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內科護士心得體會怎麼寫
內科護士實習 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認真落實各項規章制度
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是提高護理質量,呼吸道專科醫院安全醫療的根本保證。
1、護理部重申了各級護理人員職責,明確了各類崗位責任制和護理工作制度,如責任護士、巡迴護士各盡其職,杜絕了病人自換吊瓶,血液內科病例分析試題針的不良現象。
2、堅持了查對制度:
(1)要求醫囑班班查對,每周護士長參加總核對1-2次,並有記錄;
(2)護理操作時要求三查七對;
(3)堅持實習生輸液卡,一年來未發生大的護理差錯。
3、認真落實骨科護理常規及顯微外科護理常規,堅持填寫了各種信息數據內科實習生小結本,配備五種操作處置盤。
4、堅持床頭交接班制度及晨間護理,預防了並發症的輸尿管狹窄腎積水。
二、提高護士長管理水平
1、堅持了護士長手冊的記錄與考核:要求護士長手冊每月5日前交護理部進行考核,並根據護士長訂出的適合科室的年計劃、季安排、月計劃重點進行督促實施,並監測實施效果,要求護士長把每月工作做一小結,以利於總結經驗,開展工作。
2、堅持了護士長例會制度:按等級醫院要求每周召開護士長例會一次,內容為:安排本周工作重點,總結上周工作中存在的優缺點,並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向各護士長反饋護理質控檢查情況,並學習護士長管理相關內科實習生小結。
3、每月對護理質量進行檢查,並及時反饋,不斷提高護士長的管理水平。
4、組織實習生小結長外出學習、參觀,吸取兄弟單位先進經驗,擴大知識面:5月底派三病區護士長參加了國際護理新進展學習班,學習結束後,向全體護士進行了匯報。
三、加強護理人員醫德醫風腎囊腫中醫治療方法
1、繼續落實護士行為規范,在日常工作中落實護士文明用語50句。
2、分別於6月份、11月份組織全體護士參加溫嶺賓館、萬昌賓館的禮儀培訓。
3、繼續開展健康心臟供血不足,對住院病人發放滿意度調查表,(定期或不定期測評)滿意度調查輸尿管狹窄腎積水均在95%以上,並對滿意度調查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整改措施,實習生出了最佳護士。
4、每月科室定期召開工休座談會一次,腎囊腫中醫治療方法病人意見,對心包積液 導致 肺積水提出的要求給予最大程度的滿足。
5、對新分配的護士進行崗前職業道德教育、規章制度、護士行為內科實習生小結教育及護理基礎知識、專科知識、護理技術操作考核,合格者給予實習生小結。
四、提高護理人員業務素質
1、對在職人員進行三基培訓,並內科實習生小結理論考試。
2、與醫務科合作,聘請專家授課,講授骨科、內、外科知識,以提高專業知識。
3、各科室每周晨間提問1-2次,內容為基礎理論知識和骨科知識。
4、「三八婦女節」舉行了護理技術操作比賽(無菌操作),並評選出了一等獎(吳蔚蔚)、二等獎(李敏丹、唐海萍)、三等獎(周莉君)分別給予了獎勵。
5、12月初,護理部對全院護士分組進行了護理技術操作考核:
病區護士考核:靜脈輸液、吸氧;急診室護士考核:心肺復甦、吸氧、洗胃;手術室護士考核:靜脈輸液、無菌操作。
6、加強了危重病人的護理,堅持了床頭交接班制度和晨間護理。
7、堅持了護理業務查房:每月輪流在三個病區進行了護理業務查房,對護理診斷、護理措施進行了探討,以達到提高業務素質的目的。
8、9月份至11月份對今年進院的9名新護士進行了崗前培訓,內容為基礎護理與專科護理知識,組織護士長每人講一課,提高護士長授課能力。
9、全院有5名護士參加護理大專自學考試,有3名護士參加護理大專函授。
B. 以「我眼中的生物學」為題寫一篇心得體會
我看生物學
—— 一位大三學生
1.生物學發展的歷史及現狀(1)
自然科學起源於古希臘,生物學也不例外。當時實驗作為科學尤其是生物學的一種手段尚未為人們所重視。早期的希臘哲學家認識到一些生理現象如運動,營養,感覺,生殖等等都需要加以解釋,並認為只要對之加以思考(就像他們對待哲學問題一樣)就能解決。這種錯誤的思想一直維持到文藝復興時期實驗科學從哲學中解放出來。
達爾文以前對生物學貢獻最大的亞里士多德。他是對生物進行分類的第一人---雖然正式的分類法後來由林奈提出;他首次認識到比較法對於生物學的重要性,而比較法即便是在現代也是貫徹生物學研究始終的一條主線;更重要的是,他從哲學上提出了生物學不僅僅滿足於回答「怎樣」(生物體如何實現其功能的?)的問題,還要解決「為什麼」(為什麼生命現象會有這么多的目的性?)的問題。而這個「為什麼」也就是現代進化生物學家們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問題。
在文藝復興時期,實驗方法走進了生物學。當時解剖學盛極一時,維薩紐斯發明了新解剖工具,並出版了《人體解剖》一書。這一時期生物學最重大的發現來自哈維,提出並論證了血液循環學說,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當時比較先進的解剖技術。另外著名的解剖學家Borelli曾在他的《動物的運動》一書中論述了關於行動的研究,如利用力學原理分析了血液循環和鳥的飛行問題。這大概是生物學與物理學的第一次結合。
正如伽利略用他的望遠鏡使物理學的觸須伸向天空一樣,引導生物學進入微觀世界的是列文虎克和他的顯微鏡。這兩個例子說明了儀器在科學研究中可能發揮的巨大潛力。這時期林奈提出了分類法,博物學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並與生物學一向的主流---解剖學結合起來,互相促進。這個時期生物學的主要興趣很明顯是生物有機體的描述、比較和分類。博物學和解剖學的積累,尤其是比較解剖學方面的數據,為後來的達爾文進化論奠定了基礎。
1859年,根據其對戈拉帕哥斯島和南美動物區系的研究和一些解剖學和博物學的資料,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進化論的革命性有兩點:第一,所有有機體都可能來自共同的祖先;第二,進化是有原因的,首先產生遺傳變異,然後對變異的個體進行自然選擇,從根本上否定了拉馬克的自發進化學說。
19世紀實驗科學方面的一個重大進展是施萊登和施旺的細胞學說,這得益於顯微鏡的發明。另一個重大進展是孟德爾的遺傳學說,遺傳學在貝特森、摩根等人手中迅速的發展成一門宏大而成熟的科學。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麥克林托克用經典遺傳學的手段發現了轉座子。19世紀中期,綜合遺傳學的理解和對種群進化的認識,形成了一個統一的進化學說---綜合進化論。一些主要的進化生物學的概念如物種形成、進化趨勢等可以在遺傳學上得到新的解釋和認識。
生物學的重大發現之一就是沃森和克里克發現DNA雙螺旋結構。在那個時代,DNA作為遺傳物質已經為Avery等證明,因此一個重要的問題是:DNA分子如何攜帶控制發育過程的全部信息?當時結構生物學手段剛剛建立起來,沃森和克里克利用X衍射信息重建了DNA雙螺旋結構並指出了鹼基配對的可能性。這是一次科學家非凡的洞察力和精巧的實驗技能的完美結合。DNA雙螺旋結構宣告了分子生物學時代的來臨,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心法則以及其內在的分子機制建立起來後,分子生物學在更大程度上作為一種有力的手段被應用,如闡明分子進化或者發育的機制等。中心法則確立後,很多有前瞻目光的科學家尋找生物學的新的出路,如Sydney Brenner提出用線蟲研究發育和神經, Seymour Benzer提出用果蠅做神經和行為等。
縱觀生物學發展的歷史,所有學說和理論的提出都是有其時代背景的,如比較解剖學和博物學為達爾文進化論的提出建立了基礎;遺傳學的興盛預示了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分子生物學的建立使在分子水平研究進化與發育等。就像漸變進化論一樣,生物學的發展也是漸變的。
2.生物學科研手段
生物學作為一門實驗科學主要是建立在解剖學的基礎上的。收集各式各樣的標本,對人體和動植物進行解剖觀察,曾是生物學的主導手段。達爾文的進化論同樣是建立在細致的觀察的基礎上的。列文虎克用自製的顯微鏡第一次觀察到了細胞,以及之後細胞學說的建立,體現了精確的儀器在生物學研究中的巨大威力。在分子生物學尚未建立以前的經典遺傳學時代,將宏觀現象(突變體)與微觀世界(染色體)聯系起來的正是顯微鏡。當時果蠅的巨大染色體(足以在光學顯微鏡下看到清晰的分帶)為遺傳操作和分析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神經生物學上,著名的神經解剖學家Cajal曾用高爾基染色法對大量的神經系統組織標本進行顯微觀察,提出了神經元學說,並以超人的洞察力指出了神經系統信號傳遞的許多基本性質。
遺傳和生化是進行功能性生物學研究的兩大手段。然而在摩爾根的時代,經典的遺傳學更著重於探索遺傳的機制,即遺傳物質是怎樣傳遞的。遺傳學真正作為一種對基因進行大規模的功能性研究和分析始於Nusslein-Volhard對影響果蠅體節分化的基因的一次gene screen(2),首次將基因的功能與發育聯系起來。幾種模式生物的確立極大的方便了系統使用遺傳學手段研究基因的功能以及相互之間的作用。現代遺傳學可以分為兩類:forward genetics和reverse genetics(3,4)。前者是依據從表型到基因型的思路,尋找影響某一生物體功能的基因,而後者則是從基因到表型,看某一感興趣的基因是否對生物體的功能造成影響。reverse genetics一般是對一些重要的基因的同源基因進行驗證。最近發展出來的modifier screen和clonal screen,前者是研究信號通路的很有力的手段,後者則用於一個基因的多種功能。現代遺傳學已經基本上可以做到在特定的一小群細胞中以特定的時間表達或抑製表達某個基因。
生化手段與遺傳學手段恰恰相反。它是首先建立一個功能性的檢測體系,然後用傳統的層析方法純化蛋白。生化方法較遺傳學方法優勢在於能夠揭示許多重要蛋白的新功能,而在gene screen中重要蛋白的突變體往往在胚胎期就死亡了,因而看不到成體的表型。王曉東關於cytochrome C在細胞凋亡中的作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gene screen是發現不了cytochrome C的,因為cytochrome C是電子傳遞鏈上如此重要的一個分子。他首先建立了一個in vitro的細胞凋亡的體系,然後試著加一些小分子物質如核酸等,看能否加快細胞凋亡的進程,結果發現了ATP和dATP,而且dATP的效果比ATP強一千倍(5)。依靠生化純化蛋白的手段,他分別純化出了cytochrome C,Apaf-1和caspase-9。
在現代生物學研究中,遺傳、生化和分子互相滲透,在基因功能性研究和細胞信號通路的闡明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顯微鏡在細胞學說的建立中曾發揮過關鍵的作用。然而因為解析度太低的原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生物學家們冷落。而今顯微成像技術有復甦的趨勢。促使顯微成像技術再次倍受生物學家們關注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的發明;另外一個是熒游標記技術的成熟。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最早由Minsky發明,有效的克服了普通光學顯微鏡因成像平面受到鄰近平面發出的光的干擾而造成圖像模糊不清的現象。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光學成像和圖像處理技術進一步提高,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真正走上了生物學研究的舞台。熒游標記技術在生物學上的應用同樣經過漫長的道路。盡管熒游標記的抗體在1941年就被應用在生物學研究上,但當時普遍認為抗體只能應用在對感染等免疫學的研究。直到後來人們才意識到,一些針對其他蛋白如actin或tubulin的抗體可以用相似的辦法來制備。當這個觀點為人們所普遍接受後,免疫熒光染色馬上被應用到生物學其他領域。科學家們由此可以觀察到細胞骨架的精細結構、胞內蛋白的定位。熒光技術同時在動態觀察胞內Ca2+變化等方面得到應用。而當GFP發現後,科學家們更可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將GFP標記的特異性蛋白導入細胞內來實時地監測生理狀態下生物大分子的動態變化。Svoboda使用雙光子熒光顯微技術活體研究神經系統的可塑性應該真正是這方面的扛鼎之作。雙光子成像的最大好處是激發波長在偏紅外區域,可以穿透很厚的標本,同時對標本損傷很小,適於活體觀察,光漂白作用也小。他們首次用這項技術觀察到新形成的樹突棘數目與小鼠barrel cortex發育過程中的可塑性之間的直接關系 ( 6 )。 成像方面胞內單分子監測越來越受到重視,FRET(能量共振轉移)、TIRF(全內反射)等技術的不斷成熟,使在活體狀態下觀察單個分子的運動成為可能。
總之,技術的進步可以說是推動實驗生物學發展的主要動力。但是我覺得,進行有創造性的生物學研究的一個特點是,始終抓准最基礎和最重要的問題,以正確的技術和合適的標本進行回答。Hodgkin, Huxley巧妙地運用電壓鉗技術,用特定的離子(K+,Na+,Cl-)進出軸突膜上的離子通道來解釋動作電位的產生,最終諾貝爾獎授予他們而非發明膜片鉗的人;Rod MacKinnon發現只有結構生物學能夠徹底地解決鉀通道的問題時,馬上由一位電生理學家變為結構生物學家;王曉東也是一個突出的例子,他成功的關鍵在於,正確的運用技術(生化而非遺傳)解決了關鍵的問題(細胞凋亡的上游信號通路)。成為科學家而非科學匠在於是不是能夠駕馭技術而不致成為技術的奴隸。有時關鍵的問題是什麼,大家都比較清楚,優秀的科學家還應能判斷出何時能解決這些問題。生物學,或者說實驗科學,本身就是一門解決問題的藝術。
3.我所感興趣的神經發育科學
神經發育科學的主旨在於研究神經細胞如何分化成具有軸突和樹突的神經元,細胞遷移和軸突長出是如何被誘導,特異的神經元是如何識別而形成功能性的突觸,連接是如何在發育進程中被修剪和精細化的。
神經發育生物學中我最感興趣的是神經元在發育過程中的極性(7)。極性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神經細胞在形態發生中極性的形成---神經細胞在發育初期會伸出很多的神經突,其中某個神經突在發育後期會特化為軸突,其餘神經突則特化為樹突。軸突和樹突在神經元信號傳遞中的功能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極性的建立、加強和維持就顯得特別重要。我們可以問如下的問題:神經細胞最初的極性是如何建立的?有什麼分子參與這一過程?極性是如何影響軸突和樹突的長成的?軸突特異性蛋白和樹突特異性蛋白如何在胞內定位?樹突的分支比軸突復雜的多,這是為什麼?不同神經元樹突的形態很不相同,調控樹突分支的分子機制是什麼?神經元的極性在成體中又是如何保持的?這些都是很重要且有趣的問題。另一方面是極性在神經細胞遷移和軸突導向中的作用,軸突導向的過程為兩類分子---短程分子和長程分子所介導。這兩類分子在軸突生長錐附近形成梯度分布,排斥或者吸引正在生長的生長錐。例如ephrin就是結合在細胞膜上的,而且在神經系統的某些區域形成梯度分布,可以排斥正在生長的軸突。其他的分子比如netrin或者semaphorin,以擴散的形式分泌,可作為長程的吸引或排斥分子。這些胞外的信號分子造成胞內某些分子活性的極性分布,如CDC42和PI3K等,這些分子的活性進一步影響細胞骨架的重新分布,如actin和tubulin單體在生長錐的一邊多聚化,在另一邊解聚,從而引起軸突生長錐的轉向。相當有意思的一個問題是,胞外信號分子如此微弱的濃度梯度是如何在胞內進行信號放大以指引生長錐正確的轉向?
對於神經細胞軸突和樹突的極性形成,一個有趣的比較是,軸突對應於上皮細胞的apical side,樹突對應於上皮細胞的basolateral side(9)。比如最近發現在上皮細胞的極性確立中期重要作用的mPar3/mPar6/aPKC在神經細胞的極性形成中也有作用(10)。時松海等發現mPar3/mPar6/aPKC以及被活化的PI3K集中在發育中的神經細胞軸突的頂端,而異位表達mPar3/mPar6/aPKC或者抑制PI3K的活性都能有效的抑制軸突的長出,軸突特異性蛋白tuj1不再表達。軸突形成的下游效應分子是微管和微絲。Bradke等作了一個有趣的實驗(11):他們將微絲特異性葯物cytochasin D局部地加在一條即將特化成樹突的神經突上,發現它被誘導形成軸突。因此,有可能cytochasin D使微絲去穩定,有利於軸突的形成。但是在生理條件下,上游的信號分子如何調控微絲和微管的動態變化以建立神經元極性仍然是一個待解決的有趣的問題。微管與神經元極性的關系始於對一個微管結合蛋白CRMP-2的認識。人們發現在它特異的集中在軸突的頂端,當升高CRMP-2的表達時,有更多的軸突長出。最近的一片待發表的文章指出CRMP-2的上游調節分子為GSK-3(12),而在以前的工作中證明了GSK-3在神經元遷移中的作用(13)。由此可見,在這兩類極性的建立和發生中有些分子是保守的,如果認識到微管和微絲在軸突形成和軸突導向中的同樣重要的作用,就更能深刻的理解這一點。最近證明某些胞外分子也能影響軸突的形成,如果讓神經元在鋪有polylysine和laminin(或者NgCAM)條形間隔的培養基上生長,那些接觸laminin或者NgCAM的神經突較接觸polylysine的神經突更易特化為軸突(14)。
經過二十餘年的探索,已經證明相同的信號通路在軸突導向和不同的細胞遷移中(如腫瘤形成(tumoriogenesis)和血管形成(angiogenesis)中的細胞遷移、腫瘤細胞遷移(tumor metastasis))被使用(15)。有關細胞遷移的領域,有很多傑出的科學家在進行孜孜不倦的探索,因為這實在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只要稍微發揮一下想像力,就不難通過比較的方法找到對問題的突破口。比如chemokine一向是介導白細胞遷移的一類趨化分子,通過G蛋白耦聯受體(GPCR)向胞內傳遞信號。最近發現軸突導向同樣可以由GPCR所介導,並為SDF-1(屬於chemokine的一種分子)所排斥(16)。又比如Slit最先是發現在軸突導向和神經元遷移中起排斥作用的, Wang Biao等的研究結果表明Slit2在腫瘤細胞中表達,而Slit的受體在血管上皮細胞中表達,腫瘤細胞釋放Slit2吸引血管上皮細胞,促進血管形成,因此Slit-Robo信號通路在腫瘤血管形成中同樣起作用(17)。既然胞外信號分子會影響軸突導向和細胞遷移,很容易想到的事情是:內因會不會影響神經元對胞外信號分子濃度梯度的反應?Poo Mu-ming的一系列開創性的工作證實了第二信使在軸突導向中的作用。他們發現胞內Ca2+的濃度直接影響軸突生長錐對於胞外信號分子的反應,特異性阻斷Ca2+進入胞漿內以降低胞內Ca2+濃度,可以使原先netrin-1對於軸突的吸引作用變為排斥(18)。cGMP和cAMP也有類似的作用,提高胞內cyclic neucleotides的濃度可以使軸突對胞外信號分子的排斥效應變為吸引效應(19)。進一步的研究發現cAMP、cGMP和Ca2+是有crosstalk的,cyclic neucleotides能夠調節L型Ca2+通道的通透性,升高和降低胞內Ca2+的濃度,進而調節軸突對外界信號的吸引或者排斥作用(20)。這些工作使我們對於第二信使在軸突導向中的作用有了比較完整的理解,並使對其他現象的深刻理解成為可能。如最近發現Sema 3A有對樹突有吸引作用,這與它對軸突的排斥作用恰恰相反。對這個現象的解釋是,guanylate cyclase (SGC)在軸突和樹突中的不對稱分布造成了cGMP濃度在軸突和樹突中的不同,因而造成了軸突對同一種胞外信號分子的不同反應(21)。
發育生物學可以說是實驗生物學的一個核心問題,而神經發育更是核心問題中最為神奇的地方和激動人心的發現的源泉。我對神經發育中的軸突導向和神經元極性確定方面的課題感興趣的原因有兩個:第一,細胞極性的問題本身是一個從對稱走向不對稱,從無序走向有序的問題,探索這一問題本身有著科學的美感,是很有趣的問題;第二,軸突導向反映細胞也是有智慧的,對不同的外界環境做出不同的反應,而正如外因和內因決定一個人的成長一樣,外部環境和內在因素共同決定著軸突導向,因此在探索過程中將神經元擬人化去理解我覺得特別重要,也很有意思。神經發育科學中有很多有趣的和重大的問題尚待解決, 因此只要保持一顆好奇心,是不難找到用武之地的。
C. 通過學習《細胞生物學》這門課有何心得體會,在你生命活動中有何作用
一、對細胞生物學有了系統的了解和深入的認識
(一)對《細胞生物學》的再認識
細胞生物學是現代生命科學的重要基礎學科,它聯系著生物科學的許多分支學科,尤其是與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生物化學等學科聯系密切。從1665年英國人胡克發現第一個植物細胞後,歷經170多年的研究探索,科學家們創立了被認為是19世紀的三大發現之一的細胞學說,細胞學說的創立對細胞學的發展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在19世紀的最後25年的時間里,人們相繼發現了有絲分裂、無絲分裂、減數分裂等細胞生命現象,同時還發現了染色體和多種細胞器,這段時間是細胞學的經典時期。1876年,O.Hertwig等發現了動物細胞的受精現象,於是實驗細胞學得以迅速發展,人們廣泛應用實驗手段與分析方法來研究細胞學中的一些根本問題,於是開始出現了細胞遺傳學、細胞生理學、細胞化學等生物學分支。20世紀50年代以來,電子顯微鏡與超薄切片技術相結合,產生了細胞超微結構這一新興領域,大大地加深與拓寬了人們對細胞的認識,不僅對已知的細胞結構,諸如線粒體、高爾基體、細胞膜、核膜、核仁、染色體結構的了解出現了全新的面貌,而且發現了一些新的重要的細胞結構,如內質網、核糖體、溶酶體、核孔復合體與細胞骨架體系等,為細胞生物學學科早期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這時期,生物化學與細胞學的相互滲透與結合,使人們對細胞結構與功能相結合的研究水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世紀60年代,「細胞生物學」以一門新的學科出現,70年代隨著分子生物學的興起,細胞生物學對細胞的研究由細胞、亞顯微結構進入了分子水平。透射電子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與掃描隧道顯微鏡的發明為細胞生物學學科的建立以及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PCR技術的應用及序列分析手段的改進,使人類基因組計劃得以提前5年完成。
(二)加深理解和拓寬了細胞生物學的理論知識
通過一學期的學習,使我對承擔本課程的教學有了較大的信心,因為不僅鞏固和加強了原來所學的細胞生物學專業知識,更主要的是從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都有較大的提高。以下幾方面是本人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收獲。
1、細胞通訊:細胞的生命活動是由通訊引發的一系列生理活動現象。細胞通訊有三種方式:通過信號分子傳遞信息、通過相鄰細胞表面分子的黏著相聯系、通過細胞與胞外基質的黏著發生關系。其中通過信號分子的細胞通訊是主要的方式,也是發現最早研究最深入的細胞通訊。信號分子按組成分有激素、局部介質和神經遞質三種類型,按其作用的部位又有第一信使和第二信使之分。而接受信號分子的受體根據其存在的部位又分細胞表面受體和細胞內受體兩類。前者主要為膜上的糖蛋白,有離子通道偶聯受體、G蛋白偶聯受體、酶聯受體三種,其中G蛋白偶聯受體是最大的一類細胞表面受體,是一條7次跨膜的多肽鏈。細胞內受體主要位於細胞核內,有兩個不同的結構域,一個是與DNA結合的結構域,另一個是激活基因轉錄的N端結構域。細胞內有5種最重要的第二信使:cAMP、cGMP、二醯甘油、肌醇三磷酸(IP3)、Ca2+。由cAMP引起的信號轉導系統稱為PKA系統,由二醯甘油、肌醇三磷酸(IP3)、Ca2+引起的信號通路稱為PKC系統。以cGMP作為第二信使的PKG系統是酶聯受體的信號轉導的主要類型。信號在轉導過程中,具有級聯放大效應,細胞在接收信號之後,通過信號分子水解、受體鈍化、受體減量調節以及磷酸酶作用使信號分子終止,以維持細胞正常的生命活動。
2、蛋白質的合成和分選機理:蛋白質的合成和分選運輸是細胞中最重要的生命活動之一。核糖體是蛋白質合成的場所,其中糙面內質網上合成的蛋白質提供給內膜系統、細胞質膜以及細胞外,而內膜系統外的部分所需蛋白質則由游離核糖體合成的蛋白質提供。核糖體上合成的蛋白質為其一級結構,在導肽、信號肽的指導下,具一級結構的蛋白質以核孔運輸、跨膜運輸或小泡運輸的方式分選定位到細胞特定部位。在蛋白質運輸經過內質網、高爾基體時,在分子伴侶的幫助下進行蛋白質的加工修飾和拆疊,形成特定的蛋白質空間構象。
3、細胞周期調控:細胞周期分為分裂期和間期兩個主要時期,分裂期時間短而間期持續時間長。由於獲2001年醫學/生理學諾貝爾獎的研究成果—細胞周期關鍵調節分子的發現,使得細胞周期調控機制的研究得到突破性進展。研究結果認為,細胞周期是受細胞周期蛋白(Cyclin)和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DK)的變化進行調控的,而細胞周期蛋白和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是組成細胞促成熟因子(MPF)的兩個亞基,MPF與細胞周期蛋白一樣在細胞周期中呈現周期性變化,在有絲分裂中期,MPF的活性達到最高峰。CDK通過對其底物絲氨酸和蘇氨酸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進行調節。細胞周期中有3個關鍵的控制點;G1關卡、G2關卡、中期關卡。促後期復合物(APC)介導細胞周期蛋白降解使細胞退出有絲分裂。
哺乳動物細胞受多種CDK和多種Cyclin的調控,裂殖酵母只有一種CDK和一種Cyclin,芽殖酵母有一個CDK和多種Cyclin。
另外,對生物膜流動性的機理和功能上也有進一步的了解,科學家們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參與跨膜運輸的蛋白質種類,並對其作用機制研究得越來越深入。對細胞骨架體系的組成和裝配機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認識了分子發動機的概念。學習了核酶一節後,認識到並非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質,核酶的作用與蛋白酶的作用機制也有一定的差別。對目前的熱門研究領域:程序性細胞死亡、癌細胞的發生機理及控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
有點冗長,你可以適當的刪減一些!!
D. 核科學技術前沿進展 心得體會
核科學的發展持續了這么多年,對於核廢料,已經形成規模的幾種方法有以下幾種: 1.儲存法——就像把食物放進倉庫里一樣,只不過他需要更精密的防護措施;2.海洋掩埋法:就是將核廢料永久棄置於深海低,利用水泥固化法將核廢料儲存在鋼筒內,經過數年暫時儲放,等核廢料中的放射性降到最低後,在投擲到深海或數錢公尺海溝中,作永久性儲存;3.陸地掩埋法——將核廢料深埋於建在地下厚厚岩石層里的核廢料處理庫中。以上這些方法,雖然可以暫時將核廢料安置好,不至於造成傷害,但難免出什麼意外,而讓這些核廢料重見天日,所以這些方法我認為只能作為一個暫時性的措施,我們更重要的問題是找出能永久性的解決核廢料處理的方法。
首先說一個比較燒錢也比較直接的辦法:大力發展航天事業,建造大型的運輸火箭或太空梭,將地球上產生的核廢料運到其他星球上去,比如說月球或火星,鑒於在最近幾百年,人類移居其他星球的夢想實現的可能性,我認為這個辦法還是挺好的,等到人類有移居實力之後,那些核廢料的輻射應該已經殘存不多,再說憑那時人類的科技實力,這些東西應該早攻克了。
考慮到埋在地底的時限性,為了更好的利用地球處理掉核廢料,有的人提出了一些改進型的建議。可以講廢料封入4000米深的鑽孔中,利用廢料產生的熱量融化周圍的岩石,核廢料隨輻射強度降低逐步冷卻,最終和岩石一起固化成「堅固的花崗石石棺」,從而封存任何易泄漏的放射性物質;還有一種地址掩埋:即利用海底厚重的顆粒沉積層來覆蓋裝有核廢料的集裝箱,達到長期保存的目的。這些辦法,無一也都將是十分昂貴的,但相比較於有朝一日如果核廢料泄露而造成的損失,這些花費還是微不足道的。
韓國水利原子能公司開發出一種「玻璃法」來處理核廢料:將放射性核廢料與熔融狀態的玻璃混合,然後高溫加熱混合物,使其體積縮小,這些混合物冷卻後,就會形成物理性質穩定的玻璃固體,實現核廢料的玻璃化,玻璃化之後,放射性核廢料在極度惡劣的環境中也不會出現泄露。我不清楚這種方法的效果如何,但是既然作為一種處理的新方法,還是可以嘗試一下的。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個學科之間的結合越來越緊密,生物技術的進展也為核廢料處理帶來了福音。用光學和電子顯微的綜合方法發現一種耐放射異常球菌的DNA組成獨有的基因環,它能組織被輻射破壞的DNA碎片浮到細胞的體液中去,使受損的DNA保持在原來的位置,這樣斷裂的片段就可以最終回到原位。這種能耐輻射的基因環微生物不會丟失基因信息,因為它把DNA片段緊密的鎖在基因環中,所以這種微生物可以被用來清理核廢料。耐放射異常球菌能承受150萬拉德的輻射,是其他生命形式的1000倍,它被用來清理核廢料,它吃進核廢料,把核廢料轉變成更容易處理的衍生物,因此能很好的解決核廢料問題。這種方法既環保又經濟,還且見效快,我覺得應該大力發展。
還有一種能變廢為寶的辦法,也是我最喜歡也最值得去為之奮斗的辦法,就是放射性廢物的轉變。將加速器與裂變 堆技術結合起來構成一個系統,該系統具有利用核裂變有效地發電和/或轉變長壽命放射性廢物的潛力。在其最簡單的形式下,這種加速器驅動的能量生產方案利用高能質子束產生的中子,驅動含有可裂變燃料核放射性廢物的轉換區組件。轉換區組件像一座反應堆,因為裂變是動力來源,與常規反應堆不同的是,它是次臨界的,沒有加速器就無法維持鏈式反應。該系統的燃料可以是鈾、鈈或釷。利用加速器驅動系統(ADS)技術燒掉核廢料中的鈈,它在破壞鈈的同時產生大量的電能,而且由此產生的裂變產物都是短壽命的,就可以封閉在專設貯存設備中,這樣就很好的解決了核廢料的問題,這與貯存幾千年相比,絕對是一種更好的辦法,而且是一種變廢為寶、節約資源的好辦法。
種種的辦法,都只是為了讓人類免受核廢料輻射的危害,現在已經投入使用的和正在研究的種種方法,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以及隱患,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核廢料的問題有一天終究會解決,人類終將安全、高效的用上清潔、環保、廉價的核能,作為將來的九院人,對於這個美好的未來,我責無旁貸。
E. 學習中葯制劑分析第一章的心得體會100字
(一)定義: 1.中葯分析的定義 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運用現代分析理論和方法研究中葯制劑質量的一門應用學科。 2. 中葯制劑的定義 根據葯典、制劑規范和其他規定的處方,將中葯的原料葯物加工製成具有一定規格,可以直接用於防病、治病的葯品。它是祖國醫葯學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 3. 中成葯(Chinese patent medicine)的定義 中葯制劑中的一些葯品經過葯品監督局審批,在市場上允許出售,可以通過醫生診斷給患者使用,也可由患者根據經驗與常識直接使用的中葯制劑產品。
(二)發展歷史 早在戰國時期,醫學家們著成了中醫學第一部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為中醫葯學奠定了理論基礎;漢代張仲景所著「傷寒論」「金匱要略」,不僅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治療體系,還收載了許多有名的方劑,晉代葛洪所著「肘後備急方」最早提出成葯劑概念,主張成批生產,以備急用;明代偉大醫葯學家李時珍,總結了歷代醫葯學家用葯的豐富經驗,著成「本草綱目」,全書收載葯物1892種,方劑13000餘首,劑型近40種,是中醫葯學中一部享譽世界的巨著。
(三)評價歷史 最初感官的檢查,檢驗只能由有經驗的人進行,外行人則完全不懂,缺乏客觀指標。50年代開始將中葯及其制劑的質量管理納入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63版葯典分兩部,其中第一部收載中葯材和中葯制劑。至95版已收載葯材522種,中葯制劑398種,增加44%。劑型有注射液。檢驗方法用植物形態學方法和物理化學方法代替了傳統的感官檢查方法,如顯微鑒定技術,化學鑒別方法、色譜法,尤其是TLC法對制劑中所含葯材的鑒別;對不同制劑的制劑規格進行檢查;檢查有害雜質如:雜物、砷鹽、重金屬等,並對部分葯物中成分已明確的有效成分進行含量測定,水平有很大提高。
(四)葯典一部介紹:標准內容包括[處方]、[製法]、[性狀]、[鑒別]、[檢查]、[含量測定]等項目,但就整體水平來講,還處 於發展階段,有許多問題需要研究探討有待完善。特別是含量測定項目,是中葯制劑分析中的薄弱環節,以葯典一部為例,葯典出版6部,53年無中葯,63年出版一部收載中葯材和中葯制劑,無鑒別、檢查含量測定,只以處方和傳統工藝控制質量
F. 如何復習及歸納總結已學過的知識
加油! 高二是高中學習的關鍵時期,不僅課程任務重,而且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今後的發展方向,以及能否考入理想的大學。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向大家傳授高二各學科學習技巧,希望能對高二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有所幫助。 數學】重在培養觀察、分析和推斷能力 陳建設(南安一中數學競賽興趣小組輔導老師) 培養濃厚的興趣 高中的數學概念抽象、習題繁多、教學密度大,因此,高一過後,一些同學對數學望而生畏。 數學的學習其實不會很難,關鍵是你是否願意去嘗試。當你敢於猜想,說明你擁有數學的思維能力;而當你能驗證猜想,則說明你已具備了學習數學的天賦!認真地學好高二數學,你能領悟到的還有:怎麼用最少的材料做滿足要求的物件;如何配置資源並投入生產才能獲得最多利潤;優美的曲線為什麼可以和代數方程建立起關系;為什麼出車禍比體育彩票中獎容易得多;為什麼一個年段的各個班級常常出現生日相同的同學…… 當你陷入數學魅力的「圈套」後,你已經開始走上學好數學的第一步! 培養分析、推斷能力 其實,數學不是知識性、經驗性的學科,而是思維性的學科,高中數學就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所以,數學的學習重在培養觀察、分析和推斷能力,開發學習者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思維。因此,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這些能力。 關於學習方法和效果的關系,可以這樣描述:當你願意去看懂大部分題目的答案時,你的考試成績應該可以輕松及格;當你熱衷於研究各種題型,定期做出小結的時候,你一定是班級數學方面的優等生;而當你習慣根據數學定義自己出題,並解決它,你的數學水平已經可以和你的老師並駕齊驅了! 嘗試這些學習方法 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需要不同的學習方法。 如果你正因為數學的學習狀態低迷而苦惱,請按如下要求去做:預習後,帶著問題走進課堂,能讓你的學習事半功倍;想要做出完美的作業是無知的,出錯並認真訂正才更合理;老師要求的練習並不是「題海」,請認真完成,少動筆而能學好數學的天才即使有,也不是你;考試時,正確率和做題的速度一樣重要,但是合理地放棄某些題目的想法能幫助你發揮正常水平。 如果你正因為數學的學習成績進步緩慢而郁悶,請接受如下建議:收集你自己做過的錯題,訂正並寫清錯誤的原因,這些材料是屬於你個人的財富;對於考試成績,給自己定一個能接受的底線,定一個力所能及的奮斗目標;合理的作息時間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將有助你獲得穩定的學習成績,所以,請制定好學習計劃並努力堅持;把很多時間投入到一個科目中去,不如把學習精力合理分配給各個學科。人對於某一知識領域的學習常出現「高原現象」,就是說當達到一定程度,再努力時,進步開始不明顯。 【物理】培養研究問題的方法 鄭榮璋(泉州七中高二物理備課組組長) 及時完成學習任務 進入高二,同學們應該適時調整學習時間,要注意當天的學習任務要當天完成,不能留下問題,免得積少成多,問題越多,學習壓力越大,這樣會影響到學好物理的信心。 總的來說,高中物理知識體系嚴密而完整,知識的系統性較強。因此,應注重掌握系統的知識、培養研究問題的方法。 重視實驗,勤於實驗 電學實驗是高中物理的難點,也是高考常考的內容,因此一定要學好這部分的內容。在做實驗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實驗的原理及步驟,注意觀察,做好每一個實驗。有能力的同學可以自己設計一些實驗,並且到實驗室進行驗證。這對實驗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幫助。 聽講與自學相結合 較之高一,高二的教學內容多,課堂容量大,同學們一定要注意聽教師的講解,跟上教師的思路。上課認真聽,是同學們學習方法、提高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在聽課中要積極思考,不斷地給自己提出問題,再通過聽講獲得解答。要達到課堂的高效率,必須在課前進行預習,預習時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把新學習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整合到原有認知結構的模式之中,迅速掌握新知識,順利達到知識的遷移。預習既增加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審題能力。久而久之,同學們的自學能力也會有很大的提高。 定期復習總結 在學習過程中要養成定期復習總結的好習慣。復習不是知識的簡單重復,而是升華提高的過程。一是當天復習,這是高效省時的學習方法之一。二是章末復習,明確每章知識的主幹線,掌握其知識結構,使知識系統化。找出節與節之間、章與章之間的聯系,建立新的認識結構和知識系統。既鞏固和加深了所學知識,又學到了方法,提高了能力。物理上單純需要記憶的內容不多,多數需要理解。通過系統有效的復習,就會發現,厚厚的物理教科書其實是「很薄的」。要試著對做過的練習題分類,找出對應的解決方法,盡快改變不良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心理。 化學】掌握「七會」很關鍵 蔣熹蓉(晉江養正中學化學教研組副組長、中學一級教師) 各個章節的重點要心中有數 高二化學第二章《化學平衡》及第三章《電離平衡》是高中化學重要的基礎理論知識,也是本學年學習的重點與難點,教材理論性強,抽象難懂。學好這兩章才能更好地培養自己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學習化學理論的重要性,更好地運用化學理論理解掌握中學化學知識,並解決或解釋一些簡單的化工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第五章至第八章是有機化學部分,有機化學對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學好這部分知識有利於在現代社會中更好地生存,並更好地學習與化學有關的其他自然科學(如生物)基礎知識。有機化合物雖然種類多,但規律性也多,要善於總結歸納才能更好地學好有機化學。 另外,要學好高二化學,需「七會」。 學會掌握「七會」 學會自學教材。學會自學才能主動地接受書本知識,而預習則是學會自學的必要步驟。 學會聽課。聽化學課應全神貫注,做到眼到、心到(即思想集中)、耳到和手到,關鍵是心到,即開動腦筋,積極思維,想懂所學內容。 學會閱讀。可運用「五字」閱讀法,即「讀、想、問、寫、記」。 學會比較歸納。可使陌生的事物熟悉化,從而實現對新知識的掌握。如學習第一章氮族元素時,可根據它們原子結構相同點與不同點,推出它們性質上有相似之處也有遞變規律,並注意聯系高一年學過的鹵族元素和氧族元素進行橫向比較及歸納,既有利於理解新知識,又鞏固了對舊知識的掌握。 學會質疑。即追問為什麼,用挑剔的眼光來看待已有的事物,達到對化學事實的深層理解。要善於質疑、發現問題,必須學會對事物進行全面的觀察,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比較才能實現。可用「逆向思維、覺察異常」法來提出問題,或「善於對比」才能發現問題,並「窮追不舍」、「刨根究底」。 學會記憶。大家都知道化學屬於理科,但在學習過程中你應該感覺到它有著很大的文科特點:內容多、知識碎,大多是實驗結論。需要准確記憶要求記憶的每一個化學方程式和學過的每一種物質典型的物理、化學性質,記住幾個常用的解題方法和基本的實驗操作,然後經過一定的訓練,將所記的知識融會貫通,最後形成能力。 同時要特別注意處理好研究課本與做題的關系。研究課本與做題的精力分配具體來說,可以是4比6甚至3比7。 【生物】 抓好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四環節 鄧文殊(晉江養正中學生物教研組組長、中學高級教師、福建省優秀青年教師) 轉變生物科的學習觀念 對於高二學生而言,生物科教學從某種意義上說仍屬於「啟蒙教育」,因為本屆高二學生在初中時學習的生物既不屬於會考學科,更不屬於中考學科,許多初中校的生物課基本屬於走過場,往往是在期末考前劃出一定的范圍或指定幾套練習讓學生死記硬背。所以在學習高中生物時,要求學生首先要轉變觀念,要認識到高中生物無論從知識的深度還是廣度上來說,都與初中生物有很大的不同。 另外,教材里章節之間並不完全是層層遞進的關系,因此我們剛開始學習時可能會感到比較抽象,這時一定不能有畏難情緒。 想要學好高中生物,我認為就應該抓好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四個環節。 動筆畫出不理解的地方 高二生物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涉及較多的有機化學知識,而此時學生尚未學過有機化學。因此對這部分教學內容做好預習工作尤為重要,以免從一開始就落於人後。預習時要動筆畫出不理解的地方,提醒自己明天上課要特別注意內容,使聽課更有目的性。 三種方法結合進行 不斷回顧,溫故知新。生物教材中有些知識會在前後不同的章節中出現,如關於DNA的知識,我們會分別在緒論、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遺傳和變異等部分學習到;各種細胞器的功能又多在新陳代謝部分有具體的描述。這些內容在學習後面的知識時應注意不斷回顧,將前後知識聯系起來進行理解,形成知識網路,做到溫故而知新。 利用圖表,善於歸納。教材中有大量的圖表,這些圖表在課後復習時應很好地利用。如學完《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一章後,可利用「動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對細胞各部分的結構和功能進行復習。另外許多知識點我們在復習時也可以自己通過列表進行比較,如線粒體與葉綠體的比較、動植物細胞結構的比較、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的比較等。 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生物學是一門與生產和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科學。我們在復習生物學知識時,應該注意理解科學技術和社會(STS)之間的相互關系,理解所學知識的社會價值,並且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去解釋一些現象、解決一些問題。近年來高考理科綜合生物部分聯系實際的題目所佔的比重也逐年增大。
G. 對女性學課程有什麼感想
經過一個學期的中國當代女性文學思潮課程的學習,個人覺得受益匪淺。不僅獲取了很多理論知識和概念,也接觸了很多與女性文學、影視有關的作品,並開始學著在保持客觀的基礎前提下,又能站在女性立場上,從女性所特有的思維方式和價值體系為出發點去欣賞並評論這些作品。這門課程讓我對「中國女性文學思潮」這一概念有了比較整體性和體系性的了解,也豐富了價值觀,從而能更全面的看待文學藝術作品甚至生活。
首先我想說的是經過一個學期的課程學習後,對「女性主義」的理解。實際上 「女性主義」與「女權主義」在英文里是同一個單詞「Feminism」,但是我認為在中國的語境里,或者說在現代的文化大背景下,二者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別。在我的理解下,這門課教會了我要有「女性主義」的意識,並將其作為理論和思想上的武器去利用它、用好它。女性主義不激進,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強調的是與男性平等的自由和權力,不是特殊性的。而女權主義則極端強調女性的地位,可能會造成權力的極端化。女性主義多以理性變革的姿態出現,而女權主義則更多的以對抗鬥士的姿態出現。可以說,女性主義的內容是「男人是人,女人也是人」,而女權主義的內容是「女人不僅是人,還是女王」。由此說來,中國的女性主義就可以理解為是指女性爭取與男性平等,體現女性自我精神與能量的一種女性思想、社會言論及政治協助行為。男女平等是女性主義最基本的目標,在爭取與男性平等的同時,女性還要注重自我的價值體現,展示女性的獨特魅力,挖掘並發揮女性的社會魅力,其中很重要的一條便是女性話語權的爭取與利用。而女權主義則比較偏重於「男性是女性的附屬」這一極端的概念。女性主義追求的是一種公平,而女權主義追求的是一種「翻身」並「做主」的狀態,實際上還是一種社會的不公平,只不過是一種與之前反向的性別階級和性別階級間的不平等。這門課讓我感受到了這種理智的女性觀,意識里不將「女性」主動看做弱勢群體,同時又要認清偏激的「女王情節」並與之保持距離。
第二點是對文學、影視作品的鑒賞方面的感想。曾經的文學影視作品可以說大部分是男性當道,雖然不乏女作家、導演,但是女性的聲音還是少之又少,後來的中國女性文學思潮就引領了一股女性話語權的新潮流。出現了更多女性文學家、影視界權威人物。女性的聲音也有了一席之地。文學方面,女性作家、評論家大都迴避宏大敘事,常從日常支點切入社會,從半寫實、半虛構的自傳角度看待生活,長於以小見大、平中求奇,善於以細膩的筆觸、微妙的感覺,傳達內在性情和個人情感,對於社會生活的些許變動,女性也遠比男性敏感。用傳統的眼光看,女性文學、影視似乎缺少一些東西,比如對歷史風雲的關注,對政治的敏感度,但是這種缺失又不失其合理性,歷史風雲、政治變動也同樣少不了「兒女情」的因素。這樣不論是女性作為作品的敘事中心還是女性作為觀看者,都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嶄新的視角,從女性特有的感知方式、思維方式去看待文藝作品,這使得文學和影視作品的價值有了更充分的體現,通過女性觀點來顯微在不同的社會、文化、時代背景下文藝作品所傳達的內涵,使得這種評論更為全面、理性。
最後一點我了解了很多關於歷史上的種種對女性的誤解或者偏見。歷史上不乏「紅顏禍水」、「紅顏殃國」等等帶有絕對偏向性的故事。歷史上無形中把女性看成一個與男性二元對立的整體,否認女性文學的創造意識和獨創性,否認女性在歷史事件中的正,面、積極因素,卻過分強調女性的負面消極作用,把男性的失誤或犯得錯誤強制性歸結到女性頭上,把女性作為「罪惡」的源頭。比如老師講過的關於魯迅的事情,所謂的正史基本上都不願意提及有 關魯迅先生和幾個女性的帶有負面作用的歷史事件,而就算提到,也是把女性置於一個「犧牲者」的地位來為魯迅先生服務。我們不可否認魯迅先生在文學創作方面的巨大成就,但我們也不能盲目的輕易否定與魯迅有關的女性,不應盲目的、迫不及待的將女性作為罪魁禍首或誘因。應該客觀而理智的看待整個事件。我們應該將女性的地位、角色放在一個歷史的脈絡下來檢視,應該與具體的歷史大背景結合起來,分析女性在某些事件中真正的作用。比如妲己、楊玉環、褒姒、西施等的故事,很大一部分人都想當然的把罪名扣在女人頭上,而忽視男性自身的劣性行為,這就是對女性的潛意識里的歧視,這也是歷史對女性的歪曲的例子。
總之,中國當代女性文學思潮課程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開拓了我的視野 ,教會我在學習和評論文藝作品時能發散思維,特別是從女性特有的視覺和感知特點出發,這使得我在學習女性文學思潮相關知識的時候更有興趣,在評論文學、藝術作品的時候更客觀。這門課我們用了半年來學習,但這門課帶來的很多具有價值觀性質、思維方式方面的收獲卻可以讓我們受益多年。
H. 豆芽的顯微特徵總結
蔥花炒豆芽的做法
1.
豆芽要洗干凈
2.
蔥花切成小段
3.
熱鍋放油適量
4.
蔥花快放
5.
快放豆芽,炒二分鍾
6.
快放鹽炒一分鍾試味
I. 固體物理學 學習收獲、感想與建議
新的實驗條件和技術日新月異,正為固體物理不斷開拓新的研究領域。極低溫、超高壓、強磁場等極端條件、超高真空技術、表面能譜術、材料制備的新技術、同步輻射技術、核物理技術、激光技術、光散射效應、各種粒子束技術、電子顯微術、穆斯堡爾效應、正電子湮沒技術、磁共振技術等現代化實驗手段,使固體物理性質的研究不斷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由於固體物理本身是微電子技術、光電子學技術、能源技術、材料科學等技術學科的基礎,也由於固體物理學科內在的因素,固體物理的研究論文已佔物理學中研究論文三分之一以上。其發展趨勢是:由體內性質轉向研究表面有關的性質;由三維體系轉到低維體系;由晶態物質轉到非晶態物質;由平衡態特性轉到研究瞬態和亞穩態、臨界現象和相變;由完整晶體轉到研究晶體中的雜質、缺陷和各種微結構;由普通晶體轉到研究超點陣的材料。這些基礎研究又將促進新技術的發展,給人們帶來實際利益。同時,固體物理學的成就和實驗手段對化學物理、催化學科、生命科學、地學等的影響日益增長,正在形成新的交叉領域。
J. 護士的心得體會怎麼寫
如下:
護士所做的工作就是護理患者,讓患者受益,讓患者滿意,更要讓患者盡快的康復!這就是我的工作!患者對我提出的意見那是我的不足,並不是他們無理的要求!如果連患者的需要我都沒有了解到、沒有及時地給予,那就是我的失職,更沒有資格去談工作的高尚了!只有患者的贊許才最高的榮譽!
在護理工作中我們應該是「做」和「說」同時進行的,甚至有些時候「說」要比「做」來得更為重要。在與病人溝通中技巧占據著很大的因素,我們科的責任護士在這方面有著很深的「功力」,讓人不得不服。
從工作中使我意識到護理工作要順利展開,首先要取得患者信任,信任是雙方交往的基礎,是人和人之間最美麗的語言。在交流過程中,要講究語言的藝術性,避免套用生硬的醫學術語,善於使用非語言溝通技巧,運用親切的目光,良好的言行舉止,緩和患者因緊張造成的緊張心理,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最後獲得雙羸。
「信任」是我們護士和病人之間最好的橋梁,讓我們把這座橋梁搭得牢固些吧,用我們的細心,獲取患者的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