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防災減災學習心得或心得體會
一、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應用與建設的現狀
我國目前已建立起了較為完善、廣為覆蓋的氣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等地面監測和觀測網,建立了氣象衛星、海洋衛星、陸地衛星系列,並正在建設減災小衛星星座系統。在氣象監測預報方面,建成了較先進的由地面氣象觀測站、太空站、各類天氣雷達及氣象衛星組成的大氣探測系統,建立了氣象衛星資料接收處理系統、現代化的氣象通信系統和中期數值預報業務系統。全國已形成了由國家、區域、省、地、縣五級分工合理、有機結合、逐級指導的基本氣象信息加工分析預測體系。為了監測江河洪水,國家組建了由數目眾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組成的水文監測網,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區洪澇災害易發區警戒水域遙感資料庫,將遙感技術在「八五」期間應用於洪災監測。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有些領域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另外,利用現代科技積極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如農區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這些技術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對防災減災發生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地震監測和抗震方面,組建了400多個地震觀測台站,「十五」期間進行了數字化改造,由48個國家級數字測震台站組成的國家數字測震台網和由300多個區域數字測震台站組成的20個區域數字測震台網以及若干個流動數字測震台網、數字強震台網構成了中國數字測震系統,建立了大震警報系統和地震前兆觀測系統,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監測預報系統,編制了全國地震烈度區劃圖和震害預測圖,確定了52個城市作為國家重點防震城市,對全國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區的工程建築,實施綜合性震害防禦,對城市和大中型工礦企業的新建工程進行了抗震設防,完成了多條鐵路干線、主要輸油管線和多座骨幹電廠、大型煉油廠,一批重點骨幹鋼鐵企業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庫的抗震加固。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加強了對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質災害的勘查防治工作,採取了包括工程防禦體系、生物水保防禦體系、管理防護體系,社會管理體系和預測及報警體系在內的綜合防禦體系,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時把生態建設與防災減災相結合,實施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退田還湖、退田還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極大地防止和減輕了地質災害的危害和損失。全國已建立了25片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實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萬多條水土流失嚴重的小流域,開展了山水田林綜合治理。先後確立了包括「三北」防護林、長江中上游防護林、沿海防護林、平原農田防護林、淮河太湖流域防護林、珠江流域防護林、遼河流域防護林、黃河中游防護林和太行山綠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業生態工程。此外,還發射了「資源一號」、「資源二號」衛星,廣泛應用於資源勘查、防災減災、地質災害監測和科學試驗等領域。
二、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應用與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管理缺乏綜合協調
長期以來,我國的災害管理體制基本是以單一災種為主、分部門管理的模式,各涉災管理部門自成系統,各自為戰。由於沒有常設的綜合管理機構,各災種之間缺乏統一協調,部門之間缺乏溝通、聯動,造成了許多弊端,如缺乏綜合系統的法規、技術體系政策與全局的防災減災科技發展規劃;缺少系統的、連續的防災減災思想指導,不利於部門之間協調;缺少綜合性的防災減災應急處置技術系統;缺少專門為災害救援的綜合型救援專家、技術型隊伍;沒有形成相對完善的防災減災科學技術體系;信息公開和交流渠道不順暢;資源、信息不能共享;科學決策評估支持系統與財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響防災減災實效。
2.投入不足 資金渠道單一
全國每年投入到防災減災科技研發和應用的經費十分有限,在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科研設備購置、防災工程建設、防災減災基礎研究和先進技術推廣應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主要是因為我國防災減災科研基本依賴於財政撥款,資金來源渠道單一。由於防災減災科研具有的社會效益遠遠大於近期經濟效益,很難吸引企業資金和社會資金主動投入,造成防災減災科技發展和技術推廣滯後。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廣的中間環節與適合防災減災工作規律的運行機制,防災減災科研成果的轉化率低,一些防災減災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率不足10%,嚴重影響了全國防災減災工作的深入進行,影響了全國防災減災工作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3. 科技資源尚待優化配置
我國防災減災科技資源主要集中在氣象、地震、地質、環保等領域,由於缺乏宏觀協調管理及傳統的條塊分割現狀,一方面各領域主要關注本領域的防災減災科技發展,研發工作主要局限於解決本領域存在的技術問題,在不同災種以及防災減災的不同環節中,科技資源沒有得到合理配置,科技開發與應用水平發展很不平衡,在基礎地理信息、救災設備和隊伍建設方面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另一方面,儀器、設備、資料、數據等都由部門、單位甚至個人所有,不能實現資源共享共用,資源條件不能系統整合形成高效、共享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無法形成合力和整體創新優勢。
4.防災減災科技發展緩慢
一是在不同災種以及防災減災的不同環節中,科技發展與應用水平很不平衡;二是各災種的應急研究和操作水平差別較大,低水平重復研究較多;三是技術手段和裝備落後,監測能力不強,短期預測預報能力還較低;四是缺乏各類災害的科學評估模型和方法,災害信息共享應用和評估的技術急需完善;五是對一些重大災害的認識與防治技術,長期徘徊不前;六是現有科研結合國情實際不夠密切,科技整體支撐能力有待提高等。
5. 防災減災高水平科技人才匱乏
我國防災減災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專業管理部門和科研機構中,基層防災減災機構普遍缺少技術應用人才,與我國防災減災工作重點結合不密切,特別缺乏防災減災領域的高層次、高水平的學術技術帶頭人和工程技術應用人才。另外,研究經費、待遇等方面條件較差,影響我國防災減災科技人才隊伍的穩定與發展。
6. 科普宣教力度不夠
缺乏統一的防災減災科普規劃,沒有固定的防災減災科普教育基地,也缺乏經常性的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活動,使防災減災科普缺乏系統性、連續性,致使我國社會公眾防災減災知識、防災減災意識的科普教育水平較低,全社會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較差,最終影響我三、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支撐的對策建議
1.建立統一綜合的防災減災組織保障體系
設置統一的具有危機管理性質的防災減災綜合管理機構,負責對全國防災減災工作的大政方針做出決策,逐步實現從部門為主的單一災種管理體制向政府和部門聯動、條塊結合的綜合應急管理體制轉變。
加強科技主管部門與涉災管理部門的協同,形成跨部門、跨地區、跨學科、多層次、分布式的協同管理職能和機制。
成立集合各災種、各專業及相關管理部門專家的顧問團體;建立防災減災決策的專家咨詢系統,為政府防災減災決策提供智力支撐。
2. 完善防災減災科技進步政策與創新機制
制定科技支撐防災減災辦法與政策,增加科技投入,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科技人才培養選拔等方面給予支持;將防災減災科普知識納入國民素質教育體系和工作計劃,提高全民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在大中小各級學校教育中適當引入防災減災課程及讀物。
建立高效、合理的防災減災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機制、科技投入機制、成果轉化機制、政策激勵機制與人才培養機制;加強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研究,開展關鍵技術、共性技術聯合攻關;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災減災領域的推廣應用。
3. 多渠道增加對防災減災的科技投入
將防災減災發展所需投入納入每年科技經費預算,按照一定的使用比例,支持研究開發工作、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技術裝備、參加國際交流等。並使防災減災科技投入的增長幅度不低於科技經費增長的總體水平。
建立社會防災減災基金,吸收企業、社會團體、公民及海外人士對防災減災的捐贈,按比例將部分基金用於科技投入。
用給予引導資金的方式,促進地方政府增加防災減災科技投入,引導技術開發機構與企業投資防災減災技術與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
4. 促進防災減災科技資源共享平台的建設
藉助全國科技基礎條件平台的建設,通過制定統一的標准和規范,整合全國各災害管理部門的分類災害信息資源,全天候運轉監測網;以網路技術為紐帶,積極推廣應用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控系統(R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技術,建設覆蓋至全國各鄉村的主要災害實時監測預警系統;充分應用數字化技術及網路技術,綜合集成防災減災各單位上報的災情信息,構建包括災害應急響應、災害信息分析、災害救援決策、救援信息反饋等在內的防災減災技術及信息資源平台。
5.加強防災減災科技能力與科技隊伍建設
通過科研體制改革和現代院所制度建設,進行課題制、首席專家負責制和科研經費預算等防災減災科技機構科研管理制度建設;鼓勵科研與地方防災減災需要緊密結合,開展自然災害綜合研究和治理;鼓勵科研機構與企業聯合研發防災減災技術和裝備,實現產業化;與管理部門合作,嘗試推廣先進的防災減災技術和管理方法,探索區域防災減災綜合管理模式;參與重點防災減災工程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試驗示範區建設。
在培養選拔高層次人才的基礎上,大力培訓一線工作的防災減災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改善基層技術人員的工作生活條件;通過科研項目、激勵措施、分配製度、考核選拔等吸引和穩定人才隊伍,培育有競爭力的研究群體,加強創新團隊建設;培養防災減災後備人才,逐步在我國高校中開辦防災減災專業教育。
6. 加強國內外防災減災科技交流與合作
鼓勵防災減災科研機構、管理部門開展國內外交流合作,獲得先進的應用技術及管理經驗,追蹤最新技術。在跨國、跨區域的防災減災工程建設中,政府應積極協調,為項目實施提供幫助和保障。
㈡ 十大觀念心得
一、在前程花銷上斤斤計較,沒有投資回報的成本意識。
大學生在就業上的花銷是很少的,更多的都花在畢業時找工作時的製作簡歷、異地求職等費用上了,但在購買職業圖書、做職業測評、咨詢職業顧問、參加職業培訓班等項目上是斤斤計較的,在幾乎為零的職業投資的情況下,很多大學生不得不大量的時間和挫折作為成長的代價,雖然這些是只要花一些錢就可以解決的,但是因為不能立馬看到效果,所以很多學生就「理性」地拒絕了這項職業投資。可當你回頭審視你對大學教育這項投資時,你會發現上大學也是筆糊塗賬,沒有明確的目標和回報意識,不能定義大學對自己意義的同學也得不到大學有意義的回報。上大學的幾萬塊學費都花了,報培訓班的幾千元錢也交了,但就是幾十元的職業圖書卻捨不得買,排除你那些高尚的理想,你畢業後不就得要必須工作嗎?你所學的一切不得要在工作上發揮嗎?那你為什麼不為工作投點資呢?
二、問題不到眼前就不去想,沒有未雨綢繆的規劃意識。
一些大學生永遠是考試前一周或前一天復習,總是在找工作前一天才把簡歷做好,總是到面試前一刻才去了解企業,總之,一切問題,無論多麼重要,不到不得不面對那一天、那一刻,他們是不會為其准備的,可是有些事情現准備是不行的。你的英語現練習能流利嗎?你的計算機現學能掌握嗎?你的表達能力是三天五天就可以加強的嗎?技能、能力、素質等內在層面是需要加以時日修煉、操練的,否則短時間的重視和強化是無效的。大家都想在畢業時找到好工作,但那好工作就是在大四那一年找到的嗎?如果你大學前三年什麼也不做,什麼也不加強,那你大四時依靠什麼優勢超越別人呢?所以說,好工作不是大四時找到的,找不到工作也不是你大四這一年的不努力。大學本是一體,如果你以就業為圓心,那麼大一和大四離就業一樣近,沒有大學期間的整體努力就業困境是很難解決的。
三、畢業前才關注企業要求,沒有以終為始的標准意識。
總說大學生就業,但是大學生要就誰的業呢?應該是就企業的業,因為是企業(還有其他機構,這里特指商業化的企業)給你提供了工作,給你開工資的。從這個邏輯出發,大學生就應該按照企業、僱主的要求去培養自己的能力(此處特指以就業為導向的學生),以企業的需要去培養自己的優勢,以職場的要求去塑造自己,這樣在大學中就有了努力的目標,就有了取捨的依據,就有了衡量的標准。以企業為自己大學期間努力的參照,是決定畢業後就選擇就業的同學的最好規劃,這種以終為始的思維方式可以讓你的大學學有所用,學有所成,而不會發生學不能用、學不知何用的知識貶值、學歷無用的情況,管理自己的知識,管理自己的學習,要讓自己畢業後有投資收益人的感覺。
四、率性行事隨意安排生活,沒有專心致志的目標意識。
堅持做一件事,堅持不懈地努力才可能有所成。但是很多大學生都是大學無目標,隨意地安排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這樣的行為不是在上大學,而是在打發大學,四年的聚焦都不一定能成功呢,何況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地努力呢?還有一些大學生雖然有目標,知道自己要干什麼,但是卻很難堅持下來,外在的一點干擾、誘惑就會分散其注意力和精力,這樣的不堅定目標和目標隨意游移是很難有所成的。很多大學生都有一個美好的期望,畢業時去外企、去大公司、拿高工資,但是你反問一下,你為你的這個目標做了什麼努力呢?四年裡你有哪天、哪個階段為目標付出了?你的一言一行、一個決定對實現目標有什麼支持呢?如果你沒有為目標做出努力,那麼目標又憑什麼實現呢?
五、盲目學習樣樣通樣樣松,沒有核心能力的專長意識。
尊重知識、終身學習的觀念很多大學生都接受了,但有效學習、專長學習的觀念現在很多大學生還不理解。學習是有目的的,學習是要集中的,都說復合型人才如何搶手,殊不知專業性人才才是就業之根本,社會隨著科技越來越細化,那麼就要求越來越專業,一個領域、一個方向已經夠你研究學習一輩子了,全面發展的結果只能是全面平庸,世上能餓死什麼都懂學者,但餓不死就會一項專長的修鞋匠。現在的一些大學生,什麼都學,什麼都考,什麼都要試試,看似忙碌的一天其實什麼也沒學到,最後很可能是樣樣都知道一點,但一樣也不精通,什麼也不行。調查發現,很多就業難的大學生就是沒有一項專長,沒有一項超越很多人的能力。大學生應聘的職位都是低端的操作層面的工作,所以有專長、有能力是其特定的要求,隨著越來越高的發展,復合型才凸現出來。想找到好工作的大學生請反問自己一句:畢業時,我哪裡比別人強?
六、選擇決策完全依照外在,沒有遵循內心的適合意識。
看到哪個證書熱就蠢蠢欲動,看到哪個工作賺錢多就要去做,看到哪個公司大待遇好就想去應聘……總之,一些大學生的決策很多都是因為外在的火、熱、有發展,而從來不去想想自己的內心,去考慮一下自己的興趣、性格、能力、理想等,並且這些人很容易被別人影響,非常容易從眾隨大流。如果你曾經這樣,如果你所學的專業就是當初報考時重視外在而導致現在不喜歡的話,那麼你下一步做什麼工作、往哪個領域發展就要慎重了,就要考慮一下內心了。外在有很多誘惑,外在有很多優秀,但是這些是否適合你呢?你是否能夠駕馭呢?如果做著不適合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那你會快樂嗎?所以在擇業、就業時多問一句:這個選擇適合我嗎?
七、不能充分利用學校資源,沒有惟利是用的資源意識。
有些大學生在四年裡也沒有去過幾次圖書館,沒有去教室自習過幾次,更不要說遇到專業上去請教授課老師,參加活動去請教團委或輔導員了,至於社會實踐去找學校勤工助學中心,就業有問題去問就業指導中心;對食堂、宿舍等問題去後勤集團等就更不可能了。但是這些大學生為什麼不去建議呢?你交了那麼多的學費,對學校的要求、求助卻是那麼少?是學校本身沒有問題嗎?你的困難,尤其是那些學校層面給你造成的困難,為什麼不去爭取呢?還有學校里的資源,最大的資源——圖書館,為什麼不去利用呢?學校里的所有老師、所有部門擬都可以去爭取的,因為這些都是你可利用的資源。當然,並不是所有資源你都可以利用,但是因地制宜的最大化利用本校的資源也算是對你高額學費的一種交待了。
八、急於求成凡事都走捷徑,沒有持續努力的積累意識。
考試可以劃重點,考證可以背輔導,考研可以看大綱,但不是所有的都有量化的標准和捷徑可走,就業上的技能、能力都是需要一定時間積累、鍛煉才可以形成的。企業所要求的能力、技能、經驗、知識、素質等都不是可以速成的,是你必須要加以時日付出才可以的。英語、計算機等技能,組織、策劃、溝通等能力,認真、真誠、合作等素質,經濟、管理、禮儀等知識,這些統統都是需要你提前准備的,是要在大學期間修煉的。職業規劃也是一樣,不是你說遇到了不可解決或自己很難解決、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好工作時做個職業規劃就可以的,職業規劃給你指出的目標和行動是要落實和積累的,量的積累不夠是不可能引起質的變化的。所以,大學生在確立目標之後要有堅持、積累的耐心,否則,你東一下西一下是什麼成果也不會出的。
九、依賴別人幫助解決問題,沒有獨立自主的自救意識。
當大學生遇到問題時,一些同學會去求助別人,但是在這里卻出現了一個誤區,就是將求助別人、希望其提解決建議轉換成了希望他能幫助你解決掉這個問題,這里嚴重顛倒了主客體的關系,一般來說,你遇到的問題是你出現了「問題」,而且問題的產生也是經過一段時間積累而產生的,這樣的問題的解決也必然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其實,自己的問題,尤其是能力、技能的問題是必須要自己才能夠解決的,因為你比所有人都清楚自己,你比所有人都容易調動自己,最重要的是這個問題是你自己的,問題解決的最大受益者也是你自己,那麼你又什麼理由讓別人幫你解決掉問題呢?你的人生為什麼不自己做主呢?你為什麼不靠自己呢?獨立才能自主,自主才能自救。當你遇到問題時問自己一句:我為自己、為解決問題付出了什麼?
十、過度娛樂休閑放鬆自己,沒有自我管理的自製意識。
大學里的時間都怎麼用了?很多學生是這樣安排的:一半時間用來睡覺了,四分之一時間用來娛樂了,另外的四分之一才用來學習。過度的玩網路游戲、打牌、談情、發呆、遊玩、交際占據了學習、充電的大把黃金時間,導致本來是充實完善自己的大學變成了養老院。大學里的充分時間如果集中起來做一件事、學一項本事、練一項能力,簡直太輕鬆了,但就是在大學生有時間、有精力可以改變一切的時候,他們卻沒有用在對未來發展有益的方向上。大學里太自由了,誘惑太多了,有太多的第一次需要嘗試了,就這樣管不住自己了,以為大一時盡量放鬆可以彌補高中時的娛樂缺位,但想不到卻由此形成了娛樂放鬆的習慣,這種慣性能否管理、控製得當,將直接影響你對大學的態度和行為,以及你大學畢業時的狀態。宋丹丹說:女人,對自己下手就要狠一點,同理,大學生也要對自己狠一點了,現在管不住自己畢業後就掌握不了未來,而且也很難有管別人的機會。
㈢ 學習《深圳十大觀念》的心得體會
1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它折射出「發展就是硬道理」和「效率優先」這兩個核心理念,成為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特區成立早期深圳精神的觀念。這一觀念的出現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破殼的標志,是深圳精神的邏輯起點。
2、空談誤國,實干興邦
這個口號旗幟鮮明地倡導一種新的價值觀和發展觀,就是減少爭論,多干實事,「堵嘵舌者之利口,壯實幹家之聲色」,呼應了「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時代主題。
3、敢為天下先
1992年春,《深圳特區報》、《深圳商報》把鄧小平視察深圳期間重要講話中的觀點、主張結合深圳改革開放的實際,分別以「猴年八評」和「八論敢闖」的社論形式連續發表。「敢為天下先」、「先走一步」、「敢闖敢試」等觀念迅速流行起來,成為深圳自我激勵、勇做改革開放排頭兵的堅定信念。
4、改革創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
2005年3月,中共深圳市委工作會議上提出了「改革創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提出深圳未來的發展仍然要向改革創新要發展動力、要發展優勢、要發展資源、要發展空間。
5、讓城市因熱愛讀書而受人尊重
從2000年開始,深圳市每年11月舉辦「讀書月」。在這座城市的最中心位置,屹立的是世界一流的書城和圖書館。熱愛讀書,讓我們這個城市更加文明,更加時尚。深圳因為熱愛讀書而受人尊重。
6、鼓勵創新,寬容失敗
從一個城市對於失敗的態度,更能體會到這個城市的力量。「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是深圳精神、深圳力量的體現。「鼓勵」和「寬容」無疑將再造一個激情燃燒的改革年代。
7、實現市民文化權利
文化是人類的精神家園,對公民文化權利的尊重,也就是對人本身的價值的尊重。2000年11月首屆深圳讀書月期間,深圳在全國率先提出「實現市民文化權利是文化發展根本目的」的理念。
8、送人玫瑰,手有餘香
這句源於古印度諺語的話,早已成為深圳義工的獨特理念,深圳人耳熟能詳。
9、深圳,與世界沒有距離
這是深圳申辦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一句口號,後來廣為傳播,契合了深圳人具有世界眼光的追求。
10、來了,就是深圳人
這句簡單質朴的口號散發著濃濃的草根味道,表達著居住在這個城市裡的人們內心一種深深的對歸屬感的呼喚,也代表著深圳的包容性格以及移民城市的獨特氣質。
㈣ 關於學校"十大孝子「評選活動的總結,《弟子規》學習的感受總結,《孝經》學習感受的總結
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老師、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
次謹信,告訴我們做人要謹慎,要講信用,也就是要誠信為本。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企業,如果不能誠實待人,那麼他依靠什麼立足社會呢?「人無信不立,企無信難存」,李嘉誠不就是靠著誠實守信的人生信條,才從一個做塑料花的商人起家,做到今天擁有數百億身家、譽滿全球的成功商人嗎?在如今處處講求競爭,事事講求效率的現代商業社會中,誠信也許並不能為企業贏得眼前一些唾手可得的利益,於是一些目光短淺的企業便丟棄誠信去追求所謂的豐厚利潤。然而他們得到了些什麼呢?眼前的「三鹿」奶粉事件,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嗎?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餘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會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會變成和諧的世界。
㈤ 學習汽車知識的心得與體會
曾經,我非常希望大學可以學習「車輛工程」這個專業,可是,由於一些原因而選擇了華農園藝。《汽車概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有關汽車知識的平台,通過這門選修課,讓我對汽車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學習到了汽車的誕生和發展、汽車結構與原理、車標賞析和中國汽車發展等10個大的方面的知識。
㈥ 師德培訓後的心得體會
<1>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它的內涵非常豐富。中小學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包括「依法治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為人師表、廉潔從教;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樂於承擔學校分配的各項工作,並認真完成;積極參加有益擴大學校影響,有利學校聲譽與形象的社會活動」等。
每年的暑期里,我們每個教師都將進行一次師德學習培訓。今年暑假也一樣。這次我校師德培訓的內容安排為:一、8月25日上午,先學習有關師德文件,再是校長動員報告;下午,各教研組組織職業精神大討論。二、8月26日上午,學習有關《勞動法》、《義務教育法》、《中小學教育條例》等;下午,教研組討論。三、8月27日,學習在汶川地震中感動中國的「十大英雄」;下午寫本次學習心得。
這次培訓,我和其他老師一樣每次早早地到會,把各領導們傳達的文件精神與講的話都認認真真地聽、仔仔細細地學,及時地對內容進行消化與反思,收獲不少啊!深刻地懂得了師德是教師職業理想的翅膀,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當今時代發展的需要,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需要。二十一世紀的發展給當今教師展開了一個全新的舞台,我們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跟上時代的步伐,做個能把握教育新理念的新型教師。
「先學」是為了更好地「後教」。教師是學生的楷模,其言傳身教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言行舉止都直接關繫到學生的健康陽光與茁壯成長。都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人師經常參加自我素質提升學習,而有關教育部門也經常組織教師進行集體教育培訓,尤其是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意識敲敲警鍾,嚴格嚴格,督促其規范規范是很有必要的。這樣,會讓我們教師更加覺得作為人師的光榮、神聖與責任之重大。
我是個熱愛事業的人,很多關於提高自身素質方面的與學生有關的,都意識在前,且超前地學習、並積極地先付諸於實踐。為人師表,注重言傳身教,平時的我也就這么做了,而且是踏踏實實地做,成果亦豐實。但這與在汶川抗震救災中感動中國的「十大英雄模範」們相形,還很渺小啊!當然,平台不一樣,展示的風采也不一樣。過去的作為鏡子,面對未來我會更加努力地站好講台,為教育盡責,為教育事業燃放自己的十份熱,做個無愧於「教師」這個光榮的稱謂。 <2>導致師德失范現象的因素很多,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年輕教師教育理念不成熟,只會教學,不懂教育,只注重學生的智育發展,忽視了學生人格培養,沒有注意心靈的溝通;二是部分教師在利益的驅使下急功近利,缺少愛心,不會關愛學生,對學生惡語中傷,甚至對學生體罰;三是某些教師放鬆了對自己的道德要求,缺少起碼的組織觀念,是非觀念,甚至法制觀念。師德形成決非一種表面的具體行為。任何一種師德表現都能折射出深層的東西,它包含著人才觀、學生觀、質量觀、管理觀、學習觀、評價觀等一系列相關理念在內的綜合觀念。一句話,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就有什麼樣的師德表現。面對種種情況,推進素質教育,加強雙基管理,樹立新的師德形象,已成為我院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我想講以下幾點:一、 轉變教育理念,實施差異教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發展的主體。教師面對的是學生的未來,而不是個人眼前的榮譽和利益,要立足於學生的成長。因此教書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從大處著眼。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習慣於只看眼前,不顧將來,以剝奪學生個性為代價換取教師的師道尊嚴。應結合我院育人目標,把握職業教育特點。創造力有早晚,先後之分,越是有個性的人,創造力越突出,個性是創造的前提,把個性多樣性作為一種有價值的東西,一種財富來加以接受和引導,我們眼中就會沒有差生,只有差異。實施有差異的教育,實現有差異的發展。二 、以身示範,情感育人。搞教育不能搞形式主義,這是一種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因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其階段性,不能強求一致,無法整齊劃一。而真正能夠給學生以偉大啟迪和深刻影響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細節。一個好老師受同學歡迎,其實並沒有什麼法寶,也許就是總能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及時的表揚,真誠地賞識他們。 我們的教師隊伍中,絕大多數責任心都很強,然而,僅僅有責任心是不夠的,變單純的「責任」為豐富的「情感」,去面對學生之間出現的各種情況。加強法制學習,提高法制意識. <3>《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從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我喜歡他獨到的見解。在參加學校的師德培訓之後,細細咀嚼,我似乎有所感悟,於是寫下我的獨白,就作為自己的師德答卷吧!
平淡無味,潤物細無聲。老師就是從上好每一節課,改好每一本作業,寫好每一次板書中,時時處處給學生啟蒙。水至柔至弱,滴水能穿石。老師就是從一次談話,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中,點點滴滴教學生做人。對大多數老師來說,工作就是這樣瑣屑而平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既不會有可歌可泣的閃光事跡,也不會有悲壯輝煌的精彩瞬間。師德,就融入在平平淡淡的工作中,體現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中。平平淡淡才是真,點點滴滴皆育人。「學無常師,惟德所在」,師德不就平淡如水嗎? 如果有人想詮釋師德的內涵,我會說:師德如水,而真水無香。
對於一個優秀的教師而言,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復,而是創造;教育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是豐富精彩的生活本身!教師的一生也許終不成什麼驚天動地的偉業,但他應像山間的小溪,以樂觀的心態一路歡歌,奔向海 [此資料轉貼於學習網 ]www.Gzu521.com 洋;當如馨香的百合,輕展帶雨的花瓣兒,聚合搖曳的身影;當如燦爛的星辰,甘於在靜寂里守望天空。只有這樣,他才會在付出青春韶華,付出苦汗心血的同時,收獲桃李芬芳,實現人生自我。
而現今已經工作七年之久的我,在教育的大舞台磕磕絆絆地走來了,在學生身上嘗遍了酸甜苦辣的滋味,自然也給我帶來了莫大的榮譽。上善若水是道家的精神最高境界。而在教育業做到「上善若水」的話,不是易事。同事從《水知道答案》一書中幫我找到了方向,再加上校長和副校長對「師德如水」的一番闡述讓我知道了其中的真諦,從此更加堅定了我做事的信念!如今我只須記住一點:有人說,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你在上面怎麼規劃,他就會向著怎樣的方向發展。或許,我不是指點迷津的聖人;或許,我不是揮毫潑墨的藝術家,但是,當我意識到我應該重新去塑造孩子的時候,我珍惜這從「手」開始的點滴改變。點點滴滴說是輕巧,但是做到靠的是日積月累的堅持,我會用我的實際證明我心如故。
人們總會嚮往輝煌燦爛的明天,但明天是由每一個今天所壘成,有嚮往有行動有堅持,方會使夢想成為現實,剎那變成永恆。我的一個個今天築成了學生的一個個輝煌的明天,師愛如水,如水般無時無刻無所不在,這是最偉大的愛!上善若水的明證!心中有愛,教育怎會缺少情感?師愛如水,教育怎能不利於每個學生?
本文來自學習網(www.gzu521.com),原文地址: http://www.gzu521.com/essay/report/xdbg/200909/38792.htm
㈦ 求學習組織行為學的學習心得體會,可以幽默一點
做個最有價值的員工分為、5個要點(心態、人品、性格、敬業、專專業、)怎樣做最有用屬的人、1歸零的心態2積極的心態3感恩的心態4包容的心態 、成功的十大要素 1、要有成功的意識2、要設定目標3、要有激勵因素4、要有競爭的動因5、不斷的學習6、用心去做7、心裡素質8、團隊精神9、幻想成功10、
㈧ 新建二中學習心得體會
篇一:昌樂二中學習心得
本次通過昌樂二中聽課、參觀、聽講座一系列活動後,我感到很受教育和啟發。整個活動過程安排緊張而有序,內容豐富而充實,現將學習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教育教學特色鮮明
昌樂二中是一所文化底蘊豐厚,教學設施先進、師資力量雄厚、教育質量領先的濰坊市重點高中,積極引入ISO9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注入先進管理理念,形成富有特色的十大教育理念和文化治校方略。昌樂二中的課改主要是以「271」高效課改為模式的課改。這種課堂模式以追求課堂效率的最大化為目的,以導學案、訓練案為載體,以小組合作學習、小組競爭學習為手段,以多元評價為激勵機制的一種課堂改革。
注意學習和文化氛圍的營建。走進昌樂二中,很多老師都注意到昌樂二中各班教室外牆報和隨處可見的中英文對照的名人名言等,包括廁所里都有,還有樓道外的高中英語常見句型300句等等。昌樂二中的教育者們真的是匠心別具。學生們就是在不經意的抬頭間,在上廁所的一瞬間,在教室外走廊上休息散步的一剎那間都可能記住一個英語句子,一個小小的英語知識點。這一份細心感動了我。學校除了整體的文化氛圍的營建外,獨具學科特點的文化學習氛圍的營建和創造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二。處處體現著鼓勵、激勵、尊重
由於時間的原因,我們只在學校里活動了一個上午,這可以說是這次學習最大的遺憾。但是就短短的半天,也在某些方面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學校參觀中看到很多的標語,或帶鼓勵、或帶激勵,讓學生生活在一個文化氣息濃厚的環境中,讓學生在校園里的任何一個角落裡都能感受到振奮。其次課堂是學生的舞台,我們親身感受了昌樂二中開放的課堂,聽了兩節課,所有的學生都在積極參與,有的展示、有的質疑,課堂氣氛熱烈而不覺得混亂。昌樂二中的課堂發言不用舉手,學生站起來就說,說完自己坐下另一個接著說,有展示有評論,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遇到兩個甚至幾個學生同時發言,無需老師調解。課堂完全是學生的舞台。這里的課堂完全是學生自覺的激情投入。他們的思想活躍,想像力豐富,敢想敢說,敢於提出自己的觀點,敢於反駁他人的意見。在課堂上我們聽到出教學外最多的就是老師對學生的尊重、賞識與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我的課堂我做主」、「我的人生我主宰」!極大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積極性,既理想又成功,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有效數學課堂的感受
昌樂二中的「271」課堂模式的「271」包含了三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指時間的劃分,「2」是指課堂上老師講不超過10分鍾(課堂45分鍾制),「7」指學生學習(包括自學,討論,展示)30分鍾,「1」指5分鍾反芻過關。第二層含義指學生的劃分,20%優秀生,70%中檔學生,10%後進生。第三層含義指學習內容的劃分,20%不用講學生能自學會的,70%通過討論、鞏固學會的,10%同學幫助,老師點撥學會的。我們通過聽課和觀摩,感受了其「271」課堂教學的高效。
這種高效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統一的教學模式和統一的教學內容使得課堂在時間分配和學習內容的分配上是高效的,使同一年級每個班每堂課在重難點講解,作業處理,知識點落實等諸多環節都達成一致,這種統一對教學進度,檢測,考評及評價等有利。其二,作為「271」高效課堂載體的導學案、訓練案,這「兩案」是高效的。他們精心編制的導學案、訓練案減少了學生做課外作業時間,減少上課做筆記這一環以及部分學生記不全筆記,或者忙於做筆記,卻跟不上教師上課,理解教師上課內容的弊端。學生把做作業抄題時間和做筆記的時間更好地利用來記憶,理解,背誦,提高了課堂時間效率的利用。第三,小組合作學習是高效的。再者,課堂評價、點撥的激勵機制是高效的,有利於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因為已經有了預習,分層學習以及小組成員間的互助學習、反饋等機制,老師在課堂上的點撥更具代表性、典型性,更能節省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271」高校課堂的最大特點: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落實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實現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培養,為學生「主動探索」意識的萌發提供了催化劑,使學生形成一種適合終身發展的性格,為學生的將來奠定了基礎。這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恰到好處都發揮了學生的預習環節上,讓每一位學生都帶著疑問走進課堂,都參與討論,更好地發揮團隊精神,提高課堂的有效性。這一次聽課學習,收獲頗豐。
而昌樂二中的導學案、訓練案的編制則採用了一套比較科學化的管理模式。其嚴格的編製程序,指導思想,細化的格式要求等都給我們很大的觸動。作為課改的重要載體,他們對導學案的認識和理解是到位的。「高效」可以概括為其編制導學案的靈魂。他們強調導學案是教師對教材的翻譯和二度創作,要在導、學、案三個字上下功夫,要體現「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層次邏輯化」的編寫原則。在實際運用中,強調其對學生、老師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要好用,實用,要好操作,同時強調知識的歸納梳理和拓展,使知識條理化,讓導學案又成為學生復習鞏固的筆記和材料。他們還非常重視導學案在運用過程中的評價反饋,一方面及時的評價反饋有利於編寫責任到人,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及時進行修改和完善。這對我們即將進行的導學案編寫有很好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