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能寫一份預備黨員培訓後的心得體會
在事物的認識常常有種奇怪的感覺,總是覺得隨著對事物了解的深入反而會感到於其距離越遠。而這樣的感覺在 「加入中國共產黨」這一目標的追求上我感受甚深。
十年,彈指一揮間。我正式遞交入黨申請也有十年的光景,在這十年的時間中,我參加過無數次大大小小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有部門的、公司的、甚至集團的。每一次的培訓都加深了我對中國共產黨這一稱呼的認識;每一次的培訓也更加堅定了我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決心。但每一次的培訓都讓我深刻體會到自身與「黨員」這一稱號還有這一大段的距離。
上午,培訓結束,深感受用。特別對於個人信仰的選擇上,內容深入淺出,很受啟發,回首看看入黨的日子,我們的黨從「三個代表」到「先進性」又到如今的「科學發展觀「,這樣一個先進的黨,不斷的進步,不斷的完善自身建設。了解的越深,你會感到自己差距還很大,要完善地方還有很多。
作為一名和平年代長大黨員,雖然戰火的硝煙已經離我們遠去,但共產黨員的理想和信念沒有變,「我是共產黨員」的影響力和感召力沒有變。雖然沒有堵槍眼的壯烈,沒有戰洪水的豪邁,但從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任長霞、牛玉儒身上我們同樣感受到在平凡崗位上共產黨員的力量和作用。培訓結束,《菜根談》中一句話突然出現在我的腦海。要成為新時代的合格黨員,我將「作本色人、說根心話、做近情事「作為我日常的准則
做本色人:一個人要在社會上實現他的人生價值,必須不斷地付出努力,工作兢兢業業,為社會創造財富。做出的努力不能是盲目的,必須有正確的方向指引。爭取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黨的領導下,為實現共產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明確的人生方向。近幾年來,我更是不斷地以這一目標鞭策、鼓勵自己,使自己對學習和工作始終保持信心和干勁。我們的一生,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誘惑,剎那間的溫柔和一瞬間的喜悅,就象性質溫和的腐蝕劑,一點一點的侵蝕著我們的遺志,當我們從幸福的漩渦中來不及情形時,恐怕我們多年的殷切期望在已經銹跡斑斑,貪戀納一點點的舒適不是罪過,怕只怕那瞬間的眩暈後,我們的心靈無法承受巨大的落差,從而使一生的遠大目標轟然塌陷,使我們離自己的理想越來越遠。所以堅定的信念不僅僅是我們實現理想的需要,更是我們做人處世的必備。
說根心話:思想上:我們這一代青年,對於鴉片戰爭到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前這80年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境遇了解不多,對於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到現在這80年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也缺乏親身體驗,自了解學習黨的知識後,我深深感受到了我們黨對中華民族高度負責的崇高使命感,深深感受到了我們黨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的精神,深深感受到了我們黨與時俱進的思想品格,從而進一步堅定了我對黨的信念。我力求時刻給思想上套了個緊箍咒,每一分鍾甚至每一秒都要牢牢地想到我現在是一名黨員,應該以黨的革命性、先進性要求自己。
做近情事:不斷的深入學習使我開始感覺到,入黨的沉重,入黨決不是一件草率的事情。黨員不僅僅是一種身份,一種榮譽,更意味著一種責任,一份追求。當我了解了中國共產黨是怎樣一個黨,黨員是怎樣一種人,它更讓我感覺到一種精神,這種精神與每一個華夏子民血脈相融;它讓我洞悉到一種凝聚力,這種凝聚力蘊藏在我們民族背後,正孕育著無窮能量。老師的每一個話題都讓我興致勃勃,甚至熱血沸騰,彷彿在思辨中撞擊,在頓悟中成長。
做事三心二意、淺嘗輒止、或是東一榔頭西一棒錘,既要魚也要熊掌;或是這山望著那山高,靜不下心,稍有不如意就輕易放棄;這樣似乎成為現代青年人的常見病。那就從做合乎情理的事情開始吧,古人雲:天下有大勇者,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用這句話來提醒自己。請給自己浮躁的心一點清涼吧,並不是要鎖住我們奮發向上的進取心,而是要鎖住我們永不滿足的貪心,鎖住浮躁,不是要鎖住我們揮汗如雨的努力,而是要鎖住我們瑣屑無聊的攀比,鎖住浮躁,要靠一種曠日持久的恆心,堅定自己的信念
明白了這些道理,我在工作中、思想上有了方向,有了動力。所以在以後的日子中我定要加倍認真負責,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改正自身的不足,滿腔熱情的對待工作和同志,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共產黨員
② 入黨培訓心得體會
尊敬的黨組織:
昨天我在入黨培訓課上觀看了關於黨的故事的預告片,對我的認識有很大的提高和啟發。
這些年,世界矚目中國的經濟發展成就,也關注中國的政治發展模式。提出「軟實力」概念的著名學者約瑟夫·奈這樣評價:「中國的經濟增長不僅使發展中國家獲益巨大,中國的特殊發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發達國家稱為可效仿的榜樣,更重要的是將來,中國倡導的民主價值觀、社會發展模式和對外政策,會進一步在世界公眾中產生共鳴和影響力。」
對於中國來說,「中國模式」的這種影響力固然讓人自豪,而它取得的進步更令人欣慰。經濟與政治總是相互作用,如果沒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進步相伴隨、相適應,中國經濟建設就很難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
60年間,這種進步在人民群眾的感受中更為真切。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民主形式的堅持和完善,到政府決策民主的穩步推進,都在社會生活中產生著廣泛深刻的影響。而越來越多的普通公民通過各種合法途徑參與公共決策與公共管理,表達訴求、維護權益、實行監督,則成為改革開放以來的一個顯著變化。
在今天的許多領域,投票制度、選舉制度、聽證制度、政務公開制度、信息公開制度……民主的實現途徑不斷增多,制度化的渠道不斷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不斷擴大,參與熱情也不斷提高。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圍繞擴大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我國不斷推進和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正是在這種實踐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內涵不斷豐富,民主的價值和意義不斷發展,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不斷得到實現。
作為政治文明發展的一種標志,法治成為中國人民的殷切嚮往和不懈追求。而在法治精神的弘揚中,在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堅持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依法行政全面推進,司法為民深入實施,人民民主權利的法治保障水平不斷提高。更重要的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正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日益形成。這充分表明,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宏偉目標,在全社會的共同實踐中正一步一步化為現實。
「目前中國正在進行當代最偉大的社會實踐……中國定將實現一種特殊的民主,這種民主將考慮到這個大國的社會、文化和經濟特點。這種亞洲『社會主義民主』所涉及的是史無前例地繼續思考,不是抽象的復制西方資產階級民主。」德國《新德意報》一篇文章這樣說。有學者也感慨:「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恰恰是沒有採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作為現代政治的核心理念,民主在各國民眾的不同探索實踐中變得十分豐富。有多少種民主實踐,就有多少種民主形式。無論是獨具特色的中國民主模式,還是西方的民主模式,包括「三權分立」、多黨制等等,都只是民主的不同形式。
民主是歷史的、具體的、相對的,民主的發展是有條件的。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政治制度,必須與其基本國情相適應,與國家發展階段相適合。如果不適合,再好的模式照搬過來也會「水土不服」。許多國家的歷史告訴我們,發展民主只能走自己的道路。那種脫離本國實際,脫離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盲目照搬別國模式,搞西方多黨制和「三權分立」,不但實現不了發展民主的願望,反而會給人民利益和經濟社會發展造成損失甚至災難。
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原因就在於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這合乎中國國情,順應人民意願,切合時代潮流。作為一個現代化進程中的發展中大國,盡管中國民主政治還有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但中國人民深深懂得,只要堅持走自己的路,在汲取人類優秀政治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始終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我們就一定能夠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匯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