取了一種開放的接納態勢。尤其在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與國外交流頻繁地區的人們已經對外來先進文化具有吸納學習的心理,並且家長願意讓子女接受雙語教育。這些地區已經具備了實施雙語教學的較好的社會與教育環境。
(2)實施雙語教學需要教師具備相應扎實的應用外語教學的能力。雙語教師應以學科教師為主,英語教師為輔,能較熟練地將外語整合進學科教學,能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整合網路外語教學資源,從而體現出較強的地道的外語文化底蘊。
(3)實施雙語教學要學生有相應的自我需求。如果學生沒有學習雙語的積極性、主動性,再好的雙語教學也不能收到效果。雙語教學必須在引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前提下,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與教學規律,才能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進行雙語學習,自覺地投入到雙語教學活動中去。
(4)實施雙語教學要因地制宜地選用與開發課程與教材、學校應根據自身特點與優勢選擇一定的學科作為雙語教學試點。
(5)實施雙語教學需要先進的教育理念與一定的辦學條件作支撐。學校要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安排相應的資金、設備投入雙語教學。根據學校的辦學條件來確定開展雙語教學的層次目標。並在學校總體布置上強化英語化校園環境。不能沒條件就盲目地開展,那樣,勢必導致夭折與負面影響。提倡創造條件上,但不能沒有條件倉促上。目前一些開展雙語教學的學校條件參差不齊,有些學校條件相對成熟,有的學校條件還遠遠不夠,需謹慎實施雙語教學。從中小學雙語教學實施的總體環境而言,要爭鳴、不要轟鳴;要理解,不要誤解;要揚棄,不要遺棄;要滿意,不要失意。
二、雙語教學過程的有效監控
當中小學雙語教學的信念確立和條件具備後,要實現雙語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有效地組織雙語教學,對雙語教學的各個階段實施有效的監控,使教學過程的結構要素都符合有效性要求。因教學過程的結構主要由確立教學目標、組織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式與方法、評價教學效果幾部分組成,所以對雙語教學過程的有效監控可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一)確立雙語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所謂確立雙語教學目標的有效性,是指雙語教學目標的形成要遵循雙語教學的價值取向,在具體表述時應做到明確而清晰。明確了雙語教學目標,就有了雙語教學的具體操作定位。對雙語教學目標的有效解釋,應從發展學生的語言、學科專業要求和社會文化理解三方面闡述。雙語教學在學生語言發展方面的目標主要包括:
(1)掌握學科英語詞彙,通過閱讀一定量的外文原版資料提高專業外語閱讀水平與表達水平。
(2)通過不同層次的學科英語口語操練,了解與適應外語應用習慣。在從事學科雙語教學時,往往會遇到這樣的兩難境地:一方面用外語進行學科教學時,會使學生遇到的文字方面障礙增多,從而需要更多的利用身體語言和母語進行文字障礙的疏通。另一方面某一學科的周課時量是固定的,且要達到國家規定的學科教學任務。
筆者認為,從短期看雙語教學的學科專業目標達成會受到一定影響,但從雙語教師進行優化教學過程的長期努力來看,學科專業目標與學生的語言目標發展應該是並行不悖的。
雙語教學的學科專業目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1)讓學生用兩種語言強化該學科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2)讓學生形成對某一學科發展價值的雙語判斷。
(3)通過個性化教學方式,使對某一學科感興趣、願意深入研究的學生獲得學科專業方面的長足發展。
(4)在定位雙語教學的學科專業目標時,雙語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社區、家庭的文化背景和學生個人需求而有所調整。
雙語教學的社會文化理解方面的目標是在樹立學生對母語文化自豪感的同時,增進對外語文化的認同與理解,促進學科傳授時雙語文化間的溝通與交流。也就是說雙語教學的社會文化理解方面的目標最終是形成受教育者對雙語的正確態度與價值觀,以促進學生今後在不同文化情境中的交流,形成尊重外語文化的習慣。
(二)組織雙語教學內容的有效性
所謂雙語教學知識處理的有效性,是指雙語教學知識選擇與安排要為實現雙語教學目標服務,盡可能與雙語教學目標相符合,避免「失真」而產生偏向,主要涉及雙語教學課程教材內容的選擇與組織。學校選擇哪些內容作為雙語教學知識,應首先考慮有效的雙語教學知識量,「有效教學知識量,就是教學內容對學生而言實在有益(新的或具有新意)的觀點材料、方法,學生學了之後有所感、有所獲,真正理解的內容」。
如果有效的雙語教學知識量為零,學生的雙語能力就得不到發展,雙語教育者必須注意雙語課程教材編寫的有效性。雙語教學的課程,目前小學多在音樂、美術、體育、數學、自然學科中進行,多數滲透有較強的活動成分;中學則多在計算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等學科中開設,大量以拓展型課程、選修課程出現,少量在必修課部分章節展開。在教材編寫方面,因我國的雙語教學的定位與國外雙語教學有差異,所以不能照搬外國的雙語教材,雙語教師應根據我國學生的特點進行選編、改編或重編。在編寫過程中應把握三個原則:
(1)按照我國素質教育背景下雙語教學的正確定位進行;
(2)以原版資料進行編選;
(3)充分使用現代教育技術,重視雙語教材的立體性和直觀性。
從目前雙語教學實際進展情況看,大多數雙語教學並未達到「課程標准」水平,僅是「學科教學」實踐,因而注重微型雙語課程教材研發是一種比較有效的形式。開發雙語微型課程,更確切地講,開發一些微型資料包,供師生在雙語學科教學中靈活、多樣、適時使用。這種資料包研發聚焦於當前熱點科學話題,以一個主題形式組合原版資料,如密切聯系生活的「健康與營養」,強調各類營養對健康的影響;如貼近社會現實的高科技運用典型,磁懸浮列車;如探索科學分類方法,以「元素周期表」為例;如科學前沿,基因、納米技術等。
開發雙語微型資料包的原則包括:選材堅持用英文原版;注重學生現有學習水平;圖文並茂,活潑多樣;課題的小型化;照顧不同層次學習需求,編制相應輔導材料;有利於教學安排。在收集資料時,強調專家、一線教師的充分互動。既有供學生使用的學習資料,還精心編選教師參考資料,從而根據學生、班級實際情況,調節確定相對自由的課時(5—8學時為主)。一般來看,效果都比較顯著,學生學習興趣盎然,學科知識、語言、思維目標的達成度都較高。
(三)雙語教學方式與方法運用的有效性
雙語教學方式和方法運用的有效性是指雙語教學為確保雙語教學目標的達成,使學生通過對雙語課程教材的學習獲得有效知識量所採取的教學方式與途徑。雙語教學方式與方法運用必須遵循雙語教學的認知、情感和語言學原理採取相應的教學與方法,進行個性化教學的探索。
雙語教學的認知原理是指教師應關注學生言語智力的發展,要求雙語教師注重引發學生學習雙語的自覺性,讓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給予恰當的激勵,引發學生的內驅力和注重運用有針對性的學習策略。認知原理給雙語教學的實踐啟示是:
(1)在雙語教學的初始階段,教師應盡可能地創設真實的課堂雙語教學情境進行教學,可以對外語形式系統(如語音、語法等)給予適當的關注,但以不要妨礙學生流暢交流為原則。
(2)注重培養與訓練學生學習雙語的耐心,不要過多地進行外語語法解釋和抽象的用外語表達理論闡述,多立足於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和生活情境,使學生在母語與外語新舊知識交互作用上產生聯系。
(3)應注意發展學生學習雙語的自主性,而不是依賴性,通過大量聽、說、讀、寫等活動,充分的教學互動與參與,幫助學生獲得學習雙語的自我滿足感,主動建構學科雙語的知識框架,對學生用雙語表達的行為給予表揚和鼓勵。
雙語教學的情感原理是指雙語教師應關注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使學習者獲得學習好學科與語言的自信心,勇於嘗試用外語表達和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其對雙語教學實踐的啟示是:
(1)對學生的雙語學習行為保持一以貫之的熱情關注,給予雙語學習者豐富的口頭或非口頭的肯定信息,增強學生學習雙語的自信心。
(2)在學科雙語教學的過程中,用具體得當的教學措施,有區別、分層次地讓學生從困惑中解脫出來,通過生動的活動來學習語言,用形象活潑有趣的課程設計調動外語思維,增進學科學習。
(3)在雙語教學中,雙語教師要創設一種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勇於用雙語表達自己的思想。
雙語教師要與學生共同討論不同文化背景間的差異,同時強調沒有哪一種文化比另一種文化更「優越」,學好雙語的目的是促進跨文化理解與交流,從而陶冶現代國際人的完美人格。
雙語教學的語言學原理是充分發揮母語對外語學習的促進作用,減少妨礙作用,以提高學生的雙語交際能力的目的,要求教師採用的教學方式與方法有:
(1)雙語教師要讓學生理解母語的價值,並不總是讓其對學生的學科外語學習引發錯誤;
(2)引導學生嘗試用外語思考問題,而不是把問題翻譯成母語加以理解;
(3)嘗試讓學生進行自我糾錯;教師在糾錯時,應不妨礙學生進一步開口表達的努力嘗試,確保學生有機會獲取交流外語的流暢性,不必過多注意語言中的細微錯誤;
(4)嘗試運用現實世界中可能遇到的雙語語言,提高學生的雙語書面與口頭交際的能力。
雙語教學方式與方法的選擇要注重適合學生外語學習水平的差異和學校實際,進行個性化教學的探索,而且由於教師教學個性的差異,先前經驗的差異,學科性質的差異,主題內容的差異,為教師的個性化教學提供了充分的空間。素質教育提倡的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即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可能在雙語教學實踐中得到更大的突破。就中小學音樂雙語教學而言,不同教師的演繹方式迥異,風格也不一樣。有的寓雙語教學於多樣的活動中,如在觀摩錄象,角色扮演等活動中感知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歌舞特徵;有的則強調從小奠定音樂的基本功,更多地側重音樂節奏、情調的體驗,合唱的基本要求,選取合適的英文歌曲作為載體。而在小學數學綜合活動課中,則融數學、計算機、美術、手工學科的若幹活動於一體,教師充分發揮變通、靈活、多樣的手段進行雙語教學。所有這些探索,其基本特徵是在學科知識、技能目標與語言目標的設定都很清晰的情況下,根據學生的差異與學校實際所作出的選擇。有效的雙語教學形式多樣,體悟、動手、動口、動腦結合,活動充分,情緒飽滿。在雙語教學探索中,小學的雙語教學較之中學的雙語教學而言,因其教學容量相對較小,而在活動形式上具有更大的拓展伸縮性;而中學雙語教學較之小學雙語教學在教學資料的准備上要更精細化,強調選擇的餘地,在教學目標、形式、方法的整合上更講究嚴密性、適切性。提倡教學的個性化,要重視語言的使用與溝通,注重產生實際效果,在對多元目標達成度上具有操作性,一切為了學生雙語能力的成長與發展。
(四)雙語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雙語教學評價是對雙語教學的質與量做出價值判斷,有效的雙語教學評價切忌外在的、機械的評價,要求激發師生在雙語教學評價中的創造性,注重師生的自我內在性評價,即「關注的是師生自我對自己的評價以及在自我評價的基礎上調節各自的教與學的活動,積極地把評價要素納入到師生教與學的活動中去,形成師生自我分析、自我調節、自我評價的能力。」雙語教學的學生評價既注重對學生學習雙語的語言目標、學科目標和社會文化理解目標的達成度的終結性評價,也注重學生在雙語學習中所表現的學習態度、多元文化的適應能力、時間觀念、學習能力等方面的過程性評價。評價的方法主要有模擬多元文化交流情境、深入課堂觀察,安排適當的教學測試等進行測評。
雙語教學的教師評價要注重教師對雙語教學實踐的反思性評價。雙語教師為挑戰雙語教學中的誤區,改變現狀,必須反省自身的教學實踐,這樣會幫助其成為有效的雙語教師獲得更多的洞察力。只有通過不斷反省教學實踐,按照雙語教學定位及目的認真思考,才能找出自己在雙語教學中的失誤與長處,從而積極參加職後培訓或自學,發展自己的雙語教學能力。、借用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筆者認為在雙語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一起,都要關注教學中的「最近發展區」,只要教師不斷地進行教學實踐反思,然後採取適當措施使自己的雙語教學能力向「最近發展區」靠近。同樣,學生也在不斷地動態提升雙語學習能力。在反思自身的雙語教學實踐中,大部分雙語教師深刻地認識到進行有針對性培訓的價值,尤其是接受一些帶有哲理性的內容(如雙語教學定位、目的),以促進雙語教師的專業內涵。當然雙語教師的雙語教學實際能力主要是在校本培訓、教學實踐中發展。
同時,雙語教學中如何界定母語與外語相互支持的比例問題?學生語言發展與認知發展相互關系如何?學科內容與語言的整合怎樣才是最合理的?如何有效把握雙語教學中的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習特徵?採取怎樣的雙語教學策略才是高效的?這些都有待於在雙語教學的豐富實踐中發展。因此,鼓勵雙語教師積極進行反思性評價能促進其以後的雙語教學實踐的有效開展。沒有開展過雙語教師個體或集體的批判性教學實踐的反省,雙語教學系統中有關教學知識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就不會出現。那些沒有學會去聆聽學生實際要求和沒有把學生當作文化促進者和適應國際競爭者的教師,就不可能對有抵觸雙語學習的學生產生任何幫助,更不能深刻認識到素質教育背景下實施雙語教學改革的價值。
⑵ 話題3:怎樣提高教師培訓的有效性
一、健全培訓機構,落實培訓責任
教育領導班子到位後,必須深刻認識到培訓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應及時成立由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分口抓、職能部門具體抓的培訓工作領導小組。根據教育發展形勢和需求,撤銷原縣區教師進修學校,成立縣區教育培訓中心,負責全區教育培訓工作的組織實施。同時,針對以往幹部、教師培訓中職責不清、多頭培訓的問題,制定出一系列有關教育培訓的管理辦法,明確領導職責,靠實管理責任;理順培訓職能,靠實部門責任;細化培訓任務,靠實培訓責任。這樣一來,我們的培訓機構就會逐漸健全起來,培訓責任才能夠得到落實,培訓工作才可以順利展開。
二、理清培訓思路,完善培訓計劃
「如果方向錯了,停止就是進步。」作為培訓組織和實施部門,我們更應該立足於隊伍現狀,借鑒先進經驗。各縣區應先確立「高端引領,借力培訓;發揮骨幹,示範培訓;依託教研,拓展培訓;區域合作,聯片培訓;立足校情,崗位培訓;啟動活力,自主培訓;多輪驅動,多元培訓」的思路,為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指明方向。按照國家、省、市關於教師成長發展的總體要求,結合各縣區教育實際,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先後制定下發《各縣區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實施方案》、《各縣區教師培訓n年行動計劃》等一系列助推教師成長發展的文件,為實施教育持續性發展戰略和促進教師成長發展奠定基礎。
三、落實培訓經費,規范培訓管理
「兵馬未到,糧草先行。」各縣區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及時制定和出台相關規定,規定每年全縣(區)教育費附加的10%以上,用於教育培訓和教科研工作。同時,要求學校想方設法籌借資金,切實加大教育投入。教育主管部門應在年度考核中對培訓經費的落實情況予以重點督查,從而確保了培訓經費的足額落實。針對以往幹部、教師培訓中思路不清、目的不明、針對性不強的問題,我們提出:今後的幹部、教師培訓,要嚴格遵循「針對管理抓培訓,針對問題抓培訓,針對能力抓培訓」的基本要求,凡是目的不明確、思路不清晰、針對性不強的培訓,一律不予以批准實施,切實杜絕了無效和低效的培訓。
四、抓好培訓調研,實施多元培訓
各縣區教育局,應先後聘請各高校的專家團隊和專業機構,組織開展教育現狀分析與教師培訓需求調研,制定周密的調研方案,挑選科學的調研對象,詳細了解學校發展需要和教師發展需要,准確掌握培訓要求,使培訓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以此為基礎,在具體培訓過程中,應著力有針對性地抓好以下4個層面的培訓工作:
1.參與高端培訓。選派數名校長參加校長發展學校培訓,以及安排數名教師參加國培計劃。積極承辦國家及省、市級大型的教學教研活動,培訓教師的人次應該加大力度。高層次的培訓需要在全市縣區教育管理人才的培養中發揮出顯著的作用,要讓一批批參與高端培訓的校長成為引領各縣區教育管理的先鋒和示範。
2.實施訂單培訓。拓展培訓思路,想方設法籌措專項資金,委託教育高校,先後對全市區專兼職教研員、教科室主任分期進行訂單式培訓。與省教科所協作,開設全國心理咨詢師培訓班。訂單式培訓,關照骨幹教師的成長需求,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極強,才能解決一系列困惑和問題,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3.落實區域培訓。針對師資現狀,立足區域實際,先後開展以「校長培訓日」活動為主的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培訓。這些培訓,從培訓對象現實需求出發,簡潔且可操作性強。在培訓中,列專題,請名家,重互動,求實效,注重收獲。同時,立足於學科特點,發揮本土人才,需先後開展語文、數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等多個專題的培訓活動,培訓教師的人次需要增加,進一步提升區域培訓的參與層面和培訓質量。
4.強化教研培訓。依託「教研室——片區教學研究指導組——學校教科室」的三級教研網路,通過專家講座、現場課例、教學評析、教材研讀、方法研討等方式,強化教研培訓。組織教師參加全國教師素養大賽觀摩活動和小學教學觀摩研討活動,以及組織教師參加全省課程開發與管理實施培訓,如此一來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師隊伍的教研水平。
五、抓好以賽代訓
大力提倡舉辦校長崗位能力大賽、教師素養大賽等各類形式豐富的比賽活動,以賽代訓,提高專業修養,鍛煉專業技能,特別是校長崗位能力大賽,通過全面、深入、系列、細致的全方位比賽,要遴選出優秀的管理人才,培養一批骨幹校長,鍛煉一批年輕的校長,要展示出校長團隊的風采,提升校長隊伍的形象,為中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進步發揮積極的作用。
六、推進以評促訓
需要舉行各縣區骨幹教師、教學新秀和區級骨幹教師、教學新秀等一系列評選活動,以評選促專業成長。在評選過程當中,要做到公開、公正,嚴謹有序,比賽、觀摩、學習、提高的有機融合才可以獲得教師的高度認可教學任務保質保量的完成。
七、規范校本培訓
教育主管部門應該把校本培訓的實施情況,作為學校年度考核的工作重點,抓規范,促落實,求質量,進一步建立健全了校本培訓管理制度,完善校本培訓工作計劃,落實校本培訓工作責任。學校必須立足校情,創新思路,拓展內容,挖掘深度,豐富形式,扎實有效地抓好工作落實,使校本培訓工作做到全員化、經常化、規范化、多樣化、全面化,進一步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這樣才能有效地解決教學中的困難與問題,提高薄弱學校的教學質量。
八、鼓勵自主培訓
教育局應從管理層面出發,配發教師閱讀書籍,通過大力倡導和積極引導,鼓勵廣大教師主動讀書,自主培訓,完善自我,提升素質。學校搭建學習平台,制定教師獎勵辦法,通過報銷學費等各項有力措施,引導廣大教師讀書學習。廣大幹部教師立足崗位工作,利用課余時間和業余時間,抓自學,抓自修,比業務,比業績,這樣,他們的學習意識和學習熱情才可以增強,學習效果便會逐步顯現了。
積極實施多元化培訓,才可以使得一個片區的師資培訓工作從過去的水平低、質量不高、後勁不足、培訓特色不鮮明、培訓效果不明顯的低谷中走出來。全方位的培訓,可以鍛煉師資隊伍,提升師資隊伍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總之,只有基礎教育管理不斷規范,師資隊伍素質才能提升,教育質量才可以提高。教師培訓工作必要而迫切,但是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培訓工作還存在很多不足,要有意識地去改進,去發展,這樣的培訓效果才會進一步提升。以上八個方面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提高教師培訓的有效性的關鍵,任何一個方面的疏忽都可能導致整個培訓沒有效率和作用。
⑶ 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有效性 校本研修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它特有的魅力昭示了勃勃生機,在新課程的熏陶下,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在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小學數學教學的背景下,我們的課堂教學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的「鴉雀無聲」變成了「暢所欲言」,「亦步亦趨」變成了「自主探索」,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教學氣氛異常活躍。這一切確實令人欣慰以往的「鴉雀無聲」變成了「暢所欲言」,「亦步亦趨」變成了「自主探索」,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教學氣氛異常活躍。這一切確實令人欣慰。課堂教學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每個教師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社會、家長對學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責任,更是壓在每個教師肩上的一副重擔,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數學煥發強大的生命力?
一、創設良好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掌握知識和獲取技能的主要動因是——良好的情境。」《數學課程標准》在「課程實施建議」中也明確提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現代教學論認為:數學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學生設計學習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關信息,引導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中,自己開動腦筋進行學習,掌握數學知識。教學中,只有創設條件,給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空間,學習效果才能得到增強。
在情境中創設懸念,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生探求知識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創設問題情境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打開思維的閘門,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教學「0表示沒有的意義」時,我有意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啟發學生參與,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以極高的熱情投入新知的探求過程。上課開始,用課件播放五顏六色的氣球正在徐徐上升的情景;然後拿來氣球和學生一起玩放飛氣球的游戲:每次放飛一個,每放一次問學生手裡還有幾個氣球,把手中的最後一個也放飛了,手中沒有氣球了,還能用前面所學的5以內數來表示嗎?怎麼辦?該用什麼數字來表示呢?這樣,通過安排兒童非常熟悉,非常喜愛的放飛氣球的游戲,並在游戲過程中提出問題,從有與無的對比中,突出「一個也沒有,用什麼表示呢?」自然地將0表示沒有的意義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增加了數學知識間的聯系,而且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同時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會成為負擔,而會成為一種執著的追求;有了興趣,學生才會去積極探索,才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變苦為樂。實踐證明,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變得生動形象,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學習過程是否有效,是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而學生學習過程需要教師的巧妙引導。因此,數學課堂教學應該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餘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只需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引導和點撥。
例如教《數學廣角:重疊問題》時,首先通過學生投票統計並提出問題:「喜歡籃球的有11人,喜歡足球的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學生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回答:20人。「對嗎?」教師輕輕的一句追問,立即激起了學生的思考。原來直接用加法求總數的簡單問題遭遇了新的情況,學生開始關注信息之間的關系,產生整理雜亂信息的必要。這時,放手讓學生整理學號,當學生調整學號時把既喜歡籃球又喜歡足球的放在中間,老師提問:「這里有16張學號卡,究竟是幾個人呢?」學生馬上想到可以把重復的學號疊在一起或乾脆拿掉一張,老師再次引導:「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人家一眼看出:喜歡籃球的有幾人,喜歡足球的有幾人,兩種都喜歡的有幾人?」通過討論學生覺得可以用筆圈一圈,於是韋恩圖自然生成了。教師又巧妙地再次組織如下活動:「如果讓你上來貼,你會把學號貼在圖上的哪一部分?為什麼?」通過這個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韋恩圖,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李老師做到該讓學生研究時放手給學生研究,不需要的地方決不浪費時間,從容不迫的巧妙引導大大提高學習過程的有效性。
三、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不斷更新,我們的教育技術也隨之現代化,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代替了傳統教育的小黑板、掛圖等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由「靜」變「動」,這是教育的進步。應該說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常規教學手段相比有其獨特的優勢。在公開教學的時候,有些教師為了追求一種時髦,片面追求形式上的花俏,在課堂上,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其實並沒有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真正作用。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思維程度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到恰到好處,這樣才能發揮其優勢和特長,才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一年級小朋友在學生求「被減數」的「解決問題」時,應該說此類問題對一年級小朋友來說屬於逆向思維的問題,學生總是定勢地習慣地運用順向思維來思考和解決,由於一年級的小朋友的口算比較簡單,學生總能一下子把答案口算出來,然後把答案帶入算式中進行列式計算。例如,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學校體育室有一些籃球,被小朋友借走8個,還剩7個,學校體育室原來有多少個?一些後進生,遇到這樣的題目總是用列式為15-8=7(個)。這部分學生根本沒有對此類問題的結構以及所求問題與已知條件之間的關系進行理解,為幫助這部分學生扭轉思維上定勢,我製作了一個多媒體課件來幫助學生理解,運用多媒體課件中「動」的畫面來幫助思考「原來」、「借走」和「剩下」三者之間的關系。多媒體課件首先出示一個體育室(沒有標明原來一共有多少個籃球)情景,教師此時問:「體育室原來一共有多少個籃球你們知道嗎?」「不知道。」此時課件動態演示借走8個,此時教師又問:「是從哪兒借走的?」「從原來裡面借走的。」當借走8個演示完後,課件演示出體育室還剩下7個,此時教師追問:「這時你們知道體育室原來一共有多少個籃球嗎?」學生異口同聲:「15個。」「你們怎麼知道的?」一位學生在下面插話:「把借走的8個籃球再還給它就知道了。」這時課件演示借走的8個又回到原來的體育室里,教師問到:「那你們說說要求原來有多少個籃球,怎樣算呢?」學生看著課件的演示過程立刻回答到:「把借走的和剩下的加起來。」在這樣的解決數學問題中巧妙的運用現代教育手段,不僅幫助了學生理解了此類問題的思考方法和解答方法,也有利地促進學生積極的思維,使教學難點得到很好的解決,從而發揮了現代教育手段的優勢和作用。
四、建立師生互動關系,提高課堂有效性
和諧的氣氛,是教育教學中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發展的基礎,也是學生愉快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知識創新的重要條件。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使學生勇於探索的創新意識得到激活,從而把教和學緊密結合成一個整體。而教學活動中的學習氣氛是教師培養起來的,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關系,對於維持學生的興趣和注意至關重要。教師對每個學生的態度,雙方情感的協調或建立愉快的信任和合作關系,需要以教師自身積極情感的建立為基礎,以此來感染和喚起學生的學習情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
課堂上,教師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給予積極的強化,如微笑、點頭、重復和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說一些肯定和鼓勵的話。教師不應該忽視或者嘲笑學生的錯誤反應,應該鼓勵學生繼續努力。數學課堂上,應當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揚性、鼓勵性、激勵性和幽默風趣性的語言來鼓舞推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計算「119+59」這道題,教師可問:「這題要簡便計算,誰會?」當學生紛紛舉手時,說:「那就試試,還要看誰的方法多、妙。」當學生列舉了很多種方法時,立即肯定:「你們真能幹,找出這么多不同的方法。」對待經常回答問題出色卻一時沒說對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體態語言,眼睛稍微瞪期待性的直視他:「是這樣嗎?」或「再想想。」既否定了回答又不傷自尊心。對於差一些的孩子,只要有勇氣舉手,即使回答出人意料時,教師還要大加贊賞。如此一來,課堂上用美的語言對學生進行熏陶,是對學生的信任,對促進學生展示自已的能量有神廳的功能,更能有效促進課堂氣氛圍的融洽。 課後,教師應該與每一位學生進行個人的、積極的交流,針對他們的作業內容、完成方式等說一些支持的話,並認真傾聽和接受學生對教學的正確想法,不要只注意個別的學生。
教學實踐證明,教學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師生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學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維的教學統一體。對教學而言,師生關系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與學的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於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性凸現,個性的張揚,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尊重學生人格,熱愛每一個學生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是起分享理解,體驗著生命的價值和自我實現的過程。應該說師生是平等的,教師只是與孩子們共同參與學習、進步、成長中的首席代表。我們強調這些,也真是新課程目標所十分期待的。
總之,我們要從課堂的有效教學出發,從學生的自身發展出發,合理運用和安排各種教學手段與環節,才能使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更加賦有實效性,才能煥發出新課程理念在常態下的小學數學課堂的指導作用,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育人質量,使學生在有效的數學課堂中學到了知識,提高了能力,發展了素質。
⑷ 如何提高教師培訓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教師隊伍是這一重任的肩負者,教師隊伍素質的高低是教育事業成敗的關鍵。但是,目前教師隊伍素質高低參差不齊,教師的培訓、學習、專業發展、能力提升等問題依然至關重要。面對課改新時期教師培訓新需求,應如何改變教師培訓的模式,提高培訓的質量和實效性。結合教師培訓的現狀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專業引領,提高集中培訓的實效性
教師集中培訓也就是通識培訓、課程標准培訓、教材培訓,還有一些專題培訓。集中培訓的理念必須富有前瞻性,必須發揮其專業引領和指導性作用,能為教師個人反思、同伴互助交流掌舵護航,指明方向。如果沒有先進的教育理論來引導,教師的行動研究只會在同一水平上重復,就談不上個人專業發展和能力的提升。集中培訓的重要性,也是我們教師培訓管理部門應該特別重視的問題。特別是全區、全校的集中培訓,組織每一次培訓都要先確定主題,定位目標,把握住培訓的方向,選擇好有能力、有實力的專家或教師授課,確保培訓內容和理念與新課程改革的步伐同步或超前,使參與培訓的教師切實受到啟發,得到實效。每次培訓後,都讓學員寫出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切實提高了集中培訓的實效性。
二、立足校情,探索校本培訓的有效途徑
「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最為有效的途徑。事實表明,教師真正的成長僅靠崗前培訓或外出學習是不夠的,學校才是大熔爐,是研究中心,教師個人就是研究者,教師能力的顯著提高是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因此,我們要立足校情,發展特色,把培訓與教師的教學實踐、教學研究融為一體,使校本培訓成為促進教師專業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
1、建立培訓的保障機制,營造和諧的培訓氛圍
成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小組成員始終站在教育教學改革的最前列,是教育教學的「領頭羊」。制定並落實校本培訓工作計劃,完善培訓制度,促校本教研規范化。如:理論學習制度、集體備課制度、隨堂聽課制度、教學反思制度、師徒結對制度等,從制度上保障培訓的質量和效益。還注重創造有利於教師研究的氛圍和寬松的環境,以釋緩教師的心理壓力,加強教師與教師、學校與學校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形成長期有效的機制。
2、打造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
堅持政治理論學習與業務學習相結合,以師德建設為核心,深入開展師德教育活動,將師德教育活動納入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強化教師敬業愛崗、教書育人、無私奉獻的精神,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造就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特別注重引導青年教師端正教育思想,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敢於挑戰,勇於創新,讓他們明確自己肩負的重任,盡快勝任自己的教學崗位。
3、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作用
在教育高速發展的今天,只有發展了教師,才能發展學生,也才能發展學校。因此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引導教師不能滿足於做一名教書匠,要爭取做研究型、科研型教師。
4、深入課堂,進行實踐探索
過去的實踐證明我們要改變那些形式上的集中、報告式的培訓,應當多進行個案分析和現場指導。而課堂是實施這一舉措的主渠道,是教師獲得發展的重要平台。因此注重開展課堂研討、即席指導的培訓形式效果最好。應不定時的派出教學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進行現場的課堂指導。
5、強化反思意識,提升專業水平
反思是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中最有效的途徑,正如葉瀾教授所說「寫一輩子的教案未必成為名師,而堅持寫三年的教學反思卻能成為名師。」 在實施過程中,嘗試如下做法:
(1)多次備課。要求教師根據教學中和教學後所獲得的反饋信息進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確存在問題和今後改進方向,從而不斷增強教育教學效果。
(2)寫教後反思。教師寫下自己的經驗和教訓,可使有益的經驗及時得到總結、提煉和升華;可使失敗的教訓得以改正。
(3)選擇優秀教育教學案例研討交流,並鼓勵教師參與各級競賽或投稿。通過以上方法逐步增強教師的問題意識和反思能力,有效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提升專業水平。
6、以課題研究為抓手,促進教師轉型
教師除了參加培訓和教研活動外,還要增強研究意識,不斷提高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個沒有研究能力的教師永遠只是一個「教書匠」。因此,我們鼓勵教師從自己的問題出發,從自己的需求出發,幫助每一位教師制定專業發展計劃,進行個案研究,結合學校和個人的實際情況,選擇和確立總課題和子課題。使日常教學工作和教學研究、教師專業成長融為一體,提升了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有效地促進了教師的轉型。
三、建立服務平台式的管理機制為培訓提供保證
1.創建管理機制
教師繼續教育是法律賦予教育行政部門的一項義務,也只有在教育行政部門的統一領導下,實行分級管理、分工負責,教師培訓才能取得實效。首先要有專職的繼續教育指導中心,它是科研工作小組的聯絡員和領導者,其職責就是領導工作小組開展教學科研活動,幫助在職教師達成專業目標和滿足專業需求,改革教師教育管理機制,為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專業發展提供管理制度上的保障。
2.搭建網路服務平台
一方面根據各級不同標准製作學習模塊和課件以用於遠程教育。利用軟體環境進行自學是遠程教育主要學習方法,面對起點不同、層次各異的教師,必須依靠不同層次的任務模塊才能激勵他們學習。在這種學習活動中,我們的重要工作是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和驅動學員學習的「任務」,通過任務組織學習,同時要注意讓學員用自己的方式來學習,而不是強迫,讓學員在自學中盡力發展自己的能力並安排教師進行網上授課及答疑。另一方面建立網站,負責搭建網路交流平台及做好網路宣傳。通過網路的聊天室、QQ群、MSN等即時通訊工具和網路論壇,使學員能相互交流學習心得體會及相關資料,同時也成為了解教師培訓需求的一個場所,網路也使全體教師能更方便快捷地了解教師培訓的現狀及相關政策。
3.建立保障機制
一方面加強教師教育的政策保障。以政府文件統一教師的認識,對教師繼續教育進行系統、科學的管理及規劃。另一方面,建立了教師繼續教育合理的經費分擔機制,使教師繼續教育經費的來源得以保證。
四、培訓效益的科學評價
教師培訓的目的是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如何通過培訓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目的?我認為,在重視培訓過程的同時,要發揮培訓結果的效應。在現實中,往往是教師參加培訓後,拿到證書就意味著培訓到此為止,至於學習什麼,學得怎樣無人過問,這種現象的出現是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培訓結果的有效性就是要體現在培訓結果利用的最大化上。因此,無論是培訓的舉辦者或培訓對象的派出單位(學校),首先都應該重視對教師培訓後的跟蹤考核,要給受訓老師留作業(比如向同事匯報培訓心得或進行某項專題研究,進行實踐活動交流等),充分利用受訓教師的學習成效進行校本培訓。特別是要發揮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培訓對象的示範輻射作用,實現學習資源共享;其次培訓效果如何,最有發言權的是參與培訓學習的教師自己,可參照國際教師培訓評估的有效做法,專門設計培訓效果評估表,以半開放式問卷的方式,對教師培訓的效果進行現場評估調查;另外建立成果集,將受訓教師的科研成果和論文集合成冊在全市范圍交流,方便教師經驗的交流,同時也便於向學術期刊、學報等推薦發表。
⑸ 校本培訓的有效形式有哪些
校本培訓措施
校本培訓要依現實情況為依據,因地因時制宜,堅決改變傳統版的落後模式和不權合理的規章制度,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符合素質教育理念和體現新課程精神的新舉措。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 組織老師認真學習有關新課程改革的各種重要的精神,和有關指導性思想,讓老師們的心目中對新的課程標准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在課改的指導思想上不至於出現偏差。
二、教師認真加強業務方面的學習,加強政治思想方面的學習,在思想上和業務上都要達到新課程大綱所要求的標准。
三、學校要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具體實施情況中出現問題的對應性措施,以應機現實的需要。
四、學校要組織好本校的學生和老師們配合好,為老師們課改服好務,創造好相應的條件。
五、對全學校的師生進行新課程新標準的培訓,讓學生們對新標准有充分的理解,從而為教師的課改創造一個和諧的內外在的環境。
六、學校要制定相應的激勵措施,為在各方面有突出表現的師生的進一步發展自己的思想和進一步探索創立一個好的機制。
⑹ 如何更有效的建立高效課堂教學
從學生角度來講,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一是學生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高。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並積極思考。從這個角度來說,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
從教師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因為教學目標的預設與課堂的實際情況不可能完全吻合,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目標作出適時調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使其更好地體現教學目標的適切性。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這種主動參與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否採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否積極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能否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進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學生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三是教學中適時跟進、監測、反饋、消解,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
構建高效課堂必須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抓好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推動教師觀念的轉變,進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於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後作業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解決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的問題。
第二,開展以學課標、研課本、研方法、課後反思等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訓。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在很多情況下,課堂的低效是由教師對課標與課本的學習與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師這方面的不足又影響和制約了其課堂駕馭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又反過來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師備課中的備學生問題。不少教師在備課時,只習慣於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如果教師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切從本本出發,課堂教學的適切性就會大打折扣,課堂教學的高效更無從談起。
第四,研究和設計好課堂提問。在真實、常態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教師所提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無效問題、假問題、無價值問題充斥課堂,教師的很多提問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的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有啟發性的、有一定難度的,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第五,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課堂上,有的教師剛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而且有效性很差。這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使無效勞動充斥課堂,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有的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文、討論、交流、做鞏固練習等,不提任何時間和標準的要求,學生漫無目的地閱讀與交流,課堂組織鬆散,時間利用率低。有的教師只對學生提出比較籠統的要求,學生不明白教師要他們干什麼和要他們怎麼干,這樣,學生就失去了教師的有效指導。因此,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
第六,積極實施小組互助學習制。現階段,大班額的班級授課制也是課堂教學效率難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學難以推行的現實條件下,在班內實行小組互助學習可以說是一個最佳選擇。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個性心理特點,可以把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發揮優秀學生的優勢,積極推行學生互助機制,同時,教師通過對小組的學法指導和激勵性評價,進一步提高學習小組的自主學習效果。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第七,推行作業分層布置制度。教師在布置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時,必須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作業,布置啟發性、思考性作業;不布置重復性作業,布置可選擇性、層次性作業;不布置繁難偏舊作業,布置實踐性、研究性作業」。布置的作業數量要少,質量要高,要避免進入「教師隨意布置大量作業→學生應付作業→教師隨意批改作業→教師再隨意布置過多作業→學生再應付作業」的惡性循環,消除教師無暇顧及教學內容的研究和設計、無暇顧及研究學生的現象,從而解決學生不堪重負、疲於應付、厭學情緒滋生等問題。
⑺ 教師如何有效撰寫工作總結
一、政治思想方面:
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及時更新教育理念。積極參加校本培訓,並做了大量的政治筆記與理論筆記。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許我們在課堂上重復講書,我們必須具有先進的教育觀念,才能適應教育的發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體的政治理論學習,還注意從書本中汲取營養,認真學習仔細體會新形勢下怎樣做一名好教師。
二、教育教學方面:
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課前准備:備好課。
2、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3、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4、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5、課堂上的情況。
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復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布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6、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小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慣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或幫助整理衣服。從贊美著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
7、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
博採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8、熱愛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了學生的學習。
三、工作考勤方面:
熱愛自己的事業,從不因為個人的私事耽誤工作的時間。並積極運用有效的工作時間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在工作上,我嚴格要求自己,工作實干,並能完成學校給予的各項任務,為提高自身的素質,我不但積極參加各項培訓,到各地聽課學習,平時,經常查閱有關教學資料。同時經常在課外與學生聯系,時時關心他們,當然在教學工作中存在著一些不足的地方,須在以後進一步的努力。
⑻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有效性課題階段性小結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有效性課題階段性小結
一、課題研究目標
本學期,我校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的課題結合學期的工作計劃,根據實驗方案擬出的實驗階段的時間表,以及目前教學改革中發現的問題,制定本學期的課題工作目標,圍繞課題研究重點,扎實、深入開展研究,通過教學組織策略、教學有效性的診斷方法的研究,著眼於培養學生學習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構建和諧、高效的課堂,以「學生和諧發展」為核心的目標,促進學校、教師、學生共同發展。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工作
1、確定並圍繞課題研究的側重點進行研究。圍繞「如何有效的提高解題分析能力」及「運算能力的快速提升」開展研究,各人根據子課題課題實驗方案,結合總課題研究的側重點,確定下階段子課題的研究重點,切實有效地開展實驗。在注重課題研究的課堂實踐外,注重進行進一步的理論提升,疏理、總結出較為成熟的理論觀點。
2、以「扎實、成效」為核心價值觀,拓展課題組成員發展的空間,發現和培養優秀實驗教師,發揮帶動輻射作用,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3、以校本教研製度為依託,實現課題研究與校本教研的有效對接。實現校本培訓、校內教研、集體備課與課題研究緊密結合的研究體系。
4、進一步發揮課題指導組的指導作用。課題指導組成員、負責人要加強對子課題研究的指導,幫助子課題進行理論引導和理論提升,克服研究的不平衡現象,提高子課題研究水平。
5、加強「教學研究博客」的建設。目前博客的管理上存在一些問題:博客日誌上傳數量少,參加評論少,活動報道少,圖像資料少,互動研討少。下階段除了繼續發揮博客的信息傳遞、資源共享、課題展示的功能外,還要進一步發揮它的互動性。活動結束後及時將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活動相片、活動總結及時上傳。各人在輪值時間要注意博客的維護和管理。
6、加強教學交流。每次活動做到有主題,根據事先確定的主題組織活動,其他教師根據這個主題進行思考,提前以書面形式上交、上傳到博客中,有時間可以在會上交流,會議有紀錄,有互動,有提升,有總結,有報道、有材料匯編。
7、加強課題研究資料的匯編、建檔。各課題研究教師應認真負責,進行建檔。本學期要匯編的資料有:課題方案,學期計劃、階段小結、論文設計案例。每次活動的資料應包括簽到表、活動通知、活動安排、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研討紀錄、一學期一次以上活動總結報道、錄象光碟、活動剪影。資料一式2份,並將相關材料上傳博客。課題研究著力於對現實的課堂教學考察,發現、反思並及時調控老師教學觀念的有效性和教學行為的有效性,調動教師教的積極性和學生學的積極性,合理配置教學活動中的教育資源,提高教學的整體效益。為了做好第一階段的研究,擬定本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