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培訓內容應增加哪些內容
淺談如何做好基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質量
1 專業人員的業務培訓規范化
專業人員培訓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繫到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應用質量。各級公衛人員通過競爭上崗擇優錄取。為保證培訓質量,建立一整套培訓機制,確保培訓質量。通過業務培訓,不斷加強提升業務水平。探索建立長效機制,將臨時性、應急性培訓逐步轉變為長期性、制度化培訓。通過專題講座、脫產進修、對口支援等形式,對基層公共衛生人員進行普及型技能培訓,培養適用型人才。集中對全區公衛辦人員和公共衛生協理員分期分批實施全員培訓、考核。參加或承辦公共衛生領域「名醫講壇」,組織醫療衛生單位業務指導人員、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項目工作人員進行專項培訓,提升項目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多次組織管理人員到其他區、市學習先進管理經驗和做法,並組織召開全區現場會,加強工作交流,促進工作開展。
2 分級管理工作規范化
建立健全分級負責責任體系。區政府成立公共衛生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區衛生局專門成立公共衛生管理辦公室,明確專職人員。各鄉鎮、街道確定1名正式在編人員為公共衛生聯絡員。各鄉鎮(街道)成立了公共衛生服務管理辦公室,按轄區服務人口3/1000 0的標准配備業務技術好、責任心強的工作人員,在行政村(居),由標准化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正式工作人員擔任本村(居)的公共衛生協理員,推進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實施。
2.1 明確各級公衛工作職責與制度
按照公共衛生服務管理辦公室建設的統一標准,全區設立公衛辦12個,設置了專門辦公場所,管理辦公室按「五室分開」模式,設置疾病預防控制室、衛生監督室、婦幼保健室、慢病管理室、健康教育和檔案管理等工作室。配備必要設施,進一步加快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工作,推進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開展,將各級公衛工作職責與制度裝訂成冊並上牆,率先在全市制訂區、鄉鎮(街道)、村(居)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台賬並認真貫徹執行。
2.2 公共衛生服務管理實施辦法
根據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統一使用所有的紙質表格和電子表格,並對軟體使用情況進行全員培訓。通過培訓使其充分掌握項目工作目標任務和工作方法,操作規范、表卡填寫等內容,力爭使每個人都能聽懂、看懂,達到培訓效果。為完善公共衛生信息管理平台建設,下發實施方案,設專人成立辦公室,建設獨立機房,配備全 新伺服器、交換機、防火牆等硬體設施。各單位明確具體專人負責信息化建設。建成覆蓋區、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的電子信息服務網路,並按時實施國家基本葯物制度。
2.3 完善各級公衛管理機制
以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項目為切入點,積極構建三級公共衛生服務網路,促進城鄉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各級各單位均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建立督導包保責任制,定期督查工作進展情況,推動各項工作有序平穩發展。率先在全市組建2個疾控責任指導團隊,劃片分區,責任到人,採取定期輪駐、巡迴指導、對口幫扶等形式「下沉」到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強化對基層的公共衛生業務指導、管理。更好地發揮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婦幼保健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在基層衛生服務中的業務指導、技術支撐、監督管理作用。局領導班子成員分片包干,利用周末等時間不定期進行明察暗訪。市、區人大、政府、政協領導多次深入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現場,視察工作開展情況,省衛生廳、市衛生局有關領導多次進行現場指導,按照各級領導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逐項進行整改完善和提高。及時召開現場會、編發典型材料予以總結推廣;對發現的問題和不足,現場提出整改意見,並通過通報等形式向區政府、市衛生局匯報,促使基層公共衛生工作緊抓不懈。
3 各級監督考核規范化
加強督導、嚴格執行各級考評機制,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落實情況作為體系建設和績效考核重要內容,核定服務數量,明確質量標准,激勵、引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轉變服務模式,變坐等式被動服務為上門式主動服務,變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為更加重視社會效益,變衛生部門內部評價為多部門及群眾共同參與評價,變按人員編制補償為績效考核補償。制定了考評指標和體系,由各級公衛辦牽頭,組織專家組成考核組,將服務人口數量、完成質量等納入考核指標體系,同時引入群眾評價機制,對群眾知曉率、滿意度、服務利用率等指標進行綜合評價。
❷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過程中,住院醫師要具備哪些能力
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工作的進度安排是怎樣的?
2014年,結合《指導意見》的貫徹落實,各省(區、市)要抓緊建立完善本地培訓體系和工作保障機制,結合本地實際制訂出台相應的實施辦法、考核管理規定等各項具體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財政補助機制;國家層面將開展有中央和地方財政專項經費支持的培訓工作,對參加培訓的學員、基地等給予適當補助。2015年起,各省(區、市)要在本轄區范圍內全面實施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提高培訓能力和水平,擴大培訓覆蓋面,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實現培訓對象基本全覆蓋。到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基本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形成較為完善的政策體系和培訓體系,所有新進醫療崗位的本科及以上學歷臨床醫師均接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使全國各地新一代醫師的臨床診療水平和綜合能力得到切實提高與保障,造福億萬人民群眾。
五、哪些人員需要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
凡是准備從事臨床醫療工作的高等院校醫學類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或已從事臨床醫療工作並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書需要提高臨床診療水平和相關業務能力等而接受培訓的人員,均是培訓對象。培訓對象的身份有單位委派人員、面向社會招收人員和研究生三類。單位委派人員是指已與用人單位確立了人事(勞動)、工資關系,再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人員。面向社會招收人員是指沒與單位確立人事(勞動)、工資關系,而只是與培訓基地簽訂培訓協議的人員。研究生是指通過國家全日制醫學碩士專業研究生考試而招錄的,是院校的學生。
六、在哪裡接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
培訓對象在省級及以上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培訓基地接受培訓。培訓基地原則上設在三級甲等醫院,也可結合當地醫療資源實際,將符合條件的其他三級醫院和二級甲等醫院作為補充。區域內培訓基地可協同協作,共同承擔培訓任務。省級及以上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依據培訓需求和培訓基地標准進行認定,實行動態管理,合理規劃布局。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基地除臨床基地外還包括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
七、住院醫師在規范化培訓期間享有哪些基本待遇?
參加規范化培訓的住院醫師是培訓基地住院醫師隊伍的一部分,應遵守培訓基地的有關管理規定,並依照規定享受相關待遇。單位委派的培訓對象,培訓期間原人事(勞動)、工資關系不變,委派單位、培訓基地和培訓對象三方簽訂委託培訓協議,委派單位發放的工資如低於培訓基地同等條件住院醫師工資水平,不足部分由培訓基地負責發放,財政給予適當補助。面向社會招收的培訓對象與培訓基地簽訂培訓協議,其培訓期間的生活補助由培訓基地負責發放,標准參照培訓基地同等條件住院醫師工資水平確定,財政給予適當補助。具有研究生身份的培訓對象執行國家研究生教育有關規定,培訓基地可根據培訓考核情況向其發放適當生活補貼。
八、如何有效發揮培訓基地的作用?
建立政府投入、基地自籌、社會支持的多元投入機制。政府對按規劃建設設置的培訓基地基礎設施建設、設備購置、教學實踐活動、面向單位委派和社會招收人培訓對象給予必要補助,中央財政通過專項轉移支付予以適當支持。基地承擔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任務,機構編制部門核定基地編制時,將統籌予以考慮。
九、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者享受哪些優惠政策?
在全面啟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省(區、市),只有取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才具備臨床醫學專業中級技術崗位聘用的條件。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可提前1年參加全國衛生專業中級資格考試,同等條件下優先聘用。培訓對象到基層實踐鍛煉的時間,可計入本人晉升中高級職稱前到基層衛生單位累計服務年限。申請個體行醫,在符合規定的前提下予以優先,並逐步將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作為必備條件。
在學位銜接方面,探索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與醫學碩士專業學位(臨床、口腔、中醫)研究生教育有機銜接的辦法,逐步統一兩者培訓的內容和方式。取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並符合國家學位要求的,可授予醫學碩士專業學位。按照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標准內容進行培訓並考核合格的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符合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管理要求的,可取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
十、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有哪些特點?
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關於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的指導意見》指導下,結合自身特點加以推進。
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對象是擬從事臨床醫療工作的中醫、中西醫結合、民族醫類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或已從事臨床醫療工作並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書,需要接受培訓的中醫醫師。其中,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將組織專家制定出台針對中醫(含中西醫結合)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的規范化培訓標准,民族醫類專業規范化培訓標准則由民族地區省級中醫(民族醫)管理部門參照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標准自行制定。
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主要建立在三級甲等中醫、中西醫結合、民族醫醫院,其他符合條件的三級或二甲醫院作為補充。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工作將按照《國務院關於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開展,目前,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已會同衛生計生委、教育部,出台了《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標准》和《中醫類別助理全科醫生培訓標准》。
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有別於其他專業(類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方面主要有兩點,一是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注意遵循中醫葯理論體系特點和中醫葯人才成長規律,在三年的培訓過程中,採取「2+1」的模式,即先接受2年的中醫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針灸、推拿、骨傷等中醫所有科室及輔助科室的通科大輪轉;第三年(9個月)再根據學員即將從事的臨床專科情況進入相關科室輪訓。二是引入中醫師承教育模式,由學員根據所學專業及今後發展方向選擇所在培訓基地符合條件的臨床帶教老師作為自己的師承指導老師進行跟師學習,跟師時間是每周半天。
❸ 2011年公共衛生的年度總結
2009年社區衛生工作總結市衛生局:
2009年在市衛生局的正確指導和區委、區政府正確領導下。區衛生局堅持以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基本途徑,我局圍繞全年工作目標任務和市衛生局的總體安排,加強領導、周密安排、夯實任務、層層落實,全面推進我區社區衛生事業的發展,促進「六位一體」的服務功能,充分發揮示範點的帶動作用,使我區社區公共衛生有了一個良好的發展,順利的完成了全年社區衛生各項工作任務。 現將工作情況報告如下:一、 加強領導、精心部署、落實責任、加大投入
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是政府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工作。區委、區政府在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把加快推進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建設擺在公共服務的優先發展位置。一是根據國家和省市有關政策要求,區政府在2008年底已將2009年我區社區公共衛生補助經費42萬列入財政預算、並在年初已將落實到位。二是年初已將2008年人均9 元的社區公共衛生補助經費140萬元全部下撥到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三是已完成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標准化建設項目規劃工作。(七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改擴建工程在12月份前已完成、現正在內部裝修、翠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在辦理各項有關手續、史家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已動工)。完成城鎮孕產婦預防出生缺陷增補葉酸項目工作。四是為全面推動社區衛生工作,我局組織有關人員深入社區走街串戶進行調查研究掌握居民的衛生需求,制定2009年社區衛生公共考核細則,並在2009年3月與11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簽訂了目標任務書,夯實責任、層層落實了目標任務。五是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區農合經辦中心認真落實新農合政策、大力支持社區衛生服務、已將符合條件的3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農合醫療保險定點單位。區殘聯加強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康復器械設備的投入(川口社區、桃園社區),並舉辦了100個學時的培訓,促進社區康復功能的完善。計生部門積極落實相關政策,把計劃生育宣傳和技術服務納入社區衛生服務,並給予葯具投入,促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開展;民政部門制定出台了相關政策,促進了社區衛生服務貧困人口的醫療救助工作。二、制定目標責任、強化考核
為規范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提高服務水平和能力,年初我局組織有關人員深入社區進行調查研究,掌握居民的衛生服務需求,結合去年考核情況制定2009年社區衛生公共考核細則。區衛生局和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簽訂目標責任書後,從醫療市場的變化和社區居民的健康需求入手,轉變服務理念,因地制宜、積極探索貼近社區居民的服務摸式,主動開展上門服務和家庭病床服務,嚴格按照社區公共衛生考核細則的要求開展工作。一是利用門診接診,上門建檔、免費體檢等機會為社區居民建立健康檔案和慢病檔案,全區共建立健康檔案147671份、其中:高血壓病:4555份,糖尿病:3220 份、建檔率達81%,慢性病健康咨詢人數達20380人次,並進行了規范化管理和隨訪,掌據了社區居民的總體健康狀況,作出了社區診斷報告,制定了相應的社區衛生措施。川口、黃堡實施了電子檔案管理,方便居民就診。二是對60歲以上老年人進行了分級管理,實施了登記建卡制度,老年人的分級系統管理率達到50%以上。三是積極開展傳染病管理工作,組織相關醫務人員參加傳染病防治知識、健康教育培訓班,通過培訓增強了醫務人員對傳染病的報告意識和管理意識。建立傳染病管理制度、報告制度、門診病人登記制度、疫源地處理制度。落實有專人負責,法定傳染病報告20例、及時報告率達到100%,法定傳染病漏報率為零。四是積極開展兒童計劃免疫工作,預防接種37830人次,其中強化免疫接種34524人次,七苗接種率達95%以上。五是積極為社區居民開展形式多樣健康教育活動,普及衛生防病知識,增強群眾健康意識,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都落實了專職或兼職健康教育人員專門負責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和具體措施、舉辦健康教育講座52期,受益達4403人次;開展義診活動進行健康教育咨詢28次,咨詢人數達3萬多人;發放宣傳資料及健康處方4萬余份;免費測血糖近50餘人份;免費測血壓1萬餘人次,舉辦健康教育專欄37期。金華社區創新製作健康小推車深入社區開展宣傳、深受居民的喜愛,六是開展婦幼婦保健管理,建立了孕產婦健康檔案並進行科學管理,開展了產後訪視830人,管理率達到98%.計劃生育服務、指導、咨詢3180次。建立了兒童健康檔案,實施了兒童規范性管理,開展了0—7歲兒童保健2712人,管理率達到97%。七是為社區居民和殘疾人提供相應的康復服務,康復訓練達2650人,共7950人次。八是精神健康心理指導767人次。區衛生局先後組織人員三次進行督導檢查,確保目標責任落到實處。三、全面落實項目實施工作。社區衛生工作是黨和國家關心民生的體現,落實好項目實施工作就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把黨和國家對民生的關心傳遞到每個居民心中,是構建和諧社會、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一是我局根據陝衛發(2009)318號文件精神,及時召各社區衛生機構主要負責人會議,部署安排體檢工作。成立了以區衛生局局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制定下發了王益區《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體檢實施方案》,社區接到通知後,立即行動起來,對各自服務區域65歲老年人進行摸底造冊,全區共摸底65歲以上老年人15862 人,為了保質保量的搞好本次體檢工作,各社區對參與體檢的業務人員進行了培訓,技術力量不足的由區衛生局給予調配,區衛生局按照摸底人數的50%及時撥付資金:共計:63.192萬元,確保了體檢工作的順利開展。全區共完成體檢11117餘人;體檢率達到71%以上。二是全面實施兩苗補種工作。我區制定下發了兩苗補種實施方案,對參與補種的技術人員進行了培訓,明確職責及補種范圍。截至目前乙腦摸底14045餘人,需補種6651 人;實際接種總人數6485、接種率98%。乙肝摸底余 3874 人,第一批補種3277 人,第二批補種3158人,此項工作正在進行之中。三是為待孕婦女、早孕婦女免費發放葉酸71人,共690盒。四是針對H1N1疫情蔓延情況,我局及時召開緊急會議,培訓接種技術人員,制定下發了王益區《H1NI防控實施方案 》,並對重點人群進行了及時接種全區共接種5805餘人。四、加強人員培訓,保障功能發揮。一是積極組織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參加全科醫師培訓和適宜技術培訓,參加省、市、區組織的各種短期業務培訓,不斷提高社區衛生的專業化隊伍和社區適宜防控技術水平,全年培訓全科醫師56名、社區護士29名、適宜技術人員16人、管理人員9人。二是大力招聘人才,招聘退休的高資歷專家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加強社區衛生服務力量,全區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共聘用高級技術職稱 5人,中級技術職稱5人,初級技術職稱7人,為社區衛生服務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三是加強對口幫扶,全面實施上級醫院對口支援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上級醫院專家定期到對口幫扶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坐診、業務講座、查房等支援工作和接收進修人員機制,實行「傳幫帶」的作用,為社區衛生服務隊伍培養人才,提高社區衛生服務的水平。
五、創新探索、搞好社區衛生基本醫療。創新服務形式、探索便民就診途徑。一是在服務形式上全面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團隊,構建以全科醫生、社區護士等組成的社區衛生服務隊伍,深入社區、深入家庭,實行劃片包干,分片負責。二是在服務內容上制定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將「六位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內容分解,由社區責任醫生根據服務項目,實行定點、定時、按需上門服務。三是在管理和考核上實行崗位責任管理和目標考核,建立社區醫生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其考核結果,與個人獎金掛鉤,充分調動了社區醫生服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確保了「政府出錢、百姓受益」的目的,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四是積極探索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制度,基本形成社區居民「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醫格局,目前11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已簽訂雙向轉診協議、全年共轉診572人次,開設家庭病床926張,上門服務1.59萬餘人次。五是積極做好社區基本醫療服務,充分提高社區衛生資源的利用率,建立對三十五歲以上人群首診測血壓制度,累計首診測血壓人數30542人。金華和建工路社區服務機構實施了三免六減服務項目。全區09年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門診病人由2008年的 97609人次增長 157679 人次,增幅達60%,住院病人 304人次。六、加強思想教育,狠抓行業作風建設。今年以來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按照目標責任的要求,加強了對職工醫德醫風的教育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教育、嚴格要求職工,愛崗敬業,關心社區居民疾苦,以良好的醫德醫風取信於社區居民。強調外塑形象,內練基本功,引導職工積極參加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在生活上關心、愛護職工、在學習上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工作上嚴格要求,按照效能建設工作精神,制定了相關工作紀律,糾正了長期存在的工作責任心不強,不主動等現象,增強了職工的責任心和凝聚力。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還建立了領導班子成員24小時輪流值班制度,對單位工作進行經常性檢查、督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得到了社區居民的普遍好評,為建立和諧的社區醫療環境做出了積極貢獻。七、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是沒有建立長效管理機構。二是全區社區衛生服務網路功能發揮不健全,部分社區衛生機構六大職能沒有全面得到體現。三是社區衛生服務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不高,數量不足,基礎工作簿弱、人才缺乏。四是企業轉型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轉型後失去企業支持,僅靠政府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和基本醫療收入不足以維持社區衛生工作的正常運轉。
❹ 公共衛生執業醫師要規范化培訓嗎
國家醫學考試服務中心提到,要全面啟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讓新進入醫療崗位的本科及以上學歷醫學類專業畢業生接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以培養更多合格的臨床醫生。至於用不用培訓要看你們當地的政策了
❺ 如何做好基本公共衛生工作
1 專業人員的業務培訓規范化
專業人員培訓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繫到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應用質量。各級公衛人員通過競爭上崗擇優錄取。為保證培訓質量,建立一整套培訓機制,確保培訓質量。通過業務培訓,不斷加強提升業務水平。探索建立長效機制,將臨時性、應急性培訓逐步轉變為長期性、制度化培訓。通過專題講座、脫產進修、對口支援等形式,對基層公共衛生人員進行普及型技能培訓,培養適用型人才。集中對全區公衛辦人員和公共衛生協理員分期分批實施全員培訓、考核。參加或承辦公共衛生領域「名醫講壇」,組織醫療衛生單位業務指導人員、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項目工作人員進行專項培訓,提升項目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多次組織管理人員到其他區、市學習先進管理經驗和做法,並組織召開全區現場會,加強工作交流,促進工作開展。
2 分級管理工作規范化
建立健全分級負責責任體系。區政府成立公共衛生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區衛生局專門成立公共衛生管理辦公室,明確專職人員。各鄉鎮、街道確定1名正式在編人員為公共衛生聯絡員。各鄉鎮(街道)成立了公共衛生服務管理辦公室,按轄區服務人口3/1000 0的標准配備業務技術好、責任心強的工作人員,在行政村(居),由標准化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正式工作人員擔任本村(居)的公共衛生協理員,推進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實施。
2.1 明確各級公衛工作職責與制度
按照公共衛生服務管理辦公室建設的統一標准,全區設立公衛辦12個,設置了專門辦公場所,管理辦公室按「五室分開」模式,設置疾病預防控制室、衛生監督室、婦幼保健室、慢病管理室、健康教育和檔案管理等工作室。配備必要設施,進一步加快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工作,推進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開展,將各級公衛工作職責與制度裝訂成冊並上牆,率先在全市制訂區、鄉鎮(街道)、村(居)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台賬並認真貫徹執行。
2.2 公共衛生服務管理實施辦法
根據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統一使用所有的紙質表格和電子表格,並對軟體使用情況進行全員培訓。通過培訓使其充分掌握項目工作目標任務和工作方法,操作規范、表卡填寫等內容,力爭使每個人都能聽懂、看懂,達到培訓效果。為完善公共衛生信息管理平台建設,下發實施方案,設專人成立辦公室,建設獨立機房,配備全 新伺服器、交換機、防火牆等硬體設施。各單位明確具體專人負責信息化建設。建成覆蓋區、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的電子信息服務網路,並按時實施國家基本葯物制度。
2.3 完善各級公衛管理機制
以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項目為切入點,積極構建三級公共衛生服務網路,促進城鄉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各級各單位均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建立督導包保責任制,定期督查工作進展情況,推動各項工作有序平穩發展。率先在全市組建2個疾控責任指導團隊,劃片分區,責任到人,採取定期輪駐、巡迴指導、對口幫扶等形式「下沉」到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強化對基層的公共衛生業務指導、管理。更好地發揮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婦幼保健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在基層衛生服務中的業務指導、技術支撐、監督管理作用。局領導班子成員分片包干,利用周末等時間不定期進行明察暗訪。市、區人大、政府、政協領導多次深入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現場,視察工作開展情況,省衛生廳、市
衛生局有關領導多次進行現場指導,按照各級領導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逐項進行整改完善和提高。及時召開現場會、編發典型材料予以總結推廣;對發現的問題和不足,現場提出整改意見,並通過通報等形式向區政府、市衛生局匯報,促使基層公共衛生工作緊抓不懈。
3 各級監督考核規范化
加強督導、嚴格執行各級考評機制,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落實情況作為體系建設和績效考核重要內容,核定服務數量,明確質量標准,激勵、引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轉變服務模式,變坐等式被動服務為上門式主動服務,變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為更加重視社會效益,變衛生部門內部評價為多部門及群眾共同參與評價,變按人員編制補償為績效考核補償。制定了考評指標和體系,由各級公衛辦牽頭,組織專家組成考核組,將服務人口數量、完成質量等納入考核指標體系,同時引入群眾評價機制,對群眾知曉率、滿意度、服務利用率等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對11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完成情況的分值權重並公示,考評結果作為經費核撥依據和人員獎懲、績效工資核定依據,增加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保證基本公共衛生項目的有效實施。
❻ 如何做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2012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總結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啟動以來,我單位依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做了大量的工作,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為進一步做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現將2010年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工作總結如下:根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內容和要求制定各項工作考核制度、獎罰制度,提高了項目實施責任人的工作責任心、積極性,為以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主要工作成績
一、加強領導,成立機構,制定方案。
根據衛生部、財政部、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關於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意見》及《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結合我鎮實際我們成立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領導小組,領導組成員做了具體分工。根據我鎮實際制定了我鎮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及項目運行計劃並能規范化運行。
二、健全制度,嚴格培訓,規范行為。
為了規范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衛生部在總結各地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驗的基礎上,組織制定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09年版)》。就《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的內容對全鄉鎮48個村衛生所(室)的鄉村醫生進行了為期10天的培訓學習,培訓採取老師講課和現場模擬填表的方式,通過培訓,使所有村醫都基本掌握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的各項內容,為在我鎮順利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更好地為廣大居民的健康提供服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九項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健康運行。
1、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居民健康建檔是基礎,我們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為重點,在自願的基礎上,通過上門隨訪服務等形式,為轄區常住人口建立統一、規范的居民健康檔案,通過兩天的現場觀摩來看,健康檔案內容詳實、填寫較規范。截止2010年12月底已經為11643人建立了居民健康建檔,占轄區服務人口的48.1%。並按要求錄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系統。
2、健康教育
針對健康素養基本知識和技能、優生優育及轄區重點健康問題等內容,我單位通過進村,為城鄉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傳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詢服務,設置健康教育宣傳欄並定期更新內容,開展健康知識講座等健康教育活動。截止2010年12月底,設置健康教育專欄23塊,版面更新4次,開展公眾健康咨詢活動12次,舉辦健康知識講座12次。通過進行健康指導和干預,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一些群眾的不良衛生習慣,真正做到疾病從預防開始。
3、 預防接種
為適齡兒童免費接種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腦疫苗、乙腦疫苗、麻腮風疫苗等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發現、報告預防接種中的疑似異常反應,並協助調查處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預防接種工作的重點任務。為了做好此項工作,我們配備了《疫苗儲存和運輸管理規范》規定的冷藏設施、設備和冷鏈管理制度並按照要求進行疫苗的領發和冷鏈管理,保證疫苗質量。對預防接種的人員(具備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護士或者鄉村醫生資格),進行了預防接種專業培訓。截至目前,兒童建接種卡165人,卡介苗接種165人,乙肝疫苗第一針接種165人,脊灰疫苗第一次接種165人,甲肝疫苗接種210人,麻風疫苗接種176人。通過接種使個體產生自動或被動免疫力,保護個體和人群不受病原因子的感染和發病。起到消除或消滅所針對的傳染病的目的。
4、傳染病防治
及時發現、登記並報告轄區內發現的傳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參與現場疫點處理;開展結核病、艾滋病等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和咨詢服務;配合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對非住院結核病人、艾滋病病人進行治療管理是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傳染病報告和處理服務的主要內容,截止2010年12月底,乙類傳染病例報告4例,丙類傳染病例報告19例,及時報告傳染病人23例,配合專業機構治療管理結核病人15例。為傳染病的防控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5、兒童保健
為了很好的為0—36個月嬰幼兒建立兒童保健手冊,開展新生兒訪視及兒童保健系統管理。截止2010年12月底,0-36個月兒童建冊648冊,0-36個月兒童規范隨訪648人。
6、孕產婦保健
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規定,每年至少為孕產婦免費開展5次孕期保健服務和2次產後訪視。對孕婦進行一般的體格檢查及孕期營養、心理健康等健康指導,了解產後恢復情況並對產後常見問題進行指導。截止2010年12月底,已為懷孕12周之前孕婦建冊222人,隨訪管理孕婦222人,產後訪視222人。
7、老年人健康管理
對轄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登記管理,進行健康危險因素調查和一般體格檢查,提供疾病預防、自我保健及傷害預防、自救等健康指導是老年人健康管理的主要內容。在居民健康建檔的一開始,我們就將老年人作為了重點人群來健康管理。截止2010年12月底,各項目實施單位已為轄區內65歲以上2421位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檔案,占轄區服務人口的33.5%,通過健康知識宣傳65歲以上老年人都能自願接受體格檢查。
8、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管理,主要是對高血壓、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進行健康指導。對35歲以上人群實行門診首診測血壓。對確診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定期進行隨訪,並對他們進行體格檢查及用葯、飲食、運動、心理等健康指導。截止2010年12月低,已登記管理高血壓患者1695人,占轄區服務人口的35.9%,登記管理糖尿病患者270人,占轄區服務人口的35.8%。
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對轄區內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登記管理;截止2010年12月低,實際管理精神病人303人在市精神衛生中心指導下對60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隨訪和健康指導。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1、健全工作機制,強化工作職責。要切實加強對公共衛生工作的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強化工作職責,及時分析匯總上報項目實施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整改,確保項目工作全面有序健康發展。
2、加強業務指導,完善考核制度。根據工作要求做好對轄區村衛生所醫生的業務指導工作,提高檔案資料的質量.
3、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健康意識。一結合實際,採取經常性和階段性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活動,目的是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減少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現象,促使廣大群眾積極主動的參與。二是以健康教育為手段,真心服務百姓為目的,特別是村衛生所工作人員通過健康教育和醫生上門隨訪服務,向老百姓提供一些有用的醫療衛生知識,促進溝通,讓老百姓明白國家為全縣居民健立健康檔案、讓育齡婦女免費服用葉酸片預防神經管畸形、為孕產婦和3歲以下兒童免費體檢、為農村孕產婦分娩進行補助等等。這些都是國家為居民免費提供的服務。努力促使全鎮居民都能知道自己能享受到那些國家免費提供的醫療服務,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意識,自覺的接受公共衛生服務。
❼ 公共衛生執業醫師中級報考條件
需要有執業醫師資格證 大專畢業後7年 本科畢業後5年 可以報考
❽ 「十二五」期間深化醫改取得了哪些成效
「十二五」期間深化醫改取得了哪些成效?
「十二五」期間,繼續堅持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加強頂層設計,強化問題導向,不斷把改革推向縱深,在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
問:「十二五」期間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總體情況是怎樣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十二五」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相關部門、各級黨委政府、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大力支持,全國醫療衛生工作者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實施,醫療衛生事業獲得長足發展,人民群眾健康水平顯著提高。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到2015年預計將比2010年提高1歲;嬰兒死亡率由2010年的13.1‰下降到2014年的8.9‰,孕產婦死亡率由2010年的30/10萬下降到2014年的21.7/10萬,均提前實現了「十二五」規劃目標,我國居民健康水平總體上處於中高收入國家水平。城鄉居民健康差異進一步縮小,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服務質量、服務效率和群眾滿意度顯著提高,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問:黨中央、國務院2009年啟動了新一輪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十二五」期間深化醫改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十二五」期間,繼續堅持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加強頂層設計,強化問題導向,不斷把改革推向縱深,在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居民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由2010年的35.29%下降到2014年的31.99%,為近20年來的最低水平,年內有望實現降至30%以下的目標。主要成效包括4個方面:
一是全民醫保體系基本建立。我國已經織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2015年,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3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超過13億,參保率保持在95%以上,較2010年提高了3個百分點。2015年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人均籌資增加到500元左右,其中政府補助標准提高到380元,比2010年(120元)增長了2.2倍。2014年3項基本醫療保險住院費用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均達到70%以上。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全面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
二是公立醫院改革步伐明顯加快。省級層面,我們確定江蘇、福建、安徽、青海4省為綜合改革試點省,將公立醫院改革作為核心任務部署推進。市級層面,國家級聯系試點城市從34個增加到100個。縣級層面,已有75%的縣(市)和76%的縣級公立醫院啟動了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年內將實現全覆蓋目標。在改革過程中,堅決破除以葯補醫機制,建立科學補償機制,積極探索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穩步推進編制、人事分配製度改革。
三是基本葯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製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完善。基本葯物價格比改革前平均下降30%左右,建立短缺葯品供應保障機制,基本保障了兒童用葯。目前,所有政府辦鄉鎮衛生院和86%的村衛生室全部配備基本葯物並實行零差率銷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硬體建設、軟體建設、服務能力都有了明顯改善,鄉村醫生待遇持續提高,從2014年開始連續兩年將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新增部分全部用於村醫。
四是大力推進社會辦醫和健康服務業。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中為社會辦醫預留了空間,著力消除阻礙社會辦醫發展的政策障礙。對非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截至2014年年底,民營醫院達到1.25萬個,比2010年增加了5478家,占醫院總數的48.5%;非公立醫療機構的診療人次數達到16.8億,佔全國總診療人次數的22%,提前實現20%的規劃目標。
問:「十二五」期間,在醫療服務體系和服務能力建設方面有哪些成就?
答:一是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醫療衛生資源總量繼續增加。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醫療衛生機構超過98萬個,醫療衛生人員總量超過1000萬,覆蓋城鄉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成。醫療衛生服務設施條件明顯改善,服務可及性進一步增強。
二是醫療質量和技術管理得到強化。2010—2013年,建設臨床重點專科90個。開展了「抗菌葯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2014年,全國住院患者抗菌葯物使用率降至41.3%,較2010年降低21個百分點。
三是醫療服務效率進一步提高。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廣泛開展「三好一滿意」「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建設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等活動。2014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到76億,入院人數達到2億,居民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滿足程度提高,服務利用增加,公平性增強。
四是醫葯衛生信息化加快發展。全國已有14個省份、107個地市建立了省級、地市級衛生信息平台,29個省份開展了居民健康卡試點工作,不同程度地實現了區域內醫療衛生系統互聯互通。2000多家醫療機構開展遠程醫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均開展電子病歷建設,三級醫院基本達到醫院內部電子病歷共享,支持網路預約掛號、醫院內檢驗檢查結果調閱共享。
五是科技創新取得重大成果。新葯創制和傳染病防治兩個科技重大專項取得重要進展,全球首個晚期胃癌治療葯物阿帕替尼等一批新葯和仿製葯獲批上市。甲型H1N1流感防治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我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實現了中國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零的突破。
六是預防化解醫療糾紛的長效機制初步建立。堅持一手抓依法治理,堅決打擊涉醫犯罪和「醫鬧」行為,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將「醫鬧」入刑;一手抓「三調解一保險」(院內調解、人民調解、司法調解和醫療風險分擔機制)長效機制建設,呈現出醫療糾紛人民調解成功率提升,涉醫違法犯罪案件和醫療糾紛數量下降的良好局面。同時,在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深入開展職業精神教育,不斷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加強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社會宣傳,倡導全社會理解醫學局限性、尊重理解醫護人員。
問:做好重大疾病防治是重大的民生問題。「十二五」期間,我國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十二五」期間一些對我國居民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的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比較大的進展,例如:
——乙型肝炎。我國實施新生兒優先接種乙肝疫苗的策略,逐步開展新生兒以外人群乙肝疫苗預防接種工作,2009—2011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15歲以下人群補種乙肝疫苗工作,共補種6800萬餘人,防控效果顯著。2012年5月,我國正式通過了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的認證,實現了將5歲以下兒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降至1%以下的目標,為發展中國家樹立了一個典範。
——艾滋病。我國艾滋病疫情總體控制在低流行水平。截至2014年年底,報告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為50萬例左右。易感染艾滋病行為人群干預覆蓋率接近80%,感染者和病人的就醫負擔顯著減輕,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社會歧視有所減少,全社會共同參與艾滋病防治的氛圍逐漸形成。
——肺結核。「十二五」期間,我們全面推行現代結核病控制策略,傳染性肺結核患者治癒率保持在85%以上。為普通肺結核患者免費提供篩查和一線抗結核葯品,將耐多葯肺結核納入新農合重大疾病保障范圍。截至今年上半年,「十二五」期間全國累計發現並治療管理肺結核患者387萬例,肺結核報告發病率由2010年的74.3/10萬下降到65.6/10萬,提前實現千年發展目標。
——血吸蟲病。「十二五」期間,我們積極實施以傳染源控制為主的血吸蟲病綜合防治策略,對患者醫療費用按規定予以減免。截至2014年,全國453個流行縣(市、區)中,已有98.9%的縣(市、區)達到傳播控制或傳播阻斷標准,血吸蟲病疫情降至歷史最低水平。
——慢性病。「十二五」期間,建成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265個,管理高血壓患者8600多萬人、糖尿病患者2400多萬人。
問:「十二五」期間我國實施了哪些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取得了什麼成效?
答: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方面,國家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財政補助從2010年的人均15元提高到2015年的人均40元,服務項目從最初的9類41項擴大到12類45項,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治、高血壓與糖尿病等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老年人保健、衛生監督協管、結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中醫葯健康管理等,基本覆蓋了居民生命全過程。
同時,國家和各地區針對重大疾病、重要健康危險因素和重點人群健康問題,制定和實施了15歲以下人群補種乙肝疫苗、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手術、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農村婦女「兩癌」篩查、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等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累計覆蓋近2億人,實施效果相當顯著。以婦幼衛生項目為例,2011—2014年,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項目累計補助近4000萬人;通過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共補助4600多萬農村生育婦女,新生兒神經管缺陷發生率下降了50%,出生人口素質進一步提高。
問:「十二五」期間,衛生應急機制建設的成效有哪些?
答:非典以來,我國加快醫療衛生應急體系建設,有力有效應對了各類衛生應急事件,經受住了重大考驗。這個體系有四大支柱:第一個支柱是健全的法律法規和應急預案體系。第二個支柱是高效的指揮協調機制,實現了跨部門、跨區域的協調聯動和科學、高效決策。第三個支柱是全球最大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路直報系統,疫情信息從基層發現到國家疾控中心接報時間縮短為4個小時。第四個支柱是專業高效的應急處置隊伍,在全國分區域設置4類36支國家級和近2萬支、20多萬人的地方衛生應急處置隊伍。2014年我國公共衛生應急核心能力達標率升至91.5%,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國家公共衛生安全。
問:「十二五」期間,我國在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麼成效?
答:人才培養是醫療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的百年大計,「十二五」期間我們在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方面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強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實現了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臨床醫學大學、研究生教育的緊密銜接,基本形成「5+3+X」的人才培養新模式(5年臨床醫學本科教育+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或3年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X年專科醫師培訓)。
二是推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建設。組織遴選了首批559個培訓基地,已招收了12萬余名住院醫師參加規范化培訓。
三是以全科醫生為重點加大基層人才培養力度。2011—2014年累計安排全科醫生培訓20餘萬人次;通過「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項目」,累計定向招收了2.7萬名免費醫學生;在四川等4省啟動全科醫生特崗計劃試點工作。每萬人全科醫師數由2012年的0.81提高到1.26。
問:「十二五」期間中醫葯事業發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十二五」時期,中醫醫療資源快速增長,中醫葯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多層次、廣覆蓋的中醫葯服務網路基本建立。中醫醫院總診療人次由2010年的3.6億增加到2014年的5.3億,全國超過9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0%的鄉鎮衛生院、65%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葯服務。2014年,中葯工業總產值超過7300億,與「十一五」末相比,增長130%,中葯類產品進出口額達到46.3億美元,中葯產業的國際競爭能力顯著提升。
問:「十二五」時期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的經驗是什麼?
答:「十二五」時期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以較低的投入實現了較高的健康產出,成就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惜。總結起來,有以下五條基本經驗:
一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和政府主導。二是始終堅持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健康利益。三是始終堅持立足基本國情。四是始終堅持提升醫療衛生治理能力。五是始終堅持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