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慢性病健康管理
隨著我國人口趨向老齡化,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及醫療制度的不斷完善,使慢性病的管理逐漸成為當今健康管理的主題。健康管理阻斷了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的自然進程,合理的健康飲食、身體活動,促成了能量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對預防和控制慢性病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永泰盛世生物科技公司長期致力於國際醫療健康產業運營、國際保健食品運營、國際化妝品運營、國際醫療產業鏈的投資和運作,業務涉及醫療設備、醫院、醫療抗衰老,及葯品、保健品和化妝品等研發和銷售,以多元化、產業化的先進經營理念,打造現代國際醫療健康管理經營模式:
2020年我們整合全球再生醫學資源及中醫健康管理形成研發了創新的慢性病調理有效管理體系,顛覆了傳統醫美,生活美容,中醫門診,細胞再生等領域,具備全新的科學與調療管理理念,在現實社會我們要把永泰盛世一站式慢性病健康管理體系呈現給我們的廣大消費者,成就千萬女性及家庭的健康魅力人生。
【一站式慢性病健康管理項目】
是通過:獨特檢測+科學儀器+療程康養+醫理療效+持久康復+抵禦衰老來實現調理成效,
優勢:★市場大·★投入少·★高回報·★療效好
◎客戶忠誠及認可度高◎
❷ 如何做好慢病管理
提起慢病管理,社區醫生是再熟悉不過了,高危人群篩選、生活方式干預、定時隨訪與監測,其枯燥、繁瑣、復雜程度可想而知。如何才能讓慢病管理做出特色和韻味,而不是一項強制性任務呢?本期,我們邀請幾位社區醫生談談他們對於慢病管理的體會,希望能給讀者帶來啟發。——編 者
了解居民心理才能少「碰壁」
梁震宇
慢病管理是社區一項普通卻離不了的工作,沒有干過的同行都覺得它有些「小兒科」,可是如果從頭到尾徹底做一遍,你就會發現這項工作繁瑣無比,而且經常遭遇居民的不理解。「有的居民直接問我,參加慢病管理有什麼好處?你要是給我發雞蛋我就去。」「有一次聽說小區里有位新發的糖尿病患者,我好不容易找到他說明意圖,可患者卻勃然大怒,罵我是在揭他的丑,多管閑事。」不少社區醫生都因此而碰壁。
我認為,要想將慢病管理做出特色和韻味,不能一味趕數量,更不能因為怕影響績效而忽略質量,而是應該一步一個腳印地建好每一份慢病檔案,管理好每一位患者。在多年的慢病管理中,我總結了幾項能夠提高管理效率的小技巧。
發放「體檢票」,提高患者的及時復查率。按時復查,及時掌握病情變化,是提高慢病管理質量的關鍵。我們為每位按時復查的患者發一張「心電圖票」或「血糖票」,居民可憑票在社區衛生服務站免費做心電圖或檢查血糖。體檢票常年有效,隨來隨查,自己用不完可以給家人用。這一措施扭轉了人們認為「復查」就是簡單問診的看法,提高了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吸引力,復查率也隨之得到提高。
現身說法,提高規則服葯率。開什麼葯是醫生的權利,而吃不吃卻完全掌握在患者手裡。比如我們小區的個體經營戶老劉,血壓高壓達180,他不但自己不吃葯,還經常「教育」周圍的病友:「人活多大歲數都是老天爺定的,該吃就吃、該喝就喝,喝酒就能治療高血壓,酒的度數越高,降壓效果越好……」結果,剛剛47歲他就得了腦血栓,不但生意做不成了,生活還不能自理。開展健康教育講座的時候,老劉主動站上講台,痛心疾首地說:「大家千萬別學我,一定要聽從醫生的管理,醫生叫吃什麼葯就吃什麼葯,讓怎麼吃就怎麼吃。」可見,有時候「患者說」比「醫生說」更有說服力。
建立「病友俱樂部」,讓患者更加遵從醫囑。隨著就診患者的增多,為了更好地把患者組織起來,我們建立了「社區病友俱樂部」,採取專家講座、播放光碟、病友交流等形式,每月定期組織活動。通過活動不僅增加了患者的保健知識,還加強了醫生與患者之間的聯系,使醫生對患者更為了解,患者對醫生更為信任,把以前單純的醫患關系變成了朋友關系。社區糖尿病患者邢大媽說:「我和社區醫生特別熟,都是『自己人』,看病再也不用擔心醫生開大處方。」社區病友俱樂部的建立,大大密切了醫患關系,讓患者更加遵從醫囑,有效地提高了治療效果。
鼓勵患者參與,提高有效控制率。慢性病多是終身性疾病,在漫長的管理過程中,要想提高管理質量就必須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我們通過教會患者自己測量血壓、使用鹽勺等知識,把患者拉進來,一起商討治療方案、康復計劃,讓患者直接參加疾病的管理、治療和療效評價。控制了飲食、加強了鍛煉,不抽煙了、吃鹽少了,血壓就降下來了,使患者真切地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在疾病面前自己不再無能為力,從而對戰勝疾病充滿了信心。同時也使患者深切體會到慢病管理的艱辛和愉悅,從而使整個管理過程變得生機勃勃、充滿樂趣。
積分制喚起參與性
胡夏鋒 張良鋒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在慢病管理中,全科醫生團隊專業化管理、志願者團隊參與、患者自我管理亦是三者缺一不可。在我們中心,有一支由全科醫生、公衛醫生和全科護士組成的團隊,對南明、七星兩個街道的慢病患者實行綜合管理。這支團隊的6名成員全部屬於「脫產」性質,他們的職責就是開展上門隨訪,組織健康知識講座,對慢病患者實行規范化、系統化和信息化管理。
南明、七星兩個街道的慢病患者有近萬人,僅靠6個人管理1萬人顯然不現實。我們在組建慢病專業化管理團隊的同時,動員中心其他醫務人員作為志願者參與到慢病管理中,並且廣發英雄帖,向社會招募慢病管理志願者。目前,我們已招募到149名醫務人員和27名社會人士。中心主任李明是第一個報名參加的志願者,打開他的《慢性病綜合管理志願者工作記分冊》,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他參與的志願活動:6月25日,南明街道辦事處舉辦健康知識講座;6月27日,機關事務局測量血壓;7月1日,縣財政局舉辦健康知識講座……加入志願者隊伍後,李明更加註重收集各類慢性病醫學資料,至今已整理出大量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知識小冊子。
志願者參與慢病管理,實行積分評星制。比如新發現一名慢病患者,對慢病患者隨訪管理,將隨訪信息錄入電腦,參加公共衛生進小區活動,參與健康知識講座,志願者都可以獲得一定的加分。積分累計超過一定分值的,分別授予一星級至六星級志願者稱號。按照志願者星級、業績不同,中心將分門別類提供積分兌換體檢項目、積分兌換外出考察學習機會等獎勵措施。
患者自我管理或協助管理其他患者,與志願者一樣實行積分制。比如糖尿病患者參加中心的健康家園活動、完整填寫自我保健手冊、記錄「糖尿病日記」、向病友講述心得體會、血糖控制滿意、配合隨訪管理等,都可獲得對應的積分。積分可用於兌換各類體檢或輔助檢查項目,超過200分者可獲贈血糖儀等紀念品,以此不斷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識。(作者單位:浙江省新昌縣南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本報記者俞 欣整理)
多花心思巧引導
王永霞
知己健康管理是一套完整的生活方式管理和干預系統,以非葯物干預手段為主來實現對慢性病的綜合防治。這種管理模式要求被管理者將每天的膳食記錄下來,同時佩戴能量監測儀記錄運動情況,因此對患者的主動參與性要求更高。與開展其他形式的慢病管理相比,社區醫生需要花更多的心思。
第一,盡量選擇依從性較好的人群參與知己健康管理。按照年齡,可以將我們平時接觸到的慢病患者分為三種類型。30~50歲組,這類患者大部分還在崗,雖然他們有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的願望,但由於各種原因,飲食、運動皆控製得不好,隨訪也不準時。50~70歲組,這類患者基本已退休,通過觀看電視講座、參加各種健康宣教,知曉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對健康的重要性,加上時間充裕,能按時隨訪,管理效果比較好。70歲以上組,這類患者年齡相對較大,除非心肺功能良好,否則運動不宜達標,增加運動量又擔心出現心血管意外,一般不建議入組。
第二,知己健康管理對社區醫生的耐心是一種考驗。因為一個管理周期為3個月,從建檔到復診結束共需要9次,每次復診耗時較長,最少也要半小時。而且有些患者因出差或旅遊,經常推遲復診,雖然給後續的管理帶來麻煩,但我們仍得耐著性子,打電話提醒、督促,畢竟一切是為了患者的健康。為了讓指導內容更豐富,除了醫學知識,我們還要掌握營養學、心理學,以及運動、保健、中醫食療等常識,這樣才能避免患者復診幾次後感到枯燥乏味。
第三,不要放過任何一個微小的生活細節。有時居民來量血壓,重復多次結果都不穩定,可這並不一定就因為他沒有遵醫囑吃葯或葯物服用不當,可能會有其他原因:如情緒波動大、家庭不和諧、飲食不當、運動欠科學、心理不平衡等。針對一些頑固的血壓控制不好、血糖控制不佳者,一定要追問其是否存在生活方式的問題,和患者一起分析監測儀的數據,讓其體會到強化管理帶來的變化,這樣他們才會容易接受並配合。
第四,對患者予以足夠的理解。雖然我們安排了統一的復診時間,但是仍有患者因各種原因改變復診時間。比如上班族,他們會選擇周六、日來復診,此時我們應充分理解患者的難處。對一些配合不好的患者,也不能太過苛求,而應該耐心解釋。比如「管理對象記錄飲食」這一項,有些繁雜,參與者不易堅持,記錄准確性較差,直接影響管理效果,這就要求我們充分做好解釋工作。
❸ 慢病精細化管理發言稿
慢性病管理是公共衛生服務的重頭戲,也是衛生管理的重點任務之一。然而,仍存在不少漏洞或盲點。這些漏洞或盲點不及時堵消,不僅無法提升管理質量,甚至會影響基礎效果。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在慢病管理中,實施了精細化管理的「三項策略」後,高血壓、糖尿病和精神病的規范化管理率分別達到85.6%、87.2%和93.23%,比浙江省定標准分別高出25.6%、27.2%和33.23%。患者滿意度達90%以上。
把握「節點」
當前,鄉鎮衛生機構工作重心已從診療服務向公共衛生服務轉變,鄉鎮衛生機構績效考核重點也已向公共衛生傾斜,因此在沒有突發、應急事件發生的「平穩時期」,衛生人員的主要精力應放在慢病管理上。為此,我們首先整合人力,以鄉鎮和村衛生人力為主體,並從市、縣衛生機構抽調力量指導。其次突出重點,以高血壓、糖尿病和精神病為主。
設計「路徑」
一是全人群篩查。在三門縣的試點中,有214名責任醫生、430名協管醫生和516名村聯絡員參與,共篩查408416人。漏查的由各鄉、村及時補漏。二是三門試點中專門成立市、縣、鄉三級醫療機構組成的診療團隊負責逐一復評核查,並實行分級評估。每發現一名慢性病人,一般在2~3天內就會給予分級評估,分級干預。三是篩查後對每位患者都實行「五個一」管理,即配備一名責任醫師,建立一張健康管理卡,贈送一套健康教育資料,出具一份健康教育處方,發放一份免費葯物配葯卡,並確定個體化干預方案。三是人群篩查時,依照每個責任醫師團隊負責2000人~3000人區域劃分責任區,並將入戶篩查與查後管理實行同步運作,避免以往查與管分離,既「查不到底」,又「管不到邊」的問題。四是免費配送葯品,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則依據評估分級、適應程度和個人意願逐個商定免費葯物配送方案。
注重「績效」
為避免以往的查、管和考核分離或無法實施績效管理的問題,我們在三門試點中摸索總結了為慢病精細化管理設置了4道「防風牆」。一是「鄉域檢查」。由鄉鎮衛生院「慢病辦」每月一次依照劃定的人口區域,督查責任醫師訪問和干預落實情況。二是「村落協查」。由村幹部擔任的村慢病管理聯絡員定期與慢病患者及家屬核對協查干預情況。三是「專家復查」。由市、縣專家定期復查用葯和干預效果。四是「縣域稽查」。由縣衛生局稽查組以抽查方式實行縣域稽查。
❹ 慢病健康管理宣傳培訓筆記怎麼寫
最好是去治療啊
❺ 2019年罹患慢病失能總結怎麼寫
慢性病總結你不能再折上血
❻ 我國慢性病防控面臨的挑戰和對策
總結的幾點 慢性病防控面臨的挑戰和對策的幾要點用■ 註明了
其他一些的是詳細資料 希望能對你用幫助
慢病防控綜合機制正在形成
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 孔靈芝
防控形勢嚴峻
今年9月,第66屆聯合國大會召開預防和控制非傳染性疾病高級別會議,這是繼2001年聯大召開艾滋病防控會議後,聯合國歷史上第二次就健康問題舉行的高級別會議。會議通過的《政治宣言》提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21世紀各國發展面臨的嚴重挑戰之一。應對慢性病,各國政府須承擔首要責任,社會所有部門都必須作出努力,鼓勵擬訂多部門政策,創造公平的促進健康的環境,使個人、家庭和社區有能力作出利於健康的選擇。
當前,我國慢性病發病形勢非常嚴峻。2010年18歲及以上居民慢性病行為及危險因素監測數據顯示,攝入過多的鹽、油是非常突出的問題。80.9%的家庭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超過5克;83.4%的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攝入量超過25克。18歲及以上居民中,僅11.9%的人經常鍛煉,體重超重率約30%,肥胖率約10%;高血壓患者超過2億,高膽固醇血症者超過3000萬;糖尿病的患病率達到9.7%。癌症發病和死亡都在不斷上升,慢性病造成過早死亡的比例佔到57.8%。慢性病在所有疾病負擔中所佔的比重約為70%。
積極尋求新出路
2011年世界經濟風險評估報告提出,慢性病不僅可以拖垮國家醫療體系,而且會對國家經濟造成制動效應。如何應對我國慢性病防控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有待不斷探索。
■一、需要頂層設計。 我國至今尚未出台慢性病防控的法律和國家級政策;慢性病預防經費投入匱乏。目前,盡管國家投入了大量科研資金,但慢性病特別是慢性病預防尚未置於優先領域。從2005年到2010年,中央支付地方的癌症防控經費大幅增長,但對傳染病和慢性病的投入仍然失衡,其比例大約是1001。在大量醫療費用中,慢性病晚期治療費用又占絕大多數。以糖尿病為例,統計數據顯示,80%以上費用用於對發症的治療。
另外,像創建健康城市等行動仍是各地的自發行為,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建設等工作的覆蓋范圍和影響有限。
■二、需要解決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相關難題。 比如,居民健康檔案很多變成死檔,利用率低。對此衛生部要求今年年底建檔率達到50%,並特別強調規范化使用;目前在社區開展35歲以上人群的高血壓、糖尿病健康管理,截至2011年6月只管理了21%的高血壓患者和12%的糖尿病患者,還需要加快推進。
■三、 防控體系需要協調機制。 目前,慢性病的防控力量分散在醫療、疾控、健康教育、婦幼保健等機構,國家癌症中心、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各級防辦、各類學會等社團也承擔著相應的任務。為了形成合力,應建立衛生部門內的、技術機構之間的協調機制,鼓勵各地市、區疾控系統成立慢病科(所),鼓勵各地在醫療機構內建立防病中心或示範基地,充分發揮學術團體的作用,使各種防控力量形成合力。
優化選擇干預措施
衛生部衛生發展研究中心教授 趙 琨
■衛生資金整體配置效率低
衛生資源稀缺是任何國家都面臨的挑戰,如何使用好稀缺的衛生資金更是各國亟待解決的問題。衛生部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對衛生總費用測算顯示, 70%的費用投向了醫療服務。對天津市和甘肅省的慢性病費用測算顯示, 超過83%的費用發生在臨床治療上,不到2%的費用投向了公共衛生,這說明只有很少費用投向疾病的預防。慢性病預防和管理的費用過少,與慢性病驅動的疾病負擔逐年增長對應,說明資金在整體配置上出現了低效率。
研究發現,慢性病治療費用主要用在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腫瘤的治療上。其中,心腦血管疾病直接醫療費用一直排在最前列,其增長速度遠遠大於同期GDP的增長速度。
■ 應明確資金分配優先次序
大量的循證醫學研究證明,60%的死亡與慢性病有關,而70%的慢性病可以通過預防來控制。世界銀行今年7月發表的《構建健康和諧生活》報告提出,如果中國每年心腦血管死亡率再減少1個百分點,考慮到對壽命的固有價值觀,每年可獲得相當於2010年GDP19%的經濟效益,約為8070億美元;如果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3%,則年度經濟效益將達到2010年GDP的48%,約為1.86萬億美元。
基於慢性病費用只有2%用於公共衛生,在分配衛生資源時應遵循2個原則,一是臨床效果,另一個是成本效果。同時根據疾病發生演變進程,將疾病的防治按4個階段標示,第一階段為一級預防,通過健康教育、健康促進規避危險因素;第二階段為二級預防,通過篩查和健康體檢早發現、早治療;第三階段為疾病治療和早期康復;第四階段為穩定和恢復期康復。每一階段會有不同的干預措施和治療方案。哪些措施最具有臨床效果和成本效果?哪些干預措施、治療方案對降低死亡率的貢獻最大?在資源和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只能進行優先選擇。
衛生部衛生發展研究中心與北京天壇醫院合作開展的腦卒中單元治療的成本效果研究顯示,卒中單元組較普通病房組神經功能缺損每減少1個分值,少花醫療費509.91元。卒中單元組較普通病房組生活殘障等級每減少1級,少花醫療費 720.88元。卒中單元組較普通病房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每多提高5個分值,少花費42.6元。由此來看,在保證預防、治療和康復質量前提下,選擇費用最少的治療方式,是一種理性選擇。
一般而言,確定衛生資金分配優先次序的第一個標準是安全、有效果、疾病負擔大、社會有需求;第二個標準是符合社會倫理和公平準則;第三個標準是具有成本效果或成本效益;第四個標準是經濟上可行,組織上可行。
就慢性病防控來看,對位於疾病負擔前幾位的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和精神心理疾病,應依據公共資金能力,明確哪些干預防治技術成本效果或成本效益最優。同時,要考慮這些技術是由疾控或婦幼保健機構提供,還是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或醫院提供等。
■ 探索糖尿病管理新模式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紀立農
過去二三十年,我國糖尿病患病率明顯增高。目前,如何管理好糖尿病患者是非常大的問題。
最近,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完成了糖尿病管理現狀調查數據整理,該調查不僅覆蓋全國不同地區,也覆蓋了幾乎所有級別的醫院,共計103家,調查人數超過2.5萬人。調查初步結果顯示,糖尿病不是老年病,門診糖尿病患者中65歲以下者佔54%。
該調查發現,我國糖尿病群體不只存在高血糖問題,大部分人同時伴有血脂代謝問題和血壓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指標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平均水平為2.86%。如果低密度脂蛋白以2.6為基本達標標准,被調查人群達標率僅為40%。從並發症發生情況看,糖尿病病程小於1年,近20%的人發生微血管病變,15%的人發生大血管病變;糖尿病病程大於10年的人中,50%的人有微血管並發症,近30%的人有大血管病變。該調查提示,糖尿病人群不但是一個各種危險因素都沒得到很好控制的人群,其並發症發生率也較高,尤其是病程較長患者。這些都對目前的糖尿病管理提出了挑戰。
對已發生心血管病事件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他汀類葯物進行二級預防,可明顯減少再次發生冠心病或發生死亡的風險。但我國患者使用率僅4%。關鍵措施不達標,不是簡單的醫學問題,這其中有病人的問題,有醫保政策的問題,多個環節都存在問題。
在疾病管理中,一個需要解決的大問題是建立糖尿病患者管理示範醫院和科室,這些科室通過轉化醫學研究,能夠把標准治療落實到門診和社區病人管理中,從而提高病人依從性,提高標准治療落實率。制定指南也非常重要,但指南如何落實需要加以研究。通過這些研究,在醫療政策、繼續教育策略、行為干預、病人自我管理上,摸索經驗,影響政策,影響醫生行為,影響醫院管理體制,把我國慢性病管理提高到一個更高水平。
■ 糖尿病診斷方法應變革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 寧 光
2010年中國糖尿病專項調查發現,我國糖尿病的發生率與人均GDP的增長狀況幾乎是吻合的,把城市農村的糖尿病患者加起來大概是9650萬人,而糖尿病患者對所患疾病的知曉率為36.1%。同時,還有64%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糖尿病,應該怎麼去發現他們?
目前,我國糖尿病的診斷率或是知曉率遠遠低於高血壓,這最主要是診斷方法的問題。空腹服葡萄糖75克,再做一次兩小時後的血糖,這一診斷方法太煩瑣,很多患者因此流失。而查空腹血糖,只能發現不到1/3的患者。能否用其他方法檢測?用糖化血紅蛋白來測定應該是可以的。如果用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指標測定診斷,大概診斷的符合率是87.6%。也就是說,只要早上抽1次血,就能發現90%的糖尿病患者。從這個道理上來講,不需要再做餐後兩小時血糖。基於這個研究,能不能先大規模開展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把糖尿病患者篩選出來,再進一步做確診檢測?如此,糖尿病的發現率可以提高1倍。
慢病患者門診費用將報銷更多
人社部社保研究所醫保研究室副主任 董朝暉
■門診大病支付制度普遍建立
與2009年相比,2010年我國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增加了8000多家,定點葯店增加了5000多家。其中,定點醫療機構增加主要為一級以下基層醫療機構,這有利於慢性病的前端防治。
目前,大多數地方已建立門診大病支付制度,由統籌基金支付。調查顯示,目前有85%以上的地區都實施了門診大病(慢病)政策,但各地的目錄差異很大。據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2008年對175個統籌地區進行調查,最小的門診大病目錄只有1個病種,而最大的目錄則有43個病種。值得注意的是,門診大病報銷都針對慢性病並發症,大多數經費用在治療並發症上,而不是用於慢性病早期防治。
■預付制促使醫院主動干預
當前醫保中有關慢性病付費政策存在的問題是,按項目付費情況下醫保為每個治療項目買單,無論是醫保還是醫療機構,都只考慮眼前的治療效果和治療成本。此管理方法不適於慢性病防治。而在「板塊式的統賬結合」模式下,由個人賬戶支付的是普通門診費用,這種基金結構下慢性病患者容易出現賬戶入不敷出,個人賬戶根本不足以支付慢性病就診費用。並且,醫保對慢性病普通門診缺乏管理,導致慢性病治療的依從性大打折扣。
去年下半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提出兩項醫保改革重要措施,一個是探索門診統籌,一個是付費方式改革。
從長遠來看,從個人賬戶發展到門診統籌,將使更多醫保基金用於門診醫療,並促使醫療機構重視門診醫療。統籌基金將對早期慢性病進行支付,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將獲得更多門診費用的報銷。而從按項目付費發展到預付制,對門診慢性病實行按人頭付費,將會促使醫療機構主動關注慢性病早期干預,避免大筆費用支出。
此外,實行預付制,通過增強醫療機構的獨立決策權,促使其主動提供成本—效果較好的慢性病防治服務。
公平高效的慢性病保障和防治體系應該具有兩個基本要素:一是通過法定醫療保障制度建立一個公平的保障體系,二是通過競爭性的基層醫療體系形成一個高效的防治體系。預付制則是聯系這兩個要素的重要機制。
■引導患者加強自我管理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教授 董建群
上個世紀50年代~70年代,我國醫療和公共衛生體系截然分開,醫生只做診療,公共衛生醫師只做預防,預防與治療相脫節,慢性病危險因素管理沒人做,病人對疾病缺乏自我管理。近年來,國際上大力倡導轉變這一狀況,目前我國也在著手進行體制建設,完善疾病防治及管理,建設慢性病防治綜合網路。
所謂患者自我管理,就是以患者為主體,在衛生專業人員協助下,由患者自己承擔起主要的預防和治療性保健任務,通過掌握慢性病防控必要技能和手段,提升高危人群及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延長健康壽命。
自我管理最主要的因素是激發患者自身潛能,而不只是給他們信息。從2007年開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在這方面進行探索,並於今年5月起開始探索糖尿病綜合管理新模式,運用先進的國內外糖尿病防控管理理念,在5年內對全國500名中青年骨幹醫生、近萬名基層醫生開展糖尿病防治知識培訓,使臨床醫生具備公共衛生理念;選擇部分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開展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活動,建立患者互助小組,使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掌握自我管理的知識和技能,自助互助,共同收獲健康。
在建立慢性病防治網路的基礎上,還要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適宜技術。按照衛生部要求,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正在逐漸推廣慢性病管理適宜技術,把包括自我管理在內的低成本、高效益、安全可靠、適合推廣的技術納入全國慢性病防控示範區創建中。
■在疾病早期給予最適當的治療
百時美施貴寶(中國)/中美上海施貴寶總裁 彭振科
對於糖尿病患者和制葯企業來說,這都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時代,因為大家已關注到慢性病,特別是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
中國目前有9000多萬糖尿病患者,但絕大多數患者的病情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有專家介紹,中國在上個世紀90年代只有0.97%的人患糖尿病,但現在這個數字接近10%。糖尿病在迅速蔓延,我們必須遏制蔓延的速度。百時美施貴寶會為此將不斷推出創新葯品,也希望積極參與到中國糖尿病的預防和管理中。
慢性病的防控關鍵在於預防。有資料顯示,投資1元錢在預防中,未來在治療中就能節約6元錢。預防的任務不僅是在生病前,還包括在疾病早期就給予最適當的治療。這種治療應該是效果好,不良反應少。百時美施貴寶不久前推出的2型糖尿病治療葯物安立澤不僅可以降低血糖,安全性高,而且1天只需服1次,方便患者服用。2014年我們預計還將推出2種糖尿病治療葯物。此外,我們還會繼續支持醫生和患者的培訓,讓醫生了解和掌握如何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患者,教育患者一定要按醫生的要求服葯。
慢性病的預防是一種社會責任。作為制葯企業,我們致力於為患者提供具有創新性的葯物。疾病預防是一個團隊性的工作,我們希望能與疾控機構、臨床專家和媒體共同合作,現在就行動起來,與慢性病做斗爭。
觀點集錦
山西省衛生廳疾控處處長陰彥祥:截至今年9月底,山西省已對39.7萬糖尿病病人、145萬高血壓患者進行了規范管理。一是防治結合,在管理患者過程中為群眾服務;二是在醫療保障上向慢性病傾斜,對新農合慢性病患者給予一定補助;三是注重在農村和基層傳播實用的疾病防治知識。
浙江省杭州市衛生局副局長楊建華:對於慢性病防控有兩點建議。第一,在慢性病示範區創建中,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並在國家層面設立創建載體。第二,慢性病防控重點在社區,使社區成為慢性病防控的重要陣地。
重慶市疾控中心慢病所所長丁賢彬:農村是慢性病防治的主戰場,加強村醫網點建設很重要,應激勵村醫做公共衛生服務;消除慢性病防控空白地帶。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以後,基層對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進行隨訪管理,但這種管理很多僅是測血壓、測血糖,不能真正干預危險因素。
江西省南昌市衛生局副局長陳天鵬:慢性病的形成是一個漫長過程。健康教育要從小孩抓起,要從媽媽抓起。要讓媽媽了解並能言傳身教,這樣的作用會很大。此外,慢性病防控倡導多部門參與,也應讓媒體積極參與。
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教授鄒大進:慢性病控制離不開生活方式改變和葯物治療。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健康生活方式倡導力度;應鼓勵葯物大包裝,以減少病人跑醫院的次數和事件。
安徽省衛生廳新聞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馮立中:糖尿病防控有三個環節:對正常人群健康教育;對早期糖耐量有問題或血糖指標不正常者作干預;對並發症患者積極救治。糖尿病防控策略
應注重第二個環節展開預防干預。
湖北省疾控中心慢病所副所長張慶軍:國家正在推行基本公共衛生均等化服務,10項中有5項與慢性病密切相關。省級相關的疾控處、婦社處、農衛處應聯合開展統一的行動,這需要從衛生行政層面成立一個辦公室,設在專業機構,由專業機構提供技術方案、考核指標等,對基層整體劃撥經費,對工作統一督導考核。
北京市疾控中心慢病所所長董忠:要在整個城市建設中納入健康的元素。從2008年開始,北京有了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進十年行動規劃;今年8月,又頒布了《健康北京「十二五」發展建設規劃》,確定了更深層次的健康促進行動以及與健康、民生問題休戚相關的35項主要指標為核心任務目標。這35項指標中有一半以上與慢性病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